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正文

合集下载

艺术即直觉——表现

艺术即直觉——表现

艺术即直觉——表现作为表现主义学派的发起人,克罗齐提出的著名观点”直觉即表现亦即艺术”对后世影响很大,使表现主义美学一度成为英美美学的正宗主流。

标签:艺术;直觉;表现克罗齐是继康德、黑格尔之后影响最大的美学家,被韦勒克称为”西方四大批评家”的第一人。

作为在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学理论家之一,克罗齐及其美学思想的追随者所建构的表现主义,曾在国际美学界形成壮观的克罗齐学派,在20世纪上半叶始终是引领潮流的重要流派。

直觉即表现克罗齐认为,世界是由心灵活动组成,心灵活动由认识和实践两部分组成,认识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直觉的形式与概念的形式;实践也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即经济(个别利益)的形式与道德(普遍利益)的形式。

它们组成四种属于心灵哲学的学问:美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最后回归于哲学和历史。

克罗齐取消了康德意义上的理性概念,直接代之以道德,进而确立了心灵活动两度四阶段的基本形式。

这四者的关系依次递进:由直觉到概念,从概念到经济,最后直至道德。

在克罗齐看来,纯粹的直觉是一种精神活动,所有的精神活动,无论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都直接来源于具有本初意义的精神直觉。

克罗齐宣称,直觉是起点,属于最低一层的心灵活动,可以不依赖概念等其他任何心灵活动而存在,是艺术的生长点;而其他心灵活动离开了直觉则难以为继。

在克罗齐看来,美学便是探讨直觉知识的科学。

直觉就是表现,就是艺术,就是欣赏和创造。

克罗齐这一论述开启了西方美学的现代转型过程,使以”直觉即表现”为核心内容的”直觉论美学”成为现代西方美学的历史和逻辑起点。

克罗齐首先从知识的界定来探讨直觉:”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①简单地说,知识无外乎两种,要么是直觉的表现的,要么就是概念的理性的。

直觉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虽得到广泛的承认,在理论和哲学领域却未得到同样的礼遇。

克罗齐

克罗齐

艺术品的整一性
心灵的活动就是融化杂多印象于一个有机整体的那种作用 一首诗分为景、事、喻、句等,毁坏作品
接近于中国的‚体悟‛;
美与丑

美就是成功的表现
也可把美当作表现,因为不成功的表现就不是表现 成功就是情感是否能恰如其分地被意象表现出来。 成功的表现,就效果来说,便生快感,就价值来说,便是美。 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完美。
否定性结论

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否定‚自然美‛
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丑,只在人心里 只有对于用艺术家的眼光去观照自然的人,自然才现得美……
否定艺术美可以单从作品的物理方面见出
单纯的线条、颜色、声音或文字符号、石头 艺术传达不是艺术活动
诗人只是‛一个自言自语者‚

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



贡献:1、强调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 2、强调了艺术的独立性 错误:艺术即直觉说是非理性的,是从他的主观唯 心主义哲学思想派生出来的。只强调精神是唯一的 实在,直觉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否认人能凭借感觉、 理性和实践活动去认识世界。 这一观点彻底割裂了艺术同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 联系。他把单纯感觉式的直觉混为艺术形象思维式 的直觉,把直觉和抽象思维的分别加以绝对化,过 分强调直觉为心灵活动,把艺术的表现媒介和传达技 巧看成和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
美就是绝对美;较美的美是不可思议的。

丑是不成功的表现。
丑现为杂多,可以比较。 丑却有程度上的差别,是相对的
不成功的作品可以有各种程度的优点。
也可能引起快感,但却是一种混杂的快感 如看一个喜剧:休息与娱乐的快感

问题:
过分地将美理想化和纯洁化,丑的相对性实际就等于美的相对性 不存在绝对的永恒不变的美的标准;美是一种具体文化历史的产物;

试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试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

