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阅读例文,分析例文中按照一定顺序来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2.通过阅读例文,结合批注,学习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例文中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游览过程写清楚的。

教学策略把握学生的年龄段的特点,找准训练目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1.回顾课文。

(1)师导入:这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2)预设:《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件出示两篇课文的插图)(3)回顾主要内容。

①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②生回答。

2.回顾写作方法。

(1)师引导生找出两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生交流情况,师相机出示:按一定的顺序。

3.导入新课。

(1)师述: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习作例文,继续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2)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3)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由回顾课文自然引出新知识,再加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做到了新旧联系,温故而知新,简洁而实用。

板块二学习例文1.学习《颐和园》。

(1)阅读例文,整体感知。

①师:首先让我们翻开课本,走进文本,去欣赏颐和园的宜人风景吧!②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的颐和园?③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这是美丽_______________的颐和园。

④生交流。

(师相机出示:美丽)⑤师引导:你从哪个句子中找到这个词的?(生交流)⑥课件出示句子。

⑦师小结:这两句是全文的中心句,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2)探究讨论,找过渡句。

①师引导:作者游览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呢?你是从哪些句子中发现的?快速在文中圈画出这些句子。

②生浏览课文,画出句子。

③课件出示句子。

④生朗读句子,结合批注体会句子的作用。

⑤师引导: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⑥预设:这些句子不仅介绍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还点明了游览的地点。

⑦生根据过渡句画路线图。

⑧根据生交流情况相机强调重点词语和短语。

【优质课教案】习作:游_________【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习作:游_________【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教学目标】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观察图片二、习作内容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点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三、审核指导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游_____”要求我们选择一个曾经游览过的景观进行描写。

为了将景观描写清楚,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并能抓住景观的主要特点。

四、思路导航1.怎样把景物描写清楚呢?要想让把景物描写清楚,要抓住景观的主要特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

2.那具体怎样写呢?(1)选择自己想要描写的景观,补全题目。

(2)按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

(3)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

五、技法点拨1.按顺序,理思路。

我们要按什么顺序去写呢?描写景物时,可按照游览顺序将游览过程写清楚,也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怎样按一定顺序写景物呢?写景物,要善于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

所以,写景的文章可按一定顺序描写,如:空间方位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顺序。

例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描写的;《海上日出》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的,这样使得文章更有条理,便于将景物的相关特点有序地展现给读者。

2.抓特点,分主次。

具体描写时,应注意什么呢?在描写景物时,要注意抓住景观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注意详略得当,不要面面俱到,把景物主要特点作为重点来写。

3.过渡句,表转换。

我们写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呢?按照游览过程描写景物时,适当运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六、佳作引路分析范例《游长城》总评:本文作者按游览长城的顺序进行描写,能抓住长城中外闻名气势恢宏的特点,过渡句的使用,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记《游_____》优质课件PPT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记《游_____》优质课件PPT


站在某一个固定的点来观察景物或景色。
好 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观察描写;又
游 如登上高塔,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对塔下面的 记 景物进行观察。 三
个 《观潮》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
“ 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
一 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

抒情的笔调一般在作文的结尾处呈现。
方法指导
巧用过渡句
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 色大半收在眼底。
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例文赏析
游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早已 开头交代了 听闻黄山的大名,今天终于可以去一睹黄山的风采。 游览的时间、
黄山之旅,让我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我
爱这次的黄山之旅。
例文赏析
游仙湖公园
暑假的一天,我带着期待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汇仙
湖公园游玩。
来到美丽的仙湖公园,只见一座雄伟壮丽、富丽堂皇的大门
上刻着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仙湖”。大门上是用朱红色
的琉璃瓦盖成的,雕有龙头龙尾,美丽极了!
走进大门,一座美丽、精致的假山便呈现在我的眼前,假山
旁分别有两条小道,一条通往游乐中心,一条通往动物园。
游乐中心的游玩项目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体能馆了
。里面人山人海,孩子们的嬉戏声和嘈杂声编织成了一首动听的
“欢乐交响曲”。体能馆体能馆里有木制滑梯,有秋千,
翘翘板——可其中最受人喜爱和欢迎的莫属懒床了,每个游客 只要一累,就会在懒床上休息休息,打个盹儿,睡个觉,舒服 极了。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 》优质示范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 》优质示范课教案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 》优质示范课教案一、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本课设计针对四年级学生,他们对于语文学习已经有了一定基础,能够流利地书写简单的句子和段落。

