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习作体验。

语言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思维能力: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写得形象、生动。

审美创造:在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解析】

关注习作要求:本单元习作提示学生回顾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呈现同学交流的

场景,提示学生“一个地方”,既可以是外出旅游时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地方。同时提示“按照顺序写”和“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两个要点。这部分引导学生

调动生活经验,打开思路,确定习作内容。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习作修改提出要求,要与同

学交换习作,进行评改。并把是否按照游览顺序写、是否写清楚景物特点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培养学生交流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建筑有建筑的齐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说一说: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教师出示景点的图片(出示课件4--7):万里长城、黄山、泰山、家附近的小树林、

公园

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回答。

2.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游览过的地方。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习作:游________

(设计意图:出示一些祖国风光景点图,从而导入习作教学中来。这一环节是学生按要

求完成今天习作的第一步。)

二、审题指导,明确要求

(一)审题指导

1.明确习作题目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8):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2)教师提示:例句:①上个周末,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条

与往常不同的游览路线;②我游览过长城,那里的烽火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③每到

秋天,我就会去果园玩。

2.梳理习作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关键信息(出示课件9):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后,按照游览

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本篇习作为“游________”,属于半命题游记

习作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0):根据书中的内容圈画出关键词,看看把游览的过

程写清楚。

例: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

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写完后,与同学交换习作,互

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

预设:先画出路线图,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还可以使用过

渡句。还要注意写清楚游览的顺序。

3.分析情境,明确写作方向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1):你游览过的地方中,哪个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

预设:故宫、灵山大佛、公园、动物园、雪花洞、雾灵山、九寨沟、果园……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2):确定要写的地方后,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游

________

教师提示:横线上写你去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的名称。

预设:游人民公园、游泰山、游雪花洞、游雾灵山……

4.指引写法,回顾课文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3):想一想:你想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①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4):回顾下课文,想一想《海上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

预设:《海上日出》分别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三个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日出时晴天和有云时代的日出,而有云时的日出又分为薄云日出和厚云日出,赞叹其为伟大的奇观。

②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5):回顾下课文,再想一想《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游双龙洞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③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6):假设你要写自己印象深刻的公园,你会按什么顺序来写呢?

(出示课件17)示例:进入莲花湖公园的北门,我们迎面看到了莲花湖的石碑。接着我们向右走,沿着公园的小径,我们来到了上面是竹木下面是石墩的曲桥上。过了曲桥,我们就看到了儿童乐园,这里是孩子的天堂。从上面跑下去,还有地洞可以钻出来,孩子们你追我闹玩得很愉快。过了儿童乐园继续往前走我们就来到了九曲回廊,沿着九曲回廊我们就来到了公园的南门,过了南门我们就可以走上格子桥,格子桥下面就是莲花湖,莲花湖里的芦苇和荷花就在格子桥下茂盛地生长。再往前走就来到莲花湖著名的玻璃桥,过了玻璃桥我们就回到了公园的北门。

学生进行自主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8):理清了游览的顺序后,你会选择怎样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怎样把景物特点写出来呢?

①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9):回顾下课文,想一想《记金华的双龙洞》选择怎样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怎样把景物特点写出来呢?

预设:《记金华的双龙洞》重点写了外洞和内容之间的孔隙。我们可以选择特别吸引

你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②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0):《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特点的?

例句: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

这样小的小船。……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预设1:在开头“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过渡

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

预设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

的小船”,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孔隙狭小的特点。

③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1):我们一起来看看《海上日出》是怎样具体描写无云

日出时的美景的。

例句: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

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

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预设: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一步一步升上天空的情景。

教师总结(出示课件22):所以我们在写出景物特点,可以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

④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3):你来观察图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写图中内蒙

古大草原的特点吧!

学生进行填空,交流讨论,教师及时反馈评价。

填空(出示课件24):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绿,像一张

一直铺向天边。小草在微风中,中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

像。般的蒙古包点缀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预设: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绿,像一张嫩绿的地毯一直铺向

天边。小草在微风中快乐地舞蹈,中间夹杂着一簇簇的小野花,远远看去,就像绿地毯

上的花图案。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草原上,格外醒目。

(3)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5):你知道怎样在游记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吗?

