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章末检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章末检测卷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学期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章末检测卷

《一元二次方程》章末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一元二次方程(x﹣2)2=0的根是()

A.x=2 B.x1=x2=2 C.x1=﹣2,x2=2 D.x1=0,x2=2 2.已知x1,x2是x2﹣4x+1=0的两个根,则x1+x2是()

A.﹣1 B.1 C.﹣4 D.4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k+3)x+2(k+1)=0的根的情况是()A.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B.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有两个实数根D.没有实数根

4.用配方法解方程x2﹣8x+5=0,将其化为(x+a)2=b的形式,正确的是()A.(x+4)2=11 B.(x+4)2=21 C.(x﹣8)2=11 D.(x﹣4)2=11 5.在一块长80cm,宽60cm的长方形铁皮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是1500cm2的无盖长方体盒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可列出的方程为()

A.x2﹣70x+825=0 B.x2+70x﹣825=0

C.x2﹣70x﹣825=0 D.x2+70x+825=0

6.已知x=﹣2是方程x2+bx﹣2=0的一个根,则b的值为()

A.1 B.﹣1 C.2 D.﹣2

7.关于x的方程x2+5x+m=0的一个根为﹣2,则m的值为()

A.6 B.3 C.﹣3 D.﹣6

8.a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a3+2a2+2018的值是()A.2018 B.2019 C.2020 D.2021

9.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5=0的一个根是x=﹣1,则2015﹣a+b的值是()A.2012 B.2016 C.2020 D.2021

10.为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某区2018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2019年和2020年投入教育经费共3 600万元.设这两年投入的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百分率为x,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2500(1+x%)2=3600

B.2500(1+x)+2500(1+x)2=3600

C.2500(1+x)2=3600

D.2500x2=3600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1.下列方程中(1)3(x+1)2=2(x+1);(2)﹣2=0;(3)ax2+bx+c=0;(4)x2+2x=x2﹣1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12.如果m是方程x2﹣2x﹣6=0的一个根,那么代数式2m﹣m2+7的值为.13.工人师傅给一幅长为120cm,宽为40cm的矩形书法作品装裱,作品的四周需要留白如图所示,已知左、右留白部分的宽度一样,上、下留白部分的宽度也一样,而且左侧留白部分的宽度是上面留白部分的宽度的2倍,使得装裱后整个挂图的面积为7000cm2,设上面留白部分的宽度为xcm,可列得方程为.

14.当k=时,关于x的方程kx2﹣4x+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5.如图,某小区有一块长为30m,宽为24m的矩形空地,计划在其中修建两块相同的矩形绿地,它们的面积之和为480m2,两块绿地之间及周边有宽度相等的人行通道,设人行通道的宽度为xm,则可列方程为.

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6.解方程:

(1)3x(x﹣4)﹣2(x﹣4)=0.

(2)3x2﹣5x﹣1=0.

17.求证:无论p取何值,方程(x﹣3)(x﹣2)﹣p2=0总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18.在某次商业足球比赛中,门票销售单位对团体购买门票实行优惠,决定在原定票价基础上每张降价100元,这样按原定票价需花费14000元购买的门票张数,现在只花费了10500元.

(1)求每张门票的原定票价;

(2)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单位决定对于个人购票也采取优惠措施,原定票价经过连续二次降价后降为324元,求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19.某商场购进一批运动服,销售时标价为每件100元,若按七折销售则可获利40%.为尽快减少库存,现该商场决定对这批运动服开展降价促销活动,每件在七折的基础上再降价x元后,现在每天可销售(4x+10)件.

(1)运动服的进价是每件元;

(2)促销期间,每天若要获得500元的利润,则x的值为多少?

20.某商店以每件40元的价格进了一批热销商品,出售价格经过两个月的调整,从每件50元上涨到每件72元,此时每月可售出188件商品.

(1)求该商品平均每月的价格增长率;

(2)因某些原因,商家需尽快将这批商品售出,决定降价出售.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售价每下降一元,每个月多卖出一件,设实际售价为x元,则x为多少元时商品每月的利润可达到4000元.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x﹣2)2=0,

则x1=x2=2,

故选:B.

2.解:x1+x2=4.

故选:D.

3.解:△=[﹣(k+3)]2﹣4×2(k+1)=(k﹣1)2,

∵(k﹣1)2≥0,

即△≥0,

∴方程有两个实数根.

故选:C.

4.解:x2﹣8x+5=0,

x2﹣8x=﹣5,

x2﹣8x+16=﹣5+16,

(x﹣4)2=11.

