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语故事二则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 成语故事二则 邯郸学步 |湘教版 (共13张PPT)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6 成语故事二则 邯郸学步 |湘教版  (共13张PPT)
邯郸学步
学习生字
邯郸学步 姿势 优雅 顽固 彻底 机械 模仿
成语出处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 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 匍匐而归耳。”
合作探究
1)这个燕国人为什么要到邯郸去学步? (原因)
(2)这个燕国人是怎样学步的?(经过) (3)这个燕国人到邯郸去学步的结果怎
联系生活,谈谈在我们生活中应该怎样 做人做事,应该怎样去学习别人的长处?
小故事大道理
告诉我们学习别人的长处,应注意保 持自己的特色,不能盲目学习,如果机械 模仿,生搬硬套,不但学无所成,反而丢 失了自己原有的东西。
近义词 鹦鹉学舌
解释:鹦鹉学人说话。
比喻人家怎么说,他也 跟着怎么说。
反义词 独辟蹊径
样呢?(结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成语解释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 走路。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 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故事内容
《邯郸学步》讲述了燕国寿陵有一个 人到赵国首都邯郸去学走路的故事,讽 刺了那些机械地模仿别人,最后连自己 会的东西也忘记了的人。
思考题:
解释:自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 风格或新的方法。
例句
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邯郸 学步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
寓言故事中的成语
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揠苗助长 鹬蚌 相争 南辕北辙 狐假虎威 井底之蛙 掩耳盗铃 惊弓之 鸟
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写一写回国后,人们会怎 么议论他?

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一鼓作气》

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二则—一鼓作气》
四年级 下册 第二单元
6.成语故事二则
《一鼓作气》
序言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 课件、地理课件、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 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阅读思考:
①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

②齐军第二次擂鼓,士气(

③齐军第三次擂鼓,士气(

阅读思考:
鲁军是在齐军第几次擂鼓时出兵迎战 的?为什么?
齐军在第三次擂鼓时士气低落,这时 鲁军出兵迎战,鲁军第一次擂鼓,自 然是士气正旺,所以打败了齐军。
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一鼓作气”这个成语的意 思。 2.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些什么?
学习目标 1.会写5个生字。 2. 正确读写“进攻、擂鼓、一鼓作气”等词语。 3. 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4.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深刻意义。 5. 从故事中受到教育。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6、成语故事二则《望洋兴叹》《邯郸学步》

【湘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精品教案 6、成语故事二则《望洋兴叹》《邯郸学步》

6 成语故事二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的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两则成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谈感受.过程与方法通过自读自悟、充分利用小组合作优势及教师的点拨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能从阅读中领悟一些基本道理.2、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读懂两则成语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情节.突破方法: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抓住主要情节进行体会、并激励自己表达.难点:能从成语故事中总结道理、畅谈感受.突破方法:在读懂成语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交流.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初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一、激情导入二、初读感悟1、学生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结合课前预习情况、初步把握课文、扫除文字障碍.3、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两则寓言所描写的内容、同组间相互讨论.三、复述故事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课时目标从成语故事中总结道理、畅谈感受.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2、学生复述故事情节.二、合作探究三、拓展延伸1、根据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学生试着给这两个成语找出它的反义词或近义词.2、试着用本文学过的两个成语各写一句话.四、活动探究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6 成语故事二则《邯郸学步》《望洋兴叹》听说……专门……(河面宽阔)河神(洋洋自得)(小)燕国少年今天跟这个人学走到北海(看不到边际)(大)明天又跟那个人学感叹结果:爬回燕国。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 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 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指的是适合幼儿园小朋友听和理解的简短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的示例:
1.掩耳盗铃:讲述的是一个小偷掩住自己的耳朵盗取铃铛,认为自己掩住耳
朵就不会被人发现,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2.叶公好龙:讲述的是一个人非常喜欢龙,但当真正的龙出现时,他却害怕
得要命。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爱好某样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接受它。

3.对牛弹琴:讲述的是一位音乐家对着牛弹琴,牛毫无反应,认为对方弹的
是“哑巴琴”。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4.井底之蛙:讲述的是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认为整个世界就只有这个井口
这么大。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见识狭窄的人。

这些简短的成语故事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可以帮助幼儿园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和价值观,比如诚实、勇气、谦虚等等。

