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力量

合集下载

《空气的力量》教案

《空气的力量》教案

《空气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具有力量,并能解释其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具有力量,并能通过实验验证。

难点:空气压力的概念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吸管、水、盐、漏斗、酒精灯、火柴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呼吸的空气,你们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吗?生:空气可以呼吸,可以让我们生存。

师:对,空气对我们生活非常重要。

那你们知道空气还有力量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空气的力量》。

2.探究空气的力量(1)实验一:气球实验师:我们来进行一个气球实验。

请同学们观察,当我把气球放入塑料瓶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气球会被挤出来。

师:为什么气球会被挤出来呢?生:因为塑料瓶内的空气被压缩,产生了力量,把气球挤出来了。

(2)实验二:吸管实验师:我们来进行吸管实验。

请同学们拿一根吸管,插入装有水的塑料瓶中,然后尝试用吸管把水吸出来。

生:吸管里的水被吸出来了。

师:这是因为吸管里的空气被吸走,外部空气压力把水推了进去。

3.分析空气的力量师: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生:空气具有力量。

师:对,空气的力量来源于空气的压力。

当空气被压缩或者被吸走时,空气压力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力量。

4.应用空气的力量师:我们来看一下空气的力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1)气垫船:利用空气的压力,使船体浮在水面上,从而减小摩擦,提高速度。

(2)吸盘:利用空气的压力,使吸盘紧贴在物体上,从而固定物体。

(3)打气筒:利用空气的压力,将气体压缩到一定空间内,从而产生力量。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具有力量,并且了解了空气压力的概念。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尝试发现更多关于空气力量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现象可以用空气的力量来解释?2.动手实验:尝试利用空气的力量完成一个小制作。

8.3空气的力量

8.3空气的力量

巩固练习
1、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实验,大 、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托里拆利 实验 实验, 气压值约为__________ 气压值约为 1.013×105 帕。 2、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璃管的粗细与 、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 测量结果________,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 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 测量结果 无关 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 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________,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 变长 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不变 ___________. 3、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管内上方为真空, 、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管内上方为真空, 大气压可支持约_______米高的水柱。 大气压可支持约 10 米高的水柱。 米高的水柱
A 向上喷出 B 稍微下降一些 C 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 D 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C

巩固练习
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 然后用手握住筒底 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手握住筒底 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 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

A 充满水
B 有水,但不满 有水, D 无法判断
注意: 注意
托里拆利实验中, 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 真空, 一定要是真空 一定要是真空,水银的高度随外 界大气压变化而变化; 界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 倾斜角度、 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以及提 起还是下压无关; 起还是下压无关;只与水银柱的
竖直高度有关 高度有关。 竖直高度有关。
巩固练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
1.产生原因 空气由于受到重力 产生原因: 空气由于受到重力 产生原因 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 而且能够流动 的作用 而且能够流动 因而空气 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且空气中某一点 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 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大小相等 相等. 压强大小相等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

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力量》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内容包括:认识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的性质,探索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以及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环境中。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力,并学会表达和描述。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性质和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空气是无形的存在,并感知其力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吹风机、羽毛、小船模型、塑料瓶、漏斗、纸片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羽毛、小船模型、塑料瓶、漏斗、纸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吹气球游戏,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2. 例题讲解:通过吹风机吹羽毛、小船模型在水中行驶等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空气对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感受空气的力量。

a. 用漏斗向塑料瓶内吹气,使瓶子向前移动。

b. 向两张纸中间吹气,观察纸片的变化。

4. 讨论与分享:让幼儿表达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

2. 空气对物体产生的力:推动、支撑。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空气的力量,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例如吹风机、风扇、气球、飞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空气力量认知的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空气的力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例如:设计一个利用空气力量的简单装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中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

中班科学《空气的力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2.了解空气的体积能够造成物体的移动;3.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瓶子、吸管、毛绒球、砂纸、木炭、小球、气球、漏斗;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和实验箱。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导入,例如:1.你们平时吃东西时,从哪里得到力量?2.为什么气球可以漂浮在空中?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

