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当之无愧
对汪曾祺散文的评价

汪曾祺的幽默读起来平淡之极,却能让你在瞬间与作者对视,莞尔一笑。他对幽默的见解是:“人世间有许多事,想一想,觉得很意思。有时一个人坐着,想一想,觉得很有意思,会噗噗笑出声来。把这样的事记下来或说出来,便挺幽默。”汪曾祺的幽默是善意的微笑,无关其他什么影射、批判,他在散文中常夹杂不动声色的幽默,这使得他在说古考据中不是板起面孔的说教,而是慈眉善目的娓娓道来,时不时以幽默来调剂。《跑警报》中的“人生几何,恋爱三角”的失恋者,侯兄送伞“贵在永恒”的故事
读了这篇名为《五味》的文章,也许大家会有一种感觉,原来生活中的琐细也能写成文章。是的,不仅能写,而且还能写得有滋有味,妙趣横生。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我们说一位作家的文章好,好在什么地方?一是他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深刻,是我们所没有意识到的,再就是他写出了大家心里想到了,但却没有说出来的认识、道理和体会。就拿对五味的爱好来说,山西人爱吃醋,四川、湖南、湖北人爱吃辣,广东人爱吃甜,……我们都知道,而且有不少或曰“细节”的小故事,比如,“山西老乡爱喝醋,缴枪不缴醋葫芦”啦;火车一开入娘子关,响声就变成“喝醋”“喝醋”啦。等等。谁也没想到它们能成为写文章的素材。看起来,对生活的热爱,应该包括它的方方面面,自然 “吃”也是一项重要的方面,“民以食为天”,很是有道理的。今年秋季选入高中语文第一册的一篇文章──《胡同文化》,也是汪曾祺写的散文,里面就提到了北京人的吃饭,如同本篇所写到的北京人爱吃“虾米皮熬白菜”的习惯,还写到“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不同的是,本篇所写是说人们对食物的习惯,而《胡同文化》中,则是把这种习惯与北京人的心理,实际上是文化,紧紧地连在一起进行分析的。对身边事物进行理性的、文化的分析,是必要的。但是,对生活积累后,精心选择细节,合理组织成文,再运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样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就像本篇文章。
高二作文之汪曾祺高中作文素材

汪曾祺高中作文素材【篇一:汪曾祺人物素材】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一、人物简介汪曾祺,1920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高邮市,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沈从文是他的老师。
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
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二、人物事例(一)汪老送字画与人,也不完全随意,是有选择性的。
金先生说有次在北京汪老的家里,有人敲门,金先生就去开门,只见有一人立在门口问汪老在家吗?汪老闻声问是谁并要其进门,那人原来是琉璃厂某画店的老板,想买汪老的字画,汪老说我的画不卖钱,也不以卖字画为生,我的字画都送人了。
你要买字画我可介绍你去找赵朴初、吴冠中他们,对方回答他们的价位太高。
汪老又问为什么要我的字画?画店老板回答说一个客户点名要您的字画。
汪老说我从来不卖字画。
说完就婉转地下了“逐客令”。
(二)自西南联大毕业后,汪曾祺曾到建设中学任教,并在那里结识了施松卿女士。
这个比汪曾祺大两岁的女孩后来成为他的妻子。
她也是西南联大的高才生,开始在物理系,后转入英语系。
1946年,两人来到上海。
正值内战期间,环境恶劣,因为找不到职业,汪曾祺情绪很坏,沈从文写信骂他:“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中有一枝笔,怕什么!”在沈从文的鼓励和帮助下,汪曾祺后来辗转来到北平,在历史博物馆谋了个馆员差事。
汪曾祺:赤子心诚,宠辱不惊

素材实战\经典人物□编辑/高明燕程 诚16日,化”。
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大淖记事》。
汪曾祺的一生,长流,随遇而安。
正如沈从文所言,“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们家是比较随便的,而他也认为自己算不上有什么大成就,也不好在我们面前太狂妄,所以他对自己的评价说的不太多,顶多在聊天的时候提一提。
在我们家说话真的挺随便,其实我父亲说话经常会受到我们的攻击和批判,这时他就会说‘你们要对我态度好一点哦,我以后可是要进文学史的人’。
”汪曾祺的长子汪朗回忆说,他常常直呼之为“老头儿”:老头儿在家里最大的特点就是平等,每天为家人买菜做饭,从不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里。
