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分解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分解
放射化学试题库及答案分解

试题库及答案

第一章

1.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元素及其衰变产物的化学性质和属性的一门学科,详

述其所涉及的六个主要领域? P1

1放射性元素化学2核化学3核药物化学4放射分析化学5同位素生产及标记化合物6环境放射化学

要详细描述

2.放射化学所研究的对象都是放射性物质,简述其所具有的三个明显特点?P1

1.放射性

2.不稳定性

3.微量性

3.放射化学科学发展史上有很多重要发现,其中有四个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简

述这四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现(包括年代、发现者及国籍等)?P2-5 1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的发现(1869年法国贝可放射性的发现,1898年波兰居里夫妇钍盐放射性发现与钋的发现)2实现人工核反应和发现人工放射性(1919年英国卢瑟福人工核反应和质子的发现,1934年波兰小居里夫妇人工放射性的发生,用化学的方法研究核反应)3铀核裂变现象的发现(1939年德国哈恩铀的裂变,1940年美国麦克米兰超铀元素的发现)4合成超铀元素和面向核工业(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1952年美国第一颗氢弹)

第二章

4.列表阐述质子、中子和电子的主要性质?

5.核物质是由无限多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密度均匀的物质,简述其两个主要特

点?11

①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能与核子的数目无关

②核物质的密度与核子的数目无关

6.简述A m

X中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

Z N

X:元素符号

A:原子核的质量数

Z: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也叫原子核的电子数

N:原子核所含的中子数

m:原子所带电荷数

7.简述某核素的电荷分布半径及核力作用半径的测定原理及公式?电荷分布

半径比核力作用半径小说明了什么?13-14

电荷分布半径:

测定原理:高能电子被原子核散射。因为电子与质子之间的作用力是电磁相互作用,所

以测得的是原子核中质子的分布,即电荷分布公式:

1

3

R r A

=(r0≈1.2fm)

核力作用半径:

原理:π介子被原子核散射,因为介子与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核力,测得的是原子

核中核力的分布,即核物质的分布。公式:

1

3

R r A

=(r0≈1.4-1.5fm)

电荷分布半径比核力作用半径小因为:核的表面中子比质子要多,或者说,原子核仿佛有一层“中子皮”

8.若忽略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结合能,用公式描述出原子核质量、原子质量及

核外电子质量的关系?

m(Z,A)=M(Z,A)-Zm e

9.简述质量亏损、质量过剩和结合能的定义并写出它们在表达公式?

10. 用公式表达质量亏损与质量过剩之间、质量亏损与结合能之间、质量过剩与

结合能之间的关系?14-15

质量亏损与结合能:2(Z,A)m(Z,A)c B =?

质量亏损与质量过剩:p n H n 1A Z (Z,A)Zm ()m m(Z,A)

Z(M 1)(A Z)(m 1)[M(Z,A)](H)(A Z)(n)(X)

m A Z A Z ?=+--=-+----=?+-?-?

结合能与质量过剩:1A 2

Z (Z,A)[(H)(A Z)(n)(X)]c B Z =?+-?-?

11. 原子质量单位的符号为u,1u 的重量为多少克?所对应的能量是多少Mev ?

一个电子的静质量能是多少? 1u 相当于重量:12C 原子质量的1/12

1u 相当于能量:931.4940Mev

12. 16O 、1H 的原子质量为15.994920u ,1.007825u,m e =0.54858u ,m n =1.008665u ,

若忽略结合能,求?m(16

O)?

由公式

p n H n (Z,A)Zm ()m m(Z,A)ZM (A Z)m M(Z,A)

m A Z ?=+--=+--

可知:?m(16

O)=8×1.007825+8×1.008665-15.994920 =0.137(u )

13. 通过下图获得哪三点结论?16

①在A ≈50~60附近,ε最大

②在A<50的区域,ε随A 的增大而增大 ③在A>60的区域,ε随A 的增大而下降

14. 按照粒子物理学的基本模型,基本粒子包括哪些?其中哪几个是物质粒子? 基本粒子:轻子、夸克和规范波色子

其中包含的物质粒子是:轻子和夸克

15. 夸克是基本粒子,详述它所具有的两个特别性质?28

渐进自由:当夸克之间的距离很小时,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夸克接近自由粒子

夸克紧闭:随着夸克间距离的增加,相互作用急剧增加,使得夸克不能从夸克系统中分离而出,成为自由夸克,宛如夸克是囚禁在夸克系统中,例如囚禁在中子和质子中

16. 简述自然界中存在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媒介子种类及相对强度大小顺

序?32

17. 简述核力的三个基本性质?33 短程力;饱和性;交换力

第三章

18. 解释放射性的概念并写出放射性衰变的指数形式和对数形式的统计规律?

35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发射粒子或电磁辐射、俘获核外电子,或自发裂变的现象

放射性衰变的指数形式的统计规律:t

-0e

λN N =

放射性衰变的对数形式的统计规律:()t -ln t ln 0λN N = 上述式中No 是时间t=0时的量 λ为衰变常数

19. 简述衰变常数,半衰期,平均寿命的物理含义、符号,并用公式描述三者之

间的关系?36

衰变常数的符号为λ,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一个放射性核发生衰变的概率;

半衰期用T 1/2 ,其物理意义是放射性原子核的数目衰减到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平均寿命用τ表示,其物理意义为放射性原子核的平均生存时间; 三者关系为 λ

λ

0.693

ln 2

1/2=

=

T λ

τ1

=

20. 据,12.79,1.676140140d d

Ba La ββ-

-

????→????→反应,计算2天和20天后母子体活度之

比值并计算出子体达到最大值的时间?38

母体半衰期T1=12.79d 子体半衰期T2=1.676d

根据

λ

λ

0.693

ln 2

1/2=

=

T 则 λ1=0.0542d -1 λ2=0.413d -1

又有T 1>T 2,λ1<λ2,则可判断母子体能达到暂时平衡 当t=2d 时,t <(7~10)

2

12

1T -T T T ,此时,母子体未达到暂时平衡 母体放射性活度衰变规律为 ()()t -11

1

e 0t λA A =

子体放射性活度衰变规律为 ()()()[]t --11

22

21

2

e -1t -t λλλλλA A =

则母子体活度之比为

()()()[]t

--1

22121

2

e -1-12λλλλλ=A A 求得

()()

0.5892212=A A 当t=20d 时 ,t >(7~10)

2

12

1T -T T T ,此时已达暂时平衡 则有

()() 1.151-20201

22

12==λλλA A

子体达到极大值的时间 5.65d ln -1t 1

212m ==

λλ

λλ 21. 据,27.2,64.09090a h

Sr Y ββ-

-

????→????→反应,计算30天后母子体活度之比值及原子

数量之比值?39

2

1212

151111

22

121

11111

212

27.2,64.0ln 2

0.693

ln 20.693

=

6.98102

7.2365

ln 20.6930.2606424

30,t T (t)(0)(t)(0)

(t)(0)(1T a T h T d d T d T T T t d N N A A N e λλ

λ

λλλλ-----===

=

==??=

==∴====-解:母体半衰期子体半衰期则能达成长期平衡

又因且则母体放射性衰变可用子体放射性衰变可用N 221)(t)(0)(1)

t t A A e λ-=-

由于λ1《λ2, 且t >>(7~10)T 2

则有A 2(t )=A 1(1)

