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腰椎间盘置换研究及应用进展

合集下载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1临床 资料
握 手术 进 程 。因 为手 术是 前路 腹 膜后 入路 .容 易损 伤髂 总 动静
脉 、 主 动脉 和下 腔静 脉 以及 交 感 神经 干 , 以巡 回护 士要 密切 腹 所 观察 生 命 体征 , 发现 异 常 , 时 反馈 给 医生 并 积极 抢 救 。本 组 l 及 例髂 总静 脉破 裂 , 及 时抢 救 后脱离 危 险 。 经
椎 间 盘分 别 注入 造影 剂 。正 常椎 间盘 注入 造影 剂不 能诱 发 腰及 下 肢痛 ,病 变椎 间隙 注入 造影 剂 可 以诱发 腰 部及 下 肢 的 酸胀 不 适 或疼痛 , 而确 定 为 A R的适应证 。 从 D
2 前准 备 术 ・
脉 与腰 大肌 之 间钝 性剥 离 。此 间护 士 还应 准 备直 角 钳 挂 甜 线 , 结扎 椎 体的节 段血 管 , 显露 L 间 隙 。 S 用 型拉 勾牵 开 . 将左 侧髂 总动静 脉 游 离到 右侧 , 用湿 纱 垫 加 以保护 。之 后 , 备 两枚 粗 并 准 克氏 针钉 在 L 和 L 椎 体上 , 4 5 显露 间盘 。 3 . 另 5例 L 。 盘 置换 均 采 用 下 腹 部 横 切 口腹 膜 外 入 路 。 . 2 3 s 间 ; L-。 r 间盘 暴露 是在 腹 主动脉 和 腔静 l s 眯分叉 的下方 。用 直角 钳 挂
维普资讯
Taj o ra o r n. pi 20 . o.1.o ini Junl f s g A r 0 7 V 1 5N . n Nu i l 2
・8 ・ 9
人工椎 间盘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关键词 椎间盘置换 ; 手术 ; 护理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1320 )2 0 8 — 2 0 6 94 (0 70 — 0 9 0

人工腰椎间盘的历史与现状

人工腰椎间盘的历史与现状
维普资讯
专题 ( 骨科 )
郑召 民 张 奎渤 刘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往外科 l 广州 5删 ) J
关 键 词 : 人工腰椎 问盘 人工髓 核 稚 间关节 成形术
L m b rDicRe lc m e t E ou in t ure tAp l a i u a s pa e n : v lt o C r n pi t o c on
收槁 H期:2J70【3 ( — 一1 0 作 旨简 介 :郑 召民 .医学 陴上.教授 ,障 生 导师
1 0 中 瞰疗器慨信息, ̄' q第 1替辩2 V l 3 d  ̄ 3 i T 煳 o 【 ND 2
根据 取
维普资讯
专题 ( , 骨科 )
疼 痛 ,假 关节 形成 以 致邻 近 段退 变加 谜等 进一 步 动
摇 r 柱融合作 为 “ 标准 ”的地位 : 脊 金
为 r解 决 这 些 问锺 , 吲 内外 众 多学 者 经 过 深 人 研 究 .在上 I纪 6 H = 0年 代 正式 提 出 r人 工 傩 闻盘 置 换 (rf il i pae e tADR 的慨 念 .其 目的是仿 a iia ds r l m n. t c ce c ) 照 人工 髋膝 关 节置换 的理 念 ,探 索一 种 更好 的腰 椎关 节 成 形术 ,使其 既能 缓 解疼 痛 又能保 留脊 柱 的生 理运 动,重 建椎 间 隙 高度 ,避 免邻 近节 段 病 变
保守 治 疗无 效 ,症状 严重 ,影 响 生活 质 量者腹 及早 考 经过严格的临眯随机 试验正式校准 S ai ll BCh r6l用于治 t
虑 外科 手术 治疗 。 于术方 案 应根 据患 者椎 间盘 病 理改 疗限定 指征的下 腰痛患 者.标志着 人T椎 闻盘从临 床试 变 的严重 程度 和脊柿 运动 段 的稳定 来 决定 日前. 用阶段 正式进 入到临眯 实用 阶段 回顾 呀 更,早在 16 96 惟 问 盘突 出症 常选 择 歼放 或徽 创 的椎 问盘摘 除术 ;而 年 .Frsrm 就首先报道了使 甩不 锈钢球 状假体进行稚 ent o 对于 严重 的椎 问 龃退 变及 伴 稳 表现 者则 多选 择脊 柱 问盘置 换术 ( 1.锕球的最 走直径 1mm,多采用 多节 图 ) 6 融合 手术. .前者会 导致 患 者椎 间 隙的 变窄 并可 能继 发 段 植人 .这 种性 体的缺点 是 椎体 的接 触面积 很小.显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现状与前沿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以及年龄等因素影响,近年来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本文旨在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现状与前沿。

