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巴西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巴西》教案授课教师:林紫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读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的气候特征。

2.巴西人种的构成特征。

3.了解巴西主要农矿产品分布与主要工业城市的联系。

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巴西区域地图分析自然特征。

2.能初步分析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和文化生活产生的影响。

重点:1.巴西的地理位置、主要地形区及主要的气候特征。

2.巴西人种的构成特征。

难点:巴西主要农矿产品分布与主要工业城市的联系。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巴西》一课(82至87页的内容)。

2.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图片资料、当堂训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由“足球王国”这个称号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巴西)二、讲授新课(一)地理位置(板书)1.课件展示:巴西在世界中的位置图教师引导:分析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学生回答: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师点名: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巴西的地理位置。

2.教师小结并板书。

(二)大量混血人种的社会(板书)1.师:请同学们看课本83页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问题:①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②侵入巴西的殖民者是谁?③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被贩卖到巴西?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那时,葡萄牙人与黑种人,以及原住民印第安人通婚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成为混血种人,像图9.16所示的家庭很多。

2.学生读图:课本插图9.16“卞卡一家”,理解混血人种的含义。

教师引导:(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比例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板书):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人种。

教师承转: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巴西文化。

3.学生阅读:阅读图9.17三个图文资料,说说这些文化现象融合了哪些地域文化。

教师引导:多元文化对巴西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

师生小结。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三)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1.看图分析巴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关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7篇

有关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7篇

有关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7篇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篇1【重点】1.重要的地理位置2.主要的矿产资源【难点】经济特点【教具】南非教学课件(导入)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造成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各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加之近年来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所以我们一提到世界上贫困国家最多的大陆,同学们都会想到非洲,但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中有一个非常特殊,它的经济在非洲大陆上是最好的,也是目前非洲大陆上唯一富裕的国家,这个国家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南非。

(讲授研讨新课)(课件展示)南非的地理位置(提问)1.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什么位置该国的国名同它的位置有没有联系2.该国面临哪些海洋(简要总结)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国家,三面临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提问)1.南非处于非洲的最南端,这种地理位置在航海上有何意义尤其是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之前,南非扮演什么样的一个角色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开通后仍然后大量的船只通过南非的南部海区(引导学生讨论)(课件展示)大西洋、印度洋间的重要通道(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好望角)(讲解)在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南非的南部海区是沟通大西洋与印度洋间的最近通道,经过好望角的航线是沟通东西方的要道,即使是在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因其巨大的通航能力,仍然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要道之一。

经过的船只多于10万吨级,西欧1/4的食品、美国1/5的食品均需靠经过此线而获得。

同时大型和超大型油轮由于苏伊士运河的深度不足,仍需绕道好望角。

这为南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优越的条件。

(课件展示)好望角(简要讲解)(课件展示)开普敦(提问)由于大量船只经过南非的好望角地区,在此需要进行补给和修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这里形成了南非最大的港口,这个港口的名称它位于南非的哪个方向(引导学生读图)世界著名港口,位于南非西南端的开普敦(承转)单是靠航海业不能使南非的经济全面发展,那么南非还具有哪些其他方面的优势呢(课件展示)南非矿产在世界地位统计表(提问)1.南非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都由哪些2.储量居于世界首位的矿产是哪些(讲解)南非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五大矿产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章节主要介绍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巴西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等;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巴西这样一个遥远且与我们国家有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学生可能了解不多,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了解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学生对巴西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2.教学难点:巴西的地形、气候特点,巴西的农业和工业分布。

五. 教学方法1.图片引导法:通过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介绍巴西的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引导学生分析巴西的经济发展特点。

4.讨论法:学生讨论巴西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准备巴西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料。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引导法,展示巴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巴西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地图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九章 9.2 巴西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下册 第九章 9.2 巴西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自主阅读教材,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并简单标注出来(利用5分钟时间)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展示世界政区图。

要求:指图说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总结:巴西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纬度较低,光热资源丰富。

板书:位置、环境、热带面积广大。

电脑播出巴西的地形图(多媒体课件)读图回答:1.二条特殊的纬线:赤道、南回归线。

2.巴西所处的温度:热带3巴西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景观图展示)4.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一).为什么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国家?(教师总结):1.地理位置决定。

2.亚马孙流域经过这里。

(让学生自己来介绍亚马孙河并展示图片)3.安第斯冰雪消融带来大量流水(二).热带雨林有何作用它为人类提供了那些资源?学生分组讨论并推选代表举例说明。

(三).阅读教材相关阅读材料,概括归纳巴西的发展历史。

4.在巴西,由于欧洲白种人、非洲黑人及少量的日本人和华人的到来,加之原有的印第安人(黄种人),彼此通婚,形成了鲜明的种族特征。

读课本插图9.20,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

结合课本91页第一段内容,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5.指导读图9.21考虑A、B、C三个图文资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种族的融合对文化有何影响?6.总结:所以说,巴西是拉丁美洲地区。