父亲在家时话经常会受到他们的“攻击”,每次话不投机,父亲就会自顾自跑到自己的小书房里“运气”,过一会儿再出来,家里的气氛非常随意。
1980年代初,汪曾祺正在创作小说《受戒》。
那个时候家里也没啥地方可以让他专门写作,大房间里全是床,小房间里倒是有一张桌子。
到了晚上孩子们谁也不准吵他,一吵他就发脾气,当他心里有东西的时候,他还是想迫不及待地表现出来的,就好像母鸡憋蛋没窝,他的大女儿总说他又要下什么坏蛋,后来他自己也接受了这个说法,向大家开玩笑说:“别闹、别闹,我要下蛋了。
”经典人物\素材实战这种平等,沿袭自汪曾祺的父亲。
汪曾祺十几岁就学会了抽烟喝酒,父亲喝酒,往往给汪曾祺也倒上一杯,抽烟一次抽出两根,儿子一根老子一根,老子还给儿子先点上火。
汪曾祺17岁初恋,在家里写情书,父亲在旁边跟着瞎出主意。
“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微评论:父母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是什么?汪曾祺一家人给出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有爱平等,互相包容,多点尊重,哪里还会有当下那么多的“代沟”问题呢?素材运用关键词:亲情;家庭轶事;亲子相处“我的老师沈从文”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就读于中文系,在校时他并不用功,自由散漫,常常逃课去逛翠湖,但是阅读极广,颇富文名。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8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8篇《汪曾祺散文》读后感1生活而能成家,可见此人的生活定是多姿多彩,情趣盎然,要比一般人更会打理生活,有着各种生活所需的妙招专长,能人所不能。
首先看了序言,知道主要选了游记和谈吃食两类文章,不免有些遗憾。
虽说有个词语叫管中窥豹,可那窥到的毕竟只是管中的一小点,整个豹子是啥样谁知道呢。
何况一向对游记类的文章不太感冒。
游游逛逛,走走看看,写下的文字多是浮于表面的描摹眼前所见,这类描摹大多是模模糊糊似是而非。
虽然作者在那津津有味很努力地想把眼前景物完美呈现出来,试图让读者产生共鸣,但很多时候都是让人雾里看花甚至莫名其妙。
如果没有更多人文或其他东西掺入,很难动人,远不如看看实物实景的图画和照片直接而过瘾。
整本书看完后,感觉很好。
作者语言描绘的功夫很厉害,对景物的描写很能传神,很多地方的白描都不错,在我看过的游记里算得上是比较好的。
整个节奏是淡淡的平缓的,娓娓道来,不急不躁,不激不厉,悠悠然,很舒服。
读丰子恺的文章也有这种感觉,那份从容的风采很感人。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或许就是君子之文吧,读之可以静心。
对于吃食,作者是极其用心的,不论何时何地都对之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而且不避大小贵贱,南北西东,好与不好,一律有滋有味乐此不疲。
读毕令人顿觉眼界一开,尤其是作者讲得野菜的内容让我心动,立即查找有关资料,狠狠补了下有关野菜的课。
好多菜就是身边眼前的东西,都没怎么关注过。
即使是每年都会吃的一些也仅仅是吃过了而已。
看着那熟悉的叶片植株感到好亲切呀。
世事洞明皆学问,不作有心人,怎成生活家。
汪曾祺生活家之称诚不我欺。
这本书还有一部分内容也很重要,那就是汪曾祺的画。
选了有二十幅画,基本都是菜蔬,花卉,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文人情趣。
画的优劣不予评论,图片印刷的也不太好,但基本路数反映了出来,与他的文字风格很搭。
这本书名为“生活家”,编选的文章内容主要是游记和吃食。
然而读毕发现其实主体就是“吃”。
因为,除了单说吃的文章,即使是游记,其中但凡能说到吃能拐到吃能和吃勾上联系的地方,作者都会毫不犹豫,兴致勃勃,大讲特讲,那怕一件事一段话重复出现也无怨无悔不厌其烦,必尽兴而后快。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800字优秀8篇

汪曾祺散文读后感800字优秀8篇读后感800字篇一当我刚上完四年级的第二学期时,我看到毕业班学哥学姐们在卖书,于是走过去看了看,恰巧就买了这本《我是你的守护星1》,看完后觉得非常好看,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去书店时也顺便留意到了这套书,但没想到这本书真的特别火,是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之一,而且已经出到4了,我立刻买了2-4.最近更是已经出到了最终篇6《星之痕迹》,我也买到了5-6.这个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一本是第四部。
山灵与人类两个本应和平共处的种族,却因人类的破坏环境与山灵的偏见,导致山灵隐居在森之秘境中。