一、病因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使得椎间盘中的软骨组织向外凸出,压迫了椎间盘周围的神经根和脊髓,导致腰痛、下肢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过度和长期的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负重等。

2. 骨骼增生等引起的脊柱变形。

3. 腰部受伤或扭曲。

4. 长时间坐姿或站立姿势不变等引起的腰背部肌肉紧张。

二、诊断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1. 症状和体征:患者会出现腰背部疼痛、下肢疼痛、局部压痛等明显症状,行走和站立时疼痛加重,休息时疼痛减轻。

2. 影像学检查:采用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和CT扫描等技术检查患者的脊柱情况,明确椎间盘的突出部位、大小和形态等。

三、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患病早期或轻度患者。

主要包括止痛、消炎、物理治疗、按摩、针灸、理疗等措施。

物理治疗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包括热敷、冷敷、牵引等。

热敷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患处代谢;冷敷可以减轻疼痛,消除炎症;而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缓解神经根的压迫。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手术方式主要包括椎板切除术、椎间盘摘除术和椎间融合术等。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方式。

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恢复快,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沿技术。

四、中国的前沿技术我国的医学界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也不断进行着前沿研究和探索。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开始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针刺、推拿、保健养生等。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腰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

1 腰椎 间盘 退变 的分 型
根据 Ki m等¥ G n r 等的 描述 , 椎 间 [ u dy ] 将 盘分 为以 下 几 个 类 型 : 常 、 出 、 出 、 正 膨 突 脱 出、 莫氏结 节。 许 1 1腰 椎稳 定 性与 活 动度 .
无 论 那 种 方 式 的 手 术 最 终 的 目的 都 是
的 目的 } is 等 研 究 认 为 影 像 形 态学 分 析 Laa
疗 效 与 椎 间 盘 髓 核 内 降压 程 度 成 正 相 关 。
关 于 该 手 术 方 法 必 须 要 说 明的 三 个 问 () 椎间盘与腰椎的稳定性 。 1腰 根 据 目前 国际 上 公认 的 脊 柱 的 稳 定 性 理 念 来 源 干 小 关 节 及 椎 供稳 定 性 的 5 %, b m 椎 3 E a 实 验 证 明 , 一 个 三关 节 复 合 体 的 稳 定 性 每
出 物 对 神 经 根 刺 激 , 除 致 痛 物 质 , 善 在 部 分 椎 板 和 关 节突 切除 后 将 降 至 原 来 的 消 改
微循环 , 而达 到治疗腰椎 间盘突 出的 目 从 的 。 些 方 法 的 共 同 优 点 是 手 术 时 间短 , 这
不 稳 是 与腰 椎 退 变 有 着 紧 密 联 系 。 始 时 开 椎 间 盘 退 变 即 水 份减 少致 使 椎 间 关 节 容 量
作 用 , 就 是 目前 国 外 文 献 中常 提 到 的 三 决 定 , 一 取 决 于 病 变 椎 间 盘 纤 维 环 的 完 也 第
2 腰椎问盘突 出 目前主要的手术方 法
2 1 微创 方 法治 疗 腰椎 间盘 突 出症 微 创手术 已经成为 外科 发展 的趋势 , 镜技术 , 二类 是经皮穿刺技 术。 第 2 1 1椎 间 盘 镜 下 腰 椎 间盘 切除 术 ..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新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新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的最新研究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

因此,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研究也日益重要,以便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1.全脊椎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术后切口感染、出血和并发症等问题。

最新的研究表明,全脊椎手术可以将整个手术过程转为无创伤的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风险。

全脊椎手术的优势在于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2.自体干细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干细胞治疗是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可以用于修复受损的组织。

最新的研究表明,自体干细胞可以通过注射到受损的腰椎间盘中,促进间盘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效果,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效果。