板书:民族大熔炉的缩影,形成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目标导学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通过教材P84图9.19可知,巴西在20世纪以前依靠单一的初级的农矿产品,现代化工业不发达;但是,在二战结束以后,巴西工业化的步伐加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工农业大国,钢铁、汽车、飞机制造等跻身与世界重要生产国的行列。

1.通过教材P86的图9.24可以知道巴西工业分布的特点,其中石油和煤矿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铁矿分布范围较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巴西》主要介绍了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内容安排在七年级下册,是为了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地理特点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生动地展示了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了解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各国地理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巴西这个国家的地理、人文和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巴西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巴西这个国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2.观察法:通过地图、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种和文化,以及巴西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等特点。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巴西的了解和看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2.地图:巴西地图、世界地图。

3.图片:巴西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农业、工业和城市等方面的图片。

4.文字材料:关于巴西的地理、人文、经济等方面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世界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巴西的兴趣。

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

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

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第10课巴西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热带雨林的危机3、巴西主要的热点经济作物4、巴西的工业布局及城市分布特点。

能力目标1、运用巴西的地形图、气候图分布图,掌握巴西主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2、运用巴西的矿产资源图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揭示矿产资源对巴西工业区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地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农业生产特点、工业特点以及种族构成等。

2.难点热带雨林对于全球气候的影响【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世界政区图、巴西的地形图、巴西的工业区与主要城市图、巴西的矿产资源图、相关图片、课件等。

2.学生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收集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材料和美国工业品的品牌等。

板书设计:一.位置和自然环境1.位置:纬度位置:主要位于南半球,热带海陆位置;东临大西洋2.地形和河流:巴西高原,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3.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二.热带雨林的危机1.经济价值——提供木材提供全球气候热提供新鲜空气带雨环境效益林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作用2.热带雨林的保护三.热带经济作物王国1.主要作物:咖啡、甘蔗、可可、剑麻四.民族工业的发展1.主要城市: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巴西利亚2.人口和工业分布在东南沿海【篇二:七年级地理巴西教案1】《巴西》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4、概括并归纳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保护措施。

5、认识巴西的城市化问题。

(二)能力目标1、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巴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巴西教案

第九章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第二节巴西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种族构成和人口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及主要气候类型;联系巴西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说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及产生的环境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教学难点:巴西的自然环境;热带雨林的危机及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提到巴西,你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巴西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足球是运动,但更是文化。

每当联赛或重大国内国际比赛进行时,巴西人常常举家前往观战,整个城市空无一人,而赛场人山人海。

巴西几乎人人都是球迷,他们笑称"不会足球、不懂足球的人是当不上巴西总统的,也得不到高支持率"。

巴西人认为,足球理应位列世界文化遗产之林。

他们把足球称为"大众运动",无论是在海滩上,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人踢球。

即使是在贫民窟,穷人家的孩子也光着脚把袜子塞满纸当球踢。

自主学习1. 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

2.巴西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

3.巴西热带经济作物中的、、的产量居世界第一。

被称为“王国”。

二、讲授新知一、巴西自然地理概况(一)自主学习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本P82图9.15“巴西在世界的位置”和P85图9.20“巴西的地形和主要农产品分布”,然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2巴西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运用地图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巴西是个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2.能利用资料分析巴西的人文特色,说明巴西是一个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巴西的自然环境的特点,说出巴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创设并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通过相互交流、角色扮演、合作探究,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和探究的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和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

3.懂得殖民统治对巴西种族构成、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学会利用资料描述巴西的人文特色,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社会环境对民俗的影响。

2巴西经济特征和主要热带经济作物。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知道去年的夏季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展示奥运会开幕式图片)巴西里约热内卢。

这个国家有很多让它本国人民引以为自豪的世界之最,例如,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有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河流。

这个国家的人们对足球一往情深,有球王贝利、球星罗纳尔多;在每年一度的狂欢节上,不论男女老幼都跳着桑巴舞释放着激情;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工农业发展迅速,今天我们就具体的再认识这个国家。

学习任务一: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82页和83页,了解巴西的人种构成。

思考:(1)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在巴西,白种人占一半多,黑白混血种人约占40%,黑种人占6%,还有少部分印第安人、日本人和华人。

巴西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

(2)一名学生扮演卞卡,介绍课本P81图9.16“卞卡一家”的血统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巴西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巴西的民族融合。

2、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二)能力目标
1、利用录像、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认识巴西是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2、利用世界政区图和巴西的地形图、矿产图、气候图等让学生直观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3、通过数字、图表等资料,了解巴西工农业发展的状况。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激发对地理学习兴趣,探讨地理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巴西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自然环境,了解巴西的工农业生产特色
(二)教学难点
1、如何利用资料说明巴西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

