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谈礼貌

合集下载

20、谈礼貌

20、谈礼貌

20、谈礼貌教材分析:《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质的文章,告诉我们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这样一个道理。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课文举了三个典型事例。

第一个事例来自小说《说岳全传》,用牛皋和岳飞问路时的不同的态度和语言,说明“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第二个例子来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长裙主动道歉的事,说明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第三个例子来自一个伟人小故事,用周总理安慰理发师的事说明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这三个事例的选取非常合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而且每个事例又和随后的议论相应有助于作者借助它们说明自己的观点。

从单元编排内容来看,该单元安排的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亲情和人际关系的文章。

前面三篇课文都是记叙了浓浓的亲情美,《谈礼貌》则上升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美的说理性文章。

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接触到简单明了的说理性文章为后面的议论文学习提供了发展。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中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引导学生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绿线中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

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谈礼貌》ppt

《谈礼貌》ppt

迁移运用
作业:
根据“谈诚信”的写作提纲, 把这篇小小的说理文写完整。
(岳飞)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 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看见 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比较辨识
事例二
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 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 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
比较辨识
事例二
小朋友连忙抬起脚说:“对 不起,把您的裙子踩脏了。”女 青年微笑着说:“没关系”。
比较辨识
请浏览课文2——4自然段, 想一想:这三个段落在写作方 面有哪些共同点?
比较辨识
事例一 (牛皋)他在马上吼道:“呔, 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岳飞)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 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看见 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
比较辨识
事例一 (牛皋)他在马上吼道:“呔, 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
“不能怪您” 沟通心灵,反映思想情操和文 化修养
比较辨识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 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 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 半个中国,访名医,尝 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 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有一次刮脸时,周 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 被划了一道小口子,朱 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 安慰他说:“这不能怪 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 打招呼,还幸亏您刀子 躲得快哩!”
有过于别人时要学会道歉
层 层 递 进
别人有过于你是要学会宽容
比较辨识
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 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 美好。xgguexxxxxxxxx
迁移运用
学了这篇说理文,你的 收获是什么?
迁移运用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谈礼貌_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谈礼貌_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0谈礼貌苏教版一、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师:(板书“礼貌”)谈谈你对“礼貌”的认识。

师:大家谈了对礼貌的看法,我们课本上也“谈”了,(板书:谈)一起来看谈了什么,怎么谈的。

生:(插嘴)说勤奋。

师:(请插嘴的学生)为什么突然想起了这篇课文。

生:我觉得题目差不多。

二、顺藤“探”瓜,求同存异师:这篇课文当时是要求我们背诵的,还记得吗?(生接龙式地背诵)师:请大家大声地去读一读《谈礼貌》这篇课文,结合我们学过的《说勤奋》,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生:相同的是它们都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点出的课文的中心,第二部分都是讲了几个故事,第三段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我发现在“说勤奋”和“谈礼貌”时都是先讲个硌,然后再跟我们讲道理。

生:我还发现了课文中的故事是从不同的方面为我们讲同一个道理。

师:还记得《说勤奋》是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这一课呢?(生说出了前者,答不上后者)师:那你们发现什么不同了吗?生:我发现说勤奋说的是两个故事,而这一课是三个故事。

师:哪三个故事?生:牛皋和岳飞问路、女青年的裙子被踩、周总理理发。

生:我发现《谈礼貌》开头用了一句古训,而《说勤奋》没有。

生:(立即表现出有不同意见)我还发现一个相同点:这两篇课文都引用了名言。

三、顺藤“摸”瓜,巧引妙导师:大家有了这么多发现,在发现的同时有没有疑问呢?生1:为什么《说勤奋》讲了两个故事,而《谈礼貌》却有三个故事呢?(让学生把有价值的问题自己板书到黑板上)生2:为什么要引用“古训”或“名言”呢?师:再去读一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或许你还能解决刚才的两个问题。

(生认真地读书)生3:为什么说“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呢?”生4:什么叫“出言不逊”?生5:《说岳全传》是一本什么书?师:(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大家一起来看看,读懂这两句话,你便理解了“出言不逊”。

《20谈礼貌》ppt课件(2)

