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任务书41912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目的任务(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二、设计内容三、时间安排四、设计工作要求五、成绩评定六、参考文献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无错别字,不得使用铅笔书写。

)(正文:正文内容层次序号为:1、1.1、1.1.1……)(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段前、段后为0行)(页边距:上2cm,下2cm,左2.5cm、右2cm 页码:底部居中)课程设计报告书题目:二号,黑体,加粗,居中院(系)专业学生姓名学生学号指导教师课程编号课程学分起始日期封面纸推荐用210g/m2的绿色色书编辑完后需将全文绿色说明文字删除,格式不变(另起页)课题名称(题目格式:宋体,3号,加粗,居中对齐,上下空一行)一、选题背景(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设计的指导思想。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二、方案论证(设计理念)(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说明设计原理(理念)并进行方案选择,阐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以及所采用方案的特点。

包括:重点说明要实现的功能及其要求、系统的安全性、数据的完整性、应用的运行环境及其性能等要求。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三、过程论述(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重点说明设计是如何实现的,包括:对设计工作的详细表述。

要求层次分明、表达确切。

要求:每个图都必须有文字说明,图前说明为什么使用该图、图的主要作用;图后说明图中各成分的作用,和成分之间的交互或图所表达的流程。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四、结果分析(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对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主要的数据、现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和推论。

(正文格式:宋体,小4号,不加粗,两端对齐,行距为固定值20磅)五、课程设计总结(格式:宋体,4号,加粗,两端对齐)总结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过程的收获、遇到的问题,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思考、程序调试能力的思考,课程设计实现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等。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接口技术,而且还要通过实验和课程设计,使学生有效的提高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

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将所学到的微机原理及接口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提高学生汇编语言的编程能力和接口电路的分析、设计能力。

(1)在加深学生对已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理解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程序设计的技巧以及维护和调试程序的能力。

(2)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编写、调试汇编程序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对简单接口电路原理及作用的认识理解。

(4)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运用设计资料,完成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程设计大纲的要求,通过1周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基础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硬件及软件的资源,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选择所列课程设计的题目(或者自己拟定题目),完成一个典型微机应用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连接、软件编程与整体调试,直至完成设计题目的全部要求。

二、课程设计题目设计一汽车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并制作汽车信号灯仪表盘控制系统,实现汽车左/右转弯、紧急状态、刹车、停靠瞬间的操作和信号指示功能,编制相应的汇编语言源程序并进行系统调试。

仪表盘信号灯包括左/右转弯灯、左/右头灯和左/右尾灯。

驾驶员的操作动作由相应的开关状态完成,发光二极管用于信号指示。

设计二电风扇控制器设计家用电风扇控制器,实现电风扇的启停控制、风速控制和类型选择功能,所有操作由发光二极管LED指示,编制相应的汇编语言源程序并进行系统调试。

控制器面板包括:风速、类型和启停键,发光二极管LED指示灯。

风速分强、中、弱。

类型为睡眠、自然和正常。

电风扇处于停转状态时,所有指示灯不点亮,只有按下“风速”键时,才会进入起始工作状态。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每小组由3--4人组成;要求每个小组至少完成下列project中的2个,其中,在Project1--Project4中选择其一,在Project5之后的选题中选择一题;2.每个设计题由一个同学任组长,负责组织该设计题的设计;不同的设计题由不同的同学担任组长;3.每个小组必须如实记录设计进展状况及每次会议内容,并制定出可行的计划方案;4.每个设计题完成后,以组为单位上交一份纸质设计报告给老师,同时各组组长将电子版(包括源程序)发给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统一发给老师;5.每个设计题完成后,小组内的同学根据大家在该设计题中的贡献进行相互打分,采用“A,B,C,D”等级记分法,最多1个“A”,只能评一个“B”,两个或三个“C”,另外一个同学为“D”;6.每个设计题完成后,由组长将平时成绩交由学习委员进行登记;7.每组组长负责最后的课程设计答辩,答辩成绩计入平时总评成绩;以上成绩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占30-50%),老师将结合考勤情况、平时作业、设计报告、市场调研报告等给出课程设计的总成绩。

