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
必读书籍阅读指导教案《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案目标通过本章教案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背景、体裁以及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及作品背景,把握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难点: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与创作背景2.1 作者简介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讽刺文学大师,《格列佛游记》是其代表作。
2.2 创作背景《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8世纪初期,当时英国社会政治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斯威夫特通过作品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
第三章:《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3.1 故事梗概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格列佛在一次航海事故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
3.2 主要角色格列佛:本书主人公,一位好奇、勇敢、善良的航海家。
利立浦特:小人国的国王,个子矮小,却心狠手辣。
布罗卜丁格:大人国的国王,巨人般身材,性格温和。
飞岛国居民:具有飞行能力的神秘生物。
慧骃国马:具有高度智慧的马,是慧骃国的统治者。
第四章:《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手法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批判4.1 讽刺手法对比讽刺、夸张讽刺、拟人讽刺等。
4.2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对当时英国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宗教虚伪等进行讽刺和批判。
4.3 现实意义通过阅读《格列佛游记》,使学生能够认识和反思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
第五章:阅读与讨论5.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国家的故事进行阅读,并总结其主要情节和讽刺手法。
5.2 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本组的阅读成果,讨论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现实意义。
5.3 教师点评对各小组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教学目标。
(完整版)小学读书推荐《格列佛游记》教案

(完整版)小学读书推荐《格列佛游记》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向小学生推荐经典童话小说《格列佛游记》。
通过阅读与讨论,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引导他们思考关于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格列佛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2. 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如推测词义、理解故事要点等;3.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小说中涉及的道德和人类行为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他们撰写自己的书评或故事延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介绍《格列佛游记》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你们听说过《格列佛游记》吗?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学生阅读《格列佛游记》的精选部分,并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例如:"故事中哪些情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3. 讨论与思考(20分钟)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涉及的道德和人类行为的问题。
例如:"你们认为格列佛对其他人物的行为有何评价?他的评价合理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尊重不同的意见。
4. 书评或故事延续(2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撰写一篇书评或故事延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书评的结构、故事延续的情节设置等。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研究收获,并展望下一步的阅读活动。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更多的经典童话故事,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参与度;2. 书评或故事延续的内容和表达;3. 学生在讨论中的思考深度和逻辑性。
五、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展示他们的书评或故事延续,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书店,让他们自主选择其他喜欢的童话故事阅读;3. 开展一场《格列佛游记》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格列佛游记》教案公开课

《格列佛游记》教案公开课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乔纳森·斯威夫特及其作品《格列佛游记》的背景和意义。
1.2 学生分享对《格列佛游记》的初步了解和阅读感悟。
1.3 教师阐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2.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小说主要情节,包括格列佛的冒险经历和各个奇异国度的情况。
2.2 学生讨论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角色,分析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人物性格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格列佛和其他奇异国度的人物。
3.2 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举例说明其在故事中的表现。
3.3 教师点评学生分析的准确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物性格对故事的影响。
第四章:小说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包括对人类社会的讽刺、对人性的探讨等。
4.2 学生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举例说明小说中的主题表现。
4.3 教师点评学生分享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小说的主题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2 学生分享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悟。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格列佛游记》中的文学手法,如讽刺、夸张、对比等。
6.2 学生分析小说中的具体例子,说明文学手法的作用和效果。
6.3 教师点评学生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斯威夫特的文学技巧。
第七章:斯威夫特时代的背景探究7.1 教师介绍18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7.2 学生探讨《格列佛游记》中所反映的18世纪英国社会问题,如殖民主义、阶级矛盾等。
7.3 教师点评学生的探讨,引导深入理解小说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第八章:比较阅读8.1 教师提出比较阅读的任务,选择与《格列佛游记》相似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
8.2 学生阅读指定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与《格列佛游记》的异同之处。
8.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比较阅读的心得和发现。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格列佛游记