但牧洲等人组成的摘星大队却打破了这个僵局,他们为了各自的愿望和梦想,听从星次神仙大梁的指示,却发现了另一个更大的秘密。
没看过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外国人有十二星座,却不知道原来中国古代就有了十二星次,我是鹑首。
这些故事,以不平凡的姿态,存在于这平凡的世界。
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决定!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中国古代星次诸神,自远古以来就守护着人类。
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十二位星次神仙,拥有不同的神奇力量,不同的信仰和立场。
在试炼人类的守护中,一幕幕悲喜剧一一上演,而一个个谜团和最终的结局,也一一浮出水面!这一系列书,每本都有自己的灵魂:信任、情绪、命运、梦想、记忆,以及最终的守护。
《我是你的守护星》系列每一本都是一个全新的故事,可他们的命运却又紧紧地绑在一起,而这一切都源于守护。
每个人,心中都有着自己要守护的人,爱的人,所以他们有了前进下去的动力与希望,不能够放弃,也不会放弃。
而我们的平凡与不平凡,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读后感700字篇二“成功之花,人们只惊讶它开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它的芽,渗透了奋斗的汗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读了《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
这句话像火花一样,闪耀在我心间。
的确,成功是每一个人都向往的,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够获得成功呢?爱因斯坦总结了一个公式:成功=X+Y+Z。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小组写了一段“天下国家”综合性活动开场白,请完成下面小题。
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地流淌在国人殷.(①yān\yīn)红的血液里。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得以从无数磨难中觉醒的原因,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②jūgōng jìn cuì),锲.(③qì\qiè)而不舍地投身到民族复兴中。
面对令人深恶.(④wù\è)痛疾的日本侵略者,诗人光未然向哺.(⑤bǔ\pǔ)育中华儿女的母亲黄河发出深情的歌唱;端木蕻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铮铮誓言,喷涌而出;闻一多先生,(⑥wùwùqióng nián),苦苦找寻救治民族的文化良方。
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担当之心,他(她)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⑦fùrújiēzhī)。
和平年代,每一位坚守岗位、沥尽心血的平凡人都是(⑧dāng zhīwúkuì)的英雄,他们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他们也被这个世界照得锋芒毕露。
让我们对每一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1)请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填写词语。
(2)语段中划横线的词语和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亘古B.沥尽心血C.斑斓D.锋芒毕露(3)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
二、情景默写2.小组收集了“家国天下”的古诗词,请你补全。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古人们也身体力行着这一点。
木兰替父从军,不畏塞外战场“①______,①______”的恶劣自然环境,这是对国的守护;李白由柳思留,由己及人,一句“①______,①______”,这是对家的怀恋;岑参远赴边疆,途中望乡,一句“①______,①______”,这是报国奉亲难两全的无奈;王维独坐竹林,享受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一句“①______,①______”,这是和自我的对话。
谁持彩练文中舞———浅析《晚饭花》中的色彩奥秘

