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5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年再 发结 石 的有效 可行 的治疗 办法 。 『 关键 词1 总 管十二 指肠 吻合 术 ; 胆 临床 疗效 ; 察 观
【 中图分 类号】 5 45 R 7. 1
【 献标 识码】B 文
【 章编 号】1 7 — 2 0 2 1 )7 c一 3 - 2 文 6 3 7 1 (0 0 0 () 19 0
1资料 与方 法
11一 般 资料 .
期 有 症 状 , 物 可 治愈 者 ; 效 : 状 发 作 频 繁 , 再 次 手术 药 无 症 需
者。
2 结 果
本 组 行 胆肠 吻合 术 5 例 次 , 愈 :3例 , 8. % ; 2 痊 4 占 2 9 有 6
Ob e v t n o l ia u a i e e e to h ld c o u d n so n 5 a e s r a i fci c lc r t f c fc o e o h d o e o t my i 2 c s s o n v
HU ANG W e h n io g
(og a gD s c C nrl optl f h n hn S e ze 5 8 , hn ) L ng n i r t e t s i e ze , h n h n 1 16 C ia t i aH aoS 1 【 b tat Obe t e T i ustesreyt ea dl g t m f c o h ld c 0e n s myfr e indsae al A s c】 jci : ods s ugr p n n —e e et f oe ohjj 0t ng iess l r v c h y o r f c u o ob g —
改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25例

参 考 文 献
[]Ei M, rse L Mii l nai ensrey3. ia J 1 l sS FairK . nmal ivs evi ugr[ Mt n i a y v ] S
Me , 0 47 ( ) 2 4 . d 2 0 ,11 : — 6 4
我 们对 胆 总 管 十二 指 肠 吻合 术 进 行 改 良 , 目的 是 最 大 程 度 地 防止 胆 总 管 结 石 复 发 ,缩 短 手 术 时
作 用 [1中 华 肝 胆外 科 杂 志 ,0 4 1 ( 1 :3 — 4 . J. 2 0 ,0 1 )7 9 7 0
( 稿 日期 :0 1 0 — 2 收 2 1— 6 0 )
『] 波 , 登 贵 , 清 . 管 空 肠 R u — n Y吻 合 治 疗 复 发 性 胆 总 管 1杨 关 李 胆 ox e —
可 随强 烈 的 胃收 缩 进入 胆 管 , 起 胆 管化 学 性 炎 症 引
或 胆管 逆 行 感染 。 时吻 合 口远 侧 胆 管 内反流 物 堆 有 积发 生盲 端 综合 征 。至上世 纪 9 0年代 , 采用 胆 总管 十 二指 肠 吻合 术 治 疗 复发 性 胆 管结 石治 疗 静 脉 曲 张2 例 报 告 [】 国实 5符 徐 王 等 微 2 J.中
T ie r x旋切 术 治疗 静 脉 曲张 具有 创 伤 小 、恢 复 v
快 、 观 的特 点 。 美 只要 掌握 正 确 的操 作 方 法 , 视 手 重
[] 仕 钦 , 3朱 罗文 军 , 庆 明 , . 内激 光 治 疗 下 肢 原 发 性 静 脉 曲 张 沈 等腔
6 例 [】中 华 外 科 杂 志 ,0 4,2 1 ) 12 - 1 7 2 J. 20 4 ( 8 :15 12 .