【课程设计选题】:Project1. 设计中大型局域网假设要在兰州交通大学北校区建设规模在1200人左右的机房,为便于按教学班授课,机房规模分别是60人6间、120人4间、150人2间,且各个机房分别分布在第10教学楼的不同楼层,第10教学楼的3-5三层为机房用地区域。

请为该机房设计一个网络。

要求:1.规划各教室的内部网络,要考虑到教室授课和管理便利的因素;2.设计各教室之间的逻辑拓扑连接关系;3.设计与校本部信息中心的连接方式和Internet出口;4.画出整体的网络拓扑图。

Project2. 设计中大网络兰州交通大学即将建设新的北校区,请根据新北校区的规划图,为北校区规划一个校园网,要求如下:1.规划北校区各大单位(部门)、各学生公寓的IP地址;2.设计路由;3.设计与校本部信息中心的连接方式和Internet出口;4.画出网络拓扑图。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程国磊专业班级:软件0405班指导教师:徐东平工作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题目: 鸟的飞翔初始条件:理论:学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计算机概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和“数字逻辑”。

实践: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提供计算机和软件平台。

如果自己有计算机可以在其上进行设计。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编写程序使一只鸟的图形飞过屏幕。

(2)程序应有操作提示、输入和输出,界面追求友好,最好是菜单式的界面。

(3)设计若干用例(测试数据),上机测试程序并分析(评价)所设计的程序。

(4)设计报告格式按附件要求书写。

课程设计报告书正文的内容应包括:在正文第一行写课程设计题目;1.需求说明(要求、功能简述)或问题描述;2.设计说明(简要的分析与概要设计);3.详细的算法描述;4.源程序与执行结果(含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5.使用说明;6.总结,包括设计心得(设计的特点、不足、收获与体会)和展望(该程序进一步改进扩展的设想)。

时间安排:设计时间一周:周1:查阅相关资料。

周2:系统分析,设计。

周3~4:编程并上机调试周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验收安排:21周星期五8:00起到计算机学院科学系实验中心进行上机验收。

设计报告书收取时间:21周的星期五下午5:00之前。

指导教师签名: 2007年1月18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2007年1月 18日1.问题描述编写程序使一只鸟的图形飞过屏幕。

飞鸟的动作可由小写字母V(ASSII码76H)变为破折号(ASSII码0C4H)来模仿,这两个字符先后交替在两列上显示。

鸟的开始位置是0列20行,每个字符显示1/10秒,然后消失。

2.系统设计说明2.1 程序功能本程序主要要求实现以下几个方面功能:首先是由字母v和破折号表示的鸟的飞翔时的两种不同形态;其次是鸟向前飞行,要求图形的移动,移动过程中要有鸟的两种形态的交替变化;第三,鸟飞过以后,之前的图形要从屏幕当中抹去,鸟的两个形态在屏幕中的显示有时间限制,题目要求为0.1秒,过了时间就会消失,程序中需要一个延时的功能块。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X(根据具体学科),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进行表达。

2. 学生能理解课程内容的基本原理,如YYY(根据具体学科),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能通过本章节学习,掌握ZZZ(根据具体学科)的基本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相关习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自信心,养成勇于探究、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XX年级(根据具体年级),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教学内容:1. 知识点讲解:- 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关于XXX(具体学科概念)的基础知识,涉及教材第X 章第X节。

- 分析YYY(具体学科原理)的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X章第X 节。

- 介绍ZZZ(具体学科方法)的操作步骤,结合教材第X章第X节。

2. 技能训练:- 设计观察、分析类习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对应教材第X章练习题。

