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成语故事二则

合集下载

2024年成语典故

2024年成语典故
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
事后,范宁责备王忱说:“张玄是吴中的优秀人才,你为什么不好好与他谈谈?”
王忱傲慢地回答说:“他要是真心想和我来往,完全可以来找我谈谈嘛。”
范宁听了这话,倒反而称赞起外甥来了:“你这样风流俊逸,真是后来的优秀人才。”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成语典故 3
“开诚布公”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人们把“开诚心,布公道”简为成语“开诚布公”,用来比喻诚意待人,坦白无私。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用。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u)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于军中。他一生清贫,并无什么产业留给后代。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精选2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故事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简单易懂的成语故事篇1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

“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办法才得以出狱。

当时,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决心要*商朝的统治。

他首先聘得军事家姜尚(即姜太公)为军师,积极练兵备战,又兼并了邻近的几个诸侯小国,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接着,又将都城东迁至丰邑(今陕西省户县附近),准备向东进军。

可是,迁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儿子姬发继位,即周武王。

姜太公继续担任军师。

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异母弟姬奭[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两个得力助手。

同时,武王还得到了其他几个诸侯的拥护。

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纣。

大军在孟津(今河南孟县之南的一个黄河渡口)渡过黄河,向东北挺进,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县东北)。

因为商纣王已失尽人心,军队也多不愿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义的起义,朝歌很快就被攻克。

纣王死亡,商朝就此灭亡。

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称为周朝。

当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对于怎样处置商朝遗留下来的权臣贵族、官宦将士,能不能使局面稳定下来,武王心里还没有谱,因此有些担忧。

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议。

汉朝人刘向编撰的《说苑·贵法》里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刘厥敌,使靡有余,何如?’”大意是说:周武王打败了殷商,召见姜太公,问道:“该怎样对待他们的人员呢?”太公答道:“我听说,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带喜爱他屋上的乌鸦;如果憎恨那个人,就连带夺来他的仆从家吏。

全部杀尽敌对分子,让他们一个也不留,您看怎样?”原文中所谓“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隶主贵族的管家之类。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

简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绚烂的明珠。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带来关于简短成语故事,便利大家学习。

简短成语故事1、守株待兔春秋时代宋国有位农夫,他每天早上很早就到田里工作,始终到太阳下山才整理农具打算回家。

有一天,农夫正在田里辛苦的工作,突然却远远跑来一只兔子。

这只兔子跑得又急又快,一个不当心,兔子撞上稻田旁边的大树,这一撞,撞断了兔子的颈部,兔子当场倒地死亡。

一旁的农夫看到之后,连忙跑上前将死了的兔子一手抓起,然后很快乐的整理农具打算回家把这只兔子煮来吃。

农夫心想,天底下既然有这么好的事,自己又何必每天辛苦地耕田?从今以后,他成天守在大树旁,盼望能再等到不当心撞死的兔子。

可是很多天过去了,他都没等到撞死在大树下的兔子,反而因为他不处理农田的事,因此田里长满了杂草,一天比一天更荒芜。

2、掩耳盗铃春秋时候,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

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望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

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致。

小偷心里开心极了,想把这口精致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

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

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死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

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知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仍旧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胆怯,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用劲捂住自已的耳朵。

“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开心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见钟声了吗!”他马上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

于是他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洪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

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3、心中有数文与可(文同)画的竹子远近著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

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视察竹子的生长改变状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二十成语故事

二十成语故事

二十成语1.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世代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她)正在磨一根铁棒,李白询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老妇人自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2.井中捞月原文:昔有五百猕猴,游行林中。

俱至大树下.树下有井,井中有月影现.时猕猴主见是月影,语诸伴曰:"月今日死,落于井中,当共出之,莫令世间长夜暗冥。

共作议言:云何能出?时猕猴主言:我知出法。

我捉树枝,汝捉我尾。

展转相连,乃可出之。

时诸猕猴,即如主语,展转相捉。

树弱枝折,一切猕猴堕井水中。

译:从前有五百只猕猴,在林中游走。

一起到大树下.树下有口井,井中有月影映现.这时猕猴的首领见这是月影,对众猴伴说道"月亮今日要淹死了,落在井中,(我们)应当一同捞出它,不要让世间的长夜变得黑暗。

大家一起议论道:说说有什么办法能捞出(它)?这时猕猴首领说:我知道捞出它的法子。

我抓住树枝,你抓住我尾巴。

经过许多手脚相连接,就可以捞出它。

这时众猕猴,就按照首领的话,许多手脚相连接。

树脆弱枝折断,所有的猕猴跌落井水中。

3.卧薪尝胆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於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越王勾践回了越国,他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躺下时,都要仰起头尝苦胆,吃饭喝水前也要先尝苦胆。

