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列佛游记》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标通过本章教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背景、体裁以及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格列佛游记》是其代表作。

2.2 创作背景《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8世纪初期,当时英国社会政治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斯威夫特通过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第三章:《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3.1 故事梗概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事故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

3.2 主要角色格列佛:本书主人公,一位好奇、勇敢、善良的航海家。

利立浦特:小人国的国王,个子矮小,却心狠手辣。

布罗卜丁格:大人国的国王,巨人般身材,性格温和。

飞岛国居民:具有飞行能力的神秘生物。

慧骃国马:具有高度智慧的马,是慧骃国的统治者。

第四章:《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4.1 讽刺手法对比讽刺、夸张讽刺、拟人讽刺等。

4.2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当时英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宗教虚伪等进行讽刺和批判。

4.3 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格列佛游记》,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反思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第五章:阅读与讨论5.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故事进行阅读,并总结其主要情节和讽刺手法。

5.2 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阅读成果,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现实意义。

5.3 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

(完整版)小学读书推荐《格列佛游记》教案

(完整版)小学读书推荐《格列佛游记》教案

(完整版)小学读书推荐《格列佛游记》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小学生推荐经典童话小说《格列佛游记》。

通过阅读与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推测词义、理解故事要点等;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人类行为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撰写自己的书评或故事延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格列佛游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听说过《格列佛游记》吗?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的精选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例如:"故事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人类行为的问题。

例如:"你们认为格列佛对其他人物的行为有何评价?他的评价合理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4. 书评或故事延续(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书评或故事延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书评的结构、故事延续的情节设置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研究收获,并展望下一步的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更多的经典童话故事,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参与度;2. 书评或故事延续的内容和表达;3. 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五、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书评或故事延续,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自主选择其他喜欢的童话故事阅读;3. 开展一场《格列佛游记》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格列佛游记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格列佛游记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格列佛游记一、教学目标1.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及内容;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3.学习小说中的常用词汇和短语;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小说介绍2.字词解析3.情节分析4.阅读理解5.创意写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小说的基本情节、常用词汇和短语的学习,阅读理解训练;•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四、教学准备•教材: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格列佛游记》教材;•教具:黑板、粉笔、教案、参考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小说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背景和基本情节;•学生可以提问并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2. 字词解析(20分钟)•教师讲解小说中的生词和短语,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语境理解,尝试猜测词义。

3. 情节分析(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重点关注主要事件的发展与转折;•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

4. 阅读理解(30分钟)•教师布置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学生可以分组讨论,并进行答题。

5. 创意写作(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说的内容和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写作,并展示给全班。

六、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复习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问并与教师交流。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并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本单元其他相关篇章。

以上是《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格列佛游记》的教学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情节和主要词汇,同时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希望本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小说。

(完整版)《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

(完整版)《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双小李洁导读目标:1.向学生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及其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精彩的片段,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名著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的兴趣。

教学准备:阅读《格列佛游记》,准备教学课件导读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上个月我们读了《格列佛游记》,读完之后你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交流:2.你知道其他人是如何评价的?交流:出示:如果要我开一份书目,列出哪怕其他书都被毁坏时也要保留的六本书,我一定会把《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

——(英国)乔治·奥威尔指名读、齐读,说说你的理解。

二、走进文本1.《格列佛游记》中主人公格列佛到过四个国家,分别是哪些国家?板书: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马国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四则故事内容。

指名交流故事: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中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

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

在格列佛帮助下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库”,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库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

于是,小人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

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到不来夫斯库帝国,后来平安回到英国。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

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

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

《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

《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

《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1. 引言1.1 概述这篇文章旨在设计一份关于《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的详细指导。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于18世纪初期创作的一部风趣幽默的讽刺小说。

这部小说以极具创意和批判精神的方式,暗讽了当时英国社会和欧洲各国的政治、社会及人性弊端。

通过对这部文学经典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批判思维和文化素养。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来介绍《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文章整体结构,并阐明写作目的。

其次,在正文中,我们将对《格列佛游记》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背景、主题及艺术特点等相关内容。

