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学案

合集下载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

《运动的快与慢》导学案《运动的快与缓》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2. 理解不同运动速度对身体的好处和坏处;3. 掌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方法。

导学内容:1. 运动的快与缓对身体的影响;2. 不同运动速度的好处和坏处;3.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导学重点:1. 运动速度的影响;2. 运动速度的选择。

导学难点:1. 如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速度。

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你们平时喜欢进行什么样的运动?是快速运动还是缓跑呢?”2. 让学生讨论快速运动和缓跑对身体的影响。

二、进修(20分钟)1. 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快速运动和缓跑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两者对身体的影响。

2. 讲解快速运动和缓跑对身体的好处和坏处,引导学生理解运动速度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运动经验,探讨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三、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分析不同运动速度对身体的影响,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2.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

四、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进修的内容,强调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运动速度的选择,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

五、作业安置(5分钟)1. 安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速度的心得体会,要求结合自身经验进行描述。

2. 提醒学生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运动速度,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导学案。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3.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 实际问题中的速度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2. 讲解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米/秒。

3. 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讲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及单位。

4.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物体在不同路程和时间下的速度。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运动快慢,并交流讨论结果。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1. 熟记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讲解速度的相关知识,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教案:《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的快慢概念,认识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运动的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概念及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2.通过观察实例,学习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三、教学重点1.运动的快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的辨析。

四、教学难点1.运动的快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通过观察判断运动的快慢。

五、教学准备1.教学PPT2.运动器材和图片3.实验用具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呈现不同运动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运动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有快慢之分吗?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3.引出本课主题:《运动的快慢》。

Step 2: 探究运动的快慢1.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知道的运动进行分类,将运动分为快慢两类,并说明理由。

2.各小组发言,展示分类结果,并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补充。

Step 3: 运动的快慢特点1.展示PPT,介绍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如跑步、篮球、举重等。

2.回顾之前的讨论,与现在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3.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Step 4: 判断运动的快慢1.准备实验器材:一个滑轮装置、一个小车和一根绳子。

2.分组进行实验:将小车绑在滑轮装置上,拉住绳子将小车放下,观察小车下滑的速度。

修改绳子的长度,并再次观察速度的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判断运动的快慢。

Step 5: 总结归纳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回答:运动的快慢是如何判断的?不同运动有什么快慢特点?2.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运动的快慢特点,并复习所学的关键词和概念。

七、巩固练习1.小组合作,设计判断运动快慢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分享实验结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1.3运动的快慢导学案

1. 3运动的快慢【知识与技能】1.速度的认识。

2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创设引入】观看:刘翔比赛视频,说明物体运动有快慢之分。

学习内容一:速度及速度的计算阅读课本P19至P20文字内容,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国际单位。

【自学检测】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 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速度认识1. 观察下面表格,有四个物体沿平直道路行驶,如何比较下列物体运动的快慢:总结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方法:方法一:运动时间相同,通过路程越长,运动越快。

方法二:通过路程相同,所用时间越短,运动越快。

2 .如果通过路程不同,时间也不同,运动快慢如何比较?比较相同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大小。

3.在物理学上,我们用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

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在交通运输上通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单位,符号是km/h。

4•你见过汽车的速度表没有?结合图 1.3-2给大家说说你的认识。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20km/h ,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220km/h二:阅读P20小资料“ 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人步行时的速度为1.1_m/s,它表示的含义是人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1米。

【展示交流】【精讲点拨】、 1 x10一3 km速度的单位换算:1m/s = = 3.6km/h。

1 ——3600h【即时练习】1 .下列哪句成语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B)A .姗姗来迟B •一日千里C .离弦之箭D •风驰电掣2.水中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到108 km/h,陆地上最快的猎豹,1 s可跑40 m ,空中最快的褐海燕,1 min能飞5 km ,把它们的速度大小从大到小排列是褐海燕、猎豹、旗鱼。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

《运动的快慢》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时间:5分钟1. 引入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运动的快慢。

请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项运动。

2. 导入问题: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什么是速度?如何衡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 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为什么不同运动员在同一项目中的速度会有所不同?二、学习探究时间:30分钟1. 复习速度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探究运动的快慢:分组讨论不同运动项目中速度异同的原因,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实验,比较不同运动员在同一项目中的速度差异,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三、拓展应用时间:20分钟1. 运动的快慢影响因素探究:讨论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因素对运动速度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小这些影响。

2. 运动员速度训练案例分享:请学生选择一个运动员进行研究,了解其速度训练方法,分享给全班同学。

3. 运动的快慢与日常生活联系: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需要注意速度,如何利用速度概念提高效率。

四、归纳总结时间:10分钟1. 总结讨论: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本节课对运动的快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小结速度概念:重点强调速度的定义及衡量方法,并强调速度对于运动的重要性。

3. 完成导学案任务:让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和拓展。

五、布置作业时间:5分钟1.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目,并撰写一篇关于速度的文章,结合实际例子说明速度在运动中的应用。

2. 课后辅导:提供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课外联系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第二课时一、导语在我们的生活中,运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心理素质。

而在进行运动时,我们需要注意运动的快慢,因为不同的运动节奏对身体的影响是不同的。

本次导学案将带领同学们探讨《运动的快慢》,深入了解不同节奏运动的特点和适用性。

运动的快慢-学案1

运动的快慢-学案1

运动的快慢学案—新授课一、学习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会读、会写速度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特征。

二、重点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1)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的大小无关。

(2)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与路程、时间的对应性。

(3)速度的单位换算。

三、自主学习(一)速度的概念问题学法指导男子1500m世界纪录进展表3分29秒6 史蒂夫·克拉姆英国分29秒46 赛义德·奥伊塔摩洛哥分28秒86 努尔丁·莫塞利阿尔及利亚分27秒27 努尔丁·莫塞利阿尔及利亚分26秒00 希查姆·埃尔·盖鲁伊摩洛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相同比较和相同比较。