()()1

2

2112t t T T N N ==λλ 则母子体活度之比为

()()

1303012=A A 母子体原子数量之比值

()()

4-12102.693030?=N N 22. 写出210206Po Pb 衰变为的核反应方程式及能产生此α衰变的条件?若衰变能

为5.4MeV ,计算α粒子的反冲能?42

ααQ P P ++→b o 2068221084

条件:衰变能Q α必须大于零 ,即M (84,210)>M (82,206)+M He

若Q α=5.4MeV α粒子的反冲能V M Q A

A T e 5.304

-=≈

αα

23. β衰变包括哪三种形式?写出它们各自的核反应通式、实质过程式、衰变能

的计算公式及发生此衰变必需的条件?43-45 β衰变包括β-衰变 β+衰变 轨道电子俘获

1、β

-

衰变 --

-

1

βνβQ Y X A Z A

Z

+++→

+

实质 -

e p n ν

++→

[]()[]21-,-

C A Z M A Z M Q ,+=β

条件:衰变能-βQ 必须大于零 即M (Z,A )>M(Z+1,A) 2、β+

衰变 ++++→+

+βνβQ Y X A Z A

Z

1

实质 ν++→+

e n p

()()[]22me -1--,C A Z M A Z M Q ,=+

β

条件:衰变能

+βQ 必须大于零 即M (Z,A )>M(Z-1,A)+2me

3、轨道电子俘获 ν+→+Y X A

Z A

Z

1--e

实质 ν+→+n e p

()()[]i 2-1--,W C A Z M A Z M Q EC ,=

式中Wi 为第i 层电子在原子中的结合能 条件:()()2i /1--,C W A Z M A Z M

≥,

24. 简述β能谱的三个特征? 45

1、β射线能谱是连续的

2、一种核素发射的β射线的最大能量E β,max 是确定的,它近似等于β衰变能

3、β粒子的平均能量为最大能量E β,max 的1/3-1/2,此处β粒子的强度最大

25. 简述γ射线与X 射线的异同点?48 γ射线与X 射线本质上相同,都是电磁波

γ射线是来自核内,是激发态原子核退激到基态时发射的 X 射线是原子的壳层电子由外层向内层空穴跃迁时发射的

26. 简述族放射性及发射的粒子种类?50

簇放射性又称重离子放射性,是不稳定的重原子核自发发射一个质量大于α粒子的核子

簇团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的过程

12

C 14

C 20

O 23

F 24

Ne 25

Ne 26

Ne 28

Mg 30

Mg 32

Si 34

Si

第四章

27. 解释电离和激发这两种能量释放形式?52

电离:轨道电子获得的动能足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逃出原子壳层而成为自 由电子

激发:核外电子获得的动能不足以克服原子核的束缚,只能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使原子处于激发态

28. 重带电粒子的质量碰撞阻止本领受到哪四种主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是

如何影响的? 53-54 ???

29. 比电离受哪三种主要因素的影响,它们如何影响?55 ???

30.计算4MeV 的α粒子在水中的射程?57 当α粒子能量为4MeV 时,α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

===3/23/2

04*0.3180.318E R 2.544 cm

此α粒子在水中的射程

水的有效相对原子质量 eff A 可由i m

i i

eff A n

∑==

1

A 求得

216*3/11*3/2A =+=eff 2.544*1

2

*10*3.2R A 10

*3.2R 4-0eff

4

-==ρ

=0.00163cm

31.计算1MeV 的β粒子在水中的射程?61 当β粒子能量为1MeV 时,β粒子在铝中的射程

409.0133.01*542.0133.0542

.0R max ,max =-=-=ββE , cm 由公式

()()()()

a

A b

A b

a M Z M Z R

R //m a x ,m a x ,=

ββ可得,其中水的有效原子序数∑∑===

m

i i

i m

i i

i eff Z

a Z

a Z 1

12可得

8

*3/11*3/28*3/11*3/222++=eff

Z =6.60,水的有效相对原子质量可由公式 ∑∑===m

i i

A i

m

i i

A i M a

M

a 1

,1,eff A,M 求得

2

,16*3/11*3/216*3/11*3/2??

? ??++=eff

A M = 9 ()

()()

cm R 269.00.409*6.6/913/27max

,==

β 32.简述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时,能量损失的主要类型有哪些(至少5种)?61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相干散射、光核反应 33.简述光电效应的过程及发生的条件,并作出示意图?61

当能量为υh 的光子与原子壳层中的一个轨道电子相互作用时,把全部能量传递给这个电子,获得能量的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常称为光电子)。

条件:1、入射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某壳层电子的结合能

2、为了满足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必须有第三者参加,即发射光电子的整个原子参加。

示意图呢

34.简述康普顿效应过程及发生的条件,并作出示意图?63

当能量为υh 的光子与原子内一个轨道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时,光子交给轨道电子部分能量后,其频率发生改变,向与入射方向成θ角的方向散射(康普顿散射光子),获得足够能量的轨道电子与光子入射放向成?角方向射出(康普顿反冲光子)。

条件:1、光子的能量大于轨道电子的结合能

2、符合能量、动量守恒,即必须有剩余原子参加进来

3、 有受原子核束缚弱的轨道电子存在

35.简述电子对效应过程及发生的条件,并作出示意图?66

在原子核场或原子的电子场中,一个光子转化成一对正、负电子。

条件:1、在原子核场中,要求入射光子的能量2

2c m hv e ≥(即eV 1.02M ≥) 2、在原子的电子场中,要求入射光子的能量24c m hv e ≥(即eV 2.04M ≥)

3、为了满足电子对效应的能量、动量守恒,必须有原子核或壳层电子参加。

36.简述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能量损失损失的主要方式?68

中子几乎不与核外电子互相作用,只与原子核相互作用。中子与原子核相互作用分为散射和吸收,其中散射包括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散射是快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能量损失的主要形式。吸收是中子被原子核吸收后,放出其他种类的次级粒子,不再放出中子的过程。快中子只有被慢化后,才能被物质所吸收。快中子通过多次散射消耗其能量,减速为较低能量的过程 ,称为中子的慢化。

第五章

37. 简述吸收剂量和吸收剂量率、当量剂量和当量剂量率、有效剂量和有效剂量率?72

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定义式为 D=

m

d d ε

; 吸收剂量率:吸收剂量对时间的导数,即 dt

dD

D

= ; 当量剂量:辐射R 得的辐射权重因子R W 与辐射R 在组织或器官T 中产生的平均吸收剂量R T D ,的乘积,即 R T H ,=R W ?R T D ,;

当量剂量率:当量剂量对时间的导数,即 R T H , =

dt

dH R

T ,

有效剂量:人体所有组织加权后的当量剂量之和,即 E=

T T

T

H W

?∑

有效剂量率:有效剂量对时间的导数,即 dt

dE

E

= 38. 计算活度为3.7?1010Bq 的32P β点源(最大能量为1.709 MeV ,平均能量为0.694MeV)在相距30.5cm 处的空气(密度1.293g/dm 3)中产生的吸收剂量率?(把书上的解答过程附上)

解 32P 为β放射性核素,由表5-3得E β,max =1.709MeV, E β=0.694MeV,空气密度

ρ=1.293?10-3g ?cm -3,r=30.5?0.001293=3.94?10-2g ?cm -2,*ββE E =1则

C=3.11e -0.55E β,max =1.21 a=1/[3c 2-e(c 2-1)]=0.32

ν=

78.72)036

.00

.1640.1max =???

