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呼吸的全过程

合集下载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

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运动生理学考试重点绪论名词:1,人体生理学: 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它包括同化和异化过程兴奋性:是在生物体内可兴奋组织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

5、应激性:是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6:适应性:是生物体所具有的这种适应环境的能力生殖稳态4、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

7、体液调节:由内分泌线分泌的化学物质,通过血液运输至靶器官,对其活动起到控制作用,这种形式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

8、自身调节:是指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

9、生物节律:生命体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除了需要进行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外,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成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当前运动生理学的几个研究热点(如何用生理学观点指导运动实践)填空:1.生物体的生命现象主要表现为(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适应性、生殖)五方面的基本特征.2.新陈代谢包括(同化和异化)两个过程3.(新陈代谢)是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物体的活动也将结束.4.能引起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各种环境变化称为(刺激性)5.可兴奋组织有两种基本的生理活动过程,分别是(兴奋和抑制)6.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称为_(应激性)7.生物节律分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判断:1.人进入高原长期居住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显着增多。

是人体对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对)2.生殖是通过两性的交配实现的。

(错)3.细胞外液是人体生存的外环境(错)4.神经调节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对)5.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准确,体液调节的特点一般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对)思考题:*****运动生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第一章:骨骼肌机能、名词:肌小节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运动单位:是一个@-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肌纤维所组成的最基本的肌肉收缩单位(运动性单位、紧张性运动单位)填空:1.人体内的肌肉组织包括(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呼吸全过程

呼吸全过程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模
拟 膈 肌
(1)吸气与呼气过程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知识精讲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的 运 动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17

知识精讲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的 运 动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膈 肌
B.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廓的

运 前后径和左右径由大变小

肺 C.B点是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瞬间,
泡 与
此时肺内气体全部排出体外

液 的
D.C点是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瞬间,

体 交
此时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知识精讲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模
拟 膈 肌
二、模拟膈肌的运动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知识精讲








实 验 ︓模 拟 膈 肌 的 运 动
肺 泡 与 血 液 的 气 体 交 换
笔记落实
例题演练

知识精讲



概-述-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全

概-述-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呼吸全
顺应性大= 易扩张 =弹性阻力小 顺应性小=不易扩张=弹性阻力大
肺容积变化(△V) 肺顺应性(CL)= ─────── = 0.2L/cmH2O
跨肺压力变化(△P)
‖ 肺内压与胸膜腔总量的影响,所以应测单位肺容量 下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
测得的肺顺应性(L/cmH2O) 比顺应性= ———————————————
若以大气压为0为标准 , 则: 胸内压=-肺弹性回缩力
2021/6/4
35
胸内压的生理意义
(1) 维持肺叶的扩张状态(气胸--肺不张),
有利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
(2) 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腔静脉 和胸导管)
临床上为了治疗目的,可入一定量的空气 于一侧胸膜腔内造成局部闭所性气胸,以 压缩结核性空洞.人工气胸将自行吸收。
2021/6/4
42
(2)胸廓的弹性阻力
胸廓的弹性阻力则是由胸廓的弹性组织所形 成。胸廓的弹性阻力的作用方向,则视胸廓扩大 的程度而异: ①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肺容量≈67 %),不表现有弹性回缩力;②胸廓缩小时(肺容 量<67%),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外=吸气的动力, 呼气的阻力;③胸廓扩大时(肺容量>67%),胸 廓的弹性回缩力向内=吸气的阻力,呼气的动力。
2021/6/4
26
人工呼吸 (Artificial respiration)
用人为的方法造成肺内压和大气压之间的压 力差来维持肺通气。
方法:人工呼吸机
口对口人工呼吸
节律举臂压背或挤压胸廓
关键:保持呼吸道通畅,争取时间(4分钟以 内)
2021/6/4
27
人工呼吸任务和步骤:
A: Air way, 保持呼吸道通畅(先决条件) B: Breathing, 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 建立人工循环 主要措施: 人工呼吸, 心脏挤压