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1例临床观察

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1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21例临床观察。
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肝胆外科的4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的方法,对照组采用t管引流术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较好,复发率低,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肝胆管结石间置空肠吻合术 t管引流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15-01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枝胆管内的结石。
临床广泛采用手术与溶石、溶石与排石相结合的方法,目的是尽量取净结石,解除胆道梗阻和狭窄,消除肝内感染性的病灶,从而使胆汁的排出畅通。
临床上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很多,本研究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能有效解除胆道狭窄,减少术后胆道感染,临床效果良好,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肝胆外科的42例肝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7.2+3.2岁;对照组男10例,女11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6.7+3.5岁;两组患者均经过超声检查、ercp、ptc检查,胆总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肝内胆管结石13例,全胆道胆结石9例;19例存在胆总管下端明显狭窄,所有患者的胆总管内径扩张均超过2cm。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胆管十二指肠间置空肠吻合术的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右上腹经过腹直肌切口,十二指肠上缘处横断胆总管,远端封闭。
胆道手术损伤十二指肠的原因与对策

Nanjing University
解剖不清强行分离
腹腔镜胆道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过多使用电刀解剖, 盲目电凝止血,也是造成十二指肠损伤的重 要原因。在解剖Calot`s三角区时应紧贴胆囊, 多用钝性分离,不要盲目使用电凝钩。必要 时应及时中转开腹手术。此外,在作 ERCP 或 EST等内窥镜检查或治疗时,也有造成十 二指肠损伤的报道,应予重视。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探查胆道方法不当
选用探条过尖过细:
探条的选用,要由细到粗,循序渐进, 不要用手杆过硬,橄榄头过于尖锐的探条。 3号、4号探条细,特别容易造成假道,使 用时要格外小心。一般到6号即可,过粗会 导致 Oddi 括约肌撕裂 , 远期还会形成疤痕 狭窄。只有个别胆总管下段过于松弛的病人
135º 角斜行进入十二指肠降部。在探查胆 总管下段时如不熟悉这一解剖特点,不是 顺胆管走行轻巧、缓慢、持续地用力,而 是采用暴力强行探查,则穿破胆总管下段
或十二指肠壁就不足为奇了。
Nanjing University
探查胆道方法不当
解剖不熟用力过猛 :
使用金属探条时,手法务必轻柔, 必要时作 Kocher 切口,充分游离十二 指肠降部和胰头,左手拇指在前,其余 四指插入胆总管后方引导探条。
Nanjing University
探查胆道方法不当
最大可能降低风险:
有条件的医院,应常规应用术中 纤维胆道镜,或胆道造影检查,如此 不但可避免此类损伤,也可以将胆管 结石残留的风险降至最低。
Nanjing University
不循常规违反原则
经胆囊管探查胆总管:
手术医生违反常规,未切开胆总管,而 是经胆囊管伸入探条进行探查。由于选用的 探条细,加上胆囊管妨碍操作、影响手感, 就更容易造成损伤。此种方法多是手术医生 出于好心,为避免探查结果阴性使病人遭受 不必要损伤而采用,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手术讲解模板: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术后处理:
3.深度黄疸、反复胆道感染病人应监测肝、 肾功能;安置有胆汁外引流管的病人,且 时间可能较长者,应行胆汁回收,无菌过 滤后回输。
术前准备: (5)血清电解质检查。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 (6)碘过敏试验。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 (7)手术日晨禁食水,放置胃管。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术前准备: (8)有蛔虫感染,大便检查发现虫卵者, 术前应做驱蛔虫治疗。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概述: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适应证: 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适用于: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适应证:
