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案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北师版八年级上第三章3.1、3.2学案邢进文

【同步教育信息】北师版八年级上第三章3.1、3.2学案一. 本周教学内容:§3-1 运动的描述§3-2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过程]一. 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参照物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取一个我们认为不动的物体做标准,去判断其它物体的运动,取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如,在林荫小路上并肩散步的两名同学,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以其中一名同学为参照物,另一名同学就是静止的。
4. 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的选取:1)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如:小小竹排江中游,微微青山两岸走。
”2)同一物体,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也不同。
如: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飞机的空中加油技术起源于60多年之前。
1923年4月,美国陆军曾用两架小型飞机作试验,在飞行中靠人工用手抓住导管进行世界上第一次空中对接加油。
现代的飞机空中加油常常是借助于空中加油机在8000m以上的高空,即同温层(或叫平流层)进行的。
在这个空域中大气温度基本上不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气流很平稳,现代大型飞机和先进的加油机最佳飞行高度在一万米上下。
实施空中加油通常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会合,必须保证受油飞机和加油机不发生相撞,受油机从加油机下方进入,先在加油机锥管5m以外3m以下作加油前编队飞行;然后,再以比加油机快0.6m/s~2.5m/s的速度慢慢地将受油管插入锥管中;第三是加油,最重要的是保持两机的高度、速度、航向、倾角等相对位置的协调一致,双方都小心翼翼地操纵着各自的飞机;加油完受油机缓缓减速,退出加油插头,双机脱离。
)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八年级物理上册 3.2 探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探讨-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速度;明白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
2.明白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及图象含义。
3.通过实验培育学生的观看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强调让学生在进程中体验、在进程中学习科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实验探讨物理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速度的概念。
难点:速度图象。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物体运动有快有慢,哪些方式能够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关情景举例:(1)龟兔赛跑的故事中,什么缘故判定乌龟成功?(2)百米短跑中以什么标准确信冠军?(3)如下图,小汽车和自行车,谁运动得快?又是以什么为依据?学生总结:1.在运动进程中,跑在前面的跑得快;2.在抵达终点时,先抵达的跑得快。
引入:在这两种比较方式中,什么物理量是相同的,什么物理量大小不同?推动新课1.猜想(1)在相同时刻内比较运动路程,运动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2)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时刻,时刻越短,运动越快。
2.定性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定性比较。
发言:利用两个坡度不同的斜面,把两辆小车放在斜面上,由猜想(1)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在途中比较谁运动的路程长;由猜想(2)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看谁先到终点。
学生设计表格(如下表)小车运动路程长短运动时间长短快车慢车学生实验:(2)教师巡回指导;适时评判。
3.定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引导学生如何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定量比较。
发言:由猜想(1)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在1 s的时刻内别离测出运动的路程;由猜想(2)可设计,让两辆小车同时从斜面顶端滑下,测出抵达终点的路程,再别离测出抵达终点的时刻。
学生设计表格:小车运动路程(cm)运动时间(s)运动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cm/s)快车慢车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数据。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第三章2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知道常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预习指导:
1、你知道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吗?你能说出它们的之间进率吗?
2、讨论:育课上如果想比较两位同学跑步快慢可采用那些方法,
3、设计实验探究:利用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思考:①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
②怎样定量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慢?
4、想一想:如果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不同,路程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的快慢?
5、速度的定义,速度计算公式及公式变形,速度的基本单位和常用单位换算,
6、阅读教材:了解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用数学知识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三、过关检测:
1、72 km/h= m/s
2、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的隧道,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时108s.求火车的运行速度;
3、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3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回答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
4、甲乙两物体沿同方向同时出发,由图像可判断甲、乙均做运动,10min后甲乙相距m
四、课后反思:归纳有关速度计算题解题步骤。
《3.2.1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导学案
主备人:李金陶学案执行人:时间:2011年11月26日
课题
3. 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课型
问题解决课
课时
1
上课时间
2.变速直线运动计算公式;
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原则,精心创设问题情景,提供探索途径,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在讨论中获得知识,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和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物体运动快慢用速度表示。②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用m/s表示。③能用速度公式v=s/t进行简单计算。④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包含两个问题:一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体现落实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二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概念——速度,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中。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活动学会定性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已经学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等问题,因此学生对本节内容并不陌生,可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和速度公式的使用、物理量的单位、物理解题的规范性上。
教师:用《问题训练拓展评价单》对知识进行规指导。
学生倾听,做好记录.
