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诗词赏析
终南原文翻译、赏析

终南原文翻译、赏析终南原文翻译、赏析终南原文翻译、赏析1唐代: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及注释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译文及注释佚名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参考资料: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6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xx:583、张国举等.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xx:95-96赏析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
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
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
”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
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赏析佚名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
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
过四皓墓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过四皓墓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过四皓墓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过四皓墓唐代李白我行至商洛,幽独访神仙。
园绮复安在?云萝尚宛然。
荒凉千古迹,芜没四坟连。
伊昔炼金鼎,何年闭玉泉?陇寒惟有月,松古渐无烟。
木魅风号去,山精雨啸旋。
紫芝高咏罢,青史旧名传。
今日并如此,哀哉信可怜。
译文我来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静之处访神仙。
甪里先生、夏黄公、东园公和绮里季如今在哪里?只有山上的萝藤依然茂密。
山上四座荒芜的坟墓相连,成了千古荒凉的遗迹。
他们当初在这里炼金丹,什么时候金丹成而玉泉闭?只有寒山映照着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叶枯干,失去了往日的'氛氲。
山中只有妖魔鬼怪在兴风作浪。
曾经高声咏唱的紫芝歌已经停息,但是,高洁的英名却万古流传。
现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当年,历史循环,让人悲伤!注释⑴四皓:指秦汉时期四位名士。
《高士传》: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
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
秦始皇时。
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
晔晔紫芝,可以疗饥。
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
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
”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
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
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
《太平寰宇记》:四皓墓,在商州上洛县西四里。
《雍胜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鸡原。
”⑵商、洛,谓商山、洛水之间。
⑶江淹《别赋》:“炼金鼎而方坚。
”李善注:“炼金为丹之鼎也。
”⑷贾公彦《周礼疏》:魅,人面兽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异气所生,为人害。
《说文》:魅,老精物也。
《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
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
一名“热内”,亦可兼呼之。
又有山精,如鼓。
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晖”。
《异苑》:《玄中记》:山精如人,一足,长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昼藏。
鲍照《芜城赋》:“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曝雨啸,昏见晨趋。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1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地近京城而又山林幽静。
翠微:青翠的山坡。
松风:指古乐府《风入松》曲,也可作歌声随风入松林解。
机:世俗的心机。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只写一次很平常的作客经过,但写出了很淳朴的感情。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隐士。
斛斯山人想来是一位隐士,同时是李白的好朋友。
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诗以“暮”开首,为“宿”开拓。
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赏析2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唐代·王维《终南山》译文及注释译文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
李白可贵的“天地心”

李白可贵的“天地心”北宋大儒张载谈到他的学术追求,劈首就是“为天地立心”。
其实,不仅是思想大家学问大家,古今中外,举凡做人做事欲臻高境界大境界者,都会为此作出独特的探索。
李白于此也有杰出的贡献。
在《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中,李白写道:“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
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
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
”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中,李白写道:“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像神龙和猛虎一样拒绝鞭打驱使,像凤凰和鸾鸟一样自在歌鸣,像海上仙鹤一样自由飞翔,像天边白云一样卷舒由己……总之,天地之间,无论人类物类,都不受违背其天性的驱策和拘禁,任性自得,自在自由,这就是李白为天地所立之“心”。
李白伟大的诗篇和伟大的生命,都自这颗博大的心中氤氲化育而出,自是高远千古。
生性旷达顺应自然李白生性旷达,豪放不羁,把人格尊严和人生自由看得高于一切,即便因此而落魄潦倒,也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
推己及物,李白主张天地万物,都各自有其天赋本性,都有理由有权利按其本性自由生存。
“所贵旷士怀,朗然合太清。
”自觉顺应自然,虔诚尊重自然,主动亲和自然,自是旷达之士应有的博大阔远、光明圣洁的情怀。
