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主题探究式区域地理教学的两种实践模式

合集下载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所谓“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就是将思维可视化技术与思维型课堂教学理念整合起来,形成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地理教学方法探究范文1一、学情况分析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45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

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

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

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竞赛辅导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目录一、内容综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意义 (5)2. 研究目的与问题 (6)2.1 研究目的 (6)2.2 研究问题 (7)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8)1.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9)1.1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定义 (10)1.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特点 (11)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依据 (12)2.1 多元智能理论 (13)2.2 建构主义理论 (14)2.3 现代教育理念 (15)三、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 (17)1. 路径构建的原则与策略 (18)1.1 路径构建的原则 (19)1.2 路径构建的策略 (20)2. 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步骤 (21)2.1 课前准备阶段 (23)2.2 课堂教学阶段 (24)2.3 课后拓展阶段 (25)四、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案例 (26)1. 案例一 (27)2. 案例二 (28)3. 案例三 (29)五、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效果评价与优化建议 (31)1. 效果评价方法 (31)1.1 学生参与度评价 (32)1.2 学习成效评价 (34)2. 融合教学的优化建议 (35)2.1 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36)2.2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37)六、结论与展望 (38)一、内容综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融合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趋势。

初中地理课堂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期为初中地理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教学启示和借鉴。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课堂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概念进行梳理,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地理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设计与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地理跨学科教学旨在打破学科界限,综合运用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通过案例分析和教学资源准备,介绍了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准备。

同时,针对跨学科教学实施中的挑战,提出了教师跨领域能力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的解决方法,以应对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地理跨学科教学;教学设计;学科整合;实践性引言:地理跨学科教学作为教育创新的一种体现,旨在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互融合,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就地理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高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进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推动跨学科教学的发展与实践。

一、地理跨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一)跨学科教学概念和理论框架地理跨学科教学是教育创新的体现,它基于跨学科教学的核心理念,即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如环境科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知识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依托于建构主义、多元智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框架,旨在通过实际问题解决、项目式学习等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真实世界情境中,运用多学科视角分析和解决地理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1]。

(二)跨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跨学科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深远。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乃至社会学等相联系,使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样,贴近生活实际。

其次,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如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及沟通技能等,这些都是21世纪人才所需的关键能力。

再者,它促进学生形成跨学科思维,学会在复杂情境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中地理新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的设计
据 实 际情况 来进 行调 整 ,但要 遵 循 ”组 间同质 ,组 内异 质 ,优 势互
在 新课 程 背景 下 ,探究 式课 堂 教学 的环 节 比以往 有更 丰 富 的内 补 ” 的原 则 。即每个 组 中成 员 的组织 能力 、学 习 能力 、学 习成 绩 、
力 。关 注人 口、资源 、环 境 和区域 发展 等 问题 ,以利于 学生 正确认 课 前 可收集 近 一段有 关 “ 寒 潮 ”的相 关天 气预 报视 频 资料 ,并 对此
识人 地 关系 ,形 成可 持续 发展 的观 念 ,珍 爱地 球 ,善待 环境 。要 求 作 出连续几 天 的对 比;课 堂 上 由学生 观看 后简 述寒 潮影 响前 后 的 天 每个 学 生不 仅要 获得 地理 科学 知识 ,而且 要掌 握科 学方 法 和科学 技 气变 化 ,组织 学生 由演说 “ 寒 潮带 来 的天 气变 化及 影响 … …” 活 能 ,形 成科 学态 度 与科学 精 神 。 “ 重视 对 地理 问题 的探 究 ” ,并 倡 动 。这样 的探 究活 动能 为学 生提 供 自我表 现 的空 间 ,获得 探究 过程 导以 “ 自主 学 习 、合 作学 习 和探 究学 习 ”为核 心 的教学 来 实现这 一 的体 验 。 新 课程 理念 。随着新 课 程实施 不 断深 人 和扩大 ,探 究式 教 学在 全 国 其 次 ,地理 学是 - I ' q 建 立在 实验 基础 上 的科 学 。因此 ,实验探
谦 靖 慷
高中地理新课程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田斐 翔
( 河南省 中牟县第 四高级 中学,河南 中牟
地理 学是 研究 地 理环 境 以及人 类 活动 与地 理环 境 相互关 系 的科 学 ;是 一 门兼 有 自然科 学 与社会 科 学的综 合 陛基 础学 科 。地理 课程

探究地理教学中“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模式——以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为例