3.应力管理和康复训练: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最新的研究还关注到心理因素和康复训练的作用。

应力管理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腰椎间盘突出所导致的疼痛和不适。

这些方法通过减少患者的应激反应和提升身体的功能水平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加强腰背肌肉和腰椎韧带的力量,提高患者的脊柱稳定性。

4.神经调控和电疗:最新的研究还发现,神经调控和电疗技术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

神经调控通过植入神经模拟器或电极刺激来减少疼痛信号传递,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电疗则通过应用电流来改变组织的电位和生物学功能,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达到治疗的效果。

人工椎间盘

人工椎间盘

三、椎间盘切除及脊柱植骨融合 术的临床效果

椎间盘切除可用开放性手术、显微外科 技术或经皮穿刺关节镜下抽吸术。
椎间盘可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 并行部分或全椎板切除, 并行部分或全部关节突关节切除 并行融合。

美国每年行椎间盘切除术20万例以上。 椎间盘切除术的成功率为48%—89%。 髓核化学溶解应用木瓜凝乳蛋白酶治疗 椎间盘突出症成功率为48%—90%。

Hutter椎间盘切除术失败率15%—20%。 手术后病人下腰疼达60%—80%, 20%—30%病人又发生坐骨神经痛 绝大多数由于继发椎间盘退变、椎间盘 突出复发、脊柱不稳和椎管狭窄而引致 症状。


在美国每年行脊柱植骨融合或脊柱内固 定器械融合超过7万例。这种治疗的理由 是通过对失稳或退变的运动节段消除椎 间活动而缓解疼痛。前路椎体间融合术 的优良率为52%—100%,后路椎体间融 合术为50%—95%。

因此,对因患椎间盘疾患而不得不行椎 间盘切除病人,术后如何重建椎间盘功 能,是骨科医生面临的一大难题,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学者经过深入研 究,提出了人工椎间盘的概念,本文结 合我院实施的6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就有 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椎间盘的生物力学及退变
椎间盘是一种纤维软骨复合体结构,包 括髓核和纤维环两部份。 髓核是一种胶状结构内嵌有束状细纤维, 纤维环由系列同心纤维环构成, 髓核作用是传递并重新分布压应力, 纤维环主要承受张应力。

四、人工椎间盘的历史
1956,Vau Steenbruggle第一次提出出椎间盘 假体设想。 1966,Fernstroem第一次报道了球状人工椎间 盘假体的临床应用。置换后4—8年,12%患者 维持了椎间隙的高度。 1982年,Buetter-Janz和Schellnack在前东德的 柏林开始研究SB Charite椎间盘假体,1984年 首次植入。早期材料为不锈钢和UHMWPE。

人工椎间盘的设计、制造和临床应用进展

人工椎间盘的设计、制造和临床应用进展

朝恢复纤维环 的正常长度和张力 , 术后恢 复 陕 在恢 复髓 核
物所必需的 良好 的生物相窖 性 , 无毒性 、 致癌 性和过敏反 应 . 植入后不 引起局部组织 反应 。材料必 须具有 良好 的抗破 坏 、 抗 疲劳强度 由于组织 反应首先是 针对磨损颗粒量 , 其次才 是生物相害性 , 因此材料必须具有很强 的耐磨损和抗腐蚀能 力 当假 体中采 用不 同的金 属材料时 , 还应考虑其 中的电解
求。
目前人工椎间盘主要分为两太类 , 一类是单纯 替代髓 核 的假体 . 另一类是 替代推闻盘 全部或大部 分的假 替代髓楮的假体 髓棱假体置换时多从后路植^ . 有些 假体还可采用 经皮穿刺技 术 , 手术损 伤小 , 术中固定较 容易
材料性能
人 工椎 间盘 的材 料首先 必须具备 体 内植^
c 复旦大学附属 中山医院骨科 上海 20 3 ) 0 0 2
椎 间盘切 除术后 由于脊柱稳定性 破坏 , 常常出现腰背疼 痛、 继发性脊柱 退行性变和椎管狭窄 。传统 的脊 柱融舍 术虽 能稳定脊柱 , 但常常并发 融台部位 邻近节 段继发 性退 变、 假 关节形成 、 脊椎 活动 受 跟和 供骨 区疼 痛 等u J 人 们 从 4 O 年前 工始研 制人 工椎 间盘 (r f  ̄tt v ̄ a ds, I afi re e 出rt i A D) i d tr c 来 代替椎 间盘 的负 重和运 动功能 , 井恢复椎 间隙的 高度 , 纠
作用
的正常应力传递后 , 少量破损 的纤维 环可能 会 自行 愈 台. 并
能防止小关节退变- 。适用 于椎 闯盘 突出或变性早期 、 纤维 环基本 完 整 的病 例 :常 见 的 类 型 有 : 金 属 型 : 9 6年 ① 16 F rt m- esr 采用直径 l ~1 r 不锈 钢球 1 5例腰椎 间 6 0 6r t o] 2 盘突 出病人进行假体置换 , 是最早开始临床 应用的人工椎 这 问盘。早期认 为有 稳定脊柱 的作用 . 但术 后随访 4 ~7年 只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不同适应证的临床疗效对比

