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色素变性PPT课件

合集下载

视网膜色素变性

视网膜色素变性
• 该突变导致KLHL7基因编码蛋白第150号丝氨酸变成了天冬氨酸, 会影响蛋白功能,是导致视网膜色素变性的致病性基因。经验证, 李先生的父亲、姑姑、爷爷的血液样本中同样发现该致病性突变。
疾病解读
• 佳学基因的基因解码专家给李先生进行了细致的报告解读, KLHL7基因突变导致的视网膜色素变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 后代遗传风险为50%。
色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
• 二是要考虑年龄因素,一般医学上界定35岁以上为高龄,高龄女 性怀孕,胎儿染色体异常风险增加,妊娠期并发症风险也会增加。
• 不过,女性年龄并非是一个绝对的限制因素,一些40多岁的女性, 如果身体健康,有强烈生育要求,也可以尝试。
• 3、性连锁遗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异常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 此主要影响男性,如果父亲是患者,母亲正常,则儿子全部正常, 女儿全部是异常基因携带者。
• 从概率上来看,由于带有异常基因和不带异常基因的常染色体是 随机的传给下一代的,因此下一代受影响的概率不是全或无,也 不是绝对的一半对一半,而是从无到全部都有可能发生,大约是 50%,与性别无关。
色素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方式
• 因此在有些家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可存在于 连续的许多代,有的家庭只存在于连续的两代。
• 一家人辗转看过很多大医院,寻求治疗的同时,还想知道为什么 会患上这个病,如何让后代不遗传?终于,在他们了解到视网膜 色素变性致病基因鉴定的时候,才解开这个家族三代遗传的谜团。
分析结果
• 佳学基因对李先生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全面的视网膜色素变性致病 基因分析,基因解码显示,李先生KLHL7基因发生杂合致病性突 变(c.449G>A,p.Ser150Asn)。
视网膜色素变性
前言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症状及病史:
发展的早迟与此病患者的遗传方式有一定 关系,一般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AD) 型的患者,其夜盲发病年龄较迟可在成人 时期,常染色体隐性(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AR)和X连锁隐 性遗传(X
内科学疾病部分: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症状及病史:
者早期亦可无夜盲主诉。表现为黄昏时户 外活动困难或室内暗光下活动受限。这种 进行性夜盲的发生年龄和程度不一。早期 或轻者可仅有暗适应功能减退,暗适应慢、 时间延长的症状。早期锥细胞功能尚正常, 杆细胞功能下降,使杆细胞曲线终未阈值 升高,造成光色间差缩小。晚期杆细胞功 能丧失,锥细胞阈值亦升高
内科学疾病部分: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症状及病史:
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和色素迁移,表现为 视网膜内色素沉着以及视网膜小动脉缩窄。 病变的早期色素上皮损害表现为视网膜内 细小的尘状色素沉着,视网膜并因脱色素 而呈虫蚀状或椒盐状外观。随病情进展, 眼底病变从赤道部向周边部和后极部发展, 赤道及周边视网膜出现各种形态的色素沉 着,常以在血管旁聚集更
内科学疾病部分: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病因:
引起被相邻细胞所诱导的凋亡。此种高度 的遗传异质性,虽然最后均以感光细胞凋 亡而告终,但在临床上产生了不同类型及 经过。
在免疫学方面,发现本病患者体液免 疫、细胞免疫均有异常,玻璃体内有激活 的T细胞、B细胞与巨噬细胞,视网膜色素 上皮细胞表达HLA-DR抗原,正常人则无此 种表现,因而
内科学疾病部分: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_各论_疾病:视网膜色素变性_课件模板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网膜色素变性>>>
病因:
从脉络膜到视网膜的转动,从而引起视细 胞的进行性营养不良及逐渐变性和消失。 这个过程已在一种有原发性视网膜色素性 的RCS鼠视网膜中得到证实。
至于色素上皮细胞吞噬消化功能衰竭 的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基因异常, 某种或某些酶的缺乏有关。在免疫学方面, 近年研究发现本病患者体液免疫、
色素变性与耳聋不仅可发生于同一患 者,也可分别发生于同一家族的不同成员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网膜色素变性>>>
并发症:
但二者似乎不是源于不同基因,可能为同 一基因具有多向性所致。本病可伴发其他 遗传性疾病,比较常见者为间脑垂体区及 视网膜同时罹害的Laurence-Moon-BardtBiedl综合征。典型者具有视网膜色素变 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肥胖、多指(趾) 及智能缺陷五个组成部分。该综合征出现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网膜色素变性>>>
病因:
X染色体短壁一区一带及二区一带。 关于发病机制,近20~30年中,有了
一些瓣的线索。根据电镜、组织化学、电 生理、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等检查资料推测, 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视网膜色素上 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的吞噬、消化功 能衰退,致使盘膜崩解物残留、规程形成 一层障碍物,妨碍营养物质
文献中有试用血管扩张剂、维生素A 及B1、组织疗法、各种激素、中草药、针 炙等方法,或可避免视功能迅速恶化。
1、遮光眼镜
内科学疾病部分:视网膜色素变性>>>
治疗:
片之选用 强光可加速视细胞外节变性, 所以必须戴用遮光眼镜。镜片的颜色从理 论上说,应采用与视红同色调的红紫色, 但有碍美容用灰色,阴天或室内用0~1号; 晴天或强光下用2~3号灰色镜片。深黑色 墨镜并不相宜。绿色镜片禁用。