野雉本性刚烈耿介,追求在大自然中任性自在的生存,“扇锦翼,雄风生”,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和雄健。
“乍向草中耿介死,不求黄金笼下生。
”宁肯守志不挠、体面尊严地暴死于野草丛中,也不愿琼浆玉食、美誉盈耳地延命于黄金笼内。
世人却为了一己审美之快,置野雉的本性和自由不管不顾,肆意捕捉笼养,给野雉的生存造成极大伤害,既无知,更自私和残忍。
李白在其乐府诗《设辟邪伎鼓吹雉子斑曲辞》中,热情讴歌了野雉不自由、毋宁死的高贵品德,大声呼吁:“天地至广大,何惜遂物情!”天地无边无际,给万物的生存发展赋予了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空间,人类有什么理由不给其他物类留一隙之地,让其由着自己的性情,尽享生命的快乐呢!《庄子·至乐》讲过一个故事:有只海鸟顺风歇到鲁国都城郊外,被鲁君尊为神鸟,隆重地迎进宗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像敬奉祖先一样,给海鸟听最高雅的音乐,吃最丰盛的大餐。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李白的经典诗词注释及赏析1《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赏析】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
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在艺术上,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
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
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代人们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终南山》原文、翻译、赏析1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长此戴尧天。
翻译北斗星挂在长安城边,终南山好像依靠在蓬莱三殿前。
山上华丽的宫殿耸入云端,精美的楼阁在树梢上高悬。
半山腰漂浮着清新的瑞气,山峰中环绕着祥瑞的云烟。
小臣我持酒向皇帝祝寿,愿永远生活在太平盛世中间。
注释蓬莱三殿:唐人皇宫里的大明宫内有紫宸、蓬莱、合元三殿,统称蓬莱三殿。
侍宴:陪侍皇帝宴乐。
宴,酒席,以酒食款待宾客的宴会。
奉敕(chì):奉皇帝之命。
敕,帝王诏令。
终南山:也称秦岭,是中国南方和北方、长江和黄河的分界,位于陜西长安城南。
主峰太白山,积雪六月天,为长安八景之一,山高约3767公尺,是中国内地的第一高山。
唐时吕洞宾曾修道于终南山,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
北斗:七颗星在北天排列,状似舀酒的斗,又称北斗七星。
今属大熊星座一部分。
南山:指终南山。
《诗经·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不骞(亏损、毁坏)不崩。
”后世用以象征长寿。
云标:云端。
标,本为树梢,此指云层表面。
金阙:天子居住的宫殿。
阙,宫门前供瞭望的塔楼。
迥:远。
杪:树梢;树枝末端。
玉堂:此为宫殿的美称,指终南山上精美的建筑。
悬:挂、系。
佳气:指吉祥的气象。
瑞烟:祥瑞的云气。
瑞,吉祥的。
小臣: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持献寿:指以终南山向皇帝祝寿。
用《诗经·小雅·天保》中“如南山之寿”句意。
戴尧天:头顶尧帝之天,比喻生活在圣王统治之下。
《论语·泰伯》:“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尧,黄帝传帝位给尧,国号唐。
创作背景这是借咏终南山来歌颂皇帝的应制诗。
唐中宗李显诞辰,于内殿宴请群臣,命以终南山为题咏诗助兴。
杜审言因作此诗。
赏析此诗一开始就气度不凡。
首联以北斗星高挂宫城边,巍峨的终南山都倚立在蓬莱三殿之前来映衬皇宫的宏伟高峻。
深山隐居的诗句

深山隐居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深山隐居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描述隐居深山悟道参禅的诗《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白居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的避暑的方法颇有俗趣,又带些哲思。
所谓心静自然凉,相比于暑天他人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很多,也布满了创意。
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特别人所能及。
《悟道诗》杨妙锡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10分。
全诗描述了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终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受。
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觉罢了,所以,1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
越是执着不放,就更加南辕北辙。
《弘1法师临终偈语》李叔同(弘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弘1大师乃文艺天才,歌曲传唱天下。
出家后,不作世俗文字,口不离佛,笔不离教。
这2首临终偈语,实为4言绝句。
两首各不同韵,各有所指。
前首乃述君子之交,后首乃述自己的感想。
不执著生死,1切圆融,乐观示寂,大彻大悟。
2.描述隐居深山悟道参禅的诗《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白居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白居易的避暑的方法颇有俗趣,又带些哲思。
所谓心静自然凉,相比于暑天他人的种种不适,香山居士要淡定很多,也布满了创意。
不过也有缺点,就是境界要求太高,特别人所能及。
《悟道诗》杨妙锡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10分。
全诗描述了历经千辛万苦寻春而不得,最终却又偶然得到的经过,借以说明悟道的经受。
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觉罢了,所以,1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
越是执着不放,就更加南辕北辙。
《弘1法师临终偈语》李叔同(弘1)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忘言。
弘1大师乃文艺天才,歌曲传唱天下。
李世民《望终南山》原文注释赏析

李世民《望终南山》原文|注释|赏析
《望终南山》是唐朝诗人张元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全文都是在写景。
下面儿童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望终南山》原文
唐代:李世民
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扶岭日,入翠贮岩烟。
叠松朝若夜,复岫阙疑全。
对此恬千虑,无劳访九仙。
注释
1.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
2.九仙:道家将太清境的仙人分为九等:一上仙、二高仙、三大仙、四玄仙、五天仙、六真仙、七神仙、八灵仙、九至仙,合称九仙。
说见(云岌七签)卷三。
赏析
诗歌一开篇便透出一股帝王雄霸之气,收束由景入情,面对如此美好河山,哪里还有人生烦恼忧虑?也不必寻访神仙!
