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制剂
冻干制剂工艺验证方案

冻干制剂工艺验证方案1. 引言冻干制剂是一种干燥技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将液体通过冻结和升华的方式将其转化成固体干粉。
这种干燥技术在医药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用于制备稳定性较好的药物制剂。
工艺验证是确保冻干制剂工艺的有效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冻干制剂工艺验证方案。
2. 目标本工艺验证方案的目标是验证冻干制剂工艺以确保其满足以下要求:•制剂的理化性质稳定性良好;•制剂的活性成分保持稳定;•制剂的重构性能良好;•制剂的质量控制可靠。
3. 验证内容冻干制剂工艺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原料验证•确认原料的纯度和质量符合要求。
•验证原料的稳定性。
•确定原料的最佳使用浓度。
3.2 工艺参数验证•确定最佳的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
•确定最佳的升华速率和升华温度。
•验证不同冻干时间对制剂质量的影响。
3.3 制剂性能验证•测定制剂的水分含量。
•测定制剂的粒径分布。
•测定制剂的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的恢复率。
•测定制剂的储存稳定性。
4. 实验设计4.1 原料验证实验设计•首先,对原料进行药学评价,包括纯度、质量和稳定性检测。
•然后,根据最佳使用浓度的要求,对原料进行不同浓度的使用实验。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的使用浓度。
4.2 工艺参数验证实验设计•首先,确定不同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的实验组。
•然后,将实验组制备出的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水分含量、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恢复率等。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的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
4.3 制剂性能验证实验设计•首先,对制剂进行水分含量和粒径分布的测定。
•然后,对制剂进行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恢复率的测定。
•最后,对制剂进行储存稳定性实验。
5. 结论经过以上实验设计和验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原料的质量符合要求,并确定最佳的使用浓度。
•最佳的冻结速率和冻结温度为XXX。
•制剂的水分含量和粒径分布满足要求。
•制剂的重构时间和活性成分恢复率较高。
•制剂的储存稳定性良好。
冻干制剂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分析及控制要点

冻干制剂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分析及控制要点摘要:冻干制剂是一种注射用无菌粉末,它是将药物冷冻干燥后形成的无菌块,用适当的无菌溶液配制成透明溶液或均匀悬浮液后再用。
这是一个没有经过消毒的产品。
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制剂,在各类药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冻干制剂制备中,要降低其对微生物、内毒素及微粒的污染,其工艺控制是非常复杂的。
关键词:冻干制剂;质量风险;控制要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冷冻干燥技术工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医药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冻干制剂在加工过程中极易被微生物、内毒素及微粒等物质污染,必须严格保证产品的质量及安全。
本文从质量监控、人员管理和细节管理三个方面,对冻干制剂生产的质量风险和控制点进行了论述,具体包括了工艺用水、原料及辅料、物料过滤、冻干药物处理、制剂过滤系统的清洁和消毒过程中的人员污染,以及无菌洁净室制造过程中的操作员污染。
1冻干制剂生产质量监控1.1工艺用水冻干制剂配制过程中,最普遍使用的就是制程用水,它从装填到最后配制成溶剂等一系列工序都需要。
由于对原材料的溶解、设备的清洁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冷冻干燥过程中,如果注入水中有杂质,将会对冻干制剂的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注射用水的配制比较复杂,通常采用精制水进行蒸馏。
为了确保注射用水的纯度,必须对纯化水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对蒸馏器的结构要注意,要经常对其进行清洗消毒,并采用滤芯对配料水进行过滤。
1.2原料和辅料原料中若含有某些杂质,则会对产品的品质及纯度产生很大的影响。
