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2doc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上)3doc初中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讲明以下加点的字词〔一空2分,共30分〕1、看起来...假设有光:2、才.通人:3、豁然..爽朗:4、便要.还家:5、不管..魏晋:6、皆叹惋..:.7、便扶.向路:8、寻向所志.:9、欣然规.往:10、后遂无咨询津...者:11、选贤与.能:12、故交不独亲.其亲:13、矜.、寡、孤、独、:14、女有归.:15、盗窃乱贼.而不作:二、翻译下面的句子:〔各题4分,共40分〕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9、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10、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三、«骆驼祥子»名著阅读〔一空3分,共30分〕1、作者:,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等。

2.情节及性格:祥子是个。

他性格,如同骆驼一样。

他最大的妄图是。

第一次,他攒了三年买的车,被抢走;第二次,车还没买上,钞票就被敲诈去了;第三次,是他和虎妞结婚后用虎妞的钞票买的,但虎妞难产而死,他只好把车卖掉安葬虎妞。

通过三起三落后的他,性格变得,最后以堕落完成了他的悲剧一生。

3、人物:小讲同时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的车主刘四,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等。

答案:一、1、看起来:模模糊糊,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模样。

2、才:仅。

3、豁然:宽敞明亮的模样。

4、要:通〝邀〞,邀请。

5、不管:不要讲,〔更〕不必讲。

6、叹惋:感叹、惋惜。

7、扶:沿、顺着。

8、志:标记。

9、规:打算。

10、咨询津:咨询路。

那个地点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11、与:通〝举〞,选举。

2021-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2021-2021八年级语文上册24大道之行也练习2(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B.选贤与.能(“与”通“举”)C.讲信修.睦(培养)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2.《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原句填空。

(1)故人不独亲其亲,______________,使老有所终,______________,幼有所长。

(2)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为己。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扁鹊投石[注][注]石:石针,古时治病用的工具。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武王示之病.()(2)君与知之者谋.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将使耳不聪,目不明。

6.“君以告扁鹊”中,“告扁鹊”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7.扁鹊的话一是针对____________而言,一是针对____________而言。

三、综合运用8.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我市多个社区。

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

(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赵爷爷: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

理由一:____①____;理由二:____②____;理由三:____③____。

(2)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

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王主任说:“咱们的社区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

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药等等。

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如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货恶其弃于地也/好逸恶劳。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幼有所长。

C.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男有分,女有归.。

D. 为民请命/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答案:C解析:分析:C项“吾妻来归'‘中“归'’指归来;“女有归"中“归"指嫁人成家。

应当选C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

2. 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选贤与能〔j 通“举",选拔〕B. 盗窃乱贼而不作〔z e i,小偷〕C. 男有分,女有归.〔f e n,职分,指职业、职守〕D. 货恶其弃于地也〔w d,憎恶〕答案:B解析:分析:B项“贼"是“害人"的意思。

应当选B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字音、字义。

3. 如下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 选贤与能B . 矜寡孤独 C.便要还家 D.出淤泥而不染答案:D解析:分析:前三项通假字分别为:与一举;矜一鳏;要一邀,故答案选D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情况。

4 •如下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 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也。

D.男有分,女有归。

答案:B解析:分析:A . “交通"古义:交织一样;今义:交通运输 道路D. “分"古义:职业;今义:分开应当选 B 。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

5.如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 选贤与能,讲信修 睦 修〔崇尚、培养〕C. 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故〔因此〕答案:D解析:分析:D. “某某"指“理想社会"。

应当选 Do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掌握。

6.如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 臣本布衣,躬耕于某某C.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 君D. 所恶有甚于死者 答案:BC. “道"古义:理想;今义: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某某〔大家一样〕解析:分析:例句中“于"是“在'‘的意思。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二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 大道之行也》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版

第24课大道之行也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故外户而不闭(闭:)⑺大同(同:)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大道:大同: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⑵⑶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15.解释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②还对曰.()③咸.仰首叹曰()④信.如其言()⑤何以去.虫()⑥以.酒灌()16.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1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

