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60例分析
改良式筋膜内子宫全切术80例分析

术。 显微镜下施术可达到各层次 对位准确 , 显微器械及无创伤
缝线对组织刺 激及 损伤小。在临床工 作中发现 , 即使在 同一 医 院、 一手术前 后处理 常规的条 件下 , 统 由于术者不 同 , 手术 其 效果也不 尽相 同, 因此 术者的技术 与复通和复 孕效果 息息相 关。 低年资医师在切除输卵管瘢 痕的时候掌握不够熟练 , 使原
残端 癌 的 危 险 , 又达 到 了 切 除 子 宫 的 目 的 。 者 采 用 筋 膜 内子 笔 宫 全 切术 [ , 进 行 改 良 , 果 较 好 。现报 告 如 下 。 】并 ] 效
参考 文献 :
[ ]丰有吉 , 1 李荷莲. 妇产科学 [ . M]北京 : 民卫生出版社 ,0 5 4 4 人 2 0 :0 .
时宫 内妊娠率 显著 降低 5. 3 (O 1 ) 双侧或单侧 输 卵管 2 6 1/ 9 , A o
长度≥5m 的受孕率分别为 9、 8 9 . 3 , c 6 o 3 3 后两者与前 者 比较 P . 5 <o 0 。因此 , 输卵管 吻合 时应避免切除过多的输 卵 在
关 键 词 : 宫 切 除术 ; 良术式 ; 膜 内 子 改 筋
中图分类号 : 1. 2 R7 34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O 82 0 (o 7o —l 20 l O— 49 2 o ) lO O—2 肌瘤 4 例 , 2 肌壁间子宫肌瘤 4 例 , 5 宫颈肌瘤 8 , 例 子宫腺肌瘤
维普资讯
第 1期
第2 0卷
的 形成 , 利于孕 卵 的通过 , 少宫外 孕 的发 生和提 高复 孕 有 减 率 。手术要求操 作熟练 , 轻 、 一般手术时 间不应太长。 稳、 快, 因此 , 术操 作 的熟 练 程度 及技 巧 将直 接 影响 手 术 的成 功 手
改良经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

改 良经 腹筋 膜 内全子 宫切 除 术 临床 应 用
蒙雁双
( 西 壮燕 自治 区 第 二 人 4 0 2
关键词 :子宫切 睁术; 前膜 ; 井发症 中国分娄号 :R 1 2 73 4 文献标 识码 :1 3
文章编号 :i0 5 1 (0 2 0 0 5 0 1 8 7 20 )2 2 6—0 2
但 B超检查 尚存在 局限性 . 一些 细 小宫 内改变未 能显 示 。 本组 中有 2例病 检为流 产 不全 患者 . B超却 提示 宫 内膜 正 但 常. 故对难治性宫 内出血, B超未 提示异常. 虽 仍应考虑 诊刮 病 理检 查。 参考文献 : 【 ] 孙彤, 1 卞度宏 , 徐小蓉 . 子宫 声学 造影对 异 常子宫 出血 的 诊断价值 【]实用妇产科杂 志, 0 0 1 ( )3 0 1 J. 2 0 ,1 6 :1 —3 1 [ ] 杨清, 2 王景银 , 王录来 应用 宫腔 镜与 阴遭超 声联合 检查 对绝经后 子宫出血 中子宫 内膜 癌 的诊断 价值[ ]中国 实 J 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00 1 (1 :8 2 0 . 11 ) 6 4 [ ] 张青萍 妇 产科超 声临床应用进展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 3 J 志 , 99 2 6 :2 1 9 +1 ( )3 5 收稿 日期 :0 1 8 3 幡订 日期 :0 1— 0—1 2 0 —0 2 i 20 1 8
a: = 1 1 P < 0 1; 5. 0, 0 b:£ 二 13 02. < 0 P Ol
维普资讯
20 0 2年
右江 民族 医学 院学 报
第 2期
检查方法 , 可筛出子宫 内膜癌的高危病 例 以及 判断 内膜 癌肌层 幔润程度 _ 。有人指 出<5 3 J mm者 , 其组织 学诊断均是 良性 或无 子宫 内膜病变 . 常是 内膜萎缩 . 故可不做 诊刮 。从本组看 .0例 2 B超示子宫 内膜无 异常 回声及 子宫 内膜 <5 m. m 诊刮 中有 2例 少许绒 毛组织残留, 9例为正 常内膜 . 6例无刮 出组 织。 某些患者在病理检查 中出现子 宫 内膜 功能性 的改变. 实 但 际上未能完全除外 某种器质性病变 , 本组 中有 2例 子宫粘膜 下 肌瘤 , B超检查示宫内局灶性强 回声 , 诊刮病理 显示子 宫内膜增 生过长 . 诊刮后复查 B超宫 内强 回声仍无 改变. 考虑 诊刮时仅 刮出子宫 内膜, 后经 手术证 实为 子宫 粘膜下 肌瘤 。子宫 肌瘤 、 子宫腺肌症以及某些产生雌激素的 卵巢肿瘤 . 往往在高 雌激 素 状态 下, 引起 子宫 内膜改变 . 会 所 B超联合子 宫 内膜 病理检 查 , 结 合 临 床方 能 作 出 明 确 诊 断 。在 B超 引 导 下 行 诊 刮 术 . 再 可 诊 断 及 治 疗 某些 子 宫 异常 出 血 . 流 产 、 盘 残 留 、 子 宫 内 如 胎 及 膜增殖症。
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

