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赓《清代学术史讲稿》等重要学术手稿捐赠国家图书馆

合集下载

柴德赓历史教育思想初探

柴德赓历史教育思想初探

文_读书育人210摘要:柴德赓先生是著名的历史学者,长期从事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目录学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精通五代史、宋史、明清史和辛亥革命史。

本文将其讲义《史籍举要》、《清代学术史讲义》、《资治通鉴介绍》中挖掘其历史教育思想。

关键词:柴德赓;历史教育思想一、柴德赓先生生平柴德赓先生(1908—1970),浙江诸暨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深得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的赞赏,是他的入室弟子。

曾就职于辅仁大学历史系、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历史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955年调往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

柴德赓先生长期从事史学的研究和历史教学工作,在五代史、宋史、明清史、清代学术史、辛亥革命史、目录学、史料学方面造诣甚深。

在教育方面也取得了不俗成就,培养了刘乃和、邱敏、许大龄等学生,并组建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

二、合理设置历史课程1955年柴德赓先生受命调往江苏师范学院创建历史学系。

历史系的课程应该设置哪些科目,课程设置的目的、如何讲授等方面都成了历史系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从柴德赓先生对1954年中央教育部颁布的师范学院暂行历史系教学计划的看法中能看出他对历史系课程设置的思想。

关于政治理论科目的设置,历史、教育、中文三系的政治科目(中国革命史、马克思列宁基础、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比其他系所占课时较多。

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三个系的性质任务决定的。

柴德赓先生认为,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符合中共中央精神的。

关于专业科目的设置,针对近代史和现代史的比重的增加,柴德赓先生认为在师范学校有特殊的意义。

师范生主要是培养到中学教书,而当时中学历史教学计划中全是近现代史的课程。

古代史、中世纪史的课程虽然时间比较紧,但可以遵从“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如果教学时间不够这样的问题,不要在时间上争多争少,而应该从教学大纲上去考虑、解决”[1]在辅助科目和选修科目的设置方面,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和一些文学方面的课程的设置也是必要的。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内容绪论(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思考题:1.试述历史与历史要籍的关系。

2.制定一个你学习本课程的计划。

参考书目:1.柴德赓著《史籍举要》北京出版社 1982年2.张舜徽主编《中国史学名著解题》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4年3.杜泽逊著《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0001年4.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年5.《辞海》/《辞源》/《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6.《中国历史纪年》荣孟源编三联书店 1956年第一编考古文献(6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重点向学生介绍考古文献资料的基本情况以及几种考古文献资料,并通过具体选文感知考古文献资料,其难点在于甲骨文、金文古文字的释读和它们的史料价值的分析。

一、考古文献概述1.甲骨文2.金文3.简牍帛书与敦煌文书二、文章选讲(1)《武丁卜辞二则》(2)《大盂鼎铭》(3)《利簋》思考题:1.为什么说甲骨文、金文具有史料价值?2.简述甲骨文、金文的文字特点。

3.简述甲骨卜辞的结构特点。

4.翻译:《武丁卜辞二则》、《大盂鼎铭》、《利簋》参考书目:1.《甲骨文合集》胡厚宣中华书局 1979年2.《殷周青铜器通论》容庚、张维持著科学出版社 1958年3.《西周铜器断代》陈梦家《考古学报》9——14期(1955.12——1956.12)4.《简牍学研究》(第一辑)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6年5.《敦煌文书与唐史研究》刘进宝著台湾叶文出版社 2000年5.《敦煌历史文化》刘进宝著甘肃人民出版社 2000年第二编纪传体类(22课时)重点与说明:本章在要籍部分重点向学生讲授纪传体史书的总体情况以及重点史籍的基本内容;在文选部分通过对特色选文文意的疏通、字词的辨析、语法的分析,从而达到准确理解和运用文献史料的目的。

《宋辽金元史讲稿》的听课笔记还未寻见

《宋辽金元史讲稿》的听课笔记还未寻见

《宋辽金元史讲稿》的听课笔记还未寻见作者:柴念东来源:《博览群书》2016年第12期《宋辽金元史讲稿》是柴德赓(1908—1970)先生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任教时的讲义手稿。

1946年至1952年,柴先生在辅仁大学任课时的讲稿有两种:《清代学术思想史》和《宋辽金元史》。

前者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邱居里两位先生整理出版,后者即为此册。

柴德赓先生于北平师范大学读书时,在陈援庵先生的指导下,立志以宋史为研究方向,他在青年时代用力最勤的就是《宋史》。

虽然当时家境贫寒,又要鞠养儿女,但他还是节衣缩食,买下了老同文本《宋史》一百册,用以攻读。

柴德赓先生在陈援老的教诲下,加之自身的勤勉,在史学上有很大进益。

家中藏书也逐渐宏富,“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仅《宋史》就有两部。

从目前整理遗稿的情况来看,他最初买下的《宋史》一直带在身边,尽管抗战期间全家流离中原、辗转西南,越秦岭、穿蜀道、渡川江、入白沙,性命堪虞,但《宋史》未尝须臾离也。

