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托换桩的回弹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_张媛
预压桩基托换法加固施工技术

预压桩基托换法加固施工技术摘要: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半坡站位于灞桥区堡子村转盘中部,采用明挖顺做法施工,车站主体基坑北侧约10m处有一大型雕塑,为保证该雕塑在地铁半坡站深基坑开挖施工期间的稳定、安全,以及半坡站的顺利施工,需对该雕像进行加固保护。
本文以该工程为实例,从工程概况、加固方案设计、施工要点及方法等方面介绍了钢筋混凝土预压桩基础托换法加固施工技术。
关键词:基础托换法;既有建筑物;加固技术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西安市地铁一号线半坡站位于灞桥区堡子村转盘中部,地形总体平坦,地面高程在412.14~417.96m之间,站区地貌单元属浐河二级阶地。
基坑开挖北侧有雄风雕塑一座,距车站主体基坑约10.0m,其东侧为车站ⅲ号出入口工程,明挖法施工,距离约11.0m,车站主体及ⅲ号出入口通道均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深度分别为25m和12m,均为深基坑。
基坑采用排桩围护,钢支撑做内撑。
地下水位在13.8米左右,施工时采用坑外降水。
雄风雕塑全高25m,由基础和上部结构组成,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长度9m、宽度6m、高度4m,雕塑上部结构由钢骨架和铜质外皮组成,偏心结构,偏心距约3.0m,雕塑连同基础总重约360吨。
基础埋深约2.5m,下部1m厚灰土垫层。
雄风雕塑平面位置见右图。
2、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半坡站基坑开挖前,根据监测资料显示,雕塑基础已产生不均匀沉降(最大沉降量约100mm),雕塑发生倾斜,重心向基坑一侧偏移,基础周边砖砌体已经开裂。
经专家论证后,认为上述工程问题是雕塑自重在地基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上超载,是出现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以及外砖墙基础与雕塑基础埋深不同引起的。
为保证该雕塑在半坡站深基坑开挖施工期间的稳定、安全,以及半坡站的顺利施工,必须对雕塑基础进行加固。
3、加固保护方案设计根据上述工程问题现状及工程结构特征,尽管该雕塑发生下沉和倾斜,但其主体结构整体性仍然完好,需对地基基础进行加固补强处理,增强现有地基基础的承载力,阻止基础的继续下沉及上部结构的倾斜,保证雕塑的安全,并保证地铁车站基坑的正常开挖及施工安全。
板料冲压成形回弹补偿修正方法及其验证_李延平

H=
F 2( F 2(
$d ) $p )
=
F 2( d 2) - F 2( d 1) F 2( p 2) - F 2( p 1)
( 4)
可见, 如果已知两组相近的模具形状数据和对
应的冲压件形状数据, 即可计算出模具 - 冲压件偏 差频域传递函数 H 。
如果对模具 Ñ 进行补偿修正( 修正后新模具的
形状测量数据为 d * ) , 使其对应的冲压件为给出的
例系数为 H 。
# 488 #
汽车工程
2005 年 ( 第 27 卷) 第 4 期
如果设模具 Ñ 形状测量数据为 d 1、对应的冲压 件 Ñ 形状测量数据为 p 1, 模具 Ò 形状测量数据为 d 2、对应的冲压件 Ò 形状测量数据为 p 2, 在线性小
量回弹情况下, $d = d 2 - d1; $p = p 2 - p 1, 那么 由式( 3) 得
数值模拟效率高费用低由于计算模型与实际工况有差距导致计算精度较可靠性较差优化结果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以线性闭环控制系统空间fourier变换和频域传递函数为理论基础基于模具实验迭代建立了模具回弹补偿修正算法板料冲压成形回弹补偿修正算法211回弹补偿修正系统工作原理板料冲压成形模具回弹补偿修正系统工作原理如图首先应用cad系统设计初始模具通过经国家863项目2001aa421270和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1ba205b1001资助原稿收到日期为2004修改稿收到日期为2004验知识和ca仿真使模具初始设计尽量满足成形要求不存在起皱开裂等缺陷系统制作模具原型采用快速模具弧喷涂等快速制造模具在冲压机上进行样件试冲压调整工艺参数使样件没有起皱开裂等缺陷保持工艺参数稳定对试冲压样件进行三维激光扫描测量评价其尺寸误差若样件尺寸误差满足要求模具即为最终设计模具否则在保证冲压成形性能前提下按合适的模具修正方法进行模具型面修正根据模具型面修正数据制造新模具在原冲压工艺参数下进行新的样件试冲压激光扫描测量和尺寸误差评价若新样件尺寸误差满足要求新模具即为最终设计模具否则重复以上迭代过程直至满足要求为止是高度非线性的所以整个系统也是非线性的必须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才能用简单的算法实现回弹补偿
预压托换桩在楼房顶升纠偏中的应用

预压托换桩在楼房顶升纠偏中的应用
宋瑶;赵来顺;范栋;宋锋博
【期刊名称】《土工基础》
【年(卷),期】2009(23)2
【摘要】结合砖混结构顶升纠偏工程实例,介绍预压托换桩的设计、施工及成果,使后续主体结构顶升纠偏达到预期目的。
实践证明,采用预压桩基础托换法,技术可靠,顶升纠偏成功。
【总页数】4页(P18-21)
【关键词】预压托换桩;顶升纠偏;单桩承载力;回弹
【作者】宋瑶;赵来顺;范栋;宋锋博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中铁电气化局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