接着,在第三节中,我们将详细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方案,涵盖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步骤和安排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探讨《格列佛游记》研究的意义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旨在引导学生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及其背后蕴含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于人性、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洞察力。

同时,通过与同伴间的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终,通过研读《格列佛游记》,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鉴赏能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2. 正文《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社会讽刺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格列佛的冒险经历和所见所闻,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尖锐而幽默的批判。

这部小说具有多重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节将详细介绍《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分析18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以及斯威夫特所处时代的政治、社会、科学思潮,使学生理解作者为何选择以讽刺和幽默手法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态度。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主题: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背景、作者和主题。

2. 解读小说中的寓言和象征意义。

3.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和反讽。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介绍《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于18世纪早期创作的一部寓言小说,描述了格列佛船长在各种神奇岛屿上的冒险故事。

2. 主题解读:分析小说中的寓言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各种岛屿和角色来反映当时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现象。

3. 社会批判和反讽:讨论小说中的社会批判和反讽手法,帮助学生分析作者对当时社会阶级、政治和宗教等问题的态度。

4. 批判性思维培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表达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不同观点,并从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5. 创新思维发展: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提出他们自己的奇幻岛屿设想,以表达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步骤:第一课: 创作背景和作者介绍1. 通过演讲、PPT或其他适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

2.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了解他们对小说的直观印象和期望。

第二课: 主题解读1. 分组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不同岛屿和角色,并讨论它们的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象征和寓言来呈现社会问题和价值观念。

第三课: 社会批判和反讽1. 组织学生分角色讨论小说中的各种社会批判和反讽,例如对政治、宗教和社会阶级的批判。

2. 让学生在小组内表演和展示他们的发现和理解。

第四课: 批判性思维培养1. 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就小说中的问题表达不同观点和看法。

2. 要求学生给出理由和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并就其他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和反驳。

第五课: 创新思维发展1. 小组活动: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构思一个自己的奇幻岛屿,以表达对当代社会问题的关注。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教案
介绍
本教案是针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的导读教案。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以幽默的方式
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不完美和各种社会问题。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背后的深层含义。

教案目标
- 理解小说《格列佛游记》的主要情节和背后的社会讽刺
- 探讨小说中涉及的人类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案内容
第一节:小说概述
- 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基本情节
-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魅力和影响
第二节:主题和背景
-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如殖民主义、社会等级制度和人性的复杂性
- 探讨小说中所呈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社会问题讨论
-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四节:小说分析和写作
- 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细节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和象征意义等
-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小说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方法
- 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引用小说中的具体文本作为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教学评估
-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阅读和评估学生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参考资料
- 《格列佛游记》原著
- 相关研究和评论文献。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三课时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三课时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引入目标:介绍《格列佛游记》这本著名的冒险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活动:1. 激发兴趣:向学生简单介绍《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小说的标题、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情节。

3. 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代表简要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补充或提问。

评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时:细读和理解目标:深入探究《格列佛游记》中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1. 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如关注关键词、找出故事的转折点等。

2. 小组阅读: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阅读小说的一部分,并分析故事情节、角色的特点和活动。

3. 分享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每组分享他们对阅读部分的理解和观点。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角色特点的分析。

第三课时:创造性活动目标:基于学生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写作能力。

活动:1.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或人物,然后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展示该情节或人物的重要细节和特点。

2. 小说改写: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创作一个自己的版本,要求保留原著的基本框架,但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动。

