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牧渔]中兽医 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

合集下载

吉林农大 中兽医 五行学说

吉林农大 中兽医 五行学说

四、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相互关系
中兽医学是以阴阳五行两者互相结合作为理
论基础的。阴阳学说是以交感、对立互根、 消长转化的观点来说明生理及病理的变化, 而五行学说是以五行归类及生克制化的论点 来说明脏腑组织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在一般临证情况下,对于分析总的问题或外 感热病的诊治用阴阳较多;对于分析局部具 体问题或内伤杂病的诊治则常用五行;但两 者往往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五行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主要区别: .相乘是按五行相克次序发生过度克制, .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反向克制。 二者联系: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均可由“太过”“不及”引起, 且相乘与相侮可同时发生。 如《素问· 五运行大论》说:“气有余,则制己所 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 所胜,轻而侮之。”
2、五行相乘、相侮、 母子相及(病理)
(1)五行相乘 乘: 凌也,有乘虚侵入,以强凌弱 的意思。 五行相乘 :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 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次序:木→土→水→火→ 金(→木)

木 火


相乘原因:太过、不及 .太过所致相乘:如木旺乘土 .不及所致相乘:如土虚木乘
引起五行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个方

(2)五行相侮 侮:有欺侮、欺凌之意
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 制约和克制。 即“反克”,又称“反侮”。 相侮次序:木→金→火→水→土(→木) 相侮原因:太过、不及 .太过所致相侮:如木反侮金 .不及所致相侮:如土虚水侮
水 木



引起相侮的原因也有“太过”和“不及”两个 方面 “太过”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使 原来克制它的一行不但不能克制它,反而受 到它的反克。 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但若木气过于亢盛, 金不但不能克木,反而被木所反克,出现 “木侮金”的逆向克制现象。 “不及”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虚弱,不仅 不能克制其所胜的一行,反而受到它的反克。 例如,正常情况下,金克木,木克土,但当木 过度虚弱时,不仅金来乘木,而且土也会因 木之虚弱而对其进行反克,称为“土侮木”。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阴阳)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阴阳)
“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 “寒极生热” “热极生寒” “寒甚则热” “热甚则寒” 阴阳相互转化,一般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 即所谓“物极必反”。即阴阳转化是在阴阳消长量变基础上的质 变。
①中兽医学中严格规定的阳:是指对畜体具有温煦、生化、推动、 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所以,严格规定的阳发生病理变化时, 太过则会产生“阳盛则热”。不足时则会产生“阳虚则寒”。临 证所见的各类实热证,都为“阳盛”所致。而阳虚所致的虚寒证, 如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等,皆属于此。治疗中所用的 温阳之法亦是针对于此。
阴阳的特性
A 阴阳的普遍性: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分为阴阳两个方面 B 阴阳的特殊性:阴阳虽包括万事万物,但任何事物的内部
又都包含有阴阳,此一事物和彼一事物中的阴阳各有其特殊 性
C 阴阳的可变性:阴阳的可变性: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
的,而是相对的,常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既阴可 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主要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 的概括。一切即对立而又统一的事物,均可用阴 阳来表示。
起源: 阴阳最初的涵义是非常朴素的: 生活观察:日光向背 向日,光明 温暖为阳
背日,阴暗 寒凉为阴 生产实践阴阳的互根互用
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 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 提和条件。如明与暗、上与下。
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 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例 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没有下, 也就无所谓上。所以说,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 件

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

中兽医学第一章___阴阳五行学说a ppt课件

2021/2/22
共50页
16
(三)阴阳消长
• 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情况 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此消彼 长的变化过程中,正所谓“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机能活动(阳)的产生, 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 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 物质(阴)的化生,又必须消耗一定的 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 程。
2021/2/22
共50页
9
(三)阴阳的特性
•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 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 2、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随时间条件而变化,如白天黑夜。
• 3、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如以背部和胸腹的关系来说,背部为阳, 胸腹为阴;而属阴的胸腹,又以胸在膈 前属阳,腹在膈后属阴。

意思是说,阴阳是宇宙间的普遍
规律,是一切事物所服从的纲领,各种
事物的产生与消亡,都根于阴阳的变化。
2021/2/22
共50页
8
(二)划分阴阳的标准
• 一般以上下、动静、有形无形等为准则。 凡是向上的、运动的、无形的、温热的、 向外的、明亮的、亢进的、兴奋的及强 壮的等均属于阳。
• 凡是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寒凉的、 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 弱的等都属于阴。
• 五脏中,肝属木
2021/2/22
共50页
31
• 2.火的特性 ---- “火曰炎上”。“炎”, 是焚烧、热烈之意;“上”,即上升。 “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蒸腾向上 的特性, 引申为凡有温热、向上等性质 或作用的事物,均属于火。
• 心 属火。
2021/2/22
共50页

