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研究和稳定性实验
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

第!卷第"期#$$#年%月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0)*$1&’()!*’)"+,-,!!!!!!!!!!!!!!!!!!!!!!!!!!!!!!!!!!!!!!!!!!!!!!!!!!!!!!!!!!!!!!!#$$#文章编号:"$$./$!"!(#$$#)$"/$$%$/$%番茄红素的提取及其微胶囊化滕洁!,卞疆,刘元军(江苏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江苏南京#"$$".)摘要:对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和以明胶与蔗糖作为壁材喷雾干燥制备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工艺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经微胶囊化后大大提高了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此外添加抗氧化剂可提高微胶囊化过程中番茄红素的保留率。
关键词:番茄红素;提取;微胶囊化23)*$%4*:012345671’8(92’:1411;<-,2<5’4,4=>52-’142,:?7(,<5’454,@,((?9?<1>2’4?5?<54A’8A1(,<54,4=?72-’?1B9?:-,9=-54A,,4=>,??=1<12<5’4>1<3’=’8(92’:141>52-’142,:?7(,<5’4@1-1’7<(541=)031?<7=51??3’@1=<3,<<31?<,B5(5C <9’8(92’:141@,?542-1,?1=B9>52-’142,:?7(,<5’4)031,==5<5’4’8,4<5’;5=,4<?@,?5>:’-<,4<8’-<31?<,B5(5<9’8(9C 2’:141)5"16+$.):D92’:141;1;<-,2<5’4;>52-’142,:?7(,<5’47前言番茄红素(D92’:141)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分子式为EF$G H I,相对分子质量为H%I)!H,又名:!,! /胡萝卜素,呈红色。
番茄红素乳状液稳定性研究

1.2.1 番茄红素乳状液的制备 0.1g 10% 番茄红素 溶于含油溶性乳化剂的 10g 热大豆油中,搅拌均匀至 完全溶解。 再 与 含 水 溶 性 乳 化 剂 的 水 相 进 行 混 合,
147
17500r / min 预乳化 2min,再经高压均质机以 40MPa 和 20MPa 均质两次。均质后乳状液立即分装,30℃ 避光保存。 1.2.2 乳化稳定性指标测定 将均质后乳状液迅速 倒入 25mL 小烧杯中,立即开始取样。取样点固定在 离烧杯 底 部 0.5cm 处,取 20μL 的 乳 状 液 与 10mL 0.1% 的 SDS 溶液均匀混合,在 500nm 处测定其吸光 值,记为 A0 ,乳状液静置若干小时后采用相同的方法 测定乳状液吸光值,记为 An ,用 0.1% 的 kaged Chinese - style sausage stored at
20℃[J].Meat Science,2000,56:67-71.
[6]L G Zhu,B Bidner,M S Brewer. Postmortem pH,muscle and
ESI( % ) = An / A0 × 100% 1.2.3 粒径分布测定 30μL 乳状液稀释到 5mL 去 离子水中,利用激光光散射粒度仪测定粒径分布,结 果用 Z- average size 表示。 1.2.4 多糖对番茄红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在乳 状液制备过程中,向体系中加入 0.5% 、1% 、1.5% 的 阿拉伯胶,测定其对番茄红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1.2.5 抗氧化剂对番茄红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在以 上 稳 定 体 系 中,分 别 加 入 0.15% 的 抗 坏 血 酸、 0.2mg / g 油脂的维生素 E,及不同复配比例的抗坏血 酸和 维 生 素 E 混 合 物 ( 抗 坏 血 酸 ∶ 维 生 素 E = 0.15% ∶0.002% 、0.15% ∶0.001% 、0.075% ∶0.002% ) ,测 定其对番茄红素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番茄中番茄红素提取及稳定性研究番茄红素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和降血脂等多种生理活性。
因此,番茄红素的提取与稳定性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首先,番茄红素的提取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等。
其中,溶剂提取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将加工后的番茄果肉样品与有机溶剂如正己烷、醇类等进行浸泡或回流提取。
随后,通过差速离心、浓缩等步骤,得到含有番茄红素的提取物。