3. 朗读和分享:学生可以朗读自己创作的部分,并与同学分享,交流他们的创作过程和理念。

评估:评估学生在思维导图和小说改写中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三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学生了解了《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的内容和作者,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这堂课的技术操作方面,评课老师建议我增加 Pad 的使用率, 在公开课前一天提前培训学生,自己也要熟悉操作,能够在没有技术帮 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教学。针对教学语言,评课老师提出教学语言要准 确、过渡语要圆润,提出导读要精彩,每一句话都要直奔重难点,要把 pad 学习的优势讲出来。例如, “通过分享,我们也去每个国度游历了一 番”讲出了“分组研讨”让学生能够便捷地分享阅读感悟的优势。“同学们是 否认真专注,不用老师来夸你们,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答题情况。 ”讲出了 “组卷”能够让老师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优势。 要讲透文本的深刻性,投票环节除了问为什么,还得继续往下深挖: “你 能联想到生活中的类似之处吗?对,这就是精髓所在。一周内卖空风靡 全球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它离奇的故事、 夸张的想象,还因为辛辣的讽刺。 ”
于形式,怕学生会因 pad 分心,不能专注于课堂。
教学反思
第一份设计出炉,我在本校九年级两个班级试课,没有用 pad ,基 本环节是:导入环节播放视频,概括故事;简单介绍作者及作品。名著
研读环节围绕“格列佛最奇特的经历是什么?在节选中, 你体会最深的人
或事是什么?为什么?”两个问题分组分卷研读。 主题探究环节组织学生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相比七八年级学生,他们能够更深 刻地理解作品的讽刺意味,读懂情节背后作者的写作用意,能用自己的话将讽刺含义 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1、分组阅读,梳理故事情节,初步了解小人国的社会环境。 2、从情节入手,鉴赏小说主题及讽刺手法。 3、通过朗读,品味故事的妙趣。 4、引导学生常读名著。
离奇的故事
夸张的想象
辛辣的讽刺
一课三磨,磨出精彩
——用 PAD教名著的尝试
决定将 pad 运用到我的课堂里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 PAD 用在名
著教学中,用在《格列佛游记》的阅读学习中。在此之前,我在课堂上
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仅限于投影 ppt 、播放视频。 Pad 怎样融入每一个教
学环节呢?对这个问题我心里一直没有答案, 也不希望对 Pad 的应用流
6
的语言开拓学生的思路,错落有致的排比句式“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聪慧……”培养学生语感,掀起课堂高潮。教《天上的街市》 ,余老用精 妙的语言完善其答案: 学生答“美在提着灯笼走”,余老表示赞同:“答得好, 提着红灯笼逛夜市,别是一番情致。 ”学生答:“美在天河不甚宽广”时,余 老则作“古老传说中又翻新意”的发挥。
教学主题(课题名称) :《格列佛游记》信息化教学初探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教材分析:
《格列佛游记》 是人教版九下“名著导读”单元第一部推荐的作品。教材引导学生关 注文本“奇异的想象”和童话色彩背后的“辛辣的讽刺。”导读部分列举了小说中带有讽刺 意味的情节, 节选部分选择的是第一卷利物浦特“小人国”的第五章, 主人公帮助攻打邻 国及机智灭过的情节。探究思考部分引导学生复述各个国家的特点,通过仿写学习作 品的想象手法及讽刺笔法。
课堂上老师的接话,靠课堂机智,靠课前缜密的准备,还得特别熟 悉文本、熟悉教学目标。洗练的教学语言,是鼓励、肯定、点拨、引导 和激发,能够点燃思维的火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言语的创造性决定 了思维的创造性”,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应该终身钻研的艺术。
7
表演:表演赢官职;一个官 看法。
更深入地理解小说
员:无能却受恩宠;一个好
探究主题 人:做好事遭弹劾。 pad 推
的讽刺意味。
送投票:如果你是小人国子
民,你最憎恨哪一种情况?
3、统计投票情况,引导学