谁持彩练文中舞———浅析《晚饭花》中的色彩奥秘作者:迟晓旭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9期摘要:汪曾祺对色彩的感知十分敏锐,从儿时对大自然中万物色彩的洞察到作画时对色彩的自如运用,无不透露出他对色彩的执着追求,他的小说也时常流露出色彩的印记。
《晚饭花》中,汪曾祺赋予孙小姐“珠子灯”般华丽的色彩,赋予王玉英“晚饭花”般艳丽蓬勃的色彩,赋予三姐妹水一般的色彩,这不同色彩的差异正蕴含了汪曾祺独特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
关键词:汪曾祺《晚饭花》色彩汪曾祺曾在文章中写道:“世界充满了颜色。
”的确如此,色彩的千差万别既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
在《晚饭花》中,汪曾祺通过对“珠子灯”“晚饭花”以及“三姐妹出嫁”三个故事的描写,有意识地赋予主人公不同的色彩。
探讨这些色彩的内涵,深度挖掘其潜在意义,可以进一步了解汪曾祺的美学理想。
一《珠子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孙家大小姐孙淑云,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家教良好。
她思想很新,受到外来新文化思潮的洗礼,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熟读诗词,“丈夫王常生思想也很新,在南京读书时就秘密地加入了革命党”。
同时,孙小姐的思想也很旧,被中国传统观念禁锢,在丈夫离世后,坚持“守节”的观念,直至孤独地死去。
汪曾祺在刻画孙小姐这样一个大家闺秀时,将她的命运与珠子灯的单调色彩紧密结合。
珠子灯是富贵吉祥的象征,“有钱人家的小姐出嫁的第二年,娘家要送灯。
送灯的用意是祈求多子”。
珠子灯是一堂灯中最为华丽的一盏,它是“绿色的玻璃珠子穿扎成的很大的宫灯。
灯体是八扇玻璃,漆着红色的各体寿字,其余部分都是珠子,顶盖上伸出八个珠子的凤头,凤嘴里衔着珠子的小幡,下缀珠子的流苏”。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绿色是一种和谐的颜色,象征着生长和富足;红色是一种鲜亮的颜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
珠子灯以典雅的绿作为底色,以艳丽的红进行辅饰,两种颜色的完美结合,让珠子灯散发出浪漫又不失庄重的色彩。
孙小姐也具有珠子灯般的颜色,作为“有钱人家的小姐”,可以说是内外兼修,光鲜亮丽的外表与传统诗书气质完美融合,集大家闺秀之姿于一体。
汪曾祺鉴赏家赏析

汪曾祺鉴赏家赏析汪曾祺鉴赏家赏析引导语:汪曾祺的《鉴赏家》一文被选入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之中,位于“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一模块,下文是原文赏析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鉴赏家》是作家汪曾祺的名篇,我和小说中主人公叶三同是果贩,我以水果商贩的视角来鉴赏《鉴赏家》,用平民化语言,心理式描述,随笔式自由,家常式交流,谈谈我的感受和理解。
我是“汪迷”,迷上作家汪曾祺后,写了两篇赏析文后。
我和汪曾祺夫人施松卿侄子施行老师,在网络上不期而遇了。
施老师今年85岁高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退休教师。
世界华文文学家协会副理事长,现在身体健康,精神饱满,乐观豁达。
笔耕不缀的老者。
施行老师进入八旬之后,才开始文学创作,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
而且精神矍铄,文思泉涌,愈战愈勇,81岁公开出版了《汪曾祺文学阅读词典》,82岁合编出版了《文史趣闻百篇》,83岁出版了自传体《玩年集》,84岁又合著出版了《上外情》。
最近又合编出版了《难忘的苏俄岁月》,现在仍在写作,时常应邀到上海高校做文学与人生讲座。
其精神和毅力着实令我钦佩,值得我终生去学习。
施行老师不认为自己进入垂暮之年,而是进入大玩特玩之玩年,施老师把他的4句人生箴言告诉我:“玩年靠文学熏陶,生命靠激情燃烧,身体靠健康保障,信念靠理想塑造。
”以励共勉。
施老师对我很感兴趣?问了我很多问题?问我是如何迷上汪曾祺了?问我一个水果小商贩怎么会迷上读书写作的?问我的学历?问我的家庭?问我现在有什么生活困难?让你很自然地感受到,施老师的悲悯情怀。
施老师的年龄正好是我的两倍,他儿子只比我小两岁。
我们没有年龄和身份的隔阂,每天早晚相谈文学,谈人生,谈养生。
和我说不为人知的汪曾祺的家庭趣事。
说我很像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中的主人公叶三呀?如果你没读过这篇小说,值得你认真一读。
汪曾祺的小说名篇《鉴赏家》说的是两个身份迥异的人,画家和果贩。
演绎着“伯子牙摔琴知音”生死相随的佳话。
其文化内涵和社会教育意义,当属中华文化之魂宝,也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