①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6):回顾下课文,想一想《海上日出》是怎样表达自己

的感受的?

预设:结尾“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点明了作者的独特感受: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4)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27):关于这篇习作,你还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师生交流讨论。

(出示课件28)预设1:我会运用表示游踪的词语,按照游览顺序有层次地介绍景物,这样能使文章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预设2:我将仔细观察,通过细节描写把游览的场景写得活灵活现,给读者身临其境的

感觉。

预设3:我会查找一些我要写的景点的资料,来丰富文章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回顾课文的写法,总结学习,并能学以致用,为把游记写得生动

具体做准备。)

(二)写作提纲

1.教师提示(出示课件29):你想写哪一次的旅游经历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

教师引导学生先好好构思,并简单列出习作提纲。

教师出示习作提纲要求(出示课件30):游①要记叙的是游览哪个景点的经历?

②按什么顺序来写?③选择什么景物作为重点来写?④如何写出景物的特点?⑤如何表达

出自己游览的感受?

预设1(出示课件31):游雪花洞:①交代位置。②进洞:弥勒佛像;形状各异的石

钟乳;雪花石。作为重点描写。③出洞:抒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预设2(出示课件32):游雾灵山:①游览原因。②游览经过:山峰;植物;瀑布美景。作为重点描写。③游览感受:对雾灵山的喜爱。

预设3(出示课件33):游灵山大佛:①游览原因。②游览经过:九龙灌浴;天下第

一掌;百子戏弥勒。作为重点描写。③游览感受:惊叹。

教师板书:游览原因游览经过游览感受

2.教师提出要求(出示课件34):依照自己列出的习作提纲,采用合适的写法快快写起来吧!

3.教师继续提出要求(出示课件35):写好之后,和同桌交换一下,看看谁写得好。

(设计意图:总结本次习作的方法、步骤,为习作实践打下基础,指明方向。然后根据

思维导图,列出提纲,理清写作顺序及详略安排,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写作手法,鼓励学生

自主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交流意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佳作,交流赏析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在再一次回忆下我们的旅游经历,列出了提纲并完成了习作。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欣赏另外的例文。

1.例文赏析:(出示课件36-41)

游雪花洞

著名的雪花洞就在峰峦叠嶂、怪石兀立的香炉峰脚下。穿过写着“雪花洞”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的洞口,我随着人流朝里走去。

一进洞,我就觉得凉气袭人,嗅到了一股石钟乳特有的味道。看到星星点点的灯光,踏着蜿蜒的石阶走去,转过一道石壁,眼前立刻展现出奇异的景象。一块高大的石笋像一座晶莹透亮的多层高塔,从洞底直插到壁顶,仿佛要把壁顶拱破似的。再仔细瞧瞧,嘿,那塔里还坐着一尊佛像呢。我越看越觉得它像弥勒佛,一只手捧着圆鼓鼓的大肚皮,一只手得意地拍着,还张着大嘴朝我们笑着。

朝弥勒佛摆摆手,我向前走去,进入了主洞。主洞里,五光十色的彩灯闪闪烁烁,映照着千姿百态的石钟乳,使人恍若来到了一座光怪陆离的艺术宫殿。看,那些石钟乳多像一群狮子!前面是一头威风凛凛的雄狮,后边跟着一群活泼顽皮的小狮子。

它们正在森林里嬉戏,有的在追逐,有的在打滚儿,有的在摔跤,好不热闹!只有那头大雄狮没有加入嬉戏的行列中,而是高昂着头,看样子警惕性还很高呢。它在干什么?也许是在这儿守卫着雪花洞吧。再看那边,那石钟乳有的像拄着龙头拐杖的老寿星,有的像一员威风凛凛的战将,有的像体态轻盈的仙子,有的像一对依偎着说悄悄话的恋人,有的像正在喝水的大象,有的像摇晃着笨拙身躯的恐龙,有的像安静吃草的小鹿……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啊。