?

??--*β

ββE E ,(E cm 3?g -1

1192251002.81059.4---???=?=Bq h mGy a E K -βνρ

将上述值代入下式

?

?

?

?

?

?+-=--r c r

re e c r c r KA D ννννν1)

(12]1[)( 得

)

(1072.33065.0]21.13065.01[21.13065.0107.31002.833065.0121.13065

.012

109h m Gy e e ??=?

?????+-???=--)

(-D 3

39. 计算活度为3.7?1010Bq 的137Cs 源(E γ=0.66 MeV)在1m 处肌肉组织内的吸收剂量率?(E γ=0.60及0.80MeV 光子在肌肉组织中质能吸收系数分别为0.00326和0.00318m 2/kg) (把书上的解答过程附上)

解 查表(5-6)并作线性处理的137Cs 的f D =3.09?10-12Gy ?cm 2,查表(5-5)并作

线性处理得空气中(μen /ρ)=0.002931m 2?kg -1,则 ψ=3.7?1010/4π(100)2=3.0?105(cm -2?s -1)

D

=3.0?105?3.09?10-12=9.27?10-7(Gy ?s -1)=3.34mGy ?h -1 D 肌肉=)(69.334.3002931.000324.0//1-?=?=h mGy D a a

)()(肌肉ρμρμen en

40.简述影响辐射生物的四个因素:88

(1)辐射敏感性:一般来说,新生而又分裂迅速的细胞辐射敏感性高,肌肉及神经细

胞的辐射敏感性最低;辐射敏感性从幼年、青年至成年依次降低。

(2)剂量和剂量率:小剂量和小剂量率效应比高剂量和高剂量率的效应低。

(3)传能线密度: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辐射剂量范围内,单位剂量的高传能线密度辐射的效应发生率高于低传能线密度辐射的效应的发生率。

(4)受照条件:受照条件包括照射方式、照射部位、照射面积等。照射方式分为内照射和外照射。各种不同的辐射按其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大小排列如下:外照射时n>γ,X>β>α;内照射时α,p>β,γ,X 。

41. 简述目前外照射防护的三个基本方法?91

(1)控制受照射时间:积累剂量和时间有关,受照射时间越短,接受的剂量越少。 (2)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可以降低受照剂量,对于点源,受照剂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屏蔽:在人与辐射源之间,加一层适当厚的屏蔽物,将人所受照射降至最低

42.计算活度为 3.7?1014Bq 的

60

Co 源(平均E γ=1.25MeV ,质能吸收系数为

0.00294m 2/kg)在5m 处肌肉组织内的吸收剂量率?(把书上的解答过程附上)93-94

解: 已知A=3.760

Co 的γ平均能量E γ=1.25MeV,质能吸收系数为0.00294m 2

/kg, r=5m,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答:在5m处肌肉组织内的吸收剂量率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3.用铝(密度2.7g/cm3)容器内装3.7?1010Bq的32P(最大能量为1.709 MeV,平均能量为0.694MeV,质能吸收系数分别为0.00322m2/kg),求铝的吸收厚度是多少厘米?如要求离源0.5m处的吸收剂量=0.1?10-2mGy/h,是否要进行屏蔽?(把书上的解答过程附上) 95-96

解由题意得: 32P的Eβ,max=1.709Me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694MeV,则铝的质量吸收厚度

Rβ,max=0.542Eβ,max-0.133=(0.54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709-0.13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79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又ρ=2.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所以R=Rβ,max/ρ=0.30cm。

因32P源在铝容器内,则R1=0,Z A1=13.0,r=50cm,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694Me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032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032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3.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10Bq,则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59ⅹ10-8ⅹ3.7ⅹ1010ⅹ13.0ⅹ0.0322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137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显然需要屏蔽。

44.安装一个活度为10Ci的Am-Be中子源,用水进行屏蔽,P点离源距离为0.8m,求所需水屏蔽层的厚度?98

解对于Am-Be中子源,中子的产额Y=3.2ⅹ106s-1·Ci-1,中子发射率S=AY=3.2ⅹ107s-1,E n,max=10.74MeV,?E n=4.5MeV,查表知,

σR,O=0.74 b

σR,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b

水中氧的宏观分出截面

∑R,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m-1

=0.02474 cm-1=2.474 m-1

∑R,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m-1

=0.1192 cm-1=11.92 m-1

水的总宏观分出截面∑R=∑R,O+∑R,H=14.39 m-1

设水的屏蔽厚度为R(m),则累积因子

= 1+10.62 R

查表得Am-Be中子源中子的剂量换算因子d D=5.338ⅹ10-15Gy·m-2; E n=4.5 MeV时,中子的W R=10,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ⅹ10-2mSv·h-1,

代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得

解得R = 0.42 m

第九章

.简述分离因数、富集系数和去污因数并写出它们的表达式?215-216 答:

46.比较放射性核素纯度、化学纯度和放射化学纯度?216-217

答:从定义上

放射性核素纯度:指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占产品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含量。例:99%的放射性核素纯度,是指在10000Bq 放射性产品中,某核素占9900Bq 。

化学纯度:处于某种化学状态的重量占该化学样品总重量的百分数。例:在某化学样品中,杂质仅占10-10

,就可以说该化学样品化学纯度很高。

放射化学纯度:在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中,处于特定化学状态的某种核素的放射性活度所占的百分比。例:32

P-磷酸氢二钠溶液的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9%,是指以磷酸氢二钠状态存在的32

P 的放射性活度占样品总放射性活度的99%以上,其他状态则占1%以下。

另外,放射性核素纯度、放射化学纯度与其他非放射性物质的含量无关,(不同的只是放射化学纯度特指某种化学状态的放射性活度百分比),而化学纯度则受杂质的影响。

47.在放射性核素的分析分离过程中为什么要加入载体和反载体?218

答: 在沉淀法分离放射性核素时,其浓度太低,达不到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而不能单独形成沉淀。因此常常加入常量的该放射性核素的稳定同位素(载体),因为除轻核元素外,同一元素的稳定核素和放射性核素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它们发生相同的化学过程,而将放射性核素载带下来。

在利用载体将所需要的放射性核素从溶液中沉淀下来的同时也可能使其他不需要的放射性

杂质转入沉淀,而造成放射性沾污。为了减少沾污,往往加入一定量可能沾污核素的稳定同位素作为反载体。

48.简述放射性核素分离过程中,共沉淀的三种机制并写出均匀分配定律及对数分配定律的表达公式?219

形成混晶、表面吸附、生成化合物 均匀分配定律:

y b x a D y x --= 对数分配定律:y

y

b x x a -=-ln ln

λ

49.简述影响无定形沉淀吸附微量组分选择性的三种主要因素?220

1微量组分所形成的化合物溶解度。溶解度越小,越容易被载带; ○

2无定形沉淀表面所带电荷符号及数量。当微量组分所带电荷符合与沉淀的相反时,

载带量大,因此pH及其他电解质的存在将有明显影响;

