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练习 第10课时 遗传与进化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课后练习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课后练习答案

八年级生物下册——课后练习答案目录(按住“ctrl”键单机鼠标左键,即可跳转到超链接位置)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第二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第二节生物的进化历程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想一想议一议P2竹是很少开花的植物,它们大部分时候地下的根状茎进行无性生殖。

竹鞭有节,节部有芽和退化的叶,并可生根。

有的芽长成新鞭,在土壤中蔓延生长,有的芽发育成笋,出土长成茎干并逐渐成竹。

竹也可以进行有性生殖,即开花,结果并产生种子。

开花后的竹林会大面积死去,而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会繁衍成新竹林。

由于有性生殖产生新竹林需要一个过程,在新旧竹林交替之际,以竹为主要食物的大熊猫会发生食物短缺,会危及大熊猫的生存。

观察与思考P41.不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子代。

2.例如,甘薯的块根上可以长出根和芽,草莓和匍匐茎节处可长出根,莲可利用地下茎繁殖,薄荷的匍匐根状茎节处可生出新根。

3.既可以在环境条件适宜时通过无性生殖迅速扩大种群规模,占领更多的时空资源,又可在环境条件恶劣时以有性生殖产生的果实和种子度过不良环境,以保证种群的延续。

练习P61.×∨2.D3.被子植物的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甘薯是先育秧再扦插,进行无性生殖的植物,大多是具有有性生殖能力的。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想一想议一议P9毛毛虫一般指蝶类的幼虫,它是由蝶类产生的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毛毛虫经过若干次蜕皮后变为蛹,再由蛹羽化成蝴蝶(或蛾)。

观察与思考P101.2→5→4→1→3→6;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经典知识汇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掌握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和生物进化的证据。

2. 通过对遗传与进化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遗传的基本概念1. 遗传与变异的概念2. 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基因3. 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第二章:遗传信息的传递1. 孟德尔遗传定律2.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3. 基因重组与变异第三章: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2. 生物进化的驱动力——自然选择3. 生物进化的历程与趋势第四章: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1. 化石的概念与分类2. 化石的形成与分布3.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第五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价值2.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意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遗传与进化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化石图片和遗传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4. 结合现实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遗传与进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和生物进化证据的掌握。

3. 小组研究报告:评估学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遗传与进化》2. 多媒体课件:遗传实验现象、化石图片等。

3.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报道、案例等。

4. 网络资源:生物学相关网站、论坛等。

六、生物进化的驱动力——自然选择1. 自然选择的概念与原理2. 自然选择的过程与结果3. 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七、生物进化的历程与趋势1. 生物进化树与生物分类2. 生物进化的大事件3. 生物进化的趋势与模式八、生物进化的证据——遗传物质的变化1. 遗传物质的变化类型2. 遗传物质变化的意义3. 遗传物质变化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九、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价值1.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功能3.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与意义1.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行动2.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实践3.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日常途径与意义六、教学方法1.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实际应用。

遗传和进化知识点及练习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遗传和进化知识点及练习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Day 2遗传和变异一、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④①染色体的位置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同种生物体内染色体数目相同,并且成对存在。

(例如人的体细胞都是23对染色体)②染色体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NA 分子,基因数目有多个。

③在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做基因,它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如有无酒窝、耳垂等)。

练习:图中①指的是,②,③,④一条染色体有个DNA分子,有个基因二、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一个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2n它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结合后的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由受精卵分裂产生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减半,DNA、基因也减半练习:判断题1.染色体上所有的基因构成DNA 8.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2.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基因9.DNA携带遗传信息3.每个细胞染色体数目相等10.受精卵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4.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5.DNA经复制传递给子细胞6.每对基因的遗传信息相同7.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3对三、1.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等统称为性状。

例如人的ABO 血型、单双眼皮。

遗传指的是亲子之间的相似性,变异指的是亲子之间或者子代之间的差异性。

2.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相对性状。

例如番茄果实的红色或黄色。

3.把正常小白鼠的遗传物质中移植大鼠生长基因,这种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移植后的小白鼠个体变大,说明基因控制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用小写字母表示练习: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家兔的长毛与卷毛B.豌豆的红花与月季的黄花C.人眼虹膜的棕色与蓝色D.小明和其父亲均为双眼皮2.大豆的紫花和白花在遗传学上被称为一对3.同一株大豆产生的子代中有紫花有白花,这种现象称为四、如何判断性状的显隐性:方法一:(所有通用)无中生有。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后题答案和提示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课后题答案和提示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完整版)遗传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遗传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1.解释下列名词:遗传学、遗传、变异。

答: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中一门十分重要的理论科学,直接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机理。

同时它又是一门紧密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是指导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育种工作的理论基础;并与医学和人民保健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