《20谈礼貌》ppt课件(2)

h
12
请同学们复述一下第二个故事。
一个女青年她的长裙被小学 生踩了,小学生立即向她道歉: “对不起!”那位女青年笑着 说:“没关系。”这说明小学 生虽然弄脏了人家的衣服,因 为有礼貌,人家才原谅了他。
h
13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6个生字和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找出并能简单复述课文中记叙的三件 事情。
h
29
课文2—4自然段分别举了古人和今 人,普通人和伟人的三个事例来说明礼 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这是我 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h
30
此时,你能说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 好处了吗?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
周总理理 发,有一
周总理
我咳嗽没有向您打 招呼,还幸亏您刀
次刮脸时,
子躲得快哩!”
周总理被
划了一道
小口子。 朱师傅 深感不安 ----深受感动
可见文雅、
和气、宽容的 语言,不但沟 通了人们的心 灵,而且反映 出一个人的思 想情操和文化 修养。
h
27
礼貌待人的好处:
当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 我们要宽容有礼,因为——
3、我能懂得礼貌待人的好处,能在不同 的场合使用礼貌用语。
4、我能模仿第2、3、4自然段的写法写
一段话。
h
14
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 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 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 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 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 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岳飞 嫌弃 纠纷 师傅 和谐
h
5
礼貌 矛盾 咳嗽 岳飞 嫌弃 粗暴 纠纷 安慰 师傅 和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谈礼貌》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谈礼貌》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谈礼貌》苏教版(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20谈礼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重点: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准备:收集关于礼貌待人的名言和事例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说理文《谈礼貌》,板书课题。

生齐读。

之前我们学过两篇说理文,谁还记得?回忆一下说理文的一般结构(说理文一般结构:1.提出观点 2.举例论证 3.得出结论)按照这种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找出并画出观点,交流。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观点由什么引出(古训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理解古训意思,再学一条古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

”用意思是说来解释。

3.观点提出后,作者列举哪些事例论证观点(屏幕显示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三个事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语言精炼,可以是简短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

)交流,师板书(问路、踩裙、理发)学习第一个事例:1.两人怎样问路结果如何指生分角色读,加上动作演一演。

(抓住语言、动作)2生交流结果。

3.疑问——同样问路,为何结果不同?引出俗语——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了解什么是俗语。

补充课外几条俗语。

4.总结。

第一个事例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说明了道理。

学习二、三事例:1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按要求完成表格,交流。

2.总结,三个事例选例典型。

从古至今,有小孩到老人,由普通人到名人。

20 谈礼貌

20 谈礼貌
“正如俗话说‘礼到人心暖,无礼惹人嫌’。”
2. 公交车上女青年和小朋友的故事。
“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 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 3.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的故事。 “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 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 修养。”
二.找出文章引用的名言。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20 谈礼貌
郝屯小学 李亚宁
说பைடு நூலகம்性文章的定义:
通过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的文章叫说理性 文章。 说理性文章的学习方法: 1.找出文章引用的故事。 (每个故事都说明了个小道理。)
2.找出文章引用的名言。
(有古训、俗语或者名人名言等。)
3.找出文章说明的道理。
一.找出文章引用的故事。
1.《说岳全传》中牛皋和岳飞问路的故事。
小小练习台
1. 你怎样来学习这篇说理性文章?
2.这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总结:
说理性文章的学习方法是:
1.找出文章引用的故事。
2.找出文章引用的名言。
3.找出要说明的道理。
小小练习台
谈责任 责任是什么?查尔斯王子回答道:“责任是我们不得不做的事。”能够承 担责任的被称赞为勇者。我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要承担责任, 光有勇气是不够的,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责任。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 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5美元。这12.5美元在当时 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5只生蛋的母鸡了。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 亲,并且忏悔。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5美元,说:“这笔钱是 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 地打工。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 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 李根。 热爱祖国,是一种责任。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小的时候,有一次几个结拜 兄弟因为没有饭吃,约岳飞去拦路抢劫。岳飞果决拒绝了他们的要约,并劝 阻他们不要去干。但众兄弟并没有听他的劝说而离开了他。岳飞母亲听说此 事后,很高兴。但又害怕他在自己死后经不住诱惑,于是她拿来绣花针,在 岳飞的背上刺下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然后涂上醋墨。这四个字便永不 裉色了。从此岳飞英勇杀敌,真正达到了他母亲的要求。 责任是诚信的表现。尽管它有苦有甜,但是,该承担的我们都必须承担。 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身边的每一件事做好,这就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责任。

20 谈 礼 貌

20  谈 礼 貌

20 谈礼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3、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性。

2.学会以礼待人,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板书课题,指导“貌”字书写。

2.学生汇报预习结果:“礼貌”字典中的解释是: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3.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出示:①懂得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的重要意义;②初步了解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复习旧知我们在四年级上学期曾经学过一篇文章《说勤奋》,《说勤奋》这篇文章和《谈礼貌》在写作方法上是一样的。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说勤奋》。

课件出示:1.课文开头先推出道理: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2.然后举例论证:司马光“警枕”自勉;童第周勤能补拙。

3.最后归纳总结: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温故知新,1.完成《谈礼貌》这篇课文的练习。