整 体 素 质 有 着 重 大 的 意 义 。 目前 大 多 数 医 院做 T C 筛 查 OR H
时 , 做 各 种 病 毒 血 清 I M 抗 体 检 查 , 性 者 认 为 目 前无 感 仅 g 阴 染 , 个 孕期 没再 复查 。有 的 医 院 虽 做 成 套 的 优 生 优 育 血 清 学 整 检 查 , 认 为 有抗 体 即 有 免 疫 力 , 无 感 染 危 险 。认 识 上 未 达 但 再
力低 下 、 头 畸 形 、 疸 等 , 小 黄 因此 , 娠 期 间 育 龄 妇 女 应 尽 量 少 妊 到人 多 的公 众 场 合 , 减 少 风 疹 病 毒 感 染 的 机 会 。 以 弓形 虫 病 是 人 畜 共 患 病 , 致 胎 儿严 重 宫 内感 染 、 产 、 可 流 死
[ ] 倪 安 平 , 英 英 , 晓 春 , . 产 妇 四 种 病 原 体 感 染 血 清 1 郝 朱 等 孕
同, 即使 方 法 一 样 使 用 的试 剂 盒 不 同 也 会 使 检 出率 存 在 差 异 。
因 此 对初 筛 阳性 的 育 龄 妇 女 应 再 次 复 查 , 时 进 行 T RC 同 O H—
P CR 的检 测 以进 一 步 确 诊 。
本研 究 中 , MV 和 R G 阳 性 率 较 高 , 别 为 9 . 及 C VI g 分 12
尽早 采 取 治 疗 措 施 。得 过 风 疹 将 终 身 免 疫 , 此 R — G 阴 性 因 VI g 者应 视 为 易 感 对 象 ] 。妊 娠 期 风 疹 感 染 , 累 及胎 儿 可 致 先 天 如 性 风 疹 综 合 征 ( R )表 现 为 先 心 病 、 光 眼 、 内 障 、 聋 、 C S, 青 白 耳 智
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目的:研究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传统组采用传统全子宫切除术,改良组采用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腹胀率及排气时间。
结果:传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要比改良组多4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要比改良组多100 ml;传统组术后病发率为21.9%,腹胀率为28.1%,改良组术后病发率为6.3%,腹胀率为9.4%;术后传统组的排气时间为45.1 h,改良组的排气时间为24.6 h。
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产生的副损伤较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标签: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腹部横切口;改良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子宫切除术是常见的手术,子宫切除术又分为子宫全切除术和子宫次全切除术。
前者产生副损伤的机会较大,后者出现宫颈残端癌的风险较大。
为了很好解决两种手术缺陷,近年来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手术时间较短,且副损伤较小,患者预后良好[1]。
本文对改良腹部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在笔者所在医院的应用做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2年收治的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共64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4例患者分成传统组和改良组。
传统组:患者32例,年龄36~58岁,平均49.5岁。
其中子宫腺肌瘤12例,黏膜下肌瘤7例,多发性肌瘤9例,子宫壁肌间肌瘤4例;改良组:患者32例,年龄38~59岁,平均48.8岁,其中子宫腺肌瘤12例,黏膜下肌瘤9例,多发性肌瘤6例,子宫壁肌间肌瘤5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指征、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1.2.1 传统组采用传统全子宫切除术。
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患者下腹部取纵切口,切开腹壁各层后止血,放置腹部拉钩排垫肠管,用手术钳将两侧子宫角部夹住,将子宫提起后钳夹、切断、结扎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输卵管、阔韧带、子宫血管、子宫骶韧带以及主韧带。
筋膜内与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观察