(他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

成语故事25个

成语故事25个

成语故事25个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躁”,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躁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琛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所以每次要画竹子时,他的胸中就已经有了十分生动、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五年级下册24成语故事二则

五年级下册24成语故事二则

三、合作探究。

思考:1、这则寓言故事讲了几件事?是什么事?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保全2、在一般人看来,那些是坏事?哪些是好事?(1)塞翁走失了一匹马,这是他遇到的祸事。

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读第一句话)塞上叟失马,人皆吊之的意思就是边塞上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邻居朋友都去安慰他。

你是怎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的?(看注释,借鉴以前学过的知识)塞翁遇到的祸事就是——用这句话中两个字来说就是:失马。

塞翁走失了一匹马,邻居朋友都替他感到怎么样?可惜、惋惜、难过。

带着这种语气读这句话。

(2)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是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祸事。

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用看注释、借鉴以前学过的知识的方法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好是多音字,读hào ,意思是喜欢,折也是多音字,折髀就是摔断了大腿骨。

家富马良,其子好骑,坠而折髀,人皆吊之的意思是塞翁家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天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邻居朋友都来安慰塞翁。

请你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来说说塞翁儿子遇到的祸事——折髀。

如果你是塞翁的邻居朋友,看到塞翁的儿子摔断了腿,跛了脚,你会觉怎么样?(会替塞翁感到伤心、难过)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3)塞翁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外族人的好马,运气真好,这是塞翁遇到的福事。

请你也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并说说意思,指名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朋友替塞翁感到高兴)塞翁遇到的福事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得马。

(4)塞外民族大举入侵,边塞地区的青壮年男子都被征去当兵打仗去了,当兵的人十有八九都战死了,惟独塞翁的儿子因为跛脚的缘故没有去当兵打仗,和年老的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读句子,读出庆幸的语气。

说说意思,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说出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福事——保全。

(交流学习塞翁遇到的祸事、福事的过程中,学习顺序可根据学生的交流前后调换。

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

24.成语故事二则——破釜沉舟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认识、会写“率、援、怒、砸、蓬、毁、挡”7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的由来和蕴含的哲理3.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成语的由来和蕴含的哲理三、教学难点:明白成语故事当中的哲理四、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师:前段时间我们学过了一首教《夏日绝句》的诗同学们还能背诵出来吗?生:……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在课后也很努力、很刻苦在学习方面没少花功夫,同学们要向他学习,在《夏日绝句》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西楚霸王项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另一个有关于他的故事,这个故事叫《破釜沉舟》,相信学完这篇文章后,同学们会对他有更深刻的认识。

(板书课题)(2)老师范读、了解大意:1.课题释义:釜是锅子的意思,舟是船的意思。

2.题目质疑:师: 看到文章的题目,你觉得它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3.教师朗读及作要求:师: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地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等会老师叫几个同学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所以大家要认真听了。