试析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作者:庞尧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7期摘要:克罗齐是继康德和黑格尔后重要的美学家,他把艺术从人类实践、社会生活和理性思维等与之密切关联的事物中孤立出来,并把艺术定位在最纯粹的“直觉”层面,构建了极富特色的克罗齐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有力地推动了后来美学和文艺的发展。

关键词:克罗齐;艺术;直觉;美学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073-02贝内戴托·克罗齐(Benedelto,Croce,1866-1952),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文学批评家。

他认为关于直觉的科学就是我们所说的美学,进而提出“直觉即表现”,并从这一观点出发,提出直觉即创造,即美,即艺术,从而构建了极具克罗齐特色的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美学理论之一,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

一、直觉是什么?何谓“直觉”?我们通常理解的直觉是一种没有经过分析推理的感觉,是意识的本能反应,不是思考的结果,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识等特征。

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和我们通常理解的是一个意思吗?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具有自己丰富的内涵,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心灵活动。

直觉作为克罗齐全部心灵活动的基础,是整个精神哲学体系的基石。

1902年,克罗齐《美学》一书出版,此书的核心命题就是“直觉即表现”。

克罗齐提出:“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①他肯定了直觉是一种知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直觉的知识所包含的意义。

即当我们看到一个事物的时候,在心中仅了解了那个事物外在的形象,不加思索,也不知意义,这是知识最初阶段的活动。

在这里,直觉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可以离开理性知识而独立,从而区别了直觉知识和逻辑知识。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完整版)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完整版)

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第一部分杜尚】旅美法国艺术家杜尚,达达派大师,克罗齐的美学观点演讲稿。

(马塞尔·杜尚(1887年7月28日-1968年10月2日)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验,被誉为“现代艺术的守护神”。

是一位法国艺术家,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在绘画、雕塑、电影领域内都有建树,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达达主义及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

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

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 1919年:在巴黎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用铅笔在那个美人儿的脸上画了两撇翘胡子,和一撮山羊须。

再题上几个缩写字母,就成了他的一件作品。

叫《L.H.O,O,Q》,又叫《带胡子的蒙娜丽莎》。

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名作。

20年后,1939年:杜尚又画了一幅单色画,画面上没有蒙娜丽莎的脸蛋,只有上次画在她脸上的胡须,叫《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实际上39年这幅画,画面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套翘胡子加山羊须。

杜尚将之命名为:蒙娜丽莎的翘胡子和山羊须。

又过了20多年, 也就是1965年:大师去世前三年,他在纽约街上又买了一张《蒙娜丽莎》的印刷品。

这回画家连胡子也懒得画了,只是标了一个新的题目:《L.H.O.O.Q的翘胡子和山羊须剃掉了》。

于是,他又“完成”了一幅“传世之作”——《剃掉了胡子的蒙娜丽莎》。

上面的故事令我们不免一笑。

世界上不会有人相信杜尚所画真的就是蒙娜脸上长出来的。

但当杜尚把那两撇翘胡子和一撮山羊须画上去后,不要说艺术家,就连我们,也不觉得有什么突兀、别扭和不妥。

难道我们长期以来被视为标准美女的蒙娜丽莎,竟然其实不过是一个不男不女的家伙!那么,艺术有标准么?而美到底是什么呢?那再介绍西方美学史之前呢,我想先插一句话:几乎在杜尚1919年第一次用铅笔画下《带胡子的蒙娜丽莎》同时,意大利著名哲学家、美学家克罗齐就定义艺术: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重评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

重评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

重评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一在西方当代美学史上有一个重要的美学流派,即表现论。

它是西方一度兴起的浪漫主义艺术思潮在理论上的总结。

这一理论同后来的符号论美学与完形心理学美学又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柏格森、意大利的克罗齐和英国的科林伍德。

而在这三个人中又以克罗齐最具代表性。

对克罗齐的评价在整个美学界确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

因为,从理论上看,克罗齐是一个极端的主观唯心主义者,并直接联系到法西斯主义的唯意志论。

目前,我国美学界流行着对克罗齐表现论的这样三个方面的评语:①表现论是康德、黑格尔辩证美学思想的倒退;②表现论是消极浪漫主义的理论总结;③表现论反映了帝国主义战争前夜知识分子的失望情绪和悲观看法。

