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听诊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这项检查通常由医生或者医疗专业人员执行,旨在检查腹部的外观、触感、听诊和叩诊等方面,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步骤和相关要点。
1. 患者准备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之前,患者需要脱掉上身的衣物,保持腹部暴露。
同时,医生或者医疗专业人员应确保检查环境肃静、温暖,并提供足够的隐私。
2. 观察腹部外观医生首先会子细观察患者腹部的外观。
他们会注意腹部是否对称、膨胀或者凹陷,是否有皮肤变化(如红斑、瘀斑、疱疹等),是否有腹股沟突出或者腹部疝气等异常。
3. 触诊腹部触诊是腹部体格检查中的重要步骤之一。
医生会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感受腹壁的张力、肌肉的紧张程度以及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大小。
触诊时,医生应使用适量的润滑剂,以减少对患者的不适感。
4. 腹部听诊医生会使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进行听诊。
他们会注意是否有肠鸣音(肠道蠕动的声音)的存在、强度和频率。
肠鸣音的异常可能提示消化系统的问题,如肠梗阻或者炎症。
5. 叩诊腹部叩诊是通过敲击腹部来评估腹部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
医生会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不同区域,并根据声音的音调和音量来判断腹部器官的状态。
例如,浊音可能表示有液体或者固体存在,而清音则可能表示有气体存在。
6. 深部触诊在完成表面触诊后,医生可能会进行深部触诊,以评估腹部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他们会用手指轻压腹部,以感受腹部器官的质地、轮廓和挪移性。
通过深部触诊,医生可以检查肝脏、脾脏、肾脏等器官的异常。
7.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测量腹围、测量腹部压痛点、检查肛门和直肠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腹部健康评估。
总结:腹部体格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通过观察腹部外观、触诊、听诊和叩诊等步骤,医生可以获取关于腹部器官功能和病理状态的信息。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腹部器官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观察、听诊、叩诊和触诊四个方面,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内容。
首先是观察,医生需要观察患者的腹部外形和皮肤情况。
腹部外形的观察包括腹部的对称性、腹壁的外形、是否有腹部肿块等情况。
对于皮肤情况的观察则主要包括是否有皮肤瘀斑、皮肤下出血、皮肤变色等情况。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患者腹部的整体情况,有无明显异常。
其次是听诊,医生通过听诊可以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声音情况。
主要包括肠鸣音和血管杂音。
肠鸣音是指肠道内气体和液体通过肠道时所产生的声音,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规则的、持续的。
而血管杂音则是指血管内血液流动时所产生的异常声音,可能是由于血管狭窄或者瘤体等原因引起。
通过听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肠道功能和血管情况。
接着是叩诊,医生通过叩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密度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叩诊应该产生清音,而当腹部腔内有肿块或积液时,叩诊会产生浊音。
通过叩诊可以初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是触诊,医生通过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形态和敏感度等情况。
触诊主要包括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
浅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肌肉的紧张度和腹部肿块等情况,而深层触诊可以了解腹部腔内器官的质地和形态等情况。
通过触诊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腹部腔内器官的情况,对于发现肿块、压痛等异常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腹部体格检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内容,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器官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医生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需要注意细节,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如何给患者做腹部听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
![如何给患者做腹部听诊[临床实践技能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b231124f312b3169a451a4f2.png)
【星恒教育】临床实践技能考试:体格检查
二十七、腹部听诊
【如何给分】
腹部听诊(7分)
(1)听诊操作方法正确并能指出主要听诊部位(3分);
①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1分)。
②顺序正确:左至右,下至上(1分)。
③能注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区听诊(1分)。
(2)会听并能表述何谓肠鸣音正常、亢进、消失(2分);
①能描述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1分)。
②能描述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鸣音响亮、高亢(0.5分)。
③能描述肠鸣音消失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0.5分)。
(3)能听腹部血管杂音(动脉性和静脉性),(2分)。
①动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1分)。
②静脉性杂音听诊部位正确:常在脐周或上腹部(1分)。
【考官常见提问】
1、怎样才算肠鸣音消失?
