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巧妙求和二四年级奥数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巧妙求和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巧妙求和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巧妙求和一、知识要点某些问题,能够转化为求若干个数的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同样要先判断是否求某个等差数列的和。

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有时可考虑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精讲精练【例题1】刘俊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思路导航】根据条件“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能够知道他每天读的页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即30、33、36、……57、60。

要求这本书共多少页也就是求出这列数的和。

这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30,末项=60,项数=11.所以能够很快得解:(30+60)×11÷2=495(页)想一想:如果把“第11天”改为“最后一天”该怎样解答?练习1:1.刘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30个,以的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

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2.胡茜读一本故事书,她第一天读了2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5页。

最后一天读了50页恰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3.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

丽丽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英语单词?【例题2】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几次?【思路导航】开第一把锁时,如果不凑巧,试了29把钥匙还不行,那所剩的一把就一定能把它打开,即开第一把锁至多需要试29次;同理,开第二把锁至多需试28次,开第三把锁至多需试27次……等打开第29把锁,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用试,一定能打开。

所以,至多需试29+28+27+…+2+1=(29+1)×29÷2=435(次)。

练习2:1.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2.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28次,就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

趣味奥数之巧妙求和

趣味奥数之巧妙求和

趣味奥数之巧妙求和一、这一个标题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

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在这一章要用到两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和“项数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二、精讲精练【例题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思路导航】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即这个数列共有9项。

练习1: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3.已知等差数列11.16,21.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答案】1.(39-1)÷2+1=20项2.(101-2)÷3+1=34项3.(1001-11)÷5+1=199项【例题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思路导航】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

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练习2: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答案】1.末项是21 2.1+(30-1)×3=88 3.2+(100-1)×4=398【例题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巧妙求和
基本概念
1 数列: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2 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首项:数列中的第一项
末项:数列中的最后一项
项数:数列中项的个数
3 等差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公差:后项与前项的差
4 等差数列求和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例1:数列4,10,16,22…52共有多少项?
例2:等差数列9,12,15,18…,2004,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3:等差数列1000,993,986,979,…20,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
例4:已知等差数列3,7,11,15,…,则该等差数列第100项是多少?
例5:求等差数列1,6,11,16,…的第61项。

例6:求等差数列307,304,301,298,…第99项。

例7:有这样一列数:1,2,3,4,…98,99,100.请求出这列数各项相加之和。

例8:求等差数列2,4,6,…48,50的和。

例9:用简便方法计算(100+102+104+...+200)-(1+5+9+13+ (97)
作业:
1.3+5+7+9+…+63
2.100+110+120+…+350
3.160+154+148+…+16
4.2+3-4+5+6-7+8+9-10+11+12-13+…+101+102-103。

四年级巧妙求和奥数题

四年级巧妙求和奥数题

四年级巧妙求和奥数题摘要:一、引言二、四年级巧妙求和奥数题的类型与解题思路1.数字求和2.图形求和3.逻辑求和三、解题技巧与方法1.利用数学公式2.寻找规律3.转化思维四、实例解析1.数字求和实例2.图形求和实例3.逻辑求和实例五、结尾正文:一、引言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推进,奥数题已经成为许多小学生课外学习的热门话题。

其中,四年级巧妙求和奥数题备受孩子们喜爱。

这类题目既能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解决这类题目呢?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二、四年级巧妙求和奥数题的类型与解题思路1.数字求和数字求和题主要涉及到加法运算,孩子们需要运用加法公式和运算规律来解决。

例如,给出一些数字,让孩子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规律,使得这些数字相加等于一个特定的和。

2.图形求和图形求和题要求孩子们通过观察图形,找到图形的面积或周长与数字之间的联系。

这类题目需要孩子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几何知识。

3.逻辑求和逻辑求和题主要以故事或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们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找到答案。

这类题目对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有较高要求。

三、解题技巧与方法1.利用数学公式在解决四年级巧妙求和奥数题时,可以尝试运用数学公式,简化运算过程。

例如,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等,将复杂数字求和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计算。

2.寻找规律观察题目中的数字、图形或故事,找到潜在的规律。

例如,数字求和题中,数字之间可能存在等差、等比等关系;图形求和题中,图形的边长、角度等可能存在一定的规律。

3.转化思维当遇到困难时,可以尝试转换思维角度,从另一个角度审视问题。

例如,将问题从一个维度转化为另一个维度,或者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进行分析。

四、实例解析1.数字求和实例题目:1,2,3,4,5,…,99的和是多少?解: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首项+末项)×项数÷2,可得答案。

2.图形求和实例题目: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周长是16厘米,求正方形的边长。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专题巧妙求和(一)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

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这一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

需要记住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项数公式”、“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与解答: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即这个数列共有9项。