此外,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较强的特性进行提取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一般选用二氧化碳,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与番茄样品接触,使番茄红素溶解于超临界流体中,最后通过降温或减压,将番茄红素分离出来。
微波辅助萃取法则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加速植物细胞壁的破裂,提高提取效率。
其次,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主要围绕其光热稳定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展开。
光热稳定性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异构化、氧化和分解等反应。
因此,在番茄红素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光和加入光稳定剂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抗氧化稳定性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容易受到氧气和自由基的攻击,导致其降解和失去活性。
因此,可以通过加入抗氧化剂、调节pH值、降低温度等方式来提高番茄红素的抗氧化稳定性。
此外,一些研究还探讨了改善番茄红素稳定性的新方法。
例如,利用纳米技术将番茄红素包裹在聚合物纳米粒子或脂质体中,可以提高番茄红素在水相中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
另外,一些研究还通过合成或提取番茄红素的结构类似物,来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活性。
总之,番茄红素的提取和稳定性研究在食品科学、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选择适当的提取方法和探索新的改善稳定性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应用番茄红素的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番茄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水果,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且喜爱的食材之一。
除了其美味的味道外,番茄还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富含营养的食品。
在番茄中,番茄红素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然而,番茄红素在处理和烹饪过程中容易受到破坏,因此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研究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人员对多种因素进行了研究,例如温度,光照,pH值以及处理方法等。
其中,温度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发现,番茄红素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分解和丧失其活性。
在烹饪的过程中,如果使用高温烹饪方法,如油炸或高温烘烤,番茄红素的损失会更大。
因此,对于想要在烹饪中保留番茄红素的食客来说,选择温度适中的烹饪方法,如蒸煮或微波加热会更佳。
光照也是影响番茄红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番茄红素对光敏感,容易在强光下分解。
因此,为了保持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尽量减少番茄的光照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保持番茄红素所在食物的遮光能力也是维持其稳定性的关键点。
例如,将番茄添加到沙拉中,保留皮和种子,可以提供一层保护。
此外,搭配其他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材也可以增加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pH值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酸性环境下更加稳定。
因此,当烹饪番茄时,适量加入醋或柠檬汁,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另外,在烹饪过程中避免使用碱性调料也是保持番茄红素稳定的重要措施。
除了外部因素,从番茄自身的特性出发也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选择和培育富含番茄红素的番茄品种,可以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
这些品种通常具有更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更多的番茄红素积累。
因此,选择这些特殊品种的番茄作为食材,可以更好地享受番茄红素的种种好处。
综上所述,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研究是一个多方面、多因素的课题。