这样,对于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就基本上给予了否定。

到底应如何评价克罗齐的美学思想,特别应如何看待克罗齐的表现论美学思想有着极其广泛的市场和长久的影响这一现象呢?我认为评价一种美学思潮还应取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那就应具体分析一种美学理论在美学史的发展中是否是某个时代特有的美学形态的总结,从而判定其现实的合理性。

而不应脱离特定时代的美学特征对其进行抽象的政治与哲学的分析。

我们知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

当代的美,二十世纪的美,由于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感情生活的丰富,对情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是一种情感的美。

情感的变化与流动的特点决定它所表观的美学形态必然是多元的。

克罗齐的表现论就是这种当代的情感美的理论总结之一,而且是主要的理论总结之一。

如果说移情论带有古代美与当代美两个时代之交的过渡特点的话,那么,表观论美学就是真正的当代美学的代表性的理论形态。

此后的各种新的美学形态都不同程度地同“表现”有关。

“表现”已几乎成为新时代美学的旗帜。

总之,我认为克罗齐表现论美学的不完善性与局限性是十分明显的,但作为新时代美学的代表,其历史地位也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二克罗齐是二十世纪初期著名的意大利哲学家与美学家。

克罗齐美学思想

克罗齐美学思想

克罗齐美学思想“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沦克罗齐(BenedettoCroce,1866-1952),意大利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美学家,出生于维柯的故乡、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一个地主家庭。

富裕的家境使克罗齐能够将毕生大部分精力投入学术研究,最终成为意大利的学术巨壁。

在政治上,克罗齐是一位积极的政治活动家,曾两次出任政府的内阁部长。

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时期,他拒绝效忠法西斯政权,被撤去部长职务。

慑于他在意大利的声名,墨索里尼才未敢杀害他。

克罗齐早年曾受过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他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相反从唯心主义的立场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修正。

1902年,克罗齐创办了意大利著名杂志《批判》,并长期担任主编。

从那时起他着手建立自己的精神哲学体系,也正是在这一年他完成了《精神哲学》的第一部著作《美学》。

在哲学上,克罗齐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新黑格尔主义的首要代表,其哲学思想深受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影响。

在他一生的学术生涯中,除黑格尔之外,还有两位人物曾对他发生重要影响,这就是他的两位意大利前辈维柯和德桑克蒂斯。

他们给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方面给克罗齐以重要的影响。

克罗齐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卷本《精神哲学》,包括《美学》(1902年)、《逻辑学》(1905-1909)、《实践哲学》(1909年)、《历史学》(1914年)。

他的主要美学著作陈《美学》即《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学的美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学原理》,第二部分是《美学的历史》)之外,还有《美学纲要》(1912年)、《诗论》(1936年)等。

克罗齐的精神哲学体系克罗齐是一位唯心主义哲学家。

作为一位新黑格尔主义者,他是从右的方面批判和承袭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

一方面他继承了黑格尔把绝对和普遍的精神当作世界万物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另一方百他否定黑格尔所承认的人以外的物质世界和自然界的真实存在,认为除了精神之外没有任何真实的存在,唯有精神存在,精神创造了一切(历史和事物),正是精神赋予了精神的对象以规定性的东西。

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梅晓雪)

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梅晓雪)

上研究生课程作业(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三学期)题目《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科目美术概论姓名梅晓雪专业美术学(美术史论)学号**********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摘要:克罗齐在其《美学原理》中将美学定义为研究直觉或表现的科学。

他认为直觉是心灵活动的起点,也是认识的最初阶段。

当主体见到一个事物时,感官便受到刺激,由此而产生“感受”。

感受所得即“印象”。

“感受”与“印象”只是心灵被动领受到的无形式的东西,还没有经过心灵的作用或心灵的创造,因而还不能称之为“直觉”;只有当这些“感受”或“印象”经过心灵的综合与联想作用,获得了一定形式时,才构成了直觉。

