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
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_故事

孙膑和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战国初期,各国流行变法,魏国在文侯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到了魏惠王时,隐士鬼谷子的徒弟庞涓前去应征,因为他非常有军事头脑,所以被惠王委以重任。
庞涓小试牛刀就打了几场胜仗,魏惠王非常高兴,就把全国的军事要务都交给庞涓处理了。
庞涓虽然本事不小,可是心术不正。
他深知与他同出一门的孙膑比自己能力强,担心孙膑将来的名气压过自己,因此假意向魏惠王推荐孙膑。
孙膑上任没多长时间,庞涓就在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听后就想除掉孙膑,此时庞涓又大卖人情,请求免孙膑一死,只在他脸上刻字,并剜掉他的膝骨。
终于,齐国一位使臣访魏的时候悄悄把孙膑救出了魏国。
当时是明君齐威王当政,孙膑和他谈论兵法后,齐威王对他大加赏识。
公元前353年,通过“围魏救赵”一战,庞涓得知孙膑还活着,而且自己率领的军队还被孙膑安排好的齐国军队伏击。
本来庞涓就对孙膑耿耿于怀,这次更是与之势不两立了。
几年后,魏国攻打韩国,孙膑故伎重施又取魏都,庞涓赶到援助时齐国军队却又撤走了。
庞涓一时着急,忘了上次兵败的教训,他率领军队直追齐军。
在他赶到齐军阵地时,观察了一下齐军的营盘,发现他们做饭的炉灶足够10万人用。
庞涓大吃一惊,可是他又不甘心就此退兵,于是仍然下令追击。
没多久,庞涓的部队赶到了齐国军队第二次扎营的地方,他数了数炉灶,炉灶只够大约5万人用的。
在他们追到齐军第————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三次扎营的地方时,庞涓发现炉灶只够2万余人用的。
这时,庞涓感到自己要胜利了,因为这足以看出齐军士气低迷,几天的工夫就逃走了这么多人。
膨胀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复仇欲让庞涓激动不已,他命令军队抓紧时间追过去。
追到马陵的时候,道路非常狭窄,此时的庞涓已经连最基本的兵家常识都忘记了,他只想着立刻赶上齐军杀掉孙膑,他们顾不上天色已晚冒险前进,直到先锋来报,前方道路被堵死了。
庞涓走上前去一看,路边的树都被砍倒了,只剩下一棵最大的树没砍,庞涓拿过火把一看,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一行字。
年作文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

田忌打算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不同意,说:“我们应当避实击虚,攻其要害,如今我们不如率领大军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一定回师自救。既解除了赵国的危急,又可打击他们,岂不是很好吗?”
田忌听了,连声称好,就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果然,庞涓丢下赵国,急速回军。走到桂陵,不料孙膑早已在这里设下埋伏。魏军指手不及,被齐军打得大败而逃。
素材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
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名人故事——孙膑与庞涓

名人故事——孙膑与庞涓
孙膑与庞涓斗智斗勇,本来按三局两胜,孙膑已经赢了。
但,庞涓为找回点面子,坚持比赛,坚决要求鬼谷子出第三道题。
万般无奈,经不住庞涓的死缠硬磨,鬼谷子除了第三道题。
第三道很简单,就是把鬼谷子从谷雨洞骗出来,谁把师父请出来,就算谁赢。
庞涓迫不急奈地抢先说:“我先来,我先来”。
庞涓说:“师父你快出来吧,外面很热闹,有吹笛笛的,有打鼓的,又敲锣的,有大姑娘坐花轿,娶媳妇结婚的。
”
鬼谷子想:“骗人,热闹也不出去”。
庞涓见师父不出来,又说:“师父,你快出来吧,有只大老虎来了,要上山洞里吃你去”。
鬼谷子想:“你在洞口,有老虎也会先吃你”。
庞涓想了很多法儿,始终没把师父请出来,万般无奈,说:“孙膑你来吧,我骗不不出来,你也骗不出来,顶着咱俩比个平手”。
孙膑自言自语地说:“庞涓都把办法想绝了,都没把师父请出来,我也请不出来。
不过,师父,我有办法,把你从洞口请进洞内。
”
鬼谷子想:“你们没办法把我请出去,肯定也没办法把握请进来”。
于是,就走出洞来,坐好,说:“请吧”。
孙膑微微一笑,说:“师父,我也没办法把你请进去,不过,我
已经把你请出来了”。
鬼谷子顿悟,自己上当了。
孙膑和庞涓斗智的故事_孙膑和庞涓关系怎么样