(课件出示)提出道理:举例论证:归纳总结:2.请同学们自行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四、齐读课文,理解“古训”。

过渡:同学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课文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齐读观点;2.为了说明这一观点,作者运用了一句古训----出示:“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3.指名读,齐读古训;4.这句古训中的“君子”“失色”“失口”各指什么?这句古训又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5.交流。

君子:有道德的人。

失色:态度粗暴。

失口:出言不逊。

出示: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6.读古训意思。

(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7.古代的人们就明白待人应该彬彬有礼的道理,可见---出示: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0谈礼貌

20谈礼貌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 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 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礼貌名言、俗语:
1.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 2.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不讲礼貌的 人谈不上有博爱思想。 3.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4.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 寒。
. .
.. .
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 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请人帮忙时要讲礼貌,因为——礼到人心 暖,无礼讨人嫌。 当自己无意犯错时要主动道歉,因为——礼貌 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 相互间的矛盾。 别人无意伤害到自己时要宽容有礼,因为——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 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 相互间的矛盾。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朱师傅为周总理理发二十多年。有一次 刮脸时,周总理咳嗽了一声,脸上被划了一 道小口子,朱师傅深感不安。周总理安慰他 说:“这不能怪您,怪我咳嗽没有向您打招 呼,还幸亏您刀子躲得快哩!”朱师傅听了 总理的话深受感动。 文雅、和气、宽容的语
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 马上吼道:“呔,老头儿, 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儿去?” 老人不但没给他指路,反而 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 过了一会儿,岳飞也来到这 里。他先离蹬下马,然后上 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 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 哪条路去了?”老人见岳飞 很有礼貌,便耐心地给他指 路。这正如俗话所说,“礼 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课后作业(任选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下第五单元 课题20.谈礼貌 第 1 教时 总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 民主 小学 陆琴 郁美红 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4、学习文中的古训和俗语,理解其含义。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小黑板 一、扫清障碍我能行。

1.先认真地抄写下面的句子,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句子的意思: (2)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句子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我做主。

1.这是一篇说理文,板块非常清晰: 事例1: 事例2: 事例3: 2.我发现,课文是按照“ → → ”的结构来写的。

《谈礼貌》一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文章通俗易懂,其道理学生早已耳熟能详。

为此,教师必须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内涵,找出课文学习的生长点,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已知”(即中国是“礼仪之邦”)产生碰撞。

这样,以学生的疑问为重要切入口,大胆向外延伸和拓展,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探究向纵深发展。

教 学 过 程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

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提出观点 举例论证总结观点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什么是礼貌?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或者看法? 指名说说常用的礼貌用语有哪些?【设计意图:由“礼仪之邦”引出“礼貌”一词,使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已知”(即中国是“礼仪之邦”)产生碰撞,从而揭示课题,引出话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出示目标1 (二)师简述目标学习课文,我们首先要做到学会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

(三)检测字词1.学习生字新词(1)正音 ①通过预习,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②学生提醒后,指名一名同学读准这些词语。

(2)辨形①字音都读准了,咱们仔细看看这些加点的字,这是需要我们这节课学会书写的。

通过课前学习,你认为哪个字特容易写错?②学生根据先学情况互相提醒。

③描红:视实际情况,把其中容易错误的生字描一描,记一记。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交流,展示预习收获,体验自学的成就感,让有效预习成为高效课堂的先锋。

】(四)出示目标2:(五)师简述目标:学会了生字新词,就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那现在咱们就来读通课文,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六)顺读课文(1)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1自然段。

课文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一名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帮助纠正。

①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②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

预设: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有礼。

出言不逊:逊,谦恭。

说话不谦虚、没礼貌。

③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提出了自己的什么观点?(2)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2段。

(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有不少好处,作者给我们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呢?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音,会书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1个生字。

《说岳全传》 纠纷 师傅 和谐 彬彬有礼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岳 嫌 纠 傅 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词语,进而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

请三个同学依次给我们读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②随文理解词语:学生质疑,互相交流解决。

预设1:《说岳全传》你知道这本书吗?谁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全称《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俗称“岳传”,讲史小说,共80回。

内容以岳飞及其将士的抗金故事为中心,并揭露张邦昌、秦桧等与金人勾结的罪行。

)预设2:“冒失鬼”什么叫冒失鬼?课文中指谁?为什么叫他“冒失鬼”?在这里,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文章中还有多处用到了双引号,分别起什么作用?预设3:纠纷“纠纷”在这里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一场纠纷避免了?③反馈交流:作者给我们讲了哪几个小故事呢?试着列出小标题。

板书:问路踩裙刮脸小结:感谢这几位同学,他们用正确流利地朗读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的好处。

