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富有文化的地域建筑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地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独特的文化特征,包括地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传统、民俗习惯等方面。
在环境设计中充分融入地域文化,既可以展现地方特色,又可以提升设计的艺术感和审美价值。
本文将从地方特色、历史文化传承和民俗习惯三个方面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地方特色是环境设计中反映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这些因素都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运用当地独特的地貌、植被和建筑风格等元素,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
在江南地区的环境设计中,可以采用水乡特色的建筑和人文景观,营造出清新雅致、水乡韵味的环境氛围;而在西南地区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运用较多的木材和竹子等天然材料,展现出山水相依、自然朴素的特点。
通过运用地方特色的元素,可以使环境设计更具个性化和独特性。
历史文化传承也是环境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
每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包括历史建筑、历史事件和人物等。
在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增加设计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在古城区的环境设计中,可以保留和修复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使其成为整个环境中的亮点;在历史名人故居的环境设计中,可以采用相应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元素,以展现出历史人物的生活和影响。
通过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环境设计中,可以使人们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民俗习惯是环境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方面。
每个地方都有其特定的民俗习惯,包括节日庆典、社交活动和饮食习惯等。
在环境设计中,可以通过反映当地的民俗习惯,为人们提供更有趣、更舒适的体验。
在传统节日的环境设计中,可以采用相应的装饰和布置,营造出节日的喜庆氛围;在特色美食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运用相应的材料和器皿,使人们有种置身于美食之中的感觉。
通过体现地方的民俗习惯,可以使环境设计更具情感和互动性。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和独特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环境设计是将人类活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结合,通过空间布局和景观设置,创造出适合人类生活与工作的环境。
地域文化与环境设计的结合,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独特的、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活体验。
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地域文化可以为环境设计提供灵感和参考。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可以从中寻找到独特的设计元素和表达方式。
在南方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融入传统的水乡文化,使用水景和木结构等元素,创造出温暖、亲切的氛围;在北方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融入北方的古代建筑风格,使用砖石和琉璃等元素,打造出庄重、典雅的氛围。
地域文化可以为环境设计提供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地域文化是人们对某个地方的认同和情感依托,通过将地域文化的元素融入环境设计,可以使人们产生归属感,并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喜好度和认同感。
在一个地区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的公园中,可以保留一些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植被,通过与环境的融合,使人们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这个地方的归属感。
地域文化可以为环境设计提供文化传承和创新。
环境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可以将传统的文化元素与现代化的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环境设计作品。
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中,可以通过恢复和改造传统的建筑和街道,保留历史文化的融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科技元素,使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地域文化还可以为环境设计提供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地域文化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可以为人们创造出愉悦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一种具有情感共鸣的体验。
在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历史的城市中,可以通过设置文物保护区或历史文化展示区等,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传承,增加对环境的情感投入和亲近感。
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为环境设计提供灵感和参考,提供人们认同感和归属感,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并提供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环境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同时也能为环境设计提供独特的灵感和风格。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环境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包括建筑风格、艺术形式、习俗传统等。
环境设计要能够与当地的文化相融合,使人们在环境中能够感受到地区的特色和魅力。
在南方地区,水乡的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运用水景、小桥流水等元素,营造出浓郁的南方水乡氛围。
地域文化可以给环境设计带来灵感和创新。
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艺术和建筑风格,这些都可以成为环境设计的灵感源泉。