练习一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3,已知等差数列11,16,21,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

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练习二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

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与解答:如果我们把1,2,3,4,…,99,100与列100,99,…,3,2,1相加,则得到(1+100)+(2+99)+(3+98)+…+(99+2)+(100+1),其中每个小括号内的两个数的和都是101,一共有100个101相加,所得的和就是所求数列的和的2倍,再除以2,就是所求数列的和。

小学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小学四年级奥数巧妙求和

四年级奥数专题巧妙求和(一)专题简析:若干个数排成一列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

其中第一项称为首项,最后一项称为末项,数列中项的个数称为项数。

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后项与前项的差称为公差。

这一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

需要记住三个非常重要的公式:“通项公式”、“项数公式”、“求和公式”。

通项公式:第n项=首项+(项数-1)×公差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例1:有一个数列:4,10,16,22,…,52,这个数列共有多少项?分析与解答:容易看出这是一个等差数列,公差为6,首项是4,末项是52,要求项数,可直接带入项数公式进行计算。

项数=(52-4)÷6+1=9,即这个数列共有9项。

练习一1,等差数列中,首项=1,末项=39,公差=2,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2,有一个等差数列:2,5,8,11,…,1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3,已知等差数列11,16,21,26,…,1001,这个等差数列共有多少项?例2:有一等差数列:3,7,11,15,……,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0项是多少?分析与解答: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是3,公差是4,项数是100。

要求第100项,可根据“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进行计算。

第100项=3+4×(100-1)=399练习二1,一等差数列,首项=3,公差=2,项数=10,它的末项是多少?2,求1,4,7,10……这个等差数列的第30项。

3,求等差数列2,6,10,14……的第100项。

例3:有这样一个数列:1,2,3,4,…,99,100。

请求出这个数列所有项的和。

分析与解答:如果我们把1,2,3,4,…,99,100与列100,99,…,3,2,1相加,则得到(1+100)+(2+99)+(3+98)+…+(99+2)+(100+1),其中每个小括号内的两个数的和都是101,一共有100个101相加,所得的和就是所求数列的和的2倍,再除以2,就是所求数列的和。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第6讲巧妙求和一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第6讲巧妙求和一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第6讲巧妙求和一奥数(即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是一项旨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技巧的数学竞赛活动。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学习奥数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第六讲的巧妙求和一这一话题来探讨如何举一反三。

巧妙求和一:等差数列求和在第六讲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有关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等差数列是由一个初始项和一个公差确定的一系列数,其中每个数与它的前一个数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通过找到这个差值,我们可以利用求和公式来快速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以数列1,4,7,10,13为例,我们可以观察到每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值都是3。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求和公式S = (a1 + an) * n / 2来求得该数列的和,其中a1为初始项,an为最后一项,n为项数。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有a1 = 1,an = 13,n = 5,代入公式计算得到S = (1 + 13) * 5 / 2 = 35。

举一反三:寻找等差数列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求和公式求解等差数列的和。

那么,如果我们只知道数列的和S、项数n,我们能否反过来寻找等差数列呢?答案是肯定的。

假设我们知道一个等差数列的和S为35,项数n为5,我们可以先假设初始项a1为未知数x,公差d也为未知数y。

根据求和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方程式:S = (a1 + an) * n / 2。

将具体数值代入方程,我们得到35 = (x + (x + (n-1)y)) * n / 2,化简得 35 = (2x + (n-1)y) * n / 2,继续化简可得 70 = 2x + (n-1)y * n,即 2x + 4y = 70。

从这个方程中,我们可以发现x和y的取值不是唯一的,但它们需要满足方程。

我们可以通过试探不同的x和y值,来寻找满足这个方程的合理解。

通过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在已知一些条件的情况下,通过方程求解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等差数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巧妙求和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巧妙求和丨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 巧妙求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巧妙的求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求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巧妙的求和方法,能够运用求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求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求和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发现求和的规律。

例题:计算1 2 3 ... 100的和。

(2)引导学生总结求和的方法,并加以验证。

方法一:高斯求和法1 2 3 ... 100 = (1 100) × 100 ÷ 2 = 5050方法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1 2 3 ... 100 = (首项末项) × 项数÷ 2 = (1 100) × 100 ÷ 2 = 5050(3)出示练习题,巩固所学方法。

练习题1:计算1 3 5 ... 99的和。

练习题2:计算2 4 6 ... 100的和。

3. 小组合作探究(1)出示探究题,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探究题:计算1×1 2×2 3×3 ... 10×10的和。