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不同适应证的临床疗效对比
2 01 3正
4月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n i v e r s i t y
Apr .2 01 3
第3 4卷 第 2期
Vo 1 . 3 4 No . 2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7 7 9 5 . 2 0 1 3 . 0 2 . 0 1 9 ]
i n d i c a t i o ns
WA N G Y u , K O N G C h a o , L U S h i b a o ,H A I Y o n g , WA N G Q i n g y i , Z A N G L e i , ME N G X i a n g l o n g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O r t h o p a e d i c s , B e r i n g C h a o y a n g H o s p i t a l , 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0 , C h i n a )
前评分 较其 他两组高 ,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P < 0 . 0 5 ) ; 末次随访时 , 各 组之 间评 分无 显著性差 异 ( P> O . 0 5 ) , 但 椎 间盘退变合 并腰
椎 间盘突出的患者的评分缓解率好于其他两组 ( P < 0 . 0 5 ) ; 术前及各 随访 时间段 , 3组 患者 的手 术节段活 动度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 P > 0 . 0 5 ) 。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全腰椎间盘置换研究及应用进展作者:吴刚,孙常太,黄公[ 08-07-01 17:22:00 ]怡编辑:studa20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DDD )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是成年人疼痛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传统观念认为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效果是成功的,但它并不是一种完美的手术,没有保留脊柱的生理运动功能。

现已证实腰椎运动节段的融合加快了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的退变〔2〕。

腰椎功能解剖学和生物力学领域深入的研究使得不同构造和材质的现代人工椎间盘装置的发展成为可能。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 nt,ADR )作为腰椎融合之外治疗DDD勺另一合理的选择,目的是使退变椎间盘引起的疼痛得到长期缓解,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组织,保留脊柱运动以避免晚期关节突关节及邻近节段的病变。

随着人工椎间盘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美国和欧洲的临床应用已证实短期内可以恢复脊柱的运动学和载荷特性,恢复脊柱功能单位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3〜6〕。

本综述的目的是阐释人工腰椎间盘假体设计原理,介绍在欧美该领域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1 腰椎解剖及生物力学原理对于正常及退变腰椎的解剖、生物力学及运动学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对设计一种成功的椎间盘假体有重要的意义。

腰椎作为机械结构的复合体,提供躯干的正常运动,同时保证对躯干的支撑功能并保护神经组织不受损害。

腰椎结构是稳定性和运动性的结合体,平移和旋转发生在三维空间。

椎间盘是腰椎运动的主要约束与缓冲装置,允许一定范围和程度的运动〔7〕,既是最主要的运动限制装置,又是最主要的脊柱功能单位稳定装置〔8〜10〕。

前柱在直立时承担了躯干绝大部分的重量,后柱承担了身体16%的轴向载荷。

亲水的髓核对纤维环产生张力,在抵抗压力和载荷时可以允许产生一定的移动〔11〕。

30 岁以后,髓核开始逐渐丢失水分,体积也慢慢萎缩,失去应力载荷的传导和分散作用,纤维环承担的载荷随之增加,从而逐渐变薄弱和破裂〔12〕。

椎间盘退变可引起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终板的不规则及椎间盘的钙化,最终导致脊柱活动度的减少〔13〕。

基于腰椎解剖和生物力学基础的研究,成功的ADR假体的设计目标包括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缓和控制,重建椎间隙高度以保护神经组织及恢复脊柱运动以避免邻近节段的病变。

