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大雁塔调研报告

大雁塔调研报告

大雁塔调研报告
大雁塔是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座古代佛教塔。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其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
大雁塔建于唐朝时期,始建于公元652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高僧玄奘从印度取回佛经而建造。

大雁塔历经多次扩建和修复,并于20世纪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修复。

二、建筑特点
1. 塔高七层,总高64.5米。

每层内设佛龛,供奉佛像。

2. 塔身由青砖砌筑,外观纤细而雄壮。

3. 塔内有楼梯可供游客上塔,登临塔顶可以俯瞰西安城的全景。

4. 大雁塔周围环境优美,有广场和花坛,是西安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三、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1. 大雁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在佛教传统中,大雁塔是信仰和朝圣的地方,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大雁塔所在的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雁塔的存在使得西安这座古城更加具有特色和魅力。

4. 大雁塔还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大雁塔作为一座古代佛教塔,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调研了解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国古代文化,并为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做出贡献。

大雁塔调研报告

大雁塔调研报告

大雁塔调研报告大雁塔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文化遗址,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作为唐朝时期建造的大型佛塔,大雁塔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雁塔的历史和现状,本次调研报告对大雁塔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首先,调研团队对大雁塔的建筑和背景进行了考察。

大雁塔有七层,高达64.5米,由砖石和木材建造。

它是用来保存来自印度的佛经和佛教艺术品的重要场所。

大雁塔是由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僧人玄奘法师而修建的。

玄奘法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佛教传教士,他曾经去了印度学习佛教,并将所学带回了中国。

其次,调研团队对大雁塔的现状进行了分析。

大雁塔现在是西安市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塔内设有展览馆,陈列着与佛教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向游客展示了佛教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大雁塔前广场还经常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和音乐会,吸引着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最后,调研团队对大雁塔的保护和传承进行了研究。

大雁塔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其保护工作非常重要。

西安市政府和文物部门一直在努力保护和修复大雁塔,使其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此外,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大雁塔的历史和文化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

许多人在大雁塔前烧香礼佛,并且参加佛教仪式,使佛教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

综上所述,大雁塔作为中国佛教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大雁塔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建筑特点、历史背景以及现状。

保护和传承大雁塔的工作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其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大雁塔的成功示范可以为中国其他文化遗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大雁塔的调查报告

大雁塔的调查报告

大雁塔的调查报告大雁塔的调查报告概述:大雁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座古老的佛塔,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大雁塔建于唐朝时期,初建于公元652年,由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高僧玄奘而兴建。

玄奘是一位著名的佛教传教士,曾经前往印度取经,带回了大量佛经。

大雁塔的建造旨在保存和研究这些佛经,为后世提供学习和研究的资源。

第二部分:建筑特色大雁塔是一座典型的唐代佛塔,高达64.5米,共有七层。

每层都有窗户,塔身呈方形,外表十分庄重。

塔内有一条螺旋状的楼梯,供人们登上塔顶,欣赏周围的美景。

塔内还设有展览室,陈列着与佛教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

大雁塔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印两国的元素,展现了唐代的建筑艺术水平。

第三部分:文化传承的意义大雁塔作为一座古老的佛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承意义。

首先,它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为佛教信仰者提供了学习和参拜的场所。

其次,大雁塔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玄奘取经的故事成为了中印两国友好交往的重要纽带。

此外,大雁塔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为后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提供了灵感和借鉴的对象。

结论:通过对大雁塔的调查,我们了解到了它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意义。

大雁塔作为一座古老的佛塔,不仅仅是一座建筑物,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文化的象征。

它不仅为佛教信仰者提供了学习和参拜的场所,也成为了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

大雁塔的存在将继续激发人们对于佛教文化和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述为虚构情景,大雁塔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仅供参考。

雁塔调研报告

雁塔调研报告

雁塔调研报告雁塔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雁塔位于陕西省的西安市,是一座古老而著名的佛教寺庙。

它建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雁塔以其精美的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雁塔的相关情况,包括其历史、文化、建筑以及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二、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1.历史与文化雁塔建筑始建于唐朝,是为了纪念曾经在敦煌工作过的高僧玄奘而兴建的。

玄奘在唐朝时期取得了西方佛教经典的真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雁塔,游客们可以欣赏到许多与玄奘有关的文物,包括现场展示的真经和佛像等。

2.建筑风格雁塔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寺庙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