故选:D.

5.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长方形盒子底面的长为(80﹣2x)cm,宽为(60﹣2x)cm,

依题意,得:(80﹣2x)(60﹣2x)=1500,

整理,得:x2﹣70x+825=0.

故选:A.

6.解:把x=﹣2是方程x2+bx﹣2=0得4﹣2b﹣2=0,

解得b=1.

故选:A.

7.解:根据题意将x=﹣2代入,得:4﹣10+m=0,

解得:m=6,

故选:A.

8.解:由题意可知:a2+a﹣1=0,

∴a2+a=1,

∴原式=a3+a2+a2+2018

=a(a2+a)+a2+2018

=a+a2+2018,

=1+2018

=2019,

故选:B.

9.解:把x=﹣1代入方程ax2+bx+5=0得a﹣b+5=0,

所以a﹣b=﹣5,

所以2015﹣a+b=2015﹣(a﹣b)=2015﹣(﹣5)=2020.

故选:C.

10.解:依题意得2019年的投入为2500(1+x)、2020年投入是2500(1+x)2,则2500(1+x)+2500(1+x)2=3600.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解:由题可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1)3(x+1)2=2(x+1),

故答案为:(1)3(x+1)2=2(x+1).

12.解:由题意可知:m2﹣2m﹣6=0,

∴原式=﹣(m2﹣2m)+7

=﹣6+7

=1.

13.解:设上面留白部分的宽度为xcm,则左右空白部分为2x,可列得方程为:

(120+4x)(40+2x)=7000.

故答案为:(120+4x)(40+2x)=7000.

14.解:∵关于x的方程kx2﹣4x+3=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解得:k=.

故答案为:.

15.解:设人行通道的宽度为xm,则两块矩形绿地可合成长为(30﹣3x)m、宽为(24﹣2x)m的大矩形,

根据题意得:(30﹣3x)(24﹣2x)=480.

故答案为:(30﹣3x)(24﹣2x)=480.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6.解:(1)3x(x﹣4)﹣2(x﹣4)=0,

(x﹣4)(3x﹣2)=0,

x﹣4=0,3x﹣2=0,

x1=4,x2=;

(2)3x2﹣5x﹣1=0,

b2﹣4ac=(﹣5)2﹣4×3×(﹣1)=37,

x=,

x1=,x2=.

17.证明:

∵(x﹣3)(x﹣2)﹣p2=0,

∴x2﹣5x+6﹣p2=0,

∴△=(﹣5)2﹣4(6﹣p2)=25﹣24+4p2=4p2+1>0恒成立,

∴无论p取何值,方程(x﹣3)(x﹣2)﹣p2=0总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18.解:(1)设每张门票的原定票价为x元,则团体票价为(x﹣100)元,依题意,得:=,

解得:x=400,

经检验,x=4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每张门票的原定票价为400元.

(2)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y,

依题意,得:400(1﹣y)2=324,

解得:y1=0.1=10%,y2=1.9(不合题意,舍去).

答: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10%.

19.解:(1)设进价为a元,

根据题意得:(1+40%)a=100×0.7,

解得:a=50,

则运动服的进价是每件50元;

故答案为:50;

(2)根据题意得:(70﹣x﹣50)(4x+10)=500,

(20﹣x)(2x+5)=250,即2x2﹣35x+150=0,

分解因式得:(2x﹣15)(x﹣10)=0,

解得:x=7.5(舍去)或x=10,

则x的值为10.

20.解:(1)设该商品平均每月的价格增长率为m,

依题意,得:50(1+m)2=72,

解得:m1=0.2=20%,m2=﹣2.2(不合题意,舍去).

答:该商品平均每月的价格增长率为20%.

(2)依题意,得:(x﹣40)[188+(72﹣x)]=4000,

整理,得:x2﹣300x+14400=0,

解得:x1=60,x2=240.

∵商家需尽快将这批商品售出,

∴x=60.