在克罗齐看来,直觉与表现意思相同。

“内在感受”、“印象”等,只能统统称之为“情感”,它们只有经过心灵的综合,才获得形式,化为具体的“意象”;而当“内在情感”外化为具体意象时,也就是说情感得到了表现。

于是他认为直觉与表现“非二物而是一体”,是“此出现彼亦出现的东西”,是同一种性质的心灵活动。

“直觉即表现”说,是克罗齐主观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石。

关键词:克罗齐直觉表现意大利学术界公认,意大利在近代涌现过两位科学散文大师,一位是伽利略,一位就是克罗齐。

克罗齐不仅具有深邃的思想,而且其文笔流畅、清新、优美。

作为美学家,他认为美学就是语言学,将语言同表现、美相提并论。

作为文学批评家,他研究过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等大文学家,对于诗歌、戏剧、小说都有独特的研究,所以他的文学功底很深。

[1]一“直觉即表现”说二十世纪初,由意大利美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Benedetto Croce,1866年2月25日—1952年11月20日)提出,被英国美学家柯林伍德继承、发展的一种把艺术和美视为主观情感外化的美学学说。

克罗齐依照这一基本观点,给美下了一个定义,并对美、丑分别作出了界定。

他说,美是一种“成功的表现”,而丑则是一种“不成功的表现”。

他解释说,“美现为整一,丑现为杂多”,在“成功的表现”中,心灵用形式把杂多的印象统辖为统一的整体,在“不成功的表现”中,心灵没有把杂多的印象统摄起来,仍是杂多。

由克罗齐直觉说感悟自身油画创作原则

由克罗齐直觉说感悟自身油画创作原则

由克罗齐直觉说感悟自身油画创作原则一、艺术与表现(一)何为艺术艺术的概念并不单一,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就会有不同的定义。

因此,要想确定它的范围,我们需要以此次讨论的核心——克罗齐的“直觉说”为基础来发掘。

何为艺术?在自己的著作《美学纲要》和《美学原理》中,克罗齐没有单薄地为艺术下定义,而是通过肯定和否定这两种方法来缩小艺术概念的范围,从而定义艺术。

在他的概念中,艺术是一种幻象或直觉,艺术家创造一个包含个人直觉的意象或幻影出来,即为艺术品,而艺术品的观赏者则将欣赏的重心点落在创作者为其制作的幻象之中,通过创作者制造的“孔洞”来欣赏艺术品,并且观赏者自身会在欣赏的同时再造意象。

在这个行为中,艺术品中的“意象”、“直觉”、“幻觉”、“表现”等诸如此类词语的含义成为一体,作为将观赏者的心灵智慧提升至认识相同概念的工具,帮助观赏者达到普遍认同的目的1。

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品具有直觉性,而直觉也同时具有了艺术作品的属性,直觉和艺术品的内容和特征达到了高度的一致,由这个逻辑,推导出了克罗齐美学理论的核心思想:直觉即艺术,艺术即直觉。

在此概念上,克罗齐眼中的艺术也具有高度独立性。

在克罗齐研究的唯心主义哲学中,哲学是从心出发的,而现实中的一切活动都为心灵所起,所以创造艺术也就是心灵活动。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便可以得到一个他对于艺术的否定,即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因为“物理的事实”属于“被动的自然”,并不属于心灵活动,而艺术则是心灵活动即直觉的表现,所以“物理的事实”与艺术被分为两个在本质上就不同的概念。

也许我们会提出疑问,是否可以用物理的方法创造艺术?对于这个问题,克罗齐早已给出了答案。

在克罗齐的观点中,画画中的线条、创作时的文字、雕塑使用的泥土等诸如此类只是物理事实,是艺术传递的媒介,是画家创作中的技巧,就像有些人使用蜡笔,而有些人使用油画颜料是不同的技巧,但是这些都不是艺术,都不是心灵活动,真正的艺术应是纯粹的心灵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克罗齐的艺术观引言1866年克罗齐出生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的一个富裕家庭,良好的家庭背景为克罗齐早期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条件。

