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

合集下载

血液透析灌流..

血液透析灌流..

树脂吸附(血液灌流)的适应症
• • • • • • • • • 各种药物、毒物中毒 重症肝炎伴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 顽固性皮肤瘙痒及长期透析相关并发症 高脂血症 流行性出血热 高胆红素血症 精神分裂症 戒毒治疗 急性胰腺炎及危重症
血液灌流的禁忌症
• 无决对禁忌症 • 严重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减少或其它凝 血功能障碍着禁用
血液灌流 Hemoperfusion
滨州医学院ICU 韩海霞
目录
• • • • • • 1、血液灌流的定义 2、历史与现状 3、常用血液灌流器用途及使用范围 4、使用方法 5、血液灌流的副作用 6、 HP中的监护和注意事项
一、血液灌流的概念
• 血液灌流(HP) 是血液藉助体外循环, 引入装有固定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 清除某些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毒物,达到 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
主要结构与性能
• 本产品采用合成的中性大孔树脂为吸附 剂,容器材质为聚碳树脂及其它无毒材 料。罐体内部阻力≤4 kpa,最高血流量 ≤250ml/min,可耐受100kpa的压力。 • HA树脂血液灌流器的双重吸附作用—— 吸附内毒素、吸附炎性介质
HA树脂吸附(血液灌流)器的特点
• 采用中性大孔树脂,具有相对吸附特异性。 • 制备方法科学、先进、独特。外观设计符合生 物流体力学的要求。 • 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机械强度高、血液 相容性好,对人体无害。 • 既可进行全血吸附,也可在血透机、人工肝机 等进行血浆吸附,易于操作和掌握。
灌流
• (八)、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慢慢 调大血流量至200--250ml/分钟,持续 120—150分钟后结束。 • (九)、病人如有出血倾向,结束时给予 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过敏体质者慎 用),鱼精蛋白用量为肝素输入量的 50%

血液灌流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液灌流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血液灌流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血液灌流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医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特别是心血管外科和器官移植手术。

本文将介绍血液灌流的原理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一、血液灌流的原理血液灌流是一种通过机器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进行均匀地灌注和氧合的技术。

它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方面:1. 体外灌流技术:血液灌流需要借助体外灌流机,通过连接患者的静脉和动脉导管,使血液流出体外再重新回到患者体内。

体外灌流可以有效地控制血流量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和营养物质。

2. 血液循环的维持:体外灌流机通过泵浦系统提供稳定的血液流量,保持全身血流灌注,确保氧和养分的供应。

同时,通过控制机器所提供的灌注液温度,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体温。

3. 人工肺氧合:体外灌流机中配备了人工肺,用于代替患者的肺脏进行气体交换。

血液在经过人工肺时,通过人工膜的作用,实现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4. 抗凝血措施:为了防止血液在体外灌流过程中出现凝固现象,需要添加抗凝剂来预防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凝剂包括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它们可以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保持血液的流动性。

二、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1. 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血液灌流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体外灌流技术,医生可以暂时停止患者的心跳,将心脏和主动脉与体外灌流机连接,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瓣膜替换等复杂操作。

血液灌流保证了器官细胞的氧合和营养供应,同时为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操作环境。

2. 肾脏移植:肾脏移植手术常需要使用血液灌流技术。

在器官获取过程中,血液灌流可以维持捐赠者肾脏的血液灌注,降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

在移植手术中,血液灌流保证了移植肾脏的正常功能。

3. 肝脏手术:肝脏手术中也广泛应用血液灌流技术。

血液灌流可以维持肝脏的灌注,预防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同时,血液灌流还可以通过调节肝脏的血流,减少肝硬化等疾病的发展。