答:x为60元时商品每天的利润可达到4000元.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总结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1,且n ∈N *.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0=n 。 当n 是奇数时,a a n n =,当n 是偶数时,? ? ?<≥-==)0()0(||a a a a a a n n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1,,,0(* >∈>= n N n m a a a n m n m , )1,,,0(1 1 * >∈>= =- n N n m a a a a n m n m n m ◆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 a 〃s r r a a += ),,0(R s r a ∈>; (2)rs s r a a =)( ),,0(R s r a ∈>; (3)s r r a a a b =)( ),,0(R s r a ∈>.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 且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1)在[a ,b]上,)1a 0a (a )x (f x ≠>=且值域是)]b (f ),a (f [或)]a (f ),b (f [;

(2)若0x ≠,则1)x (f ≠;)x (f 取遍所有正数当且仅当R x ∈; (3)对于指数函数)1a 0a (a )x (f x ≠>=且,总有a )1(f =;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N a x =)1,0(≠>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 x a log =(a — 底数,N — 真 数,N a log — 对数式) 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 2 x N N a a x =?=log ; ○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两个重要对数: ○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N lg ;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71828.2=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N ln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幂值 真数 指数 对数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 ○ 1 M a (log 〃=)N M a log +N a log ; ○ 2 =N M a log M a log -N a log ; ○ 3 n a M log n =M a log )(R n ∈. 注意: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og log log = (0>a ,且1≠a ;0>c ,且1≠c ;0>b ).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1)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 (2)a b b a log 1log =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0(log >=a x y a ,且)1≠a 叫做对数函 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x y 2log 2=,5 log 5 x y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 其为对数型函数. ○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0(>a ,且)1≠a .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与习题讲解

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1讲§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 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知识要点: 1.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作集合(set ),其元素具有三个特征,即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的表示方法有两种:列举法,即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基本形式为123{,,,,}n a a a a ???,适用于有限集或元素间存在规律的无限集.描述法,即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基本形式为{|()x A P x ∈},既要关注代表元素x ,也要把握其属性()P x ,适用于无限集. 3.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要记住一些常见数集的表示,如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4.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是属于(belongto )与不属于(notbelongto ),分别用符号∈、?表示,例如3N ∈,2N -?. ¤例题精讲: 【例1】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方程2(23)0x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 解:(1)用描述法表示为:2{|(23)0}x R x x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0,1,3}-. (2)用描述法表示为:{|27}x Z x ∈<<; 用列举法表示为{3,4,5,6}.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已知{|32,}A x x k k Z ==+∈,{|61,}B x x m m Z ==-∈,则有: 17A ;-5A ;17B . 解:由3217k +=,解得5k Z =∈,所以17A ∈; 由325k +=-,解得7 3 k Z =?,所以5A -?; 由6117m -=,解得3m Z =∈,所以17B ∈. 【例3】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教材P 6练习题2,P 13A 组题4) (1)一次函数3y x =+与26y x =-+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 (2)二次函数24y x =-的函数值组成的集合; (3)反比例函数2 y x = 的自变量的值组成的集合. 解:(1)3 {(,)|}{(1,4)}26y x x y y x =+?=? =-+? . (2)2{|4}{|4}y y x y y =-=≥-. (3)2{|}{|0}x y x x x ==≠. 点评:以上代表元素,分别是点、函数值、自变量.在解题中不能把点的坐标混淆为{1,4},也注意对比(2)与(3)中的两个集合,自变量的范围和函数值的范围,有着本质上不同,分析时一定要细心. *【例4】已知集合2{|1}2 x a A a x +==-有唯一实数解,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 解:化方程 2 12 x a x +=-为:2(2)0x x a --+=.应分以下三种情况: ⑴方程有等根且不是=0,得9 4 a =-,此时的解为12x =,合. x =a =1x =-

高中数学吧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吧必修2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4.1.1 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2 22() ()x a y b r -+-= 圆心为A(a,b),半径为r 的圆的方程 2、点00(,)M x y 与圆2 22()()x a y b r -+-=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2200()()x a y b -+->2r ,点在圆外 (2)2200()()x a y b -+-=2r ,点在圆上 (3)220 0()()x a y b -+-<2r ,点在圆内 4.1.2 圆的一般方程 1、圆的一般方程:022 =++++F Ey Dx y x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 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 、E 、F ,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4.2.1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l :0=++c by ax ,圆C :02 2 =++++F Ey Dx y x ,圆的半径为r ,圆心)2 ,2(E D --到直线的距离为d ,则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离;(2)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切; (3)当r d <时,直线l 与圆C 相交; 4.2.2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l ,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离;(2)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外切; (3)当<-||21r r 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相交; (4)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切;(5)当||21r r l -<时,圆1C 与圆2C 内含; 4.2.3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必修一数学第二章测试卷答案

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I)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 1、已知函数,若函数有四个零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A.?????? B.?????? ?? ??? C.?????? ? D. 2、若函数在(,)上既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则函数 的图象是??????????????????????????????????????? (? ???) 3、D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f(x)满足f(2+x)=f(-x),当0≤x≤1时,f(x)=x2,则f(2015)= ( ??) A.-1?? ??? ??? B.1 ??? ??? ??? ??? C.0 ??? ??? ??? ??? ??? D.20152 4、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下图可能是下列哪个函数的图象(???? ) . ?????????. . ?????????.