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5分钟
创设反思情境
1、 本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学习中你有何收获与体会?
2、教师补充.
1、学生总结知识点;
2、学生谈体会
板书设计
3.2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 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动画《百米赛跑比较运动的快慢》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2)知道速度的单位.会进行m/s、km/h之间的单位换算。
(3)知道变速运动,知道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谁先到达谁跑的快(路程相同,时间短的快)2.在为到达终点前怎样比较谁跑得谁跑在前头谁跑的快(时间相同,路程长的快)学生讨论出方案并设计记录表格学生分组实教师提供两辆不同规格的玩具小汽车方案:验A、B,长木板、钟表、刻度尺等工具.a.比较两辆小车在相同时间内,哪a.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性比较辆行驶的距离长,或让小车行驶相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同的距离,看哪辆用的时间短.b.记录下两辆小车行驶的时间t、11.如何定性比较两辆小车运动的快t,测量出它们行驶的相同距离s,2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别计算出s/ t、s/ t 的比值,1 2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 内行驶的不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同距离s 和s,分别计算出s/t、1 2 1s/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2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三、实验操作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概念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骤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描点连线画出图像.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别计算出s/ t、s/ t 的比值,1 2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 内行驶的不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同距离s 和s,分别计算出s/t、1 2 1s/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2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三、实验操作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概念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骤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描点连线画出图像.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慢?可以有哪些方法?分别计算出s/ t、s/ t 的比值,1 22.怎样保障两辆小车能做直线运动?比较它们的大小;还可以记录下两b.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定量比较辆小车在相同的时间t 内行驶的不小车A、B运动快慢的方案.讨论的参考题目有:1.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离?同距离s 和s,分别计算出s/t、1 2 1s/t的比值,比较它们的大小.22.怎样测量两辆小车运动的不同距学生设计表格并小组讨论交流.离?3.怎样记录小车运动的时间?学生分组实验三、实验操作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讨论比较A、B小车运动快慢的依据和条件;交流讨论得出的定性结论.教师讲解: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需要用路程和时间两个物理量,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概念并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单位又是什学生自己说出公式,并自己推导出速度的单位.骤学生分组实验:让玩具小车在直木板上做快慢不变的学生分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表格、描点连线画出图像.直线运动,从某一时刻起,测量出跟时间相对应路程的一组数据: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描点法画出s—t时间图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图像的物理意义:说明过原点的一条直线,代表车行驶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即s/t是个恒量.本节课设计为一个大探究,渗透了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等环节,力图较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调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另外,图像法的学习渗透了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八年级物理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教案

探究目标:通过对比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了解物体运动的速度与物体性质的关系。
探究器材:计时器、不同质量的小球(如篮球、乒乓球等)。
探究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何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的质量对运动的快慢有何影响?2.分组讨论,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
3.安排实验:将不同质量的小球放在同一起点上,用计时器计时,观察小球运动的快慢。