筋膜内与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对比观察目的探究患有子宫良性疾病的患者采用筋膜内的子宫切除和筋膜外子宫切除的效果情况。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需给予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筋膜内的全子宫切除术,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筋膜外的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术中情况,术后身体的恢复和并发症。
结果两组患者失血量,肛门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5%,差异大(P<0.05)。
结论对患有子宫良性疾病的患者采用筋膜内的全子宫切除,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且手术后的并发症有所减少,有较大优势。
标签:筋膜内的全子宫切除术;筋膜外的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等子宫良性疾病为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对生活质量和女性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患有严重子宫良性疾病的患者,可采取手术的方法将子宫切除,而这种治疗,不仅要保证在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彻底准确的切除,还要在治疗后使各项身体情况较快恢复,明显缓解病情[1]。
在疾病的治疗中主要有两种手术方法,一种为筋膜外的全子宫切除,一种手术为筋膜内的全子宫切除[2]。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需给予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别使用这两种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和术后的身体恢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需给予子宫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实验组50例患者,5例患者小于35岁,38例患者年龄35~50岁,7例患者大于50岁;28例患者为子宫肌瘤,19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瘤,3例患者为子宫肥大。
对照组34例患者,4例患者小于35岁,25例患者年龄35~50岁,5例患者大于50岁;19例患者为子宫肌瘤,11例患者为子宫腺肌瘤,4例患者为子宫肥大。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56例临床观察

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子宫良性病变5例临床观察 6
陈 天 云
(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人 民医院妇产科 ,云南 大理 6 10 ) 76 0
【 要】 目的 探 索腹 壁横 切 口筋 膜 内子 宫全切 术治疗 子 宫 良性 病 变的临床 疗效 。方法 对 5 例 子宫 良性病 变患者 行筋 膜 内子 宫全切术 ,同 摘 6 时随机 选取 同期 5 例 患者 进行 对照 , 筋膜 外子 宫 全切术 。结果 5 6 行 6例筋膜 内子 宫 全切术 惠者 与对照 组 5 例 相 比, 6 手术 时间 、 中出血 量 、 术 术后 阴道残 端 炎性反应 、 1- 4 排 气情 况等统 计 学处理 ,P < O l P< O 5 22h . 或 O . 。结论 筋 膜 内子宫 全切术 治疗子 宫 良性病 变效 果显 着 临 0
55: 7 () 7 . 2
82 . %,膝关节功能接近正常,行走 自如,无疼痛 ,下蹲稍差,无肌 8
萎缩 。可2 ,占29 %,膝 关节屈 曲稍受 限 ,有时疼 痛 ,平路 无跛 例 .5
行 ,轻度肌 肉萎缩 。
3讨 论
髌 骨骨折 临床较常见 ,多有 间接 暴力 引起 ,属 关节内骨折 。由 J 于股 四头肌强烈收缩造成横 型骨折 ,也可 由直 接暴 力作用于髌骨造成 粉碎性 骨折。骨折后应尽 早正确治疗 ,保持 关节面平整 ,解剖复 位 , 牢固 内固定是治疗 的关键 , 期功能锻炼能有 效的减少并发症和 后遗 早 症的 发生。对无分离移位 的髌 骨骨折无须手 术 ,可伸直位 长腿石膏 固 定 或长托板抱 膝圈 固定 ,4 6  ̄ 周后 开始膝关节 的屈伸 活动 锻炼 。对 有 分离移 位的髌骨骨折应尽 早手术切开复位 内固定 ,以恢复髌骨原 有的 形 态和生 理功 能 。传统 的 内固定方法 有粗 丝线荷 包缝 合 ,细钢 丝环