所以,必须对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其中,原料与辅助材料的选择最为关键。
首先,用于制作冻干制剂的原料及辅助材料,应为注射型。
其次,要从大的、正规的厂家中挑选原料,而不是一味地贪图低价。
最后,要注意对原材料的外包装进行严密的封口,不能泄漏,不能破坏,并且要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生产质量证书。
其次,为使原料更好地利用,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活性炭,对原料中的部分杂质进行吸收,并对原料中的微粒进行控制。
用于药物制剂的冷冻干燥技术及相关影响因素

用于药物制剂的冷冻干燥技术及相关影响因素摘要:介绍冷冻干燥技术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情况,并讨论冻干制剂的处方组成、冷冻干燥过程和贮存条件等影响其效果的几个最重要因素关键词:药物制剂;冷冻干燥技术;影响因素1.引言随着药物制剂的大规模生产,冷冻干燥技术也不断创新应用,冷冻干燥技术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制冷机和真空泵的出现,冷冻干燥技术主要将干燥和冷冻方法进行充分结合,以此实现生物体的脱水工作[1]。
在19世纪初,国外主要采取冷冻干燥技术进行血清、病毒、菌种等的保存,且长时间内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理化性质,继而逐渐用该技术进行医药方面的推广应用。
就冷冻干燥技术的具体应用上,其主要是将材料进行冷冻到结晶点温度以下,促使该材料出现固态化凝固,其次需要在减压低温情况下进行材料内部水分的生化处理,使得材料完成低温脱水干燥过程。
该整体过程主要对水进行凝固和升华,且水的干燥变化主要表现为低温低压下的物理形式。
当前市场上医药行业对于药物制剂的冷冻干燥是研发阶段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环节,我国医药行业的进步也促使冷冻干燥技术大规模发展创新,对于优化药物制剂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2.药物制剂中冷冻干燥技术分析作为药物制剂提升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技术,冷冻干燥技术主要适用于药制剂当中的胶体载体(纳米粒、脂质体等),载体性能发挥的最大阻碍因素则是其应用过程中的较大理化性质不稳定性,胶体载体理化性质的变异主要发生在长期水容易环境储存过程中,因此,为有效优化胶体载体的指令稳定性,需要考虑将其内部的水分进行有效消除,一般而言,药物试剂中水分存在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其一是游离自由水,主要表现为渗透和吸附形式存在于药物试剂内部的孔隙当中,与药物试剂的其他化学成分以物化、机械形式进行结合;其次则是结构水,该形式的水分则主要表现为化学键的形式构成药物试剂的主体[2]。
冷冻干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将药物试剂内部的游离自由水进行升华形式的去除。
目前市场上应用的干燥技术种类繁多,但是冷冻干燥法具有其较为明显的应用优势,具体变表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分装工作可以在药物试剂冻结之前进行,且能够避免造成剂量准确性丧失;干燥在低温环境下进行,能够有效避免药物试剂的热敏感物质的破坏;低温下的缺氧干燥处理,则能够减少药物试剂的氧化现象,避免造成细菌的生长环境;再者,彻底脱水工作也有助于药物试剂的长期运输储存等,在药物试剂冻结后能够保持原先药物试剂的外观形态,且后期处理能够具备良好的复水性,药物试剂在后期能够通过高效的吸水形成原先的生产状态。
冻干制剂批生产记录

冻干制剂批生产记录冻干制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制剂方法,常用于制备稳定的、易于储存和输送的药物产品。
在冻干制剂的批生产过程中,需要记录各个关键步骤和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以下是一份冻干制剂批生产记录的示例,共1200字以上。
1.药物名称:X药物3.生产设备:-冻干机型号:FD-2000-塔式冻干机型号:LYOVACGT2-冷冻机型号:DC-1004.原料:-主要原料:X药物活性成分-辅料:葡萄糖、L-谷氨酰胺5.原料检查:-检查主要原料的外观、标识、包装完整性和保质期-检查辅料的质量证明书和外观6.洁净生产区域:-核定的生产车间使用延续-清洁工具和设备使用情况:清洁完毕,并进行记录7.开始生产时间:8:008.生产工艺:-药物活性成分与辅料按配方比例混合-混合溶液通过管道输送到冷冻机-调节冷冻机温度为-50°C-混合溶液在冷冻机中保持10分钟-将冻结的混合液置于塔式冻干机中-启动塔式冻干机,调节温度为-40°C-开始真空除去水分,周期为30分钟-冻干周期结束后,关闭塔式冻干机9.生产参数记录:-冷冻机温度:-50°C-冷冻时间:10分钟-冻干机温度:-40°C- 真空度:1 mTorr-除湿温度:20°C-除湿时间:60分钟10.塔式冻干机清洁:-结束批次后,对塔式冻干机进行清洁和消毒-清洁记录:清洁工具和消毒液使用情况11.包装:-将冻干制剂装入玻璃瓶中12.包装记录:-瓶装日期:2024年12月01日-包装操作人员:XXX13.清洁记录:-清洁记录:清洁工具和设备的清洁情况-清洁通风系统:过滤器更换情况14.质量控制:-取样数量:每批生产取样100支-取样点:从不同批次中随机取样-取样记录:记录样品的标识和数量15.成品检查:-外观检查:确认冻干制剂外观没有明显异常-包装完整性:确认包装无破损16.总结:-本次批生产过程顺利完成,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批记录审核人员:XXX-批记录审查日期:2024年12月02日以上是一份冻干制剂批生产记录的示例,详细记录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关键步骤、参数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一致性。