穿过主洞,再往里走,到了没有彩灯而只有水银灯的地方,情景又是一变。雪花石无不洁白如玉,色泽润湿柔和,显出婀娜秀美的神韵、冰清玉洁的风采。两边石壁的下边各有一条二尺来宽的小溪流,无声无息地缓缓流动着,倒映着那些玲珑剔透、形态各异的雪花石,你看:半人高的珊瑚状的雪花,盆样大的六角形雪花,几个小矮人,两只小天鹅……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串串惊叹号不时地从我心底涌出,一声声赞叹不住地从我嘴里发出。

出了雪花洞,我又登上香炉峰。沐浴着和煦的阳光,眺望着苍翠的群山,我放开喉咙高

喊起来:“祖国山河,我——爱——你!”

预设1:第1自然段开头简要交代雪花洞的位置,然后就直奔景点,开头简洁

预设2:第2自然段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重点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有情趣。

预设3:第3自然段“朝弥勒佛摆摆手,我向前走去,进入了主洞。”开头是过渡句,

过渡自然,衔接合理

预设4:第4自然段写主洞中的景物,想象丰富,以动写静,让人从静物中获得一种热

闹欢快的体验。

预设5:第5自然段“情景又是一变”一句过渡自然。此段写了洞中的雪花石,展现了

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有意境美。

预设6:第6自然段:“祖国山河,我——爱——你!”结尾抒情,表达对祖国山河的

热爱之情。

(2)更多例文一:(范文一出示课件1-5)

游雾灵山

十一假期,我们全家去了位于京郊东北的密云雾灵山游玩。

在路上,我就感受到雾灵的美了。道路两旁的群山在雾霭的笼罩下,一起一伏,像一幅

空灵的水墨画。

一进山口,就看到了雾灵的主峰,它就像一个高大的巨人,挡住了我的去路。其侧峰,

也如这位巨人的子孙一样站在周围。这一群大巨人、小巨人的头钻进云雾里,在蓝天的映衬下,既高大,又神秘。

顺着“巨人”的腰,向上攀登。一些不知名的山野小花,在树木的缝隙中,伸出腰肢,

展着笑脸。整个山体被绿色的笑、黄色的笑、红色的笑,还有紫色、蓝色、粉色的笑所感染。还有一些爬山虎,叶子通红通红的,紧贴在崖壁上,慢慢地爬成一条笔直的线,勾出了石的

轮廓、岩的轮廓、崖的轮廓。

转过一个山脚,一条长长的瀑布飞流而下。流水与巨石击掌,溅起水珠,水珠又腾起成

为迷雾。深吸一口空气,心里就像塞满了欢快的色彩一般。一阵风吹来,吹落的枫叶在空中,像一只只蝴蝶翩翩起舞,落在溪流上,像一叶叶扁舟。水流沿着河谷顺势而下,弯弯曲曲地

流到远方,流到我看不到的地方。

虽然我没有爬上雾灵的主峰,但我的心已经到了美的顶峰。雾灵,我看到了你的高大,

聆听了你的脆鸣,熟悉了你的气味,迷恋上了你的色彩,体会到了你的神秘与灵秀。没有爬

上顶峰,又有什么遗憾呢?

预设1:第1自然段开头交代了游雾灵山的时间和人物,以及雾灵山的地理位置,引出

下文对游览过程的具体叙述。

预设2:第3自然段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雾灵山的高大。

预设3:第4自然中“一些不知名的山野小花,在树木的缝隙中,伸出腰肢,展着笑脸。”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写出了不知名的山野小花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花的喜爱之情。

预设4:第5自然用视觉和感觉写出了雾灵山的美和自己快乐的感受,给人身临其境的

感觉。

预设5:第6自然段结尾总结全文,表达感受,突出文章主题。

教师进行点评(范文一出示课件6):在这篇游雾灵山的游记中,作者按自己游览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雾灵山的山峰、植物、瀑布美景,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景物写得栩

栩如生。文章语言自然,感受真切,既赞美了雾灵山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雾灵山的

喜爱之情。相信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想到雾灵山去看一看。

(3)更多例文二:(范文二出示课件1-4)