全诗写景,终南山在长安附近,首联总写,其山在渭水之畔,重峦叠嶂,直插云天。
颔联写远景,运用了倒装的手法,有设问的语气:那红红的,是从山岭上缓缓升起的太阳,那凝翠谷中的是被树染绿的山间雾岚。
颈联写近景,那重重叠叠的松树遮住了阳光,使山间的白昼也仿佛是夜里;那一层层的山崖之间似乎没有分界,成为了一个整体。
尾联收束发感慨,这座山就足以使人放下纷繁的思绪,而亲近自然,有了仙气,何必再去苦苦追寻求仙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诗词赏析
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
唐代:李白
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
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
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
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何当造幽人,灭迹栖绝巘。
译文
走出家门,抬起头就能够望见城外的终南山了,翘首瞻望那山上的景色,真的勾起了我无穷的意绪和美妙的怀想。
那里的山色秀美,景色清幽,美得难以名状,那苍翠葱茏的景色日日都体现在我的眼前,这是多么的美妙惬意啊。
只见那儿的天空上方不时飘浮起朵朵白云,它们在天际自在悠然地舒卷伸展。
看着这样美好的景象,我也每每心旷神怡,意兴盎然。
什么时候我能够去造访那个居住在山中的隐士呢?到那时我也要和他一样遁迹于人世,自由自在地栖身在那紫阁峰上。
注释
紫阁:终南山中一个山峰的名字。
在今户县东南。
当阳光照射时有紫气飘浮,山体高耸像楼阁,因而得名。
引领:伸长脖子去看,这里指翘首而望。
难为名:难以称呼,难以说清楚,指山中景色气象一派壮丽,无法用语言表达。
与之然:与这个派景象浑然一体,不辨物我。
是说我心与自然融合而为一体。
造:访问,拜访。
幽人:隐居者,这里即指紫阁隐者。
灭迹:离开纷乱的人世红尘。
绝撇(yan):高耸的山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一说是天宝五年)。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李白离开长安,在洛阳遇到了杜甫,两人结伴出游。
第二年秋天,二人又相会于东鲁。
不久二人又再次分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则东游吴越。
这首诗就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于沙丘寓所时所作。
赏析
仰望山岳抒发感慨是很多诗人都写过,李白也不止一次写过的题材。
但是,所望的山岳不同,诗篇所涉及的人物不同,其内容和主旨也不大相同。
这首诗写终南山,又是送给一位隐居者的,所以诗的主旨紧紧围绕着脱俗返真来抒情状物。
终南山在唐代是隐居者最喜欢的一座名山,它既有佛家名刹,也有道教洞天,还是距关中平原最近的一座林木秀美的宜人山岭,李白就从远望终南山时的感受写起。
终南山与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中的“南山”同名,李白也有意效仿陶诗意境。
前两句说见到终南山,抬头仰望,感慨和触动很深,三四句就说这触动是因为山中浑然的秀美景色带来的,却无法理清说透这景色的特点和细节,仅仅看到葱葱茏茏的山林在阳光的照耀下别有一番迷人的光景。
作者只写景色和组成景色的要素:阳光、翠岭,而不直接告诉人们他的感受,无形之中,人们被引进了欣赏山色的境界中,用心去体会了。
接着诗人说山中自云随风飘浮卷舒自在,无碍无束,看到这种情景,不由得让人与精神的轻松自由联系起来,于是不但李白“与之然”,读者也在心中与这大好景象合而为一了。
诗写到这里,都与陶诗“结庐在人境”意境相仿佛,在于告诉人们山中景色的恬静优美和身在此境之中的心态,但接下来的结尾,则直叙心声,说一定要去拜访居于山中的这位隐者,相伴隐于林下,远离尘世。
原来,全诗所写的那种幽静自然的景象是为了赞美那位居于山中的隐者朋友,是说他的精神恰恰与这山林融为一体,是此境中人。
那么,“心中与之然”就不但是与山色同一了,而且也有李白与他的朋友心心相印的意思在其中!全诗景中有情,以景语代替情语,不露痕迹而心境却表现得十分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