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 雨点儿》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雨点儿》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题和结构。
2.听懂、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组并能正确使用。
4.通过讲解,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听懂、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组并能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通过讲解,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和复习课文《雨点儿》的内容和思路。
2.为学生准备课文的印刷版,便于讲解和学习。
3.准备教学投影仪或其他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课文的主题。
2.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讲了什么内容。
二、讲解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即《雨点儿》中的故事情节。
2.逐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生字和词组的解释,并加以演示。
3.向学生引导提出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交流达成共识。
三、分组讨论1.分为小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和主题,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四、小组演练1.安排每个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情节。
2.带领学生认真观看表演,并对表演进行点评。
五、词语练习1.教师将生字和词组逐个呈现出来,并帮助学生掌握发音和含义。
2.让学生在白板上写出生字和词组,并加以练习。
课后作业1.回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组,并提醒学生写出明天的作业。
2.要求学生在家中认真复习课文内容和生字,并做好课后作业。
总结与反馈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作出评估。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版教案:雨点儿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雨点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春雨润物,景物万物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让学生通过绘画、想象、语言表述的能力,更好的理解并记忆故事内容。
3.让学生通过认真聆听和思考,对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故事内容。
2.让学生通过绘画和语言表述来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提问并思考问题来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上一集学习的内容,如第一课《小白兔和萝卜》等,使学生对今天的课程产生兴趣。
2.阅读故事教师朗读《雨点儿》这个短篇故事,鼓励学生认真听故事、体会故事、想象故事中的人物情境。
教师在朗读过程中适时解释生字词或生动地形容山和雨,使学生感受到雨天的气氛。
3.学生绘画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让学生用画的方式表达故事中的主要情境、人物特征等,在绘画完成后让学生交换画作,互相猜测对方画的是哪一个情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语言表述能力。
4.小组讨论教师组成小组,让学生就故事中导致小蚂蚁溺水的原因,以及自己如何应对雨天等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在思考和吸收众多意见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5.总结通过集体总结的方式回顾学生在故事阅读、绘画和讨论等环节中的收获和不足,同时让学生再次回顾和理解故事的内容和意义,加深学生的记忆并在思想上更加深刻地领悟。
四、教学评价1.学生完成了绘画,并从绘画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2.学生能够在小组内讨论,并且就故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表述。
3.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了回忆和总结,并真正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和内涵。
五、教学延伸1.课后布置大家都喜欢的歌曲或书籍,鼓励学生完成绘画等赋有自己想象的作品,并尝试向同学展示,并在展示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借鉴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图片或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雨天的气氛和景象,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课文《雨点儿》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雨点儿》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雨点儿》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初步感受雨天的气氛,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情景。
3.熟悉古诗词《小池》的内容,能够朗读《小池》、做简单的朗诵动作。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雨点儿》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下雨的气氛。
3.熟悉古诗词《小池》的内容,能够朗读《小池》、做简单的朗诵动作。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雨点儿》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2.学生感受下雨的气氛,并构思语言描写。
3.学生熟悉古诗词《小池》的内容,并熟练掌握其朗诵技巧。
教学内容及步骤课前准备1.准备教材: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册《雨点儿》、《小池》。
2.播放下雨的音效,并让学生听觉感受雨的声音。
课堂活动1.导入:利用下雨的气氛,让学生关注到天空的变化,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
2.学习课文《雨点儿》:教师通过阅读或让学生跟读的方式,讲述课文的情节和主要人物。
3.语言表达: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下雨时候的气氛,自己的身体感受,然后采用带感情的语言表达出来,用他们的语言叙述下雨的感受。
4.学习小诗《小池》:讲解小诗《小池》的意思和词语,让学生来朗读和理解小诗的内容。
5.朗诵练习: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诵小诗,带动学生跟随朗诵,同时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诵姿势和语气。
6.创作小故事:根据学生学到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雨点儿》的情节,引导学生动手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故事,描述一个下雨天的故事情节。
课后拓展1.继续练习朗诵小诗《小池》,熟练掌握其朗诵技巧。