1970年柴德赓先生于苏州尹山湖农场不幸去世,在处理遗书时,夫人陈璧子先生考虑到子女中并无攻读史学者,遂将生前遗留书籍先后捐赠,计五千余帙,唯独一套点校过、附带有大量批注的《宋史》交与了次子柴邦衡留作纪念。

柴德赓先生与宋史的因缘之深也若此。

然而,他的宋代专门史研究成果并不多,仅1941年有一篇《宋宦官参预军事考》发表于《辅仁学志》。

1949年后,由于工作和历次运动的关系,他的主要研究精力偏向清代学术史及苏州地方史,直到协助陈援老点校《新五代史》才又重新做宋代专门史研究。

在整理遗稿时,我们发现他有许多宋史研究的计划,但都因世事变迁而未付诸实行。

他在“文革”中的一份自我检查的笔记中,曾列举自己学术研究的排序,宋史居首,清代学术思想史次之。

可见,他一生最钟爱的还是宋史研究。

时也命也,真可谓壮志未酬。

他的宋史教学成果则体现在此册《宋辽金元史讲稿》中,该讲义成稿时间为1946年,时值抗战胜利,百废方兴,学界气象一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模拟题2020年(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模拟题2020年(3)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模拟题2020年(3)(总分200, 做题时间150分钟)填空题郭嵩焘对 ________的记述是迄今为止中国人有关西方图书呈缴制的最早记述,或许也是晚清中国人有关西方图书呈缴制的唯一记述。

SSS_FILL分值: 1答案:牛津大学图书馆总馆________是中国准确理解和正确翻译使用英文“公共图书馆”的第一人。

SSS_FILL分值: 1答案:林则徐在清末预备立宪之初,________专门撰写了《京师创设图书馆私议》,由此揭开了清末预备立宪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序幕。

SSS_FILL分值: 1答案:罗振玉我国最早比较系统地提出普遍设立图书馆思想的是________。

SSS_FILL分值: 1答案:郑观应《史记》记载________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天的图书馆馆长。

SSS_FILL分值: 1答案:老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SSS_FILL分值: 1答案:杜定友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规定,服务人口在150万以上,服务半径不得大于9公里,应至少设置1处相应规模的大型公共图书馆用地,同时每50万人口设置1处________公共图书馆用地,每20万人口设置1处小型公共图书馆用地;服务人口在20万至150万之间,服务半径不超过6.5公里,除设置1处相应规模的中型公共图书馆用地以外,还应满足每20万人口设置1处小型公共图书馆用地;服务人口在________万至20万之间的城镇或地区,至少应设置1处相应规模的小型公共图书馆用地。

SSS_FILL分值: 1答案:中型、5清代乾隆年间,朝廷在各地先后兴建了七处国家藏书阁:文渊阁、文津阁、文汇阁、文宗阁、文溯阁、________、文源阁。

其名都以“文”字起首,用以收藏《四库全书》的七部分,又以“水”旁文字定名,以示藏书阁须以水防火,它们并称为七大藏书阁。

SSS_FILL分值: 1答案:文澜阁________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 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

从一篇短文谈到柴德赓先生“以诗证史"

从一篇短文谈到柴德赓先生“以诗证史"

从一篇短文谈到柴德赓先生“以诗证史"邱敏(晓庄师范学院教授)不久前,笔者偶然读到先师柴青峰(德赓)先生未著录的一篇史学短文,题为《天堂苏杭说的由来》,刊载于《新华日报》1961年6月ii日的“新华副刊”。

此文虽仅2000余字,但却有相当的学术含量。

它就“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则流传极广的民谚之由来以及起于何时何人?为什么单称苏杭为天堂?为什么苏杭并称?又何以苏在杭前等相关问题一一进行辨析,文末并指出:封建时代以苏杭比作天堂,正是反映中唐以后封建经济发展的新的水平。

特别是苏州地区从唐中叶以后经济发展很快,一个州发展为三个州府,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谚语,其历史意义也在于此。

显然,先生通过对这条谚语由来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移这一重要问题,提供了一个久们虽然熟悉,但却很少做过深人探讨的实例。

