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一》导学案
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分数混合运算一导学案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主备人:黄萍审核人:课题: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备注第一课时:分数混合运算一学习目标: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巩固对已学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利用分数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培养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以2人小组复述回顾下列内容)1、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22×50÷20 48÷16×42 72÷(36×2)2、说出下列各题的单位“1”以及数量关系:(1)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
单位“1”是(),数量关系:()× =()(2)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
单位“1”是(),数量关系:()× =()板书:分数混合运算二、设问导读:[设问导读](仔细阅读课本21页内容,完成下列各题)1、(口述)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有:(1)();(2)();(3)()。
问题()。
2、线段图中,把气象小组12人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摄影小组占这样的()份。
这反映的是(——)表示的含义。
3、线段图中,把摄影小组人数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份,航模小组占这样的()份。
这反映的是(——)表示的含义。
4、气象小组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摄影小组有多少人?列式计算[ ]。
5、摄影小组有()人,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列式计算[ ]。
6、气象小组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1/3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的3/4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列综合算式计算:[ ]7、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法,再算(),有括号的先算(),再算()。
《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进行简便运算。
3、通过练习,培养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1、重点是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难点是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过程】一、复习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
2、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
3、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428+63÷9―17×5(2)1.8+1.5÷4―3×0.4(3)3.2÷[(1.6+0.7)×2.5](4)[7+(5.78—3.12)]×(41.2―39)二、探索新知1、阅读例4题目,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示:A、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B、从问题入手想:要求小红还剩几多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花。
2、列出综合算式,想一想它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独立完成P34"做一做"第1、2题4、明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同样适用,正确复述四则混合运算定律。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练习九第1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练习九第2---6题2、拓展提高:练习九第7---10题提示:(1)第2题:要注意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第3课时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1)教学内容:课本第78--79页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不超过两步),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并出示例题。
学生自由读题,了解题意。
二、探索新知1、出示例2,问: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说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谈话:为了使已知条件之间、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更清楚,可以先画线段图。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画线段图的过程,学生和教师一起操作,完善线段图。
2、问:要求女运动员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什么?在图上指出来。
各自列式解答,指名板演,期于学生同时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探讨其他算法设问: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算?学生思考后交流。
教师适当评讲。
三、巩固深化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先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列式解答。
集体评讲。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学生弄清题意后独立解答。
(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集体评讲。
四、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第1、2题。
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第【2】篇〗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乘、除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1.重内容,重形式。
在复习准备阶段,精心设计练习题内容,在高效复习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探究,重归纳。
在教学例3的环节中,不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且重视个例分析,重视归纳总结相关规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根据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的简便计算。
2、使学生在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分数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体会数学学习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教学难点:理解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入手,利用推移、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尝试、观察发现规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
1、出示教科书第80页的例题图。
提问:要求“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要求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并尽可能列出不同的综合算式。
2、集体交流。
根据回答板书算式。
×18+×18 (+)×18追问:列式时你是怎么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是运算,统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独立列式解答口答算式,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二、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根据以上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会计算上面这两道式题吗?学生分别计算,并指名板演。
2、提问:这两道式题的计算结果相等吗?运算顺序呢?第一道算式先算什么?第二道算式呢?3、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金台区陈仓路小学
新课程教学导学案年级__ 班任课教师:
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4、解决问题: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5、合作探究,出示合作要求。
⑴合作要求:1、题中有哪几种量?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谁是单位“1’量?
3、画出线段图,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⑵学生组内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画图)
⑶尝试计算
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清楚地了解了三个量之间
的关系,请你算一算,航模小组到底有多少
人?(学生独立计算)
⑷全班交流
分步算式: 12×
3
1
=4(人) 4×
4
3
=3(人)
综合算式: 12×
3
1
×
4
3
=3(人)
思考: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你发现了什
么?
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
顺序一样。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
7、试一试
生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以求助老师或同组
同学。
引导学生
画线段
图,教师
巡视。
先说运算
顺序
学生尝试
画线段
图。
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2)我会画图分析。
(3)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
列综合算式:
答:
我发现:通过综合算式的计算,我知道分数连乘运算的顺序是:
2.变式探究:航模小组有3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的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 。气象小组有多少人?
(1)我得到的信息:
①
②关系式:列式:
③关系式:列式:
关系式:
我的计算:
方法总结:
②小明的体重是36千克,正好是妈妈体重的 ,妈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关系式:
我的计算:
方法总结:
2、探究新知
1.主题图探究
例题题目:气象小组有12人。摄影小组的人数是气象小组人数的 ,航模小组的人数是摄影小组人数的 。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1)我得到的信息:
①
②关系式:列式:
2.爷爷今年90岁,爸爸的年龄是爷爷的 ,儿子的年龄是爸爸的 ,求儿子的年龄。
(1)分步列式:(2)综合算式:
四、拓展提高
1.实验小学合唱组有120人,美术小组的人数是合唱组的 ,科技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科技组有多少人?
2.小亮捐了30元,正好是小华的 ,小华捐的钱数又是小新的 ,小新捐了多少元?
民联寄宿制小学数学导学案
主备教师
施霞
授课教师
施霞
课型
预习+展示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时
一课时
学习
目标
1.知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2.会运用分数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3.能工整认真的写好分数混合运算算式。
分数混合运算(一)导学案

作业设计
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3、4题
课后反思
课题
分数混合运算(一)
课型
学案导学课
年级
五年级主备人贾源自蒲审核人学习内容
教师提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56、57
学生提供
学习
目标
我要学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题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怎样画线段图来表示这样的数量关系?说说数量关系?怎样求摄影小组的人数呢?