4. 肺脏移植:血液灌流在肺脏移植手术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

2、灌流
4、患者有低蛋白血症时,其凝血酶Ⅲ不足导致肝素抗凝无效,此 时应改用非肝素抗凝剂。 5、活动凝血时间(ACT):正常值为90-120s,常以之估计内源 性凝血系统的异常。以肝素治疗者,均应监测之。 6、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35-45s,常以之估计 内源性凝血系统是否异常。除凝血因子Ⅶ、Ⅷ外,其他凝血因子 低于正常25%时,APTT即可明显延长。
1(糖)+5(低浓度)+1(高浓度)+1(空盐)=足量预冲!
1、灌流前准备
预冲血液灌流器时必须要使用3500ml盐水吗?
根据实际临床操作和健帆公司研发部提供的数据证明,采用6瓶肝 素盐水预冲的方式可保证HA树脂血液灌流器充分肝素化,最后一瓶 用来冲掉高浓度肝素生理盐水,保证引血上机的安全性。7瓶盐水的 预冲量3500ml符合标准规程和产品肝素化要求,故是必须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灌流器不能起超滤脱水作用,不能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平衡紊 乱,不能保证体外循环的血液温度,应与血透联合使用。 2、可致血细胞破坏,不能频繁使用,可2周一次。 3、血液灌流能吸附甲状腺素及胰岛素,如长期使用应予补充。 4.血液灌流治疗过程中氨基酸、维生素、及其他营养物质丢失相 对较多,应注意加强营养及其他综合支持治疗。
3、灌流后处理
回血
治疗2-2.5h即可回血,推荐生理盐水回血法。 一般以180~200ml/min的血液流速灌流治疗时间120分钟基本
可达到吸附平衡。当灌流器内的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后,不能再 吸附血液中的毒素,如果灌流时间再延长,需增加抗凝剂的用量 而又不能增加吸附效果,增加了凝血和出血的风险。
治疗后护理
2、灌流
在血液灌流治疗时应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调整肝素用量? 1、体重小于40KG或大于90KG的病人,避免肝素用量过小或过大 ,其肝素用量应适当 增加或减少; 2、患者近期若接受输血、输脂肪乳或白蛋白等治疗时,其营养状 态得到改善后,血色素会较前有改变,因此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及 凝血功能,及时调整抗凝剂用量; 3、患者有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时,其血液粘稠度相对较高 ,治疗时应适当增加抗凝剂用量;

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

抗凝剂量
抗凝:一般采用全身肝素化方法,首次肝素剂量为
1mg/kg,以后每30分钟追加肝素8~10mg。灌流结束 前半小时停用肝素。因个体差异,故肝素剂量应视患 者个体情况而定,一般体外凝血时间应保持在20~30分 钟。
根据治疗需要可选用局部肝素化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抗凝注意问题
血液灌流治疗时一般采用全身肝素化的抗凝方法,首次肝素剂量
公安县人民医院 牟国华
定义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将患者血液从 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内,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
非特异性吸附毒物、药物、代谢产物,达到清楚 外源性或内源性毒素及代谢产物等中大分子致病 物质的作用,将净化了的血液回输体内的一种血 液净化方法。与其他血液净化方式结合可形成不 同的杂合式的血液净化方式。
为了既要尽可能降低体外循环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而又保证
树脂吸附的充分性,避免血流过慢导致凝血或过多使用抗凝剂, 推荐灌流治疗过程中体外血液的最佳流速为200~250mL/min。
一般以180~250ml/min的血液流速灌流治疗时间为 120~150分钟,
基本可达到吸附平衡,当吸附剂达到吸附平衡后,不能再吸附血 液中的毒素,如果灌流时间再延长,需增加抗凝剂的用量,增加 了凝血和出血的风险。
由于树脂吸附剂对糖的吸附很微量,大多数病人做灌流治疗时都可以耐受, 故5%葡萄糖500ml仅作为选用的灌流器预冲液,但当患者具有低血糖、体
质较弱、营养状况差时建议选用5%葡萄糖进行预冲灌流器,以预防低血糖
反应的发生。
2、预冲:透析、滤过联合灌流进行治疗时,要将滤 器和灌流器分别单独预冲)
1)旋开灌流器两端的端帽连接动脉管,利用泵的动力排出灌流器内的保 存液,然后使血液回路的动脉管充满预冲液后,再使预冲液充满灌流 器后,把灌流器静脉端与血液回路的静脉管相连。将灌流器动脉端朝 下、静脉端向上垂直固定于支架上。