4.学生复述故事(3)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教师质疑、过渡师:刚才老师再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把自己不认得的字词标记下来呢?生;……师:看来还有部分同学没有注意这个问题,那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把生字词化记下来,注意了这次朗读要求同学们大声、有感情的、最好是带着自己的情感读一遍好吗?(板书生字)2.学习生字(4)分段朗读,质疑问难: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对比;为破釜沉舟作伏笔)师:我们可不可以用(赵军被困、楚派援军)来概括呢?2.第二段:项羽为什么要杀宋义?表现了项羽什么样的性格(宋义违令;勇猛无畏)师:这一段也可以用什么来概括呢?(宋义惧敌,羽怒杀义)3.第三段:这一段描写的是什么情景?(破釜沉舟)师:这一段又可以用什么来概括呢?(砸锅、沉船、烧帐篷)4.第四段:这一段讲的是?(赵军得救)师:联系前面一段来说一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激励将士作战的决心,这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和决心)5.小结:师:联系全文你能说一说《破釜沉舟》的寓意吗?注:每一段都可教向多名学生读(5)拓展学习:师:“破釜沉舟”一定可以取胜吗?(计谋要成功是要有一定条件的,那就是他们的士兵要有这种勇气,懂的将帅的用心,三国时期马谡屯兵高处,相居高临下,置于死地而后生结果失败了,破釜沉舟是对勇士而言的)(6)课堂小结:师:同学们其实还有很多歌成语故事都来源于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往往富有哲理,启迪人的心灵,扩大自己的视野,也能了解历史知识,所以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去多收集一些这样的成语故事来读一读好吗?(7)板书设计:24.破釜沉舟赵军被困、楚派援军↓宋义违令;勇猛无畏↓宋义惧敌,羽怒杀义↓砸锅、沉船、烧帐篷↓赵军得救备注:教案编写周平锋QQ:563540436。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

经典成语故事2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它由于其简洁而深入人心,广泛应用于日常交流和文学作品中。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20个关于成语的经典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

故事一:画蛇添足在古代有个人非常善于画蛇,他的画蛇非常逼真。

有一天,他看到一幅别人画的蛇的画,觉得上面还缺少点什么,于是他拿起画笔,给蛇画上了足。

结果,这只本来很完美的蛇变得怪异而可笑了。

从此之后,人们用“画蛇添足”来形容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的情况。

故事二:杯弓蛇影有一天,一个人在夕阳下散步,从远处的一家酒楼走过,突然发现一个酒杯的倒影移到他的面前。

他惊恐地以为是一条蛇,吓得急忙躲避,结果摔倒了。

原来,他只是看到了酒杯的倒影,做了莫须有的事情。

从此以后,人们用“杯弓蛇影”来形容因为过度紧张而对事物产生错误判断的情况。

故事三:因果报应很久以前,有一个人偷了别人的东西,心中非常得意,以为自己得逞了。

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也被人抓去偷东西。

这时,他才明白偷盗的人最终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从此以后,人们用“因果报应”来形容善恶有报,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的道理。

故事四:守株待兔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树苗,每天都在旁边辛勤地照料,但是一直没有结果。

有一天,他坐在树下休息时,看到一只兔子从旁边奔过,结果一头撞到了树枝上死了。

这让他非常开心,觉得以后只要守株待兔就能得到兔子肉吃。

可是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得到兔子肉。

从此以后,人们用“守株待兔”来形容不会主动争取,只想靠机会得到好处的人。

故事五:镜花水月很久以前,有两个朋友一起游泳。

其中一个朋友看到水中有漂亮的花和月亮的倒影,觉得非常美丽。

但是另一个朋友知道那只是镜花水月,是虚幻的,没有实际的存在。

从此以后,人们用“镜花水月”来形容虚幻的事物,不能长久保持的东西。

故事六:牛刀小试一个年轻人非常聪明,但是他却看不起用小刀的人,认为只有能使用大刀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成语故事二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塞翁失马》。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正确理解成语。

教学重难点分析故事情节,理解成语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入手,重点词导入
成语是源自我国古代的一种语言形式。

有些成语看起来只有简简单单四个字,成语里面却包含着有趣的故事。

你已经知道哪些包含着故事的成语?
生:交流。

师:看老师工工整整在黑板上写一个成语(板书:塞翁失马)谁能读?关于这个成语的信息,你已经了解多少?
预设生的回答:
(1)说故事的字面意思。

(2)说故事的大致意思。

(3)随机了解翁的意思。

请你告诉大家,你还认识哪些翁?(老翁、渔翁、家翁)我们这儿是塞翁,意思就是住在边塞的老人。


翁失马的意思就是一一住在边塞的老人走失了一匹马。

打开课本,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一边听一边可以琢磨:祸与安慰、福与祝贺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围绕“祸福”,了解大意
1•把书放下,谁听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来了?
塞翁遇到了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遇到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

2•那塞翁遇到了什么祸事,人们纷纷去安慰他;他又遇到了什么福事,人们纷纷去祝贺他呢?请大家自己来读读课文,然后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分别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故事情节。

(1)塞翁走失了一匹马,这是他遇到的祸事。

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
塞翁遇到的祸事就是一一用这句话中两个字来说就是:丢失了马。