6、?已知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 B .?????? C .?????? D . 7、设 ,, ,则的大小关系是 A.??????? B. ?????? C.??????? D. 8、?下列函数中值域为(0,)的是(??? ) A. ????? B. ????? C. ????? D. 9、 已知函数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与的图象上存在关于轴对称的点, 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0、? 已知函数,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11 、已知函数 的最小值为(??? ) ??? A.6????????? ? ??? B.8????????????? ? C.9???????????? ?? D.12

数学必修一讲义

第一讲 集合 集合的有关概念 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这些研究对象叫做元素。 ⑵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 ??的元素顺序无关无序性:集合与组成它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互异性:集合中任两个必须是确定的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 注意:这三条性质对于研究集合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经常会渗透到集合的各种题目中,同学们应当重视。 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 ②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注意:属于或不属于(?∈,)一定是用在表示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上) ⑷集合的分类:集合的种类通常分为:有限集(集合含有有限个元素)、无限集(集合含有无限个元素)、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记号?表示) ⑸集合的表示: ①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的表示方法。例:{ }2,1=A 描述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一般元素的符号及取值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 4>=x x B (如果元素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范围可省略不写)。 图示法(即维恩图法):用平面内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一个集合。 ②特定集合的表示:自然数集(非负整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 N * ;整数集记 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这些特定集合外面不用加{}) 高考要求:理解集合的概念,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掌握相关的术语符号,会表示一些 简单集合。 例题讲解: 夯实基础 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大于5的自然数集可以构成一个集合。 正确{}5>∈x N x 2)由1,2,3,2,1构成一个集合,这个集合共有5个元素。错误 3)所有的偶数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正确

苏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章末检测

章末检测 一、填空题 1.f (x )=2x +13x -1 的定义域为________. 2.y =2x 2+1的值域为________. 3.已知函数f (x )=ax 2+(a 3-a )x +1在(-∞,-1]上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4.设f (x )=? ?? x +3 (x >10)f (f (x +5)) (x ≤10),则f (5)的值是______. 5.已知函数y =f (x )是R 上的增函数,且f (m +3)≤f (5),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6.函数f (x )=-x 2+2x +3在区间[-2,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________. 7.若函数f (x )=x 2+(a +1)x +a x 为奇函数,则实数a =________. 8.若函数f (x )=x 2-mx +m +2是偶函数,则m =______. 9.函数f (x )=x 2+2x -3,x ∈[0,2],那么函数f (x )的值域为________. 10.用min{a ,b }表示a ,b 两数中的最小值,若函数f (x )=min{|x |,|x +t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12 对称,则t 的值为________. 11.已知函数f (x )=? ?? x +2, x <1,x 2+ax , x ≥1,当f [f (0)]=4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12.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且当x >0时,f (x )=x 2+3,则f (-2)的值为________. 13.函数f (x )=4x 2-mx +5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则f (1)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4.若函数y =ax 与y =-b x 在(0,+∞)上都是减函数,则y =ax 2+bx 在(0,+∞)上是________函数(填“增”或“减”). 二、解答题 15.已知函数f (x )=ax +b x +c (a ,b ,c 是常数)是奇函数且1满足f (1)=52,f (2)=174 ,求f (x )的解析式.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1

