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敏:敏捷,勤快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状后=于事敏而于言慎
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基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2
传统国学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组学科月正在筹备一场以“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为主题的展览,现需要各班级制作一块宣传展板。本单元课文中的先秦诸子作品是重要的素材来源。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深入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等篇目,提取先哲们的智慧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设计生成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展板。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老子、庄子思想观念比较
对道的尊崇;顺应自然的自然观;追求内心的平静;超脱的处事态度
老子偏向于自然哲学与政治,庄子偏向于个人精神世界与人生态度;老子简洁隐晦,庄子富有想象力与文学性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对比一:
30
探究3:结合文本以及相关拓展资料,分析比较本单元各家立身处世的异同。
原因分析
孔子
孟子
曾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崩乐坏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君主行暴政
而:表并列
就:靠近
于:对于(在)
焉:语气助词
正:修正
通“矣”,了
已:
而:表假设,如果。
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状后=于事敏而于言慎
文白对译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基斯坦和古希腊开始奠基,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着在这种基础之上。
2
传统国学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组学科月正在筹备一场以“辨诸子驳杂之文,悟百家说理意趣”为主题的展览,现需要各班级制作一块宣传展板。本单元课文中的先秦诸子作品是重要的素材来源。请你和你的小组成员深入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四章、《五石之瓠》《兼爱》等篇目,提取先哲们的智慧思想,并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设计生成一个富有创意和教育意义的展板。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老子、庄子思想观念比较
对道的尊崇;顺应自然的自然观;追求内心的平静;超脱的处事态度
老子偏向于自然哲学与政治,庄子偏向于个人精神世界与人生态度;老子简洁隐晦,庄子富有想象力与文学性
个性原因
历史背景
对比一:
30
探究3:结合文本以及相关拓展资料,分析比较本单元各家立身处世的异同。
原因分析
孔子
孟子
曾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崩乐坏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君主行暴政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积累并记牢120个实词中的“29归P677”“110质P701”二 字及次常用字“喻”“施”“敏”。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归
义项
例句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复回娘合家词省,亲归 宁 , 出 嫁 的 女 子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③返回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广大;毅,坚强,刚毅;
远 乎 ? ( 固 定 句 式 , 不 ③而() 表并列
也……吗)”(《泰伯》) (第8章)子曰:“譬如为
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④以为() 把…作为
⑤已() 停止
⑥篑(
盛土的竹筐 )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⑦平地(
填平洼地)
吾往也。”(《子罕》)
⑧知
6、成语积累
成语
释义
①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③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④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⑤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⑤文质彬彬(文质兼) 备、配合适当的样
子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得分点: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贤德的
人。齐:看齐。而:表顺承。内:方位名词作 状语,在心里。省:反省,检查。)
理解性默写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④归附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归
义项
例句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复回娘合家词省,亲归 宁 , 出 嫁 的 女 子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③返回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广大;毅,坚强,刚毅;
远 乎 ? ( 固 定 句 式 , 不 ③而() 表并列
也……吗)”(《泰伯》) (第8章)子曰:“譬如为
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④以为() 把…作为
⑤已() 停止
⑥篑(
盛土的竹筐 )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⑦平地(
填平洼地)
吾往也。”(《子罕》)
⑧知
6、成语积累
成语
释义
①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③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④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⑤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⑤文质彬彬(文质兼) 备、配合适当的样
子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得分点: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贤德的
人。齐:看齐。而:表顺承。内:方位名词作 状语,在心里。省:反省,检查。)
理解性默写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④归附
《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60张PPT).ppt

背景
春秋末期,正值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周朝的礼制日渐崩坏,名存 实亡,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阶段。人们本性中最 原始的欲望如脱缰野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 念。
在生活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为了维护 社会稳定,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孔子建立 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四书”“五经”“十三经”
四书名单:《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五经是儒 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相传它们都经过儒家创始人之一的孔 子的编辑或修改。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 《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尔雅》,共 十二经。
以具体的行为要求来说理,深刻而平实。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è何?” (《八佾yì》)
➢ 而:如果 ➢ 如……何:固定句式,怎样对待……呢?/把……怎么样
呢?/对……怎么办呢? ➢ 礼:礼仪制度 ➢ 乐:音乐舞蹈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 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学而第一 (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 之门”) 为政第二 (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八佾第三 (主要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第七 (主要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子罕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 和不提倡做的事)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活动一: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 (3)一词多义
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得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作为)
而:学而时习之(连词,表承接关系,“然后”“之后”) 人不知而不愠(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博学而笃志(连词,表并列关系,相当于“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求诚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风范: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活动三: 拓展阅读,实践运用
(3)【领悟道理,满分2分】从下面两句中选择一个句子,说说其中 蕴含的成长的道理及它的现实意义。 ①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句子:见贤思齐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理:在向他人学习时,应找其优点,向其优点处看齐;还要找出其缺点,想想 自己是否有这些缺点,如有则立即改正,若无,则用他人之缺点时刻警醒自己。
布置作业
【必做】阅读《百味人生》3中的选文《孔子世家赞》,在疏通文意的基 础上,结合自己课外阅读的拓展,整理孔子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领悟 孔子的为学、做人之道,完成一期“圣贤之道”主题手抄报。 【选做】再搜集《论语》中的名句,将原句和理解整理储备在摘抄本上。
学习生活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教读引领课
《<论语>十二章》
学习内容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