从温度、光照和pH值等外部因素到番茄品种自身的特性,都对番茄红素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番茄红素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进展_苏小华

生物技术进展2013年第3卷第1期18 21Current Biotechnology ISSN 2095-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殯殯殯殯2341进展评述Reviews收稿日期:2012-10-24;接受日期:2012-12-25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番茄红素纳米分散体对SD 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KZ1002)资助。
作者简介:苏小华,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E-mail :xiaohuasu08@126.com 。
*通讯作者:鲍波,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病理研究。
Tel :0759-2388559;E-mail :you_and_me_2008@yeah.net 番茄红素的功能与稳定性研究进展苏小华,鲍波*,朱少平,柴星星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广东湛江524023摘要:番茄红素具有强抗氧化能力,能有效降低癌症、心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是目前功能食品、药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但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严重限制了番茄红素的研发及应用。
本文综述了番茄红素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总结了番茄红素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解决番茄红素稳定性技术难题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关键词:番茄红素;功能;稳定性DOI :10.3969/j.issn.2095-2341.2013.01.04Advances in Functions and Stability of LycopeneSU Xiao-hua ,BAO Bo *,ZHU Shao-ping ,CHAI Xing-xingExperimental Animal Center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Zhanjiang 524023,ChinaAbstract :Lycopene has powerful antioxidative 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ancer ,angiocardiopathy and other diseases.Nowadays ,lycopene becomes a hot topic in functional food and phamaceutical research.However ,lycopene is easy to be degraded and isomerized ,its poor stability has greatly limited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ycopen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lycopen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of lycopene and diseases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the lycopene stability research ,and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keeping the lycopene stability in applications.Key words :lycopene ;functions ;stability番茄红素又名茄红素,色泽暗红,是成熟番茄中的主要色素。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综述

57 番茄红素稳定性研究综述毛立科,高彦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摘 要:番茄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能有效降低癌症、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是目前功能食品、药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但番茄红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降解和异构化。