2、理解巴西的工业多集中于东南沿海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地图:世界地图,拉丁美洲地图,巴西位置图,巴西主要地形区的图片、巴西矿产、农产和城市分布图
(2)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从网上或书报上搜集巴西一句话的世界之最和趣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世界上哪个国家被称为足球王国?——————————巴西
教学新课
(板书)第二节巴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板书)
【课前投入】——热身
学生纷纷用一句话概括巴西的世界之最和趣闻
包括很多内容:如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巴西的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世界上拥有动植物资源最多的国家;巴西的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二长河;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咖啡王国”之称;铁矿石的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巴西人种复杂,被称为“世界人种博物馆”;巴西狂欢节是世
界上最大的狂欢节,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狂欢节中独具风格,最吸引人,;桑巴舞被称为巴西的“国舞”,表演人数多、服装华丽、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堪称“世界之最”;巴西是世界足球大国,职业球队之多,可谓世界之冠,从事足球运动的人数逾百万。

除球王贝利外,巴西还拥有济科、苏格拉底、卡雷卡、罗纳尔多、里瓦尔多、罗马里奥等一大批世界级的足球巨星……
教师: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巴西?
好,让我们怀着希望,背着行囊,乘上国际民航,飞过太平洋,来到西半球的拉丁美洲领略这个古老国家的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世界地图,提问
从地图上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巴西所属半球的位置,所属地区,濒临大洋并与哪些地区隔洋相望。

(二)出示拉丁美洲政区图
1、读课本图,观察拉丁美洲国家中面积最大的国家,它在拉丁美洲的位置、邻国,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出示课件答案
2、知识回顾:我们以前学过,世界面积和人口排在前十位的国家?请同学们回忆巴西分别位于前几位?————第五位
3、哪位同学能根据前面所学,归纳一下巴西的特点:
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大国之一。

(三)出示巴西地形和纬度位置图
1、巴西主要为什么地形?各占比例,其地形在世界上的面积大小如何?最长的河流是哪条?其流量、流域面积如何?
巴西的主要地形:亚马孙平原---世界最大的冲积平原,占面积的 1/3
巴西高原-----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占面积的2/3
亚马孙河——世界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2、从巴西所处纬度地带来看,巴西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主要气候类型?热带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1.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板书)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来了解这个国家的开发历史。

教师:请同学们看课本的有关文字,讨论分析并回答几个问题。

A.当地土著居民是什么人?
B. 侵入拉丁美洲的殖民者是谁?到达了什么地方?
C. “黑人奴隶从哪里来”为什么要贩卖黑人奴隶?
D. 玛雅文明是什么意思?
E.巴西的开发历史有什么特点?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并指图说明。

师生小结:
2.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板书)
学生读图:课本插图“卞卡一家”,理解混血种人的含义及形成原因。

教师:(展示巴西的人种构成图)这两幅图说明巴西的人种构成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
学生:讨论、回答。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板书)
教师:种族的融合,必然导致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发展,使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

学生观察课件:巴西足球、狂欢节和桑巴舞的图片和补充资料并结合课本A、B、C三个文字资料,解释这些资料说明的问题。

教师举例:巴西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

教师承转:巴西是拉丁美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又有什么样的工农业特征?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板书)
1.“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板书)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资料“巴西的资源”。

师生总结:单一生产农矿产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板书)
2.“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板书)——工业发展迅速
教师:“二战”后,巴西经济发展较快,尤其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逐步改变单一经济结构。

读图提问:同学们看教材图“巴西的农产、矿产和工业”,从图中可以读取什么信息?
学生充分活动,积极发言
师生总结归纳:
a.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学生:(略)
教师承转:从图中我们看到巴西有煤炭和石油这些能源矿,但是巴西缺少优质煤。

石油产量也不多,那它的能源主要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教材“活动”——巴西解决能源短缺的方法,自由发言。

教师:由于巴西水能资源丰富,全国90%的电力靠水电,并且与巴拉圭合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b.水能——伊泰普水电站(板书)
教师拓展: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一项伟大的工程——长江三峡水电站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承转:巴西利用本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水能,迅速发展了现代工业。

c.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板书)
教师:巴西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重工业为什么多集中在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等地区?
学生思考回答(略)
d.农业——咖啡、甘蔗、柑橘(板书)
教师:巴西有哪些主要的农作物?集中分布在哪一带?结合图“巴西的地形”,说明这里有哪些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海运交通、城市消费等方面分析。


总之,巴西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建设,成为了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第二节巴西
一、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1.国土广大的热带国家
2.具有浓厚殖民色彩的历史
3.种族复杂,有大量混血种人
二、发展中的工农业大国
2.“二次大战”之前的经济特征
单一生产农矿产品,现代工业不发达
1.“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迅速铁矿——伊塔比拉露天铁矿
水能——伊泰普水电站
农业——咖啡、甘蔗、柑橘
工业——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