14.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 、n 是平面α及β之外的两条不同直线,给出四个论断:① m ⊥ n ②α⊥β ③ m ⊥β ④ n ⊥α,以其中三个论断作为条件,余下一个论断作为结论,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一个命题: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5.如图,PA ⊥平面ABC ,平面PAB ⊥平面PAB ⊥平面PBC,求证AB ⊥BC 16.在三棱锥S-ABC 中,已知AB=AC,O 是BC 的中点,平面SAO ⊥平面ABC,求证:∠SAB=∠SAC 17.如图,PA ⊥平面ABC ,AE ⊥PB ,AB ⊥BC ,AF ⊥PC,PA=AB=BC=2(1)求证:平面AEF ⊥平面PBC ; (2)求二面角P —BC —A 的大小;(3)求三棱锥P —AEF 的体积.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线段AB 在平面α内,则直线AB 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 A 、A B α? B 、AB α? C 、由线段AB 的长短而定 D 、以上都不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B 、四边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C 、梯形一定是平面图形 D 、平面α和平面β有不同在一条直线上的三个交点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 A 、平行 B 、相交 C 、异面 D 、以上都有可能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 、11AC AD ⊥ B 、11D C AB ⊥ C 、1AC 与DC 成45 角 D 、11AC 与1BC 成60 角 5、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a α?,则l 与a 的位置关系是 A 、l ∥a B 、l 与a 异面 C 、l 与a 相交 D 、l 与a 没有公共点 6、下列命题中:(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3)、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4)、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 、1 B 、2 C 、3 D 、4 7、空间四边形ABCD 各边AB BC CD DA 、、、上分别取E F G H 、、、四点,如果与EF GH 、能相交于点P ,那么 A 、点必P 在直线AC 上 B 、点P 必在直线BD 上 C 、点P 必在平面ABC 内 D 、点P 必在平面ABC 外 8、a ,b ,c 表示直线,M 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若a ∥M ,b ∥M ,则a ∥b ;②若b ?M ,a ∥b ,则a ∥M ;③若a ⊥c ,b ⊥c ,则a ∥b ;④若a ⊥M ,b ⊥M ,则a ∥b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有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9、一个棱柱是正四棱柱的条件是 A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是矩形 B 、底面是正方形,有两个侧面垂直于底面 C 、底面是菱形,且有一个顶点处的三条棱两两垂直 D 、每个侧面都是全等矩形的四棱柱 10、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上,分别用过共顶点的三条棱中点的平面截该正方体,则截去8个三棱锥后,剩下的凸多面体的体积是 A 、 23 B 、76 C 、45 D 、56 A B O C S P A B C A B C P E F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至必修四公式教程文件

初高中衔接: 和平方:))((2 2 b a b a b a -+=- 和、差平方: 2 2 2 2)(b ab a b a +±=± 立方和、立方差:))((2 2 3 3 b ab a b a b a +±=±μ 和、差立方:2 2 3 3 3 33)(ab b a b a b a +±±=± 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ac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韦达定理:设?? ??? = -=+=++a c x x a b x x c bx x x 21212210ax 的两根,那么为和 必修一: 1 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恒成立问题: 00)0(0ax ;00)0(0ax 22<<≠<++<>≠>++且△上成立的条件为在且△上恒成立的条件在a R a c bx a R a c bx 指数函数: ???<-≥===00n a a a a a a n a a n n n n ,,为偶数时:;当为奇数时:当;??? ?? ?? ==-m n m n m n m n a a a a 1)10*>∈>m N n m a ,且、,( )00()()0()()0(Q r b a b a ab Q s r a a a Q s r a a a a r r r rs s r s r s r ∈>>=∈>=∈>=+;,;、,;、, 对勾函数单调区间公式:对勾函数基本形式:x p x y +=,在),0()0,(+∞?-∞上??????-+∞?--∞)00(),(),(p p p p ,(),单调递减: 单调递增: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总结(1)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函数的单调性 ①定义及判定方法 函数的 性质 定义图象判定方法 函数的 单调性 如果对于属于定义域I内某 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 的值x1、x2,当x.1 . < x ..2.时,都 有f(x ...1.)f(x .....2.).,那么就说 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 y=f(X) y x o x x 2 f(x ) f(x )2 1 1 (1)利用定义 (2)利用已知函数的 单调性 (3)利用函数图象(在 某个区间图 象下降为减) (4)利用复合函数 ②在公共定义域内,两个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两个减函数的和是减函数,增函数减去一个减函数为 增函数,减函数减去一个增函数为减函数. ③对于复合函数[()] y f g x =,令() u g x =,若() y f u =为增,() u g x =为增,则[()] y f g x =为增;若() y f u =为减,() u g x =为减,则[()] y f g x =为增;若() y f u =为增,() u g x =为减,则[()] y f g x =为减;若() y f u =为减 [()] y f g x =为减. (2)打“√”函数()(0) a f x x a x =+>的图象与性质 () f x分别在(,a -∞、,) a+∞上为增函数,分别在[,a 减函数. (3)最大(小)值定义 ①一般地,设函数() y f x =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 f x M ≤;

