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空气的力量
八年级物理空气的“力量”

三、大气压强的变化 (原因:越高空气越稀薄)
1、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反之,大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 低。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swf
托里拆利实验失败的分析(或试管中水银柱 低于760mm): 可能引起的原因: 1、试管内进了空气; 2、可能是在高山上做实验。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与大气压存在无关的是( B ) A、堵住茶壶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不容易流出来 B、用注射器将药水 推入肌肉中 C、用一张纸可托住一杯水 D、两块玻璃合在一起,中间有水,很难将它们 分开 2、下列事例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的是( B ) A、用离心泵把深井中的水抽上来 B、帕斯卡用口杯水就撑裂了木桶 C、夏天我们用吸管喝饮料 D、在茶壶盖上做了一个小孔
760 毫米水银柱, 3、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_ 用一根足够长的细管来吸水,最高能把水吸 10 米高处。 到_____ 气压 ,液体的______ 沸点 4、高压锅是利用增大_______ 升高的原理。 5、将牛奶制成奶粉时,为了保持牛奶的营养 成分,不能用高温煮沸,为此,人们制造了一 种“低压锅”。用这种锅煮牛奶,可以使牛奶里 的水不到100 o C就沸腾。这种“低压锅”的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 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3×105帕 =1000hPa(百帕)
=760毫米汞柱=10米水柱
这个值大约为平放时,100块砖叠在一起时, 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2、测量固体压强: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测量液体压强:压强计; 测量大气压强的仪器:气压计 (空盒气压计、汞气压计)
测量工具:
空盒压强计 水银压强计
8.3空气的力量

巩固练习
1、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实验,大 、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 托里拆利 实验 实验, 气压值约为__________ 气压值约为 1.013×105 帕。 2、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所用玻璃管的粗细与 、在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中, 测量结果________,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如果玻璃管倾 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 测量结果 无关 在实验中应竖直放置 水银柱的竖直高度 斜,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________,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 变长 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将 不变 ___________. 3、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管内上方为真空, 、假如用水来做托里拆利实验,管内上方为真空, 大气压可支持约_______米高的水柱。 大气压可支持约 10 米高的水柱。 米高的水柱
A 向上喷出 B 稍微下降一些 C 降低到和管外水银面相平 D 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C
)
巩固练习
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 然后用手握住筒底 把装满水的量筒浸入水中,口朝下,然后用手握住筒底 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 向上提,在管口离开水面前,量筒露出水面的部分 (
A
)
A 充满水
B 有水,但不满 有水, D 无法判断
注意: 注意
托里拆利实验中, 托里拆利实验中,管内上方 真空, 一定要是真空 一定要是真空,水银的高度随外 界大气压变化而变化; 界大气压变化而变化;和管的粗 倾斜角度、 细、倾斜角度、管的长度以及提 起还是下压无关; 起还是下压无关;只与水银柱的
竖直高度有关 高度有关。 竖直高度有关。
巩固练习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空气的“力量”
1.产生原因 空气由于受到重力 产生原因: 空气由于受到重力 产生原因 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 而且能够流动 的作用 而且能够流动 因而空气 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且空气中某一点 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 且空气中某一点向各个方向的 压强大小相等 相等. 压强大小相等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8.3 空气的”力量“ (共30张PPT)

既然大气压强有这么强大的力 量,那么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呢?
1. 历史上第一次测定出大气压 数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托里拆利实验
2.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步骤: (1)取一根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 1 m长的玻璃管,在里面注满水银. (2)把开口一端朝下,浸没在水银 中,且将玻璃管竖直放置. (3)用刻度尺测出水银柱的高度, 即为所测的大气压的值.
在大气压作用下,铁皮罐被压扁了.
1.空气有重力,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压强.
2.空气具有流动性,也像液体一样向 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把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 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大气压的存在的演示实验:
瓶口开始不能 将鸡蛋吞进
将点燃的酒精 棉球放入瓶中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72021/8/272021/8/278/27/2021 12:54:29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72021/8/272021/8/27Aug-2127-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72021/8/272021/8/27Friday, August 27, 2021
3.某同学用嘴将小空瓶内的空气吸出,小瓶 马上就挂在嘴唇上了,这是因为 ( D ) A.嘴把小瓶吸住 B.嘴边的唾液把小瓶黏住 C.瓶内剩余空气作用的结果 D.大气压把小瓶压在嘴唇上
八年级物理科第八章第三节空气的力量上课课件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B 用吸管可是把杯中的果汁吸到口中
C 托里拆利实验 D 自流井
下一题 退出
思考
?
4、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 封严,小心地将杯口朝下,纸片不会 掉下来,这是因为( ) A 纸片太轻了
B 空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退出
思考
?
