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中国历史
教资历史科目三重点

教资历史科目三重点
一、中国历史
1、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开端,最初由秦始皇建立,占领了长江
以外的大部分已知地区,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分省制度,在中国历史上
标志着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代表着文明、安定和繁荣,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髓"汉文化",以禅让和招贤纳士为贵族礼教,开发农业,定制出丰富而细腻的文学曲艺。
3、唐朝:唐朝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文化的延续和衔接,从唐朝可以
看出当时的统一和安定,实行的九品官制,著名的文人骚客大多在唐
朝绽放,其中也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著作,积淀出了辉煌的文学宫殿。
4、宋朝:宋朝被认为是开创了中国古代最辉煌的社会文化文明的朝代,这一时期发展出了"宋文化",它坚持"文官天下",变革旧制,以文治天下,创造出了繁荣昌盛的中国文物文明。
二、近代历史
1、晚清:晚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最后一个中
国舶来文明晚期的冰山,进入晚清时期,西方列强推动清朝快速西化,大量舶来文化入侵,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也标志着中
国进入近代历史的新纪元。
2、民国:民国历史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文化,当时资本主义思潮泛滥,大量的资本家精英一展身手,将中国带入近代化进程,经济上有
大量创新,文化上流行西方文化影藉,在教育、医疗、科技等建设多领域有着显著进步。
3、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翻转,中国开始进行自主的社会历史发展,有着革命的气息,改革开改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迅速,特别是对外对微的改革,开放了一扇繁荣的窗口,使中国走向新社会。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

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师资格证是一项专业性的考试,主要用于评估申请人在所申请的教学科目上的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
针对高中历史学科,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和能力,以便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的第一部分知识点。
首先,对于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必考知识点一,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形态。
这包括三个主要方面: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了解这三种社会形态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于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是生产的基础,奴隶主是社会的统治者,社会组织形式以家族制和部落制为主,生产方式以农耕为主导。
教师应该了解奴隶社会的主要特征和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如夏朝、商朝和周朝等。
而在封建社会中,封建地主阶级成为社会的统治者,土地所有权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封建地主手中。
农奴和佃农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生产方式以农耕和手工业为主导。
教师需要了解封建社会的典型代表,如秦朝、汉朝和宋朝等,并理解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演变过程。
最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私有制成为主导,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主导阶级。
生产方式以工业化为主导,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
教师需要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包括清朝末年和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除了对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了解,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一还包括了其他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文化的代表性内容,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同时也需要了解古代科技的发展和贡献。
其次,考生还需要对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这些历史人物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等,他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和贡献,对于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还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
考生需要熟悉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如夏商周时期的更替、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唐朝的繁荣等。
高中历史教资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教资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人类开始定居,发明陶器,出现初步的社会分工。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时期- 夏朝: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开始。
- 商朝:出现了成熟的青铜文化,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形式。
- 西周:实行分封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封建社会秩序。
3.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春秋五霸”。
-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百家争鸣,是思想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
4. 秦汉时期- 秦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
- 汉朝:汉武帝时期开拓丝绸之路,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二、中世纪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与军事斗争。
- 两晋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与融合时期,佛教进一步传播。
2.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统一南北,开创开皇之治。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 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
3. 宋元明清- 宋朝:商品经济发达,科技文化有所发展,出现了活字印刷。
- 元朝:蒙古族统治,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外交流。
- 明朝:郑和下西洋,展现了国力的强盛。
- 清朝:康乾盛世,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三、近现代历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试图自强。
- 戊戌变法:尝试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2. 中华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时期:军阀割据,国内战乱不断。
- 国民政府时期: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爆发,最终共产党取得胜利。
3.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 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影响。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素养”知识汇总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历史素养”知识汇总一、中国古代史(一)原始社会1. 原始人群:(1)元谋人: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约 170 万年。
(2)蓝田人:距今约 70 万年到 115 万年。
(3)北京人:距今约 71 万年—23 万年,已使用天然火。
2. 氏族社会:(1)母系氏族: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
(2)父系氏族: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黑陶文化”。
(二)奴隶社会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公元前 1600 年)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
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
2. 商朝(公元前 1600 年—公元前 1046 年)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3. 周朝(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256 年)(1)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公元前 771 年):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发生过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烽火戏诸侯等事件。
(2)东周:分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5年)和战国(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
(5)商鞅变法: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三)封建社会1. 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1)公元前 230 年—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教师资格证通用科目一《综合素质》08文化素养-中国历史篇