4.学生回答问题:小球运动的快慢与小球的质量有何关系?5.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质量,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快慢呢?6.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7.引导学生进行新的实验:保持质量不变,改变物体的形状(如将乒乓球变形、将篮球压扁等),观察不同形状物体的运动快慢。
8.学生回答问题:不同形状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何不同?9.教师总结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证明:物体的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形状有关。
10.教师给出正确的结论:质量越大、形状越不规则的物体,运动越慢;质量越小、形状越规则的物体,运动越快。
11.教师带领学生思考:除了质量和形状,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快慢呢?12.学生进行进一步探究:设计实验,改变其他因素,观察物体运动的快慢变化。
1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和自己的思考。
14.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和思考,总结不同因素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影响。
15.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物体运动的规律。
拓展探究:1.学生可以通过改变位移、摩擦力、空气阻力等不同因素,进一步探究物体运动快慢的规律。
2.学生可以设计其他物体运动快慢的实验,如比较不同长度的直线运动、弧线运动等。
3.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其他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理解。
评价与反思: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初步了解了物体运动快慢与物体的质量、形状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也进一步思考了其他影响物体运动快慢的因素,并进行了拓展的探究。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并培养了观察问题、设计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和思考的能力。
初中物理快慢教案

初中物理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
2. 理解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实物模型。
3. 计时器。
4. 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的运动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体的运动快慢?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些?二、探究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方法一: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方法二: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 各小组选择一种方法,利用实物模型和测量工具进行实验,验证所选方法的正确性。
3.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当路程相同时,用时越短的运动越快;当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的运动越快。
三、应用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甲车和乙车同时出发,行驶相同路程,甲车用时30分钟,乙车用时40分钟,甲车和乙车谁运动的快?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点评学生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但仍有部分学生对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3.2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学案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第二节《探究——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用路程——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速度(velocity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3)公式:v=t s ,s 表示路程,t 表示时间,v 表示速度; (4)单位: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 /s 或m ·s -1,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符号为km/h 或 km ·h -1 1m/s =3.6 km/h.【例1】 火车的速度是72 km/h ,小汽车的速度是30m /s ,自行车的速度是600m /min,比较它们的速度哪个大?思路与技巧 当物体的速度单位不相同时,要比较它们的速度快慢,首先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统一,本题将三者的单位统一为m/s 来进行比较.也可将单位统一为km/h 进行比较.火车的速度为v 1=72 km/h=72×s m 36001000=20m/s , 小汽车的速度为v 2=30m/s ,自行车的速度为v 3= 600m/min=600×sm 601=10m/s. 答案 v 2>v 1>v 3,即小汽车的速度最大.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 (1)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样的.在公式v=ts 中,不能认为v 与s 成正比,与t 成反比.因此无论s 和t 如何变化,v 与s (或t )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若在比较两个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我们可以说:“在t 相等的情况下,s 越大,v 就越大;在s 相等的情况下,t 越小,v 就越大.”