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骨盆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产科护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产科护理)
是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的重要经线与分娩关系密切。 ⑵入口横径 :两侧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为13㎝。 ⑶入口斜径 :左右各一,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
径,平均值约为12.75㎝。
中骨盆平面
即骨盆最小平面,最狭窄。 呈前后径长的纵椭圆形直接影响胎头入盆后的内旋转,与分娩关系密切。前
骨盆内测量—骶岬
临产标志—坐骨棘
女性骨盆特点
• 前浅后深,入口横椭圆形,骶骨岬不过分前突,坐骨棘 平伏,骶骨弧度适当,坐骨切迹较宽,出口后矢状径较 长,耻骨弓角度约为90°,入口及出口均比男性骨盆大。
骨 盆 的 类 型假骨盆骨盆源自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骶岬为界

分 界
真骨盆
骨盆入口 骨盆腔 骨盆出口
是决定胎 儿是否能 通过阴道 分娩的重 要因素之 一
骶岬 坐骨棘 耻骨弓
骨盆的标志
女性骨盆标志
•坐骨棘:可经肛诊或阴道诊触到,在分娩 过程中是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骶骨岬:为骨盆内测量对角径的重要骨性 标志。
方为耻骨联合的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中骨盆平面共有两 条经线: ⑴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的 距离,平均值约为11.5㎝。 ⑵中骨盆横径 即坐骨棘间径。平均值约为10㎝,是胎先露部经过中骨盆的 重要经线,其长短与分娩关系密切。
出口平面
• 骨盆腔的下口,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 坐骨结节间径为两个三角形共同的底边。前三角平面的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
• 指正常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 • 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为60゜ • 角度过大时会影响胎头衔接
骨盆的结构、分界、特点及类型
骶骨

骨骼

骨盆的基本解剖

骨盆的基本解剖

骨盆的基本解剖一、骨盆的结构1、骨盆被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即假骨盆和真骨盆。

大、小骨盆由后方的骶骨岬开始,两侧连接骨盆界线而围城的一条线来区分。

每条界线包括髂骨弓状线、髂耻梳状线(耻骨梳)和耻骨嵴。

2、大骨盆:由界线上方的骼骨、耻骨和骶骨底组成。

骨盆连接区大而广泛.在腹腔周围形成由髋臼窝到腰椎强有力的应力号,作为腹部的一部分而存在。

由于骨盆倾斜,儿乎没有前壁。

3、骨盆上口(入口):呈圆形或椭圆形、后方缩窄与骶骨相连。

界线在骨盆中具有重要的产科意义,并早已被用于人类学测量中。

4、骨盆的连接:当骨盆底被软组织封闭后,小骨盆形成一个真的盆状。

从骨骼上说、小骨盆是大骨盆缩窄的延续部、在骨盆腔周围拥有不规则但完整的壁。

小骨盆在产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其有一条弯曲的中轴线和上、下开口。

上口被腹腔脏器占据,下口由骨盆底、内脏、下方的会阴括约肌封闭。

5、小骨盆腔:短且弯曲,且后壁比较长。

前下壁由耻骨体。

耻骨支和耻骨联合构成,后壁由骶骨前凹而和尾骨围成,两侧壁为髂骨和坐骨融合形成的四边形的光滑面。

上述封闭结构形成固有盆腔,内有直肠、膀胱和部分生殖器。

女性盆腔还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5、骨盆下口(出口):较上口不规则,由两侧的坐骨结节及后方的骶、尾骨围成。

由3个弓形构成,前部是位于坐骨耻骨汇合处的耻骨弓。

后方和两侧是位于骶骨和坐骨结节之间的坐骨切迹,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将坐骨切迹分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

加上附着的韧带,骨盆下口呈菱形。

其前缘由坐骨耻骨支联合耻骨下韧带构成,后缘是骶结节韧带和位于中线上的尾骨。

尽管下口的后半部不坚固,但是在韧带和尾骨的限制下仍很稳定,仅可轻微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骨盆下口平面只是一个概念。