○3无定形沉淀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载带越大。

50.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包括哪两个过程?这两个过程速度的大小与析出晶体颗粒的大小的关系?221

晶核的生成过程、晶核的成长过程

沉淀颗粒的大小通常决定于晶核的生成速度和晶核的成长速度的相对大小。若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则沉淀将有大量的小颗粒组成;反之,沉淀通常是颗粒数较少的完好晶体。

51.采用离子交换法分离放射性不同核素时,常用的离子交换剂分为哪两大类并简述它们的主要组成部分?222

有机成离子交换树脂和无机离子交换剂

骨架和基体,连接在骨架上的能发生离子交换反应的官能团。

52.采用离子交换法分离放射性不同核素时,离子交换反应是一个异相化学反应,其分为哪五个主要过程?225

○1B离子从本体溶液穿过黏附在交换剂表面的液膜到达交换剂表面;

○2B离子从交换剂表面扩散到达交换剂内A离子的位置;

○3A和B在官能团上发生交换;

○4从官能团上被交换下来的A离子从交换剂内扩散到交换剂表面;

○5A离子交换剂表面穿过黏附在交换剂表面的液膜到达本体溶液中。

53.简述三种柱色层技术分离放射性不同核素的过程?226

○1洗脱:在Z型离子交换剂柱的顶端,引入极小量的A、B、C三种反离子的混合物,在顶部形成很窄的混合区段。该离子交换剂对这四种反离子的亲和性次序为:Z<A<B<C,然后用亲和性最弱的Z离子的电解质ZY的溶液流入柱顶,ZY称为洗脱剂。

○2排代:加入足够大的量的A、B、C使他们经分离后在柱上的、可形成各自的纯的区段;用亲和性大于C和D离子的电解质DY的溶液加到柱顶,亲和性D>C>B>A>Z,DY为排代剂。

○3前流分析:很少用。将待分离物质的稀溶液连续流入交换柱若待分离组分与树脂的亲和力有差别,从交换柱中流出的速度将有所不同,亲合力最小的先流出,以此类推。

54.简述完整的分离不同放射性核素的萃取分离过程三个步骤,同时在萃取过程中加入稀释剂的作用?230

萃取、洗涤、反萃取

稀释剂用于改善有机相的某些物理性质,如降低比重,减少黏度,降低萃取剂在水相的溶解度,有利于两相流动和分开。

55.描述分离放射性不同核素时,错流萃取和逆流萃取过程及错流萃取的缺点?233

错流萃取:实际是有机相和水相的多次重复平衡。当单级萃取完成及两相得到分离后,在水相中继续加入新鲜的有机相,重复操作,每加入一次新鲜有机相就叫一个萃取级,级数越多萃取百分数越大。

缺点:每一萃取级都加入一份新鲜的有机相,因此得到多份萃取液,是萃取剂用量增大,

造成反萃取及溶剂回收工作困难;每加一级萃取有机相中所需组分和杂质组分的总量都在增加,所以增加级数,只能增加产量,不能增加所需组分纯度。

逆流萃取:由n个萃取器组成,一个萃取器可以是实验室的一个分液漏斗、工业上的一个澄清槽,或者一个离心萃取器。料液从第n级加入,有机相从第1级加入经过一轮混合和澄清后,第j+1级的水相流入第j级,第j-1级的有机相流入第j级,进行下一次萃取平衡。

56.描述渗透式膜分离和过滤式膜分离放射性不同核素的过程?237

渗透式膜分离:将被处理的溶液置于固体膜的一侧,置于膜另一侧的接受液是接纳渗析组分的溶剂或溶液。将被处理的溶液中的某些溶质或离子在浓度差、电位差的推动下,透过膜进入接受液中,从而被分离出去。

过滤式膜分离:将溶液或气体置于固体膜的一侧,在压力差作用下,部分物质透过膜而成为渗透液或渗透气,留下部分则为滤余液或滤余气。

57.描述共沉淀、离子交换、萃取及膜分离的优点?237

共沉淀:方法和设备简单、对微量物质浓集系数高、可用于直接制源等。

离子交换:树脂无毒性且可反复再生使用,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因而成本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萃取:操作简便,易于多级连续操作,选择性好,回收率高。

膜分离:低能耗低成本,可在常温下进行,适用范围广,装置简单操,作容易,制造方便。

58.描述采用膜分离法进行放射性不同核素分离时,液膜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它们的作用?

液膜就是悬浮在液体中一层很薄的乳液,乳液通常是由溶剂(水或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和添加剂制成。溶剂是构成膜的基体,表面活性剂含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可以定向排列以固定油/水界面而使膜稳定,将乳液分散在外相(连续相)之中,从而形成液膜,表面活性剂控制液膜的稳定性。237

59.流动载体是分离放射性不同核素油膜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其必须具备条件有哪些?

流动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载体及其与溶质形成的配合物必须溶于液膜,而不溶于膜的内相和外相,并且不产生沉淀,因为否则将造成载体损失;②载体与欲分离溶质形成的配合物要有适当的稳定性,在膜外侧生成的配合物能在膜中扩散,而在膜的内侧要能解离;③载体不与膜相的表面活性剂反应,以免降低膜的稳定性。238

60.简述无载体液膜和有载体液膜分离不同放射性核素的两种促进机制,并画出示意图形?

无载体液膜分离机制主要是:选择性渗透及化学反应。如图所示,A透过膜易,而B透过膜难,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有载体液膜分离机制属于载体输送Ⅱ型促进迁移。如图所示,载体分子R1先在液膜的料液(外相)选择性的与某溶质(A)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中间产物(R1A),然后这种中间产物扩散到膜的另一侧,与液膜内相中试剂(R2)作用,并把该溶质释放出来,这样溶质就从外相转移到内相,而流动载体又扩散到外侧,如此重复。。

238-239

第十章

.写出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中文名称?

天然放射性元素原子序数大于83

246

62.写出原子序数最小的五种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序数、符号和中文名称?

246

63.写出七种宇生放射性核素的符号?

由于宇宙线与大气作用在自然界中不断进行核反应形成的一类放射性核素,称为宇生放射性核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6

64.列表描述三种天然的放射衰变系列的名称及它们的鼻祖、最终产物及中间经历过的衰变类型和衰变次数?

铀放射系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母体,经过8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和6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最终形成铅的稳定同位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钍放射系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母体,经过6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和4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最终形成铅的稳定同位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锕-铀放射系以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母体,经过7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和4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最终形成铅的稳定同位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7-248

65.列表描述人工放射衰变系列的名称、鼻祖、最终产物及中间经历过的衰变类型和衰变次数?

人工放射衰变镎系(4n+1)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为母体,经过7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和4次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衰变,最终形成稳定同位素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9

66.在放射性元素中,Po有哪三个显著的特点?

在放射性核素中,Po的三个显著特点是:

①在溶液中极易被玻璃容器表面吸附,因此需要对玻璃容器表面预先进行硅烷化处理

或敷涂石蜡;

②很容易水解和形成胶体,因此Po的操作和保存的溶液酸度应不小于1mol/L;

③在空气中极易反冲,形成放射性气溶胶,造成工作场所的严重污染。

250

67.99m T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在核医学中应用非常广,其主要的优点是什么?