但在写作能力上,仍存在一定的欠缺,尤其是在如何运用丰富的语言描述和结构化写作方面。

因此,本课旨在通过“游”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展开和丰富语言的表达。

教材分析选择新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习作:游________ 》作为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课文情节及练习题,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和写作的启发。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掌握描述“游”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写作水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出具有相关情节的文章。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第一步:导入让学生回想一次愉快的旅行经历,引导他们描述所见所闻,并与“游”的主题联系起来。

第二步:示范写作老师现场写出一段描述“游”的文段,并结合画面和情节进行讲解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运用。

第三步:学生写作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一段关于“游”的文章,可以提供一定的关键词作为写作提示,同时老师会在旁边提供指导和检查。

第四步:互评与展示让学生相互交换作品,进行评价和改进,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四、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本课采用同学互评和老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写作过程和思维的展示,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好坏。

评价标准主要根据学生文章的内容表达是否生动、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得体等方面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五、教学有效性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表现出更多的思维和语言的丰富性。

同时,学生对“游”这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表达。

六、教学体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在表达中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语言魅力,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 (配状元大课堂课件)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  (配状元大课堂课件)

游__________教学目标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1.“借一双慧眼”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

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

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

2.“磨一面明镜”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

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

3.“指一条‘材'路”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导语激趣1.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

(2)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

(配乐《神奇的九寨》)(3)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4)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

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5)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

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1)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_》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_》优秀PPT课件
走进森林公园大门→沿着青石板小路 向前走去,前面是一片白桦林→穿过白桦 林,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明净的小河→跨过 河上的小桥,来到一片挺拔的水杉林。
(1)可以总结游览之地的特点; (2)可以抒发你对游览之地的留恋、
喜爱或赞美之情; (3)可以推荐大家去这个地方游览
或表明下次还会去游览的愿望。
参天的劲松,逼真的石 羊,沁人心脾的空气,秀丽 的景色,这就是让我流连忘 返的叱石山。
大地。这时,我似乎只要张开双臂,便可以把武夷④细致地描述,
山峰揽入怀中。
生动地刻画,使
最后的重头戏是乘竹筏游九曲溪。我们穿上读者有身临其境
救生衣,坐上竹筏。两位船工用竹竿使劲一撑, 之感。
竹筏便在溪水中行驶起来。溪水清澈见底,一颗
颗鹅卵石静静地躺在水底,看起来就像一幅美
丽的石子画。岸边奇峰罗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按照游览的 绿如翡翠、清澈见底。(详写)
结 构
中间:先后顺序描 写景物
②经过“北山竹海”,这里的竹子秀挺粗 壮。(略写) ③到达山顶的“宝藏禅寺”,金碧辉煌的
宝殿内有神态各异的菩萨雕像。(详写)
结尾:瓦屋山不愧是闪耀在“北山重镇”的一颗明珠。 (赞美式)
描写天气的词语: 晴空万里 碧空如洗 秋高气爽 天高云淡
练倾泻而下,美丽而壮观!接着我们一家人就开始登 山了。一路上,我只觉得越爬越累,但在爸爸妈妈的
的修辞手法, 直观地表现 出瀑布倾泻
鼓励下,我咬紧牙关奋力攀登,终于爬上了山顶。 而下的壮观
场面。
站在山顶,我尽情地欣赏着眼前的无限风光。
远处,九曲溪宛如仙女撒下的飘带,蜿蜒在大山周③把溪水比作飘 围;大山就像一道道绿色的波浪,向远方延伸过 带,把大山比作 去。近处,山脚下的游人小若蚂蚁,他们正缓缓向波浪,生动形象 上攀爬着。我抬头望望天,天是那么近,近得可以地写出了武夷山 同太阳牵手一起散步,近得可以坐在白云上俯瞰的秀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_》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_》优质教案

四下第五单元《游》教学设计一、任务解读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游”。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描写了天气晴好、白云飘浮和乌云蔽日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观。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景物的个性。

《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这是一篇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佳作典范,值得学生们学习借鉴。

