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济学知识: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政策_财经综合基础_[共7页]
![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政策_财经综合基础_[共7页]](https://img.taocdn.com/s3/m/409ce79a2b160b4e777fcf9e.png)
财经综合基础283.公共物品如果一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该物品的数量,而且并不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那么该物品就是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相对于私人物品而言的,其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两个重要特征。
例如,警察、交通、国防、消防等都是公共物品。
如果由私人提供公共物品,其供给量就是零,因为某些个人不付费,完全依赖于他人付费也可以同享公共物品(如搭便车者),这说明市场机制不能保证公共物品的供给,发生了市场失灵。
对于公共物品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一般只能以政府通过强制性税收来为公民提供公共物品的方式解决。
4.垄断自由的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垄断。
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垄断行业就是行业或市场中只有一个或极少数厂商的情况。
垄断情形下,厂商的产量低于社会最优产量,商品的市场价格又高于市场最优价格。
垄断不仅抑制了需求,而且不利于增加供给,会造成社会缺乏公平、市场经济效率低下。
针对垄断造成的市场失灵,政府可以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对垄断行为予以限制,其中包括对行业的重新组合,实施经济和行政的处罚以及颁布《反垄断法》等。
政府对垄断行业的调节,还可以体现在对垄断厂商的价格进行调节、对完全垄断厂商的税收进行调节。
业务1-2-10导致市场失灵的因素有()。
A.垄断B.外部经济效果C.公共物品D.政府干预【答案】A,B,C【解析】政府干预是解决市场失灵的一种方式。
业务1-2-11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
A.消费的外部经济B.消费的外部不经济C.生产的外部经济D.生产的外部不经济【答案】A【解析】因为消费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消费的外部经济。
四、国民收入与宏观经济政策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内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的总和,亦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扣除用于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后的余额。
消费者行为理论 复习指导 习题 及答案

消费者行为理论复习指导习题及答案三、练习题(一)填空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存在于一切物品的消费中,对于这一规律可以用和两个理由来解释。
2.顾客买一件衣服,愿意购买原价180元的款式,但是付款时发现商家做活动打折优惠至160元,那么我们把那20元称作。
3.效用是人们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一般来讲效用具有和的特征。
4.消费者的表示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5.当边际效用为正时,总效用;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当边际效用为负时,总效用。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
7.消费者愿意对某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与他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称为。
8.在劳动供给决策中,随着工资的增加,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
9.在消费与储蓄决策中,决定消费者储蓄决策的是。
10.在考虑到投资的风险时,家庭投资决策取决于一项投资的。
(二)单项选择1.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尊重需要2.“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体现了效用的()A.相对性 B.同一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3.“书到用时方恨少”体现了效用的()A.相对性 B.同一性 C.主观性 D.客观性4.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中,()使得“甲之砒霜,乙之佳肴”成为可能。
A.欲望 B.偏好 C.预算约束 D.价格5.()是劳动供给决策的决定因素。
A.劳动者的偏好 B.劳动者的身体素质 C.工资 D.劳动市场需求6.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数量的增加会引起消费者需求的降低,企业为了克服商品销售量的下降,最可采取的措施是()A.多做广告 B.降低成本 C.产品不断创新 D.促销7.随着消费者购买的某物品数量的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所带来的边际效用,而货币边际效用。
()A.递增、递增 B.递减、不变 C.递增、递减 D.递增、不变8.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一般来说,消费者获得的()A.总效用递减 B.边际效用递减 C.边际效用递增 D.边际效用不变9.如果当消费某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为零时,则这时消费该商品所得到的总效用()A.等于零 B.等于1 C.降至最小 D.达到最大10.如果消费者取得的货币效用大于所购入的商品效用,则它会()A.继续购买 B.停止购买 C.退掉已购入的商品 D.观望11.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个效用单位。
201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70分,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某月,因替代品价格上升,甲商品需求量变动500千克,同期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800千克,那么,在相关产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需求量的实际变动量是()。
A.增加300千克B.增加1300千克C.减少300千克D.减少1300千克答案:C233网校槐俊生老师解析:第1章精讲班例题第2题近似原题。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化。
在相互替代的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替代品的需求增加。
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在互补商品之间,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其自身需求量会降低;互补品的需求量也会降低。
2.导致某种商品供给曲线发生位移的因素是()。
A.该商品的成本B.该商品的价格C.该商品的税率D.消费者偏好答案:A233网校槐俊生老师解析:第1章精讲班例题第5题、第8题变形题。
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给曲线进行的。
(点移动)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线移动)3.用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时,会假定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且是理性的,这一前提通常称为()。
A.经济人假设B.边际效用最大化理论C.消费行为最有理论D.消费者偏好答案:A233网校槐俊生老师解析:第2章精讲班例题第1题近似原题。
经济人假设认为:消费者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和理性的: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总是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
这个假设不仅是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前提,也是整个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理想化的状态。
4.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区别是()。