冻干无菌药制剂工艺流程洁净度要求标准

冻干无菌药制剂工艺流程洁净度要求标准1.冻干无菌药制剂工艺流程需要严格控制洁净度。
The freeze-dried aseptic drug preparation processrequires strict control of cleanliness.2.每个环节都必须符合洁净度要求标准。
Each link must meet the cleanliness requirements standard.3.生产车间必须保持清洁干净,确保无菌条件。
The production workshop must be kept clean to ensure aseptic conditions.4.操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洁净度培训。
Operators must regularly receive cleanliness training.5.设备必须经常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Equipment must be regularly cleaned and disinfected.6.空气净化系统必须正常运行,确保无菌环境。
The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must function properly to ensure aseptic environment.7.原材料和辅料必须符合洁净度标准。
Raw materials and auxiliary materials must meetcleanliness standards.8.检验过程必须严格执行,确保产品符合洁净度要求。
Inspection procedures must be strictly enforced to ensure that the product meets cleanliness requirements.9.包装材料必须符合洁净度要求。
Packaging materials must meet cleanliness requirements.10.废料处理也需要符合洁净度要求。
生物疫苗 冻干制剂规格标准

生物疫苗冻干制剂规格标准
生物疫苗冻干制剂的规格标准因不同的产品和厂家而异。
一般来说,生物疫苗冻干制剂的规格标准可以根据其重量、浓度或活性来定义。
1. 重量:冻干制剂的重量可以根据其包装规格来定义,例如每支疫苗的重量。
2. 浓度:冻干制剂的浓度通常以每毫升或每升溶液中的物质质量来表示,例如每毫升含有多少毫克的有效成分。
3. 活性:冻干制剂的活性通常以每剂量的生物效价来表示,例如每毫克或每毫升的病毒滴度。
根据上述规格标准,常见的生物疫苗冻干制剂规格包括:
1. 重量规格:例如每支疫苗100毫克、200毫克等。
2. 浓度规格:例如每毫升含有100毫克有效成分、每升含有500毫克有效
成分等。
3. 活性规格:例如每毫克病毒效价为1000国际单位、每毫升病毒效价为5000国际单位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规格标准可能会因生产厂家、产品类型和质量标准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参考具体产品的说明书或咨询相关生产厂家以获取准确的规格信息。
冻干制剂过量灌装含量的计算

冻干制剂过量灌装含量的计算一、啥是冻干制剂呀?冻干制剂呢,就是一种很特别的药剂形式哦。
它是通过冷冻干燥的技术制作出来的。
简单说呢,就是把药品溶液先冷冻成固体,然后在低压下让冰直接升华变成气态,这样就剩下干燥的药品粉末啦。
这种制剂有很多优点呢,比如说稳定性好,能长时间保存,而且方便运输。
二、为啥要过量灌装呢?这就很有趣啦。
过量灌装是为了确保在整个使用过程中,药品的含量是足够的。
你想啊,在冻干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药品损失掉,比如说粘在容器壁上啦,或者在升华的时候有一点点没完全留下来。
所以呢,多灌一点,就像我们吃饭的时候多盛一点,以防不够吃嘛。
这样就能保证患者用到足够量的药啦。
三、过量灌装含量怎么计算呢?1. 确定理论量。
首先得知道这个冻干制剂如果按照正常的、没有任何损失的情况下,应该有多少量的药品,这就是理论量。
这个理论量一般是根据药品的配方和要达到的治疗效果来确定的。
比如说,根据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这个药要达到治疗某种病的效果,每一支冻干制剂里应该有10毫克的有效成分,这10毫克就是理论量。
2. 考虑损失量。
然后呢,我们得考虑在制作过程中的损失量。
这个损失量可不好确定,因为它受到好多因素的影响。
像刚才说的容器壁的吸附,还有冻干设备的性能、冻干的程序等等。
这时候呢,就需要做很多实验啦。
比如说,做个十次、二十次的冻干实验,每次都精确测量开始时的药品量和最后得到的药品量,然后算出平均的损失量。
假如说通过这些实验发现,平均每次会损失2毫克的药品。
3. 计算过量灌装量。
那过量灌装量就是损失量加上一个保险系数。
这个保险系数呢,是为了更保险,防止一些意外情况。