生探究作品主题及讽刺手
法。
4、板书:辛辣的讽刺。
投影文学评价、网友 观看、聆听、静思。 阅读体会。总结:这是一本
针对课堂设计,评课老师提议增加朗读分量。 “找一段最有趣最好玩 的读一读”, 读出可笑和有趣,可以尝试一个句子多种读法。让语文课具
5
有语文味。 4 月 5 日我带着修改过的教学设计到外校进行第二次磨课。名著研
读环节改成:“如果你是电影《格列佛游记》的导演,因为电影时间有限, 你只能截取游记中一段奇特的经历,你会选哪一段?”让学生做导演,找 剧本素材。增加朗读环节:让学生重点朗读“设计家研究将粪便还原为食 物”的片段。此外,还增加了听录音、做选择的环节,删去了“每个学生 说一句阅读感悟”的活动。
1、 1、分组阅读, 导演找
做导演选剧本素
故事,pad 分享成果,
互评阅读笔记。
材的阅读活动让学
1、规定各组的阅读范围, 2、 大导演找演员, 生拥有阅读的主动
pad 推送“分组阅读”的问 演员读剧本。
权,激发学生复述
题,指导学生上传阅读笔
3、 听录音,在 pad 故事的渴望。
记,根据学生的点赞数确定 上做选择。
3 月 29 日,到外校的第一次磨课, 我上课的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 他们第一次操作 pad ,对开机、登录、上传照片、投票这些功能都十分 陌生,因而在上课过程中我不得不花时间来指导学生操作。由于在分组 阅读环节花费了二十分钟,为了节省时间,我并没有让学生操作投票功 能,只是让他们举手投票。
一堂课下来讲出了故事的“有趣”,却没有分析出故事的“深刻”,后半 部分的环节并没有深入开展,讲清讲透。
教学重点:
分组阅读,梳理故事情节。通过朗读,品味故事的妙趣。
教学难点:
鉴赏小说主题及讽刺手法。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播放视频。
导入名著 2、简介名著及作者。
3、板书“离奇的故事。”
看视频,用一句话 激发学生的阅读
概括故事内容,说观 兴趣;引导学生初
后感。
步感受故事夸张的
幻想。
不同年龄阶段网 友的阅读体会能够
值得反复阅读, 让读者在不
阅读指导 同年龄阶段读出不同意义
加深学生对这本书 的印象。学生能够
的经典。其实每一本经典都
意识到:经典常读
值得多次读, 每一次阅读
常新,阅读是伴随
都能够带给你不一样的体
终身的事情。
3
验。经典常读常新。
板书设计
《格列佛游记》 【爱】乔纳森·斯威夫特
本次上课,我的重难点还是没有突破好。我针对主题探究环节进行 了思考和修改:当学生说了最憎恨“好人灭火却遭弹劾”的理由时,老师 应继续追问:在现实生活中有类似情况吗?有“碰瓷”的社会现象吗?那 人们以后还敢不敢见义勇为了?!
Pad 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快速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通过反 馈,通过了解同伴的阅读情况,学生自己也可以及时了解与反思自己的 阅读能力,以此提高其阅读能力,加深拓宽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信息技 术给课堂带来了冲击与转变,但课堂之上师生的对话仍是老师需要认真 钻研的课题。
在做选择题的过
程中检验阅读及倾
听的投入程度,学
2
生反思自己的阅读
能力。
1、 投影老师的笔记。点拨: 1、pad 投票,选出自 引导学生身临其
名著与历史有惊人相似之
己最憎恨的现象。
境感受小人国的政
处。
2、选择各选项的学生 治氛围,结合现实
2、投影三段文字——一种 结合当下社会现象谈 的讨论能够让学生
师生对话是门技术活,要把话说的贴近学生生活,要针对学生的回 答来接,还要牵引到学习目标,让学生在表述内心的过程中,在与老师 对话的过程中,感受到作品辛辣的讽刺。
于漪老师说过:“课堂生活其实就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感情的交流不 达到心心相印的程度是教不好学生的。 ”名家课堂在语言艺术上往往能够 给人强烈的艺术享受。余映潮老师的课堂在问答的接应上,善于用精妙
举手投票:如果你是卷中某一国家的子民,你认为以下哪种情况最不应
该出现?学生轮流任意朗读一句话, 让其他同学判断这句话出自第几卷。
最后指导阅读环节,让学生轮流说一句话的阅读体会,投影成年读者的
阅读体会,引导学生常读名著、终身阅读。 整个设计可以流畅地进行下来, 学生也表示对这本名著产生了比较
4
强烈的阅读兴趣。于是我在本校八年级两个班级用 pad 试课,加入了 pad 中“分组研讨”和“投票”两个环节。
通过分享,学生
大导演。
能够巩固自己的阅
阅读名著
2、点评、指导演员的朗读, 示范朗读作品节选。
读成果、关注到初 次阅读时并未注意
3、播放学生录音, pad 推
到的有趣情节。同
送选择题,统计学生答题情
伴的阅读激情能够
况,表扬选择最快及正确的
点燃彼此继续阅读
学生,点评答题总体情况。
的欲望。
4、板书“夸张的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