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

枸橼酸局部抗凝并发症: 高钠血症
若患者血Na上升10 mmol/L或> 155 mmol/L 需要确认 • 枸橼酸钠输注部位正确, 有无直接进入患者 体内 降低枸橼酸钠泵速25% • 2 – 4小时后测定血Na 若测定结果仍不正常 • 输注5%GS
动脉标本游离钙 从外周静脉或动脉取血 > 1.45 mmol/L 1.21 – 1.45 mmol/L 1.00 – 1.20 mmol/L 0.90 – 1.00 mmol/L < 0.90 mmol/L 10%葡萄糖酸钙输注速度调整 降低6.1 ml/hr 降低3.1 ml/hr 维持不变 增加3.1 ml/hr 推注0.3 ml/kg后, 增加6.1 ml/hr
禁忌症
对灌流器及相关材料过敏者。严重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 少或其他凝血障碍者慎用 。
血液灌流示意图
血液灌流规范化操作
物品准备 预冲液准备 管路连接 预冲与排气 建 立 血 管 通 路
2-2.5h后推 荐采用生理 盐水回血法 进行回血
治疗开始
建立体外循 环
血液灌流机操作
1、单泵模式下预冲灌流器及管路 2、系统模式下进行治疗 3、单泵模式回血
血液灌流监测----系统
1.灌流治疗时,要密切观察静脉压的变化。静脉 端出现低压报警,多见于引血不畅、灌流器内 凝血;静脉端出现高压报警时多见于除泡器内 凝血、滤网堵塞。 2、动脉或静脉端除泡器内出现纤维蛋白沉积时, 提示抗凝剂剂量不足;如果动脉端除泡器内血 液平面逐渐升高,提示灌流器内阻力升高,多 见于灌流器内凝血,此时静脉端除泡器血液平 面会逐渐下降,必要时需要更换灌流器。
下机(空气回血)
1、灌流结束后将血泵流量减慢至90ml/min。 2、停泵,夹闭血路管动脉端夹子,将动脉端 连接于生理盐水或空盐水瓶上。 3、开泵,然后将灌流器倒置,动脉端在上, 静脉端向下,利用空气将病人血液驱回体 内,待血液回至静脉壶时,停泵,静脉血 路管夹闭,取下灌流器及连接管弃去。

血液灌流

血液灌流
►因个体差异,故肝素剂量应视患者个 体情况而定,一般体外凝血时间应保 持在20-30分钟。根据治疗需要可选 用局部肝素化或低分子肝素抗凝。
二、使 用 方 法(二)
►2、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慢慢调大 血流量至200--250ml/分钟,持续 120—150分钟后结束。
►3、病人如有出血倾向,结束时给予适 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过敏体质者慎 用),鱼精蛋白用量为肝素输入量的 50%
治疗原则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常规HD的基
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以下三 种治疗方案的其中一种进行 HD+HP。
治 疗 方 案 (一)
► a、维持治疗方案:每两星期治疗一次 ► 适应症 ► (1)透析年数比较短,并发症比较轻微。 ► (2)预防中分子毒素、蛋白结合毒素蓄积的治
►高Hcy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 的危险因素,随着血中Hcy水平增高,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增厚、冠状 动脉疾病、心肌梗塞和深静脉血栓的 发病率升高
2、同型半胱氨酸(二)
►Hcy致血管疾病的机制: ►1、引起内皮产生的松弛因子减少 ►2、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 ►3、增加血栓调节素表达 ►4、增加蛋白酶C的活性 ►5、抑制内皮细胞生长等作用有关 ►6、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促进动脉硬化
血液灌流
►目录 ►1、血液灌流的定义 ►2、使用方法 ►3、常用血液灌流器分类及使用范围 ►4、血液灌流的临床应用 ►5、 HP中的监护和注意事项
一、定 义
►血液灌流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依据吸 附亲和层析原理,清除血液中外源性及内 源性余量药物、毒物及代谢产物的一种治 疗方法,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
中分子的物质
► 1、β2-微球蛋白(一) ► β2-MG的AGEs修饰被认为是β2-MG淀粉样变发

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

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

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1. 什么是血液灌流血液灌流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用于维持体内器官和组织的血液供应,以保证其正常功能。

它通过将人工合成的液体注入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以替代或增加患者自身的血液。

2. 血液灌流的适应症血液灌流适用于以下情况:•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期间,为了维持心脏供氧和排出功能,常常需要进行血液灌流。

•肾脏替代治疗: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通过血液灌流来进行透析治疗。

•大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紊乱,通过血液灌流可以纠正这些异常。

•中毒:某些中毒情况下,通过血液灌流可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

3. 血液灌流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血液灌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3.1 严密监测在血液灌流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等指标。

还需要监测血液灌流液的流速、温度和成分等参数,确保其在安全范围内。

3.2 液体选择选择合适的血液灌流液对于血液灌流的成功非常重要。

常用的血液灌流液有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和人工胶体溶液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血液灌流液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3.3 防止感染在进行血液灌流时,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感染。

包括:•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区域和设备无菌。

•使用无菌器材和消毒剂。

•定期更换导管和滤器等易污染物品。

•检测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并及时进行治疗。

3.4 血管保护血液灌流涉及到插管和导管等操作,需要注意保护患者的血管。

具体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和插管,避免损伤血管壁。

•插管后,定期检查导管位置是否正确,避免误插导致并发症。

•避免过度灌流,以免造成血管压力过高。

3.5 监测并发症血液灌流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及时监测和处理。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栓形成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出血:定期检查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出血。