)
1、马德堡半球实验的设计者是( A B
奥托 • 格里克
C D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托里拆利
马德堡
伽利略
下一题
退出
思考
?
2、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 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 A 橡皮管有吸力 B 弹簧片有吸力 C 大气压的作用 D 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下一题
退出
思考
?
)
第八章 压强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是 真 是 假 ?
硬纸片 不会掉下来
管中的水柱 不会下降
倒过来后 小试管不掉下来
真的
真的
真的
讨论分析
从实验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什么会存在大气压强呢?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在大气层里,下边的空气被上边的空气所压, 地球被整个大气层所压。空气有质量,在地球引 力的作用下会在所作用的面积上产生压强。在空 气内部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 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你一定能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大气压的应用:
思考
?
大气压强 简称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___________, 大气压 __________. 马德堡半球 实验有力的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2、著名的____________ 奥托 · 格里克 这个实验是由________________ 主持的。 托里拆利 实验,大气 3、测定大气压值的著名实验是___________ 1.013×105帕。 压值约为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空气的“力量”

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壶里的水不容易倒出来
)
B 用吸管可是把杯中的果汁吸到口中 C D
托里拆利实验 船闸
巩固练习
3. 有一鸡蛋放在广口瓶口,刚好 被卡住,如果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点 燃后放进广口瓶中,再把鸡蛋堵住 瓶口,会怎样?为什么?
原因
巩固练习
4. 请你估测一下,人的一只 手掌承受的大气压力大约有 多少牛?
实验探究: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运用我们手边的材料怎么 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呢?
1.猜想、实验
把两个胶皮碗紧紧地挤压在 一起,还容易把它们发, 得出了什么结论?
结论:大气压及其产生的原因。
•
放在空气中的物体会受到空气产生的 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大气压的变化: 人们把760mm汞柱所产生 的压强(也就是1.013x105pa) 的大气压叫做1标准大气压。 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液面上的气压越大,液体的 沸点越高;反之,气压越低,液 体的沸点越低。
这节课, 你
学到了什么
?
小
结
1、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
强 2、奥托· 格里克设计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 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3、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约为105帕
巩固练习
1、用自来水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 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
A 橡皮管有吸力 B
弹簧片有吸力
C
大气压的作用
D
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巩 固 练 习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马德堡半球实验
早在1654年,德国马 德堡市市长奥托· 格里克 就在马德堡市公开表演 一个著名实验——马德 堡半球实验。他把两个 直径为30cm铜质空心半 球紧紧地扣在一起,用 抽气机抽出球内的空气, 然后用16匹马向相反方 向拉两个半球,结果费 了很大的劲才把它们拉 开。
八年级物理下《空气的“力量”》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下《空气的“力量”》教学案【课时目标】1. 学习空气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空气对物体的力学作用。
2. 理解压强概念,说出常见物品在常压下的压强。
3. 掌握气体压缩和膨胀的重要性、使用气垫的原理,并探究气体状态方程。
【教学重点】1. 空气对物体的压强及气体压缩与膨胀的重要性。
2. 使用气垫的原理及气体状态方程。
【教学难点】1. 空气的质量和体积如何影响空气对物体的压强。
2. 气体状态方程的探究。
【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PPT。
2. 教师准备实验需要的物品:塑料瓶、热水、冷水、过滤纸、火柴,以及根据需要选择其他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一些有关空气的生活场景,如飞机、潜水艇、空气净化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如果没有空气,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
3. 让学生体验一下气体对物体的力量。
教师拿起一个气球,递给学生一个针,让学生用针扎破气球并观察。
此时,会听到“砰”的一声巨响,并看到气球的碎片四处飞散,这表明气球内部的空气对外部施加了一定的压强。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压强的概念及常见物品在常压下的压强。
2. 空气对物体的力学作用及空气对物体接触面积的影响。
3. 气体压缩和膨胀的重要性及使用气垫的原理。
三、实验探究(35分钟)1. 实验一:气体膨胀教师拿出一个塑料瓶并将一张过滤纸铺在瓶口上,在一些热水中浸泡一下。
此时,学生观察瓶口的过滤纸会被向上吹翻,这是因为加热后空气的分子速度变快,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从而将过滤纸向上吹翻。
2. 实验二:气体被压缩教师将一个塑料瓶子放在一些热水或阳光下一段时间,等瓶子内部充满热气后,闭上瓶盖。
此时,将瓶子放入冰水中。
学生观察到,瓶子受压变形,这是因为气体被压缩,分子运动变慢,气体膨胀量减少,从而压强减小,外面的大气压将瓶子压缩变形。
3. 实验三:气垫的使用教师拿出一个薄膜,并放置在桌子上。
从桌子一端将一些气体泵进去,在薄膜顶部留下了一个气垫,学生可以将物品放在气垫上面,并观察气垫的作用。
空气的“力量”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

带颜色的水,塞上一个带孔的橡皮塞,再取一根两端开
