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解放

合集下载

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与幼儿角色游戏

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与幼儿角色游戏

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与幼儿角色游戏1. 引言1.1 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特长。

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自由、平等、民主的氛围中自由成长和发展。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包括了“解放思想、解放情感、解放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行为、解放学生的体力和解放学生的生命”。

这些思想强调了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在教育中能够体验到自由、快乐和幸福。

通过实践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在幼儿教育领域,这些解放教育思想更是需要我们去深入理解和贯彻,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1.2 幼儿角色游戏幼儿角色游戏是一种通过模拟不同角色和情境来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活动。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如医生、消防员、老师等,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和创造力。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可以体验到不同职业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角色游戏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有趣的学习环境,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表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同时也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可以培养自信心和独立性,促进语言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幼儿角色游戏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法,能够让幼儿在感受快乐和满足的学到知识和技能。

通过参与角色游戏,幼儿可以体验到不同职业和生活经验,拓展他们的视野和认知。

幼儿角色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2. 正文2.1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包括:1. 尊重个性陶行知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尊重并重视他们的个性特点,不应一概而论。

略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略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毕业论文

略论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在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摘要:上世纪40年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即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而这一理论历久弥新,对当今教育工作仍然有着先进的指导意义。

当前幼儿教育领域普遍存在小学化、超前教育、超载教育的问题,如何采取有效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充分发挥幼儿教育的启发作用,成为目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将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引入幼儿教育工作领域,期望解决幼儿教育工作现有问题,提升幼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目录一、幼儿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3)二、运用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优化当前幼儿教育工作 (4)(一)解放头脑,使幼儿自由思考 (4)(二)解放双手,使幼儿动手实践 (5)(三)解放眼睛,使幼儿自由观察 (5)(四)解放嘴巴,使幼儿乐于表达 (6)(五)解放时间,使幼儿自由探索 (6)(六)解放空间,让幼儿回归自然 (7)三、总结 (7)陶行知十分关注和重视幼儿教育工作,在他的教育著作和教育理论中,与幼儿教育有关的占据了极大的比重,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并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培养”、“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等等,因此,陶行知提出的很多教育思想和理论,都可应用于幼儿教育工作。

本文将重论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一、幼儿教育工作现状分析随着我国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幼儿教育工作在思想上、方法上、成果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开始尝试用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来改进自身教育工作,使幼儿更健康地成长、更全面地发展。

但与此同时,幼儿教育工作中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考验,其中,幼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就十分突出。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

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浅谈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素质教育”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创造性能不能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概括性的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

一、放儿童的头脑许多人认为头脑长在学生身上,他想什么当然是他的自由。

然而,就有这样的例子。

有一位美国的母亲那一个圆圈问自己的女儿,这是什么?已经上一年级的女儿非常肯定的回答这是“o”(英文字母),而就是这个圆圈在上一年级前这位母亲问同样的问题时,女儿有“是太阳、是葡萄、象乒乓球……”各种各样的答案。

那么是什么禁锢了孩子的思维,这位母亲毅然与学对簿公堂,院判决学校败诉。

同样的有学者那一张白纸分别向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提出“有什么用”的问题,结果也大大出人意料。

幼儿园的小朋友想法最多:以擦桌子、擦皮鞋、擦鼻涕、冬天可以点燃纸取暖等等。

而大学生只有一个回答“可以写字”这一点足以让我们无话可说。

原来我们这些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职业”仅仅是在让那些刚进校门时的“大问号”经过十年寒窗变成走出校门时的“大句号”。

而且我们的老师、家长远没有那位美国母亲那样觉醒。

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中解放出来。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二、放儿童的双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着转,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小皇帝”是对中国的孩子很形象的描述。

然而就在长辈为他们盛好每一次饭,洗好每一件衣服的时候,孩子损失了一次次锻炼的机会。

于是,就出现了学生能考上大学却不会独立生活的怪事。

中国店铺的学生大多成绩很好,但是缺乏实验室操作的经验。

所以,在现在的情形下提出解放学生的手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事情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做。