第五章 呼吸生理

第五章  呼吸生理
(一)肺容积:
*(1)潮气量 TV (2)补吸气量 (3)补呼气量 (4)余气量
*(二)肺容量
(1)深吸气量 (3)肺活量 (2)功能余气量 (4)肺总量
深吸气量(IC)=潮气量+补吸气量).
肺活量(VC)=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功能余气量(FRC)=补呼气量+余气量
肺总容量(TLC) = 补吸气量+潮气量+补呼气量+ 余气量
3. 去氧Hb ( 紫蓝色) 与发绀 (Cyanosis) 100mL血液中去氧Hb超过5 g 时,皮肤、黏膜 呈浅蓝色的现象称为发绀,显示机体缺氧。 4. CO中毒:与Hb 结合力亲和力是O2的250倍, 占据位点,造成缺氧;HbCO呈樱桃红色。
*2.氧离曲线 (1)定义:… , 呈“S”形。 上 段
胸腔容积的变化(△V) 胸廓的顺应性(C)= 跨胸壁压的变化(△P)
压力与肺容量之间关系的变化可用压力-容量曲线表示
(2)肺及胸廓弹性阻力 肺弹性阻力 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 1/3 肺泡表面张力 2/3
胸廓的弹性阻力:
来自于胸廓的弹性回缩力。其方向视胸廓的位 置而定(胸廓的自然位置的肺容量,相当于肺总量 的67%)。
非弹性阻力 30%
(一)弹性阻力和顺应性 1 概念 弹性阻力(R):…,用顺应性来度量。 顺应性(C): 2 二者关系 C=1/R 或 C=容积变化(△V)/压力变化(△P) (L/cmH2O) 3、肺及胸廓顺应性和弹性阻力 (1)肺及胸廓顺应性 肺容量变化(△V) 肺的顺应性(C)= 跨肺压变化(△P)
C.肺活量×呼吸频率
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思考题:*1.简述呼吸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 *2.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部位、主要成分、作用及其生 理意义? *3.试述胸内压的形成及其意义。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生物体内的无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品,而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无机物氧化分解并发生能量的化学过程,是全部的动物和植物都具有一项生命活动.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必要斲丧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的能量,具有非常紧张的意义.1基本材料概述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必要斲丧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无机物的氧化分解.生物体内的无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品,而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又叫生物氧化).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细胞把无机物氧化分解并发生能量的化学过程,又称为细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无论能否自养,细胞内完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真核细胞中,线粒体是与呼吸作用最有关联的胞器,呼吸作用的几个关键性步调都在其中进行.呼吸作用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虽名为氧化反应,不管有无氧气介入,都可称作呼吸作用(这是由于在化学上,有电子转移的反应过程,皆可称为氧化).有氧气介入时的呼吸作用,称之为有氧呼吸;没氧气介入的反应,则称为无氧呼吸.异样多的无机化合物,进行无氧呼吸时,其发生的能量,比进行有氧呼吸时要少.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细胞内分歧的反应,与生物体没直接关系.即便是呼吸氧气的生物,其细胞内,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的目的,是透过释放食物里的能量,以制造三磷酸腺苷(ATP),即细胞最次要的直接能量供应者.呼吸作用的过程,可以比较为氢与氧的熄灭,但两者间最大分别是:呼吸作用透过一连串的反应步调,一步步使食物中的能量放出,而非像熄灭般的一次性释放.在呼吸作用中,三大养分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被分解成更小的分子,透过数个步调,将能量转移到还原性氢(化合价为-1的氢)中.末了经过一连串的电子传递链,氢被氧化生成水;本来储存在其中的能量,则转移到ATP分子上,供生命活动运用.过程植物的作用次要细胞的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糖酵解),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大批的氢(用[H]暗示),同时释放出大批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丙酮酸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氢,同时释放出大批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呼吸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发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构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的.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分歧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ATP中(38个ATP,1mol ATP储存30.54kJ能量),别的的能量都以热能的方式流失了(呼吸作用发生的能量仅有34%转化为ATP).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次要方式是有氧呼吸.