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千亿城建资金哪里来
武汉是怎么落后的

外面出差,跑的地方多了。
真的是觉得武汉太落后了,,和这么大一个城市规模太不相符合了~ 虽然这几年城市建设搞好了很多。
但是比起别人的脚步,却是要慢多了的.今天看了猫扑网上的一篇文章很是感慨,就转载到公司网站上来.给大家看看.谈到湖北的落伍,湖北人都急得要死,一个劲地拿自己反省开刀,恨不得拿祖宗的文化根子出气。
其实大家都错了,湖北这么好的地方,这么聪明的人,有这么好的工业基础,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呢?先别忙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湖北的落后是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在2000年的时候达到了落后的“顶峰”,我们看看从95年到2000年这期间发生了些么事情。
改革开放的顺序是四个特区—沿海14个开放城市—沿江沿边开放—西部大开发—到现在的东北振兴。
湖北也就是在国家的政策下,95年左右把武汉、黄石、宜昌列为一类对外开放城市,然后就在此同时,国内利用外资的正处在低潮,没起什么作用。
与此同时,国家批准了一批国家级的开发区,湖北的武汉、襄樊都有份。
这不是主要的,我们大致地可以把国家所制定的税率列一下:浦东(比特区还特,牛)—特区(四个加海南)—14座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开发区。
所以湖北和武汉沾就是沾这点开发区毛毛雨的光,你相信一个国家内部有这么多不同的税率吗?可事实就是这样,当欧盟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时,我是很解恨的。
也就是说,同样一座工厂,在这些地方收的税是不一样的!!资金当然往低税率的地方跑,所以湖北就处在劣势。
另外在湖北这样的内陆省份投资的工厂,价格如何竞争得过别人?这是其一,缺少政策扶持。
其二是缺少国家大量的资金扶持。
湖北是个老工业基地,在朱某上台的90年代中期,湖北及武汉大量地破产国企,大批的职工下岗,这是国家战略的一部份,破的是哪些厂咧?可以统计一下,不是国家直接投资的,像武钢、武船、武重、东风这些国家搞的,是破不得的,死也得休眠,死的是湖北省属的国企、集体所有制企业,一下差不多全没有了。
当然,湖北还算不上重灾区,东北才算。
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村镇建设项目市级奖补资金计划的通知

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村镇建设项目市级奖补资金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06.12•【字号】武城建〔2018〕41号•【施行日期】2018.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村镇建设项目市级奖补资金计划的通知各新城区建设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生态振兴,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委对各区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经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并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现下达2018年第一批21930万元的村镇建设项目市级奖补资金计划,余下资金待建设条件进一步成熟后再行安排下达。
本次计划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精准扶贫-贫困村镇建设项目(详见附表1)。
项目申报投资3193万元,本次安排市级补助资金1133万元。
主要是对新洲、黄陂、蔡甸、江夏4个新城区贫困村镇的基础设施项目按规定进行奖补,着力补齐贫困村镇市政基础设施短板,重点解决贫困群众呼声强、期盼高,群众最急、最迫切的出行难、环境差等民生项目,包括街(乡镇)建成区及部分扶贫村市政道路及其配套的排水、绿化,居民休闲活动广场、街头小游园等项目。
二、乡村振兴-生态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详见附表2)。
项目申报投资125188万元,本次安排市级补助资金17000万元。
主要是对已列入生态特色小镇创建名录的项目进行奖补,重点补助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和环境整治工程项目,力争尽快打造一批具有武汉特色的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定位明确、文化内涵丰富、城镇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特色小镇。
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详见附表3)。
项目申报投资12620万元,本次安排市级补助资金3797万元。
主要是对蔡甸、新洲、江夏等3个新城区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进行奖补,加强道路桥梁设施、绿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项目的建设。
城市化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譬 零
急
瞧 毯 参与
小变 , 三年 一大 变 , 来变 去 割裂 了 城 变
市 的文脉 。二是 城市规 划功 能弱化 、 束 约 软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 市的规划从制定 、执行到 监督都是 由一个 部门一手操办 , 缺少全民参与监督机制 , 往 往 是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 置于城市规划之
≈ 蕾
吸引投 资 , 不惜被投 资商牵着鼻子走 , 规划
成 了摆设 。“ 特色危机”不仅反映在 城市建
辑进每 强 薯 薯 颟 豪赣 中需受 甍 i、 弓 聚, 试镪 弼绡醚氇 j 镜 瀑鼹彀 嘲嘲 毫 键 终饕 媛 弼舫斌 | |l 竞龛舞 冁婚 《_ 潜 嫱 繇事
失去 了城市发展的根基。王 明浩认为 , 建设
特 色城市要处理好 四个 关系 :一 是尊重 自
然, 减少人工干 扰。要尽可能地顺应 、 利用 和 尊重 富有特色的 自然 因素 ,在 尊重 自然 规律 的前 提下 ,创造 自然与 人工相结合的
所谓地产信用,就是在城市规划的区
美好环境 。二是力求多样 ,不忘 统一协调 性 。城市建筑应 当多样化 , 同时又要维护城 市的统一性 、 整体性和协调性 。三是尊重历 史, 审慎发展新型建筑 。城市在发展的长河
中, 总是新建筑与 旧建筑并存 。有特色的现 代城市 ,一方面要珍惜 和保护具有历史 文 化 传统的旧建筑 ,另一方面又要建起一批 具有 时代感和创新意识 的新建筑 ,但不能 把 旧的统统拆毁 ,以新盖 旧。四是抓住重
一 一 一 一 蘩 赫
地产信用被开放 ,就好像是把_个精灵给 释放出来 ,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 “ 。 大胆利用民闻资本 中央财经大学教
・
0 。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来源问题研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来源问题研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对于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非常重要。
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那么这些资金从哪里来呢?一、政府资金政府是最主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之一。
政府的投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中央财政拨款,另一种是地方政府配套资金。
