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债务危机的形成及启示——阿根廷金融危机探源之二

阿根廷债务危机的形成及启示——阿根廷金融危机探源之二
阿根廷债务危机的形成及启示——阿根廷金融危机探源之二

阿根廷债务危机的形成及启示——阿根廷金融危机探源之

沈安

【期刊名称】《拉丁美洲研究》

【年(卷),期】2003(000)003

【摘要】阿根廷金融危机实质上是一场以支付危机为主要特征的债务危机。它是因阿根廷政府丧失偿债能力、不得不宣布倒债而引发的。阿根廷债务危机启示人们,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一国政府只有坚决控制财政赤字,保持健康的财政,不断提高出口创汇能力,保持合理的资金流入,制定并实施恰当的债务政策,控制内外公共债务的规模,减少对外债的依赖,维护公共财政的平衡,保持政府信用,才能有效地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

【总页数】4页(15-18)

【关键词】阿根廷;债务危机;原因及启示

【作者】沈安

【作者单位】新华通讯社参考新闻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7.836

【相关文献】

1.债务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和社会骚乱——析阿根廷的金融危机 [J], 沈君克

2.浅析阿根廷债务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 [J], 张艳芳; 张小蒂

3.阿根廷债务危机的根源及其启示 [J], 张铁强

4.阿根廷处置债务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J], 陈西果; 陈建宇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虎”,居然产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业对银行有如此严重的负

阿根廷经济衰退的根源与前景分析

拉丁美洲研究2003年第2期阿根廷经济衰退的根源与前景分析 张 敬 庭 主要观点 阿根廷经济持续衰退的真正原因在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负面因素相互叠加而形成的。阿根廷要从长期衰退的困境中走出来,靠自身的力量已不能实现,迫切需要一个来自外部的“源动力”,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援助或贷款等非自主性外部资本流入是“源动力”的惟一选择。获得启动资金后,政府应以扩张的财政政策为基础,增加支出乘数大的部门的购买性支出,适当增加货币的供给量,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从而获得经济恢复的“内动力”,在“内力”与“外力”的共同作用下,使经济走出“泥潭”。 关键词 阿根廷 经济衰退 恶性循环 前景分析 作 者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457) 自1998年第四季度以来,阿根廷陷入了持续的经济衰退之中。这个在90年代初被美国等西方国家视为自由市场经济“榜样”和“改革明星”的国家,为什么陷入了经济危机?什么是阿根廷经济走出衰退的“源动力”?何种经济政策对于恢复经济更有效?人们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阿根廷经济持续衰退的真正原因在于国内外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负面因素相互叠加而形成的。而经过长期衰退的阿根廷就像一辆深陷在泥潭中的汽车,靠自身动力已经不能走出泥潭,只会越陷越深,迫切地需要一个启动经济的“源动力”。在阿根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汇率政策相对而言都无效或效用很小的情况下,内部已经不可能提供这个“源动力”,外部资金的注入成为源动力的惟一来源。由于阿根廷经济的糟糕状况,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 F)或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或援助等非自主性资本注入成为阿根廷获得外部资金的惟一选择。 一 经济恶性循环的形成过程市场预期普遍悲观,阿根廷也不例外,尤其是1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对阿根廷的影响最大。要实现国际收支均衡,同时维持固定汇率制,必须使国内利率水平持续上升,贷款利率水平从1997年的9.24%上升到2000年的11.09%, 远远高于国外的美元利率水平,随着利率水平的上调,在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中,EB(表示所有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从而达到均衡汇率的利率r和实际国民收入Q的组合)曲线也要向上移动。国内利率水平的上升反映了阿根廷中央银行实行的是紧缩的货币政策。由于阿根廷政府在90年代初就完全开放了资本账户,允许资本的自由流动,所以,在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中的EB曲线是具有完全的弹性的,即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ER*。实际上, EB曲线的向上移动是渐进式的,但为了便于分析,假设如图1所示:外部均衡利率水平从rw上升到rw',EB曲线从EB1上升到EB2,但官方比索兑美元汇率水平保持1∶1不变。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