同时,这些故事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课成语故事

第六课成语故事
67 中文第七册
使人上当。可带名词、代词宾语,可带补语。可作宾语、定语。 例:他欺骗了大家。 他欺骗我好几次了,我再也不相信他了。 他对自己的欺骗行为感到脸红。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从……到……] 指范围。跟名词、方位词、动词结构或小
句组合。 例:从头到尾 从里到外 从上午到下午 [胸] (名词) 指心里 (跟思想、见识、气量等有关)。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消灭了敌人一个师,并且活 捉了敌师长。
他不仅佩服文与可,并且写诗赞美他。 [意思] (名词) 淤语言文字的含义;思想内容。 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应该先弄懂这篇课文的意思。 于愿望,想法。 例:他的意思是不去。
我想和你合作,你有没有这个意思? 盂情趣,趣味。 例:去西藏旅游肯定很有意思。
“皿”,不能写成“血”。 铃右边是“令”,不能写成“今”。繁体字“鈴”,左右结构,部 首是“金”。
偷 左右结构,部首是“亻”,共 11 画。 捂 左右结构,部首是“扌”,共 10 画。
63 中文第七册
愚 上下结构,部首是“心”,共 13 画。书写时注意上边 是“禺”,不能写成“禺”。
第二则是“掩耳盗铃”。是说有个人想偷铃又怕被人发现, 就想出一个捂着自己耳朵去偷铃的办法。比喻蠢人自己欺骗自 己。这里的“掩耳”指“捂住耳朵”。
三、教学建议
1援 字音教学
中文第七册 62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p侉i p伽i
佩—— —派
j俅
j俪
ji俅 z佾
zh佾
句— — —举— — —就 仔— — —纸
他每天观察竹子的生长情况。 此外,“生长”还可以指出生和成长。不能带宾语。可带 补语。可带“着”、“过”。 例:我生长在黄河边。

6 成语故事二则__望洋兴叹

6 成语故事二则__望洋兴叹

洋洋自得 望洋兴叹 仰望感叹
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种说法,再仿写一句。
(1)海洋比起自己来,要大得多。
(2)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要大多少倍啊!
_____比起_____来,真是_____________!
望洋兴叹
夏天,雨水汇聚(jù)到了黄河,河面宽阔,水流 奔涌。 于是,河神便洋洋自得起来,以为天下最壮观的就 数自己了。 河神顺着流水向东走去,一直走到了北海。他向东 你是怎么理解 一望,看不到海水的边际。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 “耻笑”这个词语 要大多少倍啊! 的?可以把它换成 什么词语而使句子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总 意思不变? 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 永远受到人们的耻(chǐ)笑啊!”
这则成语故事 告诉了你什么道理?
洋洋自得 望洋兴叹 仰望感叹 看到别人伟大才感到自己的渺小 现比喻做事力量
) )
汇聚( 耻笑(
) )
yān
燕国 燕子

yàn
结 束
想想河神对 自己的认识有什 么变化?
望洋兴叹
夏天,雨水汇聚(jù)到了黄河,河面宽阔,水流 奔涌。 于是,河神便洋洋自得起来,以为天下最壮观的就 数自己了。 河神顺着流水向东走去,一直走到了北海。他向东 一望,看不到海水的边际。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 要大多少倍啊!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总 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 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望 洋 兴 叹
望洋兴叹
夏天,雨水汇聚(jù)到了黄河,河面宽阔,水流 奔涌。 于是,河神便洋洋自得起来,以为天下最壮观的就 数自己了。 河神顺着流水向东走去,一直走到了北海。他向东 一望,看不到海水的边际。海洋比起自己来,真是不知 要大多少倍啊! 河神仰望着大海,向海神发出这样的感叹:“我总 以为自己最了不起,要是不到您这里来看一看,我就会 永远受到人们的耻笑啊!”

10则励志成语故事 - 励志故事

10则励志成语故事 - 励志故事

10则励志成语故事 - 励志故事第一篇: 10则励志成语故事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时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许多励志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以下是10个励志成语故事,希望会对大家起到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第一则:不拔一根毫毛很多时候我们会在面对挫折时选择退缩,但是这并不是一位成功人士的品质。

成功者往往都是那些坚定信念、不屈服於困难的人,如同故事中那只狐狸不屈不挠地面对猎人,成功地摆脱了困境。

第二则:锲而不舍如果有一个目标或梦想,我们就应该像刻在石头中的字一样,坚定不移地追求它。

尽管过程可能较为艰辛,但我们需要像故事中那位毛笔制造商那样,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则:衣带渐宽终不悔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多次选择。