视网膜病图谱 ppt课件

视网膜病图谱 ppt课件
24
睫状视网膜动脉阻塞 Cilio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25
视网膜毛细血管前微动脉阻塞
病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 SLE 肾病性视网膜病变
临床表现:眼底可见黄白色斑点状棉絮斑 治疗:查找系统性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26
眼缺血综合征 ocular ischemic syndrome
42
Coats病
Costs病:又名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1.病因:为特发性疾病,病因不明 2.流行病学:多在20岁前诊断,高峰在近10岁时,主要
累及男性 3. 眼底检查: (1)毛细血管迂曲扩张,以灯泡样血管最为典型,即局 部血管呈瘤样扩张 。 (2)早期在视盘、黄斑附近出现黄白色渗出,逐渐融合 成片,排列成边界不清的半环状或环状,渗出附近可见 胆固醇结晶及出血。 (3)晚期大块渗出占据整个眼底,引起视网膜脱离。 (4)视网膜血管大出血,使玻璃体混浊,如渗出量多, 使视网膜高度隆起至晶体后囊,出现白瞳症,酷似视网 膜母细胞瘤。
33
治疗
非缺血型 缓解黄斑水肿—糖皮质激素 乙酰唑胺 随诊—注意转化为缺血型
缺血型 严密观察,必要时行全视网膜光凝,防治新 生血管性并发症 出现青光眼时—药物或手术控制眼压
34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病因
动静脉交叉处静脉支受压 其他原因与CRVO相似
原因不明,病情反 复
20~40男性多发.
39
初期
周边小静脉少量出血 出血增多进入玻璃体
无症状
飞蚊症 视力下降
病程反复持久 广泛血管闭塞 视网膜新生血管
大量玻璃体出血 PVR TRD
40