2. 实验环节(30分钟)实验1准备一个干净的玻璃瓶子,插上吸管,学生轻轻吹入吸管,瓶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可以解释空气是存在于物质中的气体,可以进入瓶子。

并在黑板上画出这个实验的示意图。

实验2准备一个木炭、砂纸和小球,学生将这些物品一起放入一个细瓶子里,尝试用手将它们取出。

有没有可能把它们取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验来体会到力量的变化。

实验3让学生通过漏斗、气球等实物来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3. 游戏环节(20分钟)通过游戏环节,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游戏1老师请学生两人一组,用气球按照步骤完成以下游戏:1.双方将气球吹到同样大小;2.两人用各自的气球相向而行;3.当两人的气球碰到一起时,两个人同时向外吹气,看谁能够把对方的气球吹出规定的区域。

游戏2让学生用吸管将毛绒球吸起,谁能把毛绒球保持在吸管上方,时间最长谁的获胜几率大。

4. 总结环节(10分钟)1.教师让学生表述空气特性进行总结:空气既没味道,没颜色,也不见得,但是我们通过手、旗帜、气球和气动玩具等来感受它。

2.通过试验和游戏体会到了空气力量的表现和特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感受到空气的力量,激发了孩子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同时,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于空气的认识程度,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这样的教学方法增强了孩子的动手和体验能力,让孩子参与其中,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2.通过实验,感受空气的力量。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感受空气的力量。

2.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让幼儿理解空气的力量。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吸管、水、脸盆、塑料袋等。

2.教学辅助工具:PPT、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在哪里?生: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空气的力量。

2.讲解空气的特点师: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我们看不见,但无处不在。

我们呼吸的每一口都是空气。

生:是的,我们每天都需要呼吸空气。

3.实验一:气球的力量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空气的力量。

(1)将气球吹满,然后放开。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气球飞了起来。

师:这是因为气球里的空气跑出来了,产生了向上的力量。

(2)再吹一个气球,但这次不放开,让幼儿用手捏住。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气球里的空气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硬。

师:这是因为空气的力量越来越大。

4.实验二:吸管的力量师:我们再来做一个关于吸管的实验。

(1)将吸管放入水中,然后吸一口气。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水被吸进了吸管。

师:这是因为吸管里的空气被吸走,产生了吸力。

(2)将吸管放入水中,但不吸气。

师:这次水会被吸进吸管吗?生:不会,因为没有产生吸力。

5.实验三:塑料袋的力量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关于塑料袋的实验。

(1)将塑料袋吹满空气,然后捏住袋口。

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生:塑料袋里的空气越来越多,变得越来越鼓。

师:这是因为空气的力量。

(2)放开袋口,让空气跑出来。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生:塑料袋变瘪了。

师:这是因为空气跑出来了,塑料袋失去了力量。

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无处不在。

同时,我们还感受到了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物理课件)

空气的力量(物理课件)
第四节 空气的“力量”
是真是假?
硬纸片 不会掉下来
真的
喝不到 瓶里的饮料
真的
管中的水柱 不会下降
真的
倒过来后 小试管不掉下来
真的
千疮百孔的瓶子 也能装水
真的
实验证明:
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有压强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你一定能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在马德 堡市表演了一个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表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马德堡半球.swf
一、大气压强 空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 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生活中大气压的现象:吸饮料、钢笔吸墨水、 茶壶盖上有小孔、吸盘挂衣钩、抽水机等。
大气压强测定实验.swf
二、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测出大气压 强值的实验。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
=1000hPa(百帕) =760毫米汞柱=10米水柱
这个值大约为平放时,100块砖叠在一起时, 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2、测量固体压强: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测量液体压强:压强计; 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气压计 (空盒气压计、汞气压计)
测量工具:
空盒压强计
课后第2题: 答: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橡皮管里的空气 就被排出去了,使橡皮管内的气压低于外界的大 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墨水就被压进橡皮管。
小结: 1、空气内部向各__个__方__向__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 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 马德堡半球实验 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_托__里__拆__利__实__验_是第一个测出大气压强值的实验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空气的力量》教案