- 组织课堂讨论,促进知识内化,涉及教材第X章相关话题。

- 开展实践操作活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参照教材第X章实践活动。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1. 任务背景本任务书是为了指导学生完成课程设计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2. 任务目标本任务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实际的项目,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项目开发和管理。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项目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学会使用所学技术和工具进行项目开发;•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任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学生信息管理和课程成绩管理两个模块。

具体内容如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学生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查询;•学生信息的导入和导出功能;•学生信息的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

课程成绩管理模块课程成绩管理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功能:•课程成绩的录入和修改;•课程成绩的查询和排序;•课程成绩的统计和报表生成。

其他要求•所有功能模块都要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操作;•所有功能模块都要进行错误处理和异常处理;•代码要求有适当的注释,方便代码的维护和修改。

4. 任务计划任务的计划安排如下:•第1周:项目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第2周: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开发;•第3周:课程成绩管理模块开发;•第4周:系统调试和测试;•第5周:系统上线和用户培训。

5. 资源需求为了完成本任务,学生需要具备以下资源:•计算机硬件设备:一台能够运行所需开发环境的个人计算机;•开发工具:合适的集成开发环境或文本编辑器;•技术书籍和在线教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料。

6. 任务交付要求任务的交付要求如下:•报告:按照指定的格式编写任务报告,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代码实现等内容;•演示: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项目演示;•源代码:提交项目的完整源代码。

7. 评分标准任务的评分标准如下:•完成度:根据任务要求完成情况进行评分;•质量:根据代码质量、界面设计等进行评分;•报告和演示:按照任务交付要求进行评分;•团队合作:评价团队合作和沟通情况。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

建筑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建筑基本概念,包括建筑风格、建筑构造及建筑材料。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3. 学生能够了解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建筑绘图技巧,完成简单的建筑平面图和立面图的绘制。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建筑模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身边的建筑进行观察、分析,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2. 学生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关注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 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沟通、解决问题。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建筑启蒙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在此基础上,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创造。

教学要求:1. 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建筑知识。

2.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程中收获成长。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建筑基础知识:- 建筑的定义、分类及其功能- 建筑风格:古代、近代、现代及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特点- 建筑材料:常见建筑材料的特点及其应用2. 建筑设计技巧:-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的绘制方法-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功能分区、空间组织、外观设计-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和谐共生3. 建筑实践与评价:- 建筑现场观察与记录- 建筑案例分析:优秀建筑作品鉴赏与评价- 小组合作完成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建筑基础知识学习第二课时:建筑风格及材料学习第三课时:建筑绘图技巧训练第四课时: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上)第五课时: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下)第六课时:建筑实践与评价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建筑艺术”章节相关,涉及教材中第3章“建筑的风格与特点”、第4章“建筑的材料与构造”及第5章“建筑绘图与模型制作”的相关内容。

任务书课程设计全套

任务书课程设计全套

任务书课程设计全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相关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如XXX(具体知识点),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理解并描述XXX(学科概念或理论),能够运用相关概念解释现象,解决简单问题。

3. 学生能够总结并复述课程内容的主要信息,对关键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案例的观察、分析和创新性的设计。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基本工具和设备,完成课程相关的实践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提高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挑战,勇于实践。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明确预期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选择以下核心知识点进行组织:1. 章节一:XXX(具体章节名)- 知识点1:XXX(具体内容)- 知识点2:XXX(具体内容)- 实践环节:XXX(具体实践活动)2. 章节二:XXX(具体章节名)- 知识点1:XXX(具体内容)- 知识点2:XXX(具体内容)- 案例分析:XXX(具体案例)3. 章节三:XXX(具体章节名)- 知识点1:XXX(具体内容)- 知识点2:XXX(具体内容)- 小组讨论:XXX(具体议题)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 课时1:介绍章节一,讲解知识点1和2,进行实践环节活动。