设计师可以通过运用当地的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中,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在西部地区的环境设计中,可以运用西部牛仔文化的元素,比如牛仔酒吧的设计风格、原始的装饰品等,营造出具有西部风格的环境。
地域文化可以为环境设计提供多样化的风格。
每个地域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氛围,这也会影响到环境设计的风格和风貌。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地区的人们来到一个地方,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喜好。
环境设计需要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并且能够反映地区的多样性。
通过运用地域文化的元素,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环境,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和喜好。
地域文化也是传承和保护的对象。
每个地区的文化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人们文化传承和历史的见证。
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从而达到地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在中国的古镇中,许多建筑和装饰都保留着传统的元素,使人们能够感受到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

浅谈福建土楼建筑的特征与风格福建土楼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独特的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建筑结构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在这里,我们将从福建土楼的特征和风格入手,深入探讨这一古老建筑的魅力所在。
一、特征1. 简洁大方福建土楼的外观造型简洁大方,没有繁复的雕饰和装饰。
土楼多采用方形或圆形平面布局,外观整体呈现出稳重大方的风格,非常符合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2. 独特的建筑结构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独特,它采用了石块砌筑的方式,外墙厚实坚固,堪比现代建筑的耐震性能。
在外墙之外,还有一圈圈木质结构的楼廊环绕,不仅美观,而且能够增加楼房的稳定性。
3. 独特的防御功能福建土楼的建筑结构非常符合古代人们的安全需要,它们多是多层楼房,内部有楼梯和走廊相连,但外部却没有直接的楼梯和门窗,可谓是天然的坚固堡垒。
这种独特的建筑结构使得土楼成为了古代人们生活的安全堡垒,不仅可以抵御外敌,而且能够有效防范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风格1. 古朴自然福建土楼的风格以古朴自然闻名,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都充满了古代温馨淳朴的气息。
土楼多以原木为主要建材,室内装饰简洁大方,没有华丽的装饰或者奢华的摆设,让人感受到一种朴实的生活气息。
2. 民俗风情福建土楼的风格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它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还融合了各种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福建土楼风格。
在土楼内部,往往可以看到各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文化遗产,这些都是福建土楼独特的风格体现。
3. 与自然的和谐福建土楼的风格与自然的和谐是其最大的特点之一。
在设计和建造土楼的过程中,人们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使得土楼在生活环境和自然条件下都表现得非常和谐。
不论是在山水之间还是在丛林深处,福建土楼都能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加了其魅力。
通过对福建土楼的特征与风格的介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古老建筑的独特魅力。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环境设计是指根据特定需求和目标,对一个特定的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包括建筑物、景观、室内设计等方面,以创造出一个符合人们需求的舒适、实用和美观的环境。
在环境设计中,地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它能够赋予设计作品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价值,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环境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1. 地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地域文化指的是特定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并遗传下来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包括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建筑风格、美术风格等方面。
地域文化具有独特性、继承性、交流性和进化性等特点,它是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的体现。
地域文化对环境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地域文化能够为设计师提供灵感和素材。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风格和装饰风格,这些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创作的重要参考,使设计作品更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地域文化能够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的原则和准则。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设计师需要根据当地的文化背景和特点来进行设计,以符合人们的习惯和心理需求。
地域文化能够赋予设计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地域文化能够提升人们对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人们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 如何融入地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需要设计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包括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把握设计的方向和内容。