(2)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师生共同总结求和方法。

方法:平方求和公式1×1 2×2 3×3 ... 10×10 = n(n 1)(2n 1) ÷ 6 = 385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巧妙的求和方法,并能够运用求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有5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4、有一大串钥匙被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55次,就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这一串钥匙到底有几把?
5、小童练习口算,他按照顺序从1开始求和。当计算到某个数时,和是70,但他重复计算了其中的一个数字。问:小童重复计算了哪个数字?
在解决自然数的数字问题时,应根据题目的具体特点,有时可考虑将题中的数适当分组,并将每组中的数合理配对,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精讲1】刘俊读一本长篇小说,他第一天读30页,从第二天起,他每天读的页数都前一天多3页,第11天读了60页,正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与引导:根据条件“他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3页”可以知道他每天读的页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数,即30、33、36、……57、60。要求这本书共多少页也就是求出这列数的和。这列数是一个等差数列,首项=30,末项=60,项数=11.因此可以很快得解:
2、在一次同学聚会中,一共到43位同学和4位老师,每一位同学或老师都要和其他同学握一次手。那么一共握了多少次手?
3、假期里有一些同学相约每人互通两次电话,他们一共打了78次电话,问有多少位同学相约互通电话?
【精讲4】求1 ~ 99这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分析与引导:首先应该弄清楚这题是求99个连续自然数的数字之和,而不是求这99个数之和。为了能方便地解决问题,我们不妨把0算进来(它不影响我们计算数字之和)计算0~99这100个数的数字之和。这100个数头尾两配对后每两个数的数字之和都相等,是9+9=18,一共有100÷2=50对,所以,1~99这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是18×50=900。
6、四年级举行羽毛球选拔赛,每个参赛选手都要和其他选手各赛一场。现在有20人参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好题精练】
1、求1~199这1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2、求1~999这999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3、求1~3000这3000个连续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
【精讲5】求1~209这209个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分析与引导:不妨先求0~199的所有数字之和,再求200~209的所有数字之和,然后把它们合起来。0~199的所有数字之和为(1+9×2)×(200÷2)=1900,200~209的所有数字之和为2×10+1+2+…+9=65。所以,1~209这209个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为1900+65=1965。
【好题精练】
1、有8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多少次?
2、有一些锁的钥匙搞乱了,已知至多要试28次,就能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一共有几把锁的钥匙搞乱了?
3、有10只盒子,44只羽毛球。能不能把44只羽毛球放到盒子中去,使各个盒子里的羽毛球只数不相等?
【精讲3】某班有51个同学,毕业时每人都和其他的每个人握一次手。那么共握了多少次手?
第6讲----巧妙求和(二)四年级奥数
———————————————————————————————— 作者:
———————————————————————————————— 日期:
学员姓名:上课日期:教师姓名:ﻩ
某些问题,可以转化为求若干个数的和,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同样要先判断是否求某个等差数列的和。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和,才可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分析与引导:假设51个同学排成一排,第一个人依次和其他人握手,一共握了50次,第二个依次和剩下的人握手,共握了49次,第三个人握了48次。依次类推,第50个人和剩下的一人握了1次手,这样,他们握手的次数和为:
50+49+48+…+2+1=(50+1)×50÷2=1275(次).
【好题精练】
1学校进行乒乓球赛,每个选手都要和其他所有选手各赛一场。如果有21人参加比赛,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3、丽丽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学1个,最后一天学会了16个。丽丽在这些天中学会了多少个英语单词?
【精讲2】30把锁的钥匙搞乱了,为了使每把锁都配上自己的钥匙,至多要试几次?
分析与引导:开第一把锁时,如果不凑巧,试了29把钥匙还不行,那所剩的一把就一定能把它打开,即开第一把锁至多需要试29次;同理,开第二把锁至多需试28次,开第三把锁至多需试27次……等打开第29把锁,剩下的最后一把不用试,一定能打开。所以,至多需试29+28+27+…+2+1=(29+1)×29÷2=435(次)。(ຫໍສະໝຸດ 0+60)×11÷2=495(页)
想一想:如果把“第11天”改为“最后一天”该怎样解答?
【好题精练】
1、刘师傅做一批零件,第一天做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个,第15天做了48个,正好做完。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胡茜读一本故事书,她第一天读了20页,从第二天起,每天读的页数都比前一天多5页。最后一天读了50页恰好读完,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好题精练】
1、求1~308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2、求1~2009连续自然数的全部数字之和。
3、求连续自然数2000~5000的全部数字之和。
1、刘大妈做一批工艺鞋,她第一天做了8双,第二天起手艺越来越熟练,每天都比前一天多做2双。最后一天做了24双,刘大妈这几天共做工艺鞋多少双?
2、小鹏学英语单词,第一天学会了6个,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学相同数量的单词,结果全月(30天)共学了615个单词。小鹏每天比前一天多学几个英语单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