塔身为木质结构,塔顶为铁质,高约64.5米。

雁塔内部设计精美,拥有大量的壁画和石刻,展示了唐代的佛教艺术风格。

游客在参观雁塔时可以欣赏到这些珍贵的文物,增长自己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3.旅游服务雁塔地区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拥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游客可以在附近找到各类酒店和餐馆,同时还有许多纪念品店可以购买纪念品。

此外,雁塔还有导游服务,游客可以聘请导游了解更多关于雁塔的历史和文化。

4.游客反馈对于雁塔的调研我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几位游客的反馈意见:- “雁塔的建筑非常壮观,我对中国古代艺术非常感兴趣,所以来雁塔是我一定要做的事情。

”- “导游给予了我们非常棒的解说,使我们对雁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雁塔的周边设施非常齐全,我们在附近找到了一家非常好吃的面馆。

”- “希望雁塔能够加强安保措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雁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雁塔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一座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象征。

同时,雁塔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拥有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

然而,也有一些游客提出了建议,希望加强雁塔的安保措施,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因此,我们建议雁塔在未来继续保护和修缮好自身的建筑和文物,同时加强安保措施,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大雁塔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雁塔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大雁塔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摘要本次社会实践调研以西安大雁塔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了解大雁塔所在地的社会及经济环境,对大雁塔景区的管理和旅游业发展进行深入调研。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团队成员对大雁塔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旅游产业、管理机构等进行了全面了解。

调研表明,大雁塔景区的管理和旅游业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和提升的机遇和方向。

二、引言西安大雁塔是中国唐代的一座佛塔建筑,也是唐代佛教寺院大慈恩寺的残存建筑物。

现在,大雁塔作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西安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大雁塔的发展和管理对西安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选择大雁塔景区作为社会实践调研的对象,旨在了解大雁塔景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发掘其管理和旅游业的问题和潜在机遇。

三、调研方法本次社会实践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实地走访包括大雁塔景区及周边地区的相关单位和机构,了解其运营管理情况和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大雁塔景区的游客和周边居民,以了解他们对大雁塔景区的认知、态度和期望。

此外,还收集了一定数量的次生资料,以加深对大雁塔背后的社会现象和问题的了解。

四、调研成果1. 大雁塔景区的文化内涵大雁塔建筑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52年),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它是当时为保存由西天取经观音菩萨像而兴建的藏经楼,也是大慈恩寺的一部分。

大雁塔南面,嵌有佛教历史传统的经文,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这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得大雁塔成为了西安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成为了中国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

2. 大雁塔景区的管理与发展挑战大雁塔景区作为西安市的重要旅游景点,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大量的游客给大雁塔景区的管理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大雁塔景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仍有待提升。

特别是在保护文物和维护景区环境方面,目前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

雁塔调研报告

雁塔调研报告

雁塔调研报告《雁塔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雁塔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之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大雁塔南广场附近。

该塔是中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佛教塔,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雁塔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为保护和传承雁塔文化做出贡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搜集并阅读有关雁塔的历史记载、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文献资料。

2. 实地考察:前往雁塔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感受其建筑风格、布局配置、雕塑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3. 专家访谈: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在雁塔研究领域的见解和研究成果。

四、调研结果1. 雁塔历史悠久,建于唐朝,是由文殊菩萨塑像为主的佛塔,有着较高的建筑和艺术价值。

2. 雁塔建筑风格庄重典雅,结构合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水平的高度。

3. 雁塔内部雕塑精美细致,雕刻技艺达到了高峰,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4. 雁塔所传承的佛教文化深入人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雁塔的保护状况较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五、调研建议1. 加强对雁塔的保护与修复工作,确保其长期保存下去。

2.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雁塔文化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3. 建议加强对雁塔的研究,并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为国内外学术界提供更多的雁塔相关研究资料。

六、总结雁塔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雁塔的历史、建筑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明确了保护和传承雁塔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希望我们的调研结果能够为雁塔的保护和文化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大雁塔调研报告(共5篇)

大雁塔调研报告(共5篇)

大雁塔调研报告〔共5篇〕第1篇:大雁塔调研大雁塔调研报告此次去大雁塔广场,主要调研了城市公共艺术中的景观雕塑及其作用。

大雁塔广场作为环境舒适,优美且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广场,还兴建有规模宏大的音乐喷泉,园林景观与陕西民俗文化长廊,音乐喷泉南侧,绿地环绕,青草依依,民俗雕刻散落其间,构成了别有风味的陕西文化景观。