对于生活中的动手能力,陶行知直言“不会种菜,不是学生”。

在教学也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的动手。

例如:在教学“克的认识”对于1克,500克等重量可以让学生用手掂一掂,这样的教学相信比老师讲十遍更有用。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提出了六大解放的理念,旨在推进个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这六大解放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解放思想:陶行知认为,人们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思考、质疑,并且勇于创新。

他主张通过开放的思维方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2. 解放劳动:陶行知主张尊重劳动,认为劳动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他鼓励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劳动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贡献。

3. 解放个性:陶行知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天赋,应该鼓励个体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每个人能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光发热。

4. 解放情感: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

他认为,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表达情感、培养人际关系的重要方式。

他主张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团队合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以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5. 解放体力:陶行知强调身体健康对于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他主张
学生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重培养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

他认为,身体的健康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6. 解放社会:陶行知主张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

他认
为社会应该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让每个人都有发展的空间和权利。

他强调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理念对于中国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观点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强调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为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为幼儿生活教育引路

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为幼儿生活教育引路

以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为幼儿生活教育引路一、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理论的概述(一)解放幼儿的头脑解放幼儿的头脑,指的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知识和发展。

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的“要带领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来认识世界、探索事物”的本质不谋而合。

(二)解放幼兒的双手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让幼儿在动手实践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给幼儿提供一些直接感知、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在动手中认识世界、感受世界,让幼儿通过动手验证生活中的假设,从而让幼儿对所接触的世界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

(三)解放幼儿的眼睛眼睛是幼儿发现美的渠道。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课程,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解放幼儿的眼睛,让幼儿在大自然中感受、发现、寻找、创造美,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

(四)解放幼儿的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幼儿的嘴巴,让幼儿敢说、善说,敢于与人交流,敢于提问、善于提问。

”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要鼓励幼儿自由提问、自由表达,帮助幼儿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解放幼儿的空间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解放空间”,不仅仅是指解放物理上的空间,还是指解放心灵上的空间。

在解放幼儿的物理空间上,不能让幼儿的学习仅仅限制于幼儿园,还要引导幼儿在社会中、在家庭中学习。

在心灵上,教师要给予幼儿心灵的空间,给予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思维空间和观察空间等,尊重幼儿的想法。

(六)解放幼儿的时间大多时候,我们都是按照一日活动计划来安排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但是,幼儿园的课程具有生成性,我们需要解放幼儿的时间,合理地、灵活地安排幼儿的时间,满足幼儿的弹性需求。

二、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理论对幼儿生活教育的实践意义(一)有利于在生活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幼儿的潜能是无限的,学习能力也是无限的。

“六大解放”数学教学论文

“六大解放”数学教学论文

“六大解放”与数学教学“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点之一。

“六大解放”的实质性含义就是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多看、多动手做等。

这对我们当今倡导的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也可以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既朴素又可行的途径。

作为一名数学工作者,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这样去理解它:一、解放头脑——给学生思考的权力“应试教育”占据教坛市场,“填鸭式”教育观念笼罩着整个教师队伍,也使教师从备课、上课到批改作业等教育过程中历尽艰辛,挥洒汗水,想尽”方法”。

从讲解概念到分析做答可谓绞尽脑汁,生怕学生有一点的不明白。

可我们是否明白?费尽心机一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是一连串的记忆,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即教是为了不教,那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主体地位,在对事物、知识的感知中启动思维,在质疑中获取知识,进而得到一种学习方法和能力。

欲如此,就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用大脑思考问题的机会,而不应该仅是教师在摆知识,把知识强塞进学生脑子里去。

二、解放双手——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权利学习需要感知,需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获取知识时,用双手通过操作和实验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我们在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时,事先让学生各准备一个硬纸做的三角形和一把剪刀,课堂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剪下三角形的三个角,再把三个角的顶点拼在一起,(注意细节)最后观察得出它们的和是180度。

这种让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方法既直观又简单,又能激发学生兴趣。

所以,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不可忽视让学生操作、实验等一些通过双手获取感性经验的过程。