中兽医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a

中兽医学第一章阴阳五行学说a
• 凡是向下的、静止的、有形的、寒凉的、 向内的、晦暗的、减退的、抑制的及虚 弱的等都属于阴。
(三)阴阳的特性
•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对立统一是 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总规律。
• 2、阴阳的相对性---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随时间条件而变化,如白天黑夜。
• 3、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如以背部和胸腹的关系来说,背部为阳, 胸腹为阴;而属阴的胸腹,又以胸在膈 前属阳,腹在膈后属阴。
• 以动物体的生理机能为例,机能之亢奋 为阳,抑制为阴,二者相互制约,从而 维持动物体的生理状态。
• 四季的寒暑为例,夏虽阳热,而夏至以 后阴气却随之而生,用以制约暑热之阳; 冬虽阴寒盛,但冬至以后阳气却随之而 生,以制约阴寒。
(二)阴阳互根
1、相互依存,互为根本;每一方都 以相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
(三)阴阳消长
• 阴阳双方在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情况 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此消彼 长的变化过程中,正所谓“阴消阳长, 阳消阴长”。 机能活动(阳)的产生, 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营养物质(阴),这 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各种营养 物质(阴)的化生,又必须消耗一定的 能量(阳),这就是“阳消阴长”的过 程。
(一)阴阳的含义
• 阴阳代表相互关联而又对立的两个事物, 或同一事物两种不同的属性。
• 本义:最初含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 为阳,背日为阴,以日光的向背定阴阳。 向阳的地方具有光明、温暖的特性,背 阳的地方具有黑暗、寒冷的特性,于是 就以这些特性区分阴阳。
• 引申为:将天地、上下、日月、昼夜、 水火、升降、动静、内外、雌雄等,都 用阴阳加以概括,阴阳也因此而失去其 最初的含义,成为矛盾双方两个方面的 代名词。
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阴阳五行学说
中兽医学
阴阳五行学说/2012.09
第一单元 基础理论

中兽医学: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辨证论治和
整体观念为特点(治未病),以针灸和中药为主要治疗
手段,理法方药具备的独特的医疗体系。


中兽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古学资料显示,距今

1万多年以前的广西桂林甑皮岩出土了古代家猪的骨骼化
行 石。比较保守的说法是甲古文中有了畜病的文字记载。
病的本质。
第一章 基础理论

阴阳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包含阴阳的概念、特性、相互关系及阴阳的应用等内容。】 阴阳学说的应用
阴 4)治疗方面:
阳 A、确定治疗的原则:“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因,因此“泻


其有余,补其不足,恢复阴阳的协调平衡”是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学 B、分析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知道临诊用药:药物的性味功能可用阴阳加
面。( “克我” 、“我克”所胜、所不胜关系)次序如下: 木→克 土→克 水→克火→克金克→木
第一章 基础理论

五行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 3)五行的相互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阳 C、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制,即相克太过,是事物之


间关系失去相对平衡的另一种表现。( “太过” 、“不及” )次序

两种不同的属性。
阳 阴阳的特性:相对性、关联性、无限可分性。

行 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之

间的相互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1)阴阳互根说明了阴阳双方彼此依存,互相促进,不可分离;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章 阴阳五行