假体应最大程度接近正常生理椎间盘的尺寸和运动功能以避免减小或增加关节面的负荷。

2 腰椎间盘假体设计脊柱运动的生物力学机理要求设计出一种能够重建和保留正常脊柱生理运动的假体。

设计的难点是如何设计好每个腰椎运动节段旋转的中心,这个中心随着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而变化,且腰椎侧屈的同时伴有轴向旋转〔5〕。

Gunzberg等综述了椎间盘假体设计的原理〔14〕,每个节段水平存在3个关节;椎间盘提供一种活动性与稳定性的复杂组合机理;某个运动节段旋转的中心随着该节段位置或姿势的改变而变化。

最早的假体是由Fernstrom 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描述的〔11〕,当时采用了一种不锈钢球假体。

从此ADF技术不断改善,假体的种类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迄今为止,已经设计出了100种以上的人工椎间盘假体,仅很少一部分在动物模型上得到试验,其中更少的达到临床应用的水平〔12〕。

真正妨碍设计一种成功的假体的原因是缺乏一种可信度高的动物模型,人类直立行走的特性使人类腰椎的受力机理不同于动物。

目前假体设计的主要原则是模拟椎间盘生理性运动,这些假体一般由金属和聚乙烯材料构成。

SB Charit 0是目前为止研究最深入的人工腰椎间盘假体,有超过10余年的令人满意的临床应用结果〔17〕。

这种装置由两个钴铬合金终板及介于之间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滑动髓核组成。

每个终板都包括 3 个用来铆合的齿状突起和一个纯钛及羟磷灰石材料的外膜,用以加强它和椎体之间的生物固定。

SB Charit ©川假体体外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为聚乙烯材料能够耐受1千万次疲劳试验〔16〕。

尸体标本的脊柱生物力学研究提示这种假体能够保留L4、5节段的正常运动,其旋转中心是椭圆形可以移动的〔15〜17〕。

ProDisc U同样包括3个部分:钴铬合金终板外表镀钛, 2 个纵向的翼状结构用来固定在椎体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核充填于终板之间。

另一种假体Sofamor Danek(Memphis.TN目前正在临床前期试验,它由一个金属球和金属杯构成。

2004年10月,FDA正式批准了SB Charit e川人工椎间盘应用于临床治疗L4〜S1单节段腰椎间盘退变。

与360°脊柱融合术对比,ProDisc U假体的随机多中心试验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得出结论它的所有的指标都达到或者优于同样测试的作为对照的脊柱融合术。

3 适应证和禁忌证应用新技术,病人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ADR适应证规定为:年轻,单节段椎间盘退变,无骨质疏松,不伴严重的小关节病变,不伴腰椎不稳,无椎管狭窄或后方神经根受压。

这些适应证与上述FDA试验的纳入标准相符合〔10〕。

理论上讲,椎间盘置换适于各期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由于医疗费用高昂及存在的潜在风险,现常用于严重的椎间盘退变疾病。

许多欧洲学者认为ADR旨征包括有腰痛症状的椎间盘退行性病变和椎间盘切除术后失败综合征等。

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将ADR的适应证列为:(1)有症状的椎间盘破裂;( 2)有症状的椎间盘退变;( 3)脊柱融合所致邻近节段退变不稳。

禁忌证则包括:(1)手术节段的脊柱畸形;(2)严重的骨质疏松;(3)H度以上腰椎滑脱;( 4)骨性椎管狭窄;( 5)手术瘢痕黏连引起的腰痛。

4 手术方法在欧美,ADR通过前方入路经腹膜外植入假体,与前路腰椎椎间融合 (ALIF)入路相似。

手术步骤(以SB Charit e川人工椎间盘为例)简介如下〔10〕:沿腹中线做小切口,经腹膜外暴露脊柱前方,行标准的前路椎间盘摘除,注意不要破坏骨性终板。

用撑开钳撑开椎间隙,设计好假体的尺寸后植入假体终板。

假体中心的位置通过正位X 线透视确定,侧位片上,由矢状面椎体中线向后2mm的位置比较理想。

聚乙烯椎在确定试核位置正确后植入,放开撑开钳,拍片确认假体植入成功,常规关腹。

目前微创ADF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5 临床应用研究结果美国FDA对Charit e川人工椎间盘进行了多中心前瞻性研究〔10〕,56例患者中,最短随访时间为6周,仅22例患者随访时间在12周以上,52.7%的患者VAS评分得到改善,39.2%的患者ODI评分得到改善。