•过敏反应: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并及时处理。

血液灌流方案

血液灌流方案

血液灌流方案血液灌流是一种医学技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常被用于心脏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高风险手术中。

本文将介绍血液灌流的作用、原理以及具体的方案实施。

一、血液灌流的作用血液灌流是通过引流和复氧的方式,将患者的心脏血液暂时从心脏中引流出来,经过氧合器和其他设备处理后,再将氧合的血液重新灌注回患者体内。

这种方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维持组织供氧:通过血液灌流,可以保证组织在手术过程中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减少手术对组织的损伤。

2. 改善术中视野:血液灌流可以降低术中心脏的充盈,使手术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手术部位,提高手术质量。

3. 维持循环稳定:血液灌流可以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降低手术风险,预防术中心脏骤停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血液灌流的原理血液灌流包括体外循环和局部血液灌流两种方式。

1. 体外循环:在体外循环中,患者的心脏通过导管连接到体外的氧合器进行灌流。

导管通过体外循环机械地将患者的血液引流出来,经过氧合器氧合,再通过另一根导管灌注回患者体内。

2. 局部血液灌流:局部血液灌流是指将特定部位的血管进行闭塞,并通过引流和复氧的方式,将血液从该部位引流出来,经过氧合器后再重新灌注回体内。

三、血液灌流方案实施血液灌流方案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步骤:1. 患者准备:在开始血液灌流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类型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术前的准备,包括插管、开放术前备血、解释手术内容等。

2. 引流:根据手术需要,将阻断术区的静脉和动脉进行引流。

通常使用静脉置管和动脉置管的方式进行引流,确保血液能够被灌注出来。

3. 复氧:将引流出来的血液经过氧合器进行氧合处理,使其富含氧气,再通过另一根导管灌注回体内,确保组织供氧。

4. 监测和调节:在整个血液灌流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和调节,包括监测患者的体循环、血氧饱和度、血糖水平等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 收尾:在手术结束后,需要将引流的导管拔出,关闭体外循环设备,并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灌流一、定义及概述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 HP),是将患者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循环系统,通过灌流器中吸附剂(活性炭、树脂等材料)与体内待清除的代谢产物、毒性物质以及药物间的吸附结合,达到清除这些物质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随着新型灌流器的研发及技术进展,除药物或毒物中毒外,在重症感染、严重肝衰竭、终末期肾脏疾病(尿毒症)以及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临床严重疾病的抢救与治疗方面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2、终末期肾脏疾病(尿毒症),特别是合并顽固性瘙痒、难治性高血压、高β2 微球蛋白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周围神经病变等患者。

每周1 次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治疗2h,可显著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iPTH 和β2 微球蛋白的清除率,改善瘙痒症状。

3、重症肝炎,特别是暴发性肝衰竭导致的肝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

4、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等重症感染。

5、银屑病或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其它疾病,如海洛因等药物成瘾、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重症急性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等。

(二)禁忌证对体外血路或灌流器等材料过敏者。

三、血管通路药物中毒等短时性血液灌流者采用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中心静脉导管为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灌流治疗,可采用已建立的血管通路(带涤纶套的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自体动静脉内瘘或移植血管搭桥造瘘)。

建立方法参照“第9 章血管通路的建立”。

四、操作程序(一)单纯血液灌流治疗1、治疗前准备(1)物品准备:血液灌流器、管路、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碘伏和棉签等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手套等。

(2)设备准备:血液灌流机、单纯血泵、血透机、血液透析滤过机或CRRT设备。

(3)灌流器肝素化操作1)动态肝素化:按照产品说明书。

2)静态肝素化:根据医嘱将肝素注入灌流器中混匀静置20 分钟后使用。

2、血液灌流的操作程序与步骤:(1)开机自检1)检查透析机电源线连接是否正常。

2)打开机器电源总开关。

3)按照要求进行机器自检。

(2)血液灌流器和管路的安装1)检查血液灌流器及透析管路有无破损,外包装是否完好。

2)查看有效日期、型号。

3)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

4)安装管路顺序按照体外循环的血流方向依次安装,注意应将灌流器以动脉端向下、静脉端向上的方向固定于固定支架上。

(3)血液灌流器与管路预充1)动脉端血路与生理盐水相连接并充满生理盐水,然后正确连接于灌流器的动脉端口上,同时静脉端血路连接于灌流器的静脉端口上;2)启动血泵,速度以200~300ml/min,一般预冲盐水总量为2000~5000ml,或参照相关产品说明书为宜。