塞翁走失了一匹马,邻居朋友都替他感到怎么样?可惜、惋惜、
难过。

带着这种语气读这句话。

2)塞翁的儿子骑马摔断了腿,这是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祸事。

请你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请你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来说说塞翁儿子遇到的祸事一一儿子跌断了腿。

如果你是塞翁的邻居朋友,看到塞翁的儿子摔断了腿,跛了脚,你会觉怎么样?(会替塞翁感到伤心、难过)带着这种心情读这句话。

(3)塞翁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外族人的好马,运气真好,这是塞翁遇到的福事。

请你也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指名学生读这句话,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走失的马回来了,还带回来一匹好马,邻居朋友替塞翁感到高兴)塞翁遇到的福事用两个字来概
括就是一一带回好马。

(4)塞外民族大举入侵,边塞地区的青壮年男子都被征去当兵打
仗去了,当兵的人十有八九都战死了,惟独塞翁的儿子因为跛脚的缘故没有去当兵打仗,和年老的父亲一起保全了性命。

读句子,读出庆幸的语气。

用这句话中的两个字说出塞翁遇到的第二件福事一—保全性命。

(3)对于塞翁的邻居朋友们来说,丢失马、儿子摔断腿是两件祸事,所以要去好好安慰塞翁,而带回好马、保全性命是两件福事,值得好好庆贺。

那么,塞翁又是怎么看待这些祸事福事的呢?找出相关句子
(4)师生对读,把其他人的惋惜、难过、伤心、患得患失与塞翁的
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用朗读进行对比,同时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5)读得真不错!那你能把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用古文讲给大家听吗?
三、感受意蕴,品味特质。

1•我们从塞翁看待祸事、福事的态度中得到什么启示呢?老
师在福祸间划上箭头,想一想这两个箭头表示什么意思?预设学生可能回答:
(1)事物发展变化着的。

(2)福祸是会转换的,祸福相依,我们遇到福事不能高兴得得意忘形,遇到祸事不能悲观失望,垂头丧气。

(3)祸事能变成福事,福事能变成祸事,世界上任何事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祸事就不能变成福事;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福事也就不会变成祸事;如果胡人不大举入侵,塞翁之子跛脚也就不会变成福事。

)
(4)应该米取积极行动让事物尽可能地表现出积极的意义。

2•是呀,塞翁失马这个故事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一祸事能变成福事,福事能变成祸事,世界上任何事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浓缩成一句成语,那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一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见这样的福事和祸事,我们要积极面对,让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谁来说一说:
(1)邻居家的阿姨下岗了,开始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好象
天都快塌下来了一样。

后来,阿姨调整好心态,自己创业,创办了一家绣花厂,经济效益非常好。

这真是( )。

(2)这次期中考试,明明考得很差,他垂头丧气,悲观失望。


安慰明明说:( )。

四、总结全文
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破斧沉舟》。

2•理解故事内容,懂得做事情一定要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道理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夏日绝句》
2•在这首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西楚霸
王项羽,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他的另一个故事,相信你对他一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3•出示课题,读题,说说有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质疑问难
在读中思考:
1•项羽是怎样破釜沉舟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2•你觉得项羽是个
怎么样的人?
3•破釜沉舟一定可以取得成功吗(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一一
定的条件)
四、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破釜沉舟
坚定信心
取得成功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
《成语故事》按教参的要求,可分为两教时完成,第一课时疏
通两个故事,解决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解两则故事。

我觉得这样的安排不是太合理,于是,第一课时除疏通课文之外,还学习了第一则成语,这样一堂课下来,感觉学习的内容还是满紧凑的!
从“两则”入手,请学生简单地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然后,
重点学习了第一则故事:
一、读
指导学生读出项羽破釜沉舟的壮举,由学生自己读,再指名读,
到齐读,读出一个“夸口”。

二、论
抓住“破釜沉舟”,讨论破釜沉舟的原因。

三、写
假如你是江东父老,看到项羽破釜沉舟的样子,你会说点什
么?借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明白“破釜沉舟”的意思,及所讲述的
道理四、演
本则故事比较简短,适合表演,因此,在理解了全文之后,请学生演一演,并把写的话也添上。

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好,又复习了故事的内容。

整个一堂课,自我感觉还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