鄂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格列佛游记教学目标1.了解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内容、背景、意义等方面的知识,感悟文学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思考、表达和创造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增强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4.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自觉抵制浪费、破坏、低俗的文化现象。
教学内容课文分析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司各特·斯威夫特于1726年创作的小说。
主人公格列佛经历了多次奇遇,讽刺了英国当时极具欺骗性和错误认知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现象。
本课将以格列佛游记为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评价并感悟其中的文学精神。
阅读理解1.请学生针对本课阅读内容,先后进行单元内阅读与单元间阅读的试题练习,加强对格列佛游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阅读,观察作者的描写技巧,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3.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阐发,运用学习成果进行文学评论、作品创作等综合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运用1.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用能力,在学习阶段中重点观察、分析、模仿反义词、复句、修辞等语言现象,加深对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律的认识和拓展应用能力。
2.根据阅读内容,尝试挖掘和发现词语的多种含义、表现和特色,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实际运用,特别是对口语化表达习惯、特殊用语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功能。
1.培养学生对于英语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将本单元内容11英文单词、短语、句型、习惯用语等进行总结和归纳,进一步拓宽学生与英语交流的途径。
2.利用电子资源、移动设备等多媒体手段,开展集体或个人英语听力、口语训练等综合性课堂活动,参与英语角、英语课外阅读、英语学习软件等英语运用活动,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进程。
教学方法听课法让学生通过听教师讲解和讲解动画的形式来了解格列佛游记的背景和文学价值。
《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

《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1. 引言1.1 概述这篇文章旨在设计一份关于《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的详细指导。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于18世纪初期创作的一部风趣幽默的讽刺小说。
这部小说以极具创意和批判精神的方式,暗讽了当时英国社会和欧洲各国的政治、社会及人性弊端。
通过对这部文学经典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批判思维和文化素养。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来介绍《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文章整体结构,并阐明写作目的。
其次,在正文中,我们将对《格列佛游记》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背景、主题及艺术特点等相关内容。
接着,在第三节中,我们将详细制定一个完善的教学方案,涵盖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教学步骤和安排等方面。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并探讨《格列佛游记》研究的意义和启示。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教师们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旨在引导学生对这部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及其背后蕴含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兴趣,并培养他们对于人性、社会和政治问题的洞察力。
同时,通过与同伴间的讨论和交流,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终,通过研读《格列佛游记》,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鉴赏能力,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丰富他们的人文素养。
2. 正文《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社会讽刺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格列佛的冒险经历和所见所闻,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尖锐而幽默的批判。
这部小说具有多重意义和深远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本节将详细介绍《格列佛游记》课堂教学方案。
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分析18世纪英国社会背景以及斯威夫特所处时代的政治、社会、科学思潮,使学生理解作者为何选择以讽刺和幽默手法来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评态度。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格列佛游记教案
介绍
本教案是针对名著《格列佛游记》的导读教案。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讽刺小说,以幽默的方式
探讨了人类社会的不完美和各种社会问题。
本教案将帮助学生更好
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背后的深层含义。
教案目标
- 理解小说《格列佛游记》的主要情节和背后的社会讽刺
- 探讨小说中涉及的人类社会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案内容
第一节:小说概述
- 介绍《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出版时间和基本情节
- 引导学生了解小说的魅力和影响
第二节:主题和背景
-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主题,如殖民主义、社会等级制度和人性的复杂性
- 探讨小说中所呈现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背景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影响
第三节:人类社会问题讨论
-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说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并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
- 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第四节:小说分析和写作
- 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细节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叙事手法和象征意义等
-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小说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方法
- 组织小组讨论和辩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写作,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引用小说中的具体文本作为案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教学评估
-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 阅读和评估学生的读后感或分析文章,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参考资料
- 《格列佛游记》原著
- 相关研究和评论文献。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三课时

格列佛游记教学设计三课时第一课时:引入目标:介绍《格列佛游记》这本著名的冒险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活动:1. 激发兴趣:向学生简单介绍《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小说的标题、主要人物、故事背景和情节。
3. 小组展示:每组选择代表简要介绍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补充或提问。
评估: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时:细读和理解目标:深入探究《格列佛游记》中的主要情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活动:1. 阅读指导: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如关注关键词、找出故事的转折点等。
2. 小组阅读:将学生再次分组,每组阅读小说的一部分,并分析故事情节、角色的特点和活动。
3. 分享讨论:组织小组讨论,每组分享他们对阅读部分的理解和观点。
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角色特点的分析。
第三课时:创造性活动目标:基于学生对《格列佛游记》的理解,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写作能力。
活动:1. 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一个情节或人物,然后设计一个思维导图,展示该情节或人物的重要细节和特点。
2. 小说改写: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情节或人物,创作一个自己的版本,要求保留原著的基本框架,但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动。
3. 朗读和分享:学生可以朗读自己创作的部分,并与同学分享,交流他们的创作过程和理念。
评估:评估学生在思维导图和小说改写中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三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学生了解了《格列佛游记》这本小说的内容和作者,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这种教学设计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对文学作品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
(语文教案)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