国际金融——案例分析题 1、什么是汇率?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资本流动、价格水平的影响是什么? 外汇汇率又称外汇汇价,是不同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或比价。 ①贸易收支对进出口的影响。汇率升值,导致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导致贸易逆差。汇率贬值,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导致贸易顺差,不满足逆差。②对资本流动影响。本币贬值,有利于资本流入,不利于资本流出。本币升值,有利于资本流出,不利于资本流入。预期本币贬值会导致抛本币抢外汇,即资本外逃。预期本币升值,抛外汇抢本币,资本流入。③对价格水平影响。本币贬值,物价上涨。本币升值,物价下跌。 2、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有两个方面。①直接影响。出口减少,出口行业受损,外资吸引力下降,对外投资增加。但面临的国家风险增大,物价下降,通货紧缩,国民经济增长受限,失业率提高。②日本为抵消日元升值,所带来的经济衰退,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发展,促进本国货币对外贬值。但此项政策,导致日本投资激增,经济泡沫空前膨胀。当泡沫破灭时,陷入长期经济衰退。 3、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内容。 分析要点: ①货币局制度是指由法律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并要求本国货币的发行必须以一定(通常是100%)的该外国货币作为准备金的汇率制度。在这种制度下,货币发行量的多少由该国政府持有的储备货币量决定,货币当局失去了货币发行权;货币当局承诺按固定汇率无条件的进行本币和储备货币的兑换。 阿根廷的货币局制度固定了阿根廷比索与美元的比价。阿根廷政府为了要维持比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就要求本国银行体系每发行1单位比索都要有该国银行持有的黄金或美元作为支持基础。这种100%的储备体系使阿根廷的货币政策取决于该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获得美元的能力,只有当所获得美元的增加以后该国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增加。 ②在实行货币局制度以后的几年中,恶性通货膨胀确实被抑制住,但是货币局制度同时也使阿根廷丧失了为宏观经济调控需要而实施不同货币政策的可能性,阿根廷利率只能被动的跟随美国利率的波动而波动,严厉、紧缩的货币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GDP 实际年增长率不断下降,失业率的不断攀升。 在实行货币局制度期间,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确实保持了稳定,然而经济发展速度、企业盈利能力等经济因素并未有好的结果。外债不断增加,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逆差逐渐扩大,财政预算赤字不断攀升。