游灵山大佛

今天,爸爸带我去灵山大佛了。

走在景区的大道上微风轻轻吹过,空气中充满了花草树木的清香。

漫步到大道的尽头,来到了九龙灌浴广场。我眼前突然一亮:一座含苞未放的巨大莲花

铜雕矗立在前方,巨大的荷花由四个威武的大力士托起,底部衬托着白色的圆形大理石水池,九条飞龙和八个形态各异的供养人环绕着巨大的水池。当音乐奏响时,巨大的六片莲花瓣徐

徐绽开,一尊高达全身鎏金的金身太子佛像从莲花中缓缓升起,这时,九龙口中一齐喷射出

数十米高的水柱,为太子佛像沐浴。顷刻间,广场四方鼓乐齐鸣,喷泉百态千姿。这一切好

像在仙境中一般,真美啊!

看完了“九龙灌浴”,我们又来到了“天下第一掌”旁。看介绍,天下第一掌是按灵山

大佛右手制作,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摸了摸佛手,我也挤入人群摸了摸佛手,心里说:请佛赐我福气,让我万事如意。又抱抱佛脚,心里说:请赐我灵气,让我聪明有智慧。

“天下第一掌”的另一边,是栩栩如生的“百子戏弥勒”。只见巨大的斜倚而卧的弥勒

左手紧握佛珠,笑容可掬,双耳垂肩。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

的小顽童,形神各异,栩栩如生。

转眼间,已是下午两点多,我和爸爸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灵山胜境。我虽不是佛家之人,却为灿烂的佛教文化所惊叹。

预设1:第1自然段开门见山,引出下文。

预设2:第3自然段中观察仔细,描写具体,很有画面感。

预设3:第4自然段中“看完了“九龙灌浴”,我们又来到了“天下第一掌”旁。”为过渡句,把两个游览地点自然地连在了一起。

预设4:第6自然段中结尾“我虽不是佛家之人,却为灿烂的佛教文化所惊叹。”,自然结尾,表达感受,突出中心。

(4)教师进行点评(范文二出示课件5):这是一篇游记类文章,作者通过游览的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九龙灌浴、天下第一掌、百子戏弥勒等美景和游玩的乐趣。文章语言自然,感受真切,既赞美了灵山大佛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灵山大佛的喜爱之情。是一篇不错的游记。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2):根据“游雪花洞”中这篇佳作,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借鉴的优点?

预设1:顺序明确:作者用“一进洞”“走进主洞”“再往里走”表明了游览的顺序,内容完整、层次清晰。

预设2:特点鲜明:作者能够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预设3:感情真挚: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了对美丽风景的喜爱,同时在结尾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佳作,通过研究例文的写法,总结学习,并能学以致用,这既有感性的评价又有理性的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对佳作的认知水平。)

二、互评互改,优化行文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3):下面请和同桌交换作文,根据“评价标准”相互批改。要使用作文评改符号,最后得出总分,并写出评价。

同桌互评,借由评价标准,交流修改意见,评完修改后再读给同桌听。

要求(出示课件44):评价标准:

(1)没有错别字,语句通顺,表达流畅。

(2)用词准确生动,意思表达清楚明确。

(3)文章结构清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4)开头能点明主题,结尾能恰当呼应、升华。

(5)文章立意较好,符合主流价值观。

(6)文章主旨明确,有真情实感,抒发手法多样。

(7)语言生动有个性,恰当使用修辞手法。

(8)符合本次作文要求:①按照一定的顺序。②能够抓住重点景物写。③能够写出景物的特点。④能表达出游览感受。

(设计意图:重视引导学生在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此板块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互相评议的过程中明白为什么这么修改,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体会习作进

步的成就感。)

2.评改范例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5):下面是评改前的段落,读一读,看看有什么问题吗?