如果在预充过程中可以看到游离的吸附剂颗粒冲出,提示吸附剂包膜破损,必须更换血液灌流器。

3)预冲即将结束前,4%肝素生理盐水(配制方法为:生理盐水500ml 加入普通肝素20mg,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浸泡管路和滤器30 min,,在上机前应给予不少于500 ml 的生理盐水冲洗。

但肝素类药物过敏或既往发生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禁用。

4)血液灌流器反转至动脉端向上、静脉端向下的固定方式,准备开始治疗。

如果患者处于休克或低血容量状态时,可于灌流治疗开始前进行体外预充,预充液可采用生理盐水、代血浆、新鲜血浆或5%白蛋白,从而降低体外循环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4)建立体外循环1)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连接①准备治疗包、碘伏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袋。

②患者头偏向对侧,戴口罩。

打开静脉导管外层敷料和内层敷料,观察导管皮肤入口处有无红肿和渗出。

③先消毒导管皮肤入口周围皮肤,再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

④辅助人员戴无菌手套固定导管。

⑤打开治疗包。

戴无菌手套。

将治疗包内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

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

⑥先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导管肝素帽。

⑦辅助人员分别消毒导管接头。

⑧用注射器回抽导管内封管液,推注在纱布上检查是否有凝血块,回抽量为动、静脉管各2ml左右。

如果导管回抽血流不畅时,认真查找原因,严禁使用注射器用力推注导管腔。

⑨根据医嘱从导管静脉端推注首剂量抗凝剂,连接体外循环。

⑩医疗污物放于医疗垃圾桶中。

2)动静脉内瘘穿刺①检查血管通路:有无红肿,渗血,硬结;并摸清血管走向和搏动。

②选择穿刺点后,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

③根据血管的粗细和血流量要求等选择穿刺针。

④采用阶梯式、钮扣式等方法,以合适的角度穿刺血管。

先穿刺静脉,再穿刺动脉,动脉端穿刺点距动静脉内瘘口5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5cm以上为宜,固定穿刺针。

根据医嘱推注首剂量抗凝剂。

(5)开动血泵(以50~100ml/min 为宜),逐渐增加血泵速度。

当血液经过灌流器即将达到静脉端血路的末端出口时,与已经建立的灌流用血液通路正确牢固地连接。

(6)抗凝治疗:一般而言,血液灌流时肝素用量较常规血液透析剂量要大。

1)治疗前患者凝血状态评估和抗凝药物的选择:参照“第10 章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2)抗凝方案①普通肝素:适用于无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风险、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一般首剂量0.5~1.0mg/kg,追加剂量10~20mg/h,间歇性静脉注射或持续性静脉输注(常用),预期结束前30min 可停止追加。

肝素剂量应依据患者的凝血状态个体化调整。

也可以采用灌流器静态肝素化法进行治疗前的预处理(适于湿法保存的灌流器,在治疗室内打开灌流器一端的保护帽,用一次性注射器向灌流器内注入100mg 肝素,然后加盖并旋紧保护帽,在灌流器标签上注明加入抗凝剂的药物名称、剂量、时间,随后手持灌流器进行上下180°的缓慢翻转10 次,共约20秒,将灌流器置于无菌治疗巾内,静置30 分钟待用)。

②低分子肝素:适用于无活动性出血或具有潜在出血风险的患者,一般选择60~80U/Kg,推荐在治疗前20~30min 静脉注射,一般无需追加剂量。

3)抗凝治疗的监测和并发症处理:参照“第10 章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7)体外循环血流量的调整:一般以100~200ml/min 为宜。

研究表明,体外循环中血流流速与治疗效果显著相关,速度过快所需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而速度较慢则需要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但速度过慢易出现凝血。

(8)治疗的时间与次数:灌流器中吸附材料的吸附能力与饱和速度决定了每次灌流治疗的时间。

常用树脂、活性炭吸附剂对大多数溶质的吸附一般在2h 内达到饱和。

如果临床需要,可每间隔2h 更换一个灌流器,但一次连续灌流治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6h。

对于部分脂溶性较高的药物或毒物而言,在一次治疗结束后很可能会有脂肪组织中相关物质的释放入血的情况,可根据不同物质的特性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次进行灌流治疗。