口的细玻璃管;②使细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
中;③从玻璃管上端向瓶内吹入少量气体,使瓶
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
以上。
感悟新知
知4-讲
(2)自制气压计的原理:大气压通过自制气压计上端的开口 向下压玻璃管中的液柱,所以大气压越高,液柱越低, 大气压越低,液柱越高。
感悟新知
深度理解 如图1,物体在大气中,一般情况下,
它的内、外部(上、下、左、右各处)都受到 大气压的作用,这些作用效果抵消,所以 很难体现出大气压的存在。
如图2 甲、乙,为了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一般改变物体某一侧的气体压强,从而视 察到物体产生形变等,从而体现出大气压 的存在。
知2-练
感悟新知
感悟新知
知4-练
例 3 [中考·株洲] (1)小明为了视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 带上一个外壳比较薄而软的空矿泉水瓶,在高山上拧 紧瓶盖,使瓶里空气密封,然后坐车从高山上到海拔 很低的山脚,发现瓶子变瘪了。可知:海拔越低,大 气压越___高___(填“高”或“低”)。
感悟新知
知4-练
解析:空矿泉水瓶变瘪了是因为外界气压值变大, 而瓶内气压值是不变的,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子 变瘪了,可知:海拔越低,大气压越高。
为液柱产生的压强来表示即p大气= p液柱; (3)然后通过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得 到 大气压p 大气=
ρ 液gh。
感悟新知
知识迁移
知3-讲
逆向思维得到真空环境:
(1) 顺向思维:利用抽气机,把玻璃管内的空气抽出,
得到真空环境。
(2) 逆向思维:把玻璃管内装满汞,从而把空气全部
挤出。
感悟新知
八年级物理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测出其大小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大小:1个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 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对液体沸点的影响: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 越小,沸点越低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课堂反馈
1.______马_德__堡_半__球________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大 气压强简称为__大__气_压___或___气_压____。 2.如图6-1所示的各种事例中,跟大气压无关的是( D )
[答案] 排出管内空气。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②将被璃管倒立松手后,玻璃管内汞柱为什么下降了? ③为什么下降一段又不再下降了?是什么力量托住了这段汞柱? ④下降到一定高度后汞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空间 处于什么状态?
[答案] ②汞液产生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而下降。 ③由于大气压强的原 因,大气压强支持一段汞柱的压强,所以汞柱不再下降。④真空。
[答案] (1)硬纸片掉下来。(2)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水不往外流。(3)大气 所产生的压力把纸片托住的。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实验:走进教材P157“迷你实验室”,动手做一做图8-38的实 验,写下你的发现,并试着解释。
[答案] 我的发现:拉开吸盘需要用很大的力。我的解释:挤出吸盘里 面的空气后,吸盘里面就没有空气了,而吸盘外面有空气,产生的大气 压力紧紧地把两个吸盘压在一起,所以拉开吸盘时需要用很大的力。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问题3:阅读教材P157实验探究内容,结合获得的体验,分析图 8-36、图8-37所示实验过程,思考下列问题: (1)将水烧开的目的是什么? (2)用冷水浇起什么作用? (3)敞口的铁皮罐为何“安然无恙”? (4)封口的铁皮罐为何会塌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大气压是很大的。
2.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4.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过程与方法:1.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2.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确认大气压的存在。
【教学难点】感受大气压的存在,能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具准备】玻璃杯、硬纸片、水、注射器、饮料瓶、挂衣钩、钩码、玻璃片、水槽、吸管、胶塞、气压计、马德堡半球、抽气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进行马德堡半球实验,让两个学生拉马德堡半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2.演示:在空玻璃杯口覆盖一张稍厚的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后观察纸片会不会掉下来。
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用手按住,将杯子倒转过来,先让学生猜测放手后纸片会不会掉下来,然后移开手,学生观察水有没有流出来,纸片有没有掉下来。
(二)进行新课
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1、什么是大气压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第一段有关内容。
讲述: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包围着,厚度有几千千米,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上述实验表明:大气对浸在它里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大气层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地球周周的万物无不在大气层之中,它们都受到大气压强。
2、马德堡半球实验。
这是两个金属半球,合拢后很容易拉开。
现在把阀门打开,把两半球内的空气抽出去一部分(抽气),再将阀门关闭,现在请两位大力士来拉拉看(学生操作)这个实验就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它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
在公元1654年的最初实验时,用十六匹马才把半球拉开。
我们这个实验由于半球小,真空度不高,拉开它不必用十六匹马,但是已经足以证明了大气中存在着压强。
3、学生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分组实验:明确目标,介绍器材,学生实验发现大气压,体验大气压存在。
设计实验:
目的: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器材:塑料杯、塑料片、2个吸盘、针筒、钩码、吸管、水槽、水等。