McAfee等〔23、24〕报道了纳入FDA试验的60例患者的结果,41例患者用Charit e川假体行ADR 19例用BAK 隹间融合器行ALIF,平均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2组患者手术前后ODI评分都有显著改善,无假体因脱位或移植失败而被取出,并发症主要是手术入路不同造成。

FDA对Charit e川假体进行了2年多中心临床随访〔25、26〕,304个患者中205例行Charit e川假体置换,99名行ALIF作为对照。

63%勺试验组患者及53%勺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满意,试验组术后6周和6个月随访ODI评分显著改善,75%勺试验组和70%勺对照组受试者VAS疼痛评分明显改善,试验组73呀口对照组66%勺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至少改善了15% Charit e假体组患者腰椎活动度7.4 °。

置换术后2年有3例人工假体移位超过3 mm试验组腰椎活动度相对基线平均增加13.6%,而对照组平均减少82.5%,试验组患者椎间隙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V0.05 ),假体沉陷明显少于对照组。

得出结论:Charit e假体ADF疗效在2年内至少与ALIF相当。

ADF手术可以恢复并维持术前腰椎活动度,相对于ALIF而言ADF可以更好的恢复椎间隙的高度和防止假体下沉。

术后腰椎活动度及临床随访结果与手术精确性存在相关。

Cinotti等〔19〕报告应用Charit e川假体进行ADF共46例56个间隙,平均随访 3.2 年,63%的患者效果良好。

既往有腰部手术史或者有2个水平椎间盘疾病的患者术后效果不佳。

Lemaire等〔18〕曾报道应用Charit e假体行ADR 共105例154个间隙,平均随访51 个月,腰腿痛改善率超过90%,87%的患者恢复工作。

Zeegers等〔21〕报告应用Charit e假体行ADR 50例75个间隙,平均随访时间2 年,65%患者术后腰痛症状改善,其中15个患者术后止痛药服用减量或停用,43%患者术后恢复既往工作。

12例患者经历了24次翻修手术,其中7 个再次手术源于术后并发症(如术后血肿), 6 个是在植入假体的节段,11 个是在其他节段。

3例患者腿部感觉永久丧失,4例患者交感神经功能被永久阻断, 1 例术后假体移位造成大动脉的损伤。

van Ooij 等〔21〕报告27 例患者应用Charit e假体行ADR平均随访时间53个月,主要的晚期并发症是椎间盘或关节面的退变以及假体的下沉。

Lemaire报告了应用Charit e假体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22〕,100例患者随访超过10年,共植入147个假体,62%的病人获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28%效果优良,10%疗效很差,95 例病人恢复工作,63.2%的重体力劳动的病人恢复原工作。

全部手术节段平均屈伸活动度为10.3。

,平均侧方活动度为5.4 °。

矢状位上,6.1%的假体偏前,34%假体居中,59.9%假体位置中心偏后;冠状面上,75%假体居中,25%假体偏外侧。

有1例椎间盘高度丢失1 mm 2个病人发现假体轻度下沉,但不需要二次手术。

未出现假体半脱位,未见自发性脊柱融合,5个病人行U期后路脊柱融合,优良率达到90%经过至少10年的随访,Charit 0人工椎间盘具有极好的屈伸及侧方活动度而没有显著的并发症,优于文献中脊柱融合的疗效。

最近Putzier M 报告了ADF术后17年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28〕。

71 例中重度DDD患者共植入了84个Charit e I〜川型假体,53例患者在17年中得到了随访,60%勺患者Charit e人工椎间盘置换后导致了自发性脊柱融合,3种类型假体的临床结果并无显著差异,11%勺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虽然17%勺患者并未观察到人工椎间盘植入临近节段发生退行性变,但这些病人比那些自发性脊柱融合的患者满意程度要低。

ADF目的是保留脊柱节段功能,进而替代脊柱融合术。

术后短期效果可以肯定,但缺乏有关远期效果的报告。

目前缺乏长期随访结果作为证据说明DDD患者行ADRr效优于或至少等同于脊柱融合术。

目前对Charit e川椎间盘假体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它确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文献中反映出的问题和矛盾也很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