三、解放眼睛——教学生审视,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在“被教”的环境中,学生已养成了听从的习惯,老师的结论即真理,以至于学生上课一味地听,把书本放在一边,不会读书,忽视过程,只记结论。

这样下去,学生就成了记忆的“容器”。

对知识死记,而不灵活;一知半解,而不系统。

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

践行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幼儿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苏安幼儿园邮编:215000【摘要】亲近自然,探索自然是幼儿的天性,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教师请幼儿与自然亲密接触,解放儿童,让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地观察和发现、探索和创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字】大自然探索六大解放思想快乐成长《指南》中提出“经常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激发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对此,教师应如何让孩子与自然亲密接触,让孩子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解放幼儿的头脑和双手,师幼共同创设自然角环境。

幼儿园里每个班级都开辟一块地方创建自然角,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自然物、饲养小动物、种植秧苗等。

是幼儿认识自然界和自然界亲密接触的一个途径。

它为幼儿提供了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在开阔视野、激发好奇心的同时,获得了认知、习得了技能,发展了孩子的美好情感,因此师幼共同创设自然角环境是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的有效途径之一。

我们班级的自然角环境创设分为四个区:1.观赏区观赏区有植物区和坚果种子区,这两个区里的东西是请班级里每一位幼儿和他们的家长一起收集带来幼儿园的,植物的品种有:含羞草、茉莉花、吊兰、绿萝、多肉植物、金枝玉叶、长寿花、红掌、碧玉、红星、发财树、富贵竹、虎皮兰等。

坚果种子有:开心果、核桃、花生、瓜子、还有各种豆子。

观赏区的植物和坚果种子都请幼儿有序的摆放在花架上,无论从品种、颜色、空间的结构都让人感受舒适、美观,带人走进清新自然的世界。

2.种植区教师将种植区分为水培区和土培区,水培区的器皿用了生活中的一些透明玻璃瓶,土培区用的是盆栽。

教师和幼儿们一起收集了一些蔬菜,如:土豆、山芋、红薯、萝卜、大蒜、洋葱等,分别将这些蔬菜种植在水培区中和土培区中,幼儿观察比较蔬菜种植在这两个区的生长状况并做记录。

陶行知六大解放主要内容

陶行知六大解放主要内容

陶行知六大解放主要内容
陶行知六大解放是中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于20
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系列思想观点。

六大解放主要包括:解
放思想、解放生产力、解放生活、解放思想路线、解放政治生活和解放社会生活。

首先,解放思想,陶行知强调要解放思想,要摆脱旧的思想观念,坚持实事求是、自由讨论的思想理念,不要因恐惧而束缚思想,要勇于接受新的思想,坚持真理。

其次是解放生产力,陶行知认为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要推行改革开放,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要加强技术改造,要改善劳动条件,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提高社会生产力。

第三是解放生活,陶行知认为要推行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福利,增加人民消费,推行多样化的文化,改善城乡居民生活。

第四是解放思想路线,陶行知认为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不能偏离正确的道路,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崇高的道德观念来引导人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第五是解放政治生活,陶行知认为要坚持民主政治,坚持社会主义法制,加强廉洁自律,坚决反对腐败,反对把权力当作私有财产,反对谋求私利,以民主集中制来管理国家。

最后是解放社会生活,陶行知认为要加强社会管理,以关爱的态度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社会责任感,避免出现和解决社会矛盾,使社会生活更加安定、自由、和谐。

总之,陶行知六大解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实现中国梦指明了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大解放”,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摘要: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必须让学生主动发展,为生命潜能开发,把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达到自主学习,促进学生主体发展,让学生个性、人性得到凸现和张扬,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六大解放语文教学生命活力语文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为生命潜能开发,把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六大解放”[1]思想唤起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把语文教学变成一泓活水。

一、解放头脑,让学生悟一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过分强调了教师在传道授业中单方面的作用和绝对权威,久而久之,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解放头脑,在读中感悟,让学生悟其义,悟其理,悟其情,悟其境。