2020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章末复习提升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章末复习提升新人教A版必修1 1.指数幂、对数式的运算、求值、化简、证明等问题主要依据指数幂、对数的运算性质,在进行指数、对数的运算时还要注意相互间的转化. 2.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特点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而底数a的不同取值对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的影响则是重中之重,要熟知a在(0,1)和(1,+∞)两个区间取值时函数的单调性及图象特点. 3.应用指数函数y=a x和对数函数y=log a x的图象和性质时,若底数含有字母,要特别注意对底数a>1和0<a<1两种情况的讨论. 4.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主要区别:幂函数的底数为变量,指数函数的指数为变量.因此,当遇到一个有关幂的形式的问题时,就要看变量所在的位置从而决定是用幂函数知识解决,还是用指数函数知识去解决. 5.理解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 在理解幂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时,要对幂指数α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即分α>0和α<0两种情况. 6.比较几个数的大小是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性质应用的常见题型,在具体比较时,可以首先将它们与零比较,分出正数、负数;再将正数与1比,分出大于1还是小于1;然后在各

类中两两相比较. 7.求含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复合函数的最值或单调区间时,首先要考虑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再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来确定其单调区间,要注意单调区间是函数定义域的子集.其次要结合函数的图象,观察确定其最值或单调区间. 8.函数图象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都有涉及.考查形式有知式选图、知图造式、图象变换以及用图象解题.函数图象形象地显示了函数的性质,利用数形结合有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题型一 有关指数、对数的运算问题 指数与指数运算、对数与对数运算是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不仅是本章考查的重要题型,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指数式的运算首先要注意化简顺序,一般负指数先转化成正指数,根式化为指数式;其次若出现分式,则要注意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以达到约分的目的.对数运算首先要注意公式应用过程中范围的变化,前后要等价;其次要熟练地运用对数的三个运算性质,并根据具体问题合理利用对数恒等式和换底公式等.换底公式是对数计算、化简、证明常用的公式,一定要掌握并灵活运用. 例1 (1)化简 a 43-8a 3 1b 4b 3 2 +23 ab +a 3 2÷? ?? ??1-2 3b a ×3 ab ; (2)计算:2log 32-log 3329 +log 38-253 5 log . 解 (1)原式= a 3 1a -8b 2b 3 12 +2a 3 1b 3 1+a 3 12 × a 3 1a 3 1-2b 3 1×a 31b 3 1= a 3 1a -8b a -8b ×a 31×a 31b 3 1 =a 3b . (2)原式=log 34-log 3329 +log 38-53 5 log 2+ =log 3(4×932 ×8)-53 5 log 2+=log 39-9=2-9=-7. 跟踪演练1 (1)求lg 8+lg 125-lg 2-lg 5log 54·log 25 +52 5 log +1643 的值. (2)已知x >1,且x +x -1 =6,求x 2 1-x 2 1- . 解 (1)lg 8+lg 125-lg 2-lg 5log 54·log 25 +52 5log +1643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公式全总结

指数运算公式 一、根式 1、 () ()02 ≥=a a a 2、???????<-=>==0 ,0,00,2 a a a a a a a 3、 () ()0≥=a n a a n n 为偶数时要求当 4、???? ?=为偶数 为奇数 n a n a a n n ,,二、指数幂 1、()010 ≠=a a 2、() a a a a a n n 101 1 =≠=--特别: 3、n n a a =1 4、n m n m a a = 5、n m n m n m a a a 1 1= = - 6、n m n m a a a +=? 7、n m n m a a a -=÷ 8、() n m n m a a = 9、()n n n b a b a ?=?注:① 0的0次幂没有意义,0没有负指数幂. ②负数没有偶次方根.(即负数不能开偶次方) 对数运算公式 对数的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真数大于0 1、指对互换: ()10log ≠>=?=a a y x a y a x 且 2、01log =a 3、1log =a a 4、()对数恒等式N a N a =log 5、()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6、N M N M a a a log log log -= 7、b m n b a n a m log log = 公式7是如下两个公式的结合: () ()b m b b n b a a a n a m l o g 1l o g 2l o g l o g 1== 8、换底公式:

a b b c c a l o g l o g l o g = 换底公式的常用变形: ()() 1 l o g l o g 2l o g 1 l o g 1=?= a b a b b a b a 常用的代数恒等式 1、平方差公式:()()b a b a b a -+=-22 2、完全平方公式:()()?????+-=-++=+2 222 2222b ab a b a b ab a b a 3、十字相乘法公式(不用背,要求会方法): ()()()ab x b a x b x a x +++=++2 4、立方和(差)公式: ()( )()() ?????++-=-+-+=+2 2332 233b ab a b a b a b ab a b a b a 5、完全立方公式: ()()?????-+-=-+++=+3 22333 22333333b ab b a a b a b ab b a a b a 6、三元完全平方公式: ()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 222 +++++=++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答案知识讲解

