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

合集下载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摘要:动画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它通过动作和语言,表达人物的丰富感情,采用夸张、变形、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动画造型设计为可视形象。

动画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风靡世界。

不同国家或地域,受其各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动画造型风格。

本文从思维方式、意识观念、结构造型、表现手法四个方面分析了国产动画角色与国外动画角色造型的差异,从而为本国动画造型品牌的塑造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风格;分析比较动画造型在整个动画艺术中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通过夸张、变形、拟人的动作和语言,直观表现和抒发人物的丰富感情,“消除了人们的知觉与符号之间的距离”,使其拥有空前广泛的接受群面。

每当我们提到“米老鼠”“机器猫”等经典动画形象,就会立即想起奇特怪诞的造型。

动画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风靡世界。

不同国家或地域,受其各自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动画造型风格。

正是这些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给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审美样式。

从中外动画发展史来看,受不同地域、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造型风格大概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写实的造型,传统动画片中多以写实的造型为主;另一种是拟人化造型,将人的一些性格甚至人的行为赋予动物或植物等;第三种则是写意类造型,往往是带有即兴色彩,带有随意性。

一、从思维方式来看中外动画造型艺术风格存在差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

从主客体的角度分析,东方语言追求迂回宏观地解释客体,而西方语言则追求直接微观进入客体。

中国古老的文明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受儒家、道家、佛家等多家学派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手工业者长期依自然之法造物,而非理性模式设计。

体现在设计中特别强调阴阳协调、天人合一,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统一等。

与西方根深蒂固的人道精神和科学态度下所呈现的重写实与再现的艺术形象不同。

因此,中国动画片在造型上的表现形式不重“写实”,而重“写意”,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不重客观再现而重主观表现,更注重平面化和装饰性的处理,使形象富于形式美感和装饰意味,力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浅谈动画: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的比较

浅谈动画:中国动画与外国动画的比较
外国动画涵盖了广泛的题材,从科幻、冒险到生活、情感等都有涉及。中国动画可以拓展题材范围, 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对中国动画文化的启示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外国动画在传承本国文化的同时,不断 创新和发展。中国动画应注重文化传承 与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 融入现代元素,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 画作品。
VS
总结词
中外动画在故事创作上各具特色,中国更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详细描述
中国动画在故事创作上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讲述富有民族特色的传说和历史故 事。而外国动画则更倾向于创作具有新颖创意和现代感的剧情,涉及题材广泛。
文化层面的比较
总结词
中外动画在文化内涵方面各有千秋,反映了各自的民族特色。
详细描述
中国动画往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美德和价值观。而外国动画则更多地展现其民族文化和传统,形 成独特的地域特色。这种文化差异使得中外动画在全球市场上各具吸引力。
国际视野与多元文化融合
外国动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融合不同文 化元素。中国动画可以借鉴这种多元文化 融合的方式,拓宽创作思路,让作品更具 国际竞争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传承民族精神
中国动画注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爱 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如《熊出 没》系列中的环保主题和反贪腐情节 。
独特的美术风格
鲜明的色彩运用
中国动画在色彩运用上注重鲜明 、对比度高的特点,如《大闹天 宫》中的丰富色彩和《黑猫警长 》中的警匪元素。
丰富的画面表现力
中国动画在画面表现力上注重细 节和情感表达,如《猪八戒吃西 瓜》中的幽默诙谐和《葫芦兄弟 》中的情感渲染。
04
中国动画的未来发展
技术的创新与提升
3D技术

中日美动画对比

中日美动画对比

中日美动画欣赏与比较研究摘要在动画艺术八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制作技术的进步和艺术潮流的演进,世界各国的动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样风格。

动画的不同风格源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了解它们在动画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一、前言从中日美三国动画的各自的特征以及各国文化对动画的影响等方面对三国的动漫文化进行比较研究。

主要从其艺术特征、审美创作风格、音效风格,视觉与听觉方面分析,也与其每个国家特有的特色文化进行分析。

二、美日中主要艺术特征(1)美国主要艺术特征迪斯尼风格的美国动画。

迪斯尼对于动画的理解,决定了美国动画片作为大众娱乐工具的发展方向,建立了鲜明风格。

迪斯尼动画的特点包括:以剧情片为主,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动作生动夸张,音乐优美动听,适合绝大数观众的审美口味。