因为99m Tc半衰期短(T1/2=6.02h),γ射线能量适中(Eγ=140keV),其丰富的配位化学非常有利于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因此被世界核医学界公认为是核医学的首选核素。

253

68.简述锕系元素配合物的四个稳定性规律?

1)对同一锕系元素,配合物的稳定性按下列顺序递降:

M4+>MO22+>M3+>MO2+

2)对给定的配体,锕系离子的配合物比相应的同价镧系离子的配合物稳定性稍大一些。3)“锕系酰基”离子AnO22+分别比通常的二价和一价主族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强。

4)对给定的配体,同价锕系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随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加,但对于AnO22+和AnO2+有例外。

69.简述核电站、研究用反应堆、低浓缩铀、高浓缩铀、武器级铀、贫化铀的丰度范围

核电站使用的核燃料的235U丰度一般为3%~5%。研究用反应堆则使用235U丰度12%~19.75%的浓缩铀。235U丰度<20%的浓缩铀称为低浓缩铀。235U丰度>20%的浓缩铀称为高浓缩铀。235U丰度>90%的浓缩铀称为武器级铀。235U丰度<0.720%(一般为0.2%~0.3%)的铀称为贫化铀。

70、证实一种元素为新合成元素,需要哪些证据?

确定一种新元素应有基本的证明,那就是确定它的原子序数,而不是确定它的质量数。为新元素提供确凿的证明,必须具备下列三点之一:(1)化学鉴定是理想的证明(2)X射线(应与γ射线区别)(3)α衰变关系以及已知质量数的子核的证明,也是可以接受的

第十一章

71、详述核燃料循环中的几个主要过程并用图形描述出来?

(1)铀矿冶将铀矿石开采出来,经粉碎、选矿后用常规浸出法提取铀,也可用堆浸、细菌浸出或地下浸出法就地提取铀。然后经过萃取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和提纯铀,转化为重铀酸铵(俗称黄饼)。通常称这一铀矿冶过程为前处理。

(2)铀转化将黄饼转化为六氟化铀

(3)铀浓缩用气体扩散法或离心法将235U的丰度由0.741%浓缩到约3%~5%。经过浓缩的六氟化铀送燃料元件工厂,贫化的六氟化铀将来可加工为快堆燃料,用于生产核能和增殖核燃料。

(4)燃料制造将浓缩的六氟化铀转化为二氧化铀,单独或后处理厂来的二氧化钚制成MO2陶瓷燃料元件,装于锆合金包壳中,或通过热交换向外供热。

(5)反应堆燃烧将燃料棒插入反应堆堆芯,此处235U核裂变并释放,由冷却剂将热量传送到发电机组用于发电,或通过热交换向外供热。

(6)后处理燃料元件燃耗到一定程度后取出,放置一定时间,玲其中的短半衰期裂变产物衰变掉,或者不经任何处理,直接进行地质埋葬,次成为一次通过;或者进行后处理,将乏燃料中的铀和生成的钚提取出来供再利用。

(7)高放废物储存令其放射性进一步减弱,释热率进一步减少

4FeSO4+2H2SO4+O2==2Fe2(SO4)3+2H2O

地下浸出:地下浸出又叫“化学采矿”或“溶液采矿”。它不经过矿石的机械开采,直接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Cl—35.5 Ca—40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1—15 每小题2分,16—20每题3分,共45分)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2、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 是()A、不锈钢B、干冰C、碘酒D、石灰石 3、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 B、 C 、 D 、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内焰给物质加热 C、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5、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汽车排放的废气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 6.某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不与氧气反应,难溶于水且不与水 反应,则收集该气体的方法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集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 D.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都可以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D、用二氧化碳灭火 8、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飞行试验成功,运载“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 2 H 8 N 2 )。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是 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 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C、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2 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4:1 9、已知金属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它的氯化 物的化学式为 ( ) A、MCl 3 B、MCl 2 C、M 2 Cl 3 D、MCl 10 由同种元素所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氧气和臭氧(O 3 ) B、氮气和液态氮

生物化学考试试卷及答案

生物化学考试试卷及答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河南科技学院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A ) 适用班级:园林131-134 注意事项:1.该考试为闭卷考试; 2.考试时间为考试周; 3.满分为100分,具体见评分标准。 ) 1、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氨基酸的等点: 3、氧化磷酸化: 4、乙醛酸循环: 5、逆转录: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蛋白质多肽链形成α-螺旋时,主要靠哪种次级键维持( ) A :疏水键; B :肽键: C :氢键; D :二硫键。 2、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基团分布为( )。 A :疏水基团趋于外部,亲水基团趋于内部; B :疏水基团趋于内部,亲水基团趋于外部; C :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随机分布; D :疏水基团与亲水基团相间分布。 3、双链DNA 的Tm 较高是由于下列哪组核苷酸含量较高所致( ) A :A+G ; B :C+T : C :A+T ; D :G+C 。 4、DNA 复性的重要标志是( )。 A :溶解度降低; B :溶液粘度降低; C :紫外吸收增大; D :紫外吸收降低。 5、酶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 )。 A :升高反应活化能; B :降低反应活化能; C :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D :升高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6、鉴别酪氨酸常用的反应为( )。 A 坂口反应 B 米伦氏反应 C 与甲醛的反应 D 双缩脲反应 7、所有α-氨基酸都有的显色反应是( )。 A 双缩脲反应 B 茚三酮反应 C 坂口反应 D 米伦氏反应 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 A 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 B 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环 C 辅基脱落 D 蛋白质发 生水解 9、蛋白质分子中α-螺旋构象的特征之一是( )。

医学生物化学试题集

医学生物化学试题集 目录 第一章.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1)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5) 第三章.酶 (22) 第四章.糖代谢 (32) 第五章.脂类代谢 (42) 第六章.生物氧化 (55)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60)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67) 第九章.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72) 第十章.DNA的生物合成(复制) (77) 第十一章.RNA的生物合成(转录) (85)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翻译) (93) 第十三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97) 第十四章.肝的生物化学 (99)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本章要点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含有碳、氢、氧、氮及硫。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 为16%,即每mgN对应6.25mg蛋白质。 二、氨基酸 1.结构特点 2.分类:根据氨基酸的R基团的极性大小可将氨基酸分为四类 3.理化性质: ⑴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 ⑵紫外吸收 ⑶茚三酮反应 三、肽键与肽链及肽链的方向 四、肽键平面(肽单位) 五、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人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等层次。 一级结构为线状结构,二、三、四级结构为空间结构。

结构概念及稳定的力。 六、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 2.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变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 5.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 七、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3.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4.蛋白质的沉淀 5.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6.蛋白质的沉淀和凝固 7.蛋白质的紫外吸收 8.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八、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