面对选择,我们需要思考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然后果断去做,并不断深化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如同故事中的文天祥,衣带渐宽终不悔,我们也需要坚持自己的选择,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则:精卫填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发现自己的使命时,就要像故事中的精卫一样,不断克服困难,积极为之努力,从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使命。

第五则: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在学习生涯还是求职路上,所有付出的努力都值得被认可,最终成功的反馈会超过眼前所见的付出。

我们需要如同故事中的丁仕衡那样,坚定自己的信念,耐心等待,相信总有一天自己的付出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第六则: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者往往都有着勇气和智慧。

正如在故事中那位智商平平却办事有方的朵颐,我们需要在克服好问题上妙手回春,从而到达更高的人生成就。

第七则: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在追求人生成就的过程中,我们总会碰到强大的对手,但是这不需要打击我们对成功的自信。

我们需要如同故事中的河东狮吼,通过勇气和决心去克服困难,从而以更强大的形象彰显自我。

第八则:螳臂挡车我们可能会会遭受外部挑战的骚扰,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停下脚步,反而需要像故事中的螳螂那样,坚定地面对困境,并通过努力和创新来克服它们。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

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成语背后的寓言故事十则第一则: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看到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心里很着急。

这天,他干脆下田动手把禾苗一株株地往上拔高一节。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一下子让禾苗长高了许多!"他的儿子听了,连忙跑到田里去看。

田里的禾苗全部枯萎了。

寓意: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谁如果违背规律蛮干,就必然受到惩罚。

第二则:郑人买履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

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

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

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

"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

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

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第三则:鹬蚌相争一只蚌正张开两壳晒太阳,鹬鸟飞过来,伸出长长的嘴巴来啄食它的肉。

蚌一下子合住双壳,把鹬鸟的嘴紧紧地夹住了。

鹬鸟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把你干死!"蚌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把你饿死!"它两个各不相让,谁也不肯放谁。