例句:看完了“九龙灌浴”,我们又来到了“天下第一掌”旁。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摸

了摸佛手,我也挤入人群摸摸佛手,又抱抱佛脚。

预设:问题分析对于“摸佛手”和“摸佛脚”的内含交代不清,也没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46):这是修改后的段落,和原段落对比一下,说说为

什么这么修改。

看完了“九龙灌浴”,我们又来到了“天下第一掌”旁。看介绍,天下第一掌是按灵山

大佛右手复制的,有“摸佛手有福气,摸佛脚有灵气”的说法。大家都迫不及待地去摸了摸

佛手,我也挤入人群摸摸佛手,心里说:请佛赐我福气,让我万事如意。又抱抱佛脚,心里说:请赐我灵气,让我聪明有智慧。

预设:简要介绍了“摸佛手”和“摸佛脚”的含义后,又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出示课件47):听了同学们的回答,相信同学们都能很好地介绍自己的

动物朋友,但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技巧要分享给大家:

(1)通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2)要重点描写主要景点。

(3)描写景物时要突出景物特点。

(4)要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的教学目标是要学生将习作例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直接运用到写作中去。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体会文章是怎样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学会抓住重点景物描写这次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定的顺序写,先绘制旅游线路,再按照一定的游踪去写,最后选取合适的材料写一篇习作。这个要求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吻合的,一脉相承。

教学中,我注意了指导,提供了范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习作:游__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习作:游__》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2.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3.先画出游览路线图。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2:祖国风光图】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建筑有建筑的奇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这节课就请你拿起你的笔,描写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处,向我们述说一段你的旅游经历吧!板书课题,齐读。《游》。(板书:游)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师:怎样把游览过的景点生动、形象地写下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理清条理,找准顺序 1.按游览的顺序写。 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____》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课件出示3】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点拔: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2.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写呢?【课件出示4】 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①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 (板书:先┅┅然后┅┅再┅┅(这就叫做游踪)) ②《七月的天山》是抓住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代表性的景物刻画的,突出天山的美景。你也可以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所探讨的,可以概括为:言之有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游______》教案及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学生的习作体验。 语言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思维能力: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写得形象、生动。 审美创造:在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过程中,培养学生交流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课前解析】 关注习作要求:本单元习作提示学生回顾游览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呈现同学交流的 场景,提示学生“一个地方”,既可以是外出旅游时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地方。同时提示“按照顺序写”和“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两个要点。这部分引导学生 调动生活经验,打开思路,确定习作内容。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习作修改提出要求,要与同 学交换习作,进行评改。并把是否按照游览顺序写、是否写清楚景物特点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培养学生交流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 3.能与同伴交换习作,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点】 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教学难点】 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例文中写景物的顺序,并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 2.能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祖国的河山无限美,建筑有建筑的齐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说一说: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教师出示景点的图片(出示课件4--7):万里长城、黄山、泰山、家附近的小树林、 公园 教师指名学生进行回答。 2.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游览过的地方。 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习作:游________ (设计意图:出示一些祖国风光景点图,从而导入习作教学中来。这一环节是学生按要 求完成今天习作的第一步。) 二、审题指导,明确要求 (一)审题指导 1.明确习作题目 (1)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8):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 (2)教师提示:例句:①上个周末,我去了我家附近的公园。这一次,我选择了一条 与往常不同的游览路线;②我游览过长城,那里的烽火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③每到 秋天,我就会去果园玩。 2.梳理习作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关键信息(出示课件9):把习作题目补充完整后,按照游览 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本篇习作为“游________”,属于半命题游记 习作 (2)教师提出问题(出示课件10):根据书中的内容圈画出关键词,看看把游览的过 程写清楚。 例: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 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写完后,与同学交换习作,互 相看看游览的顺序、景物的特点是否写清楚了,并提出修改意见。 预设:先画出路线图,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它的特点,还可以使用过 渡句。还要注意写清楚游览的顺序。 3.分析情境,明确写作方向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_》优秀教案