那么,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不克不及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经过研讨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可以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状况下,可以进行短工夫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而且释放出大批的能量,以顺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依然不克不及满足骨骼肌对氧的必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发生乳酸.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发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两头产品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分解成CO2[1]在太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当时的微生物顺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以是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零碎的好氧微生物.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根底上进展而成的.虽然现今生物体的呼吸方式次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存有无氧呼吸的才能.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分明的分歧.发生乳酸的次要有乳酸菌、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骨骼肌,这就是为什么剧烈运动后腿会发酸.而发生酒精酒精最次要的是酵母菌、根霉、曲霉.特此外是硝化细菌是兼性呼吸.意义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器具有非常紧张的生理意义.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无机物(储存能量)+氧(经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化学式无机物(储存能量)(一样平常为葡萄糖C6H12O6)+6O2 →(条件:酶)6CO2+6H2O+大量能量无氧呼吸化学式无机物(C6H12O6)→2C2H5OH+2CO2+大批能量(条件:酶)无机物(C6H12O6)→2C3H6O3(乳酸)+大批能量(条件:酶)2呼吸类型编辑有氧呼吸生物的呼吸作用包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品种型.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次要方式是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介入下,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无机物完全氧化分解,发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物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次要方式,因而,通常所说的呼吸作用就是指有氧呼吸.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次要场合是线粒体.一样平常说来,葡萄糖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利用的物质.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发生大批的还原氢(用[H]暗示),同时释放出大批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发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在酶的催化下与氧结合而构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分歧的酶来催化的.在mol的葡萄糖在完全氧化分解当前,共释放出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别的的能量都以热能的方式流失了.有氧呼吸过程中能量变更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完全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完全氧化分解当前,共释放出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别的的能量都以热能的方式流失了.有氧呼吸公式第一阶段C6H12O6酶→细胞质基质=2丙酮酸+4[H]+能量(2ATP)【大学里4[H]是2个NADH和2个H+】第二阶段 2丙酮酸+6H₂O酶→线粒体基质=6CO₂+20[H]+能量(2ATP)第三阶段24[H]+6O₂酶→线粒体内膜=12H₂O+能量(34ATP)总反应式 C6H12O6+6H₂O+6O₂酶→6CO₂+12H₂O+大量能量(38ATP)有氧呼吸细致内容有氧呼吸 - 引见指物质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具体表示为氧的斲丧和二氧化碳、水及三磷酸腺苷(ATP)的生成,又称细胞呼吸.其根本意义在于给机体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细胞呼吸可分为3个阶段,在第1阶段中,各种动力物质循分歧的分解代谢途径转酿成乙酰辅酶 A.在第2阶段中,乙酰辅酶A(乙酰CoA)的二碳乙酰基,经过三羧酸循环变化成CO2和氢原子.在第3阶段中,氢原子进入电子传递链(呼吸链),末了传递给氧,与之生成水;同时经过电子传递过程伴随发生的氧化磷酸化作用发生ATP分子.生物体次要经过脱羧反应发生CO2,即代谢物先转酿成含有羧基(-COOH)的羧酸,然后在埋头的脱羧酶催化下,从羧基中脱往CO2.细胞中的氧化反应可以“脱氢”、“加氧”或“失电子”等多种方式进行,而以脱氢方式最为普遍,也最紧张.在细胞呼吸的第1阶段中包含一些脱羧和氧化反应,但在三羧酸循环中更为集中.