答: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2、如何区别动脉性和静脉性血管杂音?
答:动脉杂音常在腹中线或腹部一侧,分收缩期及舒张期;静脉常在脐周或上腹部,为连续性嗡鸣音。
3、腹中线部位听到动脉性血管杂音要考虑什么?如何进一步检查?
答:腹主动脉瘤(可触及一搏动性肿块)或腹主动脉狭窄(下肢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
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原文地址:/sjjn/27996.html。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及临床意义腹部听诊是临床医生通过听诊器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检查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听诊器放置在患者的腹部不同部位,医生可以听到不同的腹部声音,从而判断患者腹部的病理情况。
腹部听诊对于诊断和评估腹部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腹部听诊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肠鸣音:肠鸣音是指肠道蠕动产生的声音,主要是由于胃肠蠕动引起的气体和液体在肠道中的流动所产生的。
正常情况下,肠鸣音应该是连续、均匀、低音调的声音。
如果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是由于肠道麻痹或肠梗阻等疾病引起。
另外,如果肠鸣音增强或变得高音调,可能是由于肠道炎症或肠腔内有液体或气体积聚所致。
2. 腹部血管杂音:腹部血管杂音是指在腹部血管中出现异常的血流声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血管是没有杂音的。
但是,在一些疾病中,如动脉瘤、动脉硬化等,可以出现血管杂音。
腹部血管杂音的出现可能提示血管疾病的存在,如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
3. 腹部脏器摩擦音:腹部脏器摩擦音是指腹部脏器表面摩擦时产生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脏器表面是光滑的,不会产生摩擦音。
但是,在一些疾病中,如肝包膜炎、胆囊炎等,腹腔内脏器表面可能发生炎症或摩擦,产生摩擦音。
腹部脏器摩擦音的出现可能提示腹腔内炎症的存在。
4. 腹部肝脾浊音界:腹部肝脾浊音界是指通过敲击腹部,听到的肝脾边缘的声音。
正常情况下,肝脾浊音界应该在特定位置,如果肝脾浊音界超过正常范围,可能是肝脾肿大的表现。
腹部肝脾浊音界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脾的大小和位置,从而诊断肝脾疾病。
腹部听诊的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腹部疾病:通过腹部听诊,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道梗阻、肠炎、腹膜炎等疾病。
肠鸣音的改变、腹部血管杂音的出现以及腹部脏器摩擦音的存在,都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变的位置和性质,从而有助于诊断腹部疾病。
2. 评估腹部器官功能:腹部听诊可以评估腹腔内器官的功能状态。
通过肠鸣音的强弱、腹部脏器摩擦音的有无以及肝脾浊音界的变化,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胃肠道蠕动、腹腔内炎症反应以及肝脾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从而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状态。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一环,用于评估个体的腹部健康状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以便医生或医学生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能够准确评估腹部状况。
1. 外观评分:- 0分:腹部外观正常,无明显异常。
- 1分:腹部外观轻微异常,如脂肪堆积或轻度腹壁松弛。
- 2分:腹部外观明显异常,如肿块、瘢痕、疤痕等。
2. 腹壁评分:- 0分:腹壁紧张,无明显压痛或包块。
- 1分:轻度腹壁松弛,无明显压痛或包块。
- 2分:腹壁松弛,可触及明显压痛或包块。
3. 腹部肌肉评分:- 0分:腹部肌肉紧张,无明显异常。
- 1分:轻度腹肌松弛,无明显异常。
- 2分:腹肌松弛,可触及明显异常,如腹肌分离。
4. 肝脏评分:- 0分:肝脏大小正常,无压痛。
- 1分:肝脏轻度肿大,无明显压痛。
- 2分:肝脏明显肿大,可触及明显压痛。
5. 脾脏评分:- 0分:脾脏大小正常,无压痛。
- 1分:脾脏轻度肿大,无明显压痛。
- 2分:脾脏明显肿大,可触及明显压痛。
6. 肾脏评分:- 0分:肾脏大小正常,无压痛。