比如说,我们再加上1毫克作为保险系数。
那过量灌装量就是2毫克(损失量)+1毫克(保险系数) = 3毫克。
4. 最终的过量灌装含量。
过量灌装含量就是理论量加上过量灌装量。
按照前面的例子,理论量是10毫克,过量灌装量是3毫克,那最终的过量灌装含量就是13毫克啦。
冻干制剂市场分析报告

冻干制剂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冻干制剂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制剂,其在医药、食品、生物技术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高效率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冻干制剂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本报告将对冻干制剂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市场概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以及市场前景展望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行业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介绍,例如介绍全文的结构安排和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让读者对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可以简要描述本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其中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包括了冻干制剂市场概况、市场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等内容,结论部分则展望了冻干制剂市场的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旨在对冻干制剂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概况、发展趋势、竞争格局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市场现状的分析,探讨市场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冻干制剂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同时,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能够为读者提供对冻干制剂市场全面深入的了解,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冻干制剂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概述冻干制剂市场的概况、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一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
随着生物技术和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冻干制剂市场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同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通过对冻干制剂市场前景的展望和发展建议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市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
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产品研发、拓展市场渠道、加强品牌形象等方面,以促进冻干制剂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冻干制剂市场将会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但只要企业能够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就能够在市场中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冻干制剂一、冻干制剂并不难冻干机体积硕大,动辄充栋盈屋。
庞然如斯,总不免让人产生难以驾驭的错觉。
其实,从冻干机理来看,冻干机无非就是一种两台大冰箱加一个真空泵的结构。
其中一个冰箱首先负责把药品冻成冰块,然后开动真空泵营造一种低真空的环境。
在此减压环境下,物体的沸点、熔点等热常数都相应降低,因而,箱内的药品轻微受热后即能在低温条件下从固体升华为气体。
这些气体随即流向另外一个大冰箱,被捕捉下来重新凝结成冰块。
当药品的水分完全抽干以后,便完成了一个冻干过程。
冻干操作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当数对制品共熔点(或共晶点)温度的把握。
如果能够在制品温度上升到共熔点之前把大部分的水分抽去,那么成功也就为期不远了。
所谓共熔点,就是溶液全部凝结的温度。