2.阅读其他关于下雨天的故事或者看雨的描述,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技巧。
3.利用亲子时间,和家人一起感受下雨天的气氛,采访家人下雨天的感受和故事转述,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总结本节课以课文《雨点儿》为主要教材,通过学生的感受和创作,让学生深入了解雨天的气息,进一步发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小诗《小池》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朗诵技巧。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教案2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雨点儿》教案2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并能背诵部分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感悟。
3.情感目标:通过和同学一起分享诗歌的美和互助去感受彼此之间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雨点儿》的内容;背诵部分内容并能有感情地表达。
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声音、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诗歌《雨点儿》,让学生动手模拟下雨的声音,并带着一些音乐感受气氛。
2. 学习诗歌内容1.给学生朗读《雨点儿》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内容。
3.分组让学生表演诗歌,每组背诵一部分,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3. 学习诗歌节奏1.老师带领学生体验《雨点儿》的韵律感。
2.老师和学生一起朗诵《雨点儿》,感受诗歌的节奏。
4. 创设情境老师布置任务,让学生在想象中模拟雨下的场景,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展现出《雨点儿》的情景。
5. 结束1.学生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老师总结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多尝试朗读、背诵和模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雨点儿》这首诗的内容,同时在表达上增强感情色彩。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积极,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多参与讨论,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使学生在表达时更加准确、生动。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安排,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雨点儿》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8《雨点儿》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诗歌《雨点儿》的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难点:将诗歌内容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表达对自然的感悟。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诗歌内容,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雨点儿》诗歌,准备朗读。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下雨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雨声,引入诗歌主题。
2.学习(15分钟):–家长与学生帮助学生朗读《雨点儿》,学生跟读。
–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感悟(10分钟):–学生交流对雨的感受,写下自己的感悟。
–学生讲述周围的小动物对雨的反应,加深对自然的观察。
4.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与雨相关的图片或物品,讲述与诗歌的联系。
–教师介绍相关的雨水保护知识,引导学生关注保护环境。
5.温故(5分钟):–学生再次朗读《雨点儿》,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课后作业1.思考:今天的讨论中,你学到了什么?你对雨有什么新的认识?2.朗读:背诵《雨点儿》,并和家人朗读分享。
3.补充:收集更多关于雨的信息,写下你的见解。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
同时,要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雨点儿1(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雨点儿1(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读、会背诵课文《雨点儿》。
2.能正确朗读和书写生字、生词。
3.能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4.能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雨的形成和作用。
3.引导学生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和描绘雨的形象。
2.理解雨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准备
1.课本《雨点儿1》。
2.多媒体设备。
3.准备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雨的声音,让学生听一段时间,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在雨中的经历,并提出问题:“雨是怎么来的?雨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雨点儿1》,重点解释生字和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雨的形象。
第三步:讨论(10分钟)
教师与学生讨论雨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爱护。
第四步:思考与表演(15分钟)
学生小组思考雨的形象和作用,并进行表演,展示学生对雨的理解和想法。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雨的重要性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六、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雨点儿1》并写一篇感想,描述自己在雨中的感受和体会,同时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以上教学,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雨水的形成和意义,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一年级《雨点儿》教案(精选3篇)

一年级《雨点儿》教案(精选3篇)一年级《雨点儿》教案(精选3篇)《雨点儿》是作家金波写作的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
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下面给大家带来了一年级《雨点儿》教案,希望大家喜欢!一年级《雨点儿》教案(精选篇1)在执教完《雨点儿》一课后,我发现在课上有两点考虑不充分,而耽误了时间,影响了教学效果:1、儿化音的指导。