遗传:是指亲代与子代相似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如高秆植物品种可能产生矮杆植株:一卵双生的兄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2.简述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任务。

答:遗传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是研究它们的遗传和变异。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是阐明生物遗传变异的现象及表现的规律;深入探索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践,提高医学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3.为什么说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答:生物的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而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没有遗传,不可能保持性状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没有变异就不会产生新的性状,也不可能有物种的进化和新品种的选育。

遗传和变异这对矛盾不断地运动,经过自然选择,才形成形形色色的物种。

同时经过人工选择,才育成适合人类需要的不同品种。

因此,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4. 为什么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联系环境?答:因为任何生物都必须从环境中摄取营养,通过新陈代谢进行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表现出性状的遗传和变异。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是生物科学中公认的基本原则。

所以,研究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必须密切联系其所处的环境。

5.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答案).docx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答案).docx

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总(答案)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 (P2-3)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 受粉的植物,因此是天然纯种 种,用其做人工杂交实验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供应花粉的植株叫做父 本(£),接受花 粉的植株叫做_母_本()o 作为母本的植株必须先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这叫做 —去雄 =2、 (P3) 同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两种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 性状。

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中,为便于分析,孟德尔首先对一对进行分析研究。

3、 (P4)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选取高茎和矮茎亲本(P)杂交,子一代(F1 ) 全部表现为高茎,正反交结果 相同,所以高茎为显性性状。

让子一代直交 得到子二代(%),出现高茎:矮茎=3: 1的分离比。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4、 (P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即“基因”)决定 的;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_;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随机—的。

为验证此解释的合理性,孟德尔设计—测交—实验,就是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个体 杂交,用来验证子一代的基因型 «预测结果和实验结 果吻合,一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后代不同性状的分离比为_k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P7)基因的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相对 性状的遗传 因子(基因)成对存在, 不相 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基因) 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 遗传给后代。

6、(P10-11)请按照遗传图解的规范格式,在方框中书写孟德尔进行的两对相对性 状的纯合子杂交的实验过程。

7、 (P10-11)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时,Fi 产生 四种配子,它们之间的比为。

F2中有四种表现型,比例为 9:3:3:1 ________________ ;有 L 种基因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1/4。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知识汇总

人教版教学教案《遗传与进化》经典知识汇总第一章:遗传与进化的基本概念1.1 遗传的定义与传递解释遗传的概念,描述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探讨DNA、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2 进化的含义与证据介绍进化的概念,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探讨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比较解剖学等进化证据。

第二章:自然选择与遗传2.1 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解释自然选择的概念,探讨其作用机制。

分析自然选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2 遗传与自然选择的关系探讨遗传变异对自然选择的作用,解释适应性的形成。

分析基因流、基因漂变和突变等遗传因素对进化的影响。

第三章:遗传多样性与物种形成3.1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与测量解释遗传多样性的概念,介绍其测量方法。

探讨遗传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2 物种形成与物种的概念解释物种形成的过程,探讨物种的概念与界定。

分析物种形成机制,如隔离、基因流和基因重组等。

第四章:遗传与现代进化理论4.1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介绍现代进化理论的概念,解释其核心观点。

探讨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与进化生态学等领域的应用。

4.2 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关系分析遗传变异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解释进化趋势与模式。

探讨突变、基因流和自然选择等因素对遗传变异的影响。

第五章:遗传与进化的实际应用5.1 遗传育种与农业发展探讨遗传育种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介绍作物和家畜的遗传改良。

分析遗传多样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2 遗传疾病与医学研究解释遗传疾病的概念,探讨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介绍基因治疗、基因编辑等现代医学技术在遗传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六章:遗传与进化实验技术与方法6.1 遗传实验技术与应用介绍PCR、基因测序等现代遗传实验技术及其应用。

探讨基因芯片、CRISPR-Cas9等新型技术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6.2 进化实验技术与方法解释种群遗传学、分子进化与进化生态学等研究方法。

探讨人工选择、基因工程等实验方法在进化研究中的应用。

第七章:遗传与进化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7.1 遗传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分析遗传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影响。

必修2遗传与进化 教材课后习题

必修2遗传与进化 教材课后习题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习题一、判断题:1.表现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2.D和D,D和d,d和d都是等位基因。

3.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4.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5.纯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7.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

8.每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

9.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那么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46、46、23条,染色单体0、46、23条。

10.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

11.同一个生物体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染色体组成一般是不同的。

12.一个卵细胞一般只能同一个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13.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那么,控制果蝇性状的所有基因应该平均分布在这8条染色体上。

1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15.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16.位于X或Y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总是连在一起传递,其相应的性状表现总会与一定的性别相关联。

17.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但表现伴性遗传的特点。

18.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19.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RNA20.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21. DNA和基因是同一概念。