视网膜色素变性PPT课件

视网膜色素变性PPT课件
8
(三)临床分类
1.按发病年龄:①早发型RP:在两岁时已经出现中期RP症状;②迟发型RP:在中年时出现早期或中期 RP症状; 2.按眼底表现:①无色素型RP:具有典型的RP临床表现,但眼底无色素沉着,与视网膜色素萎缩有关, 尤其是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常常会有这种表现;②节段性RP:眼底表现只有四分之一的扇形区域或一 般受累。③中心型或旁中心型RP:病变局限在黄斑视乳头周围的环形区域,周边视网膜无色素变化, 二者之间有清晰的分界。④向心性RP:表现为自周边部向黄斑部逐渐发生RP。⑤单侧性RP:仅一只眼 发生RP。
5
2
临床表现
Retinitis pigmrntosa,RP
6
(一)症状
1.夜盲:由于视杆细胞功能最早受影响,表现在暗环境视物不清,中医又叫“雀目”。 2.视力下降:疾病后期出现中央视力降低,中心视力的维持有长有短。 3.视野改变:最早表现为小暗点,逐渐发展成管状视野。视野减小是匀速地,其严重程度与眼底不改变 加重呈正相关。
18
19
4
治疗
Retinitis pigmrntosa,RP
20
心理辅导 并发症的治疗 并发性白内障和黄斑囊样水肿
基因治疗 手术治疗 视觉芯片植入、血管搭桥术
治疗
低视力康复 向患者提供货推荐适当的低视力服务、 职业指导、活动性训练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RP患者红细胞的DHA的浓度 值中等程度下降,该物质在血 清中的水平与视网膜水平相关
17
(二)基因诊断
如果RP的遗传方式已确定,可以选择一些突变基因进行筛查。
(三)鉴别诊断
需与一些伴有RP的综合征或继发性RP相鉴别。 Usher综合征、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无脉络膜症、锥-杆细胞营养不良、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Lerber先天性黑矇、继发性RP(长期网脱后、外伤性视网膜色素增生)

视网膜病PPT课件

视网膜病PPT课件
16
视网膜中央动脉cclusion
❖ 病因---常为筛板水平的动脉粥样硬化栓塞所致, 中央动脉内有粥样硬化斑下出血、血栓形成、痉 挛和夹层动脉瘤,栓子占20%。
❖ 临床表现---突然发生无痛性完全失明,患眼瞳孔 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后极部视网 膜水肿,黄斑区出现樱桃红斑(脉络膜桔红色反 光),视网膜动脉变细。 数周后视网膜水肿消失, 但视盘苍白,视网膜萎缩,血管变细呈白线。
慢性缺血所致 ❖与生长因子的生成与释放有关
8
视网膜病变类型
(二)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
❖ 色素改变---代谢障碍等原因而发生萎缩、变性、 死亡或增生
❖ 脉络膜新生血管---RPE代谢产物集聚,局部炎症/ 玻璃体破裂可诱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向内生长,达 色素上皮层下/神经感觉层下
❖ 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离开原位的RPE可游走、 增生化生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分泌胶原,形成 增殖膜。
24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
❖病因---筛板或其后水平的视网膜中央静脉 阻塞,大多血栓形成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粥 样硬化压迫有关,压迫使血流受阻,内皮 损伤,血栓形成。相关血管病有高血压、 动脉硬化、糖尿病等。
25
❖另外影响血管壁,引起凝血机制和血粘 度高原因也与本病有关。视力多明显下 降。眼底特征---各象限视网膜静脉扩张、 迂曲,视网膜内出血、水肿,视盘水肿。
9
视网膜病变类型
(三)神经组织病变
❖视网膜是大脑延伸的一部分,具有神经元 和神经胶质。
❖神经元受损后,发生变性/死亡,不能再生。 神经胶质具有增生和修复能力形成瘢痕。
10
视网膜病的检查方法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护理查房课件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护理查房课件
原发性视网膜 色素变性护理
查房课件
目录 介绍 病因 症状 治疗 护理 总结
介绍
介绍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 眼部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 力和生活质量。
本课件将介绍原发性视网膜色 素变性的病因、症状和治疗。
病因
病因
遗传因素:近亲结婚、家族遗传等与发 病有关。
年龄因素:发病多在中老年人。
病因
饮食调理: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A和抗 氧化剂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等。
治疗
康复训练:通过视觉训练加强 患者的残存视力。
定期复诊:定期进行眼底图像 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护理
护理
提供良好的光线环境:保持适宜的照明 ,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环境。
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如放大镜、荧光 屏等,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日常生活和 工作。
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 视力损失带来的心理压力,提 供自我管理的技巧。
总结Biblioteka 总结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影响视力 的疾病,要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来延 缓病情进展,并提供患者所需的支持和 帮助。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强光下 或有害物质中。
症状
症状
渐进性视力下降:患者逐渐失去对细节 的辨别能力。
视野缩小:患者会感觉周围的物体越来 越模糊不清。
症状
视觉畸变:直线会出现弯曲或 变形的感觉。 夜间视力下降:在昏暗环境中 视力较差。
治疗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早期发现和治 疗可以延缓病情进展。