受环境影响,平时学生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与人交流时,很少用到儿化音,所以在学习《雨点儿》一课时,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雨点儿”一词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效果并不显著。
毕竟习惯一旦成形,再纠正就困难的多了。
但在课上,我有些急功近利,总想着一下就帮孩子们改正过来,所以这一环节较拖拉,浪费了不少时间,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完全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此方面的训练。
2、备学生不充分,没有提前化解难点。
《雨点儿》一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朗读并不容易。
首先文中有几处长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学生开始不知道怎么停顿,所以开始大部分孩子这几处都没有读好。
这是课前我所没有预设到的,没想到这几处是学生朗读的难点。
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所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教师课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备课:备教材、备学生,预设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合理利用每一分钟,从而达到堂堂高效。
一年级《雨点儿》教案(精选篇2)设计说明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课设计特别注重教师的有效引导,架起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意在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课文,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雨点儿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导入课题1、播放儿歌《小雨沙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生:想。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儿歌,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起唱。
(播放儿歌《小雨沙沙》)师:小朋友们知道知道这首好听的歌叫什么题目吗?生:知道,叫《小雨沙沙》。
或者:不知道。
(师:这首歌啊叫做《小雨沙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你们知道是什么题目吗?生:雨点儿。
(板书课题,并指导儿化音的朗读)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师:好,现在我们看着拼音来读读这篇课文吧,读的时候要把自然段标出来,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读完课文之后请小朋友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生初读课文)师:好,读完了课文我们请小朋友来说说,你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生1:我知道了有大雨点和小雨点。
生2:我知道了雨点儿是从云彩中飘落下来。
生3:我知道了花开了,草也长出来了。
师:你连这个也知道了,真棒!师:读了课文小朋友们都知道了很多很多,真能干。
过渡句:刚才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中的生字圈出来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生字宝宝好吗?——好。
(出示“我会读”生字“数、清、彩、飘、落)师:谁能在“数”和“清”这两个字中间加上一个字组词吗?生:数不清。
(出示词语:数不清)师: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数不清。
师:在课文中是什么东西数不清呢?生:雨点儿。
(若学生还是没读好这个儿化音,老师就再做示范读,再叫学生跟读)师:课文中说雨点儿数不清,那小朋友能不能说说还有什么东西是数不清的呢?生1:头发数不清。
生2:树叶数不清。
生3:雪花数不清。
生4:星星数不清。
……师:说得都不错,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生字宝宝(彩),小朋友们能不能也给他找个小伙伴组词呢?生:彩色、彩虹、彩霞、云彩师:小朋友们真棒,能说出这么多词语。
(当说到“云彩”时出示词语。
)好,那这两个生字宝宝能组在一起变成一个词语吗?(指着“飘”和“落”)生:能——飘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雨点儿
学习目标
1、理解11个生字,。
在识字过程中积累识字方法。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3、有兴趣地写“方、半、巴”3个生字,进一步写好汉字的基本笔画。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感受雨点
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下雨的情景
录音机、磁带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11个生字,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方、半、巴”3个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好吗?(课件播放歌曲《小雨点》)
2、这首歌唱的是小雨点儿,我们来看看。
(课件播放动画)多可爱
的雨点呀,你们想和它交朋友吗?(课件出示课题:雨点儿)(生自
由和雨点儿打招呼,读准“点”和儿化音),让我们一起来亲切地喊
它吧!
二、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不理解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三、读文识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然段,随机实行生字词语
教学)
第一段
(1)出示词语“数不清”,读准字音,文中说什么数不清?说一说
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
(2)认读“云彩”、“飘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从
空中飘落。
第二段
(1)读“半空”。
(2)出示“问”,文中是谁问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第三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出示“回答”,指导学生读准确;出示
“地方”,“方”字读轻声。
)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互相协助,把课文读准确。
四、巩固生字
1、识记字形
生字我们都会读了,字形你记住了吗?看谁的方法,速度最快。
(课
件出示)
2、小朋友们,雨点儿看到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可高兴啦,它们也想
和你们做做游戏,看谁最聪明。
做“雨点儿落在哪里”的游戏,“雨点儿”身上写着音节,地上写着
生字,“雨点儿”落到生字上。
五、指导写“方、半、巴”三个字。
1、观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课件出示)
2、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书空。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实行说话训练,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屏幕上出现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师:小朋友,
昨天我们结识了一位新朋友,它叫——雨点儿,这节课我们要和雨点
儿一起去实行一次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