文化素养——中国历史篇【史前】中国史前时期,炎黄二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夏】传说中的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
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商】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领成汤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周】公元1046年周部落首领姬发灭掉商朝建立周朝,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历史上将周朝这段之后的时期称为东周,之前时期称之为西周。
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东周时期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又被称为“春秋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为分水岭,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百家争鸣,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思想家孔孟等。
【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结束了长达250多年诸侯纷争的战国时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秦朝统一了文字,度量衡,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
由秦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延用着。
为了抵御北方匈奴,秦朝修筑了长城,成为今日万里长城的雏形。
然而长城从未成功抵御过北方胡人南下。
【汉】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获胜的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为了区别于刘秀重建于洛阳的汉,历史上把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
西汉的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派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开了从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被称为“丝绸之路”,中国绚丽的丝织品经此源源西运,成就“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亡于绿林赤眉起义。
刘邦九世孙刘秀趁势而起,重建汉后开创了“光武中兴”。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并形成门阀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内迁,北匈奴西迁后鲜卑人占据漠北,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教资历史知识点整理

教资历史知识点整理教育资格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历史知识点的考察,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备考者来说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教资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希望对备考者有所帮助。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统一中国、秦始皇的治国方略和法治精神。
3. 汉初中兴、汉武帝的政治制度、农业发展和文化繁荣。
4. 三国时期的政治分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演变。
5. 隋唐王朝的建立与疆域拓展、科举制度的实施。
6. 宋元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农业的发展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7. 明清王朝的政治格局、海外贸易的发展和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世界史1. 远古时期的早期人类和古代文明的兴起。
2. 世界主要古代文明的发展,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
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基督教的传播。
4.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5. 近代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工业革命。
6.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7. 当代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三、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及其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变革。
3. 中共成立、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
4.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5. 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
四、教育史1.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2. 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和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3. 世界各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
五、地理知识1. 世界地理概况,包括大洲、大洋、河流、山脉等。
2. 中国地理概况,包括山川、河流、地理区划等。
六、历史名人1.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人,如孔子、屈原、李白等。
2. 世界历史名人,如亚历山大大帝、拿破仑、牛顿等。
七、历史文化名著1.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著,如《论语》、《史记》等。
2. 世界历史文化名著,如《圣经》、《战争与和平》等。
总结:以上是教资历史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整理,备考过程中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具体的考试题目当中。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第四章文化素养知识点复习