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科普讲座PPT课件

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科普讲座PPT课件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帮助管理症状。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视力问题
如果孩子有视力模糊、夜盲或其它视觉障碍,应 该尽早就医。
眼科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视网膜色素变性 。
何时需要就医?
体重管理
儿童如果出现显著肥胖,应咨询专业医师进行评 估和干预。
肥胖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糖尿病和心血管 疾病。
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介绍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 综合征?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进行管理与治疗? 5. 为什么了解该综合征很重要?
什么是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
什么是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
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可能相似,但某些基因 突变可能在特定性别中更常见。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因素
遗传因素是该综合征的主要易感因素,儿童 的父母或近亲如果有类似病史,风险会增加 。
环境因素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健康生活方 式可能会影响症状的表现。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
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家长可能会注意到视力 问题或身体发育异常。
了解小儿视网膜色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可以 帮助家长识别症状并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为什么了解该综合征很重要? 促进研究
对该综合征的研究可以帮助发现新的治疗方法和 管理策略。
更多的科学研究也能够提高对罕见病的关注度。
为什么了解该综合征很重要? 支持家庭
通过教育和资源支持,帮助家庭更好地应素变性-肥胖-多指综合征是一种罕 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肥胖和 多指畸形。
这种综合征通常在儿童期被诊断,但其症状可能 在出生时就已经存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
临床表现
Retinitis pigmrntosa,RP
6
(一)症状
1.夜盲:由于视杆细胞功能最早受影响,表现在暗环境视物不清,中医又叫“雀目”。 2.视力下降:疾病后期出现中央视力降低,中心视力的维持有长有短。 3.视野改变:最早表现为小暗点,逐渐发展成管状视野。视野减小是匀速地,其严重程度与眼底不改变 加重呈正相关。
维生素
维生素治疗 维生素A棕榈酸酯, 可以有效地降低视网膜变性的速率
21
谢谢 Thank You
22
8
(三)临床分类
1.按发病年龄:①早发型RP:在两岁时已经出现中期RP症状;②迟发型RP:在中年时出现早期或中期 RP症状; 2.按眼底表现:①无色素型RP:具有典型的RP临床表现,但眼底无色素沉着,与视网膜色素萎缩有关, 尤其是伴有高度近视的患者常常会有这种表现;②节段性RP:眼底表现只有四分之一的扇形区域或一 般受累。③中心型或旁中心型RP:病变局限在黄斑视乳头周围的环形区域,周边视网膜无色素变化, 二者之间有清晰的分界。④向心性RP:表现为自周边部向黄斑部逐渐发生RP。⑤单侧性RP:仅一只眼 发生RP。
9
(四)辅助检查
1.ERG:客观判断RP患者视网膜功能较为敏感和不可缺少的方法。典型的原发RP:早期患者出现a、b波 振幅显著减低,峰时延长。中晚期,85%以上为熄灭型,其余均为重度降低型改变。ERG异常早于眼底 改变和临床症状的出现,常将其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10
