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摘要:在从事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普遍对地理这门课程缺乏兴趣。
现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地理学习兴趣培养方法当前,地理作为高考中文科综合的一科,其重要性正日益显现。
不少的同学因为高考中地理失分严重,不但影响了文综的成绩,也影响到高考的成绩。
笔者调查发现,不少的中学生对地理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其中固然与地理本身较为抽象,需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手段单一、教学形式简单化有关,这些使学生难以激起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础打不牢,知识上欠债多,从而不可收拾。
一位教育家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在此浅谈如下方法,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想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兴趣出发,就必须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关心他们的兴趣所在,在了解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创设情景,正确引导,渗透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于其中。
那如何才能真正的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能够认同你呢?这一点是很关键的,因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基于对教师的认同感的基础之上的。
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放下教师的身份,平易近人,尊重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即使问题与课堂无关,也要认真对待,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听,而课后要及时解决。
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与认同感。
其次,深入学生生活,注意观察学生课下讨论的话题,简单记录整理,作为创设教学情景的背景资料。
关注学生的业余爱好与体育活动,从体育精神和偶像的力量上,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的兴趣也能成为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思考的精神。
再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用每课前找学生谈谈与地理有关的热点问题,作为让学生培养关心时事的活动,让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关键词好奇心;催化剂;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5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课堂注意力的催化剂。
因此,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课堂引言上好一堂课,开头是极其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欲望。
地理教师应注重新课引言的重要性,善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状态。
例如,在讲地震时,可用低沉的语言说;”1976年七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空前的惨绝人寰的地震在河北省唐山市发生了,无辜的唐山人民真沉浸在甜蜜的睡梦之中却毫无察觉地陷入了这场劫难。
仅仅十几秒钟,地震释放的能量使24.2万人罹难,16.4万人终生伤残。
直接经济损失达10亿人民币。
”这时,同学们都迫切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地震,怎样才能预防地震,并把地震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地限度。
二采用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从各种感官诱发学生兴趣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师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学生的注意。
”因此,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采用形象直观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采取各种直观教学方式,如教学”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出示中国政区彩色板图、空白政区图、自制的各省级行政区小卡片等教具,利用这些直观教具,让学生识记各省、市、自治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及形状特征。
学会绘图、拼图的能力,使学生对中国政区图产生深刻难忘的印象。
地理教学过程教师口头讲授,利用板图、地图、模型、仪器等直观教具进行形声教学。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听觉器官来感知知识,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因此,教师的讲述无论如何生动、形象,也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催化剂。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
”理想的地理教学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过程。
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巨大动力。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对兴趣这个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师要熟练地驾驭教材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把知识性、艺术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客观材料要有新颖性,才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不协调,促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设计问题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学生现有知识经验的反差,让问题富有刺激性和新颖性。
如讲世界气候的季风气候之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问题: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能成功“借东风”呢?新奇有趣的问题,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兴趣倍增,顺理成章地进入的教学中。
又如讲完《时区和日界线》后,设置悬念:麦哲伦的船队完成环球航行回到西班牙时惊奇发现,航行日记上明明写着这一天是1992年9月6日,而西班牙的日历上却是1992年9月7日,这是为什么?如果船队当时是由西班牙向东航行,环球一周回到出发点时,则航海上的日记与当地日期又有何区别?为什么?2.启发诱导,培养兴趣古人云:“学贵要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着,觉悟之机也,一番长进。
”这就是说,各种授课方式贵在巧设疑问,启迪思考,激发兴趣,形成高潮。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善于多疑,善于设问,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如分析地貌的时候,许多学生虽然知道有大陆漂移说,但对这种学说的依据不清楚,此时教师应加强引导,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学生就会顺着引导分析,这时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动力何在?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能漂移?学生提出很多新假想,最后让他们沿着教学思路,参照板块构造学说理论,就能明白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激发学习兴趣第一篇范文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包含了自然科学的知识,也包含了社会科学的内容。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或者通过讲述与地理相关的故事、案例,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授《中国的地理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特征,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验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探究情境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例如,在教授《天气与气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近期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三、采用互动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互动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互动。
例如,在教授《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合理利用措施,从而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它具有形象、生动、有趣等特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授《中国的地理分区》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地理知识,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174-01兴趣是一种自觉的动机,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动力。
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兴趣的的制约。
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艺术,上活地理课,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变由老师要学生学习,为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强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权威与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导致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沟通对话,师生关系必然存在隔阂。
首先作为教师,应该怀有一个民主的心态,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其次要勇于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尤其是要对学生的一些看似“奇思怪想”、“标新立异”的观点,甚至是一些看似“不可思议”、“匪夷所思”的想法,都应该采取“肯定的态度、激励的语言”来对学生的观点表示赞许。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参与到课堂中来,方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照本宣科,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理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 朝辞白 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 两岸猿声啼不住, 还。 轻舟已
过万重山。” 短短四句, 把学生带人了奇妙的意境, 湍湍急流, 秀丽风光一览无余;情景交融, 诗情画意油然而生。 3 引用谜语。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历史。 在教学中适当应用, 则可启发学生思维, 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比 如: “ 船出长江口” 上海; “ — 空中码头” 连云港; “ — 用圆规 画圆” 太原;“ — 大言不惭” 海口;“ — 银河渡口” 天津。 — 谜语不在多, 在课内出现要适时。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 后出现, 最多一两条, 活跃课堂气氛, 以 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地 理 教 学 中 的 兴 趣 培 养
张 容 李凤玲
(淄博市淄川实验中学; 淄博市临淄孙娄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00)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日:“ 知之者, 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因此地理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 ” 的兴趣, 才会取得良 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 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达到学生爱学、 乐学的目的呢?