本文综述了热、光、氧气、添加剂等环境因素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微胶囊技术提高番茄红素稳定性做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番茄红素;稳定性;微胶囊中图分类号:TS20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513(2008)02-0057-04Revi ew on the study of l ycopene stabilityM AO L i 2keGAO Yan 2x i a 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Nutriti onal Engineering,ChinaAgricultural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Abstract:Lycopene has very str ong anti 2oxidant ability,and can efficiently reduce the risk of many cancers,cardi ovas 2cular diseases,which makes lycopene well investigated .Due t o its highly unsaturated structure,lycopene is easily de 2graded and is omerized .This paper revie wed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stability of lycopene t o heat,light,oxygen,and s ome additives .M icr oencap sulati on of lycopene t o i m p r ove lycopene stability was als o menti oned .Keywords:lycopene;stability;m icr oencap sulati on番茄红素(Lycopene )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广泛存在于番茄、西瓜、葡萄、胡萝卜等植物中。
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关键词 : 番茄 红 素 ; 取 ; 定 性 提 稳
中图分类号 : 5 6 Q 8
文献标 识码 : A
番茄 红素 是成 熟 番 茄 中 的 主要 色 素 , 一 种 非 是
常重要 的不 含氧 的类 胡 萝 卜 , 素 是许 多类 胡 萝 卜素
-
—・ 一10 . %Na 0H
O5 u + .%C 0
O5 . %Zn O.%Al 5
—
—
一
O4O . 0
维普资讯
第2 7卷
第 3期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O. o 1 27 N .3
20 0 8年 6 月
J u a o a z o i tn ie s y o r l f n h uJa o g Unv ri n L o t
J r 0 8 u L2 0
保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实验 材 料 与方 法
1 1 材料 .
2 结 果 与 分 析
2 1 金属 离子 对番 茄红素 稳定 性的 影响 . 由图 1可 看 出 , K+, +, 抖 , Na A1 M +, e F2 +和
原料: 选用市售成熟的无病虫害 、 无霉烂及无机 械损伤的新鲜红番茄. 试剂 : 氯仿、 氢氧化钠、 盐酸、 亚硫酸钠、 双氧水 (0 )维生素 C 氯化钾 、 3 、 、 氯化钠 、 氯化铝 、 氯化镁 、
Z 等离子对番茄红素 的稳定性影响不 大, n + 在实际 应用中加入食盐不会引起番茄红素的变化 , F 3 而 e +
收 稿 日期 :0 71-9 2 0 —10
微粒体系对番茄红素稳定性影响

万方数据
作者简介:班俊峰,男,硕士研究生,研究制剂技术及质量标准。
2012年第1期
粮食与油脂
47
且色素损失差别小。这与高压均质后分散体粒径与番 茄红素形成均一体系有关,均质后其与溶解压相似, 乳滴与晶体饱和溶解度差别小。因此,番茄红素晶体 增长过程亦不显著,有利于成分迅速分配进入新形成 乳滴层,防止通过重结晶等过程分布于乳滴之外。 脂质体能将不稳定物质较好保护在由特殊立体 结构系统所形成空间内,增加主成分稳定性。不足之 处在于脂质体制备、贮存及应用过程中,尤其是粒径 较小脂质体之间易发生聚集融合,从而导致包埋在其 中芯材泄漏。张冲等"1制备平均粒径为57.76 nln纳 米脂质体,体系中磷脂、胆固醇、Tween 80加入改善这 一不足,脂质体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4℃避光贮存 3个月,有效成分保留率达80%以上,粒径及分散系 数变化均不明显,其中原因可能是聚合物与脂质体间 络合方式提高脂质体长期稳定性鸭’。李淑梅等旧1对 比逆向蒸发法和薄膜法两种方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 体,固定番茄红素与磷脂之比为I:6时,采用逆向蒸 发法制备番茄红素脂质体,包封率高、且体系稳定、不 易泄漏。 2乳液体系 乳剂作为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其粘度高于一般溶 液,加之储存温度降低,利于增加体系稳定性,阻碍食 物成分重结晶。乳剂在结构和性质上不同于纳米体 系,具有热力学及物理性质稳定特性,在制备过程中 当油、水两相比例适当,无需额外机械能参与即可自 发形成。这种体系形成不仅拓宽亲脂性和亲水性物质 应用范围,还提高包载物稳定性¨叫。此外,微乳体系 以其透明、粘度低、过滤和视觉上粒子易检查等优点, 使其在促进活性物质吸收、增加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发 挥其它微粒系统不可取代作用。