(2)日本主要艺术特征手冢治虫首创借用电影镜头语言来绘制漫画,在有限经费的情况下,一有限的资源,制造出无限的效果。

手冢治虫作品强调“人性”,成为日本动画的奠基精神。

作品中的角色多半具备复杂多面的性格,好人也有利欲熏心的时候,坏人也有动恻隐之心的时候。

即使不用煽情的手法美化人性,故事也会表现了他对人性的信心与期待。

宫崎骏不参照迪斯尼模式,每一部电影都有不同的故事结构、发展节奏和基调。

宫崎骏带领其工作室试用质朴的镜头语言,制作出精致细腻的绘画风格。

其作品富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环保意识,是日本商业动画中的一股清泉。

(3)中国主要艺术特征中国动画的艺术特征来自于中国的传统艺术,而中国传统艺术深受中国哲学、美学思想影响。

中国动画最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就是“写意”。

一是情节的写意。

与别的国家相比较,中国动画片在情节设计上更重视过程而非结果。

例如打斗动作中不是在于你死我活的结果,而是将打斗动作想舞蹈一样来表演。

而这种以舞蹈形式来演绎战斗场面的美术特征根源在于中国传统京剧将具体化的情节转化为象征性动作的表达方式。

二是动作的写意。

中国动画片中的动画设计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合理性”。

论中外动画经典造型样式的文化内涵

论中外动画经典造型样式的文化内涵
听语言是从属于动作和造型设计的 ,就像卓别林 电影一样 ,当需要展示 角
色全 身动作的线条时 ,必然是一个全景镜 头。早期迪斯尼的动画造型规律 统治 了整个美 国,以至于其他制作公司的动 画片也全都被笼罩在同一类型

, — 0

扩,
己009
海格 力斯》 ( rue)为例 ,具有古典 气
东西 方 动 画有 着各 自独 特 的 艺术 造 型 样 式 , 背后 又有 着 迥 然 不 同 的 文化 内涵 。 其
予足够 的重视 。立足于此 ,本文试图从美学 的角度 ,对 中外动画影片中的 经典造型样式作一定程度的归纳、梳理 与分析 ,来探寻动画造型的多种 艺 术理念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
式则是 曲线运动 ,而且 以弧线和”s ”形运 动为主。在快动作 的绘 制中, 预备动作 、蓄力动作、缓冲动作和延迟动作都 已经相当成熟 ,速度 线的运 用也很普及 。主动作的附属动作也很多,甚至很多主体 以外的无生命细节 物体 也都寻找一切运动的契机 ,力图始 终保持运动状态 。当时动画片的视
迪斯 尼经典造型 。白雪公主完全是 由曲线塑造 ,圆润 的笔触与身边用 同样 手法塑造 的卡通 动物十分协调 。
尤其 是五官的造型 ,它们 之间的距离很 宽,大大的眼
睛,小巧 的嘴和鼻子 ,曲线使它们看起 来十分舒展 、 轻松 。与 白雪公主相 比,皇后的造型被 削弱 了 ,加强 了直 线感 ,五 官紧凑 ,服装 的线条刚硬密集 ,和 其他 的人物造型形成鲜 明的对 比。 猫和老 鼠的角色更是把 曲线造型和 圆的套用法 发 挥到一个新 的高度 ,拟人化 的运 动规律 的夸 张运 用达 到 了极致 。直 到 2 纪 7 、8 0世 0 O年代 ,迪 斯尼一直选

中国动漫与外国动漫的对比研究

中国动漫与外国动漫的对比研究

中国动漫与外国动漫的对比研究组长:刘克纯(高三3班)组员:张弋驰、楮佳、姜欢欢指导老师:王建玲1.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

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

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中国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2.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

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

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

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

新的动画形式的加入使中国动画事业到达了一个高峰。

将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制作长篇动画的能力,而且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动画主要是在电影院播放,人们对动画的了解很浅甚至根本不知道,就更别提参与到动画制作中来了,这也是当时制约我国动漫事业向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的一大因素。

3.中国文革时期(1966年到1977年)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中国文化大革命。