腹腔镜下改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临床研究

21 0 2年 3月
第 9卷 第 7期
Meia In vtno hn , r .0 2 V 19N . dcl n oa o f i Mac 2 1 , o. o7 i C a h
著
腹 腔 镜 下 改 良筋 膜 内子 宫 切 除术 临
谢 mm式 CS e IH术 式进行治疗 , 良组( 5 ) 改 n= 0 采用腹 腔镜下 改 良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进 行治疗 。对比两组 的手术 时间、 中出 术
血、 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情况 。结果
改 良组平均 手术时 间明显短 于对照组 , 中出血量少 于对照组 , 术 术后 下床活动 时间明显短 于 腹腔镜下改
1 1 一 般资 料 采 用 回顾 性 分 析 方 法 , 析 总结 本 科 于 . 分
19 9 8年 1 2月 一2 0 0 0年 2月采 用 2种术 式治疗 的 8 O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 。改 良组 5 例 , 用腹 腔镜 下 改 良筋 膜 内子宫 0 采 作者 单位 :160广东省汕尾市第二 人民医院 560
刺术 。改 良组患者采用硬 膜外 麻醉 , 术前 阴道 冲洗 3d术前 ,
1d进食 、 清洗灌 肠。取膀 胱截 石位 、 低足 高位 , 择脐 下 头 选 缘、 左耻上 、 右耻上共三个穿刺 孔 , 中两个 操作孑 位于耻联 其 L 上毛发边际旁开 7—8c 如果有 中转开腹 , m( 连接两穿刺孔 即 可 ) 于脐下缘作一 1c , m长横切 口, 注入 C : O 形成人 工气腹 , 置入腹腔镜 。探查子宫双侧 附件 、 查盆 腔情况及 输尿管走 检
p oe u ,s otro eaietme,rd c d bod ls ,a dp o t gterh bitt n o ains,rd c elhc r ot hi h ln- rc d r e h r p rt i e v e u e lo o s n rmoi e a l i fp te t e u eh at aecss,t s a cii n h i o a s
腹式改良切口筋膜内子宫切除术80例临床分析

沿阴道穹窿环形切除子宫 ;⑥碘伏消毒阴道残端后用 1 / 0号
可 吸 收 缝 线 连 续 锁 边 缝 合 阴 道 残 端 及 宫 颈 筋 膜 , 丝线 连 4号
续缝合腹膜反折 , 将各残端包埋 ; 1 ⑦ / 0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 腹膜层 、 筋膜层。 皮肤及皮下脂肪用 4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 3 针。对照组全部采用传统腹式纵切 口筋膜外 子宫切除术l 】 1 。 13 统 计学处理 . 采用 S S 30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 的比较采用 t P S 1. 检验 ,
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 ,1( ) 5 - 5 . 0 6 2 2 :10 1 1
行实验发现 , 于脑梗 死后 5d 起进行康复训练 , 受损的皮层 出
现功能重组 , 而未接受训练的猴脑组织则 出现退化 。此类研
究 为早期康 复提供了依据 。康复治疗是治疗脑卒 中的重要方
法 , 来 越 被重 视 , 经较 普 遍 地 应 用 于 临床 。其 机 制可 能 是 越 已
11 临床资料 . 收集 我院 2 0 02年 1 月至 20 0 6年 1 月共收治子宫切除手 术患者 3 3例, 2 年龄 3 ~ 5岁 , 56 平均 5 . 。包括子宫肌瘤 、 0 2岁
子 宫 腺 肌病 、 年 期 功 能 性 出 血 、 宫 颈 中 重 度 不 典 型 增 生 更 子 等 。随 机 选 择 腹 式 改 良切 口筋 膜 内 子宫 切除 术 8 作 为 观 O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2 D . A L评分 :治疗 后第 2 8天早期康 复治疗组 A L评分 D
(8 7 明显高于对 照组 (5 6 , 7 ̄) 6  ̄ )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1 t91 ,
P 00 ) <. 。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60例分析
【关键词】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60例有子宫切除指征的患者进行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集束法处理子宫韧带与附件,筋膜内脱袖式切除子宫(观察组),并与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的6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胃肠恢复快,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优于传统术式。