中央财政拨款主要用于重点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则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政府资金的优点在于其稳定性和长期性,利于实现长远规划。
但政府资金来源一定程度上受限于政府收入,而且政府腐败和不透明可能也会延缓项目进度。
二、社会资金社会资金是指来自企业、个人、非政府组织的资金。
这种资金通常用于城市公共设施,例如公园、文化中心、市民广场等。
社会资金的来源十分广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筹集,例如通过捐款、招商引资等。
社会资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投资效率,有利于增强公众参与感,同时也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但社会资金所筹募的资金量常常受到捐赠人的个人意愿和经济能力所限,可能无法承担大型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求。
三、国际贷款国际贷款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中相对新的一种,近年来由于中国对外合作不断增加,国际贷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际贷款通常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开发性金融机构提供,主要用于满足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资金需求。
与其他资金来源不同的是,国际贷款还要面临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和政治不确定性风险。
此外,国际贷款与外汇货币的储备经营、汇率调整等问题也有一定关联。
结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需要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和资金来源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
政府资金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社会资金较灵活。
而通过国际贷款来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是在资金范围更为广阔的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科学规划。
武汉市财政局、市经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武汉市财政局、市经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正文:---------------------------------------------------------------------------------------------------------------------------------------------------- 武汉市财政局、市经委关于印发武汉市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财政局、经贸委、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在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千亿板块百亿园区的通知》(武政[2008]9号)精神,加快我市千亿板块百亿园区的建设步伐,特制定《武汉市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三月十三日武汉市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为加快我市千亿板块建设步伐,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在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千亿板块百亿园区的通知》(武政[2008]9号),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是指通过国家对开发区进行清理整顿以后,经国家发改委备案,省政府批准的我市六个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即:武汉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武汉汉南经济开发区。
二、从2008年至2011年,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各远城区财政按不低于1:1的比例匹配。
三、各远城区财政设立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专户,专户资金由市级财政拔付的专项资金、区财政匹配资金、开发区新增税收返还等部分组成。
四、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贷款贴息或资金补助、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园区企业资助等。
五、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及拨付(一)各开发区要严格按规定分别向市财政局和市经委提出具体建设和发展项目(包括项目名称、项目总金额、具体用途及资金来源等)。
武汉市拓宽建设资金筹集融通渠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宋传信[1];陈祖华[2]
作者机构: [1]武汉市计划委员会财政金融经济调节处;[2]武汉市计划委员会财政金融经济调节处
出版物刊名: 学习与实践
页码: 27-30页
主题词: 资金筹集;武汉市;建设资金;筹融资;预算外资金;资金来源;融通;投融资体制;地方政府;间接融资
摘要: <正> 建设资金紧缺,是长期以来困扰武汉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加大投入,启动和盘活存量,而加大投入的关键是拓宽建设资金筹集融通渠道。
但是,如果仍按传统思路来进行筹融资就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沿海发达地区和我们自身的实践已经证明,建设资金的筹集融通一定要走市场化社会化的道路,必须通过投融资体制的演化改革,不断进行建设资金筹集融通渠道的创新。
一、武汉市拓宽建设资金筹集。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千亿板块百亿园区的通知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千亿板块百亿园区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23•【字号】武政[2008]9号•【施行日期】2008.0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在远城区省级经济开发区创建千亿板块百亿园区的通知(武政〔2008〕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加快推进武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全面统筹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贯彻落实2007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区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实施“工业兴区、工业强市”战略,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蔡甸、江夏、东西湖、汉南、黄板陂、新洲区(以下简称远城区)以省级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为基础创建工业经济“千亿板块、百亿园区”。