详细描述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虽然《论 语》以孔子命名,但实际上并非孔子本人所著。一般认为,《论 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语》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总结词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政治主张 等方面的内容,其结构较为松散,但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影响深远
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 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二章的文学特点与价值
文学特点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表达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价值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 进人文素养具有重
04
《论语》十二章主题思想总结
仁爱思想的重要性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尊重,主张以仁慈、宽容、同情心来对待他人。
孔子认为,仁爱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础,只有通过培养和践行仁爱思想,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
学习与修身的统一
《论语》强调学习与修身是相辅相成 的,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个人修养, 同时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02
《论语》十二章概述
十二章的选取标准与内容
选取标准
选取的十二章内容,均是《论语 》中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刻的哲 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主要内容
《论语》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 ,共492章。选取的十二章主要 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 、政治主张等方面。
十二章在《论语》中的地位
重要地位
这十二章在《论语》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是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篇章 。
关于《论语》的作者,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虽然《论 语》以孔子命名,但实际上并非孔子本人所著。一般认为,《论 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论语》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总结词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政治主张 等方面的内容,其结构较为松散,但内容丰富,涉及广泛。
影响深远
它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 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 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十二章的文学特点与价值
文学特点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表达了孔子思想的精髓。
价值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提升个人修养、增 进人文素养具有重
04
《论语》十二章主题思想总结
仁爱思想的重要性
仁爱思想是《论语》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尊重,主张以仁慈、宽容、同情心来对待他人。
孔子认为,仁爱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础,只有通过培养和践行仁爱思想,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共处。
学习与修身的统一
《论语》强调学习与修身是相辅相成 的,通过学习知识来提升个人修养, 同时又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以 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02
《论语》十二章概述
十二章的选取标准与内容
选取标准
选取的十二章内容,均是《论语 》中的重要篇章,具有深刻的哲 学思想、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主要内容
《论语》共二十篇,每篇若干章 ,共492章。选取的十二章主要 涉及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 、政治主张等方面。
十二章在《论语》中的地位
重要地位
这十二章在《论语》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是理解孔子思想的核心篇章 。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博学而笃志( dǔ )
●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
●
●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之
者不
比得上
如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了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论语》十二章 ppt课件

课文研读
读书人
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当做
停止
并列连词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 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 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 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 • (2)30—50岁,欲仕不能。 • (3)50—55岁,在鲁从政。 •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 (5)68—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论语》简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 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实践,从事
请事斯语矣。”
课文研读
从孔子的回答看,达到“仁”的境界的纲领是什么?
是克己复礼,即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克
己对内,复礼对外,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
自觉地遵守礼,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也是孔子的毕生
追求。
对内
非礼勿视 克制
仁
克己 复礼
由己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对外
非礼勿动
自己 合乎礼
要求 自己
课文研读
一个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
宽恕 (《卫灵公》)
子贡问:“有什么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 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 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 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是----------
7、《<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 句子是:----------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表示 学而时习之 承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表示 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高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做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一词多义: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论语》十二章 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 丘 ,字 仲尼, 春秋 时期 鲁 国人, 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 教育家, 儒 家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 者七十二人。
2、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 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 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
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 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你能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吗?
不亦说乎? yuè
人不知而不愠 yùn
吾日三省吾身 xǐng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曲肱而枕 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
---------------------。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 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
------------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
面借鉴的意思时(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 的句子),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文中成语
1、不亦乐乎 2、 不舍昼夜 3、逝者如斯 4、三十而立 5、温故知新 6、择善而从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
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
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孟 ”。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纂,以 语录体 和
对话体 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
《论语》《孟子》 4、请写出“四书” 《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
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
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
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
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 求学的句子是:
11.《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 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 是:
12.《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 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 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天天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5、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
6、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 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是----------
7、《<论语>十则》中,阐述了“吾日三省吾身”内容的 句子是:----------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表示 学而时习之 承接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表示 转折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高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古今异义: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做 替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了解 懂得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一词多义: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论语》十二章 复习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文学常识填空。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 丘 ,字 仲尼, 春秋 时期 鲁 国人, 春秋末期的 思想家、 教育家, 儒 家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 者七十二人。
2、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要勤勉学习,还要按时温习,把学 习当作一件乐事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9、表明了学须有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远千里 而来,研究学问,析疑解惑,有利于学业进步,
自然成为乐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0、含蓄地表明了学习要有不求人知、全在进德 修业的正确态度: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你能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吗?
不亦说乎? yuè
人不知而不愠 yùn
吾日三省吾身 xǐng
吾十有五 yòu 不逾矩 yú
wǎng
dài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dān 一瓢饮 piáo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hào
曲肱而枕 qū gōng 博学而笃志 dǔ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而”的基本用法有两种:
,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
---------------------。
3、《<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 强调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起来的句子是: ---------
------------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
面借鉴的意思时(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 的句子),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文中成语
1、不亦乐乎 2、 不舍昼夜 3、逝者如斯 4、三十而立 5、温故知新 6、择善而从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用原文填空
1、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
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
-------------。 2、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
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孟 ”。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3、《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 及再传弟子编纂,以 语录体 和
对话体 为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
的言行。
《论语》《孟子》 4、请写出“四书” 《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 《春秋》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11、曾参讲治学的人要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的
句子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
12、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
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5、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19771
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
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
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 求学的句子是:
11.《论语》中含义深远,金铿玉振,古往今来,不知 激励过多少志士仁人在险恶的环境中守志不移的句子 是:
12.《论语》中用简洁朴素的笔致,勾画出一个安贫乐 道者的心理状态,平凡而又高洁,令人向往之至,在 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