这时,应注意前面交待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2)用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例如:一个物体以5m /s 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图3.2-1甲是它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此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3.2-1乙是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 轴的直线.图3.2-1【例2】 图3.2-2是小车运动的情景,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得结论是图 3.2-2思路与技巧 小车在0~200 m 之间,用时10 s ;在200 m ~400m 之间,用时10s ;在400~600m 之间用时10s ,由v=ts 可知,小车在这三段路程中运动的速度相等,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例3】 如图3.2-3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根据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信息二: ;信息三: 等等.图3.2-3思路与技巧 这是一道有关图像的开放题.由图可知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自行车的速度v=t s =s m 15200=13.3m /s ,跑步的人速度为v =t s =sm 25200=8m/s.还可知道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行驶的路程为200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5s 和 25s.答案 信息二:骑自行车的人速度大;信息三:骑自行车的人15s 内运动了200m ;信息四:跑步的人25s 内运动了200m ;信息五:图像中斜线越陡,速度越大.3.利用公式v =ts 进行计算由速度公式v =t s ,变形得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s =vt ,t=vs . 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的问题:(1)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如s 代表路程,t 代表时间,v 代表速度.多个对象相同的物理量字母符号右下角加标号进行区别,如t 1、t 2等;(2)理清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题方法,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解答;(3)计算时要注意将单位统一,单位也要参与运算,有时可以通过单位的运算迅速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对较复杂的物理过程,一般可通过画示意图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并列关系式进行求解.【例4】 一列长为360m 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1800m 的隧道,如图 3.2-4,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时 108s.求:(1)火车的运行速度;(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图3.2-4思路与技巧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是指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此时火车通过的路程包括隧道长和火车长.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是指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此时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减去火车长.答案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s 1= 1800m+360m =2160m 所需的时间t 1=108 s 火车运行的速度v=11t s =sm 1082160=20m /S (2)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时通过的路程s 2=1800m-360m =1440m由v=ts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 2=v s 2=s m m /201440=72s. 说明 第二问还可以有下列解法:由于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t s ,v=11t s =22t s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t 2=112s t s =ms m 21601082160 =72s. 【例5】 请你根据图3.2-5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1)提出问题 ;(2)补充条件 ;(3)结果(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图3.2-5思路与技巧 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开放性试题,应围绕两物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提出问题.但在速度、时间、路程三个因素中,必须知道两个才能计算出另一个.因题中两车的速度已经给出,所以只要在时间或距离间任意补充一个条件均可以.答案 (1)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2)两地距离15km(3)相遇时间t=v s =hkm h km km /100/5015 =0.1h.探究体验利用路程-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第一天(热情高涨地开始锻炼)小马以 170m/min 的速度匀速直线地跑步.用路程一时间图像描绘出小马跑步的情况.如图3.2-6,图像斜线上的每一点,速度值都相等.图3.2-6第二天(休息了一会儿)小马仍以 170m /min 的速度匀速跑步,但在跑到850m 处时,停下来休息了3min 后,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跑,如图3.2-7图像中外水平线表明,在休息时路程没有变化.