A.边际效用是否递减B.效用函数是否线性C.是否承认效用D.效用是否可以直接度量答案:D233网校槐俊生老师解析:第2章精讲班例题第4题近似原题。
消费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消费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属于消费者选择的影响因素?A. 收入水平B. 产品价格C. 市场推广D. 个人偏好答案:C2. 在消费经济学中,需求曲线通常是下降的原因是:A. 收入水平上升B. 替代品价格上涨C. 人口减少D. 价格上升答案:D3. 消费者剩余是指:A.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B.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高于市场价格C.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与市场价格相等D. 消费者未支付额外费用答案:A4. 根据实用主义理论,消费者在决策时会考虑以下哪个因素?A. 个人价值观B. 社会影响力C. 个人满足程度D. 感性决策答案:C5. 消费者行为的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哪一种?A. 经济因素B. 社会因素C. 心理因素D. 文化因素答案:C二、简答题1. 解释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并阐述对市场均衡的影响。
供给和需求是消费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则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关系,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来达到供求平衡。
当供需平衡时,市场达到了均衡状态。
此时,市场价格稳定,供给和需求数量相等。
如果市场供给过剩,价格会下降,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恢复供需平衡。
相反,如果市场需求过剩,价格会上升,生产者将会增加供给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直至供需平衡。
2. 解释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并说明其与市场均衡的关系。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与实际购买商品所付价格之间的差额。
它反映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实际获得的经济利益。
与市场均衡相关的消费者剩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当市场价格低于消费者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时,消费者将会感到满意并购买商品。
此时,消费者享有的剩余实际上是以低于他们愿意付出的价格购买商品的经济利益。
其次,市场均衡状态下的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当供需平衡时,市场价格达到了消费者所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此时消费者享有的剩余最大。
消费者行为理论解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消费者行为理论解析例题和知识点总结在经济学领域中,消费者行为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旨在探讨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理解消费者行为理论不仅对于企业制定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现象。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深入解析消费者行为理论,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包括效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预算约束线等。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效用。
一般来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边际效用会逐渐递减。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特点: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互不相交。
预算约束线则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的最大组合。
二、例题解析例题 1:假设小明的收入为 100 元,苹果的价格为 5 元/个,香蕉的价格为 10 元/根。
如果小明购买了 10 个苹果和 5 根香蕉,请问他是否达到了效用最大化?首先,计算小明购买苹果和香蕉的总支出:10×5 + 5×10 = 100 元,刚好等于他的收入,说明他在预算约束线上。
然后,计算边际效用。
假设苹果的边际效用为 10,香蕉的边际效用为 20。
根据边际效用与价格的比值相等时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原则,苹果的边际效用/苹果价格= 10/5 = 2,香蕉的边际效用/香蕉价格= 20/10= 2。
由于两者相等,所以小明达到了效用最大化。
例题 2:小李喜欢吃汉堡和薯条,他的无差异曲线如下图所示。
如果汉堡的价格下降,小李的消费组合会如何变化?此处插入无差异曲线的简单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汉堡价格下降,预算约束线向外旋转。
在新的预算约束下,小李会增加汉堡的消费,减少薯条的消费,以达到新的效用最大化点。
2014年经济学知识: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增B。
递减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2.仅有劳动要素(L)可变的短期生产中,当MPL=APL的时候,有( )。
A.APL最大B.APL处于上升阶段3.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包括(ABC )A.凸向原点B.等产量曲线不相交C.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D.向右上方倾斜4.如果x与y商品是互补品,x价格下降,将使y()。
A、需求量增加5.边际成本是指()。
A、总成本除以产量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6. V, {A、停止购买;B、增加Y,减少X ;C、同进增加购买X,Y;D、减少Y,增加X / |5 n* {0D6 x2 N' t7.如果竞争市场的价格超过( A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进入。
A. 最小平均成本B. 边际收益C. 最小平均可变成本D. 平均收益8.货币贬值致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其条件是()。
A ∣ex+em∣>1B ∣ex+em∣=1C∣ex+em∣<1D ∣ex+em∣≤19.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
A 正常商品B 周期性商品C 任何商品D 吉芬商品10.水平直线B.自左向右上方倾斜C.垂直于横轴的直线D.自左向右下方倾斜A.垄断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B.如果他的产品增加一个单位,则全部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降低C.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其需求曲线D.以上都对11.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和竞争性厂商一致的是( A )A.利润最大化目标B.产出水平C.长期中的经济利润D.生产的有效率A.该厂商的生产比竞争性市场的厂商更有效率B.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与其竞争12.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B、MRTSLK=MPL/MPK13.消费者购买每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14.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通货膨胀15.反映食物支出与收入关系的曲线是( )a. 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 价格扩展线16.在得出某人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种外均保持常数?()A、个人收入17.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A )A.P大于LAACB.P小于LAC18.市场失灵是指( C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19.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B )A.边际成本递减B.边际产量递减C.边际效用递减D.规模报酬递减20.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二、简答题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