三羧酸循环是在需氧生物中普遍存在的环状反应序列.循环由连续的酶促反应组成,反应两头物质都是含有3个羧基的三羧酸或含有2个羧基的二羧酸,故称三羧酸循环.因柠檬酸是环上物质,又称柠檬酸循环.也可用发现者的名子命名为克雷布斯循环.在循环开始时,一个乙酰基以乙酰-CoA的方式,与一分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缩合成六碳三羧基化合物柠檬酸.柠檬酸然后转酿成另一个六碳三羧酸异柠檬酸.异柠檬酸脱氢并失往CO2,生成五碳二羧酸α-酮戊二酸.后者再脱往1个CO2,发生四碳二羧酸琥珀酸.末了琥珀酸经过三步反应,脱往2对氢又转酿成草酰乙酸.再生的草酰乙酸可与另一分子的乙酰CoA反应,开始另一次循环.循环每运转一周,斲丧一分子乙酰基(二碳),发生2分子CO2和4对氢.草酰乙酸介入了循环反应,但没有净斲丧.假如没有其他反应消弭草酰乙酸,理论上一分子草酰乙酸可以惹起有限的乙酰基进行氧化.环上的羧酸化合物都有催化作用,只需小量即可推进循环.凡能转酿成乙酰CoA或三羧酸循环上任何一种催化剂的物质,都能介入这循环而被氧化.以是此循环是各种物质氧化的共同机制,也是各种物质代谢互相联系的机制.三羧酸循环必须在有氧的状况下进行.环上脱下的氢进入呼吸链,末了与氧结合成水并发生ATP,这个过程是生物体内能量的次要来源.呼吸链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陈列的结合蛋白质组成.链中每个成员,从后面的成员接受氢或电子,又传递给下一个成员,末了传递给氧.在电子传递的过程中,渐渐释放自在能,同时将其中大部分能量,经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储存在ATP分子中.分歧生物,甚至同终身物的分歧组织的呼吸链都可能分歧.有的呼吸链只含有一种酶,也有的呼吸链含有多种酶.但大多数呼吸链由下列成分组成,即:烟酰胺脱氢酶类、黄素蛋白类、铁硫蛋白类、辅酶Q和细胞色素类.这些结合蛋白质的辅基(或辅酶)部分,在呼吸链上不竭地被氧化和还原,起着传递氢(递氢体)或电子(递电子体)的作用.其蛋白质部分,则决定酶的埋头性.为简化起见,誊写呼吸链时常略往其蛋白质部分.上图即是存在最广泛的NADH呼吸链和另一种FADH₂呼吸链.图中用MH2代表任一还原型代谢物,如苹果酸.可在埋头的烟酰胺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脱往一对氢成为氧化产品M(草酰乙酸).这类脱氢酶,以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或NADP+(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为辅酶.这两种辅酶都含有烟酰胺(维生素PP).在脱氢反应中,辅酶可接受1个氢和1个电子成为还原型辅酶,剩余的1个H+留在液体介质中.NAD++2H(2H++2e)NADH+H+NADP++2H(2H++2e)NADPH+H+黄素蛋白类是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或黄素单核苷酸(FMN)为辅基的脱氢酶,其辅基中含核黄素(维生素B2).NADH脱氢酶就是一种黄素蛋白,可以将NADH的氢原子加到辅基FMN上,在NADH呼吸链中起递氢体作用.琥珀酸脱氢酶也是一种黄素蛋白,可以将底物琥珀酸的1对氢原子直接加到辅基FAD上,使其氧化生成延胡索酸.FADH2继续将H 传递给FADH2呼吸链中的下一个成员,以是FADH2呼吸链比NADH呼吸链短,伴随着呼吸链发生的ATP也略少.铁硫蛋白类的活性部位含硫及非卟啉铁,故称铁硫中心.其作用是经过铁的变价传递电子:Fe³+=e++Fe²+.这类蛋白质在线粒体内膜上,常和黄素脱氢酶或细胞色素结合成复合物.在从NADH 到氧的呼吸链中,有多个分歧的铁硫中心,有的在NADH脱氢酶中,有的和细胞色素b及c1有关.辅酶Q是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因广泛存在于生物界故又名泛醌.其分子中的苯醌结构能可逆地加氢还原成对苯二酚衍生物,在呼吸链中起两头传递体的作用.细胞色素是一类以铁卟啉(与血红素的结构类似)为辅基的红色或棕色蛋白质,在呼吸链中依托铁的化合价变更而传递电子:Fe³+=e+Fe²+.发现的细胞色素有b、c、c1、aa3等多种.这些细胞色素的蛋白质结构、辅基结构及辅基与蛋白质部分的连接方式均有差别.在典型的呼吸链中,其顺序是b→c1→c→aa3→O₂.还不克不及把a和a3分开,而且只要aa3能直接被分子氧氧化,故将a和a3写在一同并称之为细胞色素氧化酶.生物界各种呼吸链的差别次要在于组分分歧,或短少某些两头传递体,或两头传递体的成分分歧.如在分枝杆菌中用维生素K代替辅酶Q;又多么多细菌没有完好的细胞色素零碎.呼吸链的组成虽然有许多差别,但其传递电子的顺序却基本同等.生物进化越高级,呼吸链就越美满.与呼吸链偶联的ATP 生成作用叫做氧化磷酸化.NADH呼吸链每传递1对氢原子到氧,发生3个ATP分子.FADH2呼吸链则只生成2个ATP分子.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一样平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无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完全的氧化产品,同时释放出大批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高等植物、高等动物和人来说,称为无氧呼吸.假如用于微生物(如乳酸菌、酵母菌),则风俗上称为发酵.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场合是细胞质基质.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状况下,可以进行短工夫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而且释放出大批的能量,以顺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依然不克不及满足骨骼肌对氧的必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发生乳酸.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发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植物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反;第二个阶段是丙酮酸在分歧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以上两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分歧的酶来催化的.