- 课时2:讲解章节二,分析知识点1和2,进行案例分析。

- 课时3:讲解章节三,探讨知识点1和2,开展小组讨论。

教材章节与内容对应关系如下:- 教材第X章:章节一- 教材第X章:章节二- 教材第X章:章节三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110KV河津变电所初步设计设计时间:2011年 8月15日至2011年 8月 28日110kV 河津变电站设计一、原始资料1、设计依据根据省市电网公司批文《河津变电所设计任务书的批复》。

2、建站的必要性河津市县,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增长需要,迫切要求供电容量增长,根据省电网公司批文,决定新建河津变。

河津变用35KV和10KV两个电压等级向其用户供电,主要35KV负荷有:三个35变电所、以及一类负荷的造纸厂、化工厂、医院;主要10KV负荷有:属于一类负荷的站甲和水厂,二类负荷的站乙毛纺厂、水泥厂、纺织厂等。

负荷的用电量大,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比较高。

3、建设规模本变电所经两条110KV送电线,分别从两个已建成的变电所获得电源。

4、站址条件(1)所址:河津变电所(2)水文气象:该地区气候,平均气温15度,最高气温35度,最低气温-15度。

(3)交通、水源情况:东侧有一条国家三级公路,进所公路为0.4公里;附近有河流,供水方便,水量充足。

(4)地区气温:﴾1﴿年最高气温35℃,年最低气温–15℃。

﴾2﴿年平均气温15℃。

二、电气资料1、待建110kV河津变电所距离新绎变电所和洛阳变电所都为50km。

2、待建110KV河津变电站年负荷增长率为5%,变电站总负荷考虑五年发展规划。

3、待设计变电站地理位置示意如下图:3、待建110KV河津变电所各电压级负荷数据如下表:三、设计任务1、进行负荷分析及变电所主变压器容量、台数和型号的选择。

2、进行电气主接线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主接线的最佳方案。

3、计算短路电流,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4、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四、设计成果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五、参考资料1、发电厂电气原理2、电能系统基础附录:电压等级线路名称最大负荷(MW)COSФ负荷级别Tmax及同时率A B C D E35KVA 所151********.85 2Tmax=5000小时同时率K1=0.9B 所11101112130.8 2C所10111213140.82造纸厂876540.81化工厂151********.81冶炼厂11151413120.85 110KVA234560.91Tmax=3500小时同时率K2=0.85 B2.32.32.32.32.30.92毛纺厂0.90.90.90.90.90.92水泥厂0.80.80.80.80.80.92纺织厂0.80.80.80.80.80.92水厂5.94.93.92.91.90.91发电厂发电机各种数据及短路电流流经的变电所,主变的各种数据线路参数主变高压侧实际电压第一章 接入系统设计 1.1 负荷设计根据附录中的数据表得:近期:P 35=71MW Q 35=∑==61cos sin i i i i P θθ=49.99MWP 10=12.7MW Q 10=6.15MW S 35=86.83 S 10=14.11 S=K 1S 35+K 2S 10=90.14051.2回路数:通过供电稳定性和可靠性角度出发,两路供电均采用两回供电可靠。

因此选用线型为LGJ*2 1.3导线截面积 S 截=JiUnCOS pθ3cos θ=0.8 J i =1.03110KV 输电线路选择规格LGJ-300/40电线路1.3.1 机械校验(a)110KV侧(LGJ -300/40)P=83.7MW U N=115KV 近期:S截=509.9/4=127.5mm2 远期:S截=162.7mm2(b)35KV侧(LGJ-240/40)P=71MW U n=36.75KV 近期:S截=135..67/9=150.4mm2远期:S截=191.95mm2(c)10KV 侧(LGJ=-150/40)P=12.7mw U n =10.5kv近期:S 截=84.75mm 2 远期:S 截=108.16mm 2结论:选用铝绞线和铝合金线,通过非居民区时按机械强度的最小允许截面积为25mm 2, 因为远期截面都大于25mm 2 所以机械校验符合。