《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写好写景类作文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范本。

两篇均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来进一步强调了按照游览顺序写文章的好方法。

《颐和园》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七月的天山》则是总分总的结构写景抒情。

这篇习作例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有很好的写作顺序示范,而且分述部分正好是四个景物的特写镜头,让学生更容易模仿。

1、习作提示:习作提示写道:“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这句话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拓宽了思路。

现在的孩子旅游经历都不少,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积累了丰厚的习作素材,学生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

本次习作的提示正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习作主题“游”的基础上,将思路拓展出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接生活,寻找多元的素材,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习作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

2、习作要求:本次习作《游》提出明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教材首先要求学生从所积累的素材中选择一处地方,这是一个筛选素材的过程;接着,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中学过的习作方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习作还要求学生:“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优质示范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优质示范课说课稿

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 》优质示范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_》这篇课文是一篇旅游游记的写作指导。

课文通过介绍游览某地的所见所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观察不细、思考不深、表达不清等问题。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会如何描绘景物、表达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学会如何观察、思考和表达。

2.难点:如何将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生动、准确地表达出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美丽的旅游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最喜欢的旅游地,从而导入新课。

2.学习课文: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描绘景物、表达感受等。

3.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典型的旅游地,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写游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自己的旅游经历写成游记,互相交流、借鉴。

5.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动手写一篇游记,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反馈。

6.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总结优点和不足,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游记写作方法:描绘景物、表达感受2.写作步骤:观察、思考、表达3.重点词语:美丽、有趣、感人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优点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习作体验。

语言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思维能力: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写得形象、生动。

审美创造:在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解析】关注习作要求:本单元习作提示学生回顾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呈现同学交流的场景,提示学生“一个地方”,既可以是外出旅游时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地方。

同时提示“按照顺序写”和“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两个要点。

这部分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打开思路,确定习作内容。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习作修改提出要求,要与同学交换习作,进行评改。

并把是否按照游览顺序写、是否写清楚景物特点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培养学生交流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教学难点】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建筑有建筑的齐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说一说:你游览过哪些地方?教师出示景点的图片(出示课件4--7):万里长城、黄山、泰山、家附近的小树林、公园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回答。

2.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游览过的地方。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习作:游________(设计意图:出示一些祖国风光景点图,从而导入习作教学中来。

这一环节是学生按要求完成今天习作的第一步。

)二、审题指导,明确要求(一)审题指导1.明确习作题目(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8):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

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2)教师提示:例句:①上个周末,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

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条与往常不同的游览路线;②我游览过长城,那里的烽火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每到秋天,我就会去果园玩。

2.梳理习作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关键信息(出示课件9):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后,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本篇习作为“游________”,属于半命题游记习作(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0):根据书中的内容圈画出关键词,看看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例: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

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写完后,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

预设:先画出路线图,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还可以使用过渡句。

还要注意写清楚游览的顺序。

3.分析情境,明确写作方向(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1):你游览过的地方中,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预设:故宫、灵山大佛、公园、动物园、雪花洞、雾灵山、九寨沟、果园……(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2):确定要写的地方后,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游________教师提示:横线上写你去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的名称。

预设:游人民公园、游泰山、游雪花洞、游雾灵山……4.指引写法,回顾课文(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3):想一想:你想按照什么顺序来写?①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4):回顾下课文,想一想《海上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预设:《海上日出》分别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日出时晴天和有云时代的日出,而有云时的日出又分为薄云日出和厚云日出,赞叹其为伟大的奇观。

②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5):回顾下课文,再想一想《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预设:《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双龙洞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③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6):假设你要写自己印象深刻的公园,你会按什么顺序来写呢?(出示课件17)示例:进入莲花湖公园的北门,我们迎面看到了莲花湖的石碑。

接着我们向右走,沿着公园的小径,我们来到了上面是竹木下面是石墩的曲桥上。

过了曲桥,我们就看到了儿童乐园,这里是孩子的天堂。

从上面跑下去,还有地洞可以钻出来,孩子们你追我闹玩得很愉快。

过了儿童乐园继续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九曲回廊,沿着九曲回廊我们就来到了公园的南门,过了南门我们就可以走上格子桥,格子桥下面就是莲花湖,莲花湖里的芦苇和荷花就在格子桥下茂盛地生长。