四下第五单元 《游》教学设计 一、任务解读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游”。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描写了天气晴好、白云飘浮和乌云蔽日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奇观。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景物的个性。《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这是一篇按照游览顺序写景物的佳作典范,值得学生们学习借鉴。《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两篇习作例文为学生写好写景类作文提供了借鉴和模仿的范本。两篇均按照移步换景的写作方式来进一步强调了按照游览顺序写文章的好方法。《颐和园》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七月的天山》则是总分总的结构写景抒情。这篇习作例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有很好的写作顺序示范,而且分述部分正好是四个景物的特写镜头,让学生更容易模仿。 1、习作提示: 习作提示写道:“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您留下的印象最深?”这句话为学生寻找写作素材拓宽了思路。现在的孩子旅游经历都不少,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学生积累了丰厚的习作素材,学生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本次习作的提示正是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习作主题“游”的基础上,将思路拓展出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接生活,寻找多元的素材,在交流与碰撞中,激发习作的兴趣与表达的欲望。 2、习作要求: 本次习作《游》提出明确要求:“在横线上填上这个地方的名称,把题目补充完整。按照游览的顺序写写这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教材首先要求学生从所积累的素材中选择一处地方,这是一个筛选素材的过程;接着,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中学过的习作方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习作还要求学生:“可以先画出游览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印象深刻的景物要作为重点来写,注意把它的特点写出来。”“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在进行习作之前,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习的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习作范文,如《颐和园》从“来到有名的长廊”,便知道了作者游览的地点;“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习作:游_______》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习作:游_______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习作紧紧韦绕这一单元习作要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主题而设定,习作内容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习作内容,以泡泡语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游览过的、印象深的地方,泡泡语里呈现了学生交流的场景,提示学生“一个地方”既可以是外出旅游时去过的地方,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地方,提示了学生“按照顺序写”和“把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为重点景物来写”。第二部分是习作要求,给学生三个建议,分别是“画路线图、确定顺序:印象深刻的地方重点写:运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更自然”第三部分是修改要求,借助伙伴的力量,相互帮助“是否按顺序写、景物的特点是否清楚”并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1.“借一双慧眼”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 2.“磨一面明镜”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

3.“指一条‘材’路”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1.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 (2)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配乐《神奇的九寨》) (3)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4)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 (5)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 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1)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2)生交流后板书课题。(本次习作:游__________)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2020年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习作 游________ 教案(含教学反思)

游 教学目标 1.按照游览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个地方。 2.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具体生动地进行描写,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几篇文章?(《海上日出》《记金华的双龙洞》《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2.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按照游览顺序描写景物,描写时抓住景物特点。) 3.我们的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文章首先要审题,只有明确习作要求,才能按要求选材。 2.学生交流:要按游览顺序写;要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写出景物的特点;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 3.习作标题:游 三、启发思路。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出示: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世人瞩目的天安门广场,一望无边的大海,闻名遐迩的黄山……) 2.刚才老师展示的这些地方,你去过吗?有什么印象?

3.同学们在假期里还游览过哪些地方呢? 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如何才能把你游览过的地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使别人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呢?请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1)要抓住景物最吸引你的地方来介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录下来。 (2)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游览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等。 (3)要用上过渡段或者过渡句。 (4)要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的特点(形状、颜色、大小等)。 (5)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习作指导。 1.补充题目。在横线上填上游览的地方名称,可以是小区附近的公园、果园、田野,也可以是各地的风景名胜等。 2.画路线图。可以先画出游览的路线图,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3.可以用过渡句,使景物转换自然。例如,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4.习作思路示例: 开头:可以总体介绍你所要写的地方。例如,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中间:详细地描述这个地方的风景。 (1)抓住景物的特点,如长廊的长和美。 (2)按照一定的顺序,如空间顺序、时间顺序。 提示:可以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每个自然段。描写时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结尾:总结自己对景色的感受。例如,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欣赏。 5.学生自由习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中促改。 1.教师选择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两篇优秀习作,请作者读给大家听一听。 2.同学们,你觉得他的习作好在哪里?(围绕习作要求来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习作《游____》 部编版

习作《游____》教学反思 5月8日,我有幸在古浪县大靖第二小学参加了全县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比赛活动,我执教的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游____》第一课时。游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文学体裁,内容广泛,写法自由。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正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节作文教学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着眼于过程和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启,循序渐进重方法。 作文教学主要是通过方法引导来启发思维,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金钥匙。上课伊始,我用多媒体展示祖国山川优美图片,并配以动听的音乐导入新课,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本节课学生学会画游览路线图,并根据游览路线图理清了游览顺序;在描述景物时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写景要有详略之分,接着明确写景方法,并通过当堂练说将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整堂课内容充实,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言,雅句美景相辉映。 本课以课本第69页参观植物园为例组织教学,图中景色优美动人,我引导学生抓住植物园花美、水清、树茂的特点让学生大胆地练说,使学生在语言上不断锤炼,这样不仅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