22. DNA 是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是DNA。

23. DNA 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两条子链形成新的DNA双链。

24.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25.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

26.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时遗传与进化
1.(2017·遂宁)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树结果,酸甜各异”分别描述的是遗传和变异现象C.兰兰和妈妈都是双眼皮,而爸爸是单眼皮,由此推断兰兰只接受了妈妈的遗传物质D.袁隆平院士利用生物的可遗传变异培育出了杂交水稻
2.(2017·昆明)依据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推测,最先在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是()
A.原始的单细胞生物B.原始的线形动物
C.原始的苔藓植物D.原始的蕨类植物
3.(2016·威海)下列现象属于生物变异的是()
A.黑猫和白狗的体色有差异
B.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C.蝴蝶的幼虫和成虫,其形态结构明显不同
D.母兔生出一窝小兔,毛色各不相同
4.(2017·苏州)如图为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模式图。

图中分别表示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标号是()
第4题图
A.①,②,③和④
B.②,①,③和④
C.③,④,①和②
D.①,③和④,②
5.(2016·石家庄)下列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是可以改变的
B.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其遗传基因是完全相同的
C.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D.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
★6.(2017·潍坊)如图环状DNA(质粒A)上含抗氨苄青霉素和四环素抗性基因。

现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由a点切开嫁接到质粒A上形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并获取“工程菌”进行培养。

结果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及抗氨苄青霉素基因都能成功表达,而四环素抗性基因不能表达。

这一事实说明()
第6题图
A.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2016·衡阳)如图是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层次关系图,下列叙述中完全错误的组合是()
第7题图
①染色体的数目和基因的数目一样多;
②DNA和基因共同组成染色体;
③一个DNA分子中含有一个基因;
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2016·宿迁)通过如图方法获得的小鼠比普通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个体大1倍,其核心技术是( )
第8题图
A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杂交技术
D .发酵技术
9.(2017·昆明)有人将英国椒花蛾中的灰白色蛾和暗黑色蛾进行标记,同时在工业污染区、非污染区放养一段时间后,尽量回收,统计结果如表。

分析错误的是( ) 地区
灰白色蛾/只
暗黑色蛾/只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工业污染区
64 16(25%) 154 82(53%) 非污染区 393 54(13.7%) 406 19(
4.7%) A.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
B .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是有利变异
C .非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
D .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死亡
10.(2015·咸阳)小明看电视的时候了解到科学家已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植入烟草细胞中的DNA 分子上,使烟草获得了抗病毒的能力,这说明,DNA 分子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 )
A .基因
B .染色体
C .糖类
D .蛋白质
11.(2016·张家界)若△、□、☆表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第11题图
A.△→□→☆B.☆→□→△
C.△→☆→□D.☆→△→□
12.(2016·东营)枯叶蝶在飞行时身体呈鲜艳的黄色,便于吸引异性;降落后的体态和体色像一片枯叶。

下列关于枯叶蝶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态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适应
B.为了应对敌害,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
C.在进化过程中,敌害对枯叶蝶的变异起到了选择的作用
D.在进化过程中,枯叶蝶也能产生不利于应对敌害的变异
13.(2017·武汉)如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第13题图
A.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
★14.(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曲线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第14题图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15.(2015·德州)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B.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C.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D.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相同,因适应不同环境导致了差异
16.(2015·枣庄)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下降的结果
C.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
D.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17.(2017·广东)真菌使某森林中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

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18.(2016·厦门)如图表示基因、染色体、DNA、性状和细胞核等生物学名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请将其填写完整:①是_____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③是________________。

第18题图
19.(2017·成都)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化过程。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最有说服力。

20.(2017·福建)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是当前治疗人和动物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使用抗生素时,致病菌和包括有益菌在内的多种细菌被一起杀死。

资料2:有些细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能力。

如果滥用抗生素,会对细菌的抗药性不断选择,从而催生能抵抗多种抗生素的“超级细菌”。

资料3:在自然界中,噬菌体是细菌的天然“敌人”,一种噬菌体只攻击特定的细菌。

科学家正在研发噬菌体药物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1)病毒性疾病能否用抗生素治疗?________。

(2)遗传物质的改变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超级细菌”的产生可以用达尔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解释。

(3)噬菌体的外壳由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可以识别特定细菌,使得它的攻击具有特异性。

(4)综合以上资料,提出一个减少“超级细菌”的办法。

参考答案
第10课时遗传与进化
1.C 2.A 3.D 4.A 5.B 6.B7.A8.B
9.D10.A11.A12.B13.A14.C15.A16.D17.D
18.性状DNA细胞核
19.由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
20.(1)否(2)变异自然选择(3)蛋白质(4)不滥用抗生素等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