- 1分:肾脏轻度肿大,无明显压痛。
- 2分:肾脏明显肿大,可触及明显压痛。
7. 腹部肿块评分:- 0分:腹部无明显肿块。
- 1分:可触及轻度肿块,无明显压痛。
- 2分:可触及明显肿块,有明显压痛。
8. 腹部压痛评分:- 0分:腹部无明显压痛。
- 1分:轻度腹部压痛,无明显异常。
- 2分:明显腹部压痛,可触及明显异常。
9. 腹部听诊评分:- 0分:腹部听诊正常,无异常音。
- 1分:腹部听诊异常,如肠鸣音亢进或减弱。
- 2分:腹部听诊明显异常,如肠鸣音消失或出现异常杂音。
10. 腹部触诊评分:- 0分:腹部触诊正常,无明显异常。
- 1分:腹部触诊异常,如包块、肿块或肌肉紧张。
- 2分:腹部触诊明显异常,如包块、肿块或肌肉松弛。
根据以上评分标准,医生或医学生可以对患者的腹部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和记录。
评分越高,表示腹部异常越明显。
腹部听诊

病例二
患者,男性,70岁。上腹部伴腰背部持续性隐痛四天。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有高脂血症。患者 入院一周前有低热、咳嗽、盗汗,自服抗生素治疗后 体温正常。四天前出现上腹部伴腰背部持续性隐痛, 无头痛、头晕,无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无咳痰, 无恶心、呕吐,腹泻等,无尿路刺激征。体检:一般 情况可,心肺阴性,腹部平软,剑突下轻压痛,余腹 (-)。脊柱四肢阴性,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阴性。
肠蠕动活跃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 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 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精品文档------
2.肠鸣音亢进
肠蠕动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 当声或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 梗阻。此类患者肠腔扩大,积气增多,肠壁被 胀大变薄,且极度紧张,与亢进的肠鸣音可产 生共鸣,因而在腹部可听到高亢的金属性音调。
BP 80/50mmHg,HR110bpm,律齐,各瓣膜
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少
许湿性啰音。此时休克原因诊断?感染性?低
血容量?心源性?
-----精品文档------
腹部是哪里?
腹部的境界:腹部的上界是胸廓下口,下界是 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以腋后线为界。
脐是腹部的重要标志之一: 1、位于腹部正中 线。 2、上、下延伸即为腹前壁的白线。 3、 平第十胸神经。 4、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 外1/3点为阑尾的体表投影。 5、与剑突连线 的中点为幽门平面,是腹腔脏器及其血管集中 部位。 6、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浅深两层。
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 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 鸣音。肠鸣音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餐后频繁 而明显,休息时稀疏而微弱。
简述腹部听诊的内容

1.腹部视诊检查进行腹部视诊前,嘱被检查者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充分暴露腹部(从肋弓下缘、剑突至腹股沟韧带和耻骨联合)。
室内必须温暖,光线要充足,最好利用自然光线,因为在灯光下常不能辨别皮肤的某些变化,如皮肤黄染等。
光源应从头部或侧面射来,这样有利于观察腹部表面隆起、凹陷、蠕动和搏动。
检查者应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自上而下进行全面观察,有时检查者需要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细小征象。
腹部视诊的主要内容有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和腹壁皮肤等。
1)腹部外形应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全腹或局部的膨隆或凹陷。
(1)正常腹部外形在发育营养良好的青壮年和运动员平卧时,前腹壁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同一平面或略为低凹,称为腹部平坦,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全腹膨隆平卧时前腹壁明显隆凸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为全腹膨隆。