在无氧呼吸中,葡萄糖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比有氧呼吸释放出的要少得多.例如,1mol的葡萄糖在分解成乳酸当前,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有61.08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别的的能量都以热能的方式流失了.二者的区别无氧呼吸:指生存细胞对无机物进行的不完全的氧化.这个过程没有分子氧介入,其氧化后的不完全氧化产品次要是酒精.总反应式:C6H12O6→2C₂H5OH+2CO₂+226千焦耳(54千卡)在高等植物中常将无氧呼吸称为发酵.其不完全氧化产品为酒精时,称为酒精发酵;为乳酸则称为乳酸发酵.在缺氧条件下,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暂时维持其生命活动.无氧呼吸最终会使植物遭到危害,其缘故原由,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无机物进行不完全氧化、发生的能量较少.于是,由于巴斯德效应,加速糖酵解速率,以抵偿低的ATP产额.随之又会形成不完全氧化产品的积存,对细胞发生毒性;此外,也加速了对糖的斲丧,有耗尽呼吸底物的风险.有氧呼吸: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气的介入下,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无机物完全氧化分解,发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次要方式.无氧呼吸公式:酒精发酵:C6H12O6→2C₂H5OH+2CO₂+能量(箭头上标:酶)乳酸发酵:C6H12O6→2C₃H6O₃+能量(箭头上标:酶)有氧呼吸公式:C6H12O6+6H₂O+6O₂酶→6CO₂+12H₂O+38ATP有氧呼吸次要在线粒体内,而无氧呼吸次要在细胞基质内.有氧呼吸必要分子氧介入,而无氧呼吸不必要分子氧介入有氧呼吸分解产品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分解产品是:酒精和CO₂或者乳酸有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少.历史进展过程在太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当时的微生物顺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以是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零碎的好氧微生物.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根底上进展而成的.虽然现今生物体的呼吸方式次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存有无氧呼吸的才能.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分明的分歧.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过程虽然有分明的分歧,但是其实不是完全分歧.从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个阶段完全相反,只是从丙酮酸开始,它们才分别沿着分歧的途径构成分歧的产品: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完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全过程释放较多的能量;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则分解成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成乳酸,全过程释放较少的能量.3意义编辑呼吸作用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器具有非常紧张的生理意义第一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变化成热能而流失,另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当ATP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时,就把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用于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植株的生长,矿质元素的吸取,肌肉的紧缩,神经冲动的传导等.第二呼吸过程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质料.在呼吸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两头产品,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紧张化合物的质料.例如,葡萄糖分解时的两头产品丙酮酸是合成氨基酸的质料.同时,坚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坚持均衡.运用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指采取工程技术本领,利用生物,次要是微生物的某些功能,为人类消费有用的生物产品,或者直接用微生物介入操纵某些工业消费过程的一种技术.人们熟知的利用酵母菌发酵制造啤酒、果酒、工业酒精,利用乳酸菌发酵制造奶酪和酸牛奶,利用真菌大规模消费青霉素等都是这方面的例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酵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展,而且曾经进入可以人为操纵和改造微生物,使这些微生物为人类消费产品的当代发酵工程阶段.当代发酵工程作为当代生物技术的一个紧张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例如,利用DNA 重组技术有目的地改造原有的菌种而且进步其产量;利用微生物发酵消费药品,如人的胰岛素、干扰素和生长素等.呼吸作用的文字式和化学式文字式: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催化剂:酶)化学式:C6H12O6+6O2=6CO2+6H2O+能量(催化剂:酶)。