【相关文献】
1.预压桩托换加固纠偏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用实例 [J], 陈国政;陈守平;陈守安
2.预压桩托换在某危楼加固纠偏防震中成功实践 [J], 陈国政;陈守安
3.桩式托换技术在柱基加固、顶升、纠偏中的应用 [J], 赵卫东;王耀杰;薛静娴
4.预压桩托换法和建筑物的顶升纠偏 [J], 陈国政;赵来顺;陈守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底压桩托换的实践与分析

a n d E a r t h q u a k e E n g i n e e i r n g , 2 0 0 7, 2 7 ( 7 ) : 6 2 5 — 6 4 1 .
[ 5 ] K a d s t om l A, B o s t r o m A . E f i c i e n c y o f t r e n c h e s a l o n g r a i l w a y s [ 6 ] 申永刚 , 项贻强. 行驶 车辆引起 复杂场地及 结构振动 的试验 研 究[ J ] . 振动与 冲击 , 2 0 0 8 , 2 7 ( 5 ) : 8 9 - 9 4 .
施工期 间的安全风险 。
圾组 成 , 结构松散 , 层厚大约 2 m~ 3 . 5 m。因房屋设有 地下室 , 事
某住宅楼地基加 固的成 功实践 证 明钢 管压 桩托换 是解 决不 实上建房时本层 已全部挖除 。
土力学 , 2 0 0 5, 2 6 ( 8 ) : 1 1 8 4 . 1 1 8 8 . f o r t r a i n s m o v i n g a t s u b — o r s u p e r s o n i e s p e e d s [ J ] . S o i l D y n a m i c s
土层厚薄不均 , 存在局部 软弱土层 而未 能发现 ; 2) 地 基受 到 了意 态 , 且沉降极不均匀 , 在远离 山坡 的一 端沉降量较 大 , 尤以其 中的 外因素的影响而局部下沉。例如 , 雨水或生 活生产用水 短时 间内 3号楼最为 显著 , 楼内住 户入户后有 明显 的坡道感觉 , 测量 发现个
的安全 ; 如果沉 降差 较大 , 引起 地面倾 斜或洞 口门窗开启 困难将 甚至可 以伸进手指 , 严重影响到 了住宅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 影响到正常使用 。因此 处理不 均匀 下沉问题 在既有 建筑 加 固中
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的孔隙水压力特性

第2期2017年4月水利水运工程学报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No.2Apr. 2017DOI.10.16198/ki.1009-640X.2017.02.006许滨华,何宁,周彦章,等.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的孔隙水压力特性[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7(2):45-50.(X U Binhua, HE Ning, ZHOU Yanzhang, et al. Discussion on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pressure in hydraulic reclamation silt foundation under vacuum preloading[J]. Hydro-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7(2) :45-50. (in Chinese))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的孔隙水压力特性许滨华u,何宁\周彦章\姜彦彬\朱群峰1(1.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9; 2.河海大学,江苏南京210098)摘要:现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能反映地基加固过程中有效应力的发展,现场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是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重要监测内容之一。
通过现场孔隙水压力监测资料,用曼德尔效应解释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前期出现孔隙水压力增大的现象,分析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出现曼德尔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时曼德尔效应的持续时间沿深度逐渐缩短。
综合考虑土的固结状态、负压的传递及工程所处环境表明,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受吹填土的欠固结程度、负压的传递和膜上覆水压力等因素综合影响。
关键词:真空预压;吹填淤泥;孔隙水压力;曼德尔效应;欠固结土中图分类号:TU47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640X(2017)02-0045-06真空排水预压是处理软土地基和吹填淤泥的常用方法,具有加荷速度快、节约费用、加载过程中不易出 现地基失稳等优点[1]。
低位真空预压作用下桩基负摩阻力试验研究