全腹膨隆时,常需测量腹围,观察膨隆程度和变化。
测量方法是让被检查者排尿后,取平卧位,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所测得周长即为腹围,通常以厘米为单位。
(3)局部膨隆腹腔内脏器肿大、腹内肿瘤、炎性包块、胃或肠曲胀气,局限性积液、腹壁上肿物等在病变处可见前腹壁局部隆起,称为局部膨隆。
应注意膨隆的部位、外形、是否随呼吸或体位而移动、有无搏动等。
(4)全腹凹陷仰卧位时见前腹壁明显低于肋缘与耻骨联合的平面称腹部凹陷。
(5)局部凹陷较少见,可见于腹壁疝(白线疝、脐疝、腹股沟疝或切口疝)和手术后腹壁瘢痕。
2.呼吸运动正常人腹壁随呼吸上下起伏,即为腹式呼吸运动。
3.腹壁静脉正常人腹壁皮下静脉一般不能看见,在较消瘦或皮肤白皙的人常隐约可见。
4.腹壁皮肤腹壁皮肤检查包括有无皮疹,色素沉着,腹纹和瘢痕等。
并描写其所在部位。
2.腹部触诊检查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为了达到满意的腹部触诊,被检查者应排尿后取低枕仰卧位,两手自然置于身体两侧,两腿屈起稍分开,以使腹肌松弛,作张口平静腹式呼吸,使膈下脏器随呼吸上下移动。
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

腹部四部触诊、听诊胎心音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一)目的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二)操作方法及评分标准1.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或听筒在腹壁上可以听到胎心音,正常值为120~160次/分。
2.告知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正常值3~5次/h。
3.胎儿纵轴与母体纵轴之间的关系称胎产式。
两轴平行者称纵产式,两轴垂直者称横产式,两轴交叉者称斜产式,属暂时的,在分娩过程中转为纵产式,偶尔转为横产式。
4.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有头先露、臀先露,横产式有肩先露。
5.胎儿先露部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简称胎位。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四)注意事项1.室内环境要安静,孕妇积极配合。
2.听胎心音时,要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若胎心音﹤120次/分或者﹥160次/分,需立即触诊孕妇脉搏作对比鉴别,必要时吸氧,左侧卧位,进行胎心监护。
3.触诊的力量要适度,手法要正确,切忌使用暴力。
4.不宜过度暴露产妇的身体,注意保暖。
(五)相关知识1.胎心音与其他杂音的鉴别:①胎心音:胎心音呈双音,似钟表的滴答声。
速度稍快。
②子宫杂音:为血流流过扩大的子宫血管时出现的柔和的、吹风样的低音响。
③腹主动脉音:为单调的咚咚样强音与孕妇脉搏一致。
④脐带杂音:为脐带血流受阻出现的与胎心音一致的吹风样低音响,改变体位可消失。
2.胎心监护的作用:可以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变化,而且可以同时观察胎动、宫缩对胎心率影响。
它具有两种功能,监测胎心率及预测胎儿宫内储备能力。
凡有胎动及胎心异常或高危妊娠于妊娠末期及临产后都应做胎心监护。
3.听诊胎心音的部位:妊娠24周前,胎心音多在脐下正中或稍偏左或右听到;妊娠24周后胎心音多在胎儿背侧听得最清楚。
4.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嘱孕妇每日早,中,晚各数一小时胎动,3次相加乘以4得12h胎动数。
若胎动每小时少于3次,12h胎动少于10次,或较前下降超过50%且不能恢复者,提示胎儿缺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衷心感谢您的聆听
典型急性LM图形,
典型急性LM心电图分析
1、aVR导联ST段抬高>V1导联抬高。2、下 壁导联,胸导联广泛性ST段下移伴aVR导联 ST段抬高。3、右束支阻滞伴电轴左偏。4、 QRS波增宽。5、R波递增不良。6、胸导联T 波高尖。7、节律不规则(提示房颤)。8、 S1Q3T3征。
感悟
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把所有的病都治好,而是安全行医, 按规范治疗。请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我们。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Edward Livingston Trudeau
又称“拍水音”。系胃内有大量气体和液体共 同存在时,当身体受到摇动而发出的声音。
方法
嘱被检查者仰卧,腹部尽量放松。检查者将 两手置于其腰部或髂部,连续振摇数次,或以 微屈的手指连续迅速冲击被检者上腹部,如腹 部空腔脏器中存在大量液体和气体即可发生气、 液撞击声,此时检查者侧耳贴近病人腹部或用 听诊器,即可听到腹部振水音。
腹部是哪里?