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格列佛游记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
作品运用挖苦影射的手法,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冲突,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和罪恶,并抨击了侵略战斗和殖民主义。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5篇,期望大家能有所收获!语文格列佛游记阅读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10个字。
2.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品尝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奇特。
4.感受格列佛在布满敌意,奇怪,语言不通的小人国,用他的和善,宽容获得了理解和敬重。
教学重难点:1. 默读课文,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2. 抓住重点词句,品尝课文中的描述语言,感受其想象的奇特。
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课前同学们查阅了有关格列佛游记的资料,你们都了解了些什么(格列佛游记是最早被介绍到中国的英国文学名著之一,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
这是一篇寓言小说,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受。
)我们今日学的课文就是四次经受中的一次----小人国奇遇。
板书课题: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奇遇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自由地小声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课后生字词的字音,读通句子。
2、扫瞄课文,找出文中四字词语,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在小组内说说词语的意思。
齐读并说说各自理解的词语意思。
轻举妄动一饮而尽肃然起敬举止文静国泰民安战无不胜一知半解急不行耐罪魁祸首号啕大哭苦痛万状和颜悦色宽宏大量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格列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用笔勾画,在旁边批注。
1、合作沟通,感受小人国的奇怪。
同学找到文中的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沟通。
学情预设:A.二十辆车装满了肉……一饮而尽(从文中的数量词中,我看到了格列佛的巨人形象, 他在小人国中永久是居高临下的, 无论皇帝还是大臣,格列佛享受着俯视的痛快)B.皇帝比全部的大臣高出大约我的一个指甲盖……肃然起敬。
(原来皇帝与别人不同的就是他比大臣们高一个指甲盖,这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微缺乏道的高度,在小人国是成为皇帝的重要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列佛游记》阅读教学设计
主讲教师:***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2、能说出小说的主要内容和立意。
3、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写作手法,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感悟。
重点难点
1、熟悉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设计;
2、理解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魅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学习
1、阅读《格列佛游记》,浏览全书,精读精彩部分,写一篇读后感。
2、利用网络等途径,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者、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
导入:《我的叔叔于勒》以“我”的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今天我们透过格列佛的双眼可以看到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踏上格列佛的旅程吧。
一、走马观花
1.请你简单介绍一下《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他历了哪四个国家?这四个国家各有什么特点?
3.在小人国,格列佛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国打败不来夫斯库国的?
4.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格列佛在大人国的遭遇?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并归纳做成读书卡片。
二、精彩回放
请你任选一个国家,讲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要求:语言流畅,情节完整,细节生动。
小组活动,交流精彩故事,推举讲故事代表。
小组代表比赛,学生评价,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三、深入研讨
1.你觉得格列佛是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说说。
2.你认为作者通过格列佛的游历表达了什么思想?
3.我们来到了语言学校。
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他们共有两个计划分别是什么?
4.请你就写作上的一点谈谈《格列佛游记》的艺术魅力。
5.在《西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桃花源记》《镜花缘》
中任选一部,比较和《格列佛游记》的异同。
6.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最重要的是学会思考,与大师进行精神对话。
请你谈谈格列佛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以及给你的人生启示。
学生在1、2、3和4、5、6题中各选一题小组讨论,做好讨论记录和问题总结。
各组交流看法,提出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教师做好引导。
因时间关系来不及讨论的问题或未讨论充分的问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四、整体评价
谈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透过格列佛的双眼看到了什么?从中获取的收获有哪些?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
五、课后作业
(一)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完成下列问题: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根据__________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
__________(国名)。
(山东省威海市2005年中考题)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游历了“________”、
“________”、“飞岛国”和“慧驷国”等四个国家。
(江苏省泰州市2006年中考题)
3、《格列佛游记》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或挖苦的是当时的英国,即世界上第一个正在形成的
__________ 。
4、《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以________的想象、________的手段和________的笔法,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做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二)拓展与训练:
1、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并把它与《格列佛游记》进行比较讨论两位主人公性格特点有什么不同。
2、选择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格列佛游记》,修改完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