2热校验:I max =3Un S S=115.04MVAU n =115KV远期:I max =576.87 近期:Imax=452 选用LGJ 铝/钢 300/40长期允载流量754A 结论:576.87<754 校验符合3 电压校验 ΔU=Un QXPR +(LGJ -300/40) 单回:ΔU=Un QX PR 2+P=83.7MW R=r 1l=5.25Q=56.05 X=x 1l=19.75 Un=115kv 得 ΔU=6.72 远期ΔU=8.577<20%Un双回ΔU=Un QX PR 4+=3.37 远期:ΔU=4.301<5%Un符合校验线路电阻标幺值郑州0.175 4.8*10-3第二章潮流计算大方式潮流计算小方式潮流计算第三章主变压器选择3.1 方案1选用2台三相双绕组变压器规格:110/37.5由2S N>S35远期=110.8 MW S N>(60%-70%)S35考虑到同时率K1和每台变压器应该分担60%-70%的容量:则取S n>110.8*0.9* 0.6=59.83由双绕组变压器技术数据表附录,所以选用变压器型号:SFZ7-63000/110 选用2台规格为110/11 双绕组变压器由2S N>S10远期=18MWS N>(60%-70%)S10 ,考虑到同时率K2和每台变压器应该分担60%-70%的容量,则取S N>18*0.85*0.6=9.18,由双绕组变压器技术数据表附录,所以选用变压器型号:SFZ L7-10000/110方案2 2台三相三绕组变压器,规格110/37.5/11 2S N>S35, 考虑到低压侧和中压侧是(110.8+18)*0.6=77.28因为有同时率所以要小于77.28 所以选用变压器型号:SFSY7-75000/110 3.2 两种方案比较一,投资总额Z 双绕组100元/KV A 三绕组110元/KV A方案1 :Z1=2*100*63000+2*100*10000=14600000方案2:Z2=2*110*75000=16500000二,年运行费用U=[(x1+x2)*Z]+B*ΔAx1=5% x2=1.4% B=0.52 ΔA=ΔP*t所以:双绕组变压器110/37.5 340KW 5000H 双绕组变压器110/11 105KW 3500H三绕组变压器110/37.5/11 340kw 5000HU1=(2574400+255100)*2=5659000U2=1768014.08结论:通过比较从各方面考虑计算,选用2台三相三绕组变压器合适(规格110/37.5/11)3.3分接头选择 3.2.1分接头选择:计算分接头时,主要考虑线路上的损耗,且简化起见,只考虑纵分量。

同时,由于导线阻抗相差不多,主要电压降由负荷决定,故认为负荷较大时的电压降较大。

3.2.2参数及计算: 线路长度 10km导线阻抗 查表利用公式;U 1=U 2+2U QX PR大方式下中压侧,选择化工厂,导线为2*LGJ-210/35,电阻0.75电抗1.8835+(20.424*0.75+15.318*1.88)/35=36.25kv大方式下低压侧,选择A 厂,导线2*LGJ-210/35,电阻0.75电抗1.8810+(6.39*0.75+3.09*1.88)/10=11.06kva小方式下中压侧,选择化工厂,导线为2*LGJ-210/35,电阻0.75电抗1.8835+(14.30*0.75+10.72*1.88)/35=35.88kv小方式下低压侧,选择A 厂,导线2*LGJ-210/35,电阻0.75电抗1.8810+(4.47*0.75+2.11*1.88)/10=10.73kva 高压侧:110~115 中压侧:35.88~36.25低压侧:10.73~11.06由于低压侧没有分接头,故要调整高侧和中侧。

3.2.3结论高次侧:36.05/37=0.97 选择2×2.5%分接头中压侧:114.38/110=1.03 选择2×2.5%分接头3.4厂用变压器选择变压器规格:10/0.4kvS N=1%S远=(S35K1+S10K2)*1%=1.1504 通过双绕组变压器规格选用型号;S9-M-1250第四章主接线选择110KV侧主接线:因为是由两路进线为变电站供电,与用户端进线数无关没变化,同时由于进线的距离长,易出现故障因此选用内桥式接线。

