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生活观察的能力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哪些能力

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哪些能力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一、观察能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通过细致的观察,学生才能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引导他们学会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触摸、用心感受。
比如,在描写春天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有了哪些变化,感受春风的吹拂,倾听鸟儿的歌声。
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家人的表情动作、街头的热闹场景等。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观察任务、组织观察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观察方法,可以教给他们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等。
同时,提醒学生在观察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动物的外形、植物的生长过程、人物的性格特点等。
观察之后,让学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写作积累素材。
二、想象能力想象能让作文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教师要善于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讲述故事、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比如,给出一个开头“假如我有一双翅膀……”,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改写或续写,让他们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情节。
在想象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但也要注意想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想象,使其更加精彩。
三、表达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准确地讲述自己的想法。
在课堂上,可以多组织讨论、发言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包括字词的运用、语句的通顺、标点的正确使用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通过阅读、背诵优秀范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优美的语言表达。
试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2023《试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CATALOGUE目录•引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途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优化策略•结论与展望01引言研究背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和观察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当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足够的重视、培养方法单一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途径。
通过研究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其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发展其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一些成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其观察能力培养的经验和做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看法和建议。
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
0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观察能力是写作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激发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
观察能力与写作兴趣的关联观察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主题,拓展思路,从而产生更丰富、更具有创造性的写作内容。
观察与写作的互动提升学生写作兴趣观察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关系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选材、构思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其写作水平。
观察能力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在写作过程中,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捕捉到细节,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力的重要性观察力的基础地位观察力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能力之一。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炙晒的余温( 触觉 ) ” 。作者充分调动 了各
种感官去直接全面观察和感受事物 , 将事 物再现得真切 、 有立体感。
2 . 通过 比较 , 抓住事物 的特征 。首先
要 比较 不 同事 物 的 不 同 。 比如 , 同是 夏 天 ,
些 看 似 普 通 和 平 常 的事 ,从 身 边 感 兴 趣
中飘荡着一种 大海 和田禾相混合 的香味
( 嗅觉 ) , 柔软 的沙滩上还残 留着 白天太 阳
思考 , 融 入 自己的亲身体验 , 思考 事物 的
本质 , 写作时就能 避免肤浅 , 真情 就会进 发, 写出来 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四、 要坚持记录观察所得
在 作文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的观察 能 力
口河池市大化瑶族 自 治县岩滩镇初级 中学 康秋萍
【 关键词 】 作文教学 观察能力 写
作 水 平
色 、春夏秋冬 四季不 同的景物……这样 , 作文与生活的联 系畅通 了 , 久而久 之便 能
物之间 、 同一事 物不同时期 的不 同 , 更好 地抓住事物的典型特征 , 写出具有 鲜明个 性和创新色彩的文章。 三、 观察必须和思考 、 体 验相结合 观察必 须和思考 、 体验 相结合 , 才 能
形 成 自己的真切 感受 和独 到见解 。这就
要求学生在观察 的时候 , 要善 于思考事物
非智力 因素 , 包括 了嗅 、 味、 触等 知觉 活 动 。观察 时要开放五官 , 用眼、 耳、 鼻、 舌、 身等感官全 面 、 细致 、 准确地观察事物 , 抓 住事物 的特征 。细致 的观察 能使学生对 事物有初步而较为完整的印象 , 捕捉丰富 多彩的写作材料。 如在鲁彦 的《 听潮 》 一文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
关键词:学生;观察能力;观察兴趣;观察方法人们的认识及其智力活动是从观察开始的,观察是开启智力宝库的钥匙,是给智力活动提供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从小学五六年级起,学生进入少年期,对于他们来说,是“半儿童半成年”,他们活泼好动,情感多变。
因此,在观察训练中设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设计富有吸引力的观察课题,作文首先要观察事物,只有观察得深,才能写得透,如我们做肖像描写的练习,上作文课前,我给一位同学化了妆,穿上蝙蝠衫、牛仔裤,变成十足的舞女。
她走进教室,同学们瞪大了惊奇的眼睛,看得是那么仔细认真,她做了几个迪斯科动作退场了,同学们更是惊奇极了。
在做了这样的观察之后,同学们写出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学习《长城》一文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学生很快领会到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作者远看长城,写出它的雄伟气势;近看长城,写出它的高大坚固;最后是作者自己的联想。
使学生认识到:观察要有顺序,或从远到近、或从上到下、或由静到动等。
学生观察事物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抓不住事物的特点。
写人,总爱写一笑两个小酒窝,写稻谷总是沉甸甸的。
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我要求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观察。
抓特点就是抓与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
一位学生春季去了养虾场后是这样写的:“它们身上披着一件青绿色的外衣。
尾巴像把小蒲扇,头上的须子比身子还长,透明的小眼睛在水里东看西看,忽然一只小虾咬住另一只的尾巴,那一只也不甘示弱,回过头来反咬一口,而后追逐着跑了。
”这样写关键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只观察到了事物的特点是不够的,还应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之后,学生掌握了作者不仅写了小女孩卖火柴的情景,而且写了她几次擦燃火柴出现的幻象。
浅谈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乱写。我组织了一次周末大扫除。要求学生在写大扫除劳
动场面时要实 事求是 , 哪个组是 认真 的、 哪个组是 马虎 的、
察能力。下面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
些粗浅看法 。
一
哪个组的责任区是清洁、 哪个组是最清洁、 哪个同学肯干不
怕脏 和臭 、 哪个 同学偷 懒怕苦怕 累 , 都要 真实 , 结果 同学们
、
观察在作文中的意义
都实事求是地写 , 连好朋友怕脏, 也被写进了 自己的作文
里。
社会生活是文章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 从生
活里获取材料 , 重要的方法是观察 。 观察是认识客观事 物 的重要 方法 , 长知识 的主要 途 增
浅 谈 在 作 文教 学 中注 意 培 养 学 生 的观 察能 力
杨 兴 国
( 南充 市高坪 中学校 , 四川 南充 670 ) 300 在作文教 学中 , 注 意到有 的同学 写作文能抓 住现 我们 实生活中的大量题材 , 感到有东西可 写 , 对人物 、 景物、 物 事 了解不深 , 以写 作 时 , 要叙 述 , 所 需 则叙 述 不具 体 ; 需要 描