孙膑和庞涓⽃智的故事_孙膑和庞涓关系怎么样故事⼀般都和原始⼈类的⽣产⽣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然,于是便以⾃⾝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样,有着⽣命和意志。
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孙膑和庞涓⽃智的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录孙膑和庞涓⽃智的故事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个商鞅式的⼈才。
他花了好些⾦钱招徕天下豪杰。
当时有个魏国⼈叫庞涓的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
魏惠王听了挺⾼兴,就拜庞涓为⼤将。
庞涓真有点本领。
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个⼩柄下⼿,⼀连打了⼏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
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
庞涓⾃以为是了不起的能⼈。
可是他知道,他有⼀个同学齐国⼈孙膑(⾳bìn),本领⽐他强。
据说孙膑是吴国⼤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兵法》。
魏惠王也听到孙膑的名声,有⼀次跟庞涓说起孙膑。
庞涓派⼈把孙膑请来,跟他⼀起在魏国共事。
哪⼉知道庞涓存⼼不良,背后在魏惠王⾯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
魏惠王⼗分恼怒,把孙膑办了罪,在孙膑的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
幸好齐国有⼀个使⾂到魏国访问,偷偷地把孙膑救了出来,带回齐国。
齐国⼤将⽥忌听说孙膑是个将才,把他推荐给齐威王。
齐威王也正在改⾰图强。
他跟孙膑谈论兵法后,⼤为赏识,只恨没早点见⾯。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hándān,今河北邯郸西南)。
第⼆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
齐威王想拜孙膑为⼤将,孙膑忙推辞说:“不⾏。
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当了⼤将,会给⼈笑活。
⼤王还是请拜⽥⼤夫为⼤将吧。
”齐威王就拜⽥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
孙膑坐在⼀辆有篷帐的车⼦⾥,帮助⽥忌出主意。
孙膑对⽥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都拿去攻赵国,国内⼤多是些⽼弱残兵,⼗分空虚。
咱们不如去攻魏国⼤梁。
庞涓听到了,⼀定要放弃邯郸,往回跑。
我们在半道上等着,迎头痛击他⼀顿,准能把他打败。
”⽥忌就按照这个计策做去。
爱国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

爱国名人故事:军事家孙膑智斗庞涓孙膑是战国时齐国人,大军事家孙武的后代。
他早年曾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后来,庞涓到魏国做了将军,很得魏惠王的信任。
庞涓妒忌孙膑的才能,就假意把他请到魏国,暗中却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私通齐国。
魏惠王大怒,命人把孙膑的膝盖骨挖去,还在他脸上刺了字。
孙膑假装发疯,躲避了杀身大祸,后来,孙膑逃回齐国,齐威王很佩服孙膑的才能,对他大加重用。
公元前354年,庞涓带兵包围了赵国的国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
第二年,齐威王命田忌做主帅,孙膑做军师,率军救赵。
田忌打算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不同意,说:“我们理应避实击虚,攻其要害,如今我们不如率领大军直接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一定回师自救。
既解除了赵国的危急,又可打击他们,岂不是很好吗?”田忌听了,连声称好,就按照孙膑的计谋行事。
果然,庞涓丢下赵国,急速回军。
走到桂陵,不料孙膑早已在这里设下埋伏。
魏军指手不及,被齐军打得大败而逃。
庞涓在作战中,看到齐军战旗上有个斗大的“孙”字,不由得大吃一惊,说:“原来孙膑还活着,我中了他的计了!”庞涓收拾好残兵败将,狼狈地逃回了大梁。
过了十三年,魏惠王又派庞涓去攻打韩国。
韩国抵挡不住,持续地向齐国求救。
这个次,孙膑还是采用桂陵之战的老办法,不去直接救援韩国,却去攻打魏国。
庞涓率领魏军,日夜不停地往回赶,这时,齐军已攻入魏国境内,占领了很多地方。
这次,孙膑制定计策,下令齐军退兵。
庞涓见齐军退兵,就跟在后面,紧紧追赶。
第一天,他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只见营地上到处都是煮饭用的灶。
他叫人点了一点灶的数目,不觉吃惊地说:“想不到齐军竟有十万人吃饭,人数真很多呀!”第二天,他又追到齐军扎过营的地方,再叫人一点,发现煮饭用的灶减少了一半。
他高兴地说:“看来已有很多齐军逃跑了。
”到了第三天,庞涓发现齐军煮饭用的灶又大大减少了。
他更加高兴了,对部下说:“我早就知道齐军胆小怕死。
他们进入我们国境才三天,已有一大半跑光了。
民间关于孙膑与庞涓斗智的故事