这篇短文发表后,可能因为登在作为党报的《新华日报》上,又载于副刊之中,显然被误以为是学术意义不突出的笔谈、散论一类文字,所以,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十年浩劫之后,汇集先生一生主要学术论文的《史学丛考》(中华书局,1982年版),以及刘乃和先生所编,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学史资料》1980年第2期的《柴德赓先生论文目录》均未收录此文。

笔者这次初读《天堂苏杭说的由来》(以下简称《由来》)一文,首先想到,先生当时何以会就这一论题撰写并发表文章呢?回顾先生六十年代初的史学研究,显然应与《史学丛考》所收讨论中唐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另一篇长文——《从自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初稿)》联系起来考虑。

因《史学丛考》一书出版于八十年代初,今已不易寻得,这里先就《从自居易诗文中论证唐代苏州的繁荣》(以下简称《论证》)一文的内容稍作介绍。

按《论证》全文约2万余字,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自居易与苏州的关系”,考论白氏任苏州刺史的时间、年龄,何时离苏,与前后任苏州刺史的韦应物、刘禹锡等人的交往、关系,并论及白氏与苏州人的深厚感情等。

试谈研究史学的一些基本功——读柴德赓先生《清代学术史讲义》等的一些体会

试谈研究史学的一些基本功——读柴德赓先生《清代学术史讲义》等的一些体会
2 0 1 3年第 1 期
总 1 4 9期
史 学史 研究
J OURNAL OF HI S TOR1 0GRAPHY
NO. 1, 2 01 3 S e r i a l NO . 1 49
试 谈研 究 史 学 的一 些 基 本 功
— —
读 柴德 赓 先 生 《 清代 学 术 史讲 义》 等 的一 些 体 会
分组 成 , 具 体情 况 在书 前 目录 中 已有 清 晰 的展 示 。
在这 三个 组成 部 分 中 , 《 清 代学 术史 讲义 》 无 疑是 主 体 。这 部讲 义 中的重 点 在 明清 之 际 的学 术
之演 化 、 清初 三大 师所 开创 之新 风 与夫 乾嘉 学术 之成 就 , 以经 史之 学 为主体 。讲 义 时 间下 限基本 到
骥, 要 读 的书就 基本 可 以找 到 了。
这样 的方 法不 为不 对 , 但 是不 够 。柴 先 生在 讲 “ 清代 学 术 史 ” 的正 文 之 前 , 先 讲 了 一个 简 要 的
开场 白 即叙 论 。他首 先 就指 出清 代学术 史难 做 , 因为 这一 代 的学者 与学 术著 作太 多 , 难 以穷 尽 。他 也 给 出 了一 份 主要参 考 书 目, 不过 他并 不 以此 为满 足 。他 提示 我 们 , 要找书, 必 须 了解 当 时 的著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史学史 研 究
2 0 1 3年第 1 期


关 于 目录 与 掌 故
治 中 国传 统 学术 的人 , 一般 都深 知 目录之 学乃 是 治 学 的人 门要 道 。因为 要 做某 一 方 面 的学 术
研究 就 不能不 知 道在这 方 面有 哪些 最基本 的 、 可 以作 为典据 的材 料 以及对 此 的前沿研 究成 果 。 研究

论柴德赓的史料学思想与方法

论柴德赓的史料学思想与方法

收稿日期:2022-11-08作者简介:方美美(1991-),女,山东泰安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史学思想史;周少川(1954-),男,广东汕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中国史学史。

 第56卷 第2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3月 Vol.56 No.2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 Mar.2023 论柴德赓的史料学思想与方法方美美 周少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北京100875)摘 要:作为近现代成绩卓著的史学家,柴德赓在学术研究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相对系统的史料学思想与方法。

他注重史籍的史料来源,通过剖析史籍的史料源流与丰富程度评定史籍的价值。

在掌握史料方面,他认为要打好基本功、通晓目录学知识并擅于使用工具书,从而达到对史料掌握的“竭泽而渔”。

对于史料的考证,柴德赓强调要从“必要的考证”和“新的观点”两方面着手,将传统的考证方法与唯物史观相结合来鉴别史料。

柴德赓丰富的史料学思想与方法是中国近现代史学的重要遗产。

关键词:柴德赓;史料学;史料思想中图分类号:K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23)02-0102-08 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浙江诸暨人,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家、陈垣的主要学术传人。

陈垣重视史料工作,他创立了史源学,认为史料的搜集和考辨是治史要务,强调搜集史料要“竭泽而渔”等,其史料学思想可以说是“20世纪前期中国史学中最为丰富的史料学思想”[1](P78)。

柴德赓深得陈垣学术真传,他治史注重史籍的史料来源,提出了诸多有关掌握、考证史料的观点和方法。

作为近现代颇有影响力的史学家,柴德赓在史学研究上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与其史料学思想与方法密不可分。