腹部的境界:腹部的上界是胸廓下口,下界是 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以腋后线为界。 脐是腹部的重要标志之一: 1、位于腹部正中 线。 2、上、下延伸即为腹前壁的白线。 3、 平第十胸神经。 4、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 外1/3点为阑尾的体表投影。 5、与剑突连线 的中点为幽门平面,是腹腔脏器及其血管集中 部位。 6、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浅深两层。
1.肠鸣音活跃
肠蠕动活跃时,肠鸣音达每分钟10次以上, 但音调不特别高亢,称肠鸣音活跃,见于急性 胃肠炎、服泻药后或胃肠道大出血时;
2.肠鸣音亢进
肠蠕动次数多且肠鸣音响亮、高亢,甚至呈叮 当声或金属音,称肠鸣音亢进,见于机械性肠 梗阻。此类患者肠腔扩大,积气增多,肠壁被 胀大变薄,且极度紧张,与亢进的肠鸣音可产 生共鸣,因而在腹部可听到高亢的金属性音调。
继续
患者到内科就诊1小时后,到急诊科就诊。体 检:双肺闻及少许湿性啰音。辅助检查:胸片: 两肺纹理增多,模糊紊乱伴斑片状高密度影。 血常规:WBC:16.9×10~9/L,N:78%。 诊断:1、肺部感染;2、食管炎。当天上午 11点收入病房。体检:神情,痛苦面容,呻吟, 扶入病房,T 36°C,呼吸平稳,皮肤湿润, BP 80/50mmHg,HR110bpm,律齐,各瓣膜 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粗,闻及少 许湿性啰音。此时休克原因诊断?感染性?低 血容量?心源性?
腹 部 听 诊
王 少 江
病例一
患者男,53岁,因“腹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天” 来诊,腹痛呈阵发性,性质为钝痛,恶心呕吐数次, 吐出物为胃内容物,伴纳差乏力,无发热,无腹泻, 无血尿便血。查体:腹部膨隆,上腹部压痛,反跳痛 阴性,肠鸣音减弱,移动性浊音阳性。腹透:肠梗阻。 血生化:CO29.4mmol/L(22-29),Bun15mmol/L (2.9-8.2),GLU23.5mmol/L,血凝:D-二聚体4.73 (0-1.0),血常规:白细胞8.07中性粒79.3%, HCT0.451,尿常规:PH5.0,尿比重1.030,尿糖2+, 酮体+,腹部立位平片:肠管胀气较多,腹部见多个 大小不等液气平面。
1.动脉性杂音
杂音出现的部位不同常提示不同病变:动脉性 杂音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两侧。
血管杂音听诊区
(1) 腹中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喷射性杂音) 常 提示腹主动脉瘤或腹主动脉狭窄。前者可在该 部位触到搏动的包块;后者则搏动减弱,下肢 血压低于上肢,严重者触不到足背动脉搏 动。 (2)左、右上腹部的收缩期血管杂音,常提示 肾动脉的狭窄,可见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 (3)下腹两侧的杂音,应考虑髂动脉狭窄。
3.肠鸣音减弱
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数分钟才听到1次, 称肠鸣音减弱,见于老年性便秘、腹膜炎、电 解质紊乱(低血钾)、胃肠动力低下等。
4.肠鸣音消失
若持续听诊2分钟以上未听到肠鸣音,用手 指轻叩或搔弹腹部仍无肠鸣音,称为肠鸣音消 失,见于急性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
二、血管杂音
腹部血管杂音对诊断某些疾病有一定作用。血 管杂音有动脉性和静脉性杂音。
2.静脉性杂音
为连续性潺潺(嗡鸣)声,无收缩期与舒张期 性质。常出现于脐周或上腹部
三、摩擦音
在脾梗死、肝周围炎或胆囊炎累及局部腹膜等 情况下,可于深呼吸时,在各相应部位听到摩 擦音,严重时可触及摩擦感。腹膜纤维渗出性 炎症时,亦可在腹壁听到摩擦音。