这样让学生自主、开放地学习,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1、比较揣摩悟其义所谓比较揣摩语言,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进行辨析、品味和理解。

这是直接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这两句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与“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下面是特级教师孙双金引导学生比较揣摩“才”字内涵的精彩教学片段:师:这两个“才”字在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生:第一句中的“才”字是表示时间长的意思。

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熄灭,邱少云连一动都不动,突出他惊人的毅力。

生:第二句中的“才”字是表示时间短的意思。

像毒牙一样的“391”高地20分钟就攻了下来,突出了邱少云的精神给战友们巨大的鼓舞力量。

师:对啊,同一个“才”字,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却不同,从两个不同的方面突出了邱少云的伟大精神。

你们看,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富有表现力啊。

生:老师,我发现当“才”字表示时间长时,是在时间词的后面;当“才”字表示时间短时是在时间词的前面。

师:(极度惊喜)哎呀,你真不简单,你已发现了语言中的规律,太好了!同学们,都要像她这样去学习,去发现![3]从这一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读书、思考、比较揣摩,不仅真正理解了“才”字的意思,在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无穷魅力的同时,还感受到邱少云这个伟大战士思想伟大、行为伟大、意志坚强,惊人毅力,邱少云严守纪律的光辉形象深深的烙在每个学生的记忆深处。

2、熟读精思悟其理古人云:“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4]这句话道出熟读可达到的境界。

在熟读中体味文章的精义妙理,体味作者的神思妙笔。

教学《西门豹》一课,学生在熟读课文时,教师抓课后习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中的“巧妙”在何处?课文又是怎样写出“巧妙”的?学生围绕这一研读问题,以充足的时间研读、品悟,梳理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的巧妙方法有六:①借口“新娘不漂亮”救下了新娘;②借口让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把巫婆投入漳河,惩治了巫婆;③借口让官绅头子去催巫婆,把官绅头子投入漳河;④借严惩巫婆和官绅头子,警告了其他官绅;⑤借此教育老百姓破除迷信;⑥借此还发动群众兴修水利,获得了好收成。

这样,教师就用一个高度集中的研读问题,在学生熟读的催化下,通过认真思考,学生真正理解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巧”在哪里,“妙”在何方。

3、反复诵读悟其情情感性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有着丰富情感的文章,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文质兼美文章,是学生获得健康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

教学《万里长城》一课,让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读课题“万里长城”,学生全情投入,当学生诵读出气势时,老师不失时机亲切地问:“为什么这样读呢?”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认真品味词句,有所感悟,纷纷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长城气魄雄伟;——长城建筑的年代久远;——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

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语音抑扬顿挫,通过语音抑扬顿挫,通过语速的快慢缓急,读出意、形、情、味、神。

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升华情感。

4、浮想联翩悟其境意境的营造是许多作家刻意追求的,优秀的文章往往创造出优美的意境,读出意境是朗读的高品位境界。

要读出文章的意境,必须借助想象的力量来完成这一步工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必须驱逐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领悟情景。

”[5]在朗读中想象,使文中意境成为学生胸中之境,心中之情,口中之言。

教师在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采用配乐朗读的方法,学生先轻轻地朗读,再闭上眼睛去想象文字中的画面,让文中所描绘的境象进入大脑中,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草塘的美景,把自己用脑画的画面用简笔画绘下来。

一位同学画面上描绘了翠绿的蒲草和芦苇,清澈得能看到倒映蓝天、白云的小河,还添上了在河边嬉戏逮鱼的孩子,使整个画面看上去更有生机和乐趣。

“悟”的过程就是思考和理解语言文字内涵,品味语言文字滋味,体会语言文字情感。

“悟”的过程是情感的升华,是精粹的沉淀。

“悟”的过程是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扶植和张扬,学生从各种束缚、禁锢、定势和依附中超越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精神枷锁,让学生自读自悟,自悟自得,让学生沐浴人性的光辉。

二、解放双手,让学生做一做所谓“心灵手巧”就是手巧,心也变得灵活聪明起来。

可是,要使孩子聪明,动手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语文学习中,让学生玩一玩,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