第四章文化素养第一节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一、中国历史重要事件(一)原始社会1.原始人群①元谋人:1965年在云南发现化石,是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②北京人2.氏族公社时期①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距今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繁荣时期。
②龙山文化和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二)农业社会1.中国文明时代的开始(夏一西周)(1)夏朝夏朝的建立(2)商朝①盘庚迁都②甲骨文的出现:③武王伐纣(3)西周封邦建国西周分封始于周武王,为了巩固统治,成王时大规模分封诸侯。
2.中国封建时代的开始(东周一秦)(1)春秋战国①“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②商鞅变法③“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我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秦①秦统一六国②焚书坑儒③陈胜、吴广起义3.封建制度的巩固到灭亡时期《汉一清》(1)汉①楚汉之争②文景之治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张骞通西域⑤汉匈和亲⑥王莽改制⑦官渡之战⑨赤壁之战(2)三国(3)西晋(4)东晋(5)南北朝(6)隋①科举制②开凿大运河(7)唐①贞观之治从627年至649年,是李世民统治的贞观年代。
②玄奘西行③武则天改唐为周④文成公主人藏⑤鉴真东渡⑥开元盛世在唐玄宗的治理下,社会政治比较安定,生产继续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期,史称“开元盛世”。
⑦安史之乱⑧黄巢起义(8)五代十国陈桥兵变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东京(河南开封)东北的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宋①杯酒释兵权②澶渊之盟③王安石变法宋神宗即位后,锐意改革,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④靖康之变(10)元①元统一中国②马可•波罗游历中国③红巾军起义(11)明①明成祖迁都1421年,明成祖朱棣将都城正式迁至北京,改北京为京师,改应天府为南京,成为留城。
②郑和下西洋③戚继光抗倭④郑成功收复台湾1661年,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的郑成功击败荷兰殖民者。
2023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2023教师资格证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本文将对高中历史教师资格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以下是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1. 中国古代历史
-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制度变革。
- 汉代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成就。
-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交流。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文化繁盛。
2. 中国近现代史
- 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和国家衰落。
-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辛亥革命及建立中华民国。
-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 “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实践和探索。
- 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3. 世界历史
- 文艺复兴对欧洲的影响。
-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影响。
- 冷战时期的东西方对峙和全球影响。
- 当代世界的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
请备考的教师候选人重点复以上的历史知识点,理解其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影响。
希望这份总结对您的备考有所帮助!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相关教材和考试大纲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知识重点:中国历史
第一节:中国历史
一、原始社会
1、原始人群
(1)元谋人:已知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
(2)蓝田人:距今80万年
(3)北京人:距今50万年,已使用天然火。
2、氏族社会:
(1)母系氏族: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彩陶文化”
(2)父系氏族: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黑陶文化”
二、奴隶社会
1、夏朝
(1)夏朝:大禹之子夏启破禅让而开世袭之先河,建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商汤打败夏桀,夏朝灭;
(3)夏历成为我国最早的历法。
2、商朝
(1)汤建商,武王灭纣;
(2)商已有文字,甲骨文可证
3、周朝
(1)西周:
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礼:吉、凶、军、宾、嘉
宗法制度:族制系统
(2)东周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5,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开始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商鞅变法: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废田亩、建县制
三、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
1、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1)秦王嬴政公元前221年灭六国统一中原
(2)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
(3)北击匈奴:公元前215年蒙恬率30万大军北伐
(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起辽东—万里长城
(5)南统百越:公元前214年
(6)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7)秦王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入关,秦王子婴投降
2、汉朝(前202-公元220年)
(1)西汉: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项羽死,刘邦建汉,定都洛阳,后迁长安
汉初政治上推行“无为而治”,经济上采取“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东汉: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称帝,史称东汉
东汉至219年,共历194年
光武中兴
3、秦汉时期的科技与艺术
(1)数学:
汉武帝时期《周髀算经》,勾股定律;
汉朝《九章算术》,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完整体系的形成
(2)天文:
汉朝《汉书?五行志》有关于黑子的记录;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
汉安帝时,张衡浑天仪,132年,又发明了候风地动仪
(3)医学:
秦汉时期建立中医体系;
西汉:最早的药物学著作《神农本草经》
东汉: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东汉名医:华佗、张仲景
(4)造纸术:东汉和帝时“蔡侯纸”
4、三国两晋南北朝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破曹;
(3)三国鼎立“魏蜀吴”
(4)西晋统一:265年司马炎宫廷政变,西晋建立;316年匈奴占领长安,西晋灭亡
文化与艺术
圆周率:南朝祖冲之求算出圆周率是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463年祖冲之创立“大明历”,一年365天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是世界农学最早的巨著之一
马钧:发明指南车,发明龙骨水车
郦道元《水经注》
5、隋唐时期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自立,隋朝建立;是为隋文帝
废九品中正制,设三省六部、创立科举;
604年,炀帝继位,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18年,李渊篡隋,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唐太宗
唐高宗李治太宗之九子649年即位
683年,高宗子李显即位,是为中宗
690年,武则天称帝,是为中国女皇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用姚崇、宋璟为相;
安史之乱:755年,节度使史思明、安禄山叛乱,唐朝名存实亡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
6、五代辽宋夏金元
(1)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耶律阿保机:创制契丹文字,辽太祖
(3)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史称北宋,宋太祖。
(4)元昊建夏:1038年,元昊称大夏国皇帝,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5)东北女真灭辽建金
(6)1127年,赵构称帝,是为宋高宗,史称南宋。
(7)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8)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世祖;1276年,南宋灭亡
(9)元朝是我国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民族众多。
(10)行省制和宣政院(管佛教和藏族事务)
7、明清时期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明朝建立,明太祖
明朝专制统治加强;六部、三司、规定以八股文取士
郑和七次下西洋
李自成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1644年3月,明覆灭
1644年5月,清军攻占北京,顺治逐步统一全国
三、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1840年鸦片战争;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1842年签订
《南京条约》
(2)太平天国: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攻占南京;反侵略反封建的农*动
(3)洋务运动:“自强”“自富”为口号,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4)台湾建省:1885年10月,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5)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
(6)马关条约:1895.3
(7)戊戌变法:1898.6,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8)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俄、日、法、德、美、意、奥
(10)辛丑条约:1901.9;
新东方网课推荐:年教师资格一次顺利提分课程!!点击免费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