其前部,坐耻连接部的平面向后下方移行为两侧坐骨结节最低点之间一条横线;其后半部平面接近于骶结节韧带并向前下方移行为坐骨结节最低点之间的横线。

6、骨盆轴和斜面:骨盆上口轴线与上口平面成直角进入骨盆中央,然后直接向后下方走行。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骨盆
1.骨盆的平面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出口平面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三)骨盆轴、骨盆倾斜度和骨盆类型
1.骨盆轴(又称产轴) 连接骨盆各假想平面中心点 的曲线为骨盆轴 此轴上段向 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 下向前。
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三)骨盆轴、骨盆倾斜度和骨盆类型
2.骨盆倾斜度
(1)妇女直立时,骨盆
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
成的角度,一般为60°。
(2)若倾斜度过大会影
响胎头衔接。
60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三)骨盆轴、骨盆倾斜度和骨盆类型
3.骨盆的类型
我国妇女女性骨盆占 52%~58.9%,骨盆宽, 盆腔浅,盆壁薄且平滑
(四)骨盆底组织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1.浅层(骨 Nhomakorabea底)位于外生殖器、会阴皮肤及皮下 组织的下面,由会阴浅筋膜、球 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 浅横肌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肌 腱汇合形成中心腱。
(四)骨盆底组织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2.中层(泌尿生殖隔) 位于骨盆出口前三角, 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 及尿道括约肌、会阴深 横肌组成。
(四)骨盆底组织
3.深层 (盆膈)
由肛提肌及其筋 膜组成。强有力承 托盆腔内脏器。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感谢聆听 感谢大家的聆听!
骨盆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
(一)骨盆的组成与分界
1.骨盆的骨骼 骨盆由骶骨、尾骨、左右两 块髋骨组成;每块髋骨又由 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骨盆的组成与分界
2.骨盆的关节与韧带 关节: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 骶尾关节 韧带: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

骨盆部-局部解剖

骨盆部-局部解剖
髂腰韧带
连接髂嵴和腰椎横突, 稳定骨盆和腰部之间的 连接。
骶结节韧带
连接骶骨和坐骨结节, 限制骶骨向前下方的移 动。
耻骨联合韧带
连接两侧耻骨,维持耻 骨联合的稳定性。
肌肉与韧带协同作用
维持骨盆稳定性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共同作用,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和平衡,防止骨 盆倾斜或旋转。
保护盆腔脏器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对盆腔内的脏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到外力 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较少见,需通过X线或CT确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软组织损伤及治疗措施
肌肉拉伤
常见于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需休息、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 伤肢等处理。
韧带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中 度和重度损伤需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
如坐骨神经损伤,可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手术治疗。
X线与MRI比较
X线检查对骨骼显示效果好,但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MRI则能全面评估骨盆部软组织情况,对肌肉 、韧带等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因此,在选择影像学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检查目的综合考 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骶骨前端的突出部分,为 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尾骨
尾椎
三至五块尾椎融合而成,位于脊柱末 端。
尾骨尖
尾骨末端的细小部分,常因久坐或外 伤导致疼痛。
骨骼连接与稳定性
耻骨联合
两侧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具有微动性。
骶髂关节
骶骨与髂骨的连接处,具有强大的稳定性,是骨 盆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韧带与肌肉
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盆底肌等,对维持骨 盆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解剖学之骨盆考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解剖学之骨盆考点汇总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重点:解剖学之骨盆考点汇总中公教育医疗卫生考试研究院辅导专家根据各省份考试真题,总结出相关重点,以便帮助大家梳理考试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更好的复习效果。

髋,又称腰带、骨盆,是一个骨骼构造,位于脊椎末端,连接脊柱和股骨,与四足动物的后肢、双足动物的下肢相连。

股骨与腰带在臀部连接处形成髋关节,它是球窝关节。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结而成。