(3)突破障碍,顺畅阅读第3段。

(第五自然段)①指名读②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再次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设计意图:层层推进的教学,降低了学生自主阅读的难度;加强了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铺垫了认知基础。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1、本文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现在请大家浏览全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课文举了哪几个事例来说明的?2、你发现课文是按照“→→”的结构来写的。

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理由。

3、讨论交流:一(1)由古训引出观点。

二(2-3)举例证明观点。

三(4)总结观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学会一些分段的方法,从而真正把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一)出示目标31.小黑板出示:出示目标3:学习文中的古训和俗语,理解其含义。

教师简述目标:接下来咱们就一起品读文中的古训和俗语,理解其含义。

(二)提示任务第一步:找出课文中引用了的古训和俗语,想想它们什么意思?第二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它们的意思。

(三)自主阅读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

(四)展示交流出示:1.指名读。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1)师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出自《礼记》,原文为:“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2)出示句子: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联系下文理解“彬彬有礼”、“不能粗暴”、“不能出言不逊”。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1)“礼到”“无礼”在文中具体指谁?体现在哪里?(2)指导分角色朗读。

(3)“礼到”“无礼”的结果如何?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你还收集哪些礼貌待人方面的谚语、格言?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古训和俗语的含义,体会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课堂小结,顺延激情礼貌待人到底有哪些好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根据拼音填上合适的字:xi án yu è xi é f ù ji ū( )弃 ( )览 和( ) 师( ) 研( )空( ) 赏( ) ( )手 ( )亲 ( )纷2.选择合适的词语。

(优秀 优良)的传统 ( 沟通 联通 )心灵(和谐 和气)的关系 ( 搭建 建设) 桥梁(文雅 优雅)的语言 (反映 反应) 修养3.“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出自于( ),它的意思是 ( ), 告诉我们( )。

4.“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让你明白了 的道理。

板书设计:提出观点 问路20 谈礼貌 举例论证 踩裙总结观点 刮脸教后反思: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五下第五单元课题20.谈礼貌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民主小学陆琴郁美红设计教学目标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品读,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更加美好。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说理文章的结构方式,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学情分析先学提纲、小黑板一、品读感悟我先行。

1.读完课文,我想用成语、来夸夸文中的。

2.文中的三个故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用心读读这个故事,哪些语句能表现“礼貌待人”的?做上符号,写写批注。

二、拓展积累我准备。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流传着许多关于礼貌的古训、俗语和名言,好好搜集一下,有选择地写下两条:1.2.这篇课文观点鲜明,事例典型。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研读文中的三个典型事例,进而明白“礼貌”的内涵不仅包括言行恭谦,还需要理解、文雅、和气、宽容,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且说清楚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1.检测生词师报词,生默写。

彬彬有礼暖人心冒失鬼安慰岳飞避免纠纷减少矛盾讨人嫌师傅和谐师生校对。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点字词的点拨、反馈。

(如:慰、嫌的书写指导以及“师傅”和“师父”的书写区别)【设计意图:简单的听写有效地复习了第一课时比较难写的生字,为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2.导入新课指读课题。

谁为用“谈”字组词:“谈话”、“谈论”“闲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谈课文,你可以与老师谈,与同桌谈,与大家谈。

谈出你的观点,谈出你的精彩,行吗?3.出示目标二、品读感悟(一)整体感知。

1.提示任务:浏览课文2-4小节,看看作者用了哪几个事例来谈礼貌的?2.自主阅读3.展示交流。

板书: 问路 乘车事件 理发事件(历史故事) (身边的小事) (名人故事)(二)精读故事一,领悟礼貌。

1.任务提示:2.自主学习3.交流共享:来交流交流,你读到了什么?【预设1】出示句子: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

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里去?”谁来读读描写牛皋问路的语句。

评价同学的朗读。

在你眼前了现的是怎样的牛皋?你从哪里体会到?如果你是那位老者,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读:大家的感受与老者一样,所以老人……【预设2】我们的民族英雄岳飞是如何做的呢?出示句子指名读:岳飞也来到这里,他先离镫下马,然后上前施礼:“请问老丈,方才可曾见一个骑黑马的?他往哪条路上去了?”他给你怎样的印象?谈谈理由。

(相机指导朗读)引读:所以,……情景再现:现在我们推荐演员,演一演,把当时的情景再现。

表演:指名三人演,注意人物的动作神情。

两个人同样问路,为什么牛皋受到责骂?而岳飞却得到耐心的指点呢?牛皋知道后下次会如何做?展开讨论。

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小结:牛皋、岳飞不同的遭遇,正如俗话说的:“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简要说说语意。

)小结课文的说理方式:1.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第一步:自由读读第2自然段;第二步:看看牛皋和岳飞各是怎样问路的?画出相关的词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体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