民间关于孙膑与庞涓⽃智的故事 孙膑和庞渭是同学,拜⿁⾕⼦先⽣为师⼀起学习兵法。
同学期间,两⼈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但是他们之间会发⽣什么事情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孙膑与庞涓⽃智 孙膑和庞渭是同学,拜⿁⾕⼦先⽣为师⼀起学习兵法。
同学期间,两⼈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孙膑稍年长,为兄,庞涓为弟。
有⼀年,当听到魏国国君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到魏国做将相时,庞涓再耐不住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谋求富贵。
孙膑则觉得⾃⼰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步深造;另外,也舍不得离开⽼师,就表⽰先不出⼭。
于是庞涓⼀个⼈先⾛了。
临⾏,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拜之交,情同⼿⾜。
这⼀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业,也不枉来⼀回⼈世。
” 两⼈长时紧握双⼿,最后洒泪⽽别。
庞涓到了魏国,见到魏王。
魏王问他治国安邦、统兵打仗等⽅⾯的才能、见识。
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我为⼤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我可以随⼼所欲统兵横⾏天下,战必胜,攻必克,魏国则必成为七国之道、乃⾄最终兼并其余六国!” 魏王听了,很兴奋,便任命他为元帅、执掌魏国兵权。
庞涓确有本领,不久便侵⼊魏国周围的诸侯⼩国,连连得胜,使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来到魏朝贺,表⽰归属。
不仅如此,庞涓还领兵打败了当时很是强⼤的齐国军队!这⼀仗更提⾼了他的声威与地位,魏国君⾂百姓,都⼗分尊重他、崇拜他。
⽽庞涓⾃⼰,也认为取得了盖世⼤功,不时向⼈夸耀,⼤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的⽓势了。
这期间,孙膑却仍在⼭中跟随先⽣学习。
他原来就⽐庞涓学得扎实,加上先⽣见他为⼈诚挚正派,⼜把秘不传⼈的孙武⼦兵法⼗三篇细细地让他学习、领会,因此,孙膑此刻的才能更远远超过庞涓了。
有⼀天,从⼭下来了魏国⼤⾂,礼节周全、礼物丰厚,代表魏王迎取孙膑下⼭。
孙膑以为是学弟庞涓以魏王名义请他共创⼤业,很⾼兴两⼈的情谊并没有失去;但⼜顾恋⾃⼰的⽼师。
马陵道孙庞斗智的故事

马陵道孙庞斗智的故事民间故事以明确的某个人物、地方、史事、风俗、自然物或人工物等为对象,民间传说借以创造多种多样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历史性。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马陵道孙庞斗智》的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马陵道孙庞斗智》战国时期,孙膑和庞涓拜鬼谷子为师兵法,同学期间情谊深厚,结拜为兄弟。
庞涓听到魏国以优厚的待遇招求天下贤才,决定下山谋求富贵。
临行前对孙膑说:“如果我能获得重用,一定来接孙兄共同建功立业。
”庞涓见到魏王,倾尽胸中所有,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魏王于是任命他为元帅。
庞涓率军连连打败入侵的诸侯小国,宋、鲁、卫、郑纷纷前来朝贺。
后来又打败了强大的齐国,更加提高了魏国的声威与地位。
在庞涓忙于建功立业之时,孙膑仍在潜心苦学。
鬼谷子见孙膑诚挚正派,就把孙子兵法传授给了他。
魏王请孙膑下山辅佐自己,孙膑以为是庞涓的推荐,到魏国后先去看望庞涓,并住在他府里。
庞涓表面表示欢迎,心里却很是不安。
魏王要试一下孙膑的才能,让孙庞二人表演阵法。
庞涓之阵,孙膑一眼就能看懂,并指出如何攻破;而孙膑的布阵,庞涓却茫然不识,只得请教孙膑,孙膑一五一十告诉了他。
庞涓因此暗暗嫉恨。
为了除掉孙膑,庞涓骗取了孙膑的笔迹,伪造书信陷害孙膑私通齐国使者,早有背魏向齐之心。
魏王不知有诈,令人用尖刀剜去孙膑的膝盖骨,又在他脸上刺下“私通敌国”四个字。
庞涓假惺惺地去看望孙膑,还泪流满面,亲自为孙膑上药,无微不至地照料他。
一个月后,孙膑虽然伤愈了,但却成了残疾人。
孙膑并不知这一切都是庞涓所为,他总想为庞涓做点什么以报答他。
庞涓见时机已到,就说:“你就把鬼谷子先生所传的孙子兵法写出来吧。
”孙膑夜以继日地在竹简上写起来。
照顾他起居的人知道庞涓要害死孙膑,偷偷把消息告诉给他,孙膑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孙膑忽然大叫一声,昏倒在地,大呕大吐,两眼翻白。
醒过来后神情恍惚,竖目大骂,推翻书案,抓起已写好的竹简扔进了火盆。
庞涓听到手下汇报,急慌慌跑来。
孙庞斗智的故事