2018年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人教版带答案

2017-2018学年考试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Zn:65 一、让我想想,我能选对!(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的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B.瓷碗破碎C.火柴燃烧D.胆矾研碎 2.下列事实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呈紫红色B.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C.水变成水蒸气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4.下列方法中,能鉴别空气和氧气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观察 C.观察颜色D.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中 5.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氧气C.空气D.碘酒 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MnO2 B.H2 SO4 C.NaOH D.O2 7.2014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用风能与太阳能发电替代燃煤发电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8.下列物质在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时,能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物质是 A. 硫粉 B. 铁丝 C. 木炭 D. 红磷 9.下列对于“干冰升华”的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C.分子间间隔变大D.分子本身不发生变化

10.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原子构成B.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 C.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D.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11.2014年5月7日在南京丢失的放射源铱﹣192,于5月10日安全回收.铱﹣192常用于肿瘤治疗.右图是铱﹣192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有关铱的 说法不正确 ...的是 A.铱的元素符号是Ir B.铱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C.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7 D.铱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为192.2 12.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元素的核电荷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1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把火盖灭,原理是 A.清除了可燃物B.让油与空气隔绝 C.降低油的着火点D.降低温度至油的着火点以下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3H2SO4=Fe2(SO4)3+3H2↑ B.Cu+AgNO3═Cu(NO3)2+Ag C.CO+CuO△Cu+CO2D.CaCO3+2HCl=CaCl2+H2O+CO2 15.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钢铁是使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B.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作电线 D.铝化学性质活泼,但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16.下列物质不属于 ...合金的是 A.青铜B.锌C.钢D.生铁 17.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 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A.X >Y> Z B.Y> X >Z C.Z>Y>X D.X>Z>Y 18.自来水公司常用的一种灭菌消毒剂可表示为RO2,实验测得该化合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71∶64,则RO2的化学式为 A.CO2B.SO2C.ClO2D.NO2 19.据探测卫星发回的数据分析,火星大气中95%是二氧化碳,其余为少量的氮气、氢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20 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 大小分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和极性侧 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 疏水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亲水 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3种,它们分别是赖氨 基酸和精。组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天冬 氨基酸和谷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 白质分子中含有苯丙氨基酸、酪氨基酸或 色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OH ;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SH ;组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氨基,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 的颜色是蓝紫色;因为脯氨酸是 —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 应则显示黄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肽键,次级键有、 、

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力、二硫键;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二硫键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极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非极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从N-端依次对氨基酸进行分析鉴定。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氢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次序、、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a-螺旋往往会中断。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分子表面有水化膜同性电荷斥力 和。

临床医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题.doc

生物化学试题答案(2) 一、名词解释(20) 1、乙醛酸循环(2分) 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屮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町以收乙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 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02的步骤。 2、无效循环(futile cycle)(2 分) 也称为底物循环。一对爾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Eg匍萄糖+ATP=ffi萄糖6-磷酸+ADP与匍萄糖6-磷酸+H20二匍萄糖+P i反应纽成的循环反应,英挣反应实际上是A TP + H20二ADP + Pi。 3、糖异生作用(2分)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內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匕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屮不曾出现的酚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4、生糖生酮氨基酸:既町以转变成糖或酯的氨基酸。 5、启动子: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6、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2 分) 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屮,使正常核昔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的过程是:识别出下正确地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酌和DNA连接阳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7、外显子(exon)(2分) 既存在于故初的转录产物屮,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昔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8、(密码子)摆动(wobble)(2分) 处于密码子3 '端的碱基与之互补的反密码子5 "端的碱基(也称为摆动位置),例如I可以与密码子上3 '端的U, C和A配对。 山于存在摆动现象,所以使得一个tRNA反密码子可以和一个以上的mRAN密码子结合。 9、魔点:(2分) 任何一种氨基酸缺乏,或突变导致任何一种氨基酰-tRNA合成酚的失活都将引起严谨控制生长代谢的反应。此时细胞内出现两种不同寻常的核昔酸,电泳时出现2个特殊的斑点,称之为魔点。为ppGpp, pppGpp. 10、Q循环:(2分) 在电子传递链屮,2个氢酿(Q112)分别将一个电子传递给2个细胞色素C,经过细胞色索Bl, Bh等参与的循环反应,生成一个氢服和服的循环。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冬天用煤炉取暖,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 B.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C.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方便又经济,应大力提倡生产 D.根据外观和是否溶于水鉴别食盐和亚硝酸钠 2 . 将铜投入浓硝酸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 A.二氧化碳B.氢气C.氯化氢D.二氧化氮 3 . 四位同学的对话如下:请你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不会变化 B.氮气可以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混合物一定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 D.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不会出现不同的化合价 4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金刚石用于冶炼金属 B.石墨可作电极 C.金刚石用于裁玻璃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5 . 酒精(C2H5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B.酒精的摩尔质量为46g C.一个酒精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D.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6 . 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播干冰后,云层中二氧化碳分子不发生的变化是() A.分子间的间隔B.分子运动速率C.物理性质D.化学性质 7 .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化学变化,后者属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吸附有色物质;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B.镁在空气中燃烧;食物在夏天易变质 C.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汽油易挥发 D.氢氧化铜受热分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8 . 酚酞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其化学式是C20H14O4,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错误的是 A.酚酞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B.酚酞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5:1 C.酚酞中的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5:4 D.酚酞的原子质量为318 9 .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14.0 3.2 1.0 反应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10.07.2x 1.0 A.a和b是反应物B.x=4.6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 D.d一定是催化剂 应 10 . 下列描述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B.氧气能支持燃烧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B.酒精挥发C.食物腐败D.白磷自燃 2 . 对于“滴水成冰”过程中的有关水分子的变化描述错误的是 A.水分子的能量降低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 C.水分子排列方式不变D.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3 .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有关做法中错误的是:() A.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B.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O2收集满并取出集气瓶后,先熄灭酒精灯,后撤离导管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D.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 4 . 下列应用和相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A.赤铁矿炼铁:置换反应 B.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氧化反应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分解反应 D.证明金属镁的活泼性比铁强:3 Mg+2Fe(OH)3=3Mg(OH)2↓+2Fe置换反应 5 .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金属的年代由先到后:Cu Fe Al 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由高到低:FeO Fe2O3 Fe3O4

C.碳元素的化合价由高到低:CH4 CO C60 D.常温常压下气体的密度由大到小:Cl2 CO CO2 6 . 下列物质中,含有氢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B.硫酸(H2SO4)C.水(H2O)D.氢气(H2) 7 . 在化学反应A+B2=2C中,已知20gA和足量B2充分反应后,生成30gC。已知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20B.32C.48D.96 8 .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通常化学性质稳定,常用作食品干燥剂B.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C.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气体燃料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常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9 . 在燃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可在燃气泄漏时及时发现,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SO2B.CO C.H2S D.SO3 10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B.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 C.肉类、鱼类、奶类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D.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二、填空题 11 .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古人将黄金拉成极细的丝,压成薄片,制成装饰品,是利用金具有良好的_____性. (2)生铁和钢制品在生活中应用广泛,由于_____不同,生铁和钢的性能也有所不同. (3)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MgCl2、CuCl2的废液中,反应后过滤. ①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是_____

生物化学题库(含答案).