中兽医应用技术第1章   阴阳五行

5
1.1.3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 1)阴阳对立 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包括它 们的内部都同时存在着阴阳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属 性,这种对立状态是以阴阳相互制约和阴阳相互斗 争而存在的。阴阳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 是对立的结果,也就是说,对立是两者之间相反的 一面,统一是两者之间相成的一面。
1
1.1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范畴的对立统一理论 ,古人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中兽医学运用阴 阳学说,成功地指导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 1.1.1 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 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 ,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两个相互对立 的方面。它是抽象的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借 以说明万物的构成和变化。
7
3)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相互滋生的过程中,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 而是处于“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此消彼 长的动态变化。动物机体这种阴阳消长是在一定的 范围内相互交替进行的,没有突破阴阳协调的界限 ,体现了动物机体动态平衡的一个量变的生理过程 。如果“阳长阴消”或“阳消阴长”这种关系超过 了一定界限,相对平衡即被打乱,阴阳消长“失调 ”,使一方消长太过,以致另一方偏盛或偏衰。
第1章 阴阳五行
本章导读: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中兽医 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阴阳、五行的各 自属性及其相互联系的法则为理论指导,以脏腑 、经络等作为客观依据,以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去分析、研究、归纳、解释动物机体生理活动 和病理变化。学习时要求了解阴阳五行的基本含 义、主要内容,重点掌握阴阳五行学说在动物疾 病诊断治疗上的应用。
8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节
2、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五行的相乘和相侮, 是五行之间的异常 克制现象; 母子相及则是五行 之间相生关系异常 的变化。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节
(1)五行相乘
乘:欺负;相乘:过度克制。五行相乘 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克 制,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木乘土, 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节
5、水的特性: “水曰润下”是指 水滋润下行的特点。 故引申为凡具有滋 润、下行、寒凉、 闭藏等性质或作用 的事物,皆归属于 水。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节
(二)五行的归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机 体 五脏 五腑 五体 五窍 肝 胆 筋 目 心 小肠 脉 舌 脾 胃 肌肉 口 肺 大肠 皮毛 鼻 肾 膀胱 骨 耳 五志 怒 喜 思 悲 恐
第一节
2、事物的阴阳属性
明亮、温热、活动、 兴奋、向上、向外、 阳 扩散、开放等
晦暗、寒凉、沉静、 抑制、向下、向内、 阴 凝聚、闭合等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第一节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凡类似“火”性的,均属于阳的范畴。 凡类似“水”性的,均属于阴的范畴。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 的。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节
(2)五行相侮
侮:欺侮、欺凌;相侮:反克。五行相侮 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 向克制。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 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第二节
相乘和相侮发生的条件
某一行太强 某一行太弱
中医学导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阴阳:是对自然界相 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两 种事物,或同一事物内 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 母,生杀之本始”。
2、事物的阴阳属性
明亮、温热、活动、 兴奋、向上、向外、 阳 扩散、开放等 晦暗、寒凉、沉静、 抑制、向下、向内、 阴 凝聚、闭合等
在阴阳偏盛(胜)的情况下,胜即邪气盛,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阴阳偏盛(胜)所形成的病 证是实证。 “邪气盛则实”
阳邪偏盛则导致实热证(如高热、烦躁、 口干唇燥、舌红少津、面赤、脉数等)。 阴邪偏盛则导致实寒证(如肢冷、蜷缩、 脉迟伏或细微欲决等)。
实热证
实寒证
相 乘 和 相 侮 发 生 的 条 件
某一行太强
某一行太弱
(3)、五行母子相及
及,为连累的意思。母子相及包括母病 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类,指五行之中互为 母子的各行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属于 五行之间相生异常的变化。
母病及子:指五行 中作为母的一行变 化异常,必然影响 到子的一行,结果 是母子都出现异常。 子病犯母:指五行 中作为子的一行异 常,会影响到作为 母的一行,结果母 子都出现异常。
在阴阳偏衰的情况下,“阳虚则外寒,阴 虚则内热”。阴阳偏衰所导致的病证是虚 证。“精气夺则虚” 阴虚则出现虚热证(如潮热、盗汗、 五心烦热、口干舌燥、脉细数等)。 阳虚则出现虚寒证(如面色苍白、畏 寒肢冷、神疲蜷卧、自汗、脉微等)。
虚热证
虚寒证
2、疾病的发展
由于阴阳之间互根互用,所以在阴阳偏 衰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的阴阳互损的情况。 当阳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 继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为“阳损及 阴”。 当阴虚至一定程度时,因阴虚不能生阳, 继而出现阳虚的现象,称为“阴损及 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风寒 -耳鼻发凉 里热-口干舌红······