有人说,雕塑的环境的调节器。

景观雕塑因为它的多样性,也分有城市广场雕塑,公共建筑雕塑,街头雕塑,水景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宗教雕塑。

这些各种各样的雕塑,在大雁塔广场都能见到。

它们在广场里既起到对环境点缀的作用又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

民俗广场的雕塑以表现陕西的风土人情为主,造型古朴,风格独特,“陕西八大怪〞,成功的塑造了秦人的朴实,以及他们的生活内容,人文特色,地方风俗,向世人展示了独特的秦川风情;剪纸雕塑,以陕西民间的剪纸艺术为原型,剪纸艺术源远流长,一把剪刀,一张纸,灵巧的姑娘们折折剪剪,美好的生活就在姑娘的手中跳动…,这些雕塑既美化了树木参天,郁郁葱葱的民俗广场,又提升了广场的文化内涵,惹的人们竞相驻足欣赏。

大雁塔北广场的雕塑小品可谓是精彩纷呈,构思精巧,风格上典雅与朴质共存。

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不可不说它是整个北广场的亮点,且不说它是如何的气势宏大,如何的振奋人心,单是它身边的雕塑小品,就够让人眼花缭乱了。

对唐代政治文化宏观表现的有玄奘西去取经及之后佛教对大唐盛世的影响的雕刻长廊,有罗列有序的大唐文化列柱以及万佛灯塔,手法写实,人物栩栩如生,场景历历在目;对在强盛的国力下产生的人文文化,既有形象生动的人物雕像,又有提炼于精华,寓意深远的抽象艺术,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文人骚客,或作或卧,像人们讲述着他们或浪漫或心酸或意气风发的往事,共同歌颂大唐盛世;取之于诗境的小品,带着浓浓的文化元素处在独立的水景中,欢快的水珠闪烁在唐诗华美的词藻中;假设想要了解大唐丰富的市井生活,就一定得看看那些趣味十足的人物生活雕塑了:凑热闹的上元灯节,清明时节的踏青赏花,放风筝,信步闲逛的贵妇人,大褂算命的街头地摊,妙手回春的大夫,还有那闲人逗蛐蛐的,为讨生活街头卖艺的,专心致志对弈的……,三三两两,争先恐后地带你走进时空隧道,置身于繁华的长安街上,恍假设隔世。

大雁塔南广场调研报告

大雁塔南广场调研报告

大雁塔南广场调研报告一、概述大雁塔南广场位于西安大雁塔南侧,是一个集文化、休闲、娱乐、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雁塔南广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游客和当地居民,访谈对象包括游客、导游和当地居民,实地观察主要广场的设施、环境和服务质量。

三、调研结果1、游客满意度较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大部分游客对大雁塔南广场的整体印象较好,认为这里的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厚,旅游体验良好。

同时,游客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强旅游线路的指引、提高公共设施的卫生水平等。

2、设施基本完善,但仍有改进空间大雁塔南广场的设施基本完善,包括公共卫生间、休息区、购物中心等。

然而,在实地观察中,我们发现部分设施存在老化、损坏的情况,如部分座椅破损、垃圾桶损坏等。

此外,部分游客反映广场的餐饮价格偏高,建议增加平价餐饮选项。

3、活动丰富多样,但缺乏特色大雁塔南广场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如音乐喷泉表演、民俗文化展示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然而,在访谈中,部分游客反映这些活动缺乏特色,建议增加更具地方特色的活动。

四、改进建议1、加强旅游线路指引,提高游客游览效率。

在广场内设置明显的游览线路指示牌,方便游客快速找到景点;在高峰期增加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有序游览。

2、提高公共设施卫生水平,营造舒适的环境。

定期检查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及时维修破损设施;加强广场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环境整洁。

3、调整餐饮价格结构,满足不同游客需求。

在保持广场整体形象的前提下,适量增加平价餐饮选项,满足更多游客的消费需求。

4、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举办更具特色的活动。

结合西安的地方文化特色,举办更具特色的活动,如秦腔表演、民间舞蹈展示等;在活动策划中注重互动环节的设置,增强游客的参与度。

五、结论本次调研表明,大雁塔南广场在游客满意度、设施完善度和活动丰富度等方面表现良好,但仍存在改进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大雁塔、小雁塔(荐福寺)周边200m范围内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调研报告提纲摘要:该文通过对纲领性的国内外文件中有关文化遗产周边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以及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从而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的基本概念,明确调研方向,并对发达国家及国内相关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和对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演变及建设现状的实地调研,了解文化遗产周边环境中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总结大小雁塔周边环境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最后,此次的调研结果将对今后文化遗产周边环境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提纲:一:概述二:西安城市规划的各种文献资料及法律法规1:国内外基础文献资料《威尼斯宪章》、《西安宣言》、《西安共识》等。