1883年,克罗齐在地震中失去了家人,克罗齐转而全心投入学术研究以摆脱其多带来的覆巢的苦痛。

克罗齐倾心于历史的研究,以此为起点,开启他的理论生涯。

1913年克罗齐创办了杂志《批评》,其学术也进而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

克罗齐通过杂志发表了众多作品,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美学、文学等等,几乎涵盖他全部著作。

克罗齐不仅仅在知识界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时也在政界有所成就,他坚决反对法西斯,成为当时反法西斯知识分子的精神领袖,并为其起草《宣言》。

克罗齐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工作,1952年11月20日,克罗齐逝世于他挚爱的故土那不勒斯,享年86岁。

克罗齐一生博览群书,投身于理论研究。

从哲学到美学,从美学到艺术史,从艺术到语言学,从历史到经济,从经济到政治,从政治到伦理……克罗齐集各家之学,从众多前辈先哲身上汲取滋养。

广泛的阅读和涉猎为其理论的完备系统奠定了基础。

克罗齐的艺术观正是建立于理论体系之上。

克罗齐治学严谨,对于其理论的完善贯穿他的一生。

从1901年的《美学原理》到1912年的《美学纲要》,克罗齐一步步丰富和修正其美学理论,进而丰富其艺术理念。

克罗齐的艺术理念在西方美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美国学者吉尔伯特和德国学者库恩所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交替时期及以后至少二十五年间,贝奈德托·克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的理论,在美学界居统治地位。

”韦勒克称他为“西方四大批评家”的第一人。

在我国,我们通过朱光潜先生的引译从而接触克罗齐。

而后朱立元、周来祥、曾繁仁等著名美学家都曾阐述过其思想。

目前,研究克罗齐的文论多是关于其历史观方面的,对于艺术理论研究的有:马海良和张敏的《克罗齐艺术批评本体论》、夏中义的《重读克罗齐》、张敏的《克罗齐与西方美学现代转型》、郁敏《从克罗齐到苏珊朗格——对情感表现说的新认识》等等。

更多的研究多是偏向于克罗齐与朱光潜的比较,或是克罗齐对于朱光潜的影响,又或是朱光潜对于克罗齐的接受与批判方面。

刘向信的《直觉、距离与审美创造——克罗齐于朱光潜早期美学思想》、薛雯的《影响与选择的内在统一——论朱光潜对克罗齐的接受》、钱念孙的《朱光潜的“形象直觉说”及其与克罗齐的关系》等等。

再则,张敏博士的《克罗齐美学论稿》、曾利文硕士的《克罗齐美学思想探索》等都对克罗齐的艺术观有了较为完整具体的阐释。

本文正是立足于上述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从新的整理和自我的观点论述,归纳出对于克罗齐的艺术观的理解。

一、关于克罗齐的艺术观的阐释20世纪初,欧洲开始大机器生产。

面对现代科技的发展,强大的机械力量,人显得越加渺小,人的个性和精神长期受到压抑。

社会的冷漠和人情的浅薄逐渐衍生出人的精神困惑——什么是真正的自我?对完整人性的呼唤成为当时人的迫切渴望。

而克罗齐的艺术观恰恰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一)、艺术即直觉即表现理论在克罗齐的美学体系中,其核心观点是“艺术即直觉即表现”,这也是克罗齐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即其对于“艺术是什么”的回答。

在克罗齐的表述里,“直觉”即其核心概念与基点。

克罗齐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之间关系的;总之,知识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

”简而言之,直觉是认识的起点,从想象而来,它所产生的是具体的、个别的形象。

直觉是心灵赋予物质以形式,使得它形象化,进而表现人的主观感情。

这种赋形过程就是艺术创造。

克罗齐将直觉与艺术等同,即“艺术即直觉”。

又将直觉与表现等同,进而形成其表现说。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克罗齐对于艺术本质的理解。