图3.1-7 图3.2-8第三天(慢了下来)像第一天一样,小马以匀速跑步,但速度降为100m /min.如图3.2-8图像上斜线就与第一天不同了,运动的速度越大,斜线就越陡.探究点拨 图像表示一个量(如路程)随另一个量(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如从三个图像中能分析出小马三天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速度的大小情况.聊天室话题:怎样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胖胖:老师,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老师: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距离的长短”,如 3.2-9甲图;二是“通过相同距离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如3.2-9乙图,“速度”就是采用了前一种方法来定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解读】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二节《探究一一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精品导学学案(北师大版)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初步了解用路程一一时间图像描述匀速直线运动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速度(velocity)(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称为速度;s(3)公式:v= ,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t(4)单位:国际单位是米/秒,符号为m/s或m • s-1,常用单位有千米/小时,符号为 km/h 或km • h-1 1m/s= 3.6 km/h.【例1】火车的速度是72 km/h,小汽车的速度是 30m / s,自行车的速度是 600m / min,比较它们的速度哪个大?思路与技巧当物体的速度单位不相同时,要比较它们的速度快慢,首先必须进行单位换算、统一,本题将三者的单位统一为m/s来进行比较.也可将单位统一为 km/h进行比较.火车的速度为 w = 72 km/h=72 x 1000m = 20m/s,3600s小汽车的速度为 V2=30m/s,一、、1m自行车的速度为 V3= 600m/min=600 x =10m/s.60s答案 V2> V1> V3,即小汽车的速度最大.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s说明(1)某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样的.在公式v= 中,t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因此无论s和t如何变化,v与s (或t)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关系.若在比较两个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我们可以说:“在t相等的情况下,s越大,v就越大;在s相等的情况下,t越小,v就越大.”这时,应注意前面交待的条件是必不可少的;(2)用图像表示匀速直线运动.例如:一个物体以5m/ s的速度沿直线运动时,图3.2-1 甲是它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此可见,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s-t)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3.2-1乙是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 t轴的直线.3.2-1 图 3.2-2思路与技巧小车在0〜200 m 之间,用时10 s;在200 m 〜400m 之间,用时10s ;在s400〜600m 之间用时10s,由v=;可知,小车在这三段路程中运动的速度相等, 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例3】 如图3.2-3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 图线.根据图像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信息一 信息二 信息三图 3.2-3思路与技巧这是一道有关图像的开放题.由图可知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骑自行车的速度v= s = 200m=13.3m/ s,跑步的人速度为v =—=t 15st200m=8m/s.还可知道骑自行车的人和跑步的人行驶的路程为200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15s25s和 25s.答案 信息二:骑自行车的人速度大;信息三:骑自行车的人15s 内运动了 200m;信息四:跑步的人25s 内运动了 200m ;信息五:图像中斜线越陡,速度越大.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乙图【例2】 图3.2-2是小车运动的情景,根据图中相关数据可得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10> Ms 301等等.s3.利用公式v = 进行计算t由速度公式v= S,变形得计算路程和时间的公式:s= vt, t=-.tv解题的一般步骤和注意的问题: (1)认真阅读题目分析题意,列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并用特定的符号表示,女口s 代表路程,t 代表时间,v 代表速度.多个对象相同的物理量字母符号右下角加标号进行区别, 如t i 、t 2等;(2) 理清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思考解题方法,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解答;(3) 计算时要注意将单位统一,单位也要参与运算,有时可以通过单位的运算迅速发 现解题中的错误;(4) 对较复杂的物理过程,一般可通过画示意图进行分析,然后找到并列关系式进行 求解. 【例4】 一列长为360m 的火车匀速穿过一条长 1800m 的隧道,如图 3.2-4,测得火车完全通过隧道需时 108s .求:(1) 火车的运行速度;(2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图 3.2-4思路与技巧 火车完全通过隧道是指火车头进隧道到火车尾出隧道, 此时火车通过的路程包括隧道长和火车长.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是指从火车尾进入隧道到火车头出隧道,此 时火车通过的路程为隧道长减去火车长.