阿根廷金融危机后采取的措施

案例一:阿根廷金融危机(1970~1980年) A、阿根廷金融危机的由来及前景 1982年拉美国家债务危机的悲剧如今在阿根廷又一次重演。作为拉美第三大经济实体的阿根廷自1970年以来已经发生8次货币危机。2001年初以来,阿金融形势不断恶化,数次出现金融动荡,7月份危机终于爆发。证券股票一路狂跌,反映一个国家信贷风险度的国家风险指数狂升不止,资金大量外逃,国际储备和银行储备不断下降,同时,政府财政形势极端恶化,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 一、危机的过程 2001年7月,由于阿根廷经济持续衰退,税收下降,政府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面临丧失对外支付能力的危险,酝酿已久的债务危机终于一触即发,短短一个星期内证券市场连续大幅下挫,梅尔瓦指数与公债价格屡创新低,国家风险指数一度上升到1600点以上,国内商业银行为寻求自保,纷纷抬高贷款利率,其甚至达到250%~350%。 ①几天来,各商业银行实际上停止了信贷业务,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兑换所也基本停止了美元的出售。8月份阿外汇储备与银行存款开始严重下降,外汇储备由年初的300亿美元下降到不足200亿美元。危机爆发后短短几个星期内,阿根廷人已从银行提走了大约80亿美元的存款,占阿根廷私人存款的11%。 ②11月份阿根廷股市再次暴跌,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更是达到250%~300%的天文数字。受此影响,纽约摩根银行评定的阿国家风险指数曾一度突破2500点。12月,阿实施限制取款和外汇出境的紧急措施,金融和商业市场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并进一步削减公共支出,加大税收力度。同时,阿政府与IMF有关12亿美元贷款到位的谈判陷入僵局。有关阿陷入债务支付困境和货币贬值的谣言四起,银行存款继续流失。2002年1月3日,阿没有按时偿付一笔2800万美元的债务,正式开始拖欠该国高达1410亿美元的债务。1月6日,阿国会参众两院通过了阿新政府提交的经济改革法案,为放弃执行了11年之久的联系汇率制和比索贬值开了绿灯。此后,在国会的授权下,阿终于宣布放弃了比索与美元1∶1挂钩的货币汇率制,阿比索贬值40%。目前,由杜阿尔德总统领导的新政府正号召全国团结起来,积极配合国际经济组织,寻求国外援助,尽快摆脱经济崩溃的厄运。但阿政府面临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新经济措施的实施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危机的影响 尽管阿目前的债务危机没有如1982年墨西哥债务危机那样迅速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引发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但其影响是巨大的。 首先,政府和银行信用降至最低。阿目前政府外债已达1322亿美元,其中946亿美元为政府债务,其余为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并且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仅2001年上半年财政赤字就接近50亿美元,由于一再突破国际货币组织规定的财政赤字指标,其与各国借款银行及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谈判举步艰难。与此同时,阿银行面临挤兑危机,各大银行门前纷纷出现排队提款的现象,于是政府不得不实施金融监管,直到目前下令冻结个人存款,甚至出动警察搜查外资银行,防止大量资金的外逃。 其次,债券市场大幅波动。梅尔瓦股票指数几经反复,政府公债价格一路下跌,在纽约上市的布雷迪债券价格也遭受相同命运,银行贷款利率更是成百倍的上涨。再次,波及周边国与债权国。首当其冲的是阿根廷邻国,巴西及智利货币兑换美元迭创新低,尽管巴西央行曾入市干预,但是其货币雷阿尔仍大幅贬值。阿放弃比索与美元1∶1汇率而将比索贬至40%,立即在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产生了连锁反应,这两个国家目前已相继宣布货币贬值,以减少阿比索贬值后阿商品的竞争冲击。与此同时,欧洲、中东及非洲等地新型债券、货币及股票市场,在波兰货币兹罗提及南非货币兰特的带动下全面大跌。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发表时间:2009-09-27T14:49:51.92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4期下供稿作者:张程程[导读] 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但上个世纪爆发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对现在中国的政策走向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治理;次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99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 收稿日期:2009-03-29 2006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次危机。本文主要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分析得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一些启示。 一、各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应分析 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株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这场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IMF的要求下开始实施双紧政策,但效果不好。于是从1998年第一季度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允许这些国家采取赤字财政刺激经济,具体措施包括:(1)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2)规定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增长率。(3)削减银行储备金和下调中央银行干预利率。 实施双紧政策不但不利于危机国的复苏,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深了危机国的矛盾。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东亚国家走出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复苏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在危机国家情况各不相同,如何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二)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经济周期运动中,由于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金融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所以在金融体系内部会不断地产生和爆发金融危机的能量. (三)汇率制度调整 自1997年7月起,在货币投机者的冲击下,从泰国开始,许多东南亚国家相继放弃了传统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允许本国货币自由浮动。由于对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缺陷存在不同认识,补救措施也多种多样,这些措施既有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也有进一步强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四)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实行资本项目管制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流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量资本流入导致了外债规模累积,而其中大量的短期资本流入使得总外债中的短期外债比例过高,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造成了许多问题,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主要是通过资本项目管制和“谨慎性”控制手段来实现。资本项目管制是加强外债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要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公众信心,有的时候金融危机完全是由公众的信心危机引爆,所以对金融危机的治理必须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实际上,单纯的财政危机、货币危机并不可怕,它们往往通过中央银行的救助、同业援助和存款保险等措施予以解决。真正可怕的是由财政危机、货币危机而导致的公众信心危机,这种信心危机一旦蔓延就有可能破坏整个国家的金融制度,甚至是经济机体。要维护公众信心,首先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其次是要有一整套能够稳定公众信心的紧急救援机制。 (二)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应有效并严格执行 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的次贷危机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因而亚洲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对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中国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为了应对这次的危机中国采取了很多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一样的政策,如: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拉动内需、加强金融监管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这些措施实施的力度及效果在中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就提出要拉动内需,十年后的今天还在叫着要拉动内需,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那些所谓的拉动内需政策的有效性。 (三)要注意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协调配合 由于金融行业在社会中处于特殊位置,所以要求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必须要有多个部门、多种政策手段的配合。在金融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难选择,选择的治理政策可能会给经济的其他方面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前后两种政策发生冲突。这就要求坚持成本—收益原则,即选择任何一种政策都必须权衡其成本与收益。从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效应的探讨中也可以看出,任何一种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都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所以要求一国政府在采用任何一种治理措施前应先对其可能产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2] 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 田宝良.国际资本流动-分析、比较与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世界经济危机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源于5月9日维也纳的债券交易,24小时内股票贬值了几亿盾;接踵而至的,是信用全面瘫痪和有价证券交易中止。维也纳的交易所危机很快蔓延到欧洲的其他交易所。由欧洲各国停止对美国的资本输出,导致美国纽约银行不再对铁路公司和工业界拨款,于是在9月18日,随着拥有北太平洋铁路大量债券的泽依-库克金融公司宣告破产,一场影响深远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终于全面爆发。受这次危机打击或影响的国家,除了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和奥匈帝国外,还有俄国、意大利、荷兰、瑞典、比利时以及日本、阿根廷、印度等非西方国家。自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每隔一段时间就爆发一次危机。但与以往各次危机比较,1873年的危机“就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的强烈程度来说”,却是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所经历过的危机中“最大的一次”。 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展开,逐渐显现出与以往5次危机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首先是危机的策源地和“震中”完全从英国移向美国。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而且在长达一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顶端或“中心”地位。因此,马克思始终强调《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矛盾运动规律的分析,“在理论阐述上主要用英国作为例证”。 [4]但是,1873年的危机却始自美国,而作为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迟至5年后才进入危机阶段。在1879年4月10日给尼?弗?丹尼尔逊的信中,马克思指出这次危机“在很多方面都和以往的现象不同”,特别是在英国发生危机之前,美国、南美洲、德国和奥地利等地“就出现这样严重的、几乎持续五年之久的危机,还是从来没有过的事”。(34.345) 其次,重工业既是危机中遭受打击的主要部门,也是危机过后经济高涨的基础。以往危机过程中,遭受重创的主要是轻工业。例如在英国,棉纺织业曾经是前4次危机的主要发源地和部门。1873年危机虽然最初表现为交易所混乱和信用危机,但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过剩却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无论是最先爆发危机的美国和德国,还是后来的英国,重工业在这一次经济周期的高涨和危机阶段都处于中心地位。危机期间,美国纺织业的生产只缩减了18-20%;德国1875年的棉花消费量下降了10%,1876年情况又趋于好转,各棉纺织厂消费的棉花甚至高于危机前的繁荣时期;英国的棉纺织业在1873、1874年仍在继续发展,生产量和出口量都没有下降。 第三,这次危机包括农业部门和部分非西方国家在内,从而真正具有世界性质。如果从“普遍”性生产过剩角度衡量,1825年、1837年的危机虽然在国际范围产生影响,但还都属于英国性质的危机。随着美国、法国等其他国家资本主义及其工厂制度的发展,1847年的危机开始具有国际根源。而1857年危机在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不仅像1847年那样具有国际性,而且开始表现出世界性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是1847年后西方国家工业化与世界市场迅速发展的一个结果。英、法、美、德四国当时占有世界工厂工业的4/5左右。然而在“世界性”方面,1873年危机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一是涉及到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以及部分非西方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危机及其启示 雷薇 2005年09月11日10:0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地爆发的频率不断加大,造成的损失也愈发严重。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逐步开放金融业,我国金融体系要完全避免外部金融风险的冲击是相当困难的。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纷纷指出中国经济金融体系内部存在诸多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严重威胁着中国的金融安全。在此背景下,从其他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中汲取经验与教训以增强自身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新兴市场,启示 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几次主要金融危机回顾 (一)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墨西哥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全面私有化。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经济增长稳步提高、财政赤字消失以及通货膨胀率稳步下降等。墨西哥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状况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从而吸引大量外资涌入。大规模的资本流入(主要是证券投资)增加了墨西哥的外汇储备,但也使其持续严重的经常项目逆差等问题不为人们所关注(事实上,大规模持续的经常项目逆差正是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诱因。)。1994年3月,墨西哥革命组织党的总统候选人遇刺,使人们对墨西哥政局的稳定产生了怀疑,面对外汇储备的潜在流失,墨西哥当局用发行Tesobonos 来应对( Tesobonos 是以美元指数化标价的国库券。到1994年12月底,国外投资者持有的Tesobonos 达到170亿美元。同时,国内投资者也购买了大量Tesobonos 。)。1994年的最后几个月,进一步发行Tesobonos 也不能弥补,资本外流愈加凶猛,墨西哥政府在两天之内就失掉了40亿~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到12月22日,外汇储备几近枯竭,降到了低于1个月进口额的水平,最后墨西哥政府被迫宣布新比索自由浮动,新比索贬值65.8% 。在汇率急剧下挫的同时,墨西