制备乳剂时可通过调 节体系亲水、亲脂平衡值和扩大自发弯曲界面,增加 微乳存在区域,即可提高包载成分稳定性。Lopes¨¨ 等使用2:1聚氧乙烯脂肪醇醚与丙二醇混合乳化剂 制备浓度为0.05%番茄红素(w/w)微乳,番茄红素 在微乳中分布,在油相及油/水界面表面活性剂分子 中,体系中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增加番茄红素稳定性, 丙二醇避免番茄红素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形成液晶 相,同时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柔性,使界面易于弯 曲。混合乳化剂联合应用,使番茄红素与外界因素隔 绝,降低降解性、增强稳定性。 研究表明,微乳中表面活性剂与油相结合所提供 额外增溶能力超过胶束或共溶剂系统带来优势¨别。 但乳剂在制备、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食物成分在油相中 凝聚或在水相析出,导致体系不稳定,联合采用适宜 材料可增强其在微乳体系中稳定性。袁翠英¨引以油 酸为油相,Tween 60为表面活性剂,乙醇为助表面活 性剂制备番茄红素微乳,与番茄红素油酸溶液相比, 乳剂中番茄红素较在油酸溶液中稳定。在不同光照和 温度下,番茄红素稳定性表现为:乳液中番茄红素(室 内光)>乳液中番茄红素(日光)>油酸中番茄红素(室 内光)>油酸中番茄红素(日光)。与油液相比,O/W 乳在一定程度上阻断分子氧与番茄红素接触,增加其 稳定性,也降低光照对其降解,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稳 定性。 另外,乳剂体系缺少脂肪酸时番茄红素降解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萝卜素中最强, 是β- 胡 萝 卜 素 的2倍 , 是VE的 100 多 倍[2- 3]; 它 还 具 有 抗 癌 、 防 癌 作 用 , 能 消 除 香 烟和 汽车废气中的有毒物质, 具有活化免疫细胞的功能。 因此番茄红素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功能性天然色 素, 目前广泛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药品、保健品、 化妆品和食品色素。
食品添加剂
番茄红素的微胶囊化研究和 稳定性实验
孙传庆1,2,胡小明1,3,朱金玲1,代 斌1*,赵中琼1,许艳玲1 (1.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石河子 832003; 2.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天津 300072; 3.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院, 石河子 832003)
摘要:研究了喷雾干燥法制备微胶囊番茄红素粉末的工艺及技术, 结果表明, 在天然番茄红素微胶囊
No. 2. 2007 167
食品添加剂
2 结果与讨论
2.1 不同壁材材料对微胶囊产品效率和产率的影响 微胶囊化的壁材特性是影响微胶囊包埋效果的
至关重要的因素, 包埋效果的好坏与壁材的选择紧 密相关。同时, 壁材的组成又决定了微胶囊产品的 一些重要性能: 溶解性、流动性、缓释性等。此外, 它对微胶囊工艺方法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壁材的 选择是进行微胶囊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壁材的选
表1 不同壁材条件下的吸光度值、产率和效率
含水率(%)= W- (W1+W2)/2 ×100 W
1.2.8 微 胶 囊 产 品 密 度 的 测 定 称 取 一 定 量 的 微 胶 囊产品倒入带刻度的量筒中, 计算单位体积产品的 质量。 1.2.9 微胶囊化番茄红素稳定性实验 将制备好的微 胶囊化番茄红素装于棕色的样品瓶中橡皮塞封口, 在密封、室温、自然光照条件下放置, 每隔1周取样 测定番茄红素的含量, 与贮藏前样品中番茄红素的 含量相比得保留率。
关键词:番茄红素; 微胶囊; 喷雾干燥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9989(2007)02- 0166- 04
S tudy on microe nca ps ula tion te chnology of na tura l lycope ne a nd its s ta blility
SUN Chuan- qing1,2, HU Xiao- ming1,3, ZHU J in- ling1, DAI Bin1*, ZHAO Zhong- qiong1, XU Yan- ling1
(1.S chool of Che mis try & Che mica l Engine e ring, S hihe zi Unive rs ity, S hihe zi 832003; 2.S chool of Che mica l Engine e ring, Tia njin Unive rs ity, Tia njin 300072; 3. S chool of Biologica l S cie nce , S hihe zi Unive rs ity, S hihe zi 832003)