本文试对柴德赓的史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探讨,裨于学界进一步了解柴德赓的史学贡献以及他对陈垣学术的传承,并借此深化中国现代史料学及其发展过程的研究。

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

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

新入藏文献介绍 2017年第4期总第六十期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2017年11月27日,阮章竞笔记手稿捐赠仪式暨中华书局《阮章竞太行山笔记手稿四种》影印本首发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阮章竞之女阮援朝代表家属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阮章竞《在太行山时期的一些材料》等笔记手稿共计87种178册件,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捐赠并向阮援朝女士颁发捐赠证书。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章百家,原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全国政协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东东、中华书局副总编辑李占领以及党史、军史、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图书馆界、出版界等业内人士50余人出席了捐赠仪式。

与会嘉宾围绕阮老的文学艺术成就、人生经历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阮章竞(1914—2000),广东中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戏剧家。

人们耳熟能详的长诗《漳河水》及歌剧《赤叶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他的童话诗《金色的海螺》,是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

他描写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长诗《漫漫幽林路》和小说《山魂》三部曲,是他为同代人无悔青春所作的真实记录。

而《阮章竞绘画篆刻选》是其一生酷爱美术的心血结晶。

1937 年,阮章竞在冼星海的安排下,毅然北上太行山,投入到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前线战斗。

在这雄伟群山中,他生活战斗了12 年,也由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古籍采访专号】新入藏文献介绍此次捐赠的笔记手稿,包括太行山相关笔记;1946 年太行第二届群英会时在武委会上做的会议记录;1950—1954 年在华北局宣传部时期的工作笔记;1956—1959 年在包钢建设中的工作笔记;1961 年访问墨西哥、古巴两个拉美国家,亲历“吉隆滩战役”的前线笔记等等,涉及文学、语言、民俗、讲话记录、工作采访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阮章竞有着自觉而强烈的“存史”意识,对亲自经历的社会变革,对在社会变革中做出牺牲的战友、乡亲,始终抱有一份“后死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自赋使命,要为这些人和事留下文字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德赓《清代学术史讲稿》等重要学术手稿捐赠国家图书馆
2017年1月20日,苏州大学柴德赓研究所柴念东先生代表家属向国家图书馆捐赠了柴德赓《清代学术史讲稿》《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两部重要学术手稿。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代表国家图书馆接受捐赠并向柴念东先生颁发捐赠证书,柴德赓之女柴令文、《光明日报》记者杜羽等见证了捐赠过程。

应捐赠者要求,不举行相关仪式。

柴德赓(1908—1970),字青峰,浙江诸暨人。

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先生入室弟子。

民国时期曾任辅仁大学历史系教授、白沙女子师范学院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等职。

柴先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与教育事业近40年,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卓越的学术成就令人景仰。

20世纪40年代,柴先生曾在辅仁大学历史系开设、讲授过多门与史学有关的基础和专业课程,“清代学术史”乃其中之一。

柴先生认为这是一门普通课,凡是学史学的人都应该了解清代学术的成因、经过、成绩。

因为清代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传统学术最为发达的时期,而且距离现代最近,影响也最大。

此次捐赠的《清代学术史讲稿》手稿为当时的讲义,它不但呈现了柴先生考察清代学术史的整体视野,而且提要勾玄、旁及贯穿,将清代的学术史与清代的社会政治变迁相结合,将清代的史事与所身处的全民抗战时代相结合,充分继承了陈垣先生读史、治史和用史的精神。

2013年,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了由柴先生手稿和学生李瑚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书稿——《清代学术史讲义》
,为人们了解清代学术、清代历史又添
柴德赓手稿捐赠合影
一道津梁。

柴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及江苏师范学院都讲授过“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深受学生欢迎。

但由于各种原因,相关书稿直至1982年才由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亲炙过先生教诲的许春在、邱敏、胡天法完成整理出版,题名为《史籍举要》。

后被列为高等院校文科教学参考书,并于1987年荣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在学术界影响广泛。

正如吕叔湘先生说述:“有志于史学的人,手此一编,费力省而得益多,登堂入室,左右逢源,对于著者是一定感激不尽的。

”此次捐赠的是柴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稿。

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已藏有200余种陈垣先生的著作手稿、抄稿及批校本,包括《通鉴胡注表微》《释氏疑年录》等重要手稿。

柴德赓先生手稿的入藏,以另一种方式再续了与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

国家图书馆名家手稿文库在馆藏建设过程中,注意征集有师承关系的名家学术手稿,形成手稿的“朋友圈”,以期更好地保存学术的继承和发展脉络,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清代学术史讲稿
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