探究地理教学中“先归纳后演绎”的教学模式——以湘教版必修Ⅲ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为例
段》 为例
求事 物普遍 特征 的认 识方 法 ;而演 绎则 是从 一般性 的前提
推论 出个别 性结论 的方法 . 即从 一 般 到 个 别 , 推论 和判断个
教材 以“ 美 国东 北匹兹 堡及其 周 围区域 的发展 状 况” 为
例. 阐述 了 一 个 区域 的 发 展 变 化 过 程 : 材 料一 : 在 美 国 建 国初 期 , 匹 兹 堡 只 是 一 个 普 通 的 毛 皮
高 中生 在这 一时期 , 心理、 生理 逐 渐走 向成熟 , 各 种认 知 能力不 断完善 , 正处 于形象 思维 向理论 思维 的转化 阶段 ,
感 性 体 验 上 升 到 理 性 认 知 的 阶段 , 抽 象 概括 能力 大有提高 ,
思 维更加 敏捷 , 能从不 同角度 、 不 同方 面运 用多种 方法思 考 问题 , 产 生 的新 想法多 , 能举一反 三 , 触类 旁通 , 学 习迁移 能
1 . 归 纳 与 演 绎 境, 在一 定的教学 情境 中激发 学生 的兴趣 , 引 导 学 生 进 行 探
究, 并 对 材料进 行分 析 。 归 纳 出有 关 的地理 原 理 和规 律 , 将 学 生 的感性 经 验上 升 为理 论知 识 : “ 后 演绎 ” —— 掌 握 了一
定的地理 原理和规律 之 后 , 再 进行 必要 的演绎 , 有 针 对 性 地 运用这些 理论知识 . 分 析实 际问题 . 更 清 楚 地 认 识 到 这 些 原 理、 规律 在实 际生活 中的作用 和表 现 , 从 而把 知识 转化 成 自
3 . 先 归 纳 后 演 绎 的 教 学 模 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何为归 纳? 何为演绎 ? 归纳和演绎 是两种不 同的认识世 界的方 法。具体 而言 , 归 纳是从个别性 案例抽象 出一般性结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为例作者:冯光炜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9年第5期[摘要]当前,地理课程教学日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文章浅析了地理核心素养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探究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期为地理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3-0092-02素养,是指学生基于课程学习和相关训练,获取的课程知识、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

核心素养,是学生基于课程学习实践,在相关教学情境下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通过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有效增强学生地理素养和情怀,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地理教师必备的技能。

一、地理核心素养及校本课程开发概述地理核心素养,涵盖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综合思维以及人地协调观念等内容。

地理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地理思维,并借助地理方法,对地理事物间存在的联系和呈现出的差异进行科学评判。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教学环境下,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应注重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校本课程的架构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地理校本课程——“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为例,其架构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内容的选材。

该校本课程内容选自身边近期的地理事件,如地质灾害、天气变化等,以“时效”“生活”“兴趣”作为切入点。

第二,课程对象。

课程的授课者为高一地理组的教师,听课者为高中学生。

第三,时间安排。

选择学生午饭后的时间,课程时长约40分钟。

第四,宣传工作。

在学校教学楼下的LED屏滚动播放宣传海报:“她,吹一吹气,引起满城风雨;她,抖一抖身,我们为之一震;她,叹一叹息,举城迁移。

她,就是——大自然。

自然的奥妙无穷无尽,自然的力量让我们敬畏!让我们追随地理的脚步,走进自然,了解你最熟悉的风霜雨雪,令你色变的地震火山……懂自然,知防范,就在‘大自然的力量系列课程’!”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1.研究式模式采用研究式模式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质疑和自主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课题(2篇)

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课题(2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和实践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课题旨在探索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1)探索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2)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2. 意义(1)有助于推动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2)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实施。

(3)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影响。

(4)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推广。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和实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实施过程。

(3)行动研究法:结合实际教学,设计并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

(4)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的接受程度和效果。

(5)访谈法:与教师、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的看法和建议。

四、课题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2)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

(3)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内容、方法、步骤等。

2. 实施阶段(1)设计基于问题导向的地理探究式学习策略。

例谈“区域+区域定位+焦点事象+原理”的高效地理复习模式

例谈“区域+区域定位+焦点事象+原理”的高效地理复习模式

在运用 “ 区域+ 区域定位+ 焦点事象+ 原理”课堂复 习过程 中,一定要 同时配套有针对性的 、同步 的、积累 性的训练体 系。下面从训练体系题库 中试举三例 :
【 】 例1 宏观 区域控制性经纬线 ( 学生画图训练1

“ 为什么”。 “ 焦点事象”即提炼 出每个区域最重要的 地理事物和现象 ,也就是区域核心焦点的地理特征 ,包 括 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在复习时要学生学会
教 学经验
21 0 1年 第 1 l 6期 l


十 厩骥
如何提高高三地理复习课课堂教 学的有效性 ?笔 者认为,建立一套高效的复习模式 ,将 “ 考纲要求与考 生需求 ”进行整合定位 ,引领学生建立属于 自己的知识 结构体系,并形成良好的应对高考选拔的能力 ,具有重 要作用 。笔者根 据多年 的教学 实践经验 ,摸索 出一套 高中地理复习模式—— “ 区域+ 区域定位+ 焦点事象+ 原 理”,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复习的效果和效率 。 “ 区域+ 区域定位+ 焦点事象+ 原理”复习模式来源
修1 、2、3 进行重新整合 ,打破高中地理常规的复 习顺
序。表面看增加了复 习的难度,实际上是找到了高考试 题的切入点 , 领悟了所谓 “ 能力立意 ,基础为本”的含
义 ,这对极短 时间内提高地理学科综合能力有较大帮 助。通过这一模式 ,让学生能将地球表面任何一种地理
事物或现象 ,都定位到具体 的某个区域 中,并分析这一

0 0 年第1期 1 2 1 6
教经 学验
图4
图2
拉底河 )、密西西比河 、长江四条河河 口控制性经纬线
定位 ( 图3 见 )
图5
二 、焦点 事 象+ 理 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