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18、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第三部分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3)玉不琢,不成器 琢 (4)人有礼则安 安:
14.《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 (原句).。
15.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 ,“六欲”是指 .。
16.解释下面两个词语并造句.。
天下为公 解释: 造句:
礼尚往来 解释: 造句:
17.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5.亲、子,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6.(1)西汉 戴圣 49
(2)论语 孟子 礼记7.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二、(一)8.mù ɡuān fèn wù9.(1)信:诚信 修:培养、修致(2)货:财货
(3)贼:指害人 作:兴起 (4)闭:用门闩插门.。10.,,,.。,,,,,,,.。,;,.。,,,
8.给下列各字注音.。
睦( ) 矜( ) 分( ) 恶( )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讲信修睦 信: 修: (2)货恶其弃于地也 货:
(3)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 作: (4)故外户而不闭 闭:
10.给选文加标点.。在“ ”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11.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2)解释:在礼节上注重相互往来,现用作施以怎样的行为即以相应的行为报之.。造句(略)
17.(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4 大道之行也1.作品简介《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之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书中所搜集的材料反映出古代社会伦理观念、宗法制度、阶级关系和儒家各派的思想,是对研讨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等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2.白话知识梳理(1)通假字选贤与.能(通“举”,推举,选拔。

)矜.、寡、孤、独(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2)古今异义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正。

)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外户.而不闭(古义:门;今义:户口、门户等。

)(3)一词多义【为】天下为公(动词,是);不必为己(介词,为了)【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前一个是动词,以……为亲;后一个是名词,指父母亲)(4)词类活用选贤与能(动词用做名词,能干的人。

)3.主题解说课文经过对“大同”社会的政治纲领、基本特点的阐述,展现了一个和平、安定、平和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寻求,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暗含着对理想生活中黑暗景象的厌恶。

4.重点打破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的?提示一:第一个方面,满足保存需求,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情意扩大到其别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毕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遭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求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提示二:第二个方面,满足发展的需求,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男子有不变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女子有归宿。

提示三:第三个方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求,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爱护保重劳动产品,但毫无无私自利之心;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做是分享快乐。

5.难点攻克“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无类似的地方?提示一:有类似的地方。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5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5 人教新课标版

语文: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2第一部分:自主探究一.了解文章来源。

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教师范读。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2.你感觉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三.多种方式朗读。

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照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

(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A.大道()之行()B.选贤与()能C.讲信修睦()D.故()人不独亲()其亲E.矜()F.皆有所养()G.男有分() H.货恶()其弃于地也I.不必藏()于己 J.谋闭()而不兴()K.盗窃乱贼()而不作() L.故外户而不闭()2.翻译下列语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自由朗读。

背诵。

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富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界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说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一.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初中语文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

初中语文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

语文: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11.给加粗的字注音并对其做解释。

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

②男有分,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________________。

④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上题语句划分节奏。

(一)语段点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________,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1.用课文原话填空。

2.翻译划波浪线的语句。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修辞手法。

4.本文选自《________》,是________家经典之一,大约是________末年或________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答问的著作。

(二)迁移过关管仲、隰明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明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而水③。

”乃掘地,遂得水。

[注]①管仲、隰(xí)明:两人都是齐桓公的大臣。

②孤竹:指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

③蚁壤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的浮土)高一寸,其下八尺之下便有水。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

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蚁冬居山之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大道之行也》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
上)2doc初中语文
第一部分:自主探究
一.了解文章来源。

1.孔子,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2.本文选自«·»。

礼运,«礼记»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著作。

3.«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朝代〕〔编者〕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

你明白的儒家经典著作有。

二.教师范读。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货恶其弃于地也〔〕门闩〔〕
2.你感受本文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可能是一个什么模样?〔用自己的话〕
三.多种方式朗读。

然后学生疏通课文。

1.对比注解独立解决以下词语的意思。

〔括号前的词或加横线的词语〕
A.大道〔〕之行〔〕
B.选贤与〔〕能
C.讲信修睦〔〕
D.故〔〕人不独亲〔〕其亲
E.矜〔〕
F.皆有所养〔〕
G.男有分〔〕H.货恶〔〕其弃于地也
I.不必藏〔〕于己J.谋闭〔〕而不兴〔〕
K.盗窃乱贼〔〕而不作〔〕L.故外户而不闭〔〕
2.翻译以下语句。