各国动画角色形象风格分析与比较

各国动画角色形象风格分析与比较

的一席之地 ,以水墨为主的中国动 画风格被誉 为 “ 中国动画学
派” 。
日主流的严谨 与复杂 , 却多了亲和力 。
中国动画角色在造 型设计上 ,类似 于中国工笔重彩或年画 的线条和填色过程 。 第一步 , 在 白用铅笔在纸上绘制 出想要 的结 果, 然后将其在赛路片上描线 , 最后添 画陶瓷色 。 此外 , 中国动 画 角色的设 计大都源于历史题材 ,所 以角色造 型大都以历史人物
非常 的受欢迎 。 其角色造型风格 以及特点 的表现非常的鲜明 , 这
种东方标志化得符
号。 日本 角色形象如今 已经拥有 了 自身一种特定的创作模式 。 详 细地说 , 首先在其角色风格 上 , 角色始终带着清晰 明显且浓郁 的
名族文化 。 其次 , 其唯美且细腻 的角色表现上又彰显着东方人 的 精神特点 。 在E l 本的角色形象的设计上 , 其线条 的应用一般倾 向 于柔 软的感觉 。这样创造 出来 的人物不仅表现 出了东方 人委婉
脱, 被 称 为 自由式 或 独 立 式 。 另 外 , 中 国动 画也 占据 了 不容 忽 视
欧洲 的动画风格因为其 自由洒脱而多变的特点而被称 为 自 由式或独立式 。 欧洲动画的最大特点就是角色形象符号化 , 在 其 造型上的设计极其 的简单 ,而形象的包容性却显现 的非 常的强 烈。 那些随意简单的线条的应用 , 所勾勒 出的角色都是兼备形神 的。 大部分 的作品都是以看似简单的线条 和构 图组成 , 具有强烈 的符号化特征 , 以 自由 的 随 性 的手 绘 勾 勒 , 绘 画性很强 , 少 了 美
关 于动 画角色形象风格 ,国际上长期是 以国家地 区等地域
性 为划分标准 , 主要 分为三大流派 。 以美 国好莱坞 为代 表的国际 式有着经典 的地位 , 它是主流中的主流。 以 日本为代表以及 风格 接近的韩国 、 香 港 和 台 湾 地 区 的 动 画形 象 统 称 为 东 方 式 , 具 有浓 郁 的东方特 点 , 在亚洲人气极旺。 欧洲 的动画风格 自由、 多变 、 洒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

中外动画比较分析动画是一种通过连续显示静态图像来呈现动态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全球范围内,中外动画一直以来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对中外动画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中外动画在创作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动画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倾向于使用手绘技术和传统水墨画风格。

例如,《大闹天宫》和《老鼠爱大米》等中国动画作品,都尽可能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和幻想主义的结合,通常采用计算机生成图像和三维动画技术,如迪斯尼和皮克斯的作品《狮子王》和《玩具总动员》。

其次,在受众群体上,中外动画的目标群体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更多地面向中国国内观众,尤其是儿童观众。

中国动画的内容普遍偏向于教育和娱乐,力求在娱乐中传递正能量,例如《小猪佩奇》和《喜羊羊与灰太狼》。

而西方动画则更加注重全球市场,旨在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迪斯尼和皮克斯的作品通常具有更多的情感和成长主题,可以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

例如,《冰雪奇缘》和《飞屋环游记》。

另外,在动画行业的发展上,中外动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动画产业发达,技术实力强大,投资规模庞大,例如迪斯尼和皮克斯等动画制作公司拥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先进的技术设备。

而中国动画产业相对较为薄弱,制作水平和市场影响力都有待提高。

然而,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动画开始崭露头角,如《大鱼海棠》和《白蛇:缘起》等。

最后,在主题和故事性上,中外动画也存在差异。

中国动画更注重教育和传统文化,而西方动画更注重情感和成长主题。

中国动画通常具有浓厚的寓意和道德教育,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传递正面价值观。

而西方动画虽然也有教育意义,但更加注重情感和个人成长。

例如,《头脑特工队》和《寻梦环游记》等西方动画作品,通常通过角色成长和情感冲突展现主题。

总体而言,中外动画在创作风格、受众群体、产业发展和主题故事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方动画更注重传统文化和教育,面向国内儿童观众,而西方动画更注重全球市场,面向不同年龄段观众。