1.良性肝外胆管狭窄。肝总管以下的良性 胆管狭窄多与损伤有关。手术后(腹腔镜 胆囊切除或开放法胆囊切除)肝外胆管狭 窄因手术时损伤肝外胆管约占80%~90%, 继发于手术后胆管周围炎症、感染和缺血 只占10%~20%。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概述:
面,则有应用十二指肠或空肠之分,然亦 有使用回盲部与胆管吻合的尝试,但这仅 限于极个别的例子。从广义上说,Oddi括 约肌切开成形术也是胆肠吻合术的一个内 容。如何做好胆肠吻合术,在国内得到很 多作者的重视,因而近年来对不同类型的 胆肠吻合术的讨论甚为活跃,各种新设计 的手术方法亦屡见报道。然
手术资料: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分析资料与方法1980~2005年共实施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cdd)194例,男67例,女127例;年龄32~81岁,平均52岁。
1980~1992年第一阶段85例,1993~2005年第二阶段109例;第2次手术142例,2次手术52例。
手术原因:①胆总管明显扩张、直径≥25cm的原发性胆管结石及多发性胆管结石或胆色素泥沙样结石;②胆总管直径≥20cm 的壶腹部结石嵌顿伴oddis括约肌炎性狭窄;③胆总管结石合并胆总管远端狭窄,上段扩张≥20cm;④胆总管结石合并慢性胰腺炎导致胆总管胰腺段狭窄;⑤肝内胆管泥沙样结石,无胆管狭窄,有结石复发的可能,其中属于老年、高危、体弱、急症患者126例,占65%。
手术吻合方式:①胆总管十二指肠前侧侧吻合术:在十二指肠上缘横形切开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前壁的横向或纵形切口相吻合123例;②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在十二指肠上缘切断胆总管与十二指肠前壁的横向或纵形切口相吻合11例;③胆总管十二指肠后壁孔洞式吻合术:在十二指肠第一段与第二段交界处斜形切开十二指肠前壁,显露十二指肠后壁,距十二指肠乳头上方10~15cm处,切穿十二指肠后壁和胆总管前外壁,祛除一块15~18cm的卵圆形组织,使两个管腔相通,周边用可吸收“0/4”线间断缝合,即形成孔洞式吻合24例;④经十二指肠低位胆总管十二指肠扩大吻合术:即在胆总管切口下方的两缘连同十二指肠上缘接壤部分别贯穿缝合、牵引,在两牵引线之间,顺胆总管下方切口,将十二指肠前后壁一并切开15~20cm,此时显露十二指肠后壁与胆总管前壁的切缘,继续向下剪开,达乳头部上方15cm处,最后将十二指肠后壁和胆总管前壁的切口用4-0可吸收线间断侧侧吻合36例。
结果远期疗效:本组随访179例,随访率923%,随访2~15年。
远期疗效标准如下:①无胆道结石症状118例(66%);②术后偶有右上腹隐痛,伴低热,无黄疸42例(235%);③逆行性感染,加上难以控制的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或盲端综合征,典型charcot三联征或reynolds五联征导致肝功能衰竭、死亡,本组19例,其中死亡2例。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在毕Ⅱ式胃切除术后的胆总管梗阻中的应用

疗则作 为对此治 疗方法 的补充或 两种治疗 方法交 替使用 , 有待
引流则更加 符合生理解 剖特点 , 者易于接 受。胆总管 十二指 患
肠吻 合术 治疗恶 性肿瘤 所致 的梗 阻性 黄疸 可以有 效引 流胆 汁 作用 , 可预 见 的生 存期 内 , 在 十二 指肠 受压 可能会 导致 食物 通 过受 阻 , 胆汁一般可 以通过 。很 少有 十二指肠完 全梗阻 导致 但 胆汁无法 通过 的情况 。病人减黄效果确 切 , 手术死亡率很低 1。 5 I
亡率低 , 早期 广泛应用 于临床 , 但远 期疗效差 , 因饱 受逆行性 胆 道感染 和盲端综合征 的困扰 , 一度遭到摒弃 。 因其术式简单 , 但 特别是 对年老体弱 者仍 然不失为一种 较好 的手术方 法 【 l I 。
毕 Ⅱ式 胃大部切 除术后 易发生胆道 结石 , 由于改变 了原 是 来 的解剖 关系 , 术过程 中造成神 经和血 管 的损伤 :胃与空肠 手 直 接吻合 , 物对十二指 肠的刺激减 少 , 食 胆囊 收缩 素释放减 少 , 胆 囊 收缩 和排 空发生 障碍 , 造成 胆 汁淤滞 , 易形 成结石 。在分
【 关键词 ] 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 Ⅱ式 胃切 除术 ; 胆 毕 胆总管梗 阻 [ 中图分类号 】 6 9 . R 1’ 9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O — 5 — 2 2 9 — 6 6( 0 2) 6 1 2 0 门支的 离断 , 术后胆 囊收缩 功能 障碍 、 使 胆汁 淤滞 、 胆道 感染 、 O d 括约 肌运 动 功能 失调 、 汁 成分 的改 变 等诸 多 L 素致 结 di 胆 大 J 石 形成 l 2 l 总管末 端 的动脉 主要 来 自胃十二 指肠 动脉 的分 。胆 支胰十 二指肠后 动脉 , 除十二指肠 溃疡 时直接损伤 或切 断 胃 切 十二 指肠 动脉 主f , 造成 胆总管 末端 及壶 腹部 缺血 , 总管末 胆
胆总管十二指肠低位开窗式大口吻合术治疗老年胆道再生结石的临床体会

[ ] 李善泉 , 梁. 2 周 颅底疾病 诊断与 治疗 [ . M] 上海 : 上海科 学技 术
( 收稿 :0 8 0 — 7 20 — 0 ) 4
胆 总 管 十 二 指 肠 低 位 开 窗式 大 口吻合 术 治 疗 老 年 胆 道再 生 结 石 的 临床 体 会
4 参 考 文 献
[ ] 王忠 诚. 1 神经 外科学 [ . M] 2版 . 汉 :湖北 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武
20 O 4:4 4—4 5 6 6.
文 献 出 版 社 .2 0 2 7 0 2: 6 .