常用的共晶点测量仪器主要是基于相变过程中电阻率突变的原理来制作的。
但不少品种对共熔点(或共晶点)温度的要求并不需要过于精确,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在预冻阶段通过视窗来观察制品性状的变化来获得。
当制品开始结冰的时候,浸入制品中的电热偶所探测到的温度会突然回升,这是因为结冰过程的放热现象所造成的。
这时候,我们录得的温度就大致接近于共熔点(或共晶点)温度。
在共熔点(或共晶点)之前抽去90%以上的水分的过程在专业术语上称为一次干燥期。
判断一次干燥结束的时间也是比较重要的。
过早或过晚判断,都会造成冻感、干品质的降低或能量和时间的消耗。
最直观的方法,是根据制品的形状来判断。
一次干燥后期,大部分水分被抽去。
就好象随着洪水退去,墙面的水线不断下降一样,我们可以观测到制品上面也有一条水线不断下降,直至消失。
水线消失,也就意味着一次干燥即将结束了。
第二种方法,可以根据箱内压力的变化趋势来加以判断,当大部分被抽去以后,箱内的压力将不断下降,直至呈现线形。
第三种方法,可以根据制品温度的变化来判断。
当大部分被抽去以后,我们会发现,制品的温度与搁板的温度会越来越接近。
为了缩短干燥时间,除了可在预冻阶段的晶形做文章以外,还可以在升华阶段适当地掺入气体,使真空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一般不宜超过30Pa)。
这种办法使热传递方式不再是靠热传导来主打,还增强了热对流的方式,加快了水分解析的速度,每每奏效。
二、预冻速率预冻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干燥过程的快慢和冻干产品的质量。
通常介绍冻干理论的书籍都会提到,降温速率越大,溶液的过冷度和过饱和度愈大,临界结晶的粒度则愈小,成核速度越快,容易形成颗粒较多尺寸较小的细晶。
因而冰晶升华后,物料内形成的孔隙尺寸较小,干燥速率低,但干后复水性好;相反,慢速冻结容易形成大颗粒的冰晶,冰晶升华后形成的水气逸出通道尺寸较大,有利于提高干燥速率,但干后复水性差。
这样说当然没有错,可是不要忘记,这种理论是在受热均匀的前提下得出来的,然而我们厂里的医药冻干机所提供的冻干条件却没有这么理想,所谓快冻慢冻,可不是导热油降温快慢一句话可以了得的。
相对而言,我还是比较赞成医药网络论坛丁香园战友tinybayonet的提法。
他把快冻慢冻分为以下几类:1、板温降得较快,且板温比品温低很多,则制品底部先冻结产生结晶,但上部液体仍较热,所以不至于瞬间全部结晶,结晶会缓慢生长,就得到了慢冻的效果。
2、板温降得较慢,板温与品温相差不大,则制品整体均匀降温,并形成过冷,当能量积累足够时,瞬间全部结晶,得到了快冻的效果。
3、板温降得很慢,并在低于共熔点的适宜温度保持(或缓慢降温),则制品形成较小的过冷度,液体中先出现少量结晶,继续降温结晶生长,得到大结晶,这即是真正的慢冻。
4、制品浸入超低温环境(如液氮),整体瞬间结晶,形成极细小的晶体(或处于无定形态),这即是真正的快冻。
对于tinybayonet提到的这几种现象,我都在试验过程中发现过,因此,我还是比较赞成这种划分方法的。
更何况,企业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采用瓶冻的冻干方法的,瓶冻的受热不均匀现象就更明显了。
根据对瓶装制品搁板预冻过程的研究,样品初温越高,样料液上下部分的温度梯度越大,冰晶生长速度越慢。
溶液若慢速降温,则形成冰晶比较粗大,冰界面由下向上推进的速度慢,溶液中溶质迁移时间充足,溶液表面冻结层溶质积聚也就多。
因而导致上表层的溶质往往较多,密度较高,而下底层密度较小,结构疏松。
同时,在不同的预冻温度下冻结的样品,干燥后支架孔径人小有明显差异。
预冻温度愈低,支架孔隙直径愈小。
这种分层现象,在骨架差的制品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或者底部萎缩,或者中间断层,或者顶部突起,或者顶部脱落一层硬壳,不一而足。
为了瓶冻分层的现象,在实践中,有人提倡使用三步法,即将样品从室温先冷却至样品的初始冻结温度;停止降温过程,使样品内温度自动平衡,消除其内的温度梯度;然后再迅速降温,由于此时样品整体温度离结晶温度较近,且样品在冻结过程中,样品温度下降较慢,故样品在冻结过程中温度梯度会相对较小,冰晶生长速度必相对较快。
如此,便提高了预冻速率,解决了溶质聚集在上层的问题。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品种使用了三步法后都能取得明显效果的。
三、溶媒结晶品和冻干品的优劣商务部有位同事曾经问我,溶媒结晶品和冻干品,孰优孰劣?我当时都不知道如何回答。
在我看来,很难一言以蔽之。
理论上,冻干品中的活性成分以结晶态或无定形态(非晶态)的形式存在。
一般对于抗生素来讲,以晶态存在时,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在储存过程中,无定形态总有向晶态转变的趋势。
因此,我只能说在许多情况下溶媒结晶的抗生素类稳定性可能要好一些。
不过,这种差别有时候不是特别大,而且溶媒结晶品的价格可能数倍冻干品,两相权衡,有些人还是会选择冻干品的。
只是,我有一点困惑。
理论上,晶态结构的溶解性要比无定形态差,可是有人研究发现,对于某些抗生素药物,溶媒结晶品的溶解性优于冻干品。
关于这种现象,我一时间找不到理论支持,甚为困惑。
至于生物类制品就不一定欢迎结晶态了,因为冻结过程中冰晶的生长会对组织和结构造成损坏。
顺便提一下,非晶态材料主要有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三类。
玻璃态原来专指硅酸盐类的无定形态,可是后来泛而用之,所有的无定形态(非晶态)也称为玻璃态了。
四、关于澄清度和可见异物有位第四军医大的网友包老师,很喜欢跟人切磋冻干问题。