再往前走就来到莲花湖著名的玻璃桥,过了玻璃桥我们就回到了公园的北门。

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8):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后,你会选择怎样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怎样把景物特点写出来呢?①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9):回顾下课文,想一想《记金华的双龙洞》选择怎样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怎样把景物特点写出来呢?预设:《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容之间的孔隙。

我们可以选择特别吸引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②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0):《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特点的?例句: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预设1:在开头“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预设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孔隙狭小的特点。

③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1):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样具体描写无云日出时的美景的。

例句: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预设: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一步一步升上天空的情景。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2):所以我们在写出景物特点,可以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④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3):你来观察图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写图中内蒙古大草原的特点吧!学生进行填空,交流讨论,教师及时反馈评价。

填空(出示课件24):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绿,像一张一直铺向天边。

小草在微风中,中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

般的蒙古包点缀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预设: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绿,像一张嫩绿的地毯一直铺向天边。

小草在微风中快乐地舞蹈,中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绿地毯上的花图案。

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5):你知道怎样在游记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吗?①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6):回顾下课文,想一想《海上日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感受的?预设:结尾“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点明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7):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师生交流讨论。

(出示课件28)预设1:我会运用表示游踪的词语,按照游览顺序有层次地介绍景物,这样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预设2:我将仔细观察,通过细节描写把游览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预设3:我会查找一些我要写的景点的资料,来丰富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回顾课文的写法,总结学习,并能学以致用,为把游记写得生动具体做准备。

)(二)写作提纲1.教师提示(出示课件29):你想写哪一次的旅游经历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教师引导学生先好好构思,并简单列出习作提纲。

教师出示习作提纲要求(出示课件30):游①要记叙的是游览哪个景点的经历?②按什么顺序来写?③选择什么景物作为重点来写?④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⑤如何表达出自己游览的感受?预设1(出示课件31):游雪花洞:①交代位置。

②进洞:弥勒佛像;形状各异的石钟乳;雪花石。

作为重点描写。

③出洞:抒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预设2(出示课件32):游雾灵山:①游览原因。

②游览经过:山峰;植物;瀑布美景。

作为重点描写。

③游览感受:对雾灵山的喜爱。

预设3(出示课件33):游灵山大佛:①游览原因。

②游览经过:九龙灌浴;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

作为重点描写。

③游览感受:惊叹。

教师板书:游览原因游览经过游览感受2.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34):依照自己列出的习作提纲,采用合适的写法快快写起来吧!3.教师继续提出要求(出示课件35):写好之后,和同桌交换一下,看看谁写得好。

(设计意图: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步骤,为习作实践打下基础,指明方向。

然后根据思维导图,列出提纲,理清写作顺序及详略安排,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自主习作。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交流意见。

【教学过程】一、欣赏佳作,交流赏析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在再一次回忆下我们的旅游经历,列出了提纲并完成了习作。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欣赏另外的例文。

1.例文赏析:(出示课件36-41)游雪花洞著名的雪花洞就在峰峦叠嶂、怪石兀立的香炉峰脚下。

穿过写着“雪花洞”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的洞口,我随着人流朝里走去。

一进洞,我就觉得凉气袭人,嗅到了一股石钟乳特有的味道。

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踏着蜿蜒的石阶走去,转过一道石壁,眼前立刻展现出奇异的景象。

一块高大的石笋像一座晶莹透亮的多层高塔,从洞底直插到壁顶,仿佛要把壁顶拱破似的。

再仔细瞧瞧,嘿,那塔里还坐着一尊佛像呢。

我越看越觉得它像弥勒佛,一只手捧着圆鼓鼓的大肚皮,一只手得意地拍着,还张着大嘴朝我们笑着。

朝弥勒佛摆摆手,我向前走去,进入了主洞。

主洞里,五光十色的彩灯闪闪烁烁,映照着千姿百态的石钟乳,使人恍若来到了一座光怪陆离的艺术宫殿。

看,那些石钟乳多像一群狮子!前面是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后边跟着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狮子。

它们正在森林里嬉戏,有的在追逐,有的在打滚儿,有的在摔跤,好不热闹!只有那头大雄狮没有加入嬉戏的行列中,而是高昂着头,看样子警惕性还很高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