[ ] Wa R m dn H H, Ot , e a C n m o r 3 x M K, a aa rz 0 t 1 o t p r y i . e a m n gm n f e b si l u i r e J . t a n o H a aae e t r r p a f i r n r a[] Oo r gl ed o ce o n d h oh l ly
管扩张 , 中胆总管直径均 ≥2 m。 其 . c 伴发病 : 5 本组患 者1 3例合并慢性疾病 , 有的合并 2 以上其他疾病 . 种 之常常伴发内科并发症 ,往往使治疗变得较 为棘手 , 其 中以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为主 , 有 通常要力求手术简单 、 能解决问题 而又要兼顾远期疗 冠 心 病 6例 , 高血 压病 9例 , 尿 病 2例 。术 中所 糖 效。胆 总管十二指肠 吻合术 (hl ohddns m . 见 :本组 1 患 者 均 有 胆 总管 扩 张 .直 径 均 ≥ 25 co dcooeot y e o 7例 . C S 作 为胆 道外科 的一种 内引流术式 , D) 因其手术 操 c 均有肝外胆管结石 , 中 2 m, 其 例合并肝 内胆管结石 . 作简单易行 、 安全度大 、 病死率低而经常得 到使用 , 但 5例伴有胆总管下端狭窄 , 均无胆道近端狭窄。 其 远期 疗 效 一 直存 在 争 议 , 分 学 者 认 为 存 在 “ 行 12 手 术 方 法 开腹 后 紧贴 肝脏 面分 离 粘 连 .显 露 部 逆 . 感染 ” “ 端 综 合征 ” 及 盲 的危 险而 应 废弃 。笔 者 自 19 胆 总 管 , 且 继 续 向 下游 离 , 胆 总管 前 壁 与 十 二 指 95 并 将 年 以来 , 1 老 年胆 道 再 生 结 石 者施 行 了 C S 通 肠 后 壁 之 间分 离 开 ,显 露 胆 总 管 的 十 二指 肠后 段 . 为 7例 D . 尽 过改进 手术方式 、 吻合 口位 置尽量低 、 使 口径尽量 宽 量在低位纵形切开胆总管前 壁 , 长约 2c 取净胆管 m, 大, 取得 了满 意 的近 、 期疗 效 , 远 现报 告 如 下 。 内结石 、 冲洗 , 经探查确定胆道近端无狭窄 、 总管直 怛 1 临床 资 料 径 ≥ 25c 方 可决 定 行 该 术 式 。方 法 : K ce 切 . m, 行 ohr 1 一般 资料 本组 1 . 1 7例 , 6例 , l 例 , 男 女 1 年龄 口, 充分游离显露 十二指肠 降段及胰头后 面 . 将左 手 6 1~8 5岁 , 均 6 . 。过 去 胆 道 手 术 时 均 已将 胆 食指经胆总管切 口向远端伸人作 引导 . 平 95岁 把胰腺段胆总 囊切除 ,其 中 1 曾先后施 行过 1~3 4例 次胆总管切 管 的周 围组织推拨分离 , 向胰头深 面分离 , 尽量接近 开取 石 、 引 流术 。再 发症 状 时间 在 2~3年 以 上 . T管 乳头部 ( 可达到距乳头部 约 1 m , ~2c )将胆总管纵切 有 典 型胆 绞 痛者 2例 , 黄疸 者 1 有 2例 . 上腹 部 有 明显 口的下端 向远端偏右侧延长 ,使切 口达 2~3c 并 m. 压 痛者 1 4例 ,并 发重 症 胆 管 炎 行 急 诊 手术 者 1 。 O例 将 切 口两侧 的胆 管 壁 剪 除 一 部分 . 使其 呈 梭 形 自然 敞 1 术 前 B超 检 查 均显 示 有 肝外 胆 管结 石 , 中有 2 7例 其 开状态 ; 再将 十二指肠降段 的后壁偏外侧相对应部拟 例 同时合并肝内胆管结石 , 均有不同程度 的肝 内外胆 作 吻合处用 电刀切 除直径约 1 m的一块圆形肠壁 .c 5 组织 , 根 据 胆 总 管切 口的大 小将 十 二 指切 口适 当延 再 长使二者 口径相 当, 采用黏膜对黏膜 的一层 内翻缝合 作者单位 : 10 0 绍兴文理 学院附属 医院外科 320 法完成吻合 , 吻合 口直径 2~3c m。将 胃管送至十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处理
•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术后做如下处理:
• 1.持续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少量多次输血及血浆,以促进吻合口愈合。 • 2.继续应用保肝药物及注射维生素K。
• 3.应用抗生素预胆道闭锁的病儿,如术中未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则术后黄疸会 逐渐加深,肝硬化及肝功能损害会不断加剧。有时合并肝昏迷、腹水、 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这是造成病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 2.吻合口裂开 • 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是吻合后局部有张力,影响血运造成裂开; 加之吻合时因视野小、手术野深,常不能满意地做到内翻缝合。此外, 病儿高度黄疸、肝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均一定程度影响愈合。 • 吻合口破裂时,病儿常突然高热、引流物增多。处理的方法是充分引 流,加强支持疗法,等待其自行愈合或形成慢性瘘道,择期做瘘管切 除术。 • 3.切口崩裂 • 常发生在术后5~10d内。主要原因是腹胀、肝功能严重受损、营养不 良、腹水、腹腔或切口感染。临床表现为早期伤口突然流出大量血性 渗出物,严重时切口缝线切割皮肤,内脏(主要是小肠)脱出切口外。 • 切口裂开肠管外露时,应立即去手术室在全身麻醉下缝合切口,必要 时做减张缝合,术后加强抗感染及支持疗法。
适应症
•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适用于Ⅳ、Ⅴ、Ⅵ 型胆道闭锁。
禁忌症
• 病儿年龄在4个月以后,明显胆汁性肝硬化、 腹水、高度营养不良及已有明显门脉高压 者,不宜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
• 1.迅速纠正病儿的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少量多次 输血及血浆。
• 2.肌内注射维生素K,同时补充大量维生素B1及 维生素C。 • 3.肝功能损害时给予保肝治疗。可给予高蛋白、 高糖、高维生素饮食及低脂肪饮食。
分类
• 普通外科/胆道手术/胆肠内引流术
概述
•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用于胆肠内引流手术。 用于治疗 胆道梗阻的胆肠内引流术是胆道外科中常用的手术,常用 以治疗胆道的良性的和恶性的梗阻,并且常是一些胆道和 胰腺手术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原发性胆管结石及胆道感染 较为常见,因而胆肠吻合术在我国胆道外科中应用更为常 见。胆肠吻合术包括自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等部位与 肠道的吻合,而在肠道方面,则有应用十二指肠或空肠之 分,然亦有使用回盲部与胆管吻合的尝试,但这仅限于极 个别的例子。从广义上说,Odd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也是胆 肠吻合术的一个内容。如何做好胆肠吻合术,在国内得到 很多作者的重视,因而近年来对不同类型的胆肠吻合术的 讨论甚为活跃,各种新设计的手术方法亦屡见报道。然而 评定一种新的胆肠吻合术式的价值,常是较为困难的,由 于胆肠吻合往往只是整个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手术 方法的选择标准常因人而异,而长期观察的结果又往往受 到原发病的影响。
• 2.要防止吻合后张力过大,并保证吻合后黏膜内翻。以防 术后发生吻合口瘘。
• 3.为保证吻合口通畅,肝门部肿大淋巴结应尽量与纤维结 缔组织块一并切除。 • 4.切断肝门部纤维结缔组织时,如有出血,不用电灼止血, 也不要用血管钳钳夹止血,以防影响小胆管的引流。最好 以温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Kasai则主张用温生理盐水 冲洗止血。
