史记·货殖列传(12)全文

合集下载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货值列传》原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_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全文及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货殖列传》原文

《货殖列传》原文

《货殖列传》原文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对应译文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对应译文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与对应译文一、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史记·货殖列传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里面有超多有趣的故事和人物呢。

比如说,“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这一段就像是在给我们介绍当时各地的特产一样,感觉像是在逛古代的超级大市场,这个地方有这个好东西,那个地方有那个好东西,超有趣。

还有像“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这样充满智慧的话语。

这篇列传里讲了很多经商的人,他们的故事都特别吸引人。

像陶朱公范蠡,他可是个超级厉害的商人,很有智慧,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在商业领域那是相当厉害的人物。

二、译文那山西地区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和玉石;山东地区多有鱼、盐、漆、丝和音乐、女色;江南地区出柟木、梓木、生姜、木犀、金、锡、铅矿石、丹砂、犀牛角、玳瑁、珠玑、兽角、皮革;龙门山、碣石山以北地区多有马、牛、羊、毛毡、毛皮和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往往在千里内的山中就有蕴藏,如同棋子那样密布。

这是大概的情形。

这些都是中原百姓所喜好的,是老百姓们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养生送死所需要的东西。

对于治理国家来说,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用规定去约束,最下等的方法是与民争利。

像陶朱公范蠡的故事呢,译文里也能让我们很好地理解他到底有多厉害,他的那些经商策略和为人处世的智慧,都能通过译文更清晰地展现出来。

三、这篇文章的意义这篇列传可不仅仅是在讲经商的故事哦。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从各地的物产就能看出来当时不同地方的发展特点。

而且里面的人物故事也给我们很多启示。

像那些成功的商人,他们有的是凭借自己的眼光,有的是凭借自己的勇气,还有的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在商业领域闯出一片天地。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翻译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原文+翻译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於营丘,地潟卤,人民寡,於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後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於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彊至於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於有而废於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於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昔者越王句践困於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迁原文: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谷、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舄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襁至而辐凑。

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

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

富者得埶益彰,失埶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夷狄益甚。

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此非空言也。

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货殖列传

货殖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译文作者:司马迁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輓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喜爱自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到了近世,如果还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得通。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埶能之荣使。

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

至于像《诗》、《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

统治者让这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夫山西饶材、竹、穀、纑、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棻、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旃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釭置:此其大较也。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

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

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

《史记 货殖列传》原文及翻译‎司马迁老子曰①:“至治之极②,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③,美其服④,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⑤,挽近世涂民‎耳目⑥,则几无行矣‎⑦。

①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

②至治: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

至:极。

治:治世,与‚乱世‛相对。

③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

即认为自家‎的饮食甘美‎。

甘:美。

④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

即认为自己‎穿著的衣服‎漂亮。

⑤必:如果,假若。

用:以。

务:要求得到、追求。

⑥挽近世:亦作‚挽近‛。

挽,通‚晚‛。

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

⑦几:差一点儿,几乎。

无行矣:不可行了。

《老子》一书中说:“最清平的政‎治达到顶峰‎,(应该是)邻近国家的‎居民可以互‎相望见,鸡犬的声音‎也能互相听‎到,百姓们各自‎品尝着甘甜‎的食品,穿戴着美丽‎的服装,习惯于安宁‎的风俗,从事于快乐‎的职业,直至老死之‎时也不相互‎往来。

”如果一定要‎按照这种方‎式去生活,那么,对于近世来‎说,无疑等于堵‎塞了人民的‎耳目,(实际上)则是行不通‎的。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

至若《诗》①、《书》所述虞夏以‎来②,耳目欲极声‎色之好③,口欲穷刍豢‎之味④,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⑤。

俗之渐民久‎矣⑥,虽户说以眇‎论⑦,终不能化。

故善者因之‎⑧,其次利道之‎⑨,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⑩,最下者与之‎争。

①《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计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②《书》:即《尚书》,儒家经典之‎一。

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③极:尽头、极点。

此处意为‚享尽‛。

声:音乐。

色:女色。

④穷:穷尽。

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

刍:吃草的牲畜‎,如牛羊。

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

⑤夸矜(jīn,今):夸耀。

矜:骄傲、夸耀。

势能:权势和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史记·货殖列传(12)全文
①廊庙:古代帝王和大臣议论国事的地方。后世也称朝廷为廊
庙。②设为:设使成为。安归:归于何处。③廉贾归富:不贪一时之
利、讲信用的商人,能多赚钱而终久致富。归:趋向。④搴旗:拔取
敌方旗帜。⑤使:驱使。⑥闾巷:指街道里弄。⑦攻剽:抢劫财物。
椎埋:杀人埋尸。⑧劫人作*:胁迫别人干坏事。⑨篡逐幽隐:在昏
暗隐蔽之处追逐强夺。篡:非法地夺取。幽:昏暗、深暗。⑩骛:马
乱奔驰。此处意为追求财利而不惧死。(11)姬:古时对妇女的美称,
也称美女。(12)设:化妆、打扮。形容:身段容貌。(13)揳:打
击,弹奏。击响乐器。(14)揄(y ,竽):拉,引,提起。袂:衣
袖。(15)蹑:踩、踏。利屣:轻便的舞鞋。(16)目挑心招:用眼
神挑逗,用心招引。(17)弋射:用绳系在箭上射。(18)犯晨夜:
指起早贪黑。犯,干犯,违反。(19)阬:同 坑 。(20)味:野味。
指弋射渔猎所得鸟兽鱼类。(21)博戏:古代一种赌胜负的游戏。驰
逐:指赛马一类游戏。(22)作色:装模作样,变换脸色。相矜:争
相夸耀。(23)失负:即败输,失败损失。(24)方:方士。指从事
求仙、炼丹之人。食技术:依*技艺谋生的人。(25)焦神:过度劳神。
极能:极尽其能。(26)糈:粮食。此指收入。(27)k 章:私刻公
章官印。伪书:假造文书材料。(28)没:陷入,沉没。赂遗:别人
的贿赂赠礼。(29)畜长(zhǎng,掌):储积增加各种财物。(30)
2