要求:(1) 自主设计多种实验
(2) 尽可能充分利用实验器材
(3) 用简要的语言解释现象
讨论、交流、展示学生的实验及解释现象
一个大试管,管内装水。
把这个小试管放在大试管的水中,小试管内没有水。
用食指托住小试管,将大试管倒过来,注意观察小试管如何?小试管上升。
此实验说明大气层中存在着压强。
一个中医针灸科用的小瓷罐。
这是一个煮熟的去皮鸡蛋。
把鸡蛋放在罐口,将将落不下去。
现在把一块棉花用水粘在罐的内壁用火柴将棉花点燃后立即把鸡蛋放在罐口,注意观察有什么现象?鸡蛋进入罐内。
鸡蛋一定受到很大的压强才被压进去。
这个压强是大气中的空气的压强。
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将两个皮碗扣紧,排出其中的空气,用很大的力也不易来开,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大气压的方向
演示水浇铁罐实验(由学生完成)。
问: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讲述: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压强,原因是空气具有流动性,和液体有相似性。
利用设计的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5、生活中的大气压
利用互联网打开google收索引擎,键入关键词:大气压,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大气压:(1) 喝饮料依靠大气压 (2)塑料吸盘挂衣钩 (3) 茶壶倒水 (4) 注射器吸药水 (5) 抽水机抽水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实验。
试管内装满水,用食指堵住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水不流出。
请大家考虑水为什么不流出?(提问,学生回答)水不流出是因为大气压强的缘故。
但是试管内的水也产生压强,水不流出不仅是由于存在大气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大于管内水柱产生的压强。
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早在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就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
2、托里拆利实验。
取一根大约一米长、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灌满水银。
(边讲边做)管内没有空气。
用食指堵在开口,倒立在水银槽内,P130图11—5注意观察现象。
我们先看到管内水银下降,继而又静止不动了,请问,水银为什么下降?(学生回答)大气有压强,但是水银也有压强,水银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所以下降。
那么现在为什么静止而不再继续下降?(学生回答)大气压强等于水银柱的压强。
所以欲知现在的大气压强,就需要计算这个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根据上一章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设水银柱下有一个水平的小平面,通过测量水银柱的高,计算水银柱的质量和重力,利用压强的公式P=F/S计算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现在我们来测量水银柱的高(操作)。
(实际测量结果不一定是760毫米,但是仍可以认为水银柱的压强是105帕斯卡)。
可见,大气压强的值等于105帕斯卡,即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这个实验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它是用来测定大气压的值。
3、实验。
现在将玻璃管稍稍上提,观察水银柱的高度,结果是不变的。
现在将玻璃倾斜,注意,水银面上的真空体积如何变化?(学生回答)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学生回答)。
当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减小,水银柱变长,但是水银柱的高度如何?(测量,并在板图上画出)很显然,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不变。
4、注意的几个问题:(1)为什么玻璃管内要装满汞?(2)玻璃的上方有空气吗?(3) 为什么管内水银柱比槽内水银高760mm。
(4) 如果将玻璃管倾斜会怎样?
5、标准大气压:760mm高水银产生的压强叫做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13×105Pa
三、大气压的测量
提问,学生讨论。
请大家讨论,如果由于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大气压强的增大或减小,托里拆利实验的水银柱高度怎样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大气压强增大,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增大;大气压强减小,管内水银柱下降。
所以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高度随大气压而变,这就为我们测量大气压提供了方便。
这就是水银计气压计。
出示空盒气压计挂图产,解释工作原理。
出示管式弹簧压强计挂图,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其工作原理。
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
为了便于对比,人们通常把1.013×105Pa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强大约1.013×105Pa。
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那里的大气压强越小。
观察大气压强随高度而变化的挂图。
让学生分析挂图包含的物理知识。
讲述:在高山煮食,由于大气压比平地低,故水的沸点低于100℃。
例如在珠穆朗玛峰,水的沸点为73.5℃,使用高压锅可以解决该困难。
同学们能分析其原因吗?同样,在制糖工业中,糖汁也需要在低于100℃下沸腾,你有办法吗?
总结出气压与沸点的关系:大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大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课堂小结】
对照板书提纲回顾本节学到的知识,小组内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第三节空气的“力量”
一、大气压强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存在着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产生原因:空气具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的大小
托里拆利实验
三、大气压的测量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等于760mm汞柱的大气压称为标准大气压。
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题。
2.完成同步探究本节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