2:国内及西安本地法律法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等。

三:总结西安历史名城保护的概况1:保护历程2:保护成果四: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演变及建设现状实地调研1:大雁塔、小雁塔的历史渊源1.1 地理位置1.2 建造之因1.3 建筑特色2:大雁塔、小雁塔的发展及周边环境的演变历程3:大雁塔、小雁塔周围环境的建设现状4: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未来的发展规划5:大雁塔、小雁塔周边环境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6:总结大雁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五:总结及感受六:参考文献杜鹏程2013301618 梁枭2013301629 刘敏2013301605篇二:调查报告一、序言最近关于“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词悄然成为大家的热议词,关于中国的行人的不文明行为开始进入大家的视线,我们开始反省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在大家对全国城市这一问题热议的时候,我校希望得到我校所在地西安人民对于这一现象的态度。

此次调查主要是通过访问调查法街头拦截对西安市民对于“中国式过马路”的态度调查。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有效问卷80份,其中:男性39份,女性41份,20岁以下3人,20—30岁18人30—40岁17人,40岁以上12人学生13人,上班族50人,自由职业者10人,退休人员7人。

高中以下10人,高中或中专10人,大专40人,本科7人,硕士及以上3人。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超过五成的西安市民认为周围安全出行意识只有一般图1.西安民众安全出行意识转向良好发展在这张表中显示认为西安市民出现意识很好只有2.5%,比较好的只有18.75%,一般的占到53.75%,比较差的占到25%,非常差的为零。

我们看到主要人群集中在“一般”,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前几年的安全出行意识低下的状况现在有着明显的改观,在意识中开始对于安全出行提高了关注,前两项的“很好”和“比较好”几乎占到两层。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比较差”的比例还有四分之一,这个数据说明我们的交通意识虽然在提高但是西安市民的安全出行的意识还是有待提高!最后的一个数据是“非常差”意外的出现了没有人认为周围人的安全意识:“非常差”,这个在我看来应该是政府对交通管制的提高和新闻报道的增多形成的良好的局面。

图二城市交通事故主要原因2、酒驾和超速任然是马路的主要“杀手”在以上表格中可以看出主要造成城市交通的原因是酒驾,机动车的超速行驶和机动车缺乏避让意识,违反交通规则,如闯红灯。

分别占到了总的因素的19%,19%和17%,18%。

这四个因素可谓是我们城市交通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就是这些原因造成的城市交通事故反而最多,值得注意的是在西安在座城市中机动车的避让意识十分的低下,而违反交通规则与之“交相辉映”,这个也应该是先交通状况不良的原因。

最近几年其他城市的酒驾问题和机动车超速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在西安还是一个大问题,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此的执法力度,使得西安真的向国际化大城市迈进。

3、侥幸心理和从众心理是闯红灯的主要理由图3、闯红灯过马路的原因分析在这张图表中不难看出的是西安人民闯红灯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无车行驶的情况下和从众心理,在闯红灯人多的情况下,和大家一起过。

这两方面的原因都占到闯红灯原因的36.25%。

几乎占到了所有原因的七成。

在此我们不难看出的是这两种原因主要是一种侥幸的心理和法不责众的心理。

对于这种心理一直存在于我们每个人中但是生命只有一次。

在调查人群中也已经1.25%养成了闯红灯的习惯,这些少数的人反映出一个客观的事实西安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缺少了道德和文化意识的培养,而25%的赶时间的理由,有说明了西安正在向着快节奏的生活靠近,人们的心态有所浮躁。

4、西安市民对于厌恶闯红灯和闯红灯同在图4、闯红灯态度比较在这张图表中能够明显的反应出一个十分让人费解的问题就是有九成的人知道闯红灯的不对的但是只有两层的人会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或者是大家一起走的是时候会去闯红灯,这个我们应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则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在这张图表中看出一个西安市民厌恶闯红灯的态度,但是该闯的时候还是照样。