自主独立完成小聪同学的100m跑成绩为17s,小明同学的50m跑成绩为8s,要知道他们谁跑得快,应该怎么办?小组内讨论(抽查提问)小组内讨论(抽查提问)速度国际单位 ,交通运输中的常用单位 ;1m/s= km/hh= m/s 5m/s= km/h 自主独立完成(单位换算抽调三人板演)(二)机械运动的分类问题学法指导汽车的运动路线是 的,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的。

自主独立完成匀速转动的地球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匀速直线运动。

自主独立完成运动员1s 内 通过的路程 1比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2运动员1m 内 所用的时间比值越大,物体运动越慢。

时间路程路程时间这两种方案哪个更适合思维习惯?(三)平均速度问题学法指导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得出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小组内讨论汽车经过某一车站时,旅客手表的指针恰好指09:30:00整,经过下一站时,已是09:32:18。

已知两站之间的路程为,求汽车的速度。

自主独立完成(抽调二人板演)(四)频闪技术上图中甲车是运动,乙车是运动。

问题学法指导在上面两幅频闪照片中,前者是运动;后者是运动。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
2.能够区分不同运动的快慢;
3.能够通过实践感受运动的快慢;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运动的快慢概念;
2.不同运动的快慢;
3.实践感受运动的快慢。

三、教学重点
1.运动的快慢概念;
2.不同运动的快慢。

四、教学难点
1.实践感受运动的快慢。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展示不同运动的场景,让学生感受不同运动的快慢。

2. 讲解运动的快慢概念(10分钟)
教师讲解运动的快慢概念,让学生了解快慢的含义和区别。

3. 分组讨论不同运动的快慢(1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不同运动的快慢,并列举出具体的例子。

4. 实践感受运动的快慢(30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实践活动,感受不同运动的快慢。

例如,让学生进行慢跑、快跑、跳绳、打篮球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践感受不同运动的快慢。

5. 总结(5分钟)
教师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运动的快慢概念是什么?
2.你们分组讨论了哪些运动的快慢?
3.通过实践活动,你们感受到了哪些运动的快慢?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运动的快慢概念;
2.学生能够区分不同运动的快慢;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感受运动的快慢;
4.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5.教师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概念,认识快慢的对比。

(2)培养学生感知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快”、“慢”来描述运动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游戏、实验、图片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快慢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重视干事的速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平时做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运动的速度快慢?”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展示各种不同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运动的快慢,并引导学生对快慢的概念进行讨论和思考。

2.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实验,用一个小球在斜坡上滚动的实验,观察和比较小球从坡上滚下来需要的时间,引导学生找出影响小球滚动时间长短的因素。

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学生能够反映出快滚和慢滚的概念。

3.游戏活动(3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追逐比赛”的游戏环节。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追手和一名逃跑者,比赛时,逃跑者要尽快到达终点,而追手要尽快抓住逃跑者。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差异,并理解快慢之间的关系。

4.总结(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和游戏,我们发现运动的快慢与速度有什么关系?快慢是相对的概念。

那么我们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呢?学生回答:用“快”和“慢”来描述。

教师解释并巩固学生对快慢概念的理解。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快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快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感知更多的快慢现象,并整理成报告。

下节课学生交流报告,并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快慢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图片:各种不同运动的图片3.实验材料:小球、斜坡4.练习册、笔、纸五、教学评价:1.观察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验中对于运动快慢的判断和描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学案导学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分小组想想议议
1.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你如何判断谁跑的快?
2.运动员跑完全程后,裁判员是怎样计算成绩的?
3.小聪同学跑100米的成绩为17秒,小明同学跑50米的成绩为8秒,要知道他们谁跑的快,应该怎么办?
小结: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____ _____来比较快慢;
(2)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_______________比较快慢。

【学习活动二】学生自学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然后交流
(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
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s=____________, t=_________________。

(3)速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在交通运输中还常用____________做单位,符号是________。

1m/s=________km/h 1km/h=_________m/s
(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
54m/s=____________km/h 5km/h=________m/s
【学习活动三】阅读课本第20页中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例如人步行的速度_____________、骑自行车的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等)
【学习活动四】观察课本21页想想议议的两辆汽车回答问题。

(1)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________ ______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________和_________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 s成____比,与t成______比。

)
(2) 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变速运动可以用___来计算,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
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学习活动五】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第21页的例题及解题步骤,独立思考后完成下列计算:
练习1:一汽车,以15m/s的速度通过长为1.6km的铁路桥,求汽车过桥所用的时间?
练习2:已经测出自己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2m/s,从家到学校要走15min,那么上学路程大约是多少?
【学习活动六】图像
此图表明物体在做运动此图表明物体
【自学检测】
1.一架飞机在10min内飞行了180km,它的速度是_____m/s,合______km/h,它飞行30s通过的路程是______m
2.甲、乙两名同学在相距1000m的跑道两端同时相向起跑,甲的平均速度是6m/s,经过100s 后与乙相遇,那么乙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相遇时甲跑过的路程是______,乙跑过的路程是_____
3.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200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800m,这个物体在最后100m
的路程中的速度是______,所用的时间是______
4.一列长100m的列车,穿过500m的某一山洞,若火车运行速度是108km/h,火车穿过山洞所用的时间是______s。

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为()
A.2:9
B.2:1
C.9:2
D.1:2
6.我正在进行百米赛跑,跑了5s后,被石头绊倒,爬起来花了5s,又接着跑,跑到终点又用了15s,则整个过程中,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300 1080 9000 2、4m/s 600m 400m 3、4m/s 25s 4、 20 5、B
6、4m/s 今日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