(9)结束治疗与回血下机1)生理盐水回血,以中心静脉导管为例。

使用其他血管通路,同血液透析,参见“第11章血液透析”。

①准备生理盐水、无菌纱布、碘伏和棉签等消毒物品、无菌手套等物品。

②按结束治疗键,停血泵,关闭管路。

③分离管路动脉端与留置导管动脉端,注射封管液,盖肝素帽。

同血浆置换,参见“第16章血浆置换”。

④将管路动脉端与生理盐水连接,将血流速减至100ml/min以下,开启血泵回血。

⑤回血完毕停止血泵,关闭管路。

⑥分离管路静脉端与留置导管静脉端,注射封管液,盖肝素帽;无菌敷料包扎。

同血浆置换,参见“第16章血浆置换”。

⑦卸下灌流器、管路及各液体袋。

关闭电源,机器外部消毒,推至保管室内待用。

2)空气回血(不要空气回血,改为盐水回血)用于急性药物中毒抢救。

基本过程同上,利用空气替代生理盐水,尽量减少所吸附药物与吸附剂洗脱解离、再次入血,但应注意空气栓塞的风险。

(二)组合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1、治疗前准备(1)物品准备:血液灌流器、血液透析器、管路、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碘伏和棉签等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手套等。

(2)设备准备:血透机。

(3)灌流器肝素化操作:同单纯血液灌流治疗。

2、操作程序与步骤:(1)开机自检:同血液透析治疗(2)血液灌流器、血液透析器和管路的安装:按照体外循环的血流方向依次安装透析管路;将灌流器动脉端向下、静脉端向上固定于灌流器固定支架上;将透析器动脉端向下、静脉端向上固定于透析器固定支架上。

(3)管路、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预充和冲洗1)采用灌流器动态肝素化方法时,用生理盐水排净动脉端透析管路气体后,连接动脉端透析管路到灌流器,再连接灌流器与静脉端透析管路;用肝素100mg /500ml生理盐水缓慢冲洗,静置20~30分钟后,再用1000ml生理盐水冲洗。

2)采用灌流器静态肝素化方法时,用生理盐水排净动脉端透析管路气体后,连接动脉端透析管路到灌流器,再连接灌流器与静脉端透析管路;用生理盐水1000ml冲洗。

3)断开灌流器与静脉端透析管路,将静脉端透析管路移向透析器静脉端进行连接,用连接管将灌流器静脉端与透析器动脉端连接,用生理盐水2000ml (或产品说明书要求)冲洗。

4)预冲(排气与冲洗)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废液收集袋中,并且废液收集袋放于机器液体架上,不得低于操作者腰部以下;不建议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开放式废液桶中。

注意事项:①组合式血液灌流操作复杂,断开、连接环节多,要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出现液体滴洒和空气进入现象;②灌流器必须独立预充后,再将灌流器与透析器连接进行串联预充,严格按照预充剂量和顺序进行;③推荐使用有多功能连接装置和2个废液收集袋的管路,实现灌流器、透析器分别密闭式独立预充,避免预充和撤出灌流器过程中的断开环节(4)冲洗完毕后根据医嘱设置治疗参数。

(5)上机与监测:同血液透析治疗,参照“第11章血液透析”。

(6)抗凝治疗:同单纯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结束后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时追加抗凝剂剂量可适当减少。

(7)撤除灌流器操作1)根据医嘱完成血液灌流治疗,调整血液流量至50~100 ml/min。

2)用生理盐水200ml 全程回血,灌流器颜色变浅,撤出灌流器,继续透析治疗。

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严禁在断开时出现血液滴洒和空气进入。

(8)结束治疗与回血下机:同血液透析治疗,参照“第11章血液透析”。

五、监测1、出凝血功能监测对存在出凝血机制紊乱者,建议治疗中监测出凝血指标,并借此调整抗凝方案。

2、体外循环系统监测采用专用设备进行灌流时,要密切观察动脉压、静脉压的变化。

动脉管端出现低压报警时,常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流量不足现象;动脉管端出现高压报警则常见于灌流器内血液阻力增加,多见于高凝现象,应追加肝素剂量;静脉管端出现低压报警,多见于灌流器内凝血;静脉管端出现高压报警时多见于除泡器内凝血、滤网堵塞。

3、生命体征的监测灌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压的变化。

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则要相应地减慢血泵速度,适当扩充血容量,必要时可加用升压药物;判断血压下降是由于药物中毒而非血容量减少所致,则应当一边静脉滴注升压药物一边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以免失去抢救治疗的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