中外电视动画(卡通片)的比较研究

中外电视动画(卡通片)的比较研究

(一) 微观分析
1. 有趣的人物造型是一部动画片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秘密武器
造型的好坏影响着人们对整部动画片的直接观感。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曾几何时,迪斯尼凭借一只米老鼠和一只唐老鸭,在动画片领域独步古今,挥斥方道,搅起一路旋风。尔后的《小熊温尼》、《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狮子王》等一批傲视同仁的佳作,更令各路诸侯俯首称臣,甘拜下风,只好眼巴巴地望其一路绝尘而去。而近几年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梦工厂等不甘示弱,纷纷拿出自己的片子欲与迪斯尼分一杯羹究(四)
虽然孩子们的观点还有很多稚嫩和偏颇,但是他们用他们敏锐的感受力发现着国产动画片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孩子们是有鉴赏力的,他们对于好的和坏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价值观。比如一向被我们忽视的幽默,就是笑谈直理,有益身心,沟通传受关系的一门艺术。孩子们能够迅速的发现它的魅力,并且从国产动画片和国外动画片中间做出相应的选择,哪个更好看,更有趣,自然选择哪个。在孩子们挑剔的目光中,中国动画片悄无声息的在遥控器的面前让位给外国动画片。
中外电视动画(卡通片)的比较研究
中外电视动画(卡通片)的比较研究
一 引论:
中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无限的商机。中国动画片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全国近4亿少年儿童是动画片巨大的观众层,也是动画片相关产品的庞大消费群。动画片以其自身寓教于乐的形式以及广阔的表现空间,早已成为一种世界语言。据调查,动画片是广大少年儿童最喜爱、最易接受的影视节目样式。有文章指出,卡通的含义是融于商品经济中交互的意识运动,是电子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这种运动规律和所有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一样,是不可回避和抗拒的。如果中国的卡通再得不到振兴,30年以后,我们的孩子将背叛我们的信仰,我们所缔造的一切将不复存在。相信这不是危言耸听。如今的孩子已被外国的卡通所包围,他们崇拜金发碧眼的超级英雄,因为他善于拯救世界。他们已经越来越不习惯自己的学校、老师、家庭、社会,而更倾向于生活在一个更“自由”、更“简单”的国度,随着价值观的潜移默化,最基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心将被看着米老鼠、加菲猫长大的“新人类”视作愚蠢可笑的古老传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是动画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观众对角色的印
象和情感。

在中外动画中,由于文化和审美的差异,角色造型设计也有着显著的区别。


文将对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进行对比与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中外动画角色造型的基本特点
在中国传统动画中,角色造型通常更接近于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线条柔和,人物形
象常常具有古典美感。

角色的头部和身体比例多是按照现实的人体比例设定的,造型更加
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念。

而在西方动画中,由于对动画风格的追求与文化的影响,角色的造
型往往更加夸张和富有创意。

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可能会被夸大或拉长,使角色看起来更加
有趣和富有动态感。

1. 服装风格
中国传统动画中的角色通常穿着古代的汉服或唐装,这些服装在色彩和图案上也更接
近于古代的绘画风格,让人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而西方动画中的角色则穿着更多
元化的服装,既有现代时尚的衣着,也有具有时代特色的服饰,其中还包含着对不同文化
的尊重和借鉴。

2. 面部表情
中国传统动画中的角色面部表情通常较为内敛,表情更多地依靠眼神和手势的表达。

而西方动画中的角色往往面部表情更加夸张、生动,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这与西方人的语言和情感表达习惯有关。

3. 体型特征
中国传统动画中的角色体型多以柔美、秀美为主,人物身材比例比较匀称。

而西方动
画中的角色则具有更加多样化的体型特征,有的角色可能非常矮小,有的则可能非常高大,这样的设计更加符合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

1. 文化传承与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设计受到了中国古代绘画和文化的影响,强调了中国传统
审美观念下的独特美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西方动画中的角色造型则更加注重现
代审美观念和多样化的文化传承,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融合了现代的审美需求和创新理
念。

2. 社会背景与时代需求
中国传统动画中的角色造型设计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呈现,追求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韵味。

而西方动画中的角色造型则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大众化需求,体现了尊重差异、包容多元的社会价值观。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的对比与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下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也能为动画创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尊重文化差异,注重本土创意
在动画创作中,应该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充分挖掘和呈现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多样化的角色设计
在角色造型设计上,应该多样化体现不同人群的特点和价值观,丰富角色的形象和魅力。

3. 创新与传承相结合
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和审美传承,也要融合现代审美观念和创新理念,不断提升角色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和时代感。

总结:
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对比与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文化下角色造型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价值观和创作理念。

在今后的动画创作中,需要更加注重文化差异的尊重和创意的多样性,不断提升动画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相信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中外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一定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呈现,给观众带来更加精彩和多元的视觉享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