关键词: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临床应用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手术指征主要为子宫良性病变,目前手术途径仍以经腹为主。
为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手术效果。
我院自2001-08起开始对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探讨并进行改进,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200108~200405在我院住院的60例患者施行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
所有患者均无生育要求,年龄35~52岁,
平均42.3岁。
术前诊断:子宫肌瘤44例,子宫腺肌瘤11例,子宫肥大症2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
子宫如孕40 d~4个月大小,均无严重合并症。
选用200108以前60例传统性全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组。
(其年龄,疾病类型,子宫大小与观察组相近)。
1.2 手术方法两组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两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相同。
腹部切口均采用 Pfannenstiel切口,即沿自由耻骨联合上约4 cm处的皮肤自然皱纹切开,长度依子宫大小而定,依次进入腹腔,探查盆腔。
1.2.1 改良筋膜内手术方法常规开腹后,集束法处理韧带[1],提起子宫,用中弯钳靠近子宫侧旁一次性钳夹、切断、缝扎子宫圆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及输卵管峡部(切除附件者断扎骨盆漏斗韧带,分开阔韧带组织,弧形切开膀胱腹膜反折,下推膀胱至宫颈部,断扎子宫动脉上支,筋膜内脱袖式切除子宫[1]在血管断端稍高处环形切开宫颈筋膜深约2~3 mm,用鼠齿钳钳住宫颈筋膜切缘,用刀尖及刀柄锐性及钝性分离,下推宫颈筋膜达宫颈阴道部,主韧带与宫骶韧带随剥离的宫颈筋膜下移并与宫颈分离,不需断扎,紧贴宫颈环切阴道窟窿切除子宫,用鼠齿钳将阴道残端及宫颈筋膜提起,用1号华利康可吸收合成线荷包缝合阴道残端宫颈筋膜套,关盆腹膜,使盆腔腹膜化后常规关腹。
1.2.2 传统经腹全子宫切切除术,按常规操作[2]。
1.3 观察指标两组均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比较(略)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简化手术步骤,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通气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降低住院费用,与传统术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果见表1。
3 讨论
本组改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集束法处理圆韧带,筋膜内脱袖式切除子宫,不需要处理主韧带、骶韧带及宫旁组织,较传统全子宫切除术手术步骤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既切除子宫颈管内膜及移行带,达到全子宫切除目的,又最大限度保持了盆底结构的完整性,有效地预防术后阴道壁松弛和脱垂。
同时子宫动脉下支未切断,减少盆底神经和血管的损伤,既减少术中出血量,又有利于阴道残端愈合,
保障阴道完整性供血系统。
术中采用宫颈脱袖处理,残端荷包缝合,阴道残端光滑,穹窿结构未破坏,保持阴道穹窿的深度与宽度,对术后性生活无影响,提高了生活质量,而且不会损伤膀胱、输尿管和肠管[1],减少副损伤。
本组术式简单,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住院费用,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健青.半腹膜内子宫韧带集束结扎法子宫切除术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7,13(5):303.
[2]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