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2007-2011年,全市远城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将武汉城市圈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部署,优先发展工业经济,辐射和带动武汉城市圈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以开发区为载体,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努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延伸产业链,促进关联企业向开发区集聚,加快远城区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改善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努力形成城市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工业配套完备的城乡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到2011年,远城区开发区创建“千亿板块、百亿园区”发展目标为:6个远城区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超千亿,每个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其中武汉阳逻经济开发区、武汉吴家山台商工业园区分别达到400亿元,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和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分别达到200亿元,武汉汉南经济开发区达到100亿元。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来源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来源分析【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也在不断的加快,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与基础的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也在日益的加重,本文就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进行了分析。
标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资金来源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存在这很多问题,例如投资的主体还很单一,资金的来源还很有限,建设管理还不是很先进,法规的相关性建设还有待进步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
本文对于城市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城市基础设施概述基础性设施是支持一个国家经济运行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基础部门,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的水平以及社会生活的质量高低,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越全面、越发达,则这个国家的经济就会越顺畅,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就越高,生活越便利。
在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两种,广义与狭义,并且所要讨论的是狭义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人民生活与生产提供服务与条件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这也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
它主要是包含六个系统,即能源、邮电通讯、交通运输、水资源及给排水、城市防火、生态环境。
此外还有二十多个子系统。
根据项目的区分理论,如果是按照投资的行为然后对项目进行分类,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就可以分为经营性质的项目以及非经营性项目,对于后者的投资行为应该是由政府予以承担,按照政府的投资的运作模式进行的,资金的来源就是政府的财政投入,并且以固定的费税以及税种来保障,权益归属政府。
经营性项目是由社会进行投资,其投资的主体一般是国营、民营、以及外企。
其融资、建设、以及运营与管理都是由投资方予以决策,权益归属投资方。
经营性项目又可以分为准经营性项目以及纯经营性项目。
对项目进行区分的目的就是将经营性项目与非经营性项目分开,即将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进行分开。
非经营性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应该做好规划,要保证重点、量力而行,要尽量的减少风险。
而对于纯经营性项目应该真正的将其在市场中展开,通过招标的形式公开公平的进行竞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市千亿城建资金哪里来
(2006-03-31 05:59:52)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记者王溥黄宏
[核心提示]
3月10日召开的武汉市城建工作会透露,今年城建资金计划投入166亿元,但财政直接投入只有21亿元。
21亿如何能“拨”动166亿的项目?
在汉口台北路225号,有几间普普通通的办公室。
这里是武汉城投资金管理中心,它掌管着武汉城市公共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资金。
这个弹丸之地,能担此重任吗?
未来5年,武汉千亿“美容”
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蝴蝶。
这只蝴蝶便是饱享“九省通衢”美誉的大武汉。
近十几年来,历届市政府都在苦苦求索,怎样让这只曾经折翅的蝴蝶再次翩翩起舞,但每任市长不得不面对同样一道难题:钱从哪里来?
因为缺钱,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开始策划的轨道项目,过了8年才得以开工;因为缺钱,1997年初提出的18条道路改造计划,次年才姗姗启动;因为缺钱,巧妇难为,2003年3月上任仅两个月的市长李宪生在北京“两会”上三次大声追问:“武汉在哪里?”
不少市民可能已经注意到,近几年,武汉犹如一匹矫健黑马,奔腾了起来,建设项目明显增多,大型公共设施次第开工,脏乱差的“老帽子”正在扔掉,不少游子回来后感叹“武汉变得越来越陌生”。
今年初,武汉市城投集团端出的一项宏伟计划更是引起广泛关注:“十一五”期间,江城用于城建的投资总额将达到973亿元。
3月12日,出席全国“两会”的李宪生再次语惊四座:武汉要“四两拨千斤”,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面对近1000亿大投入,面对李宪生的豪气,这一次,轮到市民迷惑不解:武汉一下子哪来这么多钱了?
21亿投入欲撬动166亿工程
近几年来,武汉市的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快速增长,但政府“财库”几乎没有饱满过。
“money,money,money”,就像一首外文歌曲所唱的那样,武汉“脱胎换骨”如此需要资金扶助。
(如下表所示)
3月10日召开的武汉市城建工作会透露,今年城建资金计划投入166亿元,但财政直接投入只有21亿元。
“这是武汉城建史上,单年最大的财政投入”,建委对这个数字感到满意。
可是,21亿如何能“拨”动166亿的项目?