设计师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收集相关的材料和资料,如地域建筑的样式、材料、结构、装饰、色彩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调研,设计师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
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装饰风格、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元素,使设计作品更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
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从而创造出一个适合当地人们生活和使用的环境。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

浅谈文化视角下的闽台传统建筑闽台传统建筑是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共同的文化遗产,其建筑风格和特色反映了两地的历史、文化与地理环境。
在文化视角下,闽台传统建筑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闽台传统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注重风水。
风水在华人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布局和设计的重要指导原则。
传统建筑中的居室、庭院、天井等都需要符合风水的要求,以保证居住者的福祉和家庭的繁荣。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门厅和门楣采用了大量的祥云、龙凤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家庭兴旺发达,子孙满堂。
闽台传统建筑还体现了人们对于家庭和社区的重视。
传统建筑通常是多人共同生活的场所,因此在设计上注重了私密性和共享性的平衡。
闽南传统建筑中的天井作为建筑核心,起到了通风、采光和活动空间的作用,是家庭成员互动的场所。
而台湾庙宇建筑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庙宇以及其周边的庭院不仅是信仰活动的场所,也是社区居民交流的场所。
闽台传统建筑还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和融入。
设计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形式的布局以及装饰细节的创作上都充分考虑了自然环境的影响。
闽南传统建筑中常见的木质结构和砖瓦建筑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还能适应当地湿热的气候。
而台湾传统建筑则充分利用了附近的山水资源和自然景观,通过山水画廊和自然材料的运用,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闽台传统建筑还反映出了两地历史、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有着相似的语言、文化和宗教信仰,更有着相似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闽台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剪粘和木雕等装饰元素,既反映了两地的传统工艺技术,也传递了两地文化的共同价值观。
闽台传统建筑在文化视角下是一种具有丰富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
它既是风水信仰和家庭生活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产物,同时还体现了两地历史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我们应该加强对闽台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使其成为我们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传承下去。
浅谈地域建筑与文化

【 摘要 】 中 国 改 革 开放 三 十 年 来 , 在“ 全球 化 ” 的 环 境 中进 行
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这 对 中 国地 域 建 筑 无 疑 形 成 了 巨 大 的 冲 击 。 全 球 化 与 中国 地 域 建 筑 的 问题 变得 越 来 越 尖锐 . 如 何 在 潮 流 发 展 中保 护 地 域 建 筑 和 开 发 地 域 文 化 成 为 一 个 重 大 的 命 题
二、 地域 建筑 与 文 化 的 例 举 1 、 西 南地 域 建 筑 与 文化
文 化 意 义 。 天 井 是 气 场 的 中 心 和集 散 汇 聚 处 , 它 又 与 各 个 房 间
相沟通 , 合 成 一 个 更 大 的气 场 。用阴 阳 文 化 来解 释 , 气 是运 动 的 物质 , 有源 有 流 , 讲 求 流 动 与 聚合 , 是 重要 的生 命 源 头 。 这 样 的 单体建筑不断增加 , 可形 成 院 , 院 落 之 间 形成 路 , 总 体 来 说 可 形 成 居 住 聚 落 。这 种 有 规 律 的 增 加 符 合 阴 阳八 卦演 化 发 展规 律 。
它 是按 照 “ 一倍法” 进行 的 , 就 是 二 进 制 法 则 增加 , 符合“ 太 极 生
两仪 , 两 仪 生 四象 , 四 象生 八 卦 , 八卦定吉凶” 的 规律 。
二 、地域 建筑 与文 化 的 保 护 建议
面对现 代化建设 , 地域建设和其 中的文化是存 是废 , 不 能 绝对化 , 走极端 , 应 当在彼 此妥 协 中 共 存 。在 建 设 的 大潮 流 中应 融人对 原有地域建 筑的保护 , 挖 掘 文 化 内涵 , 建 设 有 地 方 特 色 的建 筑 , 既 是对 自 身传 统 的保 护 和 继 承 , 也 是 宣传 地 域 文 化 , 发 展 经 济 的 一 个 重要 途 径 。 地 域 文 化 在 当今 与 国 内外 的 其 他 文化 融 合过程 中, 不应消极抵 触和无理排斥 , 可 以在 交 流 中对 民 族 文化 再 创 造 . 文化 再 生 也 是促 进 民 族 发 展 的新 动 力 。 文化 是 符合 时代 特 点 的 , 地 域传 统 文化 有 不符 合 时 代 要 求 的 部 分 可 以通 过 改 造 来适 应需 பைடு நூலகம் 。 传 统 背 离 现 代化 改 造 是不 现 实的 , 保 护 难 以长 期 有 效 的执 行 ; 现 代 化 建 设 抛 弃 传 统 也 不 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富有文化的地域建筑
摘要:因为在不同的地域内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和习惯,衍生出不同的文化传统,或者经历了不同的历史经历,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出现了别具一格的地域艺术特色:地域建筑。
愿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地域建筑,那些历史名片,不再消失。
关键词:地域建筑文化自然消失
引言
地域建筑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对抗自然与融合继承当地文化而诞生的一门文化科学艺术表达方式,所以建筑在表达过程中,不仅被各种地域文化影响,而且需要适应于不同的地域气候,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和长久。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文化的融合,诞生了新的地域建筑,也毁掉了很多地域建筑城市名片。
1. 地域文化诞生地域建筑。
地域文化通常是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内,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文化,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