(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Hy d r a u l i c E n g i n e e i r n g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S a f e t y,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 C h i n a )
( 天津 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天津 3 0 0 0 7 2 )
摘 要 :结合 大面 积超 载 的应力传 递特 性 , 提 出 了用低 位 真 空预 压 的 方法 模 拟 大 面积超 载作 用 下 桩基 的负摩 阻力 问题. 对 3×3群 桩 的负摩 阻力 分布 情 况 进 行 了室 内模 型试 验 研 究 ; 结合 试 验 结 果, 分 析 了土体 的分 层 沉 降特 性 , 阐述 了不 同位 置桩 基 负摩 阻力 发 挥 特 性 , 进 一 步对 比讨 论 了中 性点 位置 的 时间效 应 ; 结 合其 他 学者 的成果 , 对 负摩 阻力 的计 算方 法进 行 了分析 . 研 究结果 表 明 :
第4 3卷 增 刊
2 0 1 6年 1 1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版 )
J O U RNA L O F S O UT H EAS T UN I V E RS I T Y(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y o n n e g a t i v e s k i n f r i c t i o n o f p i l e s u n d e r l o w l o c a t i o n v a c u u m p r e l o a No v. 2 01 6
一种自动混凝土缓冲串筒[实用新型专利]
![一种自动混凝土缓冲串筒[实用新型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6003d4e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4.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688413.1(22)申请日 2019.05.15(73)专利权人 山东科技大学地址 266590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辛安街道前湾港路579号山东科技大学(72)发明人 侯迪 孙添娇 赵新媛 郭文婷 吴艳崇 (51)Int.Cl.E02D 15/04(2006.01)E02D 5/34(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自动混凝土缓冲串筒(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混凝土缓冲串筒,属于混凝土施工设备领域,为解决混凝土骨料分离的问题而设计。
本实用新型由头节、标准节、尾节、减速电机、外壳、旋转轴、螺旋叶片、振捣棒、底座、托板、挡板组成;所述的头节顶部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的外壳分布在头节、标准节、尾节的外围,两侧有凸起的肋块;所述的旋转轴分布在头节、标准节、尾节的中央,两端分别设置榫头、卯眼;所述的螺旋叶片分布在旋转轴上;所述的振捣棒分布在尾节外壳内壁上;所述的底座设置有托板、进料口、挡板;所述的托板一端由铰链连接底座,中部与底座之间由弹簧连接,另一端紧贴串筒外壳;所述的挡板长度可根据桩孔深度调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程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CN 210238516 U 2020.04.03C N 210238516U1.一种自动混凝土缓冲串筒,其特征在于,它由头节、标准节、尾节、减速电机、外壳、旋转轴、螺旋叶片、振捣棒、底座、托板、挡板组成;所述的头节顶部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的外壳分布在头节、标准节、尾节的外围,两侧有凸起的肋块;所述的旋转轴分布在头节、标准节、尾节的中央,两端分别设置榫头、卯眼;所述的螺旋叶片分布在旋转轴上;所述的振捣棒分布在尾节外壳内壁上;所述的底座设置有托板、进料口、挡板;所述的托板一端由铰链连接底座,中部与底座之间由弹簧连接,另一端紧贴串筒外壳;所述的挡板长度可根据桩孔深度调整。
高强度加强板的回弹分析和模具设计

高强度加强板的回弹分析和模具设计
尹媛媛
【期刊名称】《模具制造》
【年(卷),期】2014(014)012
【摘要】通过对某加强板的工艺分析,介绍了克服回弹的方法和途径并采用模拟软件进行验证,同时介绍了该制件的模具设计和模具结构.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尹媛媛
【作者单位】陕西黄河工模具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4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G385.2
【相关文献】
1.基于AutoForm软件的汽车B柱加强板成形性及回弹分析 [J], 邵世超;谢峰
2.基于位移回弹补偿原理的汽车加强板回弹补偿研究 [J], 宋灏;毕大森;李超;关啸
3.汽车门槛梁加强板回弹分析及整改方案 [J], 田健
4.基于UG的加强板模具设计及有限元分析 [J], 孙力伟;高阳