人体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倾斜,女性的倾斜度比男性稍大。

女性骨盆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所以男女骨盆有着显著的差异。

女性骨盆主要表现为:骨盆全形短而宽阔,上口为圆形,较宽大,下口的各径(矢状径和横径)均较男性者大,加之尾骨的活动性较大,耻骨联合腔也较宽,坐骨结节外翻,从而使骨盆各径在分娩时可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特点(一)骨盆四壁耻骨联合短而宽,耻骨弓角度较大,骶岬突出较小,坐骨棘平伏,骨盆腔呈圆筒形,浅而宽。

(二)骨盆入口近乎圆形或椭圆形。

(三)骨盆出口宽大、坐骨结节间距宽阔。

入口平面为大小骨盆的交界面(即盆腔的入口),呈横椭圆形,径线如下:(一)前后径为耻骨联合上缘至骶岬前缘中点距离,又称骶耻内径,平均长约11cm。

(二)横径是入口平面最大径线,为两髂耻线间的最宽距离,平均约13cm。

(三)斜径左右各一条,为一侧骶髂关节至对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长约12.5cm。

从左骶髂关节至右髂耻隆突者为左斜径,反之为右斜径。

临床上以前后径为最为重要,扁平骨盆的前后径较小,将影响儿头入盆。

骨盆中段中上段为骨盆腔的最宽大部分,近似圆形,其前方为耻骨联合后方的中点,两侧相当于髋臼中心,后缘位于第二、三骶椎之间。

下段为骨盆的最小平面(所谓的中平面)系耻骨联合下缘、坐骨棘至骶骨下端的平面,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前后径约11.5cm,横径(坐骨棘间径)长约10cm。

助产学骨盆知识点总结

助产学骨盆知识点总结

助产学骨盆知识点总结一、骨盆的解剖结构1. 骨盆的组成骨盆是人体骨骼结构中的重要部分,由髂骨、坐骨、耻骨和尾骨组成。

髂骨包括髂邻骨、耻骨和坐骨,它们通过骨盆旋转固定在一起。

骨盆在小儿时期由五块骨头组成,但在成年后这些骨头会融合成为三块骨头。

2. 骨盆的结构骨盆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大骨盆是骨盆的上部,包括髂骨和上裂,其形状比较扁平,是腹壁的一部分。

小骨盆是骨盆的下部,包括耻骨、坐骨和尾骨,其形状较圆。

3. 骨盆的生理功能骨盆是人体中最大的腔囊,在妇女生殖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骨盆为胎儿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是孕妇分娩时的关键部位,支撑着子宫和胎儿。

二、骨盆的生理变化1. 成年后的骨盆变化骨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生理变化,成年后骨盆骨头融合成为三块骨头,使得骨盆的结构更加坚固。

2. 妊娠对骨盆的影响孕妇的骨盆会因怀孕而发生变化,由于激素的作用,孕妇的骨盆会变得更加柔软和松弛,以便于分娩时的生理过程。

三、骨盆的测量与评估1. 骨盆的测量方法骨盆的测量可以通过X光片、CT、MRI等多种影像学方法进行测量,也可以通过手部触诊、量表测量等方法进行评估。

2. 骨盆的评估指标评估骨盆的指标主要包括骨盆的大小、形状、角度和连接部位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状态,从而进行相应的治疗。

四、骨盆相关疾病1. 骨盆畸形骨盆畸形是指骨盆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骨盆形状和大小的异常。

骨盆畸形会影响孕妇的分娩过程,增加产程时间和分娩时的并发症。

2. 骨盆感染骨盆感染是指骨盆骨骼和周围软组织发生感染,通常由于骨折、手术或局部创伤引起。

骨盆感染严重的话会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需及时进行治疗。

3. 骨盆疼痛骨盆疼痛是孕妇常见的症状,主要原因是因为孕妇的骨盆由于怀孕而变得更加柔软和松弛,导致产生疼痛感。

五、骨盆的保健与功能康复1. 预防骨盆畸形孕妇在怀孕期间应该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产前指导,避免过度用力和姿势不正确的行为,减少骨盆畸形发生的概率。