他认为,浑浊、乳光或可见异物的出现与不溶性微粒的大小有关。
小于10nm的微粒才是清澈透明的;当微粒大于100nm时,微粒出现在溶液中,可以引起浑浊;在10-100nm范围内,产生光散射,就可以观察到乳光、浑浊;微粒再大一些,就有沉淀和结晶析出了,这就是μm级的了。
1、配料工艺。
如配料的水温、加料的顺序、活性炭的吸附时间和温度、料液放置时间,等。
2、物料稳定性有的原料存在多晶型,不同晶型的稳定性是不一样的;有的原料对温度敏感;有的原料对pH 敏感;有的原料对氧化敏感,等。
不稳定性物质的分解物很可能就是异物的来源。
3、料液性质料液的浓度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这个恐怕不需要强调了。
此外,对于料液的pH稳定性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比如,使用缓冲对时,分析课本上的三大原则要谨记:pka尽量接近于pH,尽量使缓冲比接近于1,浓度适当地大。
4、辅料性质(如挥发性等)最明显的就是盐酸、碳酸氢钠等例子。
5、预冻关于快冻、慢冻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不提也罢,倒是反复预冻有点意思。
反复预冻可以减小由于成核温度差异造成的冰晶尺寸差异及干燥速率的不均匀性,提高干燥效率和制品均匀性;强化结晶,使结晶成分和未冻结水的结晶率提高。
大家可以在实践中揣摩一下它的妙处。
6、升华升华速度和温度对澄清度会有影响,我了解到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主要是一次升华期。
如果率先干燥的上层物料温度上升得过快,达到坍塌温度时,多孔性骨架刚度降低,干燥层内的颗粒出现脱落,会封闭已干燥部分的微孔通道,阻止升华的进行,使升华速率减慢,甚至使下层部分略微萎缩,影响制品残留水分的含量,导致复水性、稳定性和澄清度同时变差。
第二,主要是二次升华期。
小晶体由于具有很高的表面能,在热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尤其是快速冷却过程中形成的小冰晶,在加热时有可能会发生再结晶,小冰晶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大冰晶,使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达到最小,而大冰晶使冻干品外观不好,复水性差。
因此,过高温度或过长时间地升华或保温,有时候会对某些品种不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澄清度不合格。
7、制品成型性、残留水有的品种,不怕空气,就是怕温度或水分。
一旦获得了水和温度,变化就很迅速了。
8、真空、充氮有没有抽真空,有没有充氮,能否将制品与氧气彻底隔离起来,避免缓慢氧化,有时候显得格外重要的。
9、内包材。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胶塞。
胶塞不仅可能吸附主药,还可能含有许多助剂,比如硫化剂。
丁基橡胶药用瓶塞的生产过程中少不了硫化。
在其硫化过程中,不同的硫化体系,其生成的交联键型和可迁移物质的不同,这样胶塞在储存、高温消毒、药品封装中,低聚物的迁移性分子键联的稳定性均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相容性。
此外,在瓶塞的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过程中,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瓶塞与设备之间,瓶塞与瓶塞之同曲摩擦,这些摩擦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微粒。
因此,作为制剂企业,如何避免胶塞清洗过程中的过多摩擦,也是车间技术人员需要注意的地方。
还有瓶塞的透气性,透水性易造成对水份敏感的制剂吸潮变质。
作为制剂厂,我们至少要保证清洗以后的胶塞能得到良好的烘干。
10、结晶原理无论是小水针还是冻干品,都经常听见谁在求助某某品种出现澄清度或可见异物不合格。
我猜想,有一部分原因可能与结晶有关。
一般来说,浓度较高的料液中的可溶性粒子都具有成为结晶理论中的核前缔结物的可能,当具备一定的形成结晶的条件时,这些核前缔结物就会不断合并,形成晶核。
晶核一旦产生,晶体就生长起来了。
结晶原理告诉我们,无论是晶体生长线速率,或是晶体生长的质量速率,都取决于溶液的过饱和度或熔体的过冷度,取决于温度、压力、液相的搅拌强度及特性、杂质的存在等。
(1)搅拌能促进扩散加速晶体生长,但同时也能加速晶核的形成。
(2)温度升高有利于扩散,也有利于表面化学反应速度提高,因而使结晶速度增快。
(3)过饱和度增高一般会使结晶速度增大,但同时引起黏度增加,结晶速度受阻。
(4)至于杂质,其作用机理则是比较复杂的。
下面重点阐述:无机的和有机的可溶性杂质,可以对过饱和度、新相晶核形成以及晶体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些作用的机理也许是不同的,它既取决于杂质和结晶物质的性质,也取决于结晶的条件。
当杂质存在时,物质的溶解度可能发生变化,因而最终导致溶液的过饱和度发生变化。
溶解度变化的原因可能不同,既可能是出现盐析效应,溶液的离子力作用,也可能出现化学相互作用。
杂质也可能与所生成的新相晶粒直接作用。
可能是杂质粒子直接参与核前缔合物的长大过程,也可能吸附于结晶中心的表面上。
同时,成核的速度可能因此而减慢,也可能加快。
杂质还可能导致结晶物质的晶形的变化,具体地说,导致晶面大小比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