高一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3a · 6 a -等于【 】 A.-a - B.-a C.a - D. a 解析:3 a ·6a -=a 3 1·(-a ) 6 1 =-(-a )6 1 31+ =-(-a )2 1.答案:A 2.已知函数y =log 4 1x 与y =kx 的图象有公共点A ,且A 点的横坐标为2,则k 的值等于【 】 A.- 4 1 B. 4 1 C.- 2 1 D. 2 1 解析:由点A 在y =log 4 1x 的图象上可求出A 点纵坐标y =log 4 12=- 21.又A (2,-2 1 )在y =kx 图象上,- 21=k ·2,∴k =-4 1 . 答案:A 3.已知函数f (x )=lg x x +-11,若f (a )=b ,则f (-a )等于【 】 A.b B.-b C.b 1 D.- b 1 解析:f (-a )=lg a a -+11=-lg a a +-11=-f (a )=-b . 【答案】 B 4.函数y =)1(log 22 1-x 的定义域是【 】 A.[-2,-1)∪(1,2] B.(-3,-1)∪(1,2) C.[-2,-1)∪(1,2] D.(-2,-1)∪(1,2) 解析:??????≤≤--<>??????≤>??????≤->??????≥->-221 1211110)1(log 0122 2 222 12x x x x x x x x x 或-2≤x <-1或1<x ≤2.∴y =)1(log 22 1-x 的定义域为[-2,-1)∪(1,2]. 答案:A 5.若函数f (x )=log a (x +1)(a >0,a ≠1)的定义域和值域都是[0,1],则a 等于【 】 A. 3 1 B. 2 C. 2 2 D.2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学导案(完整版)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教案(完整版)

————————————————————————————————作者:————————————————————————————————日期: 2

(必修二) 高 中 数 学 第 二 章 教 案 3

2.1.1 平面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平面的概念及表示; 2.平面的基本性质,注意他们的条件、结论、作用、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 难点: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与运用. 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长方体由哪些基本元素构成? 答:点、线、面. 2.观察长方体的面,说说它的特点?答:是平的. 指出:长方体的面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生活中常见的如黑板、平整的操场、桌面、平静的湖面等等,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 (二)探究新知 1.平面含义 指出:以上实物都给我们以平面的印象,几何里所说的平面,就是从这样的一些物体中抽象出来的。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平静的水面等都是平面的局部形象;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 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①平面的画法:和学生一起,老师边说边画,学生跟着画. 在立体几何中,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当平面水平放置时,通常把平行四45,且横边长画成邻边长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边形的锐角画成0 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 ②平面的表示方法 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α、β、γ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平面ABCD等. 3.点与平面的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指出:平面内有无数个点,平面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4

高中数学必修一 第四章指数对数函数练习题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练习 一、选择题 1、函数x x a a x f 2211)(-+=(0>a 且1≠a ),则函数)(x f 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非奇非偶函数 D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设p =2log 8,q =5log 8,用p 、q 表示5lg 式子是( ) A .pq B . q p q + C .q p pq ++1 D .pq pq +1 3.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1 (0)n n a a a -=≠ B.()n n n ab a b = C.()m n mn a a = D.01a = 4、若()[]1log log log 222=x ,则x =( ) A .0 B .2 C .8 D .16 5、已知1>a ,1-≤=) 0(log )0(3)(2x x x x f x ,那么)]41 ([f f 的值为 ( ) A.9 B.91 C.9- D.91 - 9.函数2()(1)x f x a =-在R 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a B.a > C.a < D.1a << 10.若2lg(2)lg lg x y x y -=+,则2 log x y 的值为( )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正式