孙庞斗智的故事
【注音】sūnpángdòuzhì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兵法大师鬼谷子的弟子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他的师弟孙膑。
被砍了双腿的孙膑逃到齐国做大将田忌的军师。
魏王派庞涓去攻打赵国。
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迫使庞涓撤军并追至马陵道齐军的埋伏圈自杀身亡。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解释】孙:孙膑;庞:庞涓。
孙膑、庞涓各以智谋争斗。
比喻昔日友人今为仇敌,各逞计谋生死搏斗。
也比喻双方用计较量高下。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钩心斗角
【近义词】钩心斗角
【成语示列】宁学管鲍分金,休仿孙庞斗智。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膑庞涓斗智斗勇的故事
孙膑和庞涓据传都是鬼谷子的学生。
相传鬼谷子姓王名栩或名禅,鬼谷子是得道之人,通天知地,精晓百家学问。
据传在孙膑和庞涓小的时候,鬼谷子担着两个学子过河。
庞涓在前,孙膑在后,庞涓就想,自己到河头的时候,从框里往外一跳,孙膑正好还没有过完河,孙膑就会掉进河里。
但是鬼谷子何许人,孙膑和庞涓的心思早就明了于胸。
待到河边的时候,鬼谷子一换肩,庞涓成了在后面,这时庞涓只好老老实实的呆在框里了。
魏王想知道孙膑和庞涓的本事谁高谁低,决定当殿考试。
他对孙庞二人说:“我坐在这大堂之上,你们可有办法让我走下来吗?”庞涓傲慢的说:“陛下,这有何难,只要在后殿放上一把火,您自然就得走下来了。
”魏王感到庞涓说的固然不错,但是并不新鲜。
孙膑只说了两句话,便使魏王立刻离开了座椅,走下大殿来。
问:孙膑说的什么话?
孙膑答道:「要大王下来,我恐怕是办不到;但若大王在殿堂下面,我相信可以使大王走到上面去。
」魏王心想,既然你说可以使我由下面走到大殿上去,也可以一试。
於是,魏王就放心的由大堂走了下来。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庞涓是用一种逼迫的方法让魏王下来。
而孙膑则是用一种谦和低调的态度,孙膑使用的是一种心理控制,魏王高高在上,怎可轻易下来,但在下面,却可以使其上去。
这种心理控制也是一种反弹琵琶,突破了常规的思维和行为,为了达到目的,从反面入手,有“欲擒故纵”之效。
这只是两则小故事,反映两个人的才智机变能力。
真正让两个人青史留名的是桂陵和马陵之战。
庞涓和孙膑学成之后,庞涓效力魏国,并把孙膑引见给魏王,但没有被魏王所重用。
庞涓知道孙膑的水平在自己之上,如果魏国不能所用,一旦被别国所用,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庞涓建议魏王用刖刑把孙膑变成废物,并不允许离开魏国。
孙膑从此装疯,躲过耳目,逃到齐国,并受到重用,成为军师,这样就开始了庞涓和孙膑之间的斗智斗勇。
公元前341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孙膑用围魏救赵计谋,迫使庞涓撤军保魏国都城。
在庞涓撤兵之时,孙膑又用了减灶之计,引诱庞涓上当。
那天兵到马陵时,天色已黑,这时有士兵报告说山路被堵塞,庞涓上前查看,发现山上的树木都被砍光,只剩下一棵大树还孤伶伶地站着,树皮被剥光还有字,于是,就叫人拿火把来看,只见上面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下”七个字,庞涓一看忙说中计,还没等他再作反应,早已埋伏在周围的齐军万箭齐发,庞涓毙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和马陵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