⑴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⑶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四.自由朗读。

背诵。

充分感受本文的要点和主旨。

1.默写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够安居乐业的文字。

2.默写表现人们对财宝和劳动的观念都达到了一定境域的文字。

3.通过你的分析,你认为作者描述的大同社会具有哪些差不多特点?
4.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表意相近的语句。

5.讲出文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语句。

五.拓展延伸,自由讨论。

1. 〝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画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点?
2.请你将今天的社会跟儒家学者们〔或孔子〕构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然后谈谈你的体会。

第二部分:综合探究
一.写出以下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
⑵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二.填空。

1.«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往常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2.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3.«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不是、。

4.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三.读以下语段,回答以下咨询题:
〔一〕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交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2.文中〝大道〞〝大同〞分不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4.文中哪些句子讲明大同社会的特点?
〔二〕怪哉
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

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

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

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

上又曰:〝何以去虫?〞朔曰:〝尺。

忧者,得酒而解。

以酒灌,当消。

〞因此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选自«太平广记·昆虫一»)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④按:观看⑤信:的确,确实
1.讲明加点词语。

①观者莫识〔〕
②还对曰〔〕
③咸仰首叹曰〔〕
④信如其言〔〕
⑤何以去虫〔〕
⑥以酒灌〔〕
2.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②因此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咨询他的先生:〝怪战这虫是如何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

你能依照本文作出回答吗?
4、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讲,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

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

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那么必贤者矣。

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

子果来,忽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杨谢而从之。

又戒曰:〝子来或迟,那么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同出。

1、下面句中〝此〞字分不指代什么:
⑴此公欲来。

指代〔〕
⑵老人肯相引之此。

指代〔〕
⑶此殊不缺也。

指代〔〕
2、下面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落:落英缤纷居民之大聚落也
B、果:未果,寻病终子果来
C、属: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吾此间凡衣服、饮食……之属
D、处:处处志之故可同处
3、补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
〔〕又戒曰:〝子来或迟,那么封穴矣。

〞迫暮,〔〕与老人出。

4、对短文内容明白得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中穴中人与桃花源中人一样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

B、«桃花源记»中是渔人自己偶然发觉了桃花源,而短文中杨氏是经一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穴中人告诉杨氏,穴中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来耕种养蚕,不能向不不求取食物。

D、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情愿留在洞中,因此,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5、翻译以下句子:
⑴此公欲来,能相容否?
⑵老人肯相引至此,那么必贤者矣。

四.按要求仿写以下句子。

⑴仿惯例句,任选一种事物,用〝事物+否定+想象〞的格式写一个句子。

例句:教师的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那是教师撒出的聪慧的花朵。

仿句:
⑵不增删、不更换下面一句话的任何一个字,写出意思不同的另一句话。

原句: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尽管护住了红花,自己却化作了污泥。

改句:
«大道之行也»教学互动卷答案:第一部分:一.1.春秋2.«礼记·礼运»篇孔子3.西汉戴圣«论语»«孟子»等。

二. 1.jǔmùguān fèn zuàn wùshuān 2.略三.1.A.大道: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

施行B.通〝举〞C.培养和睦〔气氛〕D.因此。

动词,以……为亲E.同〝鳏〞,老而无妻的人F.得到供给G.职业H.憎恶I.私藏J.奸邪之谋。

发生K.乱,指造反;贼,指害人。

作,兴起。

L.用门闩插门。

2. 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关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⑶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第二部分:一.略二.1.«礼记»、儒家、戴圣2.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3.鳏寡孤独、夜不闭户4.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也可有其他答案〕三..〔一〕1.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4.略〔二〕1.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2.①这儿确信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点。

②因此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3.传奇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4.东方朔的解讲,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三〕1、⑴杨氏⑵大穴⑶金珠锦绣珍异等物2、C3、穴中人;杨氏4、D5、那个人想到那个地点来,你们能容纳他吗?您亲自把他引来,那他一定是专门人才能的人了。

四.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尽管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