一、活动目标:1.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知道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二、活动准备:1. 教具:空气演示仪、气球、纸杯、水、吸管等。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一个纸杯、一根吸管。

3. 环境:活动室宽敞,光线充足,方便幼儿操作和观察。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空气演示仪向幼儿展示空气的存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2. 实验一:吹气球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吹气球,观察气球的膨胀,让幼儿体验空气的力量。

3. 实验二:纸杯倒水教师引导幼儿用纸杯和小盆子进行倒水的实验,观察纸杯在空气作用下的变化,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力量。

4. 实验三:吹纸片教师引导幼儿用吸管吹纸片,观察纸片的飘动,让幼儿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知道空气的存在和空气的力量,以及空气对物体的影响。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进行空气实验,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2. 环境教育: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和感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教育幼儿珍惜和保护空气资源。

3. 科学角:教师在科学角放置相关的教具和书籍,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空气演示仪向幼儿展示空气的存在,引导幼儿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力量。

2. 实验一:吹气球步骤:a. 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用吸管吹气球,并讲解实验原理。

b. 每个幼儿领取一个气球和一根吸管,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吹气球实验。

《空气的力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空气的力量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

《空气的力量》导学案一、导入1.1 激发学生兴趣你们有没有想过空气是如何存在的?它究竟有多重要?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空气的力量》这个奇奥的主题。

1.2 目标明确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了解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能够掌握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二、进修内容2.1 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它们在空气中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2.2 空气的性质空气具有质量、体积和压强,它还能够传递声音、传播光线等,这些都是空气的奇特性质。

2.3 空气的重要性空气是我们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没有空气我们无法呼吸、无法生存。

空气还能够传播疾病、影响我们的健康。

三、实验探究3.1 实验一:空气的占据空间实验目标:验证空气具有体积的性质。

实验步骤:将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放入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

实验结论:气球在水中会变小,说明空气具有体积的性质。

3.2 实验二:空气的压强实验目标:验证空气具有压强的性质。

实验步骤:用吸管在水杯中吹气,观察水位的变化。

实验结论:吹气后水位上升,说明空气具有压强的性质。

四、教室讨论4.1 为什么我们需要呼吸氧气?学生讨论:氧气是人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必需物质,没有氧气我们无法生存。

4.2 空气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学生讨论:空气中的污染物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呼吸新鲜空气对我们的身体很重要。

五、教室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重要性,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加深了对空气的认识。

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空气这个宝贵的资源,珍爱环境,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力量
周六,我和哥哥在家比试,看谁能用吸管插进土豆里,可是我试了几次,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

哥哥拿出两个土豆和两个吸管来,给我一根吸管和一个土豆,说:“我们来比比,看看谁能把吸管插进去。

”于是我们两个就“忙碌”起来。

我捏着吸管用力插土豆,可是土豆一点事都没有,吸管反而折了,我看看哥哥,吸管的半截已经插进土豆了,我气急败坏,不服气地说道:“你耍赖!你的吸管比我的硬!你的土豆肯定比我的软!”哥哥把他的吸管给了我,让我捏了捏土豆,都差不多,我便试了起来。

我捏着吸管再次猛戳土豆,吸管的尖角早已弯曲,再看看土豆,一点都没事,我急忙问哥哥这是怎么回事,哥哥让我再看一遍他的做法:大拇指堵住吸管的另一头,一头戳进去,这样吸管的力量就大了!
尽管我已经知道了做法,但我还不明白是为什么,哥哥说:“吸管里有空气流动,堵住另一头,一头被土豆堵住,气体出不来,在吸管里,这时候吸管充满气体,流动的气体变成了一种固态,在吸管里动弹不得,吸管比之前坚硬了好几倍,甚至几十倍!插土豆当然易如反掌!”我惊讶的赞叹道:“真是神奇啊!”哥哥说:“神奇的科学实验多得是,以后我会经常带你做些实验的。

”听到这里,我的心情更加激动了!以后能做更多的科学实验了,想想就兴奋极了!
以后我们要多做一些科学实验,这样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留心身边有趣的事情吧,因为那些事情可能就与科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