这时,一个打鱼的老人走过来,一下子把它们都捉走了。

寓意:争狠斗气,往往造成两败俱伤,谁也没有好结果。

第四则:亡羊补牢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

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洗刷前耻
有志者事竟成
课文详解
一鼓作气
春秋时期,有一年齐国向鲁(lǔ)国发动了进攻(ɡōnɡ)。 齐国的攻势很猛,形势十分危急。鲁国有个叫曹刿(ɡuì)的 人,决心保卫自己的祖国,就去见鲁庄公。
曹刿向鲁庄公陈述了自己破敌的办法,鲁庄公听取了他的 意见,同他坐一辆战车来到前线。
1.说说这场战争的双方分别是谁,战争开始时的 情况如何? 2.第一段中哪句话是介绍曹刿的?在这些描写中, 曹刿是个怎样的人?
一鼓作气
1-2主动请见
齐国的军队擂(léi)起战鼓,向鲁国的军队发起进攻。鲁庄公见了, 想下令军队迎击。曹刿急忙拦住他说:“不行,等一下!”
曹刿见到鲁庄公,做了些什么?为什么曹刿要在 第三次擂鼓再出击?
齐军见鲁军坚守阵地,不出兵迎击,只好退了回去。过了一阵,齐军第二 次擂鼓冲锋,曹刿告诉鲁庄公仍然不要理睬齐军,齐军又退了回去。直到 齐军第三次擂鼓冲锋,曹刿才让鲁庄公下令击鼓进军。顿时战鼓咚咚,杀 声震天,鲁军将[jiànɡ]士奋勇冲杀,打得齐军大败而逃。
一鼓作气
1-2主动请见 3-4指挥有方
• 事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在齐军三次擂鼓之后才反击呢?曹刿说:“打仗 要靠将士的勇气。齐军第一次擂鼓的时候,士气旺盛;第二次擂鼓的时候,士气开 始衰退了;第三次擂鼓,士气就更加低落了。等到敌人疲乏(fá)时,我军再出击, 一鼓作气,取得胜利。”
齐军三次擂鼓后,曹刿是怎样做 的?齐军士气有什么变化
第二次士气开始衰退 第三次士气更加低落
概括主题
卧薪尝胆
一鼓作气
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
蕴藏着一个大道理:做
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 事一定要有一鼓作气的精神,
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 要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
发愤图强。
这件事做完。要一气呵成。
写法点拨
❖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
资料宝袋
• 越王勾践投降后,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吴国,他们夫妻俩住在夫差父亲墓 旁的石屋里,做看守坟墓和养马的事情。夫差每次出游,勾践总是拿着马 鞭,恭恭敬敬地跟在后面。后来吴王夫差有病,勾践为了表明他对夫差的 忠心,竟亲自去尝夫差大便的味道,以便来判断夫差病愈的日期。夫差病 好的日期恰好与勾践预测的相合,夫差认为勾践对他敬爱忠诚,于是就把 勾践夫妇放回越国。越王勾践他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 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 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 王羞愧自杀。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卧薪尝胆”,用来形容人刻 苦自励,发愤图强。
• 公元前497年,两国在夫椒交战,吴国大获全胜,越王勾践被迫退居到会 稽。吴王派兵追击,把勾践围困在会稽山上,情况非常危急。此时,勾践 听从了大夫文种的计策,准备了一些金银财宝和几个美女,派人偷偷地送 给吴国太宰,并通过太宰向吴王求情,吴王最后答应了越王勾践的求和。 但是吴国的伍子胥认为不能与越国讲和,否则无异于放虎归山,可是吴王 不听。
鲁军 拦住 不要理睬 一鼓作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齐军 士气旺盛 士气衰退 士气低落
卧薪尝胆
(1) 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 (2) 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 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4) 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结构图示
一作气
1-2主动请见 3-4指挥有方 5深谋远虑
第第一一次次士士气气旺旺盛盛
预习检查
●卧薪尝胆
●一鼓作气
1.这两则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2.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理解卧薪尝胆和一鼓作气的含 义。 3.从两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字词乐园
卧薪(xīn)尝胆 勾(gōu)结 实践(jiàn) 俘(fú)虏 (lǔ) 扣押(yā) 屈(qū)辱 舒适(shì) 拆(chāi) 掉 鲁(lǔ)国 进攻(gōng) 擂(léi)鼓 疲乏(fá)
在这段受尽屈辱的日子里, 他会想些什么呢?面对屈辱,他 是怎么做的?
勾践回国以后,把以前舒适(shì)的床铺[pù]拆(chāi)掉, 把柔软暖和[huo]的被褥(rù)搬走,在地下铺上柴草,每天就在 柴草上睡觉。他还在房梁上挂了一个苦胆,每天都要用舌头尝尝 它的苦味。勾践这样做是让自己不忘过去失败的耻辱和教训,激 励自己把国家治理好,积蓄(xù)力量,报仇雪耻。
随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齐军第一次擂鼓,士气(
)。 旺盛
(2)齐军第二次擂鼓,士气(
)。开始衰退
(3)齐军第三次擂鼓,士气(
)更。加低落
心灵感悟
越王勾践二十年努力做了什么?请 看白话《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很好 看哦!
随堂练习
• 读一读,在每句话的括号里填上一对反义词。
• 1、如果吴王当时不那么( ),而骄是傲( )地听取大虚臣心们的建议, 或许吴国就不会灭亡。
• 2、越国能够转( )为败( ),都是胜因为勾践时刻不忘兵败会稽的 耻辱。
课文详解
卧薪(xīn)尝胆
战国时期,吴国打败了越国。越国的国王勾(ɡōu)践(jiàn)
做了俘(fú)虏,被吴王夫差[chāi]扣押(yā)了整整三年。三
年中,勾践受尽了屈(qū)辱(rǔ),好不容易才被吴王赦
(shè)免,放回了越国。
想象一下勾践在吴国的生活,他会受到哪些屈辱?
卧薪尝胆
1.受尽屈辱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湘教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PPT
资料宝袋
两千多年前,在长江下游有两个国家,一个是吴国, 一个是越国。他们都想征服对方,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
资料宝袋
•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相邻,经常打仗,有次吴王领兵攻打越国,被越王 勾践的大将灵姑浮砍中了右脚,最后伤重而亡。吴王死后,他的儿子夫差 继位。三年以后,夫差带兵前去攻打越国,以报杀父之仇。
1.从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勾践为什么要这样折磨自己?
卧薪尝胆
受尽屈辱 发愤图强
说说你认为这两 句话中的哪些词很重 要。
经过一段时间,越国终于强大起来。勾践亲自率领大军, 一举打败了吴国,洗刷了以前的耻辱。
结构图示
你从卧薪尝胆这个 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发愤图强
拓展提升
读了第一则成语故事,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 学生畅谈后教师小结:
这个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拓展提升
说一说 读了故事,你们觉得勾践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勾践具有忍辱负重的精神,是个有毅力,有志向的人。
心灵感悟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