学效果。 本课无论是环节间的过渡还是课堂的结尾,我都尽量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文学味,与美景美文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课堂成了一种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我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点评从高高的云端精彩落地,落在学生心里,绽放成一朵朵自信之花。所以,就有了“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真会学习,老师为你点赞”,“大靖二小四(1)的孩子们真了不起”等具体实在的点评,就像一把钥匙,促进了学生智慧的生成和情感的涌动,开启了有效课堂之门。学生也在这一句句鼓励中扬起了自信的风帆,激发了参与的热情,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三、创,我以我手写我心。 作文教学要真正落到实处,就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注重对方法的吸收和内化,在习作中提升能力。从学生的展示来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不错。学生思维活跃,精彩语句俯拾皆是,如“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天鹅湖水清澈见底,就像一面明镜。”从学生的个性创作中,飘出了浓浓的笔墨香。 有人说:教学其实就像维纳斯的断臂一样,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如果能让学生提出他们的疑惑,自己讨论总结写作方法,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再多一些就更好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游_______》名师教案

游_______ ▶教学目标 1.学会选取重点景物,能根据景物的特点选材。 2.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一处景物。 3.运用学过的方法将游览的过程写清楚,注意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写清楚游览过程,突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策略 1.“借一双慧眼” 对小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解“观察”和“看”的区别,虽然每天都在看,但不会有意识地去留意景物的特点。只凭浮光掠影的印象,当然无法写好景物。因此本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中有物”——确定写什么;“眼中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中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在哪儿突出重点;“眼中有神”——指导学生在描写时加入联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来。 2.“磨一面明镜”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过赏析教材中写景的句段、篇章,帮助他们“打磨一面鉴赏的明镜”。进行写作指导时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理清写作的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的神韵。 3.“指一条‘材’路”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文章,学生更觉得头疼,因此积累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写作时教师要为他们指一条生“材”之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和阅读中选材,并能将选取的材料有序地组织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明确习作要求,选取重点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语激趣 1.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大家欣赏一组风景图片。 (2)课件出示一组有关九寨沟的风景名胜图片。(配乐《神奇的九寨》) (3)生交流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4)师:这一处处风景就像一幅幅瑰丽壮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到大自然是那样的奇妙。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的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的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的美呢? (5)示例: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它的美。 2.回顾课文,引出本次习作内容。 (1)师:在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欣赏了“伟大的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的“窄小”,参观了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的美景,可谓“处处都有好风景”。在现实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2)生交流后板书课题。(本次习作:游__________)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的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的歌曲,使学生置身于神奇的大自然中,为本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从学生旅行的经历切入,调动他们的生活储备,也为下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板块二指导选材,明确要求 1.指导选材。 (1)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自己游览过的印象最深的地方,现在请大家结合课本中三位同学的对话说一说,你认为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料呢? (2)课件出示课文中的语段。 (3)师指名朗读对话。 (4)引导选材。 ①师:从三位同学的对话中,你认为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教案及 反思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下来。 2.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3.先画出游览路线图。 教学重点按一定的顺序把游览的景物写下来。 教学难点把印象深的景物写具体,注意各部分的衔接。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课件出示2:祖国风光图】祖国的河山无限关,建筑有建筑的奇伟,山有山的博大,海有海的深长。这节课就请你拿起你的笔,描写下最让你心动的一处,向我们述说一段你的旅游经历吧!板书课题,齐读。《游-_____》。 (板书:游—) 生活中,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师:怎样把游览过的景点生动、形象地写下来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二、理清条理,找稣序 1.按游览的顺序写。 写一篇文章要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在写《游—》这篇作文时,“游”字可以作贯穿全文的线索。(老师在"游”字下打着重号)现