秀全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 第二章单元检测(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函数32+=-x a y (a >0且a ≠1)的图象必经过点 (A )(0,1) (B ) (1,1) (C ) (2,3) (D )(2,4) 2.函数lg y x = A.是偶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B.是偶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C.是奇函数,在区间(0,)+∞ 上单调递增 D .是奇函数,在区间(0,)+∞上单调递减 3.三个数6 0.70.70.76log 6, ,的大小关系为 A . 60.70.70.7log 66<< B . 60.7 0.7log 60.76<< C .0.7 60.7log 660.7<< D . 60.70.70.76log 6<< 4.函数12 log (32)y x = - A .[1,)+∞ B .2(,)3+∞ C .2(,1]3 D .2[,1]3 5、已知镭经过100年,剩留原来质量的95.76%,设质量为1的镭经过x 年的剩留量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是 (A )y =(0.9576) 100 x (B )y =(0.9576)100x (C )y =( )x (D )y =1-(0.0424) 100 x 6、函数y =x a log 在[1,3]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和为1,则a = (A ) (B ) 2 (C ) 3 (D ) 7、下列函数中,在区间(0,2)上不是增函数的是 (A ) 0.5log (3)y x =- (B ) 12+=x y (C ) 2x y -= (D )x y 22= 8、函数 与 (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只可能是 1009576.02131x a y =x y a log -=1,0≠>a a 且

讲义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复习

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5)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①定义域一致 (化简前) ②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4.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图像观察法(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0,(>+ =b a x b ax y 三角函数等的图像,利用函数单调性) (2)基本不等式 (3)换元法 (4)判别式法 5.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 ∈A)中的x 为横坐标,函数值y 为纵坐标的点P(x ,y)的集合C ,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 上每一点的坐标(x ,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 、y 为坐标的点(x ,y)均在C 上 . (2) 画法 描点法 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平移变换 伸缩变换 对称变换 6.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7.映射 一般地,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映射。记作“f (对应关系):A (原象)→B (象)” 对于映射f :A →B 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 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最新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章测试题

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得分: 一、选择题(36分,每小题3分) 1、已知A (-1,0),B (5,6)C (3,4),则 ||||CB AC =(D ) (A )、31;(B )、2 1;(C )、3;(D )、2。 2、直线0133=++y x 的倾斜角是(C ) (A )、300;(B )、600;(C )、1200;(D )、1350。 3、若三直线2x+3y+8=0,x -y -1=0和x+ky=0相交于一点,则k =(B ) (A )、-2;(B )、2 1- ;(C )、2;(D )、21 。 4、如果AB >0,BC >0,那么直线Ax —By —C=0不经过的象限是(B )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 5、已知直线L 1 和L 2夹角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如果L 1的方程是)0(0>=++ab C by ax ,那么L 2的方程是(A ) (A )0=++c ay bx (B )0=+-c by ax (C )0=-+c ay bx (D )0=+-c ay bx 6、以A (1,3),B (-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是(B ) A 、083=+-y x B 、043=++y x C 、083=++y x D 、062=--y x 7、直线L 过点A (3,4)且与点B (-3,2)的距离最远,那么L 的方程为(C) A 、0133=--y x B 、0133=+-y x C 、0133=-+y x D 、0133=++y x 8、光线由点P (2,3)射到直线1-=+y x 上,反射后过点Q (1,1),则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 方程为(C) A 、0=+-y x B 、03154=+-y x C 、0154=+-y x D 、01654=+-y x 9、已知点A (x,5)关于点(1,y )的对称点(-2,-3),则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是( D) A 、4 B 、13 C 、15 D 、17 10、已知直线024=-+y ax 与052=+-b y x 互相垂直,垂足为(1,c ),则c b a ++的值为( A) A 、-4 B 、20 C 、0 D 、24 11、直线06:1=++ay x l 与023)2(:2=++-a y x a l 平行,则a 的值等于( D ) A 、-1或3 B 、1或3 C 、-3 D 、-1 12、直线)12(++=m mx y 恒过一定点,则此点是( D) A 、(1,2) B 、(2,1) C 、(1,-2) D 、(-2,1) 13、如果两条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的斜率1k 与2k 的关系是(D) A 、1k =2k B 、1k >2k C 、1k <2k D 、1k 与2k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14、直线是y=2x 关于x 轴对称的直线方程为(C ) (A )、x y 21-=;(B )、2 1 =y x ;(C )、y = -2x ;(D )、y=2x 。 15、已知点(a ,2)(a >0)到直线l :x —y+3=0的距离为1,则a 等于(C ) (A )、2;(B )、22-;(C )、12-;(D )、12+。 16、直线y=2与直线x+y -2=0的夹角是(A ) 4 3.)(;2 .)(;3.)(;4).(ππππD C B A 二、填空题(16分,每小题4分) 1、以原点O 向直线L 作垂线,垂足为点H (-2,1),则直线L 的方程为 2x -y+5=0 2、经过点P (-3,—4),且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L 的方程是 4x+3y=0或x+y+7=0 3、两直线0,0)2(=+=+-+y x m y x m 与x 轴相交且能构成三角形,则m 满足的条件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