(四)辅助检查
2.视野检查: 生理盲点的扩大,中周部视野缺损,以及全周视 野缩小。 用于监测疾病进展,评估严重程度。
14
15
3
诊断和鉴别诊断
Retinitis pigmrntosa,RP
16
(一)临床诊断
1.有家族史或散发病例 2.夜盲:晚间或黑暗处视力明显下降,活动受限。 3.眼底改变:早期视网膜赤道部可见色素斑点,以后形似骨细胞样黑色素伴沿着血管和视网膜分布,逐 渐向周边及后极扩张。晚期视乳头呈蜡黄色萎缩,血管狭窄和视网膜呈青灰色。 4.视野改变:早期有环形暗点,以后缩小呈管状视野。 5.ERG:为平坦型或低波型 6.暗适应检查阈值升高。
17
(二)基因诊断
如果RP的遗传方式已确定,可以选择一些突变基因进行筛查。
(三)鉴别诊断
需与一些伴有RP的综合征或继发性RP相鉴别。 Usher综合征、回旋状脉络膜视网膜萎缩、无脉络膜症、锥-杆细胞营养不良、 先天性静止性夜盲、Lerber先天性黑矇、继发性RP(长期网脱后、外伤性视网膜色素增生)
11
12
(四)辅助检查
3.FFA: RPE改变的部位出现色素堆 积处的荧光遮蔽,色素脱失 处的窗样缺损,可见到斑块 状脉络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 或延迟灌注区。
13
(四)辅助检查
4.吲哚青绿造影:脉络膜灌注不良,可见斑驳状的弱荧光。 5.OCT:可发现RPE早期光感受改变,嵌合体带或光感受器的中断或缺失。疾病晚期,整个光感受器外 节萎缩、视网膜变薄,RPE萎缩变薄。
18
19
4
治疗
Retinitis pigmrntosa,RP
20
心理辅导 并发症的治疗 并发性白内障和黄斑囊样水肿
基因治疗 手术治疗 视觉芯片植入、血管搭桥术
治疗
低视力康复 向患者提供货推荐适当的低视力服务、 职业指导、活动性训练
DHA
二十二碳六烯酸 RP患者红细胞的DHA的浓度 值中等程度下降,该物质在血 清中的水平与视网膜水平相关
视网膜色素变性
1
目录 contents
01 病因断
04
治疗
2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Retinitis pigmrntosa,RP
3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rntosa,RP
是一组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其特征为视杆细胞出现变性改变,进而视锥细胞受累,最终所有感 光细胞变性。 临床特征:早期出现夜盲、随后发生进行性视野缩小、视乳头呈蜡 黄色萎缩、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及视网膜电图严重异常。 发病率:全球范围内(1:4000),我国(1/3467),是最为常见 的致盲性遗传眼病。
4
分子遗传学
多种遗传方式,大多数为单基因遗传,包括:
常显ADRP(15~20%)、常隐ARRP(20~25%) X连锁XLRP(10~15%)、散发RP(40~50%)
病理
RP的特征是视网膜光感受器和RPE功能进行性受损,大多数是从赤道部视杆细胞开 始的进行性、退行性病变伴视网膜各层不同程度的萎缩,神经胶质增生和血管阻塞 硬化,RPE色素脱失并移行到视网膜内,由视杆细胞和RPE凋亡所致。基因突变使其 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异常,从而影响感光细胞外节膜盘脱落,细胞骨架蛋白完全性丧 失,细胞黏附障碍,光传导通路级联反应的持续激活,以及视黄醛代谢障碍等一系 列感光细胞生理及生化功能障碍,最终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死亡。
7
(二)体征
1.白内障:常见,RP能增加后囊下白内障的发生率。 2.近视:不同类型的RP中近视的发生不同,X连锁RP患者中近视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3.眼底改变:早期改变不明显,典型眼底改变(视乳头颜色变淡、视网膜血管变细、动脉先变性,以后 发展为动静脉均变细。黄斑改变相关较轻,晚期黄斑区RPE细胞脱失和变薄。中周部边区域存在骨细胞样 色素沉着,视网膜呈青灰色,萎缩变薄。晚期视乳头蜡白,边界清,血管纤细,色素沉着蔓延到黄斑区。 色素沉着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病情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