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读过的《七月的天山》的游览线索是什么?(随着学生的讨论,老师板书:游览线:进入天山一一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出示一些祖国风光图,从而导入习作教学中来。这一环节是学生按要求完成今天的习作第一步。 【课件出示3】游览线: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点拔:同学们,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2.你准备按怎样的顺序写呢?【课件出示4】 小组合作交流。 汇报:①先8226;一12539;8226;然后-再8226;…8226;(这就叫做游踪) (板书:先8226;12539;-8226;8226;然后8226;…8226;再一T 这就叫做游踪)) ②《七月的天山》是抓住天山的“雪峰、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代表性的景物刻画的,突出天山的美景。你也可以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所探讨的,可以概括为:言之有序。 我们以上是文章的大框架,一篇文章真正有内涵的在于中间,我们形象地把它称作是"猪肚气你们游览过的地方哪一处给你印象最深刻?它有什么特点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探究的重点问题。 三、研究重点,具体描写 1.赏析《七月的天山》。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游_______【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习作:游_______【教案】》 摘要:【设计图,(3)师指导课题你认还可以怎样? ()师指名指导出豪、骄傲、激动等语气,()师依次展示“神舟六”“神舟七”“神舟八”“神舟九”“神舟十”相关图片 游__________ ▶教学目标学会选取重景物能根据景物特选材 学习按游览顺序写处景物 3运用学方法将游览程写清楚突出景物特 ▶教学重难写清楚游览程突出景物特 ▶教学策略“借双慧眼” 对学生而言他们并不太了“观察”和“看”区别虽然每天都看但不会有识地留景物特 只凭浮光掠影印象当然无法写景物 因次习作先指导学生做到“眼有物”——确定写什么;“眼有景”——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全面认识景物;“眼有序”——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儿突出重;“眼有神”——指导学生描写加入想与想象让景物“活”起 “磨面明镜” 教学了助学生练眼力主要指导学生通赏析教材写景句段、助他们“打磨面鉴赏明镜” 进行写作指导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理清写作顺序写出条理写出景物神韵 3“指条‘材’路” 由学生知识积累和生活历有限尤其是写景类学生更觉得头疼因积累材就显得尤重要写作教师要他们指条生“材”道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和选材并能将选取材有序地组织起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习作 ▶教学课课课▶课目标明确习作要选取重景物进行写作片段练习 ▶教学程板块创设情境导语激趣激趣导入 ()师导入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这节课老师请欣赏组风景图片

()课件出示组有关九寨沟风景名胜图片 (配乐《神奇九寨》)(3)生交流欣赏图片感受 ()师这处处风景就像幅幅瑰丽壮美图画使我们感到然是那样奇妙 摄影师用相机留住了它们美歌手用歌声唱出了它们神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下它们美呢?(5)示例用优美语言描述它美 回顾课引出次习作容 ()师这单元课学习我们跟随作者脚步欣赏了“伟奇观”——海上日出体验了双龙洞孔隙“窄”参观了美丽公——颐和骑着马儿领略了天山美景可谓“处处都有风景” 现实生活你游览哪些地方?哪地方给你留下印象深呢?()生交流板课题 (次习作游__________)【设计图】上课伊始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优美风景图片并配以动听歌曲使学生置身神奇然节课营造了温馨愉快学习氛围 从学生旅行历切入调动他们生活储备也下面习作做铺垫 板块二指导选材明确要指导选材 ()师刚才学们交流了己游览印象深地方现请结合课三位学对话说说你认这次习作应该怎样选择材呢?()课件出示课语段 (3)师指名朗对话 ()引导选材 ①师从三位学对话你认这次习作可以写些什么景物?②示例可以写然景观可以写人景观也可以写身边景物 ③师指导什么是然景观?什么是人景观?什么是身边景物?④生交流师结然景观顾名思义就是然景色比如美丽海壮丽瀑布极地、荒漠、沼泽、名山川等 人景观又称化景观很多我们耳熟能详名胜古迹就是人景观 我国名胜古迹很多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南京雨花台、山陵开封开封铁塔、相国寺西安雁塔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