24.12.2出现寒性症状。
持续高热-热性病 体温下降-虚寒证
24.12.2020
h
26
三、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上的应用
生理
病理
诊断
治疗
预防
组织结构 病理变化 症状
治疗原则 四季调理
生理功能
疾病发展 疾病转归
阳为用-功能或机能活动 – 阴在内,阳之守也-阴精在内,是阳气的根源。
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在外,是阴精的表现。
24.12.2020
h
22
(四)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围绕平衡位置进行此消彼长的变化, 即阴消阳长或阳消阴长。
生理条件
营养物质-阴
能量和功能活动-阳
机体阴阳消长超过一定范围,相对平衡关 系失调,引发疾病。
24.12.2020
h
11
在讨论具体内容时,阴阳代表的内容,随 讨论的问题而确定。
位置
上下 前后
物体 运动 阴阳表示 快慢 动静
温度
冷热 高低
24.12.2020
h
12
对一个具体事物或 现象阴阳属性的判 断上是相对的。
– 温度在0-20℃之间, 10℃与0℃比较属阳, 与20℃比较则属阴。
24.12.2020
24.12.2020
h
7
逐渐认识:事物内部均存在着截然相反的 两种属性。
– 自然界:天地 日月 昼夜 – 位置:上下 左右 前后 内外 – 运动:快慢 动静 升降 – 方向:东西 南北
24.12.2020
h
8
抽象化:用“阴阳” 表示一切事物内部既相 关联又相对立的两种属性。
—阴阳成为事物内部对立而又统一的两方面 的代名词。
第一篇
基础理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基本概念
五行学说 基本概念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
24.12.2020
h
2
阴阳学说之源 传说伏羲氏制八卦。 周文王推演为六十四卦, 并著《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用“—,- -”分别表示对立统一的双方。 《易传》(战国)则直接将“—”称为阳爻; “- -”称为阴爻。
24.12.2020
h
1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交感相错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消长平衡 相互转化
24.12.2020
h
17
(一)阴阳的交感相错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
交合感应、互错相融的关 系。
阴阳交感相错可产生新事 物或新个体。
– 在自然界,阳气下降,阴 气上升形成云雾、雷电、 雨露。
– 在动物界,阴阳交合,产 生新的动物个体。
24.12.2020
h
18
(二)阴阳的对立制约
阴阳双方相互排斥、斗争和制约的关系。
– 在正常动物体内,寒与热双方相互制约,保持相对 的平衡,动物不寒不热,健康无病。若一方不能 制约另一方,则发生寒性或热性疾病。
– 阴阳的对立制约,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4.12.2020
h
19
自然界四季气候的更替变化-----阴阳双方不断排斥和斗争的结果
冬至后阳气随之而生
夏至后阴气随之而生
24.12.2020
h
20
(三)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双方相互依存、 相互依赖的关系。
互根—阴或阳以对方 存在为其自身存在的 前提和条件。
寒热 上下 动静
矛盾的同一性
24.12.2020
h
21
互用—阴阳双方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 阴生于阳,阳生于阴。 – 阴为体-结构或物质基础
h
13
(2)阴阳的规定性
在讨论问题范围确定后,其中所包含的双方, 谁属于阴,谁属于阳,是确定而不能更换的。
明亮 温暖 向上 无形 向外 亢进 阳 兴奋 强壮 功能性 生长 增加 ······
黑暗 寒冷 向下 有形 向内 减退 阴 抑制 虚弱 物质性 枯萎 减少 ······
24.12.2020
h
14
(3)阴阳的可分性
阴阳之中还可分阴阳, 并可一直分下去,且 其中仍包含阴阳双方。
– 事物具有可分性,被分 成的每一部分仍具有相 对的完整性。
24.12.2020
h
15
(4)阴阳的普遍性
阴阳作为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对立, 又相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而 形成了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源。
《黄帝内经》: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 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24.12.2020
h
3
五行学说之源 《尚书》 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 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 土者,万物所资生者,是为 人用。
24.12.2020
h
4
战国末期(476-221BC),邹衍将阴阳和五行
学说揉为一体,成为我国古代朴素的唯论物 和自发的辩证法的哲学思想。
–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已相当 丰富,开始向医学理论迈进。
阴阳含义由具体转为抽象,成为哲学范畴。
24.12.2020
h
9
(二)阴阳的含义
1. 阴阳 是对自然界或社会中事物或现象间既相关 联又相对立的两类属性的概括。
—是指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是表示一切 对立而统一两方面的代名词。
24.12.2020
h
10
2. 阴阳的特性
(1)阴阳的相对性 阴阳本身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阴阳在比较中存在。 运动的快慢 动静 温度的高低 冷热 物体的轻重······
– 当时新兴又极为盛行的阴阳五行说学被引入医学 中,成为医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
24.12.2020
h
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是概括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宇宙观和方法论。 贯穿于整个中兽医学理论体系。
24.12.2020
h
6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一)阴阳概念的形成
最初含义:指阳光的向背, 并用于分别阴阳。 《段注说文》:阴,水之南, 山之北,阳,高明也。 -水南山北,日所难及。
证候
药物功能 临床用药
24.12.2020
h
27
(一)生理方面
说明动物体的组织结构
结构 内外 上下 背腹 四肢 脏腑 心脏 肾脏··· 阳 体表 上部 背部 外侧 六腑 心阳 肾阳··· 阴 体内 下部 胸腹 内侧 五脏 心阴 肾阴···
24.12.2020
h
23
阴盛阳虚
– 体内营养物质化生超过正常生理范围,引起能量 消耗过多而产生相对能量不足的现象。
阳盛阴虚
– 功能活动过度而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呈现营养 不足的现象。
24.12.2020
h
24
(五)阴阳的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双方可向其相反方向 转化,即阴转化为阳,或阳转化为阴。 寒极生热—阴寒盛的疾病出现热性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