答案 (1)火车完全通过隧道的路程 S 1= 1800m+360m = 2160m 所需的时间t 1= 108 s火车运行的速度 v= s1=2160m=20m / St 1 108s(2) 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时通过的路程 s 2= 1800m-360m = 1440ms由v=,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ts 2 1440mt 2= - ==72s.v 20m/s说明第二问还可以有下列解法:v= s,v= §■=邑火车全部在隧道内运行的时间 t t 1t 2S212160m 108s t 2=——==72s.s 12160m【例5】 请你根据图3.2-5所示两车及车速表的指示,完成下列过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条件 ;由于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写出简要计算过程) .图 3.2-5思路与技巧这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开放性试题,应围绕两物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提出问题.但在速度、时间、路程三个因素中,必须知道两个才能计算出另一个 .因题中两车的速度已经给出,所以只要在时间或距离间任意补充一个条件均可以答案 (1)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2) 两地距离15km (3)相遇时间 t= S= 15km=0.ih.v 50km/ h 100km/h探究体验利用路程-时间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第一天(热情高涨地开始锻炼)小马以170m/min 的速度匀速直线地跑步.用路程一时间图像描绘出小马跑步的情况.如图3.2-6,图像斜线上的每一点,速度值都相等 .第二天(休息了一会儿)小马仍以 170m/min 的速度匀速跑步,但在跑到 850m 处时,停下来休息了 3min 后,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跑,如图 3.2-7图像中外水平线表明,在休息时路程没有变化.图 3.2-图 3.1-7图 3.2-8第三天(慢了下来)像第一天一样,小马以匀速跑步, 但速度降为100m/min.如图3.2-8图像 上斜线就与第一天 不同了,运动的速度越大,斜线就越陡探究点拨图像表示一个量(如路程)随另一个量(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如从三个图像中能分析出小马三天跑步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以及速度的大小情况聊天室话题:怎样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胖胖:老师,用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还有其他表示方法吗?老师: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是“在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距离的长短”,女口 3.2-9甲图;二是“通过相同距离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如3.2-9乙图,“速 度”就是采用了前一种方法来定义的。
那么,用后一种方法能定义一个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 物理量吗?当然可以,不妨试一试,我们就将这个物理量叫做“快慢”.依照速度的定义。
“快 慢”等于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单位是“s/m” .例如:人步行1s 通过的路程约为1.1m ,则人的“快慢”就是 竺 =0.9s/m;自行车1s 行驶5m ,则自行车的“快慢”就是1.1mJ?=0.2m/s.显然,这样定义的“快慢”,它的数值越大,反而表示运动得越慢,与我们的思5m维习惯不一致.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更方便快乐套餐1.图3.2-10中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图3.2-10图 3.2-9戈遥5绑「祢范2•—摄录机每秒可摄照片 25幅,图3.2-11是踢球时所拍得的一段影片.踢球动作所需的 时间是()动作结束 图 3.2-11sX 5= 0.20 s3.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4. 一列长为L 的队伍在匀速前进,一通讯员从队尾将一封信送给队首的军官并立即返回 队尾,通讯员速度大小不变,在整个过程中队伍前进了 3L ,根据上述条件可求出( )A.通讯员走的路程B.通讯员的速度D.通讯员用的时间5. 图3.2-12中表示的是某物的运动情况,从图中可知物体在运动中曾停止过A.2 minB.4 minC.6 minD.Omin6.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是 100m/s. (1)身长30m 的鲸,尾巴被鲨鱼咬了一口,大约要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时间能感受到被咬;(2) 一个1.8m 的成年 人大约经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 时间能感觉到脚上被蚊子叮了一口.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8km/h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5km ,比较它们速度的大小( )C.队伍的速度」i/rtii图 3.2-甲、乙两辆小车运动的 s-t图像如图3.2-13所示.由此可判断:甲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动,乙做_________________ 运动.v甲= _________________ m/s, v乙= _________________ m / s, 在10min内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8.(荆州市中考题)“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实验方法.摄影在暗室中进行把照相机固定在地面上,门是常开的,但由于没有光照亮物体,底片并不感光 .光源是一只一 1闪光灯,它每隔0.02s 闪亮一次,闪亮的时间很短,只有大约s.光源发光时物体被照亮,1000底片就记录下这时物体的位置.分析如图3.2-14所示小球运动的频闪照片,就可知道它的运 动速度大小.请你用尺量一量,再算一算,它的运动速度最接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 m/s.