1、克罗齐关于艺术本质探讨的五个否定论证在克罗齐的《美学纲要》中,克罗齐最先以连续的五个否定,即从“艺术不是什么”来汲取力量和含义,以此来论证其艺术即直觉的本质观。

第一,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克罗齐认为这些物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真实的,而“许多人为之献出毕生精力并从中得到崇高乐趣的艺术则是高度真实的。

”物理事实,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某些特定的颜色,颜色关系,特定的形体,声音或声音关系等一切被我们称之为“物理的”东西。

这些东西是自然的,尚未为我们所掌握,是被动的,所以它不拥有现实。

艺术是心灵活动,为我们所有,对我们而言是真实的。

当然这里他并不否定我们通常可以运用物理的事实来构成艺术。

就构成而言,物理的事实也只是一部分,而这并不是艺术。

第二;艺术不是功利的活动功利的活动总是追求快感和避免痛感,本身追求一定的效应和目的。

对事物取功利性态度,这是属于与认识活动有别的实践活动的范畴。

而艺术活动是人的心灵的一种认识活动,是直觉,它对事物取纯粹的态度。

艺术从本质上是与功利活动分属不同的领域的。

克罗齐认为,无论是哪一种快感,就其快感本身而言,它并不是艺术。

就好比,喝水解渴的快感,伸展四肢的快感都不是艺术;再比如高级的感官快感,游戏的快感、意识到我们自身力量的快感、性快感等等也不是艺术。

他无意否认艺术可以引起快感,但他认为这不是艺术的本质。

第三,艺术不是道德的活动。

艺术作为直觉是与任何实践活动相对立的认识活动。

艺术并不起于意志,善良的意志能够造就一个诚实的人,但不见得就能造就一个艺术家。

艺术表现在道德上无可褒贬。

持艺术的道德学说的理论家,往往是强加道德或者教育于艺术。

而他们有时却难免也让艺术搞一些与道德无关的享乐,那么它本身就存在矛盾。

道德针对的不是艺术,而是艺术家。

克罗齐指出,艺术家生活在道德的王国,他就不能逃避作为人的责任,这是现实要求。

艺术家必须将艺术本身“看作是一项要执行的使命,一个教士的职责”。

第四,艺术不具有概念知识的特性。

这是克罗齐艺术定义中“最重要的一个否定”。

克罗齐认为直觉先于概念而产生,它从想象得到,是关于个体的,诸个别事物的,所以它产生的是意象。

而概念是以直觉为基础,产生判断,是从理智得来,是共性的,是诸事物之间的关系。

克罗齐认为艺术作品中可以含有概念、思想或者哲理,但这种概念在艺术作品中已经表现为意象,已经成为意象,那么它不再是概念,不具有概念的功能了。

这里强调直觉的意象性,克罗齐认为这是艺术活动区别于概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征。

他明确指出:“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与概念区别开来,把艺术和哲学、历史区别开来,也把艺术同对一般的肯定及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直觉或叙述区别出来。

意象性是艺术固有的优点:意象性中刚以产生思考和判断,艺术就消散,就死去……”概念总是现实的,而意象是难以区分现实和非现实的。

意象使得直觉和概念的知识相对立。

第五、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和数学。

自然科学和数学都存在着概念的形式,或是采取概括的方式,或是采取抽象的方式,都是属于实践活动的。

这种实践活动同艺术世界无关,反而是有害的。

克罗齐明确指出:“数学的精神与科学的精神是诗歌精神的最公开的敌人。

”而这里克罗齐将艺术同诗歌等同。

克罗齐从这五个否定来论证其艺术即直觉的定义,然后又进一步具体阐释“艺术是什么”。

2、克罗齐关于“艺术是什么”的阐述克罗齐对于“艺术是什么?”直接作过正面的回答:“我愿意立即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说,艺术是幻象或直觉。