麻醉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

麻醉学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答辩试题

(基础理论部分)001.简要描述呼吸过程呼吸过程是以肺为主要器官的气体交换系统。

(1)外部呼吸或肺呼吸,包括肺通气(外部空气和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通气(肺泡和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指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摄取的氧运输到组织细胞,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运送到肺的全过程;(3)内部呼吸或组织呼吸,即组织通气(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简要描述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和意义(1)氧在血浆中的物理溶解。

溶解氧在氧的运送中不起主要作用,但是细胞组织摄氧均是直接从血液内溶解氧中摄取,因此,提高溶解氧量对重危病人有重要意义。

(2)氧与血红蛋白的化学结合。

是氧在血液中存在和运送的主要形式。

003.简述各级呼吸中枢对呼吸的调节作用呼吸中枢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1)延髓中枢:分别管理吸气和呼气动作,故又可分称为吸气中枢和呼气中枢,是调控呼吸节律最基本的中枢。

(2)脑桥中心:释放来自延髓的信息。

(3)高呼吸中枢(中脑和大脑皮层):参与呼吸调节过程。

004.简要描述呼吸的三种调节模式(1)中枢性调节:桥脑内的呼吸中枢调节呼吸频率及深度,称呼吸调整中枢;延髓内的呼吸中枢分别管理吸气和呼气动作,称吸气和呼气中枢,并受桥脑中枢控制;(2)反射性调节:主要包括肺扩张和缩小引起的呼吸反射变化(h—b反射)和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屏气、喷嚏等);(3)化学性调节:是指pao2、paco2和h+等化学因素的变化通过中枢和外用化学感受器改变呼吸频率和幅度。

005.基本肺活量的组成部分是什么?基本肺容积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潮气量(vt):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3)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erv):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4)余气量或残气量(rv):最大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体量。

呼吸知识点总结

呼吸知识点总结

呼吸知识点总结
呼吸道的结构
呼吸道包括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由口腔、鼻腔以及喉部组成;下呼吸道则由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这些器官通过复杂的结构和机制,协同完成呼吸功能。

呼吸的生理过程
呼吸的生理过程大致分为呼吸道气流和肺泡气体交换两个部分。

呼吸道气流是指气体经过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进入肺部的过程。

而肺泡气体交换是指肺泡和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这两个过程共同维持了机体的呼吸功能。

呼吸的调节
呼吸的调节主要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化学感受器共同完成。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和脑干控制肺部的呼吸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呼吸。

而化学感受器则通过感知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来调节呼吸。

呼吸的影响因素
呼吸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情绪状态、运动状态等。

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影响身体健康。

呼吸的疾病与保健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肺部疾病等,而保持良好的呼吸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环境卫生以及合理的运动,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总的来说,了解呼吸的知识,掌握正确的呼吸方式,并且注意呼吸健康,对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呼吸健康,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定期进行呼吸系统检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是我们对自己的负责任,也是对生命的尊重。

简述呼吸的组成

简述呼吸的组成

简述呼吸的组成
呼吸是指人和动物通过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的生命过程。

呼吸主要由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组成。

呼吸系统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1. 鼻腔和口腔:空气通过鼻腔和口腔进入呼吸系统,鼻毛和黏膜可以过滤和加湿空气。

2. 咽喉:空气经过鼻腔和口腔后进入咽喉。

3. 气管:咽喉下方的气管连接着肺部,将空气引入肺部。

4. 支气管:气管在达到肺部后会分成左右两支,分别通向左右肺。

5.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通过支气管将空气传送到肺泡。

6. 肺泡:肺的细小泡状结构,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7. 肺血管: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肺血管传送到肺泡,氧气则从肺泡进入血液中。

循环系统主要起到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细胞,并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的作用。

呼吸过程中,肺泡和肺血管之间发生气体交换,将氧气吸入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此外,循环系统还包括心脏和血管,心脏起到推动血液流动的作用,血管则负责血液在全身的输送。

通过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相互作用,人和动物可以保持适宜的氧气供应,同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呼吸的全过程
呼吸是人类生命活动中最基本的过程之一。

它包括了两个重要的阶段——吸氧和呼氧。

吸氧是指人体将空气中的氧气吸入肺部,呼氧则是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呼吸的全过程始于人体的鼻腔和口腔,空气通过这两个器官进入到人体的气道中。

接着,空气通过喉咙进入气管,再进入肺部。

在肺部,氧气被吸收,进入到血液中,然后经过心脏泵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同时,二氧化碳从血液中排出,进入肺部,最后通过呼吸道呼出体外。

呼吸过程中,肺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肺部内有数以亿计的小泡,称为肺泡。

这些肺泡与肺部的血管相连,形成了肺毛细血管网。

在肺泡中,氧气通过薄膜进入到血液中,而二氧化碳则从血液中排出,进入肺泡。

这个过程被称为气体交换,是呼吸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除了肺部,还有许多其他的器官和组织参与到呼吸过程中。

例如,膈肌和肋骨等组织帮助控制肺部的容积和压力。

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负责调节呼吸节律和深度。

总的来说,呼吸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许多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协同工作。

通过呼吸,我们将氧气转化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同时也将代谢产物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了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