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年级上册《枫桥夜泊》作者张继简介

合集下载

张继《枫桥夜泊》鉴赏《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鉴赏《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

张继《枫桥夜泊》鉴赏《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枫桥夜泊》是由张继所创作的,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枫桥夜泊》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枫桥夜泊》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四十首《枫桥夜泊》(张继)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四十首《枫桥夜泊》(张继)

《唐诗鉴赏辞典》第四百四⼗⾸《枫桥夜泊》(张继)【篇⽬】【作品介绍】【注释】【译⽂】【作者介绍】【赏析⼀~~赏析⼋】枫桥夜泊【中唐·张继·七⾔绝句】⽉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拼⾳版:yuè luò wū tí shuānɡ mǎn tiān , jiānɡ fēnɡ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对愁眠。

ɡū sū chénɡ wài hán shān sì , yè bàn zhōnɡ shēnɡ dào kè chuán 。

姑苏城外寒⼭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品介绍]《枫桥夜泊》是唐代诗⼈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寺时写下这⾸羁旅诗。

此诗精确⽽细腻地描述了⼀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孤⾈客⼦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

此外,这⾸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处乱世尚⽆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此诗,连亚洲⼀些国家的⼩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注释]⑴枫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枫桥街道阊门外。

有⼈说“枫江古为封江”、“枫桥旧作封桥”(宋周遵道《豹隐纪谈》),也有⼈说,“旧把此桥误作封桥,到王珪才改正为枫桥”(《吴郡图经续记》),还有⼈说,“本为封江、封桥,王珪改封为枫,⼈们震慑权势,只得趋附”。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⑵乌啼:⼀说为乌鸦啼鸣,⼀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极冷的形象语。

⑶江枫:⼀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太湖,流经上海,汇⼊长江,俗称苏州河。

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诵读欣赏——描写秋天的诗《枫桥夜泊》-部编版

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附同步练习)诵读欣赏——描写秋天的诗《枫桥夜泊》-部编版

重点导读: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枫桥夜泊》。

2. 展开联想想象古诗《枫桥夜泊》所描写的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乡愁。

3. 积累有关描写秋天的诗句。

课文精析:1. 诗人简介张继,字懿孙,唐代诗人。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2. 诵读诗文,聆听经典播放视频,学生跟读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学生自读。

3. 字斟句酌,悟意明理(1)这首古诗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从题目《枫桥夜泊》,我们知道了是夜晚把船停靠在枫桥边。

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我们细细品味。

①这么美的诗句,读完以后,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仿照句式来说一说。

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诗句,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着诗句,我仿佛知道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理解诗句的意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看到:月亮落下去、遍地的寒霜、江边的枫树、渔船上的灯火。

从哪儿看到的,我们找一下诗句。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听到:诗人听到些什么呢?(乌鸦的叫声、钟声)从哪儿看出来的?(乌啼、夜半钟声)我们想象一下画面:月亮落下去了,寂静的夜晚传来乌鸦的叫声,到处是一片寒霜。

面对漆黑的枫树林、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半夜响起的钟声,此时此刻作者心情会怎样呢?(思乡、伤感等等)从哪儿看出来的?(愁眠)愁眠:难以入睡。

那让我们带着伤感的语气来读读这首诗吧!③体会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六种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一夜未眠的客人。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张继《枫桥夜泊》原文、注释、译文、鉴赏张继张继(?~约779),字懿孙,襄州(州治在今湖北襄阳)人。

天宝年间进士及第,至德年间官任监察御史。

大历年间在武昌任职,后因任检校祠部员外郎,在洪州掌管财政赋税,曾任租庸使、转运使判官,死于任所。

他的诗关注时事,激越淋漓,事理皆切,寄意深远。

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① ,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①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