5·把什么作为分的对象?这里的单位一是谁?
6·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有什么联系呢?
自我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方面更加努力。
合
作
考
试
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
评出分数
学 习 过 程
学案
导案
情境导入
2、学生回答问题1后,在黑板上展示出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整数混合运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2·呈现情境图,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数学书上第56页图)
导语:春天来了,让我们去野外活动去吧!
合作探究
一、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各小组口头回答问题1、2、3,并且相互补充,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所在
二、思考、讨论、回答问题4、5,在展示区展示出线段图,并列出每一步算式
三、展示出综合算式,并得出结果
四、练习56页“试一试”,进一步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算法
五、思考并展示出问题6
六、练习57页第2题
1·你从图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
二、分数混合运算导学案

3.指名板演,共同交流订正。
展示提升:
1.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相同的。
2.强调书写格式。
3.强调:能简算的要简算。
巩固练习:
课本23页“练一练”的3题。
拓展练习:
课本23页“练一练”的4、5题。
自我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六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年 级
六
学科
数学
课 型
新课
教 师
刘裕萍
设计时间
2015.09.23
讲授时间
课 时
1
总课时
15
学习内容
分数混合运算(一)
学习目标
1.学生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操作、归纳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重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掌握解题思路。
X=364
X=624
答:都来寺里有624个和尚。
导学反思
学习准备
课件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预设导学
二度备课
温故互查:
4÷8/3-3/5 5/9×2/5÷4/9
预习交流:
1.出示:“以碗知僧”(第10题)。
2.学生读题。
3.互相交流大意。
4.组长记录自学后困惑的问题。
合作探究:
师讲解大意:
山上有一古寺叫都来寺,在这座寺庙里,3个和尚和吃一碗饭,4个和尚合分一碗汤,一共用了364只碗,请问都来寺里有多少个和尚?
巩固练习:
课本25页“练一练”的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混合运算一》导学案
《《分数混合运算一》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导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
(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通过材料整理、比较、分析交流、表达过程,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数学理解和表达
3、描述数学故事情境,整理数学思维,感受分数混合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正确分析等量关系并解答。
导学流程:
【温故互查】:(温故知新,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13×2+9÷38×2÷615+3-1232÷(4×2)
2、说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
(1) 甲队修的路是全程的,等量关系:()×() =()
(2) 五年级人数是全校人数的,等量关系:()×() =()
【设问导读】(仔细阅读课本56页内容,带着问题小组一起走进新知识的天地)
1、
气象小组
摄影小组列出算式:___________
航模小组列出算式:___________
2、两个算式综合起来可以写成: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运算过程中,能()的先()
= 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讨论运算:×÷
质疑评价总结:你们有什么疑问或不同意见吗?
4、我们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应当先算()法,再算(),有括号的先算(),再算()。
【自我检测】(运用新知来考考自己吧)
1、12÷÷2÷( ×)
2、实验小学合唱组有120人,美术组人数是合唱组的,科技组人数是美术组的,科技组有多少人?
【巩固训练】(再来提升一下吧)
1、看线段图列式:
杨树:
松树:
柳树:
列式:
2、妈妈的体重是55千克,恰好是爸爸体重的,小刚的体重正好是爸爸的,小刚体重是多少?
(画线段图)
爸爸体重列式:___________
小刚体重列式:___________
综合算式:___________
质疑评价: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或者不同意见吗?
【拓展延伸】(升华自己,为更好地学习下节课做准备吧)
看课本57页的数学故事,小组讨论完成(课件展示)
法一:(1)3瓶共多少升?法二:
(2)可以倒几杯?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尝试了导学案的授课方式,设置了五个环节,本来设想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能都解决了问题,但整节课下来,我感觉彻底的失败了,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我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意识到学生还小,自学能力或者理解能力比较低,设置的题难度梯度太大,而且学生从来没有用过这种方式上课,有些
不太适应,以致于整节课都节奏紧张。
其次上课后各个环节和时间协调的不恰当,第一环节温固互查浪费的时间太多,本来这个环节就是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不应当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互相复述,应当选几个学生直接了当回答会好些;然后是第二环节设问导读,我设置的是学生6人小组互相讨论课本内容完成1-4题,这个环节是要学生展示成果的,但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没有手脑并用,只是互相探讨了,没有往学案卡上写出答案来,我在教室巡视了一圈发现学生没有写上后,便提醒他们都书写到学案卡上,这样又一次浪费了时间,从而减少了学生展示的过程,我点播了一下就一笔带过了,这个环节本是本节课的核心之处,但导学下来,我感觉这个环节是最欠佳的,接下来是第三环节自我检测,这个环节学生的做题情况整体来说还不错,但时间的紧迫,我没有来得及让各个小组统计做题准确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不正确的,接着就直接进入巩固训练了,巩固训练是最难的部分,但只做了一道题,展示完毕就下课了。
总的来说是不成熟的备课导课。
导学方式的授课是一种趋势,但想要运用的好,需要不断地改进学习,是师生共同进步的载体。
我觉得应从各个方面吸取精华来提升自己,希望各位老师对我提出宝贵意见!
《分数混合运算一》导学案这篇文章共449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