图 3.2-149.一辆汽车行驶在合肥到南京的高速公路上, 汽车上的速度表指针始终指在如图3.2-1 5a所示的位置.汽车由图3.2-15b 中所示的位置 A 处行驶到B 处,需要多少时间?10. 电视台把无线电信号传送到高空中的通信卫星上,卫星再把信号传到地面上的其他 地区,这样就实现了卫星电视转播.在调试过程中,电视台本身也需要接收卫星传回的信号, 并和演播室用电缆传来的信号进行比较 .这时发现,卫星传来的画面上,人物动作的变化总比电缆传来的画面上相应的变化发生得晚一些(1) 解释产生这种时间延迟的原因; (2)已知通信卫星离电视台的距离大约是 36000km.无线电信号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同,估算画面延迟的时间(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x 108m/s).图 3.2-11.一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下表表示行驶时间t和对应的路程s.试画出该列车的s-t图像,并求出该列车的运行速度12. 小张用自己的脉搏跳动次数做计时工具测定大李百米赛跑的速度(如图 3.2-16).首 先,小张测定自己脉搏跳动的规律如下表, 然后他站在起跑位置指挥大李起跑, 大下达口令 的同时,开始数自己的脉搏,当看到终点发出信号时停止计数,此时数出脉搏跳动次数为 13次.图 3.2-1613.(广西桂林市中考题)图 3.2-17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自行车和磨托车 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图 3.2-17甲图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一试轻第这些话动乙图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3.2-18野兔在草地上以10m/s的速度向前方 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30m处以30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回答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要求两种解法,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图 3.2-18方法一:方法二:15.甲、乙两地相距 90km , A车以30km/h的速度从甲地开出,向乙地匀速前进,同时 B车以60km/h的速度从乙地开出,向甲地匀速前进.在两车匀速开出的同时,一只小鸟从甲地出发,以60 km/h的速度向乙地匀速飞行,当它遇到B车后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反向飞行,遇到A车后再次反向飞行,如此反复,直至两车相遇时,小鸟一共飞行了多少路程?这是一个三个物体同时匀速运动的问题.小鸟在两辆车之间往返飞行,且两车也在靠近如果将小鸟每次来回通过的路程依次求出再相加,这样计算不仅繁琐,而且没有尽头.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16.阅读材料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后,从国际空间站回到地球家园的三名宇航员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联盟号”飞船返回到地球要走12步,所花的时间是4h 40min , 12步中哪一步失算都可能导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式的悲剧.这12步是这样走的:第一步是北京时间5月4日清晨6点47分,三名宇航员为脱离空间站做准备;第二步是飞船与空间站接口连接的挂钩和挺锁开始打开;第三步是飞船与空间站脱离,脱离的速度是0.1m/s;第四步是脱离点火,当飞船离空间站20m的时候,飞船的发动机开始点火,点火时间持续15s;第五步是当飞船离空间站19 km的时候,飞船的发动机再度点火,持续时间4min 21s,从而脱离原来的太空轨道;第六步是飞船的各飞行舱开始脱离;第七步是飞船在脱轨 31min的时候进入地球大气层;第八步是发出降落伞打开指令,使得飞船的下落速度从230 m / s减小到80 m/s;第九步是主降落伞打开,使得飞船下落速度进一步减小到7m/s;第十步是垂直降落;第十一步是飞船着陆前2s,六台发动机同时点火燃烧,使飞船从离地约6m的高度再次减速下落到地面;第十二步是平安落地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从飞船与空间站脱离到飞船的发动机第一次开始点火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秒?(2)飞船着陆前2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参考答案[快乐套餐]1.B2.B 6min ,即静止时间4min )3.C4.A 5B (点拨:图像中距离不变所经历的时间由2min 到6.0.3; 0.0187.匀速直线;匀速直线; 5; 2; 3km ; 1.2km10009. A 处到B 处的路程为80km ,汽车的速度为100k/h= m/s.从A 处到B 处所需时36口 丄s 80km 间 t= — ==0.8hv 100km/ h10. ( 1)无线电信号在电视台与卫星之间的传播要花一定时间 (2)2s 2 3600 103m t= = 8 =0.24s v 3 108m/s11. v= s =300m=30m/s ,图像略t 10s13.( 1)相同时间内,摩托车比自行车通过的路程长,所以摩托车运动快些 (2)通过相同的路程,摩托车比自行车所用时间短,所以摩托车运动快些s180秃鹰飞到树洞口所需时间为t 2=-^==6s, t 2> t 1,即秃鹰飞到树洞口的时间大于野兔t 2 30m/ s跑到树洞口所用时间,所以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方法二:解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知野兔跑到树洞所需时间为t 1 = § =型匹=5s ,在这v 1 10m/ s段时间内秃鹰飞行的距离是 S 2= V 2t 1= 30 m/s x 5s= 150 m,S 2= 150m v ( 130 + 50) m,即这段 时间内秃鹰飞行的距离小于 180m ,所以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 s 90km 一 、15. 两车从出发到相遇经历时间 t= = =1h ,则小鸟飞行的时间t=1h,v 30km/h 60km/h小鸟行驶的路程为 s=vt=60km/h x 1h=60 km16. (1) t 1=§= 20m=200sW 0.1m /s14.方法一:解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可知野兔跑到树洞口所需时间为t 1 50m10m/ s=5s ,s 6m(2)V 2= - ==3m/sv 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