冲动壶盖这种现象的观察 , 发明了蒸汽机, 达尔文对大自然 的长期仔细观察 , 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观察对写作特别重要 , 观察 的深浅和文章的质量高低 成比例。中小学教材里 , 有很多课文都是作者仔细观察得
来。如中学课 本朱 自清 的《 有一 段对 春雨 的描写 : 雨 春》 “
是最寻常的, 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看象牛毛、 象花针、 象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 , 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 儿却绿得发亮 ,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 的眼。 这一段描写, ” 很 细致, 有特点, 作者如果不细致观察。 就得不到这样准确的 材料。又如原小学课本的《 火烧云》 作者同样观察仔细又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写作教学的效果,实现与生活实际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进行探讨。
一、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意义1.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从而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
同时,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写作中,能够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提高文章的可读性。
2.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感受,从而丰富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将其融入到文章中,使文章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此外,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学生还能够积累更多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二、写作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的策略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从而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或者让学生观察街头巷尾、学校校园等地方的人文景观,从中挖掘出丰富的写作素材。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如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从中感受家庭温暖和亲情。
2.培养学生思考生活思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思考生活的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如环保问题、教育问题等;或者让学生针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鼓励学生表达生活表达是写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教学反思

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教学反思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教学反思《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放在首位,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小学生的作文,大多是记叙文,包括记人、记事,还有写景状物。
其实无论记什么,只要能抓住其特点来写即可。
只有源于细心观察,冷静的思考,合理的联想或想象,才能让写作内容真实、理智而生动。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前提。
只有全面、细致、认真地观察生活,才能直接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营养。
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热情,写好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事其他工作,也是大有裨益的。
怎样观察生活,对小学生来讲,是个难题。
作家艾芜在指导初学写作的同志时说:“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
练习我们的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
”这就是说,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观察生活,要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
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
每一个事物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
这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特点。
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事物,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
要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就要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同类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找到不同之处。
所谓全面观察,就是既要观察它的全貌,又要观察它的局部;既要观察它的外部,又要观察它的内部;既要观察它的正面,又要观察它的侧面;既要观察它的静态,又要观察它的动态。
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以听听它的声音,尝尝它的味道,甚至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手感。
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要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同类事物,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有的时候,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它所反映出来的特点也不相同。
这同样需要分析比较,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总之,重视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就有效地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学生的写作灵感都和生活紧密相连,要实现作文创作水平的提高,必须要有着良好的观察能力。
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重视对观察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具体策略,以便为老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意识与观察能力,创造出更多文质兼美的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观察能力;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环节要更加重视,要重点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实现小学生语文作文的综合提高,帮助小学生在观察与想象中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进而为学生作文写作注入更多活力。
基于此,新时代下的作文教学应该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观察习惯,进而实现语文作文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的必要性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观察能力,既顺应了作文教学改革,又能发展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深化学生对世界的认知与理解。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对世界认知还处于表面阶段,这让学生写作经常出现无话可写、语言逻辑混乱的不良后果,直接阻碍了学生基础写作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的作文教学环节与科学的教学方案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水平,有效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发展写作思维,进而做到创作时文思泉涌、言之有理,进而提升作文写作质量。
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能够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语言运用能力、审美鉴赏能力与语言创造能力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也是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重点,这些都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
教学实践也表明,在具体的作文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能力,能够全面提升知识积累,强化语言运用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激发学生的观察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生活观察的能力
中学生写作文,一个主要毛病是空空洞洞。
写人,不是“目光炯炯”,就是“精神抖擞”;写树,不是“枝叶茂盛”,就是“参天耸立”;写花,不是“姹紫嫣红”,就是“绚丽夺目”,总之,没有具体、细致地描述,只有抽象的、概括的介绍,反映不出个性,再现不出特征。
实践反复表明,光是“抄词语”、“背范文”,是不能从根本上治好学生作文中的“干瘪症”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离开对人物、天地、山川、草木、虫鱼的细致观察,离开对生活素材的自觉捕捉和用心积累,那么,作文内容就很难丰富起来,充实起来,也就很难克服空洞肤浅的毛病。
不会观察,就不会作文。
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认真地观察生活;要细致地反映生活,就一定要细致地观察生活。
怎样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呢?