在汉口台北路225号5楼,有一家叫武汉城投资金管理中心的单位,它掌管着武汉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所有资金。
城投公司总经理彭俊的答案是:城投直接融资94.32亿元,利用外资5.85亿,各区自筹5.47亿,国债资金0.43亿,业主自筹7.66亿。
还有像武汉新区、后湖片区改造等属封闭运行项目,筹资31.40亿。
就这样,166亿在分解中化为无形。
悲壮的资金管理“革命”
坐在城投中心一间普通办公室里,大到一座桥梁,小至一条街巷,铺建到了哪里,办公室“主管”张灼都能了然于胸。
“说起来轻巧,做起来可没这么简单。
”张灼耸了耸眼镜,慢慢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程”。
长江二桥怎么建起来的?靠吸引外资。
但外资不是招之即来的呀。
怎么办?1997年,“抄袭”上海经验,成立城投集团,把武汉市的公共建设项目集中到一个篮子里。
这场“收堆儿”的改革,从诞生的那天起,争论就没停息过。
一些部门叫嚷:“牛”了一个城投,我们都被“踩瘪”了。
2004年年初,各家银行异口同声地承诺“全力支持贷款”,到了4月份,上面突然宣布银根紧缩。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有关领导和部门措手不及。
关于城投“夺权”的争论也戛然而止:城投都贷不到款,“散兵游勇”还管用?
市长专题会一场接一场召开。
2005年2月,专题会开到第十一场的时候,李先生站了起来,一锤定音:只有将所有建设项目资金集中管理,才能催生放大效应,“四两拨千斤”。
一个多月后,“武汉城投资金管理中心”悄然落户台北路225号。
如果说城投成立被人称为“夺权”的话,这次则被视为“抢钱”。
“用钱不方便”等各种非议从各个角落传来。
但事实很快让杂音消逝。
尽管张灼的语言非常平和,但从他不断变换的表情可以看出,这场对武汉意义深远的“革命”,是何等必要,又是何等痛苦。
武汉城建的超级“操盘手”
集中管理,直接支付。
简单8个字,实则不简单。
所谓集中管理,是将分散在市政、城管、水务、燃气、路桥等部门的150多亿元资产(净资产56亿元)集中起来,“打包”融资。
然后改变将资金划到各个建设单位的做法,由中心审核各建设单位的报表后,将钱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和拆迁户。
这种新模式,使城建资金调配更“阳光”、减少了“跑冒滴漏”。
更具意义的是,这些钱由分散到集中,可按轻重缓急进行调配,产生第一次放大效应;用集中起来的钱作资本金所获得的贷款额度增多,又产生了第二次放大效应。
张灼说,过去,城投一天到晚求银行,现在谁给我贷款,中心的资金就存哪家银行,两者处在对等位置,利益“捆绑”于一体。
动辄上百亿的大蛋糕,还戴上了政府信用“安全帽”,还怕没人来抢吃!
通过这种方法,去年城投通过中心融资94.33亿元,超过城建投入总额的一半,并且“破天荒”地发行了10亿元企业债券,一面世,即被抢销一空。
作为武汉“美容”的参与者,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行长林放对“集中管理,直接支付”的运营模式给予极高评价:全国首创,既节约建设资金,又提升了城建管理水平。
去年该行对武汉发放贷款44亿元。
李丁在武昌区建设局工作过多年,在他眼里,“革命”后,资金拨付率和流转率明显提速,去年是该区资金到位最多、到位最快的一年。
武昌城建工程处的黄承杰说,直接支付能很快拿到工程款,工人积极性明显提高,去年底过春节时,该工程处没有发生一起因拖欠民工工资而扯皮的,这在多年来还是第一次。
据有关部门统计,资金中心建立以来,已有65家代建单位、170个建设项目和几十家施工企业来办理了结算手续,日均结算金额8000万元,成为武汉城建名副其实的超级“操盘手”。
举债之路能走多远
城建大张旗鼓,举债越来越多,会不会哪一天背不动了呢?
张灼说,从目前武汉市的债务总量看,只占GDP的5%-10%,债务结构在安全范围内。
去年,中心先后调配25亿元,用来偿还包括拖欠工程款在内的各类旧债,债务管理也走上正轨,每笔贷款本息都能做到提前排出还款档期。
近年,市财政投入每年增加3亿元左右,这笔钱还本不足,但还息有余。
城市建设有高峰期,也有平台期,借债不一定会逐年增加。
武汉市财政收入去年出现增长100亿元的好势头,今后对城建的投入将会明显增大。
更重要的是,污水处理、燃气建设、过江桥梁等项目也开始进入回报期。
“当然,有关部门已在研究如何提高还款能力。
”张灼认为,地租差价等“市场回补”手段都可供借鉴,中心也可能往财务公司的方向发展,届时,大武汉建设就不必年年“寅吃卯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