盆部解剖(二)(人体解剖学)

盆部解剖(二)(人体解剖学)

腹中线
腹部正中线,从剑突至耻骨联合的连线,是皮肤表面的一种明显 标志。
臀沟
臀部皮肤上的一条沟壑,是区分臀部和下背部的皮肤标志。
腰线
腰部皮肤上的一条曲线,是区分腰部和下腹部或侧腰部的皮肤标志。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肌肉标志
腹肌
腹部的肌肉群包括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等,这些 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对于骨盆的稳定性和运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的一块重要肌肉,其形态和功能对于骨盆后部的稳定性和 运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腰骶肌
包括腰大肌和骶肌,这些肌肉的形态和功能对于骨盆的稳定性和运动 性具有重要作用。
皮肤标志
详细描述
生殖系统的功能是产生并输送生殖细胞,以实现人类的繁衍。在盆内,卵巢负责 产生卵细胞,输卵管负责输送卵细胞至子宫,子宫负责孕育脉
髂内动脉
是盆部的主要动脉,分为 壁支和脏支,壁支供应骨 盆壁,脏支供应膀胱、前 列腺等盆腔脏器。
髂外动脉
是腹主动脉的分支,向下 延伸至股骨上段,供应下 肢。
骶正中动脉
是腹主动脉的分支,供应 脊柱和盆腔后部。
盆部静脉
髂内静脉
是盆部的主要静脉,与髂内动脉伴行, 收集盆腔脏器和下肢的血液回流至下 腔静脉。
髂外静脉
骶正中静脉
收集脊柱和盆腔后部的血液回流至下 腔静脉。
是下肢的主要静脉,收集下肢的血液 回流至下腔静脉。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主要功能 是使髋关节伸展和外旋。
02 盆内器官
泌尿系统
总结词
盆内泌尿系统主要包括膀胱和尿道,负责储存和排泄尿液。
详细描述
泌尿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液并排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在盆内,膀胱是泌尿系统的储尿器官 ,能够储存尿液,并在需要时排出体外。尿道则是尿液排出 的通道,连接膀胱和外界。

妇科骨盆知识点总结

妇科骨盆知识点总结

妇科骨盆知识点总结妇科骨盆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子宫、卵巢、输卵管和阴道等生殖器官,同时也与尿道、直肠等泌尿、排便系统紧密相连。

在妇科临床中,骨盆疾病常见且影响女性生活质量,因此了解妇科骨盆的结构、功能和相关疾病知识至关重要。

一、骨盆结构1. 骨盆骨骼结构妇科骨盆主要由髂骨、耻骨、坐骨和尾骨组成,其中髂骨分为髂骨体和髂骨耻骨,两者通过耻骨联合相连,形成了闭合的骨盆环。

2. 骨盆生理生化结构骨盆不仅承载着生殖器官,还是肌肉、韧带、脂肪和神经血管等组织的支撑和保护部位,这些组织和器官通过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网络紧密连接在一起,共同维持妇科骨盆的正常功能。

二、骨盆功能1. 支持生殖器官妇科骨盆通过骨骼和软组织的支撑,稳固地承载着子宫、卵巢、输卵管和阴道等生殖器官,保持它们的位置和形态。

2. 保护生殖器官骨盆骨骼的坚固结构和周围组织的紧密结合,为生殖器官提供了充分的保护,避免外部压力和冲击对其造成伤害。

3. 提供通路与支撑骨盆不仅是生殖器官的固定基础,还为尿道、直肠和部分大血管提供了通路和支撑。

三、常见的妇科骨盆疾病1. 盆腔积液盆腔积液是指盆腔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液体,引起盆腔脏器受压和受限,造成腹痛、腰酸、下腹坠痛等不适症状。

2. 盆腔炎症盆腔炎症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盆腔内脏器和组织的炎症,可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下腹疼痛、排尿不适等症状。