5、七成西安市民都参与过“中国式过马路”图5、中国式过马路参与是否比较在被调查的人员中超过七成的人产于过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式过马路”似乎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十分平常的事!6、西安“中国式过马路”生于人们的意识图6、中国式过马路原因分析从以上图表中能够看出交通意识淡薄和机动车驾驶人员避让行人观念低,无法正常过马路这两个原因成为西安市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的首要因素,分别得分7.27分和7.23分。

所占因素比例为所有因素中的16%和16%。

在这里可以看出西安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要原因是生于自我意识上的缺乏,自律性的不够,而后的执法力度的不够也成为西安中国式过马路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个也恰恰说明了人们的意识存在着缺陷。

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西安的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够人性化也是主要原因,同样这个因素也占到了13%的比例。

从中可以看出西安的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需要从民众自我完善和政府的交通设施和法律完善两个方面去努力。

7、公众的舆论和社会的监督使得“中国式过马路”改变图7、“中国式过马路”的问题提出后可以遵守交通规则的态度从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式过马路”这个问题被广泛的关注后西安市民对遵守交通规则有了显著的提高,其中51.25%的市民会去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37.5%的市民想起来会,但是还要理性的看到的是还有11.25%的市民还是不会去遵守交通规则。

社会的的监督和公众的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是要彻底改变这一现象需要的是我们社会素质的提高。

8、超过五成的市民对彻底杜绝“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喜忧参半图8.西安市民对杜绝中国式过马路态度篇三:关于对西安大雁塔建材市场的调研关于对西安大雁塔建材市场的调研学号:姓名:班级: 关于对西安大雁塔建材市场的调研调研目标:建筑材料、发现问题、提出建议、进一步了解建材市场的发展状况。

调研时间:2014年6月13日。

调研对象:西安大雁塔建材市场。

调研方式:抽样调查前言:通过去西安大雁塔建材市场的调研,我深刻的体会到设计与材料的重要性,更深刻了解建筑装饰材料。

本次主要调研的材料为建筑装饰材料,我发现只有熟悉了材料的特性,尺寸规格,价格和制作工艺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服的要求,才能更好的用最少的消耗做最好的设计,这无非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规划到其中的一个步骤,只有掌握了材料的特性,才能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场所的用地材料。

只有把握了材料的规格,才能更好地降低材料的消费,只有了解材料的价格趋势,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做最适合客户需求的设计,只有熟知每种材料的制作工艺才能更好地与工人合作,提高工作效率,这样的一次调查报告让自己明白了现实和理想是需要通过实际才能吻合在一起的。

篇四:西安地域文化调查报告西安市情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一)、“中华民族摇篮”1、世界历史名城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素有“中华民族摇篮”之誉,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整个亚洲重要的人类起源地和史前文化中心之一。

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闻名遐尔的“丝绸之路”就是以西安为起点的,是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的世界著名历史古都。

1981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因为建都历史悠久绵长,文化遗存丰厚,使得古都西安在我国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中不同凡响,其独特的古都风貌不仅备受古今中外的文人、游客所称道,而且构成了当代西安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资源。

2、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西安也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

1911年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后,西安是最早响应的省会城市之一,其后“五四”运动时期西安的学生运动也有力地响应和支持了北京的学生运动。

“二虎守长安”、“西安事变”更使当时的西安名播中外,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更为八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省政府院内)、张学良公馆(今建国路)、止园(今青年路)和高桂滋公馆(今建国路)等西安事变旧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新街七贤庄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至今仍是国内外旅游者参观、学习的革命旧址之一。

自然景观资源则以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为特色,境内及附近有西岳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王顺山、骊山华清池、楼观台、蓝田溶洞等风景名胜区。

古貌新姿与独特的民风民俗、地方艺术文化也正成为西安旅游业新的人文资源。

这些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本身也是培育西安人民人文情操的重要基地。

2、“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西安旅游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颇具规模。

全市拥有年接待游客10万人以上的景区20多个,国家4a级景区9个,星级宾馆72家,其中五星级宾馆4家,四星级宾馆13家。

首批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旅游业成为西安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非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二、科技实力强,高等教育发达,是我国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

(一)、综合科技实力(二)、“四区一基地”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并被科技部评选为全国十大先进高新区之一。

1997年,国务院批准西安高新区为我国首批4个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高科技园区之一,是国家“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5个国家示范高新区之一。

2002年,西安高新区被联合国工业组织考察认定为中国6个最具活力的城市区域之一。

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集科研、生产、商贸、居住、文教、娱乐于一体的高科技工业园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