因为在不同的地域内有不同的生存环境会形成不同的审美和习惯,衍生出不同的文化传统,或者经历了不同的历史经历,建筑是地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就出现了别具一格的地域艺术特色:地域建筑。
有些人认为,地域建筑是以地域为基础,传承其地域的历史。
以建筑作为载体,借此来表达地域文化的人文精神。
有些人认为,地域建筑是以文化地理学为基础,指的是客观地理空间单元中具有特定空间的主观建构。
其实两者的结合,可能是对于地域建筑最好的诠释。
地域建筑常常被作为一个国家、民族或某地区经过历史的洗礼与沉淀,带有浓郁区域特色的文化的综合表达和存在形式。
甚至成为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的名片和代名词。
当然地域建筑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大航海时代之后,多民族的迁徙与融合,殖民地的产生,全新的地域建筑也在不断的出现,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
老的地域建筑也在消亡,成为人们的回忆,化作诗歌、文字而被流传。
2、地域建筑中的两个最基本要素。
建筑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产生了地域建筑,由于建筑主要对抗自然环境,地域文化主要包含了历史人文,所以自然因素和文化因素成为地域建筑的两个最基本要素。
自然因素包括纬度、光照、气候等自然属性,文化因素包括历史遗留和人类的意识形态传统等文化属性。
如果对于自然环境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人文因素,在实际应用中很难与当地社会文化相容。
同时,
过分强调当地人文元素而忽视自然环境影响的建筑也必定会在与自然环境对抗中消逝。
两者相互统一,相互发展,才能成就传誉千年的地域建筑。
例如明清的紫禁城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皇家寓所,建筑无不显示一种王者之气,雄伟庄严肃穆。
苏州的园林则契合了江南的柔情,婉约精巧别致,小桥流水人家,如同诗画。
干燥缺水的陕北民居则是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土质特点,挖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南方吊脚楼则因为气候潮湿一层往往闲置架空,隔绝湿气,减少湿气对人身体的伤害。
3、中国地域建筑的现状。
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对抗自然的手段越来越丰富,逐渐可以根据自身的意志而建造出千奇百怪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的房子。
中国的社会发展自然也遵循着它自己的历史历程,由于“人定胜天”的思维导向,近乎癫狂地强制诞生了新的地域建筑,政治建筑,而改变了原有的区域建筑,大概是如今中国地域建筑的现状和面临的最大威胁。
地域建筑在不断的消失,原本各有不同的地区,逐渐走向一体化,统一化,少有延续,在这个一个时代里消失。
例如北京古城墙,长20多公里,曾是我国最大的城垣建筑,被人们称为“地球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从明代延续到清代时,北京的城墙已经发展到一个完美的多重体系。
最里面的一重,是紫禁城的城墙;往外,是皇城城墙;接着向外,便是清代只允许旗人居住的内城;再往外,便是外城,现在说的南城。
现在人们通常所说的北京城墙,是指北京的内城城墙和外城城墙。
这些城墙共有十六个城门。
无论是城门还是城墙,都是精美的北方政治文化地域建筑,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成为北京这个城市最伟大和很最著名的名片。
但是到了1957年,中国领导人在酝酿大跃进,又像苏联学习红色城市建设。
在此背景下,许多嗅觉政治导向的离奇议论出现了:有人说北京城墙是封建帝王统治的工具,如不拆除,是阶级立场问题;更多的议论则认为,我国要搞大规模建设,城墙已经妨碍了建设,至少是妨碍了交通,一定要拆除。
于是,凡是在城墙附近搞建设的单位,便开始拆城墙,有的单位嫌拆城墙费力,就用炸药炸城墙。
地安门被拆了,广安门被拆了,广渠门被拆了……过去的四合院也渐渐地消失了,曾经的北平不复存在,只剩下癫狂的北京。
又例如现代济南是一座由德国人建立的城市,如今也看不出欧洲的文明痕迹,唯有下雨的时候,济南从不积水让你感受到德国人的建筑工艺。
最能说明问题的应该是济南老火车站了。
既是一个时代的痕迹,也承载了一个时代的回忆。
济南老火车站由德国建筑大师赫尔曼·菲舍尔(Hermann Fischer)设计,始建于1908年,于1912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这是一组具有浓郁的巴洛克风格的哥特建筑群。
济南火车站曾是世界上唯一的哥特式火车站,也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在国际建筑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因此也成为济南的一张世界名片,也体现了该地区的文化艺术特色。
在老火车站广场扩大工程中当时的主政领导认为: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加上其他基础建设原因最终被下令拆除。
德国方面要求回收大钟,政府也并未答应。
一个优秀的地域文化建筑就这样的轰然倒地。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今仅存的一些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地域建筑,大多是地处偏远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才得以逃脱滚滚红色推土机。
例外不多,也有,如上海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得以完好的保存至今,依然承担着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名片的角色。
上海外滩建筑群诞生于上海的殖民时代,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哥特式的尖顶、古希腊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阳台,因而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
上海近代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的最有力的见证者,作为一个融合了人类多种文化因子在里面的该区域建筑代表,依然挺立,略感欣慰。
4、结语
最近北京政府宣布,要重新造几个城门楼子了,以恢复北京的地域记忆。
济南市旧城开发投资集团也对外公布,将投资15亿元修建济南火车站北广场,其中包括复建已经拆除的老火车站以及行包房。
很多人说,原址已经破坏,建筑材料与工艺也发生了变化,怎么可能恢复得原汁原味?
而我却觉得,重建并非没有意义,复建最大的意义是警示后人,我们曾经以一种错误态度对待了我们的历史,这就是我们的耻辱碑。
愿承载着历史文化的地域建筑,那些历史名片,不再消失。
参考文献:
[1]沈群.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特性的解析[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10:216-217.
[2]段思河.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域、文化与时代特性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1:181.
[3]唐瑶,贾尚宏.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四川建筑,2011,02:45-47.
[4]时祥超.关于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科技与企业,2012,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