• 2.先用针头穿刺胆总管(肝管),抽出少许 胆汁,证实系胆总管,拔出穿刺针头,轻 轻压迫使穿刺孔闭合。仔细游离出胆管下 端,妥善保护胆管后方的门静脉及肝动脉, 切勿损伤。切开十二指肠降部的侧腹膜, 游离十二指肠,使其易于上提而接近胆管, 以防吻合后局部有张力(图12.16.1.1.2-2)。
• 3.将胆总管的盲 端与十二指肠缝 合1排浆肌层缝 线,然后切开胆 管盲端和相对应 的十二指肠壁。 吸除胆汁及十二 指肠内容物,以 4-0可吸收缝线连 续缝合后壁全层 (图12.16.1.1.23)。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
分类
• 小儿外科/胆管疾病的手术/先天性胆管闭锁 的手术/可以矫治型胆管闭锁的手术方法
概述
• 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用于可以矫治型胆管闭锁 的手术治疗。
• 先天性胆管闭锁系胆管系统先天性全部或部分闭 锁或缺如。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属于胚胎发育中 胆管空化不全的结果。近年有人认为本病与新生 儿肝炎有密切关系,两者可以同时存在,或先为 巨细胞性肝炎而后发展为胆管闭锁。也有人认为 由于传染性、血管性或化学性的原因作用于胚胎, 危害胆管系统,使胆管发生管腔闭塞、硬化或部 分消失。这一病程过程甚至可以从胚胎发育时持 续至出生后(图12.16.1.1.2-0-1~12.16.1.1.2-03)。
麻醉和体位
• 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但应避免 使用氟烷或甲氧氟氟氟烷等对肝脏有损害 作用的药物吸入麻醉。体位为仰卧位,右 侧略垫高。
手术步骤
• 1.开腹后向上牵 开肝脏,显露肝 十二指肠韧带。 剪开肝十二指肠 韧带上的腹膜, 小心解剖出闭锁 近侧的胆管,此 时近侧胆管往往 扩张,易于辨认 (图12.16.1.1.21)。
• 4.如胆总管较细,为保证吻合口通畅,可置入1根 硅管,长1.5~2.0cm。然后以2-0丝线间断缝合 前壁全层,外加浆肌层缝合。数日后硅管自行脱 落,可经肛门排出(图12.16.1.1.2-4A、B)。吻 合口旁放置烟卷引流,逐层关闭腹腔。
术中注意要点
• 1.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类型较为复杂,术中经胆囊造影及分 离肝门纤维结缔组织,应仔细认真,既要防止分破门静脉 引起出血,又要避免漏掉可能吻合的小胆管,以免丧失吻 合的机会。
• 胆管闭锁可分为肝内型及肝外型,其中肝内型系 肝内胆管系统闭锁,肝内仅存在不规则的小胆管 合并狭窄或闭锁,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肝外 型胆管闭锁根据闭锁的部位可分为Ⅵ型(图 12.16.1.1.2-0-4A~D)。其中Ⅰ~Ⅲ型为一类, 占肝外胆管闭锁的80%~90%,称为不可矫治型; Ⅳ~Ⅵ型为另一类,属于可矫治型胆道闭锁 (Correctable Biliary Atresia),预后较好,约占 10%~20%。这些类型的共同点是肝内胆管发育, 肝外胆管部分闭锁,故通过手术矫治后预后较好。
• 5.切开肝门部纤维结缔组织块后,局部无胆汁流出并不一 定说明该处无胆管存在,有时小的胆管常被胆栓阻塞。作 者曾遇上述病例,做了肝门空肠吻合,远端空肠造口,术 后2~3d从空肠造口处流出较多胆栓,待胆栓排出后,胆 汁引流通畅。
• 6.在肝门肠吻合术中,有的作者主张深入解剖至肝内 2.5cm深,此处可能存在较大的胆管,分离过浅时,如肝 门处无开放的胆管存在,可能会影响手术的效果。但也不 可分离解剖得过深,因病儿在手术时常常已合并胆汁性肝 硬化,肝组织因硬化及淤胆而变得极其脆弱。同时过多地 解剖肝门,有可能导致门静脉破裂出血,甚至造成术中死 亡。 • 7.肝门处纤维结缔组织应当整块切除,避免在分离过程中 多次切断,造成出血及肝门部组织结构显示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