5.汽车前保险杠加强板回弹分析与工艺控制 [J], 唐毅;薛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 第1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9 No.1 2007年 1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Jan., 2007 预压托换桩的回弹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张 媛1,3,赵来顺1,唐丽云1,郭志勇2(1.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2.西安科技大学基础部,陕西 西安 710054;3.西北电力设计院电力公司,陕西 西安 710032)摘 要:根据预压桩托换法的工艺特点,通过桩–土相互作用的工作原理分析,得出预压桩托换中桩体回弹的工作机理。
结合工程实践,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得出桩体回弹力与控制回弹率的关系式,给出桩体回弹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预压桩;回弹;基础托换;桩–土相互作用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548(2007)01–0112–04作者简介:张 媛(1980–),女,宁夏银川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
E-mail: yuanzhang333@。
Study on mechanics of rebound and controlling of preloading pilesZHANG Yuan1,3, ZHAO Lai-shun1, TANG Li-yun1, GUO Zhi-yong2(1.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3, China; 2. Department ofBas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3, China; 3. Department of Electric Network, Northwest ElectricPower Design Institute, Xi’an 710032, China)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reloading piles, by analyzing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of piles and soil, the mechanism of rebound of piles in the course of underpinning was gain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bound force of piles and the controlled rebound proportion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the controlling method of rebound of piles was given.Key words: preloading pile; rebound; underpinning; pile-soil interaction0 引 言近年来,对既有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及建筑病害治理工作已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
然而,在对既有建筑物的功能改造、加层改造,或在出现下沉、开裂、倾斜等建筑病害的治理中,大都涉及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的加固处理。
工程实践证明,在西部黄土地区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加固处理中,钢筋混凝土预压桩基础托换法确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在湿陷性黄土层较厚或地下水位较高,且建筑物荷载不大时更为适用。
但目前在本项技术的深入研究方面还较欠缺,现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1],对单桩承载力R K按一般桩基础计算公式确定,与实测结果并不一致,压桩力系数取1.5也缺乏科学依据,尤其对预压桩基础托换中桩体回弹、回沉等特殊问题还研究很少。
文中通过对预压桩回弹机理的分析,提出对桩体回弹的控制方法,供设计和施工参考。
1 预压桩的回弹及回弹反力1.1 预压桩托换法的工艺特点预压桩托换法是以建筑物自重做反力,采用液压方式在原基础下压入单根桩,经桩式托换后,由桩体直接承受上部荷载的一种基础加固方法。
预压桩桩体多为钢筋混凝土方桩或钢管桩,每根桩由若干段组成,每段长1.0~1.5 m,方桩断面尺寸为150~200 mm,首段为带锥形的尖桩。
每段桩在压桩过程用焊接方法连为一根整桩。
因桩体较小,又称为微型桩。
预压桩的托换工艺作法如图1所示。
当压桩终止压力P压达到1.5R K(R K为设计单桩承载力标准值)时,停止压桩,随后取定值/2P压进行恒压,并保持压力稳定。
此后安装托换架及托换千斤顶,两侧托换千斤顶同步加压至设计托换压力P托时,在桩顶与基础底面之间塞入托换钢管,垫好钢垫板,并用铁锤将钢楔打紧。
然后将两侧托换千斤顶同步卸荷至零,再将托换钢管上、下两端与垫板和桩顶焊接牢固。