好奇心
2.巧借古诗教学。 诗词歌赋, 琅琅上口, 应用得法, 可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闻 其声, 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 如讲地球的运动时 用: “ 日 坐地 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 ;描述黄河奔腾咆哮,
滚滚东去的气势 : 用: “ ; ’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春) ; ( “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 “ (夏) 看万山红遍, 层林 尽染” ; “ (秋)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冬)。 讲解长 江时, 为描述三峡滩险、 流急、 景色奇美, 可吟诵李白的诗句:
4.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人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 , 活跃课堂气氛, 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讲长江之前, 让
[基础科学]浅谈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基础科学]浅谈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ec20bebf61fb7360b4c6526.png)
浅谈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鹤壁市外国语中学武勇浅谈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国古代的大教学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是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兴趣是学习老师,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
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各种直观教具,或者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媒体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将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实践应用,发挥其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
如学生在学“地球的运动”这一难点知识时,利用电脑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及其范围,同时,给学生配出二分二至日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极昼极夜现象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的去获取知识。
事实证明,学生对此别出心裁的引入特别感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大大地提高。
二、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针对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
如《认识地球》这一课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要求学生绘制主要经纬线,南北纬30度、60度;东西经60度、120度。
经过这些制作,学生可以建立地球的空间感,对地球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谈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
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在地理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生爱学的目的呢?一、灵活运用各种趣味语言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
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
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
还有用“马前挑花,马后雪”来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的辽阔富饶。
这些诗歌犹如“味精”,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教学过程增辉添彩。
如“沧海桑田”描述了地壳的运动;冷锋过境时,形容天气用“风雨交加”;讲地球运动时用“星移斗转”;讲海陆间循环用“百川归海”。
引用这些成语准确、生动、形象,既具有科学性,又客观地反映了地理现象,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4、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2015-01-31
地理论文
浅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浅谈地理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覃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第一中学)有人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没有记忆哪能谈得上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
”可见兴趣的重要性。
由于初中升学考试地理未列为必考科目,许多学生对该学科不重视,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突出。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精心设计好第一节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非常重视每学期的第一节课。
例如,在上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宇宙空间、狮子座流星雨的拓展视频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
通过这些方式不断地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除了重视每学期的第一节课外我还精心设计导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语言艺术语言艺术包括体态语言和言词语两种。
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并通过面部表情、手势等体系语言加以辅助,可以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
例如,()在讲”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时用六个字总结:1近快、7远慢,又好记又简单。
在讲”气压带和风带”时学生不易记住7个气压带和6风带总结为0、3、6、9:三撇三捺,高压指向低压。
这样不仅理解了而且还记得很牢,巧妙地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会起到意想不到效果。
在讲”时差”时,指导学生人人动手做”各国标准时”学具,以便更容易地掌握时区及区时的计算这部分内容。
让学生动手画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更直观地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四、生活化教学激发兴趣生活化地理教学理念在课堂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时提出问题:呼图壁今天的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在讲到”地震波”时,你是先感到上下颠簸还是左右晃动。
问题一提出,学生小组马上能投入到讨论中。
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创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
学生通过对身边熟悉的具体事物和地理原理的了解,觉得地理离我们很近,因此也就有了学习兴趣,从而乐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生活,了解学生兴趣、爱好和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差异,面向全体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把地理真正当成工具去用,在地理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这样地理教学才会生动活泼,富于情趣,学生才能学而不厌,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