亚洲金融危机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专业: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而后重心又向东北亚转移,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而这场在给地区经济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改变亚洲人民平静美好的生活。 时至今日,那段艰难的日子仍然让亚洲人民记忆犹新。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又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启示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点,亚洲各国过分依赖外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但外资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第二点,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第三点,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第四点,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一、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1971 年到1991 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 9 %,1991 年至1996 年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8 %,这种持续高出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泰国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而且长期以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有效地控制在3%~6%之间。国民经济增长和运行绩效可谓骄人。 然而,1997年,泰国却爆发了金融危机。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

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 美元兑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 点跌至461. 32 点,为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2 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10. 5 %提高到12. 5 %。泰铢当日闻声下跌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 王玉鉴 2012-3-28 9:04:17 来源:《海南金融》 2012年第3期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回顾了近三十年来六次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重点分析了金融危机爆发前的共性特征,并总结其原因和规律,进而通过对比历次金融危机的救治措施,提炼出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经济金融危机;原因与规律;比较;启示 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发生了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等六次涉及面广、影响大的金融危机。从全球范围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转变,提高经济体系的弹性,实现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是我国在后危机时代需要重点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一、近三十年来主要金融危机的基本情况 这六次典型的金融危机共同表现为:起源于一国或一地区,金融市场或金融系统的动荡超出金融监管部门的控制力,造成金融体系混乱,并突出表现为绝大部分金融指标在短期内急剧恶化,风险不断累积,而使整个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一)拉美债务危机(1982—1983年)

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的金融危机起源于外债引起的货币危机。当时,西方商业银行看好拉美和东亚国家的发展势头,在政府担保的背景下,大力向其贷款。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三个拉美大国的净银行债务从1977年的365亿美元增加到1982年末的3350亿美元,约为发展中国家总外债的一半,对外借款成为这些国家为贸易赤字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利率大幅度提高,投向拉美国家的资本有减少的趋势。但这时,拉美国家总体负债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借款国平均每年要用其出口创汇的50%以上来还本付息。1982年,墨西哥宣布不能按时还债为先导,拉美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爆发。 (二)日本经济衰退(1990年) 1985年,五个发达国家达成“广场协议”,同意以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方式促使美元贬值,日元、马克升值。日本经济因日元升值而受挫,日本政府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价格猛涨,形成“泡沫经济”。同时,日本银行实行超低利率政策,储户对银行丧失信心而发生挤提,导致银行最终破产倒闭和政府提供大量援助,产生了银行危机。1985—1989年,日本银行贷款的增加额为128万亿日元,其中62万亿是贷向不动产和非银行金融机构。20世纪90年代,银行的贷款的相当一部分已成为不良资产,银行不良资产占GDP 的2~3%(日本GDP总值为500万亿日元)。1989年,日本收紧货币政策,刺破资产泡沫。1990年股市崩溃,1991年房地产价格狂跌,日本经济开始陷入长期衰退。 (三)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摘要:发生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度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大幅度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其起因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借鉴,对中国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国际化、启示 正文: (一)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 席卷亚洲接近30年的97年金融危机,对亚洲的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对其原因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从中吸取教训并加以借鉴。其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泡沫经济导致巨额不良债权。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当西方发达国家处于经济衰退的困境之中时,东亚经济仍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各国政府普遍沉浸在“东亚奇迹”的喜悦之中,企业普遍高估市场潜力,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利润丰厚的房地产、股票等行业,泡沫经济就此产生。随着这些国家泡沫经济的破灭,这些被大大高估的资产价格暴跌,造成大量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沉淀难以收回,银行和金融公司的呆坏帐急剧增加,资产质量严重恶化。在这些不良债权的影响下,金融挤兑风波和挤兑事件时有发生,金融风险在所难免。由此可见,银行巨额不良债权是这场金融风暴的罪魁祸首。 (2)外汇政策失误,使货币失去稳固的基础。亚洲一些国家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外债繁重且结构严重不合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际竞争力下降,对外收支持续出现逆差,为弥补日益扩大的项目逆差和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不得不大量借用外国货币,以维持自身国际收支的平衡。更严重的是,这些国家的经常项目赤字主要不是通过直接投资弥补,三分之二是靠举借短期外债弥补,潜在风险极大。由于这些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外债负担,并外债结构严重不合理,使其货币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陷入被抛售,贬值,再抛售的恶性循环之中。 (4)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政府干预过度和金融监管不力。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比较典型的是韩国政府要求银行对企业发放了大量的政策性贷款,剥夺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自主权,银行缺乏对投资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估和筛选。由于银行的过度干预,使得企业愈来愈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经营,造成企业的高负债经营,从而动摇了企业的经营结构和基础。另一方面,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在经济繁荣时期成立的金融公司,因为没有有力的监督管理机制,致使其为追求高收益而盲目跟风,将巨额资产投入到房地产等行业中,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而形成大量呆、坏、死帐。正是这些盲目发展的金融公司资产状况恶化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人民币的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蓄货币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条件——强大的经济实力,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发达的金融市场,货币的自由兑换和市值的稳定。当前的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