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消费者行为分析 习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消费者从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B )。
A.欲望B.效用C.边际效用D.偏好2.基数效用是指(A )。
A.效用是可以计量并加总求和的B.效用不可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C.效用是可以比较的D.效用只能用序数来表示3.总效用达到最大时(B )。
A.边际效用为正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负D.边际效用达到最大4.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如何实现(D )。
A.欲望最大化B.偏好最大化C.利润最大化D.效用最大化5.在消费者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到的两种商品数量的最大组合的线叫做(B )。
A.无差异曲线B.消费可能线C.等产量线D.企业预算线6.根据无差异曲线分析,消费者在(A )实现了均衡。
A.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之点B.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交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D.离原点最近的消费可能线上的任何一点7.对于一种商品,消费者想要有的数量都已有了,这时(B )。
A.总效用为零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最大D.边际效用小于零8.无差异曲线任一点上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B )。
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9.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B )。
A.实际所得B.主观感受C.没有购买的部分D.消费后剩余的部分二、判断题1.序数效用论认为,商品效用的大小取决于它的使用价值。
(×)2.消费者消费的一种物品越多,其满足程度越大。
(×)3.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的消费者所得到的总效用是无差别的。
(×)4.在同一条消费可能线上,消费者的支出是不同的。
(×)5.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实际收入的增加。
(×)6.工资的增加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供给。
(√)7.总效用决定商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消费的数量。
(×)8.同一杯水具有相同的效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当一个消费者的行动对他人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补偿,便产生了()A.消费的外部经济
2.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是因为()
A.外部经济问题
B.内部经济问题
3.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为U形的原因与()。
A、规模报酬有关
4. 其他条件不变,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A.需求下降
B.需求增加
5. 当消费者对商品X的消费达到饱和点时,则边际效用MUx为( )
A.正值
B.负值
C.零
D.不确定
6. 生产函数为Q=L+2K+5,则此函数显示()
A.规模报酬递增
B.规模报酬不变
7.西方学者认为现代美国经济是一种()
A、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制度
B、严格的计划经济制度
8.以利己的经济人出发,用看不见的手来比喻价格对经济运行的调节,价格可以把个人利己的行为引向增加国民财富和社会福利的行为。
提出这一思想是( ):
a.马克思b.亚当.斯密c.凯恩斯d.弗里德曼
9.如果人们收入水平提高,食物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
A、大大增加
B、稍有增加
10.开放经济的三部门的均衡是(C )
A.I=S
B.I+
G=S+T
C.I+
11.9Y,进口函数为M=10+0.1Y,如果出口增加50亿元,则国民收入()。
A 增加50亿元
B 减少50亿元
C 增加250亿元
D 减少250亿元
1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D )
A、必然会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
13.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D )
A.60
B.45
C.150
D.75
14.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C)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B.非价格竞争的数量不同C.厂商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不同D.以上都不对
A. 工作同样长的时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入
B. 工作较短的时间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收入
C. 工人宁愿工作更长的时间,用收入带来的享受替代闲暇带来的享受
D. 以上均对
15.某商品的价格从6美元上升至8美,需求量从80减少到60,则需求为(A )
A.缺乏弹性
B.富有弹性
C.单一弹性
D.不能确定
16.在得出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种外均保持常量?()
A、技术水平
17. 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的区别包括: ( )
A.如果在某一行业中存在许多厂商,则这一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18.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的所得()。
A. 小于边际成本部分
B. 等于边际成本部分
C. 超过边际成本部分
D. 超过平均成本部分
19.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之间的主要区别是(D )
A.厂商的广告开支不同;
20.均衡价格就是(BC )
A、供给量等于需求时的价格
21.随着我国卫生医疗条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长成为劳动力,这促进劳动的供给曲钱( B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不移动
D.以上均不是
22.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方法。
A.通过征税的办法
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
23.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MRSxy=MRTxy
24.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
B、边际效用为零
25.经济学分析中重视边际量,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这种分析方法是( )。
a.边际分析法b.均衡分析法c.实证分析法d.规范分析法
26.已知消费可能线的方程为2X+5Y=10,则该消费可能线是()。
A 正常商品
B 独立商品
C 一般抵挡商品
D 吉芬商品
27.假定某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函数Qd = 400 - 5P 时的均衡价格为50 ,当需求函数变为Qd = 600 - 5P 时,(供给不变)均衡价格将BD
A.低于50
B.高于50
C.等于50
D.上升
28. 一位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z和y。
z对y的边际替代率在任一点(z,y)是y/z。
假定收入为B=260元,Pz=2元,Py=3元,消费者消费40单位z商品和60单位y商品。
()
A 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29.有关工资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指工资率对于劳动者的收入,从而对劳动时间产生的影响
30.某人消费苹果和香蕉。
假定他的收入增加了一倍,苹果与香蕉的价格也上升了一倍。
那么,他的预算线将( )。
A、仍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