一、结合阅读教学,唤起学生重视观察生活。
只有懂得观察同作文的联系,认识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才能随时随地捕捉到“貌不惊人”却又“异彩闪耀”的生活素材。
不少范文,所写者小,所见者大。
若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索,就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的重视。
在生活中,有一些发人深省的小事、平常事,它不像独立鸡群的白鹤,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和美来。
如不留心观察和分析,就会稍纵即逝、一闪而过。
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件小事》,就是一个例子。
必须通过对“一件小事”的深入分析,讲清“小事”不“小”的道理。
要使学生懂得,只要重视观察,善于观察,只要精心选择,深入开掘,注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小事也可以表现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不小的主题来。
二、结合实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当学生逐渐注意观察生活时,教师要联系实际,具体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教给学生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
由表及里,深入思索:一次,有个学生清晨上学,经过学校传达室,听到老传达员打电话到供电所,大声地问路灯为什么还不关掉,随即又听见老传达员火爆爆地对着话筒叫:“什么?什么?忘记了?长着脑袋干什么的?”这个学生听了,到班上又告诉其他的同学。
语文教师听到了,觉得很有意义,就启发同学们议论:传达员为什么要“多管闲事”管到供电所去?又为什么要“发了火”?是不是态度不好?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
有些同学还特地走访了老传达员,了解到他平时所做的许多平凡而有意义的小事,他们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稿子。
写的内容充实,文笔感人。
由点到面,目力集中:观察,宜“细”不易“粗”。
走马观花,只能“见大不见
小”,写出来也免不了“一般化”。
只有把视线集中在某一“点”上,落实在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具体事物上面,才能发现特征,辨别异同。
比如看“拔河”比赛,只有一个人一个人的观察,只有把每一个人的动作、姿势、表情、神态都看得分明,“记拔河比赛”的作文才有可能写的细致逼真。
许多同学写有关“运动会”的命题作文,往往写成“消息报道”、“概况介绍”,主要是由于没有细致观察的缘故。
三、让学生谈体会,运用典型引路。
有的学生观察生活比较细致,联想比较丰富,思路比较开阔,取材于日常生活的作文写得比较生动、深刻。
教师可以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平时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体会和经验,让他们现身说法,同学们听了,不仅觉得亲切,受到的启发也会很大。
一次,语文教师以《记一个熟悉的人》为题布置作文。
有个学生写他的邻居华工程师,通过对华工程师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具体描写,写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通过个别交谈,教师了解到这个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并随时把一些典型细节记在本子上。
因此,他写这类作文,就感到有话可说。
他谈的体会很实在,对同学们启发很大。
他说:“写人记事,首先要熟悉那些人,要理解那些事。
而要熟悉和理解,平时就要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
观察多了,素材积累多了,就能不断加深对人对事的理解,理解了,写起来就不困难了。
”在特殊情况下,也不妨让那些不注意观察的同学谈谈“写不出”的苦楚,从“另一面”给大家以启发。
四、化难为易,有步骤地进行序列训练。
生活像大海,一下子要他们写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恐怕绝大多数学生难以胜任。
因此,语文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排难解忧”。
要指导学生就近观察,因地制宜,不要动不动就“走出去”。
要由小到大,由点到面,逐步地提高。
要通过做小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草一木”、“一鸟一石”的片断练习,训练学生具体观察和细致描写的基本技能。
俗话说,功到自然成。
基本功练扎实了,不愁写不好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的文章来。
片断练习也要讲究序列。
比如写班主任,可以先写班主任的外貌,再写班主任的语言和班主任的动作,然后写班主任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写“我们的班主任”,估计不会出现“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况。
比如观察人的外貌,写人物的肖像,一般总是先打量人物的身材,先描写人物的总体形象,再细看(细写)人物的脸型。
人物的脸型,又往往是从脸的上部看到脸的下部,从主要特征看到次要特征。
观察注意有“序”,写起文章来也就不会乱得不像样子。
五、加强课外阅读,多方面引路开导。
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多看多想,既可以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他们的思想,充实他们的知识,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观察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师应当做有心人,经常向学生介绍短小精悍的、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文章,以便于他们模仿、学习和借鉴。
学生写“节日游园”、“国庆记事”、“欢度元旦”等作文,常犯一般化、老一套的毛病,反映不出每年“游园”、“国庆”、“元旦”的新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年年如此”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报刊上面的有关文章,介绍如何抓住
“往年没有、今年独有”的新气象展开细致描写的方法,启发学生多看、细看,发现特点,把握特点。
再比如,学生描写会场,往往写得一平二冷,平铺直叙,渲染不出会场的热烈气氛,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报导会议情况的通讯、特写等,从中学习怎样观察会场,怎样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方法,具体写出会场布置、会场气氛、主要内容、听众反响等,把这类作文写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