3. 骨盆脏器脱垂骨盆脏器脱垂是指子宫、膀胱或直肠等盆腔脏器因骨盆底肌肉松弛或损伤而下垂,引起尿失禁、排尿困难、性交疼痛等问题。

4. 盆腔肿瘤盆腔肿瘤包括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瘤、卵巢囊肿等,它们对盆腔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5. 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障碍是指骨盆底肌肉和软组织受损或功能失调,造成盆底支撑功能减弱,导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问题。

四、预防和治疗方法1. 加强骨盆底肌训练定期进行盆底肌锻炼,加强盆底肌力量,提高骨盆底的支撑功能,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剖骨盆知识点总结
一、解剖结构
骨盆主要由髂骨、坐骨、耻骨和尾骨组成。

它们通过韧带和软骨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骨壳,保护着内部的重要器官。

骨盆的解剖结构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髂骨、坐骨、耻骨和尾骨。

1. 髂骨
髂骨是骨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由髂骨臼和骨盆骨组成。

髂骨臼位于髋关节的前上方,有一个凹槽,称为髂骨臼。

髂骨臼上方连接着骶骨,形成了骶髂关节,下方连接着耻骨,形成了耻髂关节。

髂骨的骨盆部分由髂骨体、髂骨翼和髂骨结节组成,它们通过骨盆骨和韧带相连。

髂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2. 坐骨
坐骨位于骨盆的后部,是骨盆的一部分。

坐骨的骨头向前内侧凸出,形成了坐骨结节。

坐骨通过骶骨和髂骨相连,形成了骶坐关节。

坐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3. 耻骨
耻骨是骨盆的前部,通过耻骨联合和韧带与坐骨和髂骨相连。

耻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4. 尾骨
尾骨是骨盆的下部,是由几块小骨组成的。

尾骨通过韧带与骶骨相连。

尾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重量和保护内部器官。

除了以上骨骼结构外,骨盆还包括韧带、肌肉和神经血管系统。

骨盆韧带主要连接骨盆的各个部分,增强了骨盆的稳定性。

肌肉系统分为腹肌、髋部肌肉、臀部肌肉和髂腰肌等,在支撑身体和行走时发挥着重要作用。

神经血管系统负责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保证骨盆内各组织的正常功能。

二、功能
骨盆作为身体的重要骨骼结构,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支撑和保护内部器官、支撑身体重量和参与生殖、排泄和运动等生理活动。

1. 支撑和保护器官
骨盆通过坚固的骨骼结构,能够有效支撑身体内部的重要器官,如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以及部分内脏器官。

同时,骨盆还能够保护这些器官免受外部伤害。

2. 支撑身体重量
骨盆连接着躯干和下肢,能够承受身体的重量,保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3. 生殖功能
骨盆是生殖器官的重要支撑器官,女性的骨盆结构能够承受分娩时的压力,保护胎儿和母亲的安全。

同时,骨盆的形态和大小也对生殖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4. 排泄功能
骨盆通过支撑和保护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保证了排泄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正常进行。

5. 参与运动
骨盆是人体下半身的关键骨骼,通过肌肉系统的协同作用,参与了身体的行走、跑步、坐立和弯曲等运动。

三、临床意义
骨盆结构的异常和功能的失调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和症状,如骨盆骨折、髋关节疾病、骨盆畸形等。

这些疾病和症状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1. 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往往伴有内脏器官的损伤,需要及时治疗。

常见的骨盆骨折有耻骨联合骨折、骶髂关节骨折等。

2. 髋关节疾病
髋关节是骨盆和大腿骨连接的关节,如果发生疾病,会影响行走和运动功能,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3. 骨盆畸形
骨盆畸形可能会影响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生育困难或者生殖系统疾病。

4.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是骨盆的基底部分,负责支撑内部器官和保证它们的正常功能。

如果盆底发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尿失禁、直肠脱垂和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

总之,骨盆作为人体重要的骨骼结构,具有多种重要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深入了解骨盆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医学和生理学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人体的机能和解剖结构,为相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了解骨盆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情况,有助于提高对相关
疾病和症状的认识,促进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本文对读者理解骨盆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有所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