蛋白质 一、填空R (1)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H2N-C-COOH 。 (2)组成蛋白质分子的碱性氨基酸有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酸性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谷氨酸。 (3)氨基酸的等电点pI是指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时溶液的pH值。 (4)蛋白质的常见结构有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5)SDS-PAGE纯化分离蛋白质是根据各种蛋白质分子量大小不同。 (6)氨基酸在等电点时主要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阴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B.闻气味 A.测待测溶液pH C.过滤D.氧气验满 2 . 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是一种常见化肥。30℃以上它发生反应:NH4HCO3=X↑+CO↑+H2O,下列关于碳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碳铵不属于复合肥料 C.碳铵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不能混用D.X的化学式NH4 3 . 下列各加点元素化合价相同的一组是() A.H2O2与H2O B.NH3与N2H4C.K2FeO4与Fe2O3D.SO2与Na2SO3 4 .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 A体温计测体温时水银柱上升原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原子最外层电子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为汞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A.A B.B C.C D.D 5 .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粉笔折断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火药爆炸 6 .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两个氮原子:N2B.熟石灰的化学式:Ca(OH)2 C.正二价的镁元素:Mg+2D.铝与盐酸的反应:Al+2HCl=AlCl2+H2↑ 7 . 我省自2011年实施找矿战略行动以来,在铜、铅、锌、金、铁、铌、钽等金属方面取得了找矿新成果,下列关于锌、铁、铜三种金属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用铁桶盛放波尔多液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 D.可用稀硫酸来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真金 8 . 以下是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的一些现象或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A.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20m3的石油气能装到0.025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C.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水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D.香烟燃烧时,能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变化 9 . 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质量/g CO2O2H2O R 反应前140114 反应后X24200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 -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C. R基团排斥力 D. 3',5'-磷酸二酯键

医学生物化学题库

医学生物化学题库 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九年五月 医学生物化学题库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 一、选择题 1、在寡聚蛋白质中,亚基间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以及接触部位间的空间结构称为 A、三级结构 B、缔合现象 C、四级结构 D、变构现象 2、形成稳定的肽链空间结构,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肽键中的四个原子以及和它相邻的两个α-碳原子处于 A、不断绕动状态 B、可以相对自由旋转 C、同一平面 D、随不同外界环境而变化的状态 3、甘氨酸的解离常数是pK=2.34, pK=9.60 ,它的等电点(pI)12 是 A、7.26 B、5.97 C 、7.14 D、10.77 4、肽链中的肽键是: A、顺式结构 B、顺式和反式共存 C、反式结构 5、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A、静电作用力 B、氢键 C、疏水键 D、范德华作用力 6、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 A、一级结构改变 B、空间构象破坏 C、辅基脱落 D、蛋白质水解 7、哪种氨基酸可使肽链之间形成共价交联结构,

A、Met B、Ser C、Glu D、Cys 8、在下列所有氨基酸溶液中,不引起偏振光旋转的氨基酸是) A、丙氨酸 B、亮氨酸 C、甘氨酸 D、丝氨酸 9、天然蛋白质中含有的20种氨基酸的结构 A、全部是L,型 B、全部是D型 C、部分是L,型,部分是D,型 D、除甘氨酸外都是L,型 1 +’ 10、谷氨酸的pK(-COOH)为2.19,pK’(-NH)为9.67,pK’r(-COOH)1233为4.25,其pI是 A、4.25 B、3.22 C、6.96 D、5.93 11、在生理pH情况下,下列氨基酸中哪个带净负电荷, A、Pro B、Lys C、His D、Glu 12、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瓜氨酸 C、丝氨酸 D、蛋氨酸 13、破坏α,螺旋结构的氨基酸残基之一是 A、亮氨酸 B、丙氨酸 C、脯氨酸 D、谷氨酸 14、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A、稳定性增加 B、表面净电荷不变 C、表面净电荷增加 D、溶解度最小 15、蛋白质分子中-S-S-断裂的方法是 A、加尿素 B、透析法 C、加过甲酸 D、加重金属盐 16、下列关于Ig G结构的叙述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酶

酶 一、填空题 1.酶是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 2.T.Cech从自我剪切的RNA中发现了具有催化活性的,称之为这是对酶概念的重要发展。 3.结合酶是由和两部分组成,其中任何一部分都催化活性,只有才有催化活性。 4.有一种化合物为A-B,某一酶对化合物的A,B基团及其连接的键都有严格的要求,称 为,若对A基团和键有要求称为,若对A,B之间的键合方式有要求则称为。 5.酶发生催化作用过程可表示为E+S→ES→E+P,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酶都转变 为此时酶促反应速成度为。 6.竞争性抑制剂使酶促反应的km而 Vmax。 7.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结构类似物, 能性地抑制酶活性。8.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Km,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9.PH对酶活力的影响,主要是由于 它和。 10.温度对酶作用的影响是双重的: ①②。 11.同工酶是一类酶,乳酸脱氢酶是 由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有种同工酶。 12.与酶高催化效率有关的因素 有、、、 和活性中心的。 13.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V对[S]作图是S形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 种效应而引起的。 14.测定酶活力时要求在特定的和条件下,而且酶浓度必须底物浓度。 15.解释别构酶变构机理,主要 有和两种。 16.能催化多种底物进行化学反应的酶有个Km值,该酶最适底物的Km 值。 17.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具 有、、和 等催化特性。 18.在某一酶溶液中加入G-SH能提出高此酶活力,那么可以推测基可能是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

19.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有、、、、、。 20.从酶蛋白结构看,仅具有三级结构的酶为,具有四级结构的酶 ,而在系列反应中催化一系列反应的一组酶 为 二、选择题 1.有四种辅因子(1)NAD,(2)FAD,(3)磷酸吡哆素,(4)生物素,属于转移基团的辅酶因子为: A、(1)(3) B、(2)(4) C、(3)(4) D、(1)(4) 2.哪一种维生素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 A、硫胺素 B、核黄素 C、生物素 D、泛酸 3.含B族维生素的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是: A、传递电子、质子和化学基团 B、稳定酶蛋白的构象 C、提高酶的催化性质 D、决定酶的专一性 4.有机磷农药作为酶的抑制剂是作用于酶活性中心的: A、巯基 B、羟基 C、羧基 D、咪唑基5.从组织中提取酶时,最理想的结果是: A、蛋白产量最高 B、转换系数最高 C、酶活力单位数值很大 D、比活力最高 6.同工酶鉴定最常用的电泳方法是: A、纸电泳 B、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C、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7.酶催化底物时将产生哪种效应 A、提高产物能量水平 B、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C、提高反应所需活化能 D、降低反应物的能量水平 8.下列不属于酶催化高效率的因素为: A、对环境变化敏感 B、共价催化 C、靠近及定向 D、微环境影响 9.米氏常数: A、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B、随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C、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D、是酶的特征常数 10.下列哪种辅酶结构中不含腺苷酸残基: A、FAD B、NADP+ C、辅酶Q D、辅酶A 11.下列那一项符合“诱导契合”学说: A、酶与底物的关系如锁钥关系 B、酶活性中心有可变性,在底物的影响下其空间构象发生一定的改变,才能 与底物进行反应。 C、底物的结构朝着适应活性中心方向改变而酶的构象不发生改变。 D、底物类似物不能诱导酶分子构象的改变 12.下列各图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动力学曲线是:

医学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 A.精氨酸 B.赖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2.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 D.氢键 E.二硫键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 A.10种 B.15种 C.20种 D.25种 E.30种 4.核酸分子中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关键部分是( ) A.核苷 B.碱基顺序 C.磷酸戊糖 D.磷酸二酯键 E.戊糖磷酸骨架 5.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 A.线粒体 B.核染色体 C.粗面内质网 D.溶酶体 E.胞浆 6.某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为15%,则胞嘧啶的含量应为( ) A.15% B.30% C.40% D.35% E.7% 7.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 ) A.降低反应活化能 B.升高反应活化能 C.减少反应的自由能 D.降低底物的能量水平 E.升高产物的能量水平 8.国际酶学委员会将酶分为六大类的依据是() A.酶的来源 B.酶的结构 C.酶的物理性质 D.酶促反应的性质 E.酶所催化的底物 9.有机磷化合物对于胆碱酯酶的抑制属于() A.不可逆抑制 B.可逆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反竞争性抑制 10.丙酮酸羧化酶是哪一个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A.糖异生 B.糖酵解 C.磷酸戊糖途径 D.脂肪酸合成 E.胆固醇合成 11.能抑制糖异生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胰岛素 C.生长素 D.糖皮质激素 E.胰高血糖素 12.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肾上腺素 B. 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生长素 E. 糖皮质激素

《医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指导

2013年春期开放教育(专科)《医学生物化学》期末复习指导 2013年6月修订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医学生物化学》是药学、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选修基础课,它是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本质,即研究生物体(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考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基因信息传递和基本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为开放教育专科护理学、药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由周爱儒、黄如彬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第2版)。与之配套使用的有《医用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一书。 4.命题依据 该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医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做到融会贯通。主要考核的内容包括: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主要生理意义、调节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基因信息传递和基本过程,基因表达调控的概念,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 6.考题类型及比重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15%)、选择题(40%)、名词解释(25%)、问答题(20%)。 一、填空题 1.人体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_氨基酸___、除_甘氨酸外___,均属于__L—a---氨基酸___。 根据氨基酸侧链的R基团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可分为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_酸性氨基酸、__碱性氨基酸_四类。 2.蛋白质分子表面的_电荷层_____和__水化膜____使蛋白质不易聚集,稳定地分散在水溶液中。3.__肽键________是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本结构键。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真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空气的成分中,约占总体积21%的气体是() A . 氮气 B . 氧气 C . 稀有气体 D . 二氧化碳 2. 下列过锃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 蜡烛熔化 B . 汽油挥发 C . 纸张燃烧 D . 海水晒盐 3. 下列液态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糖水 B . 豆奶 C . 碘酒 D . 冰水 4. 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 . 铜 B . 金刚石 C . 水 D . 氢氧化钠 5. 如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B . 用橡胶 塞塞住试管C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 .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6.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 2CO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X的化学式为C2H4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D . 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的种类均未发生改变 7. 以下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只有在点燃或加热时可燃物才能燃烧 B . 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C .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D . 只要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就能灭火 8.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并将其运用于医学治疗,为人类医学作出重大贡献,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 C . 青蒿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D . 青蒿素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红磷在氧气中能燃烧,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 .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 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10. 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 . 点燃氢气、甲烷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都需要验纯 B . 分子、原子均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所以物质均由分子、原子构成 C . 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 .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锈蚀,所以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均易锈蚀 二、非选择题 11. 回答下列问题. (1)氮元素的符号是________; (2)3个氧原子可表示为________;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2018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蛋白质的特殊功能不包括( ) A.复制功能 B.调节功能 C.收缩及运动功能 D.运输及储存功能E.保护及免疫功能 2.肝脏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 ) A.a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E.凝血酶原3.下列关于ATP的不正确说法是( ) A.是体内的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 B.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移给肌酸 C.可作为间接供能物质 D.可将其高能磷酸键转给GDP生成GTP E.不稳定4.与佝偻病的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肝肾功能严重受损 B.阳光照射充足 C.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 D.维生素D摄入不足E.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5.胆红素来源不包括( ) A.细胞色素 B.储铁铁蛋白C.血红蛋白 D.过氧化氢酶E.肌红蛋白6.关于同工酶正确的说明是( ) A.是由不同的亚基组成的多聚复合物 B.对同一底物具有不同的专一性 C.对同一底物具有相同的Km值 D.在电泳分离时它们的迁移率相同E.免疫学性质相同 7.饥饿时体内的代谢可能发生下列变化( ) A.糖异生↑ B.磷酸戊糖旁路↑C.血酮体↓ D.血中游离脂肪酸↓,E.糖原合成↑ 8.谷氨酸在蛋白质代谢作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因为( ) A.参与转氨基作用 B.参与其它氨基酸的贮存和利用C.参与尿素的合成D.参与一碳单位的代谢 E.参与嘌呤的合成 9.不属于胆色素的是( ) A.结合胆红素 B.胆红素C.血红素 D.胆绿素 E.胆素原 10.下列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过程是( ) A.肝糖原分解 B.肌糖原分解C.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 D.糖异生作用E.肾小球的重吸收作用 11.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正确的说法是( )

九年级化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第Ⅰ卷(机读卷共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共25分。) 1.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果汁榨取B.粉笔折断C.纸张燃烧D.矿石粉碎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O B.Si C.Fe D.Al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茶饮料 B .蒸馏水 C .苹果醋D.纯牛奶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铁丝B.红磷C.酒精D.木炭 5.某矿泉水标签上印有主要成分有:K(1.0~27.0)mg/L;Cl(1.0~24.0)mg/L;Mg(0.1~5.0 )mg/L。这里的K、Cl、Mg是指 A.单质B.分子C.元素D.金属离子 6.鉴别一瓶气体是否为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B.插入带火星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D.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7.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8.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2H2 + O2 2H2O B.2HgO 2Hg + O2↑ C.CuO + CO Cu +CO2D.Mg + 2HCl = MgCl2 + H2↑ 加热 点燃加热

9.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H 2 B .H + C .H D .2H 10.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 .中子数不同 B .电子数不同 C .质子数不同 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1.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已经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自2008 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其主要原因是 A .避免食品污染 B .防止酸雨的形成 C .防止臭氧层空洞 D .防止白色污染 12.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液体药品 B .点燃酒精灯 C .加热液体 D .读取液体体积 13.下列物质中,放入水里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白糖 C .白醋 D .豆油 14.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球内的气体分子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体积增大 D .个数增多 15.在森林中设防火道的目的是 A .隔绝空气 B .便于运水 C .降低温度 D .隔离可燃物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 .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C .分子、原子都能构成物质 D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17.下列能源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A .氢能 B .太阳能 C .石油 D .风能 18.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 溶液100g ,操作错误的图示是 5% NaCl 溶液装瓶贴签 D 量取蒸馏水 B 取用氯化钠固体 A 氯化钠溶解 C

生物化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D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D.氢键 E.二硫键(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蛋氨酸 C.胱氨酸 D.丝氨酸 E.瓜氨酸二、多项选择题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 B.苏氨酸 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 B.酪氨酸 C.色氨酸 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螺旋 B.β-片层C.β-转角 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为4.5的蛋白质B.pI为7.4的蛋白质 C.pI为7的蛋白质D.pI为6.5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