最后拆除千斤顶及托换架,进行回填、支模、浇砼承台,使桩体与原基础连为整体。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基金科研项目(02JK129)收稿日期: 2005–09–21第1期 张 媛,等. 预压托换桩的回弹机理及控制方法研究 1131.2 预压桩的回弹及回弹反力图2为某工程地基基础加固中预压桩的单桩静载荷试验P –s 关系曲线。
当达到试验最大压力P 试时,桩体产生下沉位移s 。
当卸载至0时,桩体又产生向上的恢复位移∆s 1,称为桩体回弹量,剩余不可恢复的位移∆s 2称为残余位移。
工程实践表明,单桩静载荷试验卸载时、或在压桩过程接桩卸载时,以及桩体托换卸载时,桩体或多或少均会产生一定的回弹量。
由单桩反力试验结果,当桩体产生回弹时,同时可产生向上的反作用力,称为回弹反力P 回。
因此,若能在桩体托换中完全阻止桩体回弹,将使单桩承载力增加P 回,从而满足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单桩承载力安全系数K = 2的要求,并且避免因单桩承载力不足而产生桩体的回沉问题。
图1 预压桩托换法示意图Fig. 1 Underpinning of preloading piles图2 单桩静载荷试验P –s 关系曲线 Fig. 2 P –s curves of preloading piles2 预压桩的回弹机理分析预压桩的截面尺寸较小,且桩距一般远大于3倍的桩径,因此可不考虑群桩效应,只按单桩进行分析,即预压桩的回弹问题可以认为是单桩在轴向荷载作用下的桩–土共同工作问题。
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如图3所示。
采用荷载传递法[2]分析,当桩体受压进入地基土时,桩体受到的作用力主要有3种:(1)受扰动土体对桩体径向的挤压作用力P 1,产生挤土抱桩效应。
(2)桩体刺入土体时,受扰动的桩周土体受冲切作用。
但当压桩结束时,桩尖已到达持力层,可以认为基本无刺入变形,因此,可只考虑桩身与土体的摩擦作用力τf 。
(3)桩–土之间相对位移过程中包含桩身的弹性压缩变形和桩端土体的压缩变形,桩土体系荷载传递的基本微分方程[3]为2f 2d ()()d s z Uz z AEτ= , (1) 式中,d ()s z 为桩身压缩变形,U 为桩身周长,A 为桩身横截面面积,E 为桩身的弹性模量,z 为桩身入土深度。
当桩端土刚度比桩身刚度小很多时,桩身的弹性压缩变形可忽略,因此可只考虑桩端持力层的压缩作用,并对桩体产生反作用力P 2。
从上述单桩受力分析知,单桩承载力可由下式确定:R 桩=f (P 1,τf ,P 2) 。
(2)由对压桩工艺过程的检测结果分析,可得下述结论:(1)沿桩长范围桩周土存在弹性区和塑性区,弹性区可提供回弹力,塑性区产生下拉力。
工程应用中,一根整桩一般由10根左右短桩组成,在每根短桩压桩、接桩过程(接桩卸载约30 min )以及在压桩过程调整桩身垂直度时,上部桩体反复挤压并排开土体,使桩周土体多次受到反复挤压作用,土体除发生刺入破坏,还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性区,而下部桩周土仍处于弹性区。
由研究资料[4],沿桩长范围内桩侧土体的塑性区深度:()1/2221p 0s 0z /2//z C P C τββτβ−−⎡⎤=++−−⎣⎦压,(3) 式中,0τ为桩顶部桩侧摩阻力,C z 为土体剪切变形系数,C s 为桩身处于弹性区土体剪切变形系数,P 压为压桩力,β为土的可靠度指标。
图3 压桩过程桩–土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 Fig. 3 Mechanical model of soil-pile interaction图4为预压桩托换后的受力模型,当桩周土处于塑性区时,桩土之间失去挤压力P 1,并产生一定的负摩阻力f τ′。
f τ′形成附加于桩体表面的分布下拉荷载,起到阻止桩体回弹的作用,单桩静载荷试验(图2)114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2007年卸载后存在残余位移2s ∆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桩周土处于弹性区时,停止压桩卸载后,桩周受挤压的土体产生恢复作用,桩周存在挤压作用力P 1和摩阻力f τ。
在桩土之间的摩阻力f τ和挤压力P 1作用下,桩体将产生一定的回弹力及回弹变形。
(2)桩端持力层可提供一定的回弹力,且土质愈好,提供的回弹力愈大。
压桩结束卸载时,桩端土层处于弹性区,可提供一定的回弹力。
表1为几个预压托换桩加固工程的桩体回弹与回弹力试验结果汇总,由表1知,工程一持力层土质最好,其桩体回弹力为 工程三的128%,工程二次之。
(3)桩体回弹力及回弹量与托换压力大小有关。
预压桩与静压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预压桩托换过程可阻止桩体回弹,使得1s ′∆<1s ∆,并可提供一定的回弹反力[5]。
由试验结果(表1)可以看出:托换压力与桩体回弹量及回弹力成比例关系,如图5~7所示,托换压力愈大,产生的回弹量愈小,形成的回弹力也就愈大。
运用线性回归统计分析可得180.98(0.993)Ps ′∆=托 , (4)18.01(0.988)Ps ′∆=回 , (5) 11110010.89(1.02)Ps u s ′⎛⎞∆=−×=⎜⎟∆⎝⎠回% 。
(6)式中 1s ′∆为预压桩的托换回弹,也就是有压力回弹;1s ∆为自由回弹,即无压力回弹;u 为控制的回弹率。
其相关系数R 在0.992~0.998之间,[R ]接近1,表明相关密切。
由表1知,预压桩托换后可有效的阻止桩顶回弹平均达59%以上,桩顶形成的回弹力平均达89.23 kN ,它可进一步提高单桩承载力,控制地基不再产生新的沉降。
图4 预压桩托换后受力模型Fig. 4 Load model of preloading piles before underpinning(4)桩体回弹量与桩体托换工艺质量好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