四、腹部振水音(abdominal splashing sound)
继续
第一天内科就诊经过体检:腹部平软,剑突下 轻压痛。当天辅助检查:腹部B超:1、胆囊 息肉样改变3×4cm.2、右肾囊肿伴钙化。胃 镜:食管糜烂、浅表性胃炎。生化:未回。治 疗:奥美拉唑20mg/日,莫沙必利5mg/次,3 次/日。
继续
第二天 患者第二天因疼痛未缓解,到骨科就 诊。体检:腰背部有局限性轻压痛。辅检: AST 159U/L(0~60),胆固醇 5.9mmol/L (3.35~5.7)诊断:骨质疏松,颈椎病。治 疗用药不详。 患者第五天症状未缓解,再次到内科就诊。诊 断:反流性食管炎 治疗:胸腺蛋白口 服液,艾普拉唑5mg/日。
继续
腹部强化CT:第五组以上小肠明显扩张积气, 回肠壁广泛增厚,水肿,狭窄处未见异常密度 及异常强化灶,第六组小肠及结肠部分塌陷, 肠间见低密度积液,肠系膜增厚,密度增高, 胰腺脾脏等未见异常。肝周脾周见液体密度影, 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报告:小肠梗阻—缺血性肠炎 腹盆腔积液及 双侧胸腔积液
病例二
患者,男性,70岁。上腹部伴腰背部持续性隐痛四天。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史,有高脂血症。患者 入院一周前有低热、咳嗽、盗汗,自服抗生素治疗后 体温正常。四天前出现上腹部伴腰背部持续性隐痛, 无头痛、头晕,无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无咳痰, 无恶心、呕吐,腹泻等,无尿路刺激征。体检:一般 情况可,心肺阴性,腹部平软,剑突下轻压痛,余腹 (-)。脊柱四肢阴性,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阴性。
腹部听诊怎么听?听什么?
体位与关爱 听诊顺序 临床意义
体位
腹部听诊时,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腹部 充分暴露 注意:将听诊器体件放在手心暖好 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右侧
听诊顺序
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具体的听诊顺序是:上腹部、脐部、下腹部; 脾区、左腹部、左下腹部;肝区、右腹部、右 下腹部听诊。
继续
分析
患者心电图特点:1、窦性心动过速;2、avR 导联:qR形,ST段呈墓碑样抬高;3、Ⅱ、Ⅲ、 avF导联:ST段压低>1mm;4、V2~V5导 联:呈Rs形,ST段呈显著斜形压低。心电图 诊断:左主干病变,或急性LM。
结局
患者入院2小时后死亡! 最后诊断:1、冠心病:急性心梗;2、心源性 休克;3、肺部感染;4、食管炎;5、浅表性 胃炎。
意义
临床上多见于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胃下垂、 乙状结肠扭转、肠梗阻等。但正常人饮水后也 可出现。
总结
肠鸣音活跃
肠鸣音
肠鸣音亢进 肠鸣音减弱 肠鸣音消失
动脉杂音
血管杂音静脉杂音来自摩擦音振水音常见错误
缺乏爱伤意识:未捂热听诊器体件,扣一分 肠鸣音听诊部位应该在右下腹部 肠鸣音计数不准确,有的考生报告肠鸣音次 数为:40次/分,咕咕咕咕咕咕咕……每咕一 次算一次肠鸣音,这不对,应当是咕咕 咕……一直到结束才算一次, 操作开始、完毕不报告结果。
临床意义
肠鸣音 血管杂音 摩擦音 腹部振水音 妊娠5个月以上妇女还可以在脐下方听到胎心 音
一、肠鸣音(bowel sound)
肠蠕动时,肠管内气体和液体随之流动,产生 一种断断续续的咕噜声(或气过水声)称为肠 鸣音。肠鸣音声响和音调变异较大,餐后频繁 而明显,休息时稀疏而微弱。 。正常肠鸣音在右下腹听得最清楚,时隐 时现,时强时弱,每分钟约出现4~5次。病 理情况下可有活跃、减弱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