番 茄 红 素(Lycopene)是 成 熟 番 茄 的 主 要 色 素 , 是 一种脂溶性天然色素。番茄红素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 中, 番茄、西瓜、李子、柿子、芒果的果实和茶树的 叶片及芜箐、甘蓝的根部都含有番茄红素, 但在番茄 中含量 最 高 , 可 达3~14mg/100g, 且 成 熟 度 越 高 , 番 茄红素的含量越高[1]。目前, 番茄红素的生理功能已 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其抗氧化能力在类
芯材(番茄红素) 均质
雾化喷嘴
壁 材→溶 解→乳 化 液— —— ——→喷 雾 干 燥→微 胶 囊产品
1.2.3 番茄红素微胶囊制备的操作要点 称取一定量 的番茄红素油树 脂 溶 于20mL乙 酸 乙 酯 中 , 此 为 油 相 芯材。在溶解的壁材溶液中边搅拌边缓缓地加入芯 材溶液, 再置于高压均质机中, 将番茄红素均匀地 分散于壁材中。均质后的乳化液经喷雾干燥得到粉 末状番茄红素产品。 1.2.4 微 胶 囊 化 番 茄 红 素 效 果 评 定[6] 微 胶 囊 化 效 率和微胶囊化产率是评价微胶囊化效果的最重要的 依 据 。 微 胶 囊 化 效 率 (Microencapuslation efficency, MEE)也称包埋率, 是 衡 量 番 茄 红 素 的 包 埋 程 度 , 定 义为实际包埋量与理论包埋量的比值; 微胶囊化产 率(Microencapuslation yield, MEY)定义为微胶囊产品 中所含番茄红素与理论番茄红素之比。
的生产过程中, 制造微胶囊型番茄红素的壁材最佳组合为: 以阿拉伯胶, 芯材和壁材的适宜比例为1∶6; 高压均质可有效地提高天然番茄红素
的微胶囊化效率和微胶囊化产率, 其最佳均质压力为30MPa; 最佳喷雾干燥造粒工艺条件为: 进风温
度190℃、出风温度65~75℃、进料量为4.0mL/min、进风压力为0.15MPa。
微 胶 囊 表 面 番 茄 红 素 含 量 的 测 定 : 称0.50g微 胶囊 化番茄红 素 样 品 , 加20mL正 己 烷 反 复 提 取 , 有 机相定容于25mL容量瓶中, 移取1mL于25mL容量瓶, 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 1.2.5 微胶囊化番茄红素产品结构的观察 撒少许微 胶囊粉末在载玻片上, 在显微镜下观察。 1.2.6 微胶囊化番茄红素产品粒度的测定 以显微镜 观察微胶囊的形状, 任取20粒测其直径, 取平均值。 1.2.7 微胶囊产品含水率的测定[8] 准确称取微胶囊 番茄红素W(10g), 在105℃烘 箱 烘2h, 然 后 在 干 燥 器 中冷却至 室温, 称量为W1, 重复以上操作, 干 燥 时 间为1h, 再称质量为W2, 两者相差不超过0.05g。
微胶囊化产率(%)=产 品 中 番 茄 红 素 的 含 量/起 始 加入的番茄红素含量
微 胶 囊 化 效 率(%)=1- 微 胶 囊 表 面 番 茄 红 素 的 含 量/产品中番茄红素含量
微胶囊产品番茄红素含量的测定[7]: 称0.50g微 胶囊 化番茄红素 样 品 , 加 入50mL蒸 馏 水 形 成 均 一 体 系 。加 入 正 己 烷 与 丙 酮(1∶1)反 复 提 取 至 下 层 无 色(辅 以超生波处理)。有 机 相 合 并 , 用 无 水 硫 酸 钠 脱 水 , 有 机 相 定 容 于25mL容 量 瓶 中 , 移 取1mL于25mL容 量 瓶中定容, 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吸光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番茄红素: 新疆 中 基 企 业 , 纯 度6%; 苏 丹 红Ⅰ
标准品; 阿拉伯树胶粉、糊精、明胶、蔗糖、正己 烷、丙酮、乙酸乙酯: 分析纯;
SC- 6BBm喷雾干燥机 : 天 大 北 洋 化 工 ; XS- 213 电子显微镜; BS2000S型台式电子天平: 北京赛多利 斯仪器系统有限公 司; Cintra2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GBC): 澳 大 利 亚 GBC Scientific Equipment Pty Ltd; GYB 40- 20S高 压 均 质 机 : 上 海 东 华 高 压 均 质 机 厂 ; BT01- 100蠕动泵: 保定兰格恒流泵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苏丹红标准曲线的制作 因为纯番茄红素标准 品极不稳定, 而且价格太昂贵, 而苏丹红Ⅰ色素稳 定, 且容易购买, 而且其在正己烷溶液中的最大吸 收 波 长 与 番 茄 红 素 的 正 己 烷 溶 液 最 大 吸 收 波 长 472nm 近似, 故我们根据苏丹红Ⅰ的标准曲线计算番茄红 素 的 含 量[5]。 称 取10mg苏 丹 红 标 准 品 先 用 少 量 正 己 烷 溶解, 再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得到0.1mg/mL的母 液 。 分 别 精 确 移 取 0.2mL、 0.5mL、 1.0mL、 1.5mL、 2.0mL、3.0mL母 液 于10mL容 量 瓶 中 , 得 到 不 同 浓 度 的苏丹红溶液, 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70nm处测其吸 光度。以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 绘制标 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算得番茄红素的含量。回归 方 程 为 y=0.0424x- 0.0175, x 为 横 坐 标 , 代 表 浓 度 (μg/mL), y为纵坐标, 代表吸光度。浓度的线性范围 是2~30μg/mL。 1.2.2 番茄红素微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