35,10KV侧主接线:由于1 ,2 级重要用户,对供电可靠性要求很高,虽然单母线分段带旁母线,投资时比较昂贵,但是对于用户进线安全可靠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选用单母段带旁母接线。

第五章短路电流计算如图:取S B=120MV A 新火,潼火,郑火取U B=115 220变电站取U B=230发电厂电抗计算:Sb=0.226*120/(50/0.8)=0.433潼:Xd*=Xd*Sn郑:X d *=0.382 新:0.433 变压器阻抗:X T*=100%Us *StnSbX T1=0.21 X T2=0.21 X T3=0.21 线路阻抗:X *=x 1lUbUb Sb* X L1=0.233 X L21=0.1 X L22=0.197 X L31=0.09 X L32=0.18 X L4=0.07 X 河-洛=0.09三相绕组变压器 110/35/10 归算的标幺值为0.11,-0.005,0.07 110KV 点接地 短路电流 I*=13.01=7.69,I=I B*I *=3B B U S *7.69=4.63KA35KV 点接地 短路电流 I*=235.01=4.26,I=I B*I *=3B B U S *4.26=7.97KA10KV 点接地 短路电流 I* =31.01=3.23I=I B*I *=3B B U S *3.23=20.3KA5.3动稳定电流和热稳定电流计算 110KV 侧:热稳定:I 4s =1.52*I ''=7.04KA 动稳定:I ch =2*1.8*I ''=11.78KA35kv侧:热稳定:I4s=1.52*I''=12.11kA动稳定:I ch=2*1.8*I''=20.3kA10KV侧:热稳定:I4s=1.52*I''=30kA动稳定:I ch=2*1.8*I''=51.6KA第六章设备选择6.1.1断路器选择6.1.2断路器选择标准:额定电压:等于线路电压等级额定电流:大于线路工作电流IGMAX=S*1.4/1.732UN 110kv侧:额定电压110kv工作电流(110.9+18)*1.4/(1.732*110)=947a查表选择SW4-110/1000高压断路器,根据110KV算出的动稳定电流和热稳定电流进行选择如下:35KV侧:额定电压35KV工作电流按最小负荷方式考虑:110.9*0.7/(1.732*35)=1280a根据35KV侧的动稳定电流和热稳定电流进行选择如下:查表选择SW2-35/100010KV:额定电压10KV工作电流按最大负荷考虑18*1.4/(1.732*10)=1455a根据10KV侧动稳定电流和热稳定电流选择如下:查表选择SN3-10/2000高压断路器6.2隔离开关选择:110KV:额定电压为110KV工作电流947a根据热稳定电流和动稳定电流选择GW4-110D/1000-80隔离开关35KV:额定电压35KV工作电流按最小负荷方式考虑:1270a根据热稳定电流和动稳定电流查表选择GW5-35G/600-72隔离开关10KV:额定电压10KV工作电流按最大负荷考虑18*1.4/(1.732*10)=1455a根据热稳定电流和动稳定电流查表选择GN10-10T/3000-1606.3电流互感器选择:I E=I GMAX/1.1110kv:电流:947/1.1=861a选择LCW-35电流互感器35KV :电流:1270/1.1=1155a 选择LCW-35电流互感器10KV :电流:1455/1.1=1300a 选择LA-10电流互感器6.4电压互感器选择:根据电压等级确定电压,根据负荷确定二次绕组额定容量,X 选择如下: 110kv :选用35kv:选用JDJJ-35电压互感器10kv:选用JDZJ1-10电压互感器6.5避雷器选择由额定电压选择根据灭弧电压工频放电电压要大于U 110KV侧:35KV侧:10KV侧:第七章第八章参考文献1《电能系统基础》2《发电厂电气部分》3《电气工程类毕业设计指南》4《电气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电力系统分册》5《电气工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南-输配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