艺术家创造一个意象或幻影;而喜欢艺术的人则把他的目光凝聚在艺术家所指示的那一点上,从他打开的裂口朝里看,并在他自己身上再现这个意象。

”在这句话里,克罗齐明确的指出,艺术即直觉。

意象即事物对象化了的表现。

依据克罗齐的理论,我们将心灵所得到所抓住的东西,表达出来才能称得上是直觉。

只有以表现的形式出现时,它才是真实的直觉,完整的直觉。

否则只是感受或是自然的事实。

就好比我们常听到某人说他有如何伟大的想法,然而却表达不出来。

不被表达出来,往往缺乏真实性。

而在艺术是真实的,直觉是真实的。

在这个认识过程里,直觉和表现是不可分的。

艺术即直觉即表现。

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说“作画不是用手而是用脑。

”这证明艺术在于心而不在于物。

艺术家创造是一种凝神静观心灵的创造,是一种对于内心的瞬间捕捉。

克罗齐自信的说道“画家之所以成为画家,是由于他见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到的东西。

”(美学原理,17)艺术在这里回归于人的本质,凸显其纯粹本质。

克罗齐将艺术的本质聚焦于人类精神、心灵活动,是对于人类精神自由的追求。

在这样的回答里,克罗齐除了强调艺术即直觉,同时还为我们揭示了艺术的创作与艺术观赏的统一性。

艺术家创造一个意象,观众在自己身上再现这个意象。

这种再现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无论创造或者再现创造都是人的直觉活动。

那么人的直觉活动是凭什么而来的呢?克罗齐回答为情感。

他说“是情感给了直觉以连贯性和完满性,直觉之所以真是连贯的和完整的,就因为他表达了情感,而且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

”(186,美学纲要)直觉是充满个性,洋溢情感的。

那么表现也必然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于是他又进一步限定“直觉是抒情的表现”。

克罗齐以艺术是抒情的直觉,进一步丰富他的艺术定义。

艺术即直觉,即对于情感的外射。

艺术成为人们情感的释放抒发。

从这个定义里,克罗齐推出艺术是人解放自己的能力。

人的直觉活动是人在他的印象上面加工,使得自己从印象中解放了出来,把他们外射为对象,从而使自己成为他们的主体。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具有解放和净化的作用。

体现的正是艺术作为心灵活动的功能特征,艺术是人的自觉活动,是人的心灵发展。

而这恰恰是克罗齐整个心灵完善发展理论的根源。

综上所述,从克罗齐的艺术本质来看,艺术是直觉,是表现,是感情的抒发,是感情的表现。

克罗齐在他的艺术观中主要强调了人的主观感情的重要性。

他将人作为艺术的主体,艺术创造即等同于人的内在感情,内在精神的表现。

在这里克罗齐将人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为艺术家的创作自由找到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克罗齐将我们的关注点从客观转向了主体人,是人的主体的复归。

可以说是人的觉醒。

在艺术观上,克罗齐将这种主体性表现为直觉,那么我们也可以说这是直觉的复归。

3、对克罗齐艺术本质观的深化:直觉的复归在克罗齐的艺术理念里,“直觉”无疑是其主角。

克罗齐的艺术观以“直觉”为核心。

克罗齐对于直觉的理解有别于我们所认为的直觉。

在克罗齐的《美学原理》中,朱光潜先生将直觉译为“见到一个事物,心中只领会到那事物的形相或意象,不假思索,不生分别,不审意义,不立名言,这是知的最初阶段的活动。

”直觉没有经过心灵的分析和处理,而是作为最初的认识,不参杂任何物质,我们可以说这种直觉是纯粹的。

这种纯粹性,给予我们更多的空间来表现。

纯粹是起点,而我们可以赋予无限的丰富于其中。

这种纯粹作为一切发展的源头,为人们自由精神所渴盼。

克罗齐这种归纳的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寻求一种纯粹的艺术,即真正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