知(zh ,智):智慧,智能。索:求取。(31)让财:争夺财物。
让,通 攘 。窃取,侵夺。
谚曰: 百里不贩樵①,千里不贩籴②。 居之一岁,种之以谷;
十岁,树之以木③;百岁,来之以德④。德者,人物之谓也⑤。今有
无秩禄之奉⑥,爵邑之入⑦,而乐与之比者⑧,命曰: 素封⑨ 。封
者食租税,岁率户二百⑩。千户之君则二十万(11),朝觐聘享出其
中(12)。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户)(13),百万之家则
二十万(14)而更徭租赋出其中(15)。衣食之欲,恣所好美矣(16)。
故曰陆地牧马二百蹄(17),牛蹄角千(18),千足羊(19),泽中千
足彘(20),水居千石鱼陂(21),山居千章之材(22)。安邑千树枣
(23);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已南(24),
河济之间千树萩(25);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
竹(26);及名国万家之城,带郭千亩亩钟之田(27),若千亩卮茜
(28),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29)。然是富给之资也(30),
不窥市井(31),不行异邑(32),坐而待收,身有处士之义而取给
焉(33)。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无以祭祀进醵(34),饮
食被服不足以自通(35),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36)。是以无
财作力(37),少有斗智(38),既饶争时(39),此其大经也(40)。
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41),则贤人勉焉(42)。是故本富为上(43),
末富次之(44),*富最下(45)。无岩处奇士之行(46),而长贫*,
好语仁义,亦足羞也(47)。
①贩樵:贩卖薪柴。②贩籴:贩运粮食。籴,买进粮食。③树:
3

种植。④来:招来。德:德行。⑤人物:人和物。意为人的才德名望
和财富。⑥秩禄:官吏的俸禄。指官吏按品级享受不同的俸禄。奉:
供给。⑦爵邑之入:爵位封地的租税收入。邑:封地。⑧乐:喜欢,
乐意。比:比较、相比。⑨素封:指不仕之人虽 无爵邑之入 , 秩
禄之奉 ,但 自有园田收养之给,其利比于封君 ,故称 素封 。素:
空。⑩率:标准,规格。户:每一户。二百:二百钱。(11)千户之
君:指有一千户的封君。(12)朝觐:古代诸侯去拜见天子。朝,春
天朝见。觐,秋天朝见。聘:古代诸侯之间或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节
问候。享:用食物供奉 鬼神 或用食物招待人。(13)万息二千:一
万钱可得利息二千钱。(14)百万之家则二十万:拥有一百万钱的人
家,每年即可得息二十万钱。(15)更:汉代指轮流更替的兵役。汉
承秦制,规定凡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男丁,应服三项兵役;一是为郡
县(地方)服兵役一月;二是为中央服兵役一年;三是为戌边服役三
日。因轮流服役,故名 更 。自身不服役而出钱由政府雇人代替,名
更赋 。(16)恣:任凭。(17)二百蹄:一马四蹄,二蹄即五十匹马。
(18)牛蹄角千:一牛四蹄二角,蹄角千即大约一百六十七头牛。(19)
千足羊:一羊四足,千足羊即二百五十只羊。(20)泽:草泽。彘:
猪。一猪四足,千足彘即二百五十头猪。(21)千石鱼陂(bēi,
背):每年收鱼一千石的鱼塘。石,汉制石为一百二十斤。千石共十
二万斤。陂,池塘。(22)章:大的木材叫章。(23)千树:一千株
树,极言其多,未必是確指。下同。(24)已南:以南。已,通 以 。
(25)萩:通 楸 。一种落叶乔木。(26)渭川:渭河平原。(27)
4

带郭:指城外附近的田地。亩钟:每亩产量一种。钟,量器。一钟为
六斛(十斗)四斗,合今二百一十九点二公升。(28)若:或,或者。
茜:草名,根可作大红色染料。(29)等:相同。(30)富给;富足,
富有。资:资本,凭借。(31)市井:古称做买卖的地方。(32)异
邑:别的城邑。(33)处:古代指有才德而隐居不当官的人。义:名
义。取给:取用丰足。(34)醵:凑钱饮酒或聚集饮食。(35)自通:
自我满足。通,畅通无阻。(36)无所比:没有什么值得相比的。(37)
无财作力:没有钱财,出卖劳力。(39)少有:少许有钱。(40)既
饶:已经富足。(41)大经:一般的常规、常理。(42)治生:谋求
生计。危身取给(jǐ,己):冒着生命危险去取得所需物品。勉:劝
勉,鼓励。(43)本富:以从事农业生产而致富。(44)末富:从事
商工而致富。(45)*富:**巧,甚至违法去求利。(46)岩处奇士:
深居山野不肯做官的隐士。(47)亦足羞也:也值得羞惭了。足:够
得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