这样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思考中动手,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1、引导做一做。

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动手做一做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让学生在动手中自己获得新知,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捞铁牛》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做这样一个小实验:实验材料:水槽、圆口瓶、石子、木尺、棉线、铁片。

实验过程:①将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放入盛有大半槽水的水槽中;②在圆口瓶的瓶口架上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着一块铁片;③将圆口瓶里的石子逐一取出。

实验现象:圆口瓶带着铁片不断上升。

实验结束时,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器具各相当于怀丙和尚捞铁牛时的哪些器具?学生通过类比,自然而然地明白怀丙和尚所说的“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这句话的意思,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怀丙和尚真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

”2、放手做一做。

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参与实践,动手操作,亲身感受,有利于解决知识抽象性和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

如《赵州桥》一文有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面,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大桥洞,那么是什么支着这么长的桥面呢?”假若教师大讲特讲拱形桥洞的张力,学生将是似懂非懂。

老师让学生玩搭纸桥的游戏,学生兴致勃勃地玩起来,用橡皮泥作桥墩,用白纸作桥面,一座座形态各异的纸桥脱颖而出。

教师选出三座代表作,①白纸未对折平放桥墩上的宽阔平坦大桥;②白纸对折后平放桥墩上的小桥;③将白纸握成拱形嵌入桥墩之间的拱桥。

然后叫学生将橡皮擦当“车”开到桥上去,出现截然不同的情况:宽阔平坦的大桥坍塌,“车”坠入河中;小桥腰折,“车”动弹不得;拱桥巍然屹立,“车”安危无恙。

通过玩一玩,比一比,学生明白拱形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这样学生即使不明白力学原理,也能从实践中获得直观印象,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师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学生多玩玩,多画画,多说说,多做做,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学生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得到启发,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解放眼睛,让学生看一看。

现代视觉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我们人从外界接受的信息大约80%来自于视觉,视觉中枢可以说是外界信息输入我们大脑的主要通道。

[6]可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去认识事物,认识世界,去获得“第一资料”的重要性。

1、认真观察实物儿童对世界充满新鲜感,好奇心。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激起参与学习的欲望。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这样一句话:“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多样,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这些贝壳到底是什么样的,怎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颜色不一”、“形状多样”、“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等词的意思呢?老师把贝壳标本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地观赏,学生一边看,一边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学生看一看,大开眼界,增长了见识,不但理解了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而且对课文中描写的贝壳产生了感情,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2、尽情欣赏画面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感觉思维的。

”[7]因此,课堂上老师有意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CAI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CAI是通过音像、图片、动画、影视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当一幅幅活灵活现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由自主融入其中。

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播放西沙群岛的美丽风光,学生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之中,亲眼目睹浩瀚的大海,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贝壳,翱翔在椰林、海面上的海鸟。

学生仿佛来到海底世界,亲眼目睹了海底高耸的山崖、低陷的峡谷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以及那些见也没见过的,甚至听也没听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

学生在观察这一生动画面时,一个个睁大眼睛,被西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

这种教学活动自始至终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尤其是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加深了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

眼睛是心灵之窗,教师要开启学生的这扇窗户,让这扇小窗去摄下有形有态的物,有情有感的人,有滋有味的生活……四、解放嘴巴,让学生议一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解放学生的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向思考同一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说明自己的观点,并允许不同见解的同学争论。

1、畅所欲言,鼓励创见小学语文课堂是最易张扬学生个性的,也是最容易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场所。

教学《称象》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假如你在场,有没有比曹冲更妙的方法呢?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想出了一个个锦囊妙计。

——就地取材,用泥沙代替石头,挑泥沙比搬石头方便。

——与其挑泥沙不如引水进舱,那更省力。

——让士兵或官员上船,人上下船动作轻快,省时省力。

学生们想出的方法确实比曹冲的办法更富有创造性。

教师只要善于抓住契机,议论“不设防”,学生智慧一定会绽放灿烂之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