【译文】月儿西沉乌鸦啼叫寒霜满天,面对着江枫渔火更愁烦难眠。

姑苏城外著名的寒山寺院里,半夜里悠扬钟声传送到客船。

【鉴赏】本诗记叙了满怀乡愁的游子夜泊枫桥边的所见、所闻、所感。

秋日夜色中,江南的幽美沿着树,顺着一湾江水,随着缓降的蛾眉月,伴着乌啼、钟声,在渔火闪烁中蔓延。

游子在船未眠,观景听声思乡。

首句写夜半时分的三个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

其中月亮是所见,由夜半落月可知时值秋季某月的上旬,月亮应当是上弦月了。

上弦月夜半时分便西斜,让人伤感;乌啼哀切,动人愁肠。

天也许要亮起来了,泛着霜一般的冷凝的白光。

景象与声音感受的叠加,深化了寒凉孤独凄楚之感。

在清冷的秋夜,寒气逼人,秋霜仿佛覆盖了天宇,茫茫夜色中的孤舟旅人更觉凄凉。

第二句中“江枫”有二解,一为附近的枫桥引发的想象,二为江畔的枫树。

在半明半暗的夜色中,江边的枫树只有隐约的轮廓,平日的色彩在微光中也只是一片黯淡。

薄雾笼罩的江面上,远远近近的渔火点点闪烁,映在水里,又是别一般景色。

江枫渔火,一明一暗,虚虚实实,它们也如缠绕的清愁,不知如何拂去。

前两句意象连缀紧密,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意境。

忽然,寒山寺的钟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沉于愁绪的诗人。

钟声清亮绵长,使诗人思绪转回客居的江畔,似乎也打破了他的愁绪,解去了许多牵缠。

枫桥渔火,江畔夜宿,坐看月落,愁绪中充满诗意,末句添入寒山寺的钟声,使诗中多了几分清逸明洁。

意境清幽,回味绵长。

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一生的介绍

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一生的介绍

《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湖北人,生卒年不详。

百科上说其从生到死,就是一个谜。

我们先判定一下出生死。

张继有个好朋友叫皇甫冉,生卒时间为公元716年~公元769年,还有个叫张继与诗人刘长卿多有交际,756年考中进士第一即状元,为同时代人。

另外一位好友刘长卿,大致生卒年月为公元709年~789年;755年中进士。

曾为张继之死写长文痛哭。

还有一位张继的官场贵人,刘晏(716年-780年),刘晏幼年号称神童,名噪京师,七岁就被封官。

历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度支使、铸钱使和盐铁使等官职,封彭城县开国伯。

大约762年时,张继经刘晏推荐,成为征西府员外郎,终于当上官了。

从以上可以判断,张继大约出生于710-720年间,因为他中进士比皇甫冉和刘长卿都早二年,所以很有可能比这二位朋友年龄大,另一方面,张继中进士后却铨选不过官,成为待业进士,如果是因为年龄过大,这似乎不是最主要原因,如果说是其治理能力并不突出,或可成为重要理由。

所以,出生于710-713年左右是比较可能的。

张继早死于刘长卿,但张继死时另一位好朋友皇甫冉并没有任何动作,很有可能是先一步去世,所以,张继很有可能死于770-780年间。

从张继参加工作762年,换了三个岗位,前二个岗位按3-4年,后一岗位只有一年,也就是说工作了8-10年,所以,张继死于771年后是大概率事件。

这样,我们基本知道了张继的生平。

我们再来看看,张继写这首诗的前后。

753年,张继中进士后,因没有分配工作,只能在京城待了二年,二年后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张继只能南迁,估计是投靠当时刚调任无锡的皇甫冉,一直到762年。

按照流浪的心理变化,《枫桥夜泊》不会写于流浪初期,也不会是末期,应该是下半年的开始比较合理。

这个时候,最初流浪的忧愁时间过去,安史之乱渐渐看到希望,内心的期望慢慢恢复,所以,估计成诗于760年左右。

就是因为这首诗,张继的才华慢慢在朋友圈展现,于是有了遇到当时的红人刘晏。

枫桥夜泊的张继简介

枫桥夜泊的张继简介

枫桥夜泊的张继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唐代诗人张继简介

唐代诗人张继简介

唐代诗人张继‎【诗人介绍】张继,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生卒年不详。

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天宝十二载(753)中进士。

张继在至德中‎与刘长卿同为‎御史,曾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

大历年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

与皇甫冉、刘长卿交谊颇‎深,殁于洪州后,刘长卿曾作《哭张员外继》痛悼之。

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

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

七绝《枫桥夜泊》情致清远,历来为人所称‎,北宋时已刻石‎于苏州(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

自欧阳修《六一诗话》就”夜半钟声”提出疑问之后‎,后人纷纷致辞‎,大多均列举例‎证,以明唐代僧寺‎半夜鸣钟的事‎实。

张继诗还有若‎干首表现了对‎于时事和人民‎生活的关切,如《阊门即事》描写农民被召‎从军后田园荒‎芜的情景,《酬李书记校书‎越城秋夜见赠‎》反映安史乱中‎唐室播迁、财政拮据的状‎况。

还有《送邹判官往陈‎留》一首,写齐宋一带备‎受战争破坏,其中”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火燎原犹热,风摇海未平”几句,为《中兴间气集》编者高仲武所‎赞赏。

席启寓刻《唐诗百名家全‎集》和《全唐诗》均存张继诗1卷。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和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张继考》。

代表诗作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背景】那年秋天,诗人张继去赶‎考,榜上无名。

于是他就买了‎一张船票,准备来年东山‎再起。

船在苏州城西‎枫桥码头停泊‎。

他带着满腔的‎羁旅乡愁,彻夜未眠。

拂晓时,他走出船舱,看见一轮圆月‎即将落下,成群的乌鸦啼‎叫着离巢去觅‎食,天空中布满了‎寒霜。

江边的枫树,渔人的灯火,好一幅美丽的‎霜天景象。

他又往远处看‎,城外的寒山寺‎朦胧可见,洪亮的钟声从‎寒山寺传出来‎,格外寂寞忧伤‎。

于是他提起笔‎,写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枫桥夜泊·张继|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枫桥夜泊》由张继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不但我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将张继的《枫桥夜泊》选入,连日本的小学课本也载有此诗,可见诗名之盛。

《枫桥夜泊》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解】江枫:一般都解释成江边的枫树。

又有人认为“江枫”指寒山寺旁边的两座桥“江村桥”和“枫桥”的名称。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苏州的别称。

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

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可备一说。

夜半钟声:当时僧寺有夜半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

欧阳修《六一诗话》曾云:"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

如……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庚溪诗话》于此辨曰:"然余昔官姑苏,每三鼓尽,四鼓初,即诸寺钟皆鸣,想自唐时已然也。

后观于鹄诗云:'定知别后家中伴,遥听缑山半夜钟。

'白乐天云:'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

'温庭筠云:'悠然旅榜频回首,无复松窗半夜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张继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唐代诗人,襄州(州治在今湖北省襄阳市)人。

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与皇甫冉交,情逾昆弟。

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进士。

然铨选落地,归乡。

唐代宗李豫宝应元年(公元762年)10月,政府军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张继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弃笔从戎,后入内为检校员外郎又提升检校郎中,最后为盐铁判官。

分掌财赋于洪州。

大历末年张继上任盐铁判官仅一年多即病逝于任上,其友人刘长卿作悼诗《哭张员外继》曰:“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可见其清廉正直,后来其妻亦殁于其地。

张继有诗集《张祠部诗集》一部流传后世,为文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一首最著名。

高仲武评张继的诗:“事理双切”,“比兴深矣”“不雕而自饰,丰姿清迥,有道者风。

”他的诗不但“有道者风”,也颇有“禅味”,这是当时士大夫崇尚儒、道的普遍风气,他自也不例外。

但他并无一般仕宦者的官